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策生物IPO终止注册告败 不到半年12家创业板已过会公司终止上市

导读:据叩叩财经统计,微策生物也是2024年以来不到半年时间内,第12家以主动撤回上市申请的方式终止创业板IPO的已经通过深交所上市委审核的企业。包括4家在注册环节撤回上市申请终止上市的企业,截止到2024年6月9日,今年以来,创业板共有57家企业上市失败。也即是说,在今年上半年创业板IPO终止的企业中,有超过20%的是曾已通过交易所审核的过会企业。

本文由叩叩财经(ID:koukouipo)独家原创首发

作者:陈渝川@北京

编辑:翟 睿@北京

毫无意外!

2024年6月9日晚间,深交所正式公布了杭州微策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微策生物”)IPO终止注册的消息。

在此之前,微策生物IPO作为创业板上市注册流程中的知名“钉子户”之一,其已足足在待证监会上市注册的队伍中等待了近20个月。

早在2022年7月25日,微策生物便在当日召开的创业板上市委2022年第44次审议会议上成功获得了上市委员们对其“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的肯定结果,并于三个月后的2022年10月21日正式向证监会提交其IPO注册申请并获得受理。

与大多数在注册流程中遇阻而推进缓慢的钉子户一样,除了在2022年11月时,证监会曾对其下发注册阶段的首轮问询后,微策生物IPO的进程在之后漫长的时间中几乎陷入了一片死寂之中。

与微策生物IPO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2022年7月25日同一场创业板上市委审议会议中,深圳市致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致尚科技”)IPO申请曾与之同场受审并同日获得同一批上市委员们的首肯,而致尚科技同样在2022年10月中旬向证监会递交注册申请后,早在2023年5月便已获准注册生效,并已于2023年7月7日在创业板正式上市挂牌交易。

“早在今年1月,在菲鹏生物IPO被宣布终止注册之后,微策生物上市同样将以失败的结局便已基本注定。”在微策生物IPO宣布告败的当晚,有接近于微策生物此次上市的中介机构人士向叩叩财经表示。

菲鹏生物,全名菲鹏生物股份有限公司,为一家体外诊断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主营体外诊断试剂核心原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客户提供体外诊断仪器与试剂整体解决方案。

2024年春节前夕,叩叩财经便独家报道了菲鹏生物IPO在过会两年之后即将不得不面对上市失败的结局,同样在此时,距离菲鹏生物向证监会正式递交IPO注册申请将逾20个月。

果不其然,2024年2月22日,菲鹏生物IPO被终止注册的消息如期而至,这也使得其成为了2024年以来首例注册失败的已过会拟上市企业。

菲鹏生物IPO失败的缘由归根结底还是源自其期后业绩的断崖式下滑。

在2022年之前的三年IPO报告期内,依靠当年的某特定的公共卫生事件,菲鹏生物的营收与业绩获得了几何量级的增长——2019年时,营收规模尚不足3亿,扣非净利润也刚6500余万的菲鹏生物,在2020年中,其营收便一举冲高突破至10.67亿,同比大增269.2%,当年扣非净利润更是同比暴涨近十倍,达到了6.37亿,2019年至2021年三年间,菲鹏生物营收复合增长率高达184%,扣非净利润的复合增长率357.3%,恐怕近年内也很难再有第二家拟创业板上市企业能在IPO报告期内实现如此惊人的高增长业绩的暴涨,也成为了菲鹏生物该次IPO的最大筹码。

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随着时间的推移,2022年下半年之后,菲鹏生物的外部经营环境已在骤然间发生了重大变化,相关特定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所引发的公共卫生事件在全球范围进入了尾声。在过去三年中曾引爆菲鹏生物业绩的供需环境发生了彻底性的改变,这便意味着曾给其带来占比高达7成收入的市场已经迅速萎缩。

于是乎,在2023年中,菲鹏生物经营业绩下滑惊人,瞬间被“打”回到2019年之前的“原形”。

“业绩的大幅下滑,且在短期内显然是很难回到此前IPO报告期内的高度,又涉及被监管层审慎以待的业务,成长性和持续性方面都较难满足创业板IPO的要求了,故菲鹏生物IPO在2023年以来举步维艰并最终选择弃局而逃,便并不让人意外了。”在2024年初,一位来自于菲鹏生物的内部人士在向叩叩财经证实其已决定终止上市时坦言,“监管层对业务依赖该特定公共卫生事件较重的企业都已或将叫停上市”。

