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注印度 富士康押错了宝 苹果把部分产能从印度转回中国

文/王新喜

据参考消息援引台湾“中时新闻网”报道,近几年苹果公司执行“去风险”与分散供应链的策略,将订单转向印度,但实际操作下来显然并不顺利。今年苹果已将部分产能转回中国大陆代工厂,比亚迪、立讯精密等大厂已加入iPhone 16供应链,成为苹果最新的代工伙伴。

从目前苹果的动向来看, 中国供应链非印度供应链可比,迫使苹果转向,做出了商业上理性的选择。

基于地缘政治风险规避的想法,苹果近年来试图在印度复制一个另一个能替代中国的供应链,但整个过程一直不顺利。

如今,苹果回头,重新把产能转回中国, 在这个过程中,富士康在中国的生产订单或要被进一步分走了。

已经转往印度,苹果为啥又把部分产能从印度转回中国?

首先是中国制造依然不是印度制造所能替代。

去年印度工厂在组装iPhone 15时已证明这点,尽管印度厂iPhone 15代工数量占比虽然只有一成,但依然需要依赖从中国大陆进口大量零部件,品质与效率都受到影响;而印度厂iPhone代工良率(仅五成左右)和卫生管理(大肠杆菌超标)仍存在问题。去年iPhone15系列频频闹出产品质量问题而退货,并不得不采取降价措施,迫使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亲自赴中国重整供应链布局。

其次是今年iPhone16是苹果寄望很大的一款心血之作,也是苹果第一款系统级AI手机,备货高达9000万部,它不能出任何差错。 而这款产品性能强大,芯片吃上由台积电 N3E 打造的新A系列处理器,采用高通骁龙 X75 5G 基带,支持 Wi-Fi 7。

此外是外观改变辨识度高,除镜组外变成竖排双摄,屏幕变大且黑边收窄,后置镜头模组从对角线变为垂直排列,取消静音拨片改用 Action 操作按钮等。

这样一款从性能到外观到AI系统全面提升的产品,以印度的供应链能力与技工素质,iPhone15系列都难以支撑,显然是无法完成iPhone16这样一款科技含量较高的产品 ,如果这款产品交给印度组装代工,很可能玩砸,让库克的心血付之一炬,因此,从商业理性角度来看,这款产品只有依托中国的供应链才能完成。

但如此一来,富士康就很吃亏了,为啥?

因为众所周知,富士康在过去几年,看到苹果在向印度转移供应链的决心之后,已经将3000亿的产能从大陆转移至印度了,过去几年富士康在印度建设了多座工厂,这导致富士康国内的产能与工人数量不断减少,手机订单也在大幅下滑。

因此,在苹果开始把大量订单转给比亚迪与立讯精密之后,郑州富士康为iPhone16加大招聘力度,扩大生产规模,并为其开出了极具吸引力的薪酬,希望能招募到更多的工人。表态凡是回到郑州厂区的员工,都将得到每小时25块钱的补助,并且还能得到7500块钱的奖励。这个奖励比上个月的6000块要高,明显是想让更多的员工进入工厂。

但我们知道,富士康在这几年一直在撤离迁出产能,今年第一季度,作为外贸十强省份之一的河南,进出口大幅下跌23.4%,一季度进出口额净减少了486.8亿。

这背后主要源于河南外贸出口高度依赖富士康,而富士康在不断向印度转移,今年第一季度富士康的出口数据下降了58%!外贸订单减少,大量工人失业,很多回到了老家。

富士康赌的是苹果未来把生产重心放在印度,但没有想到的苹果如今iPhone16的订单绝大多数是在中国生产,iPhone15的教训,让苹果也看到了消费者其实是很介意iPhone的产地质量与品质。

而富士康在过去一年,在印度遭遇了很大的困境,印度工人的素质和效率与中国存在差距。印度的基础设施滞后,电力供应不稳定、交通物流不畅等问题频发,也导致iPhone15系列的品控质量与生产受到了一定影响,为了保障交货期,苹果不得不将部分iPhone手机的订单从富士康转给了其他代工厂商。

