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净利减少超4亿元!发生了什么 赛力斯

6月11日晚间,赛力斯( )公告了两则重磅消息。

图片源自时报财经图库

一是赛力斯进行会计估计变更,将无形资产—非专利技术的摊销年限从8年调整为5年。二是拟以12.54亿元收购赛力斯电动剩余55%股权。

公告显示,本次会计估计变更预计会增加赛力斯2024年度无形资产摊销约10.26亿元, 减少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约4.26亿元,本次会计估计变更也将对以后年度摊销及净利润产生影响。

通常情况下,企业赖以进行会计估计的基础发生变化,便会进行会计估计变更,而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缩短,则意味着该资产的收益年限在消减。

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迭代速率极快,对企业的技术创新也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赛力斯对无形资产摊销年限的调整,也侧面反映出行业竞争的激烈性。

在公告中,赛力斯对于会计估计变更作出如下解释。赛力斯称,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行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趋势不可逆转,加之2024年行业加速内卷,智能化技术、软件技术迭代加速,新产品、新技术生命周期发生改变,目前无形资产—非专利技术的摊销年限已不能合理反映其实际使用情况。

因此,此次进行会计估计变更,是基于产品技术进步、市场因素等,并结合新能源汽车行业趋势作出的综合考虑。

此外,同一日晚间,赛力斯还公告了另一项议案,拟由控股子公司赛力斯汽车按协议约定收购菁云创富、赛新基金所持的赛力斯电动55%的股权,相应收购价格约为12.54亿元。

回溯此前,2022年,赛力斯(原小康股份)在SF5项目发展不顺的背景下,联合重庆国资共同投资了赛力斯智能电动汽车项目,并成立赛力斯电动公司。彼时,金康新能源出资9亿元,占注册资本的45%;菁云创富和专项基金分别出资8亿元和3亿元,占比40%和15%。作为合资公司的投资人之一,专项基金主要由重庆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出资3.03亿元设立,而重庆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8月,是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组建的国有独资公司。

此次交易完成后,赛力斯汽车将100%持股赛力斯电动。对于此次交易对公司的影响,赛力斯称,本次交易前,基于投资协议股份售回的约定,赛力斯会计核算上赛力斯电动为百分之百纳入合并报表的子公司,本次交易有利于降低公司融资成本,不损害公司和全体股东利益,也不会导致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发生变化。

责编:彭勃

校对:王锦程


销量暴跌,问界归华为,张兴海“陪玩”余承东,进退维谷

风光无两的赛力斯,怎么了?

▋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2022年1-5月,赛力斯的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33,204台,以212.33%的超高速增长率,成为了业内奇迹。

2023年1-5月,赛力斯的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35,452台,增长率仅仅为6.77%,其中5月新能源汽车销售8,562辆,同比下降18.08%。作为参考,我国5月份,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增长60.2%。

受新能源汽车增速严重放缓影响,赛力斯今年前5个月累计销量仅仅为辆,较去年同期的辆,同比大跌26.57%。很难想象,短短一年的时间,准确的说是仅仅半年的时间,市场便让赛力斯董事长张兴海的心,像坐了过山车一般,沉入谷底,去年此时,还在信誓旦旦重押新能源发展,将“小康股份”更名“赛力斯”,畅想着未来,而现在却在喊着“恶性竞争将毁掉企业和行业”。

是什么让赛力斯陷入如此困境?毫无疑问,是问界,或者说是“华为问界”。

▋ 成也问界,败也问界

2022年5月份,问界销量为5006辆,而刚刚过去的5月份,销量仅为5,629辆,几乎没有增长,尴尬到官方发布数据时,仅“害羞”的公布了环比值。进入6月份,问界的销量也似乎并没有改善。

在6月第二周,新势力销量TOP10排行榜中,问界仅以600台的销量,排名排名最后,相较于排名第一的理想汽车,相差了14倍之多,不禁让让想起余承东,去年中还曾经隔空喊话李想,“致敬”他对开拓探索增程模式所付出的努力与贡献。

尴尬的是人家理想,现在销量遥遥领先,问界自己却遥遥落后,显然已经不是同一个发展水平了,不禁令人感叹,“华为概念”这么快的就失效了,还是“韭菜”茬数有限?这或许也是赛力斯意想不到的。而几乎全部押宝于问界的赛力斯,目前显得很是左右为难。

▋ “问界”到底是谁的?