微策生物便是又一家菲鹏生物。

不仅IPO的审核经历颇为相似,二者的主营业务也都同样因四年多前该特定公共卫生事件的爆发而引爆。

公开信息显示,微策生物为一家成立于 2013 年的专业从事即时检测(POTC)产品研发、生产与销售的企业。

体外诊断是在人体之外通过对人体的样品(如血液、体液、组织等)进行检测而获得诊断信息的一种技术,POCT 是体外诊断中与传统实验室检测相对应的快速检测方法。

在2019年时,微策生物的营业收入不过1.68亿规模,扣非净利润仅仅725.92万元,但2022年中,其营业收入便迅速飞升至6.72亿左右,这也使得其当年的扣非净利润一举达到了1.71亿,同比增长近23倍。

业绩暴增的背后,微策生物彼时也毫不掩饰坦承是源于在2019年底时开始席卷全球的某特定公共卫生事件所带来的“商机”。

微策生物称,公司在相关特定公共卫生事件爆发后迅速推出有关特定病毒的检测试剂盒产品,助推了其免疫平台业务的快速发展。

在2020年中,其来自于该特定病毒的检测试剂盒产品的收入便达到了4.29亿,也即是说,在当年微策生物的新增营收中,85%皆来自于此,相关病毒检测试剂的收入也达到了其当年总营收的69.74%。

当然,随着2022年底,该特定公共卫生事件的收尾,与菲鹏生物一样,潮水退去,裸泳者现,微策生物在大幅下滑的业绩面前,也不得不面对如今IPO惨败的局面。

1)幸运的不幸者:2023年业绩下滑近7成

幸运儿抑或是不幸者?

对于微策生物IPO来说,其曾一度被外界视为幸运儿般的存在。

除了在2022年前的三年中,其踩中了因某特定公共卫生事件而带来的市场刚需的风口,让其企业获得了丰厚的收入,从而有了申报IPO的资本外。其IPO审核的推进,也曾让其一度踩准节奏而“险象环生”。

正如上述所言,微策生物IPO是在2022年7月25日通过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委的审核的,并在2022年10月21日向证监会提交注册申请的。

此时的微策生物还没有预料到,就在其提交注册申请仅仅一个月后,监管层便明确变态对涉该公共卫生事件病毒检测相关业务的拟IPO企业审核收紧。

2022年11月22日,上交所和深交所同时表示将高度关注涉相关病毒检测企业的上市申请。

深交所称,将依据创业板发行上市条件和审核标准,对有关公司的申请进行了认真审核,重点关注了其相关病毒检测相关业务与主营业务的关联性、相关收入的可持续性,以及剔除该等业务收入后公司是否仍满足发行上市条件等,要求公司进行了充分披露。

2022年11月23日,上交所便旋即发布公告称决定取消原定在两天后翌圣生物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翌圣生物”)IPO申请的审议。

按照上交所此前的安排,原本计划在2022年11月25日上午9 时召开的 2022 年第 98 次上市委员会审议会议上,对翌圣生物IPO是否符合上市条件进行审核。

翌圣生物是相关病毒检测试剂的上游原料商,2020年至2022年中,来自于相关病毒检测产品的收入逐年走高,到2022年上半年,相关收入已占当期总营收的近4成。

在上会前夕被突然叫停后,翌圣生物IPO便再没有获得走上上市委会议的机会,直到2024年3月20日不得不以主动撤回申报材料的方式终止IPO。

在翌圣生物之后,沪深两市便再也没有相关特定卫生防疫业务占比较大的IPO企业获准上会的案例了。

也就是在微策生物IPO提交注册之后,证监会也再未受理过涉“疫”企业的上市注册申请了。

纵然幸运地赶上了在相关业务“审慎以待”前的最后一班审核大车,但推行到注册阶段后,微策生物的IPO依然未能逃脱监管层对相关业务收紧的态势和“风口”过后业绩变脸的现实。

据微策生物在2024年1月更新的最后一份IPO招股书(注册稿)显示,2023年1-6月,其仅录得营业收入1.789亿,同比下滑超过63.6%,当期扣非净利润也仅有2172.1万,同比2022年同期达到2.1亿的扣非净利润,下滑幅度更是几近90%。

