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天股份 社会资本参与公用事业政策颁布增加业务发展空间 公司将积极开发拓展新项目提升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

金融界6月11日消息,有投资者在互动平台向海天股份提问:尊敬的董秘您好,1.公司本季度及本年度经营将受哪些有利因素影响?2.而本季度及本年度经营将面临哪些挑战?3.已经落地项目有哪些,未来预计能产生较大贡献或影响的项目现在处于哪个阶段?

公司回答表示:随着近期发改委、财政部《关于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的指导意见》、《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的颁布实施,社会资本参与公用事业得到国家的鼓励和支持,为民营企业提供了参与项目的机会,增加了业务发展的空间和机会。以此为契机,公司将在稳固现有业务的基础上积极开发和拓展新项目、新业务,从而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回报广大投资者。


业务 开发

战略性新兴产业一定是中小企业吗

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要求,国家从来就没有局限在中小企业的范围内。 而且近几年针对企业申报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的项目,拿到政府资助的企业中,有一半是上市的大企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要求:一、强化科技创新,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中心环节,必须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发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核心引领作用,结合实施产业发展规划,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强创新成果产业化,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一)加强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研究。 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结合国家科技计划、知识创新工程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的实施,集中力量突破一批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 在生物、信息、空天、海洋、地球深部等基础性、前沿性技术领域超前部署,加强交叉领域的技术和产品研发,提高基础技术研究水平。 (二)强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 加大企业研究开发的投入力度,对面向应用、具有明确市场前景的政府科技计划项目,建立由骨干企业牵头组织、科研机构和高校共同参与实施的有效机制。 依托骨干企业,围绕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和系统集成,支持建设若干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工程化平台,结合技术创新工程的实施,发展一批由企业主导,科研机构、高校积极参与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加强财税政策引导,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 加强产业集聚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三)加快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 建立科研机构、高校创新人才向企业流动的机制,加大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力度。 加快完善期权、技术入股、股权、分红权等多种形式的激励机制,鼓励科研机构和高校科技人员积极从事职务发明创造。 加大工作力度,吸引全球优秀人才来华创新创业。 发挥研究型大学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学科建设,增加急需的专业学位类别。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制定鼓励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政策,建立企校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促进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支持知识产权的创造和运用,强化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鼓励企业建立专利联盟。 完善高校和科研机构知识产权转移转化的利益保障和实现机制,建立高效的知识产权评估交易机制。 加大对具有重大社会效益创新成果的奖励力度。 (四)实施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 以加速产业规模化发展为目标,选择具有引领带动作用,并能够实现突破的重点方向,依托优势企业,统筹技术开发、工程化、标准制定、市场应用等环节,组织实施若干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推动要素整合和技术集成,努力实现重大突破。 (五)建设产业创新支撑体系。 发挥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支撑作用,大力发展研发服务、信息服务、创业服务、技术交易、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转化等高技术服务业,着力培育新业态。 积极发展人力资源服务、投资和管理咨询等商务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和环境服务业。 (六)推进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和产业集聚发展。 完善科技成果产业化机制,加大实施产业化示范工程力度,积极推进重大装备应用,建立健全科研机构、高校的创新成果发布制度和技术转移机构,促进技术转移和扩散,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依托具有优势的产业集聚区,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创业环境好、特色突出、集聚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形成增长极,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二、积极培育市场,营造良好市场环境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培育市场,规范市场秩序,为各类企业健康发展创造公平、良好的环境。 (一)组织实施重大应用示范工程。 坚持以应用促发展,围绕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缓解环境资源制约等紧迫需求,选择处于产业化初期、社会效益显著、市场机制难以有效发挥作用的重大技术和产品,统筹衔接现有试验示范工程,组织实施全民健康、绿色发展、智能制造、材料换代、信息惠民等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引导消费模式转变,培育市场,拉动产业发展。 (二)支持市场拓展和商业模式创新。 鼓励绿色消费、循环消费、信息消费,创新消费模式,促进消费结构升级。 扩大终端用能产品能效标识实施范围。 加强新能源并网及储能、支线航空与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市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在物联网、节能环保服务、新能源应用、信息服务、新能源汽车推广等领域,支持企业大力发展有利于扩大市场需求的专业服务、增值服务等新业态。 积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现代废旧商品回收利用等新型商业模式。 (三)完善标准体系和市场准入制度。 加快建立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行业标准和重要产品技术标准体系,优化市场准入的审批管理程序。 进一步健全药品注册管理的体制机制,完善药品集中采购制度,支持临床必需、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价格合理的创新药物优先进入医保目录。 完善新能源汽车的项目和产品准入标准。 改善转基因农产品的管理。 完善并严格执行节能环保法规标准。 三、深化国际合作,提高国际化发展水平要通过深化国际合作,尽快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提升我国自主发展能力与核心竞争力。 把握经济全球化的新特点,深度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探索合作新模式,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合作。 (一)大力推进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 发挥各种合作机制的作用,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推进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 鼓励境外企业和科研机构在我国设立研发机构,支持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企业与内资企业、研究机构合作申请国家科研项目。 支持我国企业和研发机构积极开展全球研发服务外包,在境外开展联合研发和设立研发机构,在国外申请专利。 鼓励我国企业和研发机构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参与我国技术示范应用项目,共同形成国际标准。 (二)切实提高国际投融资合作的质量和水平。 完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鼓励外商设立创业投资企业,引导外资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 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在境外以发行股票和债券等多种方式融资。 扩大企业境外投资自主权,改进审批程序,进一步加大对企业境外投资的外汇支持。 积极探索在海外建设科技和产业园区。 制定国别产业导向目录,为企业开展跨国投资提供指导。 (三)大力支持企业跨国经营。 完善出口信贷、保险等政策,结合对外援助等积极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重点产品、技术和服务开拓国际市场,以及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标准在海外推广应用。 支持企业通过境外注册商标、境外收购等方式,培育国际化品牌。 加强企业和产品国际认证合作。 四、加大金融政策扶持力度,引导鼓励社会投入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健全财税金融政策支持体系,加大扶持力度,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 (一)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在整合现有政策资源和资金渠道的基础上,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增加中央财政投入,创新支持方式,着力支持重大关键技术研发、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重大创新成果产业化、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创新能力建设等。 加大政府引导和支持力度,加快高效节能产品、环境标志产品和资源循环利用产品等推广应用。 加强财政政策绩效考评,创新财政资金管理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完善税收激励政策。 在全面落实现行各项促进科技投入和科技成果转化、支持高技术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税收政策的基础上,结合税制改革方向和税种特征,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点,研究完善鼓励创新、引导投资和消费的税收支持政策。 (三)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 引导金融机构建立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特点的信贷管理和贷款评审制度。 积极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业链融资等金融产品创新。 加快建立包括财政出资和社会资金投入在内的多层次担保体系。 积极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和新型金融服务。 综合运用风险补偿等财政优惠政策,促进金融机构加大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力度。 (四)积极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 进一步完善创业板市场制度,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 推进场外证券交易市场的建设,满足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创业企业的需求。 完善不同层次市场之间的转板机制,逐步实现各层次市场间有机衔接。 大力发展债券市场,扩大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和集合票据发行规模,积极探索开发低信用等级高收益债券和私募可转债等金融产品,稳步推进企业债券、公司债券、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发展,拓宽企业债务融资渠道。 (五)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基金。 建立和完善促进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行业健康发展的配套政策体系与监管体系。 在风险可控的范围内为保险公司、社保基金、企业年金管理机构和其他机构投资者参与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基金创造条件。 发挥政府新兴产业创业投资资金的引导作用,扩大政府新兴产业创业投资规模,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带动社会资金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处于创业早中期阶段的创新型企业。 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 五、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强组织领导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必须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动力和条件。 (一)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建立健全创新药物、新能源、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税费调节机制。 实施新能源配额制,落实新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 加快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建立和完善主要污染物和碳排放交易制度。 建立促进三网融合高效有序开展的政策和机制,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空域管理体制改革。 (二)加强宏观规划引导。 组织编制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监测调查,加强与相关规划和政策的衔接。 加强对各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引导,优化区域布局、发挥比较优势各地区要根据国家总体部署,从当地实际出发,突出发展重点,避免盲目发展和重复建设。 (三)加强组织协调。 成立由发展改革委牵头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部际协调机制,形成合力,统筹推进。

国有企业公司股份制的好坏处及如何继续?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骨干与支柱,因历史原因曾经在政府的直接干预下运转,缺乏独立自主权和自我积累,给企业经营带来了沉重的包袱,企业不堪重负,举步维艰。 帮助这些企业卸下历史包袱,不仅是这些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经济振兴与发展之所需。 1 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理论及政策综述从国外经验来看,当企业陷入债务危机时,通常可以采取两种办法解决:一种办法是消极的办法,即通过资本市场变卖企业资产,或诉诸法律,破产清算,以抵偿债务,企业从此宣告结束。 另一种办法是积极的办法,即通过企业改组、股份制改造等,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寻找新的发展机遇,企业获得一次再生的机会。 陈元燮等学者认为,由于我国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普遍较高,而陷入债务困境的企业不在少数,如果都采取第一种办法,则大批企业关停,工人失业,影响安定团结,社会无法承受。 应该采取第二种办法,即进行债务重组,它可以有不同途径,而债权转股权是其中较好的一种办法。 而要进行债权转股权,企业需要进行股ee5aeb3466份制改革与改造。 王珏等学者认为,国有企业之所以要进行股份制改革,就是要将传统计划经济的基础——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改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 以混合所有制经济为主的、股份制形式的民有经济。 当前深化国企股份制改革的主要方向是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股权结构合理化和治理结构规范化,混合所有制是更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公有制。 国企改革的最终走向是要发展到劳动者股份所有制。 进行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改革的方向。 近几年来,全国各地贯彻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按照党的十五大提出的用三年左右时间,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全面把握“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突出国有大中型企业这一重点和难点,推进企业的股份制改革。 并结合多种企业改制形式,结合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使企业的财产组织形式和治理结构发生了积极变化,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框架。 依照党的十六大以及十六届三中全会对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肯定,提出“积极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2 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现状从1983年7月我国出现第一个股份制企业——深圳保安县联合投资公司算起到今年,股份制在我国的发展已整整22年。 