在过去,苹果几乎所有的订单都是富士康独享,而如今苹果把很大一部分订单分给了比亚迪与立讯精密,把部分产能从印度转回中国外,今年苹果公布的供应商名单中,又有10家在大陆企业加入苹果供应链, 或也源于富士康的大陆产能或已出现缺失,苹果也需要增加一些在组装与技术能力上更加稳定的供应商来分担产能风险。

而在印度市场,苹果或看到了,印度市场除了基础设施、技术工人缺失的限制之外,印度的天气因素也严重掣肘苹果在印度的生产,今年夏季,印度新德里气温飙涨到52度,大量企业缺工业用水,并严重影响水力发电,而高温下的用电量的激增造成了电力的“入不敷出。

印度方面为应对国内“用电荒”现象,临时出出台了企业“限电令”,要求包括富士康在内的一众工厂企业,必须减少30%的生产用电量。 对于无法调节气温的工厂,高温又导致工人生产效率下降,这或也是苹果选择中国生产iPhone16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高温让工业生产所需要的稳定的水力、电力供应与强大基础设施都充满变数。

但即便是印度iPhone 的订单,也不是富士康独享,富士康需要与立讯精密、和硕、印度塔塔集团等多家企业共同分担订单。

富士康可能押错了宝

而以印度通常做法来看,印度人擅长将外资企业印度化,尤其是如今印度对中国企业的审查越来越严,要求高层必须是印度人,连产业链都得用印度本土的。 一旦苹果产业链在印度构建成熟,塔塔集团的订单占比或会越来越高。

对富士康在印度布局不利的是,苹果在印度的订单,并没有增加 ,分析人士甚至称,苹果在印度的产能,可能接下来并不会像之前计划的那样大扩张,苹果可能接下来会选择加码中国制造。

而在中国市场的订单,比亚迪与立讯精密的占比可能会扩大,富士康的一个问题在于,它需要抱紧苹果大腿,但它不像台积电或ASML等供应商由于在技术上不可替代,是唯一性的选择,富士康没有引以为傲无可替代的核心技术,它能做的,比亚迪、立讯精密都能做甚至未来有可能超越,只不过,在代工规模层面,还无法与富士康相提并论。

从目前苹果将部分产能从印度转移中国市场,一部分交给比亚迪与立讯精密,以及苹果在印度的产能开始放弃扩张的趋势来看, 富士康过去全力撤往印度,可能犯了选择上的错误 。富士康在大陆的产能撤走了很多,而比亚迪与立讯精密不断填补产能,未来大陆的订单可能会被分走越来越多,但印度的变数太大了,苹果在印度的订单,塔塔集团的占比或越来越大。

这也是为啥有业内分析,苹果或许看到了印度杀猪盘有可能针对苹果,吓得苹果开始再度转向中国,这样一来,重注印度的 富士康,大量重资产投入印度,可能押错了宝。

因此,无论是对一个人还是一个企业,看准大趋势做出对的选择都非常重要,正确的选择,才能乘风而上,反之则可能把路越走越窄。


富士康3月恢复80%产能能否满足苹果iPhone SE2的生产需求?

富士康全力保障苹果iPhone订单生产,3月产能恢复至80%

为了确保苹果订单不受冲击,全球代工厂商富士康已在郑州工厂采取行动。 根据最新消息,富士康计划于2月底恢复中国地区50%的产能,并进一步在3月份提升至80%的运营水平,以满足苹果iPhone订单的需求。

尽管富士康最初承诺疫情不会影响生产,但汹涌的疫情迫使工厂复工计划有所调整。 郑州工厂于2月10日重启,而深圳工厂的复工时间尚未确定。 为了减少疫情对供应链的影响,天风证券分析师郭明錤的报告显示,苹果供应商正采取措施,如富士康在1月底已为返厂工人实施两周隔离措施,并转移部分生产至印度和中国台湾以提高灵活性,但这些备选地点的产能有限。

