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俄罗斯军队从前线调动了很多部队和资源前往库尔斯克,试图击退乌克兰军队的“入侵”,但通过战线变化看,克里姆林宫并未因此而改变战略,宁愿冒着让朝鲜军队参战带来的负面风险,依然在前线地区继续保持进攻。
法新社援引美国智库“战争研究所”(ISW)的信息报道称,自本月初以来,截至10月27日,俄罗斯军队已经新占领了478平方公里乌克兰领土,这是自2022年3月以来俄军在单月内取得的最大战果,已经超过了俄军在8月和9月取得的战果,“前线发生了重大变化,尤其是在乌克兰东部波克罗夫斯克附近。”
不过,“战争研究所”也指出,尽管俄罗斯军队在乌克兰的进展有所加快,但依然是缓慢的阵地战,而不是现代化机械进攻,因为装备短缺和炮兵火力下降等缘故,俄军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大规模机械化进攻的能力,这意味着即便俄军能在乌克兰军队的防线上打开缺口,也难以调动机械化军队突破缺口扩大战果,“这凸显了俄罗斯在超过两年半的战争后,依然在总体上停滞不前。”
我们可以在网络上看到很多俄军发起机械化进攻的视频,但这些进攻中,俄军动用的兵力和重装备很有限,能出动几十辆坦克和步兵战车就算是大规模进攻了,在面对乌军地雷、炮兵、反坦克导弹和FPV无人机等综合杀伤时,俄军损失很大,有时候甚至是全军覆没。
俄军在持续取得进展,但付出了惨重代价,问题在于克里姆林宫对人员和装备损失有着超乎常人的容忍度,换句话说,不在乎。据彭博社报道,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在本月向俄罗斯总统普京提议停火时,后者表示“特别军事行动”的所有目标都将实现。
问题在于,俄罗斯用于这场战争的资源并不是无限的,越来越多的卫星图片显示俄军的装甲车辆库存在迅速减少,最新的卫星照片显示,储存在库尔干马什扎沃德工厂的100辆BMP-3步兵战车已经几乎全部消失不见了。
自战争爆发后,作为俄罗斯最主要的步兵战车生产厂家,尽管遭受了洪水的影响,但库尔干机械厂依然在努力提高产能。问题在于,库尔干机械厂跟其他俄罗斯装甲车辆生产厂家一样,几乎不再生产新的装甲车辆,而是致力于翻新升级库存装甲车辆,以满足前线俄军的需求:翻新升级库存装甲车辆的成本或许要比重新生产更高,但最起码不用担心零配件不足。
至于BMP-3步兵战车,我们在此前的文章中已经提到了,尽管配备有威力更大的100毫米口径低压滑膛炮,但并不受俄军装甲兵喜欢:
一旦被击中,装在自动供弹机上的大量100毫米口径炮弹很容易殉爆,而BMP-3步兵战车的装甲又过于薄弱,明显没有乌军装备的西方步兵战车抗打;
相比BMP-3,前线俄军更青睐老式的BMP-2步兵战车,后者的主武器是30毫米口径机关炮,即便是被击穿装甲,也很难引发殉爆,俄军乘员有更多机会逃生。
炮兵火力下降,重装备又短缺,这迫使俄军不得不发动更多的步兵突击,而缺乏炮兵火力和重装备,这类步兵突击又会带来更多损失。乌军第25独立空降旅在波克罗夫斯克附近击退了俄军一次步兵突击后,发布了一张战场照片,到处都是被击毁的俄军装备残骸和俄军尸体,看来有让人触目惊心之感。
前线俄军被大量消耗,要想继续维持攻势,就必须向前线补充大量兵力,但即便是开出了更高的价码,也没多少人愿意与俄罗斯国防部签约了:挣得再多,就算是能足额按时发放,也得有命花才行。我们注意到,克里姆林宫以及俄罗斯国防部已经有相当一段时间没有公布招募合同兵的消息了。
乌克兰情报部门透露,为了补充前线俄军兵力损失,俄罗斯国防部正在将那些原本并不适合服役的囚犯送上战场,包括患有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囚犯,俄罗斯国防部已经将患有这两种疾病从禁止服役疾病名单中删除,并将患有这两种疾病的囚犯列为“C”级,这意味着患有这两种疾病的俄罗斯囚犯也会被送上战场。