这22年,从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现状看,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其一是股份制理论认识上的重大突破:从上段分析所知,股份制在我国改革的理论中,逐步得到肯定与运用,至党的十六大对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经济又作了完全的肯定。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在这个理论基础上又有了重大的发展和突破,这在认识上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飞跃,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其二是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实践的迅猛发展:首先是股份制改造面不断扩大,以国有企业为主体改建和新设了大量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 其次是经过股份制改造的国有企业,增强了活力与竞争力,经济效益持续回升,总体实力和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不断增强。 尽管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国有企业改革的根本问题并没有彻底解决。 主要表现在:一些国有企业尤其是垄断行业的大型和特大型国有企业,根本没有进行股份制改造,或是没有进行根本性的股份制改造;经过股份制改造的国有企业,也普遍存在国有股“一股独大”、股权结构不合理、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问题,并没有实现企业机制上的转换;国有股、法人股不流通,流动、组合、重组困难重重等方面。 这说明,建立起的现代企业制度,离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因此,国有企业改革还处在攻坚阶段,必须深化改革;而且改革不是单项的,是全方位的。 3 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的注意事项(1)对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资本一般要保持控股;对于那些经济效益比较好的国有企业,也没有必要为了改革而改革;对于处于夕阳产业而且自身素质已经非常差的企业,不应该指望外部资本购买这类企业的股票,而应该更多地采用并购重组、整体破产的方式处理。 (2)为了保持国家利益不受损害,要借鉴国际经验,在股份制改革方案中加入限制国家股权利或保留某些权利的内容,以减少外部资本进入企业的顾虑。 应采取以下措施:其一是制定保证国家在持股比例较低的公司中特殊权益的“金股”制度。 即通过立法或在公司章程中明确,在一定情况下,按照规定的程序,政府对企业决策有否决权。 二是设定特许经营制度等委托经营方式和“优先选择权”,即对一定股份设定“优先选择权”。 在一定情况下,政府有权按固定价格重购这一部分股份,从而形成多数行使控制权。 三是制定个别不受一般商法约束的例外规定。 按照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原则,通过立法规定,在什么情况下,持少量股份的国家,可派代表在董事会或监事会中占多数席位。 (3)为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创造良好竞争环境。 国家需要通过立法继续清除各种障碍,在部分公共行业如金融、电信等领域不断引入竞争机制,改善竞争环境,允许符合条件的外部资本更多地进入垄断行业,从而推动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改革。 4 国有企业未来发展与改革新探4.1 股份合作制股份合作制是在我国经济改革实践中出现的介于股份制与合作制之间的一种公有制形式。 它采取资本联合与劳动联合相结合的形式,其内部成员既联合劳动,按劳分配;又联合投资,按股分红,自负盈亏。 这是我国的一大创造,它突出了劳动者的主体地位,符合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方向。 尽管在后来的发展中,股份合作制遇到了一些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股份合作制的失败,而是目前还没有为股份合作制的完善提供充分的社会经济条件。 4.2 劳动者股份所有制所谓劳动者股份所有,就是指劳动者应成为有产者、投资者,即“劳者有其股”。 从价值形式看,财产属于劳动者个人所有;从使用价值形式看,则是社会化占有,是两者的统一,它是恢复劳动者的个人财产权规律的客观要求。 因此,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应该坚持恢复劳动者的个人财产权原则。 恢复劳动者的个人财产权,不是某个人的发明,而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人力资本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一定意义上也体现了这个规律。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中 “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模式日益成熟,认为人力资本是企业管理的核心要素,其管理的重心是对人力资本质量的培育。 人力资本是凝结在人身上的“人力”,它是可以作为获利手段使用的“资本”。 与物质资本相比,人力资本更能给企业带来巨大收益和竞争优势,且人力资本投资是企业“增长剩余”的主要源泉。 现行的公司治理结构,也不再片面强调和推崇物质资本的利益,而是把企业看作是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实现合作的契约。 这里的人力资本作为主动的生产要素,不但得到相当于劳动力成本的工资,还与物质资本一起分享利润。 当然与一些西方公司治理结构理论不同的是,笔者认为,人力资本的范围应包括一切劳动者的劳动力,不仅企业家劳动力必须转化为资本,一般劳动者的劳动力也必须转化为资本。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经验,也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这条规律。 改革开放初,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某种程度上恢复了劳动者个人财产权而取得巨大成功。 而股份合作制的成功实验,也是因为它是企业内部实现的“劳者有其股”。 另外,股份制走向劳动者股份所有制,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实现结合的必然结果。 4.3 虚拟股份制虚拟股份制是以确立企业劳动者的虚拟股权为核心,以股份制的基本原则为框架,由国家参与企业利润的分配,并确立分配比例的一种有限的经济责任企业制度。 