曾拟募资6.9亿 年营收9.88亿 金万众IPO被终止

雷递网 雷建平 6月9日

北京金万众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金万众”)日前IPO被终止,金万众曾准备在上交所主板上市。

金万众原计划募资6.9亿元,其中,3亿元用于年产153万支三轴以上联动高速、精密数控机床刀具项目,3.3亿元用于综合服务能力提升项目,6259.6万元用于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项目。

年营收9.88亿

金万众立足于服务中国制造业发展,凭借在刀具行业多年的积累,根据细分行业特征为制造业企业发掘刀具及配套产品并提供刀具应用延伸服务。

金万众逐渐发展了刀具涂层服务、刀具修磨服务等刀具应用延伸服务,子公司夸克涂层是国内少数具备独立研发、生产涂层设备能力,可以自主对外提供刀具涂层服务的企业。

招股书显示,金万众2020年、2021年、2022年营收分别为8.5亿元、10.2亿元、9.88亿元;净利分别为8500.6万元、1.02亿元、8346.4万元;扣非后净利分别为6332.6万元、9702.58万元、1.06亿元。

孙小明控制90%股权

截至本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为孙小明。

孙小明直接持有公司78.6167%股份,同时通过悦依科技、冲势科技、鸿营科技分别控制公司4.1248%、3.8443%、3.6975%股份表决权,合计控制公司90.2833%股份的表决权,系第一大股东,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孙小明2011年6月至2022年4月于金万众有限任职,担任董事长、经理;2022年4月至今,任金万众董事长、总经理。

此外,董事、副总经理林欧阳持股为7.0667%,郑希、李少润、刘朝阳、吴彬、孙敬臣、王宇分别持股为0.4417%。郑希、李少润、刘朝阳、吴彬、孙敬臣、王宇均为销售总监。


靠卖数据线起家,年入34亿的绿联科技拟赴创业板IPO

中新经纬6月16日电 (牛朝阁)近日,据深交所披露的信息显示,深圳市绿联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绿联”)的创业板IPO已获受理。据招股书,2021年绿联实现营收34.46亿元,同比增长了25.88%,但净利润却同比下降0.37%。其为何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境地?

自有产能受限,增收不增利

绿联成立于2012年,早年在华强北以一根数据线起家,目前公司主营业务为3C消费电子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及销售,产品主要涵盖传输类、音视频类、充电类、移动周边类、存储类五大系列。

招股书显示,2021年绿联的五大系列产品中,传输类产品为营收大头,达到12.35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35.93%,而音视频类产品、充电类产品、移动周边类产品和存储类产品则分别实现收入8.73亿元、7.88亿元、3.32亿元和1.59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5.38%、22.91%、9.66%和4.63%。

绿联在生产模式上采取的策略是以外协生产为主,自主生产为辅。招股书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绿联外协生产金额占比分别为75.78%、76.10%和75.62%。

据公开资料,自2019年起,绿联就一直尝试自建工厂,希望改变过于依赖上游供应商的局面,可由于数码配件产品迭代周期快,技术生产力并不能保证自有产能的质量和价格,其自有产量对总产量的占比从2019年的24%降至2021年的21%。

招股书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其自有产量分别为1637.90万件、1678.43万件和2064.07万件,占总产量的比重分别为24%、21%和21%,呈下降趋势。

自有产能提升的瓶颈直观体现在了净利润增长上,净利润增速断崖式下跌、增收不增利是绿联2021年的现状。招股书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绿联的营收分别为20.45亿元、27.38亿元以及34.46亿元,年均复合增速为29.80%。

而与亮眼的营收表现相对的是净利润增速的下跌,同期,绿联的净利润分别为2.27亿元、3.06亿元以及3.05亿元,2020年和2021年同比上年增速分别为34.8%和-0.3%。

对于2021年净利润增速,绿联招股书解释,主要原因有四方面:一是2021年度,绿联 科技 因员工股权激励计入的股份支付费用合计为3333.70万元,较2020年度增加了2404.93万元;二是职工薪酬有所上升;三是采购相关材料的成本有所上涨;四是2021年度研发费用较上年增加6147.94万元。