《经济学人》则援引匿名欧洲官员的话报道称,俄罗斯国防部和俄军总参谋部正在向克里姆林宫施加“沉重压力”,要求动员更多兵力,“俄罗斯现在没有足够的兵力来集结,即使他们取得了突破,他们也无法利用它。”
毫无疑问,俄罗斯国防部和俄军总参谋部是从军事上考虑问题的,但克里姆林宫则是从政治上来考虑的问题的。在2022年的“部分动员”后,克里姆林宫就反复强调不会有新的动员,“部分动员”给克里姆林宫带来了巨大冲击和深刻印象,或许也是这种缘故,在面临兵力不足的情况下,克里姆林宫才宁愿冒险从朝鲜借兵,也不愿进行新的动员,动员对俄罗斯社会的冲击太大了,会严重影响俄罗斯国内稳定和克里姆林宫获得的支持。
打仗靠的是国力,看看这个吧!一、战前:在1941年前,整个世界对于俄国的印象就是这是一个大旁谈国,但还说不上是个世界强国。 战前俄国的空军连中程轰炸能力都没有,仅仅能实行近程攻击,他的战机也谈不上优秀,当然除了一些特别的,最重要的是他的空军缺乏基础设施和好的训练,而且对于某些关键技术,生产航空汽油所用的高辛烷燃料、航空铝和雷达,那时候的苏联还没有掌握(1942春丘吉尔莫斯科之行后,英国向苏联提供了这些关键技术),到苏联考察后1936年的林德博格(首次飞越大西洋的英雄)向华府报告说:“俄国的空军不值一提,不仅是飞机质量低劣而且缺乏最基本的保障技术设施”。 他的陆军庞大而迟缓,缺乏为之配套的铁路和补给站等基础施舍,最可怕的是苏联缺乏强力的钢铁厂,仅有几家如列宁格勒钢铁厂能够生产用于制造坦克的装甲钢,他的海军那个时候简直不止一提。 当一九三九年,苏联不得不面对德国的时候,他的全部军队只有九十三个非满编师,对于要签订的英法俄三国条约,我相信斯大林从内心上是反感的,他不会忘记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为了对付德意志帝国而付出的牺牲,整整八百万人死亡,而最后却在凡尔赛和约上失去了波兰、芬兰和西乌克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英国能为法国战场第一阶段就提供200万军队,而二次世界大战中他只能提供其中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而现在希特勒德国更加强大,谁能保证英法会在西线为他发动攻势以减轻他的压力(实际上甘莫林说过法国是不可能发动进攻的)。 一个想改变现行欧洲秩序的凡尔赛和约的受害者为什么要为了维护这个秩序而与另外一个受害者厮杀呢?更何况,即使苏联付出巨大牺牲后,英法可以给苏联让出波兰吗,可以允许他占领波罗的海吗?答案是不会,但是希特勒会。 对于斯大林这种冷血的策士来说与希特勒合作无论如何都是有利的,他可以获得波罗的海的大片港口,收复西乌克兰,甚至可以在德军失利的时候在希特勒背上捅一刀。 就像里宾特洛普说的斯大林与英法的谈判只是为了逼迫德国付出更多的代价以换取苏联的中立罢了。 当希特勒粉碎法国抵抗时,斯大林的军队在芬兰进行了一场笨拙的侵略。 斯大林是怎样看待这场战争的呢?透过赫鲁晓夫的回忆录,我们可以窥其端倪:“他愤怒的将伏罗西洛夫(国防部长)的烤乳猪摔在地上,大吼,我从来没有见过他如此失控过。 ”“的确,我们的军队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果我们连装备落后人数少的芬兰军队都对付不了,我们怎么应付武装到牙齿可怕的德国人,要知道,这个物判国家上次大战中一只手压得整个西方世界喘不过气来,另一只手却将东欧所有的国家打得跪地求饶。 ”为了应付潜在威胁,斯大林从一九三九年到一九四一年进行了军队的大扩张,军队从九十三个师扩编到五〇〇多个,但是,这里我想强调的是俄国绝对没有像英国一家小报所谣传的那样,准备发动一场对德的战争,因为这五百个师在战前,都是半编状态,虽然部署在西部,但他们很多都没有配备武装,如波罗的海方面军在德国进攻之后不得不去寻找武器库。 如果俄国进攻,英美的态度会是怎样,美国还没有参战,他们一向像敌视希特勒一样敌视苏俄(苏德战争爆发后,美国海军部长向华盛顿报告要求美军占领俄国太平洋诸海岸)斯大林这么精明的人绝对不会在这种不明朗的情况下发动一场消耗自己只会对英美有利的战争。 二、希特勒的东方政策和双方力量对比以及斯大林的避战措施:希特勒这个人,由于战败对于他的性格特征以及军事政治战略能力往往被后世歪曲,战后盟军占领条例严禁为希特勒辩护的书出版,其中描写希特勒的才略的书刊也在禁止之列。 当然世上只有大声贬低他的书才能存在。 贬低阿道夫军事才干最甚的莫过于曼斯坦因将军,当然曼帅是一名当之无愧的忠诚军人,但他和古德里安一样受到希特勒的大肆提拔,无上的知遇之恩,战罩启改前他们和隆美尔都是德军中默默无闻的普通军官,古德里安最搞笑的是曾被他的上级叱喝说他的装甲练兵计划只能用来拉面粉,而希特勒对他说:“你有什么要求我都可以满足你,你有什么本领我都可以让你施展。 ”曼斯坦因空有黄色计划却不被上级采纳,是希特勒对他赏识有加,将他一越提为大将,采纳了他的计划,让他成就大名。 为什么这些军官们战后如此贬低他们曾忠诚过的人呢,我想可能由于战争中他们所受的委屈有关吧,或者不得不而。 你在曼的《失去的胜利》随处可见一些不负责任的话,比如“尽管法国战役胜利了,但是我们的空军不如英国,我们的陆军比不上俄国”(实际上德国空军当时是英国空军的四倍,俄国的一倍半)其实,我们可以通过有些话看出希特勒的才能,“他是如此非凡的才智和理性,以至于没有一丝人性。 ”(曼《失去的胜利》)“对于新任的总理(阿道夫),原来不是个想象中粗暴的人,财政部长的评价是这是个思维极为敏锐、能很快抓住问题关键解决问题并能迅速实施的人。 ”(古德里安《前进,坦克》)“他(阿道夫)不知为什么记性出奇的好,部长们说上次汇报的数字他竟然记得丝毫不差,他总是说:‘对不起,部长先生,您上次说的好像不是这样的’紧接着他就把上次汇报的相关内容一字不差的说了出来。 以至于部长们不敢有半点欺瞒。 ”(古《前进,坦克》)对于希特勒,古德里安将军的评价就是“比于前人(皮斯迈,佛雷德里希大帝)他也许更慧智,但他缺乏克制自己野心和利用这种智慧的能力。 ”要知道当发动法国战役的时候,德国的一些将军们竟然畏战到要刺杀希特勒然后与英国议和的地步,他们没有看到英国的虚弱和法国战争准备的仓促,但希特勒很明显就看出其中的关键:“英国连11个师都征集不齐就仓促应战,而我们能迅速出动179个师的大军,你们不感觉我们现在完全应该毫不犹豫地进攻吗!”对于苏联,他要求要将其变为德国的殖民地。 其实这种政策怎么说,如果要从德国的角度来说这无疑是无奈的,也是正确的。 “德国为什么会在苏联失败,就如同他为什么进攻俄国一样。 虽然1941年前的德国控制了整个欧洲,支配了这个地球上最强大的工业(整个欧洲的工业),并拥有一支无论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军队,似乎无懈可击,但是他却缺乏维持这个强大力量有效运行的几乎一切资源,如同日尔曼神话里的屠龙勇士奇菲格勒一样,有一个致命的弱点,而这个弱点足以毁灭他的所有辉煌。 ”(李德哈特语最负盛名的军事历史学家)希特勒曾试图在叙利亚和伊拉克建立自己海外傀儡国,获取这些资源,但很快就被英国人赶走了,因为英国拥有强大的海军,这就注定了德国不能像英国那样试图建立庞大的海上帝国。 维持帝国的生存。 