比问界销量低迷更令人头疼的是,赛力斯辛辛苦苦打造的“问界”到底是谁的?前段时间,任正非再次强调华为“不造车”,有效期延长5年,作为华为最高领导层之一的徐直军,也疑似公开批评了余承东乱用“华为”品牌,擅自与“问界”捆绑的错误。这么看起来,华为还是有意与问界划清界限的,很怕大家认为“问界”是华为的。

然而,就在近日被爆出,华为已经获得了共计21个“问界”商标权,正式拥有了问界的全部商标,具体类别涉及第12、9、7、39、37、42、2、35、3、4、16、38、11、1、5、21、27、41类,其中12类和9类分别代表汽车和运载工具、电子产品及科学仪器。

这么看来,基本可以断定赛力斯,无论把问界做的再好,也很可能难逃“代工”命运,为他人作嫁衣裳了。而这都是张兴海和赛力斯的股东,用真金白银砸出来的,据披露,赛力斯在2019年至2022年的扣非净利润分别为-8.84亿元、-23.08亿元, -27.93亿元, -42.96亿元,四年间赛力斯已亏损超百亿。

而今年一季度,赛力斯营业总收入50.91亿元,同比下降0.79%;归母净利润亏损6.25亿元,上年同期亏损依旧高达8.39亿元,增长失速,高额亏损,为人代工的局面,短短一年时间不到,股价就跌去了70%,很难想象赛力斯的未来结局。

▋ 华为造车和赛力斯的未来

今年初,华为汽车BU的COO王军离职,被解读为“HI模式”的失败,而以问界为代表的“智选车模式”大获成功,余承东也因此更加春风得意。但随之而来的问界销量下滑,似乎对于华为也是未曾料到的,如果持续加码智选车模式,看到品牌被别人拿捏的死死的赛力斯现状,估计没有谁敢再下重注了。而HI模式的发展,以极狐为例,合作方也有了弱化“华为”标签的意向,毕竟始终未能让其形成业务突破。未来5年,华为在不亲自下场造车的情况下,估计难免依旧处于主流势力之外的边缘人位置。

经过问界销量下滑,商标归属等一系列问题之后,张兴海似乎也更加清醒了。试图为自己另起炉灶,今年1季度末,正式推出了自己全新的新能源汽车品牌——蓝电,同时首款车型蓝电E5也正式上市,定位电混中型SUV,尤为引人关注的是,蓝电品牌改由东风风光销售有限公司负责运营,拥有独立的销售渠道,与“纠缠不清”的问界,彻底隔离。但前路漫漫,如今巨亏之下的赛力斯,“华为化”或者“去华为化”,相信都是艰难的抉择。

本文为【车评网】原创,作者:李大齐,编辑:田淼,关注【车评网】,“好车坏车,一网打尽”。

半年预亏发布:江淮有望盈利,北汽蓝谷继续巨亏

排在前面的有“自主五常”,排在后面的就有“亏损五虎”。赛力斯、北汽蓝谷、江淮汽车、海马汽车、众泰汽车就是A股上市车企中的“亏损五虎”。基本上每次看亏损的榜单里,都少不了这五家车企。2023年转眼又过去了一半,各家车企又开始发半年业绩报告,让我们来看看“亏损五虎”的表现如何。

赛力斯 预亏12.5-13.9亿元

7月14日,赛力斯对外发布上半年年度业绩预亏公告。据公告显示:官方预计今年上半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3.9亿元至-12.5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营性损益的净利润预计为-19.3亿元到-18亿元。

赛力斯的预亏其实并不意外。自赛力斯与华为合作推出AITO问界品牌以来,其亏损就在不断加大。据财报数据显示:赛力斯2019至2022年四年间亏损超百亿,其中2019年扣非净利润为-8.84亿元、2020年为-23.08亿元、2021年为-27.93亿元、2022年为-42.96亿元。“卖得越多,亏得越多”的称号实至名归。

另赛力斯自己推出的新品牌“蓝电”,销量也并不理想,首款车型蓝电E5上市后三个月销量分别为250辆、483辆、376辆。

但是随着7月初赛力斯与华为共同成立“AITO问界销服联合工作组”,全面负责营销、销售、交付、服务、渠道等业务的端到端闭环管理,AITO问界的销量情况或许在下半年会有所好转。只不过,除了AITO问界之外,蓝电该怎么走才是赛力斯更加需要考虑的问题。