业绩的巨幅下滑,微策生物解释称是2023 年以来,相关特定病毒检测产品需求大幅减少——公司 2023 年 1-6 月呼吸道传染病检测产品主营业务收入 1,274.57 万元,同比大幅下降 96.45%。

“如未来相关产品市场需求持续恶化,或公司其他产品销售收入及毛利率下降,则公司存在经营业绩进一步下降的可能性”,微策生物在上述最新一版招股书(注册稿)中承认。

虽然微策生物在终止IPO之时,其并未公布2023年的年度经营数据,但从此前微策生物给出的预估空间来看,其2023年业绩的变脸已无可争辩。

同样,在这份微策生物迄今为止公布的最后一版招股书(注册稿)中,其预计 2023 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60亿元至3.90 亿元,较2022 年度下降 52.95%至 56.56%,预计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3400万元至 4000万元,较2022年度下降60.86%至66.73%。

“公司预计 2023 年度业绩同比下降,主要由于呼吸道传染病检测产品需求变化造成相关收入和净利润大幅下降所致”,微策生物表示。

“监管层对于涉‘疫’企业的上市申请所秉持的审核原则是除了要满足各个板块的定位属性外,重点考察的是在剔除相关业务收入后,其财务等指标是否仍能满足发行上市的条件。”上述接近于微策生物此次上市的中介机构人士表示,按照微策生物2023年的业绩指标来看,其显然已经不满足创业板IPO的发行条件了。

在微策生物IPO宣告失败后,还有一家涉“疫”企业——深圳市达科为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目前依然还在创业板等待注册的队伍中等待着最后的上市结果。

但这家企业与先后宣布终止上市的菲鹏生物、微策生物不同,虽然达科为在2020年随着特定公共卫生事件的爆发,其也涉足相关特定病毒的检测业务,但这部分业务占其总营收的比重较小,在过去几年中,皆在5%—9%之间波动,即便是在抛出相关业务收入后,对其整体财务数据影响较小。

2)不到半年已12家创业板过会企业终止上市

微策生物IPO的告败,这也使得其成为了2024年以来第四家终止注册的拟上市企业。

除了与之同病相怜的菲鹏生物外,在2024年3月29日和5月13日,成都一通密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一通密封”)、安徽晶奇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晶奇网络”)的上市申请也先后在注册阶段被叫停。

同时,据叩叩财经统计,微策生物也是2024年以来不到半年时间内,第12家以主动撤回上市申请的方式终止创业板IPO的已过通过深交所上市委审核的企业。

在微策生物被交易所公告终止注册的前一日,也即是2024年6月8日晚间,京磁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京磁材料”)的IPO申请才刚刚被深交所宣布终止。

在京磁材料IPO被叫停之前,其也已经通过深交所上市委会议的审核长达近14个月之久。

但京磁材料与微策生物不同,直到IPO终止,京磁材料都未能推进到证监会的注册流程之中。

京磁材料IPO的最终铩羽,也同样并不让人感到意外。

早在2023年4月中旬京磁材料IPO上会前夕,便有来自华南地区一家大型券商的一位资深保荐代表人向叩叩财经表示,“京磁股份IPO虽然有较大概率通过深交所的审核,但其后续否目在注册流程中顺利推进,则还需集中考察其期后业绩是否存在重大变故以及技术创新性的问题上。”

果不其然,一语成谶。

据叩叩财经获悉,京磁材料IPO在2023年4月下旬通过上市委会议审议后之所以一直进展缓慢,与其期后的业绩波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早在2023年4月26日,深交所2023 年第 26 次上市委审议会议现场,上市委员们便对京磁材料的因客户稳定性等问题可能带来的业绩影响便进行了重点关注。

彼时,上市委委员们认为在京磁材料的过去几年中,其境内业务的收入波动较大,尤其是2022年中,其境内业务收入同比出现了不小的下滑幅度。

公开数据显示,在2020年至2022年间,京磁材料的境内业务收入分别为4.099亿、9.096亿和7.787亿,分别占当期营收比重为45.3%、73.74%和59.05%。

由此,在针对京磁材料IPO的审议会议上,上市委委员们要求其 “说明 2022 年对境内主要客户销售收入大幅下降的原因及合理性”以及“说明境内主要客户是否稳定,是否存在对经营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的情形”。