仅仅将希特勒这个冷酷领袖的巴巴罗萨计划实施归结为一种无法摆脱的意识形态是不对的。 他进攻苏联是因为苏联能够为他的国家千年发展提供足够的资源;是因为他认为当时苏联的国力远不如他。 下面我们看一下两国战前实力对比。 人力上:苏联当时拥有3150万20岁~39岁的男性人口,但是俄罗斯人也只有1500万20岁~39岁的人。 同状态德意志人有1550万人,而在1941年5月前,德国已经有了175万外国工人和127万战俘来作为劳动力。 而且德国在欧洲还有十六个盟国的军队。 在工业上,德国煤和钢优势显著,德国直接统治区生产了4亿吨煤、3180万吨钢,而苏联只有1亿5千万吨煤、1790万吨钢。 充足的煤使德国拥有700亿度电力(苏联480亿度),开动了126万台金属切割机床(苏联58.4万台),德国的机器制造工人超过苏联两倍。 同时整个西欧也在为德国生产,那里有4876个兵工厂,仅法国每年就提供1300辆载重汽车和100万发炮弹。 但是,德国缺乏稀有金属,尤其缺乏工业的血液——石油,1941年德国及其占领国开采石油190万吨,从煤中合成燃料410万吨,还获得了法国、比利时等一批国家的储备880万吨石油。 截至1944年2月底德国在占领区收入的占领费为四百七十六亿六千三百一十万马克,这也是巨大的经济收入。 我们看到当时德国的力量无疑是远超过苏联的,如果可以毁灭苏联这个潜在对手,并获得资源,解决困惑德意志民族千年的难题,对于希特勒来说,那为什么不呢?斯大林真是一个和希特勒一样敲诈和欺骗的高手,虽然没有对手那么富有才华、手段和魅力,但他却清楚地看到自己应该如何做,他绝不指望英美会在苏联处于困境时慷慨地伸出援助之手,但他也绝不会相信希特勒做的信誓旦旦的保证。 在这种力量不如别人的情况下,维护自己的利益是极为困难又必须小心的。 特别是英国在希腊被德国击败,希特勒征服巴尔干后,他更加小心了,他尽力向德国保持友好的姿态,却又快速加强自己的力量。 下面是斯大林的一些措施,最大程度上安捂德国,虽然也许有些失颜面,但是相对于国家利益来讲,也是必要的。 1941年4月13冯•德•舒伦堡大使向柏林拍发了一封耐人寻味的电报,叙述日本外务相松冈洋右在那天晚上从莫斯科动身的时候,斯大林不仅向日本人而且向德国人表示了“一种异常友好的态度”。 在火车站上[舒伦堡的电报说]斯大林公开地寻找我,用手臂搂着我的肩膀说:“我们必须继续交朋友,你现在必须千方百计维持我们的友谊!”不一会儿,斯大林转向德国代理武官克莱勃斯上校,在弄清楚他是一个德国人以后对他说:“我们将继续同你们做朋友一一患难与共!”而后者显然大吃一惊。 德国驻莫斯科代办提伯尔斯克希曾经通知柏林说,克里姆林宫在进行了几个月的讨价还价以后已经“无条件地”接受了德国关于解决两国之间从伊戈尔卡河到波罗的海的边界的建议。 苏联政府向被封锁的德国供应重要的原料,也仍然是殷勤的。 1941年4月5日,负责同莫斯科进行贸易谈判的施努尔高兴地向他的纳粹主子报告说,俄国在1941年1月和2月份的交货,由于“政治关系冷淡”而放慢速度以后,“在3月份已经飞跃增加,特别是在谷物、石油、锰矿、非铁金属和贵重金属方面”。 [他又说〕通过西伯利亚进行的过境运输正在像往常一样顺利地进行着。 由于我们的要求,苏联政府甚至在满洲边界拨出一列运输橡胶的货车供我们支配。 6个星期以后,在5月15日,施努尔报告说,有求必应的俄国人拨出了几列运货专车,以便4000吨迫切需要的生胶可以通过西伯利亚铁路运往德国。 俄国人正在按时依照合同所规定的数量运交原料,虽然这使他们负担很重??我的印象是,我们甚至可以向莫斯科提出超过1月10日条约的范围的经济要求,以使德国获得超过目前合同的范围的粮食和原料。 施努尔说,德国没有按照计划如期向俄国送交机器。 但是看来他并不介意,如果俄国人不介意的话。 