产业链透露,苹果可能在3月中旬发布一款新iPhone,被外界猜测为iPhone SE2或iPhone 9。 富士康工厂的高效运转对苹果新品发布至关重要。 预计新机将提供64GB和128GB两种存储容量,起售价为2800元,但不会支持5G网络功能。

总之,富士康正全力以赴恢复产能,以确保苹果的生产计划不受影响,新iPhone的发布进程将有赖于这一关键因素的保障。

郭台铭梦碎印度,跟着苹果加注印度,如今悔不当初

提起富士康,大家脑海里第一个想到的应该是长长的流水线,麻木的工人正在忙活,这也不怪大家对富士康有这样的偏见,作为我国比较早的几家代工厂,在参与全球经济化的初期,我国缺乏过硬的 科技 实力,经济只得仰仗制造业,吃人口红利,因此富士康才能在初期大行其道,借着电子产品流行趋势的东风起飞,而富士康在初期能够发展起来,与苹果公司关系密切,依靠苹果的订单,以及苹果背后的中国消费者,集团在最近十年的发展突飞猛进,可以说苹果与富士康有如今的规模是相互成就,这为郭台铭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但是 不知道是不是嫌弃钱赚得太“多”,郭台铭开始疯狂作死,他在几年前曾经就因为一句话而得罪了国内市场,其大放厥词、狂妄自大地表示他是给我们的工人赏饭吃,短短的一句话显示出他的傲慢无礼与无知,他虽然仗着有苹果公司撑腰,在短短几年内成长为最大的手机代工厂,但是这并不代表他和他的富士康是无可取代的,苹果公司之所以能够发展得飞快,与我国大量的消费群体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如果我国消费者不购买苹果手机,其销量绝对不足以使其有如此之多的订单,与其说富士康养活了中国人,准确来讲应该是千千万万的消费者养活了富士康。 况且 制造业这种替代性强的产业,根本不可能让富士康稳坐江山,近年来 便有两家代工巨头迅速崛起,大有取富士康而代之的势头,这两家代工巨头,就是富士康之前瞧不起的竞争对手,比亚迪和立讯精密,比亚迪当初起家之时模仿的是富士康的模式,而立讯精密曾经只是富士康旗下的小弟,但是如今这两家已经有能力吃下苹果的订单,富士康可以完全被取代,前几年富士康规模最大的时候,便有很多声音在讨伐富士康,其流水线作业与不讲人情的管理制度,消磨了许许多多工人的心智,甚至出现了多起工人轻生的新闻,富士康不明白谁才是真正的衣食父母,反而盲目跟随苹果公司,或者说是美国的战略方向走。 就在前两年,苹果公司想要发展印度市场,而富士康也是为了获得更多的苹果代工订单,不惜放弃国内的部分企业订单,毅然决然跟随着苹果公司进入了印度,起初郭台铭还对外宣称,其布局并未改变,未来几年还会继续投资我国的市场,但是在不久之后,郭台铭就秉承了,商人无祖国,市场就是祖国的信念,前往了印度,但是郭台铭没有意识到的一点是,成就中国“世界工厂”地位的是什么,中国制造的廉价成本,包括廉价劳动力、低廉的土地、能源等成本。 另外,还有政策的红利,为了招商引资给外企在税收、进出口经营权和注册资本等方面开出了很多优惠政策,印度方面虽然开出类似的条件,但是里面的坑,我们的郭董事长并未意识到,单纯想着印度现在人口红利比我国好。 而且苹果公司也是这样决定的,如果跟着苹果,将全部身家搬过去,无疑是很大程度上的示好,这种几乎把性命交到苹果手上的行为,可以借此获得他们的高度重视,但是现实狠狠的打了郭台铭一巴掌。 而廉价的劳动力也是一个坑,印度政府目前的教育普及程度之差,大部分穷人都是目不识丁,教育水平不达标,技术素质差劲,培训成本同样也是富士康的一项压力,况且印度的工业水平、体系完备度,完全不如我国,配套设施跟不上富士康的生产,这就意味着,富士康要么花费巨大成本,运输设备去印度,要么就只能印度的老旧差设备凑合用,早在几年前,三星就撤离了它在印度的工厂,这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在许多方面,中国是印度所比不上的,印度工人不仅嫌弃工资低,还觉得工作时间长 工作强度大,完全没有当初在国内的时候,工人的配合度高,为此印度工人甚至把一间代工厂砸了。 除了生产效率、生产成本的问题外,现在最让郭台铭头疼的是印度的疫情,印度如今的受灾情况,可以说是全球最严重的国家,此前 曾有消息称工厂内部已经有10名工程师感染了新冠肺炎,这些技术人员均为富士康派遣过去的海外技术骨干,并不是印度本地员工,当地手机制造行业的前景十分黯淡,富士康和苹果iPhone 12产能未来的情景,显然不会乐观,而最令郭台铭想不到的可能是,其拼尽全力讨好的苹果公司,明明一直以来都是互相的支柱,却在今年开始分散订单,诸如比亚迪也成为了苹果公司的合作伙伴,同时立讯精密今年收购了一条苹果手机产线,也有了代工苹果手机的能力,富士康这一波可谓是,一片真心换绝情。 在这样的情况下,富士康的大量印度订单,回到了中国,由中国的代工厂补上,倘若在这次风波结束之后,富士康想要把中心重新挪回中国,重回十年前的光景,基本上是不可能了,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低端制造业总会被时代淘汰,况且国内新兴的两大巨头完全可以替代富士康,因此富士康未来的路,可能真的是布满荆棘,寸步难行。