北汽蓝谷 预亏18-21亿元

7月15日,北汽蓝谷对外发布上半年年度业绩预亏公告。公告显示:2023 上半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1亿元到-18亿元;预计 2023 上半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26.5亿元到-23.5亿元。与之相比的是,北汽蓝谷2022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1.812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2.038亿元。

在销量方面,北汽蓝谷今年上半年累计销量是辆,上年同期是辆,同比增长了106.88%。也就是说,销量见涨,但亏损还有扩大的趋势。

北汽蓝谷方面给出了三个原因,一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价格不断下行,挤压利润空间;二是公司产品仍处于持续爬坡期,规模效应不足,产品成本持续承压;三是公司为应对市场竞争,提升产品及品牌竞争力,在技术研发、品牌渠道建设上持续投入,对公司业绩产生影响。

但在编辑看来,问题还是出在产品层面。首先,目前北汽蓝谷的主销车型极狐阿尔法S和阿尔法T都已经上市超过一年时间,但销量持续低迷,说其还处于爬坡期实在有点说不过去,今年销量有所上涨主要源自于“森林版”的低价上市。而另一个销量希望的极狐考拉,在年初首秀之后,据说要等到三季度末才能上市,这无疑都让北汽蓝谷的整个上半年承压。

江淮汽车 预计净利润1.5亿元

7月15日,江淮汽车发布公告,经财务部门初步测算,预计 2023 年半年度江淮汽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 1.5亿元左右,与上年同期(法定披露数据)相比,将实现扭亏为盈。预计2023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2.4亿元左右。

江淮汽车终于扭亏为盈了,但这个扭亏还不够理直气壮。因为2023年1-6月份,江淮汽车确认影响损益的政府补助约4.8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约1.71亿元。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补助,江淮汽车可能还是亏损的。

当然,从上半年的销量表现来说,江淮汽车还是亮点的。江淮一直以来最困扰的问题就是“商强乘弱”,但是今年上半年乘用车累计销售16.25万辆,同比增长29.09%;商用车累计销售11.63万辆,同比增长6.36%。乘用车增速已经明显强于商用车板块。其中轿车同比大幅增长266.02%,达到7.56万辆,与SUV销量旗鼓相当。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在纯电动乘用车方面,江淮汽车仍然延续同比下降趋势,上半年累计销售6.69万辆,同比下降16.53%。

江淮钇为能否取得成功,以及江淮与华为的合作将可能是江淮汽车下半年能否继续保持增长,最终实现全年扭亏的关键。

海马汽车:预亏5000-7500万元

7月15日,海马汽车发布预亏公告,预计2023年上半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000到-7500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1亿元到-1.25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亏损略有收窄。

但值得注意的是,现在海马汽车的半年业绩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销量数据显示,海马汽车上半年累计销量辆,虽然同比增长30.81%,但月均2000多辆的水平,在当前的赛道里,基本上可以算是一个“局外人”。海马汽车押注的是接下来的氢能源赛道。

海马汽车7月14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搭载丰田电推系统的氢能汽车功能样车已试制下线,计划于2023年四季度开展小批量示范运营。所以,最大的悬念就在于海马汽车能否持续亏损到氢能真正落地应用的时候。

众泰汽车 预亏2-3亿元

7月14日,众泰汽车发布预亏公告,预计2023年上半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到-3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2.7亿元到-3.7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大概率持平。

关于业绩变动的原因,众泰汽车提到了亮点:一是2023 年上半年公司汽车整车销售收入增加,二是整车业务仍在恢复中,销量规模较小,因此整体业绩仍处于亏损状态。

但有意思的是,今年以来,众泰汽车从未披露过汽车产销量,外界能够获知的只有4 月 和6 月 的时候,众泰汽车曾两次发布过的 T300 海外版出口新闻。而今年一季度上市的江南 U2到目前为止还未正式开售。因此,众泰汽车未来的汽车销售收入该如何增加,整车业务合适稳步恢复,现在看来都还是没谱的事儿。

结合之前众泰汽车60亿元定增计划泡汤,众泰汽车实控人和管理层的动荡,恐怕今年内都难以看到扭亏的希望。

写在最后:

目前来看,江淮汽车最有希望率先在今年内实现扭亏,从现在的亏损队伍中脱离出去。而赛力斯和北汽蓝谷,仍有希望通过下半年的新车型来努力实现亏损的缩小。至于海马和众泰,依然找不到可以扭亏的确切理由。你对这几家车企有什么看法,不妨也来评论区一起交流探讨一下吧。(文/优视汽车 老炮)

注:配图来自网络,权利归原作者所有,一并感谢!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优视汽车的立场。

失宠于华为后 张兴海的赛力斯将如何自处?