4月22日,苏联政府正式对于它所说的纳粹飞机从3月27日到4月18日侵犯边界80次提出抗议,并且详细叙述了每一次侵犯边界的情况。 它说,有一次,4月15日在罗夫诺附近降落的一架德国侦察机中发现了一架照相机,几卷曝光胶卷和一幅撕破了的苏联西部地区地形图,“所有这一切都证明了这架飞机的人员的目的是什么”。 俄国人甚至在抗议时态度也是和解的。 照会说,他们正向边防军发出“命令,不得射击在苏联领土上空飞行的德国飞机,只要这种飞行不是经常发生的”。 斯大林在5月初进一步采取了和解的行动。 为了讨好希特勒,他驱逐了比利时、挪威、希腊、甚至南斯拉夫驻莫斯科(南斯拉夫在被德国占领前与莫斯科签订了友好同盟条约)的外交代表,关闭了它们的公使馆。 他承认了伊拉克的亲纳粹的拉希德•阿里政府(这个政府反对英国,是希特勒扶植的伊拉克伪政权)。 他极其严格地约束苏联的报纸,以免惹怒德国。 5月6日,斯大林取代莫洛托夫亲自担任人民委员会主席即总理的职务,莫洛托夫继续担任外交人民委员。 这是大权独揽的总书记第一次接管政府职务。 全世界的反应普遍认为,这意味着局势对苏联来说已经变得非常严重,特别是在它同纳粹德国的关系方面,因此只有斯大林担任名义上的和实际上的政府首脑才能应付这种局势。 这个道理是很明显的,但是还有另一个道理不是那么明显,而德国驻莫斯科的大使马上向柏林指出了这个道理。 他报告说,斯大林对于德苏关系的恶化感到不快,把主要责任归咎于莫洛托夫的笨拙的外交手腕。 (舒伦堡)说我认为,可以有把握地假定,斯大林已为自己规定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外交目标。 他希望以他个人的努力来达到这个目标。 我坚信,在斯大林认为是严重的国际局势中,他为自己规定的目标是不使苏联与德国发生冲突。 但是,这些措施背后斯大林是怎样想的呢,赫鲁晓夫的回忆录中写到:“他比以前明显闭塞了,很少接见人,不错,德国的威胁就在眼前,和希特勒这样精明可怕的人做邻居的确累人。 ”“他很少跟我讲迫在眉睫的战争,只有一次他过问了一下关于基普钢铁厂的情况,要求我们提高钢铁冶炼质量,强调了我们在装甲钢上的低产量,他好像在逃避。 ”但是无论斯大林怎样想怎样做,希特勒的决心不会改变。 最可笑的就是在1941年6月21日令人愉快的夏晚9点半,即在德国预定开始进攻以前的9小时,莫洛托夫在克里姆林宫的办公室接见了德国大使,表现了他的“最后的昏庸”。 莫洛托夫提到德国飞机进一步侵犯边界的行动,他说,他已经指示苏联驻柏林大使提请里宾特洛甫注意这些行动。 在这以后,他转而谈到另一个问题,舒伦堡在当天晚上向外交部发出的急电中叙述了这个问题:莫洛托夫对他说有若干迹象表明,德国政府对苏联政府不满。 甚至有谣言说,德苏之间即将发生战争?苏联政府能不能了解德国不满的原因?如果我能告诉他造成德苏关系目前的情况的原因,他将很感激。 三、战争中双方统帅的得失相比于斯大林、丘吉尔和墨索里尼,希特勒其实在军事上犯的错误是很少的,他不会像墨索里尼一样进攻希腊,因为这个国家粮食都不能自给;也不会像丘吉尔那样仓促参与在巴尔干的战争;更不会像斯大林常常处于无根据的乐观或悲观中,也许有人会说他一个又一个错误,其实,在这个规模巨大的战争中,想不犯错误几乎是不可能的,况且身处其间的困惑是我们这些事后诸葛很难体会的,拿破仑说过最伟大的将军是犯错最少的将军,当今天的人们议论斯大林格勒由于希特勒严令坚守而使德国保卢斯军队的惨败时,谁能想到,在如此缺乏给养的情况下,放弃坚固防御工事疲惫以极的军队能够逃脱敌人的歼灭吗。 就像冯 布勒所说,“希特勒是一个冷酷的战略家,如果杀一万人的好处多于害处,他就会毫不犹豫的做。 ”如果让我这个事后诸葛讲的话:希特勒最大的错误,就是高估了自己的实力,低估了对斯拉夫人残酷压迫可能导致的可怕后果。 在东线,希特勒其实可以拥有更多的盟友。 