富士康印越工厂的现况:大量工人离职工厂关闭,苹果还给了重创

全球电子巨头的转型挑战:富士康印越工厂的沉浮

作为全球电子制造业的巨头,富士康以其庞大的规模和深远影响闻名于世。 从早期的中国布局,到近年来的海外扩张,富士康的战略重心不断转移。 然而,越南和印度的工厂却似乎未能按预想轨道运行,引发了一系列的波折,其中,苹果公司的介入更是雪上加霜。

流水线的转移与挑战

中国的庞大人口和广阔的市场曾是富士康发展壮大的基石。 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使得富士康在成本控制上面临巨大压力。 因此,富士康开始将生产线迁往成本更低的越南和印度,试图借此降低成本,提升利润。 然而,这种策略的实施并未带来预期的效益,反而陷入了产能不足和订单锐减的困境。

印度与越南的工厂困境

在印度和越南,富士康的工厂遭遇了严重的产能问题。 由于劳动力质量的差距以及缺乏深厚的制造业基础,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导致订单减少,工人们纷纷离职,最终,这些工厂面临着倒闭的命运。 苹果公司在此时的“弃用”更是给富士康一记重击,因为他们对产品质量和稳定性有着极高的要求,富士康未能满足。

苹果的反击与影响

苹果作为富士康的重要合作伙伴,对其质量把控严格。 富士康的问题暴露后,苹果选择转向其他代工厂,这不仅对富士康的市场份额造成了冲击,也带动了华夏代工厂的崛起,他们借此机会与苹果建立了新的合作关系。 富士康的决策失误,使得他们在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受到了严重挑战。

反思与结论

富士康的越南和印度之旅并非一帆风顺,忽视了制造业基础和质量的重要性,最终导致了这一系列的困境。 尽管曾试图通过降低成本来应对市场变化,但全球化竞争的复杂性远超预期。 对于富士康来说,未能把握住中国市场的优势,选择错误的扩张路径,无疑是咎由自取的结果。

在全球电子制造业的版图中,富士康的转型之路还任重道远。 面对市场的变化和竞争的加剧,他们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战略,回归制造业的核心价值,以确保持续的竞争力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eji312/2853.html
Pixel 功能曝光 9 系列 集体照合成等 手机版 谷歌
医生紧急提醒 每天接诊100多例 这一刀让很多爸妈发愁 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