当任正非宣布华为5年内不造车时,看似是给了赛力斯的实际控制人张兴海一个暂时的定心丸,其实更像是一个提醒。

从目前来看,科技企业造车的事业尚未真正意义上的成熟,尚未有真正意义上的科技巨头宣布正式进军整车制造行业,华为不想当出头鸟的思路完全可以理解。

但不能排除的是,5年时间或许是华为为造车继续做准备,华为的名号已经打响,无论是华为问界还是华为问路,不过是品牌后面换个后缀,换个代工企业而已。

到目前为止,赛力斯全国的渠道大约75%以上依靠华为,对外宣传的口径也以华为为主,在不知情的民众看来,这就是一个华为的汽车品牌。

只是,华为智选模式即将加入了北汽、奇瑞和江淮,赛力斯不再是唯一的对象,华为的姿态应该也有所变化。

届时,赛力斯将如何自处,是回归东风小康渠道体系,还是重新打造自己的销售渠道?

问界汽车到底是谁的

在上一轮燃油车竞争当中边缘化的品牌,无论是自主还是合资,缺乏核心竞争力的结果,除了破产倒闭的,就只能选择沦为代工厂。

曾经风光过的力帆汽车、江淮汽车、海马汽车,如今也沦为新势力的代工厂。

在向新能源转型的问题上,没有哪家传统企业可以自己单独实现转型,但是在选择与科技企业合作的问题上,传统企业也显得颇为谨慎。

目前,华为对外有三种合作模式,一是传统零部件供应商模式,为车企供应智能化零部件;二是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Huawei Intelligent Automotive Solution)即HI模式;三是智选模式,也就是前两个模式基础上,在产品设计、营销、销售渠道等方面全面参与。

HI模式主要是北汽极狐、广汽埃安和长安阿维塔,根据第三方销量统计数据显示,北汽极狐2022年销量只有9828辆,今年第一季度销量只有833辆;长安阿维塔上市3个月,累计销量5654辆。

3月27日,广汽集团发布公告宣布,由于各方资源的调配等原因,控股子公司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H8 项目,由与华为联合开发变更为自主开发,这意味着,广汽集团退出了华为的HI模式。

在2021年的上汽集团股东大会上,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就曾表示:“上汽不能接受与华为这样的第三方公司合作自动驾驶,否则它就成了灵魂,上汽就成了躯体,上汽要把灵魂掌握在自己手里。”

当然,上汽一直是与阿里系合作,因此他们拒绝华为十分正常。

华为年报数据显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2022年的收入为20.77亿元,在华为总营收中仅占比0.32%。因此,某种意义上来说,并非华为不造车,但是从眼下来看,华为单干的成本相对较高,合作模式目前的表现又不太亮眼。关键是,问界汽车本质上还是属于赛力斯发布的品牌。

相对华为整体而言,与汽车行业合作的收入并不突出,但是一旦绑定在一起,发生任何状况时,损害的就是华为的品牌形象。

这次华为重申的不造车,特别强调的不能露出“HUAWEI”标识,指的正是目前唯一使用过“HUAWEI”商标的问界汽车,也就是张兴海的赛力斯汽车。

赛力斯持续亏损

华为叫停HUAWEI问界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或许是问界汽车不赚钱。

1月30日赛力斯发布公告,公司预计2022年度实现营业收入335亿元到350亿元,同比上升100.38%和109.36%,公司预计2022年净亏损35亿元-39.5亿元。

根据赛力斯(更名前为小康股份)2016年-2022年财报,从2018年归母扣非净利润首次出现亏损至今,赛力斯连续五年来归母扣非净利润亏损累计最高达104.48亿元(2022年归母扣非净利润亏损以43亿元计算)。