在招股书中,绿联此次冲击创业板拟募资15.04亿元,其中5.51亿元用于产品研发及产业化建设项目,1.10亿元用于智能仓储物流建设项目,3.92亿元用于总部运营中心及品牌建设项目,4.50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近半收入来自海外市场

绿联的经营对电商平台有很大的依赖性,而电商平台的市场份额、管理政策等一旦发生变化,则会对绿联的营收产生负面的影响。

招股书显示,在报告期内,绿联通过线上电商平台实现的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82.41%、82.35%和78.14%,通过线上电商平台实现的毛利占主售业务的毛利比率分别为91.20%、88.48%和84.31%。

“线上平台经营存在风险,如果平台由于市场竞争、经营策略变化或电商平台所属国家地区政治经济环境而造成其市场份额降低,而公司未能及时调整销售渠道策略,可能会对公司的收入产生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如果如果电商平台对平台卖家注册管理政策、销售政策、结算政策、平台费用率等发生重大不利变化,而公司未能及时应对相关变化并采取有效的调整措施,亦会对公司收入及盈利水平产生负面影响。”绿联在招股书中的特别风险提示中提到。

此外,绿联的近半收入来自于海外市场,据招股书数据,2019年至2022年,绿联主营业务境外销售占比分别为 43.49%、47.38%以及46.09%,其中亚马逊都是绿联的主要销售渠道之一,来自亚马逊的营收金额分别为6.41亿元、9.78亿元和11.49亿元,占营收的比重分别为31.39%、35.83%和33.41%。此外,2021年,京东和天猫以20.11%和16.01%的营收占比位列第二和第三。

绿联在招股书中提示,公司在财务上或面临物流成本大幅增长的风险,但中新经纬注意到,运输成本占主营业务成本的比例正在连年缩减。

据招股书数据,2019年至2021年,物流成本分别为.80万元、.32万元和.98万元,占主营业务成本比例为23.37%、23.36%和20.23%,呈下降趋势。

绿联 科技 的物流成本主要包括运输费、快递费及运费险。其中运输费主要为产品运输到京东仓、菜鸟仓、亚马逊海外仓等的相关物流费用,快递费及运费险,主要为国内直邮费用、国际直邮及海外仓到用户端的物流费用。

高瓴资本持股近10%

据招股书,至2021年7月31日,绿联的前四名股东分别为张清森、陈俊灵、绿联咨询和高瓴锡恒,分别持股50.30%、19.28%、14.24%和9.37%。

据公开资料,2021年4月,绿联的创始人张清森、联合创始人陈俊灵分别将自己原有的3.7%和1.85%的股份,以2亿元和1亿元的价格转让给了高瓴资本旗下的高瓴锡恒,据招股书中的现金流量表显示的筹资活动吸收资金变化,这笔3亿元属于两位公司创始人的私人套现,并未用作公司运营。2021年6月,高瓴锡恒再次向绿联领投了2.5亿元,深圳世横、远大方略和坚果资本等机构投资者分别跟投了2000万元、1500万元和1500万元。

由于绿联长期以来鲜少融资,却在2021年上半年突然引入机构投资者注资,这在当时一度被视为绿联上市的信号。(更多报道线索,请联系本文作者牛朝阁) (中新经纬APP)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15年来首度融资!东风汽车A股IPO拟募资210亿

继吉利汽车后,东风汽车也踏上了回归A股的IPO之路。

10月13日,深交所官网显示,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东风汽车)的IPO申请已被创业板受理。招股书显示,东风汽车本次拟公开发行不超过9.57亿股,预计融资金额210.33亿元。

作为国内三大汽车央企之一,东风汽车2005年12月在港股挂牌上市,此次回归A股,是东风汽车在H股上市后的首个融资项目,目的是“为进一步健全本公司治理结构,打造境内外融资平台”。