乌克兰长久以来被俄罗斯所支配,沦为莫斯科的粮仓,而斯大林的农场合作制(一种粮食掠夺性制度,下次在关于斯大林的评述中将详细介绍)在整个苏联农民中引起了广泛的抵触情绪,而在乌克兰这种情绪简直可以用仇恨来形容,而且由于历史原因,乌克兰对于德意志是极为崇敬。 当纳粹的军队进入乌克兰时,受到了当地农民的强烈欢迎。 而在白俄罗斯、高加索和南俄对于布尔什维克的不满者到处都有,党内对于斯大林的专横反对者比比皆是。 如果希特勒能够利用这些仇恨和矛盾,无疑将是大大有利于实现巴巴罗萨计划的。 然而由于高估自己的实力、盲目的骄傲和不能舍弃的意识偏见,使德军不能很好的利用对手的弱点。 希特勒下令允许他的党卫军残酷掠夺乌克兰人的财富,将乌克兰人推向了他的反对面,本来这些都能成为他的盟友;希特勒下令可以随意杀死布尔什维克的政委,使得政委统治下的苏军不得不拼死抵抗(曾经有苏联政委党员投降德军,但被无情地杀死)。 这一切,都被斯大林利用了,使得希特勒在东线所遇到的抵抗极为坚决,尽管苏联的损失也非常惨重。 第二严重的错误在于过于藐视对手从而未能充分使用自己的力量。 在德国完成第一波进攻成功时,白俄罗斯已经被占领,西方面军的残部以及充分调动起来的民兵大约70多万人的乌合之众在莫斯科周围部署,此时进攻莫斯科的中央集团军群毫无疑问可以轻易撕碎苏联首都的防线,古德里安和博克在给希特勒的报告中说:“我们可以非常容易的占领这个国家的首都。 ”然而在乌克兰的西南方面军(当时苏联最大的方面军),其编制仍然很完整,超过100万的苏联最精锐的部队部署在这片苏联最富庶的土地上,威胁着德军的侧翼。 由于德国南方集团军群(以罗马尼亚军队为主)很弱小,无法消灭这支部队,使得希特勒不得不调动中央集团军群的南翼和南方集团军群合围乌克兰,战役胜利了,歼敌100多万,并占领了乌克兰,使德军获得充足的粮食。 然而,历来对这场战役批评很多,认为正是由于这场战役,使德军错过了攻入莫斯科的最佳时机。 我想,在1941时,德国700多万军队只有330万(巴巴罗萨计划中的550万军队中只有330万德军)战斗在东线,超过400万其他的军队都被部署在意义不大的其他地方,如果,再向东线投放200万兵力,主力攻击方向就没有莫斯科和乌克兰之争了,两个地方可以同时解决。 那时东线真的可以在1942年前结束。 四、德军失败的根本所在但是,如果德国拥有足够的资源以开动他在欧洲庞大的工业体系,如果拥有足够的石油为他的车队提供动力,那么这些错误都是可以忽略的。 当战争进行到1942年时候,德国的石油储备就接近枯竭了(这就是希特勒急于夺取巴库油田的原因),而他只有匈牙利和罗马尼亚两个小油田能够为他提供石油,为了节省资源,“他们竟然用马车和人力缓慢地来为他们消耗可怕的前线提供补给,难道这样都行吗,于是,我们游击队们的骑兵发挥了作用,他们像狼一样奔波于德国人的后方,用轻武器轻松追捕他们的补给队,射杀,猎获。 ”(赫鲁晓夫回忆录)这不能不说是德国的悲剧。 工业上,德国生产部长阿尔伯特•施佩尔所说:“由于不列颠的封锁,我们的国家极度缺乏石油、钨、铬和橡胶等资源,严重限制了我们国家工业的生产。 ”1945年2月,德军最后的石油产地匈牙利被苏军封锁,而德国的石油储备库被盟军无情的摧毁,“停留在港口的船,机场的飞机,坦克由于没有石油无法开动,1944年我们全力生产出来的好几十万件武器就这样被摧毁,真是太可悲了。 ”(斯佩尔语)这里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一战中德国能够与世界联盟周旋那么久不是由于德国一战强于二战,而是二战军队对发动机石油等资源的依赖远远高于一战,所以德国由于封锁而缺乏这些资源所给他带来的危机远远超过损失几支军队的错误所带来的。 而这就是德国失败的根本原因。 