从当初上市委委员们最终给出京磁材料IPO“符合上市要求”的结果来看,京磁材料的相关回答应是暂时打消了监管层对其业绩不利影响的质疑。

但事实却无情地打脸了京磁材料。

京磁材料在2023年4月中旬通过深交所审核后,其便未正式公布过期后的财务数据。

据叩叩财经从相关渠道获得的一份京磁材料2023年半年报数据显示,在2023年上半年,其境内业务的收入继续持续下滑,仅获得2亿出头的收入,同比2022年上半年,其来自于境内的3.76亿收入,下滑了近47%。

纵然在2023年上半年,境外收入的增势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境内业务的羸弱,使得主营业收入达到了5.76亿规模,较2022年同期的5.96亿仅小幅出现了下滑。但因不同的收入结构构成,造成了京磁材料利润水平却出现了大幅下滑——2023 年 1-6 月,京磁材料扣非净利润仅为 3811.00 万元,而京磁材料在2022年同期的扣非净利润则达到了5137.8万元。

“绝大多数已通过交易所审核的IPO项目此后之所以终止上市,绝大部分还是源于期后业绩出现了重大变化,也有个别企业在IPO过会后,被实名举报,甚至引发了监管层的现场检查或现场督导,被查出存在‘带病上市’等问题后,不得不终止IPO。”早前,有接近于监管层的知情人士曾向叩叩财经透露。

截止到2024年6月9日,在今年的前五个月中,除了微策生物、菲鹏生物、一通密封、晶奇网络等四家终止注册的IPO企业外,包括京磁材料IPO在内,还有8家拟IPO企业是在过会后,尚未推进到注册流程之中便被叫停上市的,其余7家分别为歌尔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成都蕊源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博菱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三方控制阀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华一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六淳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景创科技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包括4家在注册环节撤回上市申请终止上市的企业,在2024年6月9日前,创业板共有57家企业上市失败。也即是说,在今年上半年创业板IPO终止的企业中,有超过20%的是曾已通过交易所审核的过会企业。

(完)


创业板ipo己反馈上市的机会大吗?

不好说。 现在的IPO是全过程监控,所以任何时候,只要企业有问题,都会终止上市。

为何企业批量撤回IPO申请?

3月16日,H股公司哈尔滨银行公告,鉴于公司股权结构可能发生变动,决定先撤回A股上市申请,待股权结构变动完成后再重启A股上市。 这不过是撤回A股IPO申请中的一例。 据证监会官网发布的信息,截至3月15日,今年已有19家拟IPO公司中止审查,有48家公司终止审查。 “最近一段时间撤材料的比较多,毕竟一旦被否,要等三年才能重组上市,新规的威慑力还是相当大的。 但事情也有另一面,这些退下来的企业,质地相对来说还是不错的,到重组市场上会成为优质的标的,这也有助于行业的整合和集中度提升。 ”有投行人士表示。 据了解,部分撤回IPO申请的企业并不拒绝与优质上市公司牵手。 都在证监会排队了,为何又要撤回,是哪儿出了问题?尽管这些撤回IPO申请的公司大多三缄其口,通过多方打听还是找到了一些缘由,上述公司几乎都有“难以遮盖的瑕疵”,以至于最后决定暂时撤回。 去年IPO明显增量,不少有上市想法的公司蠢蠢欲动,感觉有上市的可能,部分公司还报了材料。 结果,审核一收紧,加上被否后三年内不得重组上市的规定,我想不少企业会打退堂鼓,这对龙头企业来说是个非常好的整合机会。

创业板退市规则?如何查看创业板股票是否有退市危险?

创业板退市规则:暂停上市考察期缩短到一年、暂停上市将追诉财务造假、被公开谴责三次将终止上市、造假引发两年负净资产直接终止上市、借壳只给一次机会补充材料、财报违规将快速退市、拟退市公司暂留退市整理板等。 除“谴责三次将终止上市”有操作弹性,约束力可能不太强外,其他各条都是硬碰硬的条款。 特别是“造假引发两年负净资产直接终止上市”。 查看创业板股票是否有退市危险的方法:关注公司的月报、季报、半年报、年报,关注公司的财务状况。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eji312/27943.html
2本土获赞 阿拉基MVP 辽宁亚冠首场惨败各界说了啥 吴乃群
不到半年12家创业板已过会公司终止上市 微策生物IPO终止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