以虚拟股权为突破口,对国有企业进行虚拟股份制改造,具有如下优势:(1)劳动者的积极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加强了管理人员对股东利益的责任心。 虚拟股权虽然不是劳动者个人资产的转化,但其功能和股票是一致的,且更具优越性。 虚拟股份制企业通过法人财产权制度,把企业的管理活动专门化到管理人才身上。 而国有企业的劳动者取得虚拟股权后,就成为企业的股东,通过虚拟股权参与生产经营过程的监督和控制,参与企业利润的分配,获取相应的股利或分摊相应的亏损。 因劳动者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对企业的各方面情况都十分了解,在通过参加股东大会的方式,对管理人员进行监督控制时更为直接有效,实现了劳动者和劳动对象的真正结合。 使劳动者的积极主动性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有效地解决了虚拟股东对企业监督管理的难题。 (2)可以极大地维护国家和劳动者的利益。 虚拟股份制实行有限的经济责任制度,即对债务的清偿只以最初的投资额为限,不涉及国家的其他资产和劳动者的个人资产;而国家作为整体所有者,是国有企业的出资设立者,现实资本的所有者,它参与企业利润的分配并确定其分配比例,是其所有者的权利和责任。 这样可以极大地维护国家和劳动者的利益,彻底改变国有企业吃国家“大锅饭”的被动局面,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4.4 上述三种改革设想的理论基础(1)人力资本理论。 所谓人力资本,是指知识、技能、资历、经验和熟练程度、健康等的总称,代表人的能力和素质。 知识经济的兴起使得人力资本作为第一生产要素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对微观企业来说,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与企业效益具有高度相关性,因而,如何发掘企业员工的潜力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问题。 股份合作制、劳动者股份所有制和虚拟股份制都在一定程度上使经营者获得企业一部分股权,就是对他们的人力资本价值的肯定。 经营者由雇员变成了所有者,作为企业的利益主体享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由此使企业利益最大化成为股东和经营者的共同目标。 (2)委托——代理理论。 现代企业是以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彼此分离为特征的,所有者委托经理人从事经营与管理决策,所有者为委托人,经理人为代理人,二者之间形成一种委托—代理关系。 在通常情况下,在委托代理关系中,由于信息不对称,所有者和经理人之间的契约并不完全,所有者无法准确判别企业的经营成果是经理人的努力程度还是由经理人的非控制因素造成的,这样经理人就有可能利用其在信息占有上的优势,通过“隐蔽行为”获取个人利益,而不完全承担其行为的全部后果。 所有者和经理人追求的目标是不一致的,所有者希望其持有的股权价值最大化,经理人则希望自身效用最大化,因此,所有者和经理人之间存在“道德风险”,需要通过激励和约束机制来引导和限制经理人行为。 而实施股份合作制、劳动者股份所有制和虚拟股份制都可以一定程度上,使企业持续发展和价值最大化成为所有者和经理人员的共同目标,鉴于劳动者股份和虚拟股份形式具有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其激励应具有长期性和持久性,从而可以弥补传统薪酬制度的缺陷,并使经营管理者通过行使劳动者股份或虚拟股份而获益。 (3)剩余控制权。 企业索取权是指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总收入在扣除折旧费、材料成本和劳务成本之后的余额的要求权;企业控制权是指各利益相关者为了实现其剩余索取权而对企业行为施加影响和监控的权利。 企业中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对企业最终剩余的控制权或者说对企业经营业绩的控制力有很大的不同。 根据把剩余给与拥有控制力的人,可以确定劳动者股份和虚拟股份的授予对象。 5 结论当然股份合作制、劳动者股份所有制和虚拟股份制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操作上都有很大差别。 股份合作制出现近20年,在农村经济改革和国有中小企业改革中非常盛行,取得了较大成功;理论与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我们解决与进一步完善。 少数企业在股份制改革实践中进行了虚拟股份制尝试,有些还取得了较好成效,但劳动者股份所有制和虚拟股份制仍主要处于理论探讨阶段。 其理论与实践操作上可以借鉴与参考股票期权理论及其它的实践成功经验。 其实施也还有待于各方面条件的成熟,以及产权制度、利益分配机制、企业决策机制、组织管理机制等方面的一系列制度创新。 但其三者共同优势是都非常重视人力资源和企业劳动者的权利。 当今时代,在依托自然资源和物质投入推动的物本型经济已逐步走到尽头,大力开发人类自身的智能资源,走以人力资本为依托的人本型经济发展之路,已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大趋势、新潮流。 人力资本经营的目标,就是通过企业人力资本与其他资本的整体优化配置,实现企业价值的增值。 而企业价值的增值力,取决于企业的竞争力和资源配置力,其中有效配置和整合企业人力资源,充分激发其趋向于企业目标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竞争力的形成和提升具有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而发展股份合作制、劳动者股份所有制和虚拟股份制改造,正是顺应当今时代发展潮流的,已成为企业发展与改革之趋势。 总之,实行股份合作制、劳动者股份所有制和虚拟股份制对企业本身经营管理而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如下问题:有效解决经理人长期激励不足问题;对经理人而言具有所有权激励功能;有利于股份制企业降低委托—代理成本;可以低成本不断吸引并稳定人才。 因此,发展股份合作制、劳动者股份所有制和虚拟股份制不仅是提高企业竞争力、发展现代企业人力资本管理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还有以下作用:宏观上,将使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更趋完善;中观上,将探索一条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结合的有效途径;微观上,有利于投资主体多元化、股权结构合理化、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化,对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1 王玉梅.关于我国产权制度改革的思考[J].山西科技,2006(1)2 何文莉.产权改革,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关键[J].科技广场,2005(11)3 李安源.虚拟股份制——国有企业改革模式构想[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3(4)4 王钰.股份制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J].南方经济,)5 黄挺.股份制的理论创新与改革实践[J].南方经济,2004(4)