你知道当德军推进到巴库时,装甲部队竟然因为缺乏石油而不得不抛锚放弃这些坦克吗;你知道莫斯科会战和斯大林格勒会战中失败致命原因是由于补给,而补给问题的由来是由于被曼斯坦因元帅诅咒为“世界上最落后的运输队”带来的吗?苏德战争德国失败的根本教训就是:一定要保证自己的资源,这是一场战争所必须的,也许是最重要的一点,不论你的军队在声势、装备、人员和训练以及组织领导上多么好;不论你消灭了多少敌军;不论你自认为多么英明,如果你缺乏资源,那么所有的优势都可能因为这个而被中和。 二战是世界上第一场对于资源如此重要的战争,如果德国领导人由于没有前例借鉴而忽视了这点最后失败还情有可原的话,那么我希望我们不要。 有时候想想希特勒还真是有远见:现在的德国由于缺乏资源只是一个依附于强国身上的附庸,而俄国由于拥有巨大的资源即使人口再少,经济贫弱,却依然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德国如果找不到足够供养他的资源,即使拥有整个欧洲,将来也只会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力量。 ”(希特勒语)在法国,希特勒是劝说和把自己打扮成一位宽宏大量的胜利者,一位主动让法国分享团结和繁荣的法西斯欧洲的果实的胜利者——法西斯欧洲,在这场运动中,他首先采取的措施之一,是要他的部队当解放者,不当征服者。 “我不希望我的士兵在法国的行为像第一次大战后法国士兵在莱茵兰的行为一样!”他对霍夫曼说,谁要是抢劫,就当场枪毙。 “我要与法国达成真正的谅解。 ”人们对于他军事战略上的贬低主要由于是曼斯坦因元帅的回忆录,其实,曼帅因为主张议和曾受到希特勒的罢免,对于希特勒的贬低很可能是出于怨恨,也有可能推卸责任,也可能是一名元帅只需看好他的战场就可以了,但是作为一名元首,希特勒的眼光要遍及整个欧洲局势,所以两人难免冲突。 但是艾森豪威尔和朱可夫对于纳粹元首的战略眼光可从来没有贬低过,你在他们的回忆录中可以看到。 二战的时候,德国面临了三个前所未有的强人(罗斯福(号称“蜘蛛”)、丘吉尔(“百年才一个的人物”)、斯大林(冷酷的“钢人”)领导的三大强国的围攻,这三个领导人,非常精明狡猾,绝对不是梅特捏、威廉三世和亚历山大二世可以比拟的,而他们的国家力量也远远强于拿破仑时代的普鲁士、奥地利和俄国。 希特勒的战败很可能是一种命运的诅咒,没有丘吉尔的坚定和不惜一切的牺牲精神,英帝国很可能就在澳大利亚的劝说下与德国议和投降了;没有斯大林冷酷无情的钢铁手腕,俄国不可能成为一个工业大国,更不可能驱使万千生命不顾一切的拼死抵抗;没有罗斯福的深远见识,和主动引导,美国强大无比的孤立主义绝对会把美国引向中立。 而这三个国家任何一个出现了上述情况,那么都会导致这场战争另外一种截然相反的结局。 有时想想事后诸葛真是有意思,他们总是把一种失败归结于总总原因,却不能深入当时环境看问题,对于苏德战争,二战前没有一个头脑清晰的政治家认为苏联能够打败德国,因为只要冲工业上看,德国的工业就远远超过苏联,他的机床数量是苏联的好几倍,制造机器人也是苏联的两倍多,当他征服西欧的时候,世界工业评价委员会就确认德国的制造能力(我说的是能力,不是生产多少,生产能力只有在有充足原料和安全生产环境下才能充分体现)超过了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苏联的工业虽然规模庞大,但是结构却不完善,这种钢连犁铁都做不了,斯大林愤怒的叱喝他的钢铁企业负责人。 (赫鲁晓夫回忆录),人们总是说苏联的某某武器先进,我从来不否认苏联的进步,但是,在这个只有二十年工业化的国家,他的武器并不全面,他的技术也有很多缺陷,这点你们可以参看我们国家当前的情况就可以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