其净利润也从2020年出现亏损,至今持续了三年,累计净亏损最高大约75.03亿元。

有投资者在互动平台询问是否意味着华为将拿走利润大头,赛力斯董秘回应称:问界系列车型产品销售全部计入赛力斯营业收入。

假如符合客观事实,那么赛力斯产生大幅亏损,华为应该也有一定程度的损失。

作为华为智选模式的第一个玩家,赛力斯受到了华为特别的照顾。经过数次改名,以及华为智选精致的外包装下,最终以“AITO汽车(问界汽车)”的形象,摇身一变,成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后起之秀。

在华为尚未全部接入赛力斯之前,赛力斯首款车型SF5,2019年11月发布,到2021年4月,赛力斯与华为合作之后,将赛力斯后电机换成华为出品,便推出了赛力斯华为智选SF5,2021年12月,由华为主导的AITO品牌发布,同时问界M5发布,2022年1月,就曝出赛力斯华为智选SF5变相停产。

赛力斯的门店全部换成AITO,赛力斯华为智选SF5不再接受预定,虽然彼时,华为与赛力斯双方都没有直接回应这个问题,但是此后,赛力斯SF5再也没有出现过,相关网站上依然停留在2021款之上。

如果是传统车企,一款产品从研发到量产,周期一般都会在几年时间,但自从科技企业跨界而来之后,越来越多车企学到了任正非的“科技以换壳为本”的精髓。

很明显,赛力斯要专心跟随华为。

此后,华为开始全面主导赛力斯的对外宣传工作,翻看AITO汽车4月1日以前的官微内容,华为或HUAWEI的字样比比皆是。

今年3月8日,名为华为终端的微博账号,直接发布了有“HUAWEI问界汽车”的宣传内容,并主动@问界汽车官微与之互动。

此举让业界一度认为,这是华为公开宣布了问界汽车的合法身份。

也让不少消费者进一步产生错觉,问界汽车就是华为旗下的产品。

当然,“答案”已经由任正非亲自回答了。

科技以换壳为本

AITO汽车还是问界汽车,前面不会加HUAWEI的字样,至于消费者如何理解,那是消费者的问题。

对于一直全力靠拢华为的小康而言,这几乎是登顶迈向成功的临门一脚,毕竟此前凭借华为的支持,小康股份(后更名赛力斯)成功的从微面、微卡都不算主流的商用车企业,转型成为如今新能源二线阵营当中,消费者还能略知一二的品牌。

问界汽车能够有今天的表现,全部拜华为所赐。

任正非叫停问界使用华为标识之后,张兴海向赛力斯全体员工发布的一封内部信中表示,将坚持以软件定义汽车,还将继续加强与华为合作。

此番言论透露了多重含义,赛力斯没有软件实力(其实硬件也不强),面对华为的强势,赛力斯只能笑脸相迎,华为对赛力斯拥有明显的主动权。

事实上,这也是传统车企一直抵制科技企业深度合作的原因之一。

树立品牌最忌讳的局面之一就是“名不正”或者说来路不正,前车之鉴的宝沃汽车,即便拥有百年品牌历史加持,拥有非常高的行业起步位置,最终也因为缺乏核心竞争力,最终落得破产的下场。

小康股份从2016年开始发力赛力斯项目,发展思路也是缺乏长远规划,换个马甲再卖的思路,在如今互联网发达的今天,多少有些赌的成分。

赌的就是消费者不知情,赌的就是消费者误以为,这是华为的产品。

有分析人士评价指出,赛力斯的商业逻辑就是狐假虎威,让远观的消费者产生一系列的误解。

从摩托车减震器弹簧发迹,到当年与东风汽车合资,再到如今深度合作华为,张兴海深谙“大树底下好乘凉”的道理。

3月30日,赛力斯集团旗下重庆赛力斯蓝电汽车有限公司正式发布新能源汽车品牌——蓝电,同时,蓝电品牌首款车型蓝电E5正式上市。

业界有评论指出,蓝电E5似曾相识,很像风光580的换壳版本,两车在结构和内饰布局等方面都极为相似,包括此前赛力斯SF5也被提出过相似的质疑。

技术不是凭空冒出来的,小康股份此前除了<a href=ht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keji312/30319.html
辅食阶段关注这 家长还能省心 不仅宝宝吃得营养 点 3
华为谁撒谎 刘姝威 500亿柔宇科技破产清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