招股书显示,本次公开发行每股面值人民币1元,拟发行不超过9.57亿股(即在未考虑本次A股发行的超额配售选择权的情况下,不超过A股发行后总股本的10%);不超过11.0亿股(即在全额行使本次A股发行的超额配售选择权的情况下,不超过A股发行后总股本的11.33%)。

东风汽车方面表示,本次发行拟募集资金210.33亿元,将用于未来汽车产业的开发,其中:70亿元拟用于全新岚图品牌高端新能源乘用车项目;77亿元拟用于包含新能源平台架构、模块化平台架构、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氢燃料电池研发等在内的新一代汽车和前瞻技术开发项目;63亿元拟用于补充营运资金项目。

去年,受神龙汽车和东风雷诺销量大幅下滑拖累,东风汽车累计销量为293万辆,同比下滑近4%,其中乘用车累计销售246.4万辆,同比下降5.67%;商用车累计销售46.8万辆,同比增长6.3%,呈现出明显的“商强乘弱”现象。

财报数据显示,过去3年,东风汽车营业总收入均突破千亿元,今年上半年即使有疫情影响也实现了518亿元的营收。

截至2019年年底,东风汽车期末现金流虽然同比增长4.64%至261.33亿元,但经营活动造成的现金流出高达115.55亿元,考虑到刚发布的“岚图”高端新能源品牌以及智能互联、自动驾驶等研发项目,加上运营费用,确实有补充资金的必要。

东风汽车今年年初定下的目标是,确保公司利润总额在400亿元以上,经营现金流不低于400亿元,销售汽车375万辆。招股书显示,东风汽车目前已经实现全面复工复产,正努力追赶年初制定的全年经营目标。

10月15日,东风汽车IPO申请获深交所创业板受理消息传出,其港股()当日股价上涨5.67%,报收5.59港元,目前总市值为479.92亿港元。

惠科股份IPO被终止:曾拟募资95亿 半年扣非后净亏14亿

惠科股份IPO之路戛然而止:95亿融资梦碎,净利润大起大落

近日,惠科股份有限公司(惠科股份)的IPO申请遗憾地迎来终止,曾计划募集的庞大资金也随之化为泡影。这家专注于半导体显示领域的科技巨头于2022年6月24日提交招股书,历经两次更新后,最终于2023年8月5日面临IPO终止的决定,募集资金目标高达95亿元人民币。

其中,95亿元的庞大资金分配计划清晰可见:24亿元用于长沙的OLED半导体显示器件研发升级项目,16亿元用于MiniLED直显及背光生产线扩建,15.5亿元用于智慧物联显示解决方案项目,11亿元投资于绵阳的Oxide产研一体化项目,剩余28.5亿元则用于流动资金补充和银行贷款偿还。

然而,业绩数据揭示了其背后的挑战。尽管惠科股份在2019年至2021年期间实现了营收的显著增长,净利润从亏损转为盈利,但在2022年上半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亏损却高达14亿元。这一巨变背后,是半导体显示面板价格的波动,2022年一季度至六月,面板平均销售单价大幅下滑66.26%,直接导致了经营业绩的急转直下。

公司实际控制人王智勇通过惠科投控和深圳惠同,持有公司58.2436%的股份,他在公司战略决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王智勇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和领导力,从1992年开始就涉足电子领域,直至今日担任惠科股份的董事长兼总经理。

在IPO前的股权结构中,惠科投控占据主导,持股50.45%,而包括京东方创投在内的其他投资方也各有其份额。尽管IPO未能如愿,但惠科股份的潜力和行业地位不容忽视,未来的发展路径依旧值得关注。

总结:尽管IPO之路暂时中断,但惠科股份的业绩波动和行业挑战为公司提供了重新审视和战略调整的机会。投资者和市场将密切关注公司如何适应市场变化,以及如何在调整后寻求新的增长动力。让我们期待惠科股份在经历了这次波折后,以更强的竞争力在半导体显示领域书写新篇章。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keji312/27864.html
财运亨通 大发横财 6月10号开始走 狗屎运 三大生肖桃花运
专注高端产品 尼康将投资250亿日元翻新相机镜头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