非公三十六条是什么?

社会资本参与公用事业政策颁布增加业务发展空间 董秘 发改委

非公36条”即《国务院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是国内第一个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的系统性政策文件。 国务院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一、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 (一) 贯彻平等准入、公平待遇原则。 (二) 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垄断行业和领域。 (三) 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领域。 (四) 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社会事业领域。 (五) 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金融服务业。 (六) 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国防科技工业建设领域。 (七) 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 (八) 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参与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中部地区崛起。 二、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财税金融支持 (九) 加大财税支持力度。 (十) 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十一) 拓宽直接融资渠道。 (十二) 鼓励金融服务创新。 (十三) 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体系。 三、完善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社会服务 (十四)大力发展社会中介服务。 (十五)积极开展创业服务。 (十六)支持开展企业经营者和员工培训。 (十七)加强科技创新服务。 大力培育技术市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让。 (十八)支持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 推动信息网络建设,积极为非公有制企业提供国内外市场信息。 (十九)推进企业信用制度建设。 四、维护非公有制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 (二十)完善私有财产保护制度。 (二十一)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二十二)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二十三)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二十四)建立健全企业工会组织。 五、引导非公有制企业提高自身素质 (二十五)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 (二十六)规范企业经营管理行为。 (二十七)完善企业组织制度。 (二十八)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素质。 (二十九)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做强做大。 (三十)推进专业化协作和产业集群发展。 六、改进政府对非公有制企业的监管 (三十一)改进监管方式。 各有关监管部门要改进监管办法,公开监管制度,规范监管行为,提高 监管水平。 及时向社会公布有关监管信息,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三十二)加强劳动监察和劳动关系协调。 (三十三)规范国家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收费行为。 七、加强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指导和政策协 调。 (三十四)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指导。 各级人民政府要根据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需要,强化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方式,创新服务手段。 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动态的监测和分析,及时向社会公布有关产业政策、发展规划、投资重点和市场需求等方面的信息。 (三十五)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大力宣传党和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宣传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宣传和表彰非公有制经济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形成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社会舆论环境。 (三十六)认真做好贯彻落实工作。 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强调查研究,抓紧制订和完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及配套办法,认真解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确保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2005年2月29日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keji312/29651.html
高考试卷真的是在监狱印刷的吗
现在的10后 难搞 比00后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