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天气 又该如何防暑降温 一文读懂丨何为

(原标题:一文读懂丨何为“高温天气”,又该如何防暑降温)

端午小长假告一段落,可持续的高温并未退去。中央气象台消息,6月8日以来,华北、黄淮等地高温迅速发展,山东、河北地区有超过20个国家气象站最高气温突破当地6月上旬极值,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已超40℃。中国气象局高级工程师梁莉提示,高温天气持续不断,增加了人们中暑、热射病出现的风险,防暑降温不容小视。

6月9日发布全国最高气温48小时预报。图/中央气象台

什么是高温日?

据我国气象行业标准,日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35℃时可被称作“高温日”。日最高气温为给定时段内气温的最高值,是前一日20:00至当日20:00之间的气温最高值。如果连续出现3天以上的高温天气过程,则被称为“高温热浪”或“高温酷暑”。

本轮高温天气是北方地区今年以来影响范围最广、强度最强的高温过程,河北、河南、山东等地,高温持续时间长、日最高气温有极端性。

中国气象频道气象分析师信欣表示,在本轮北方高温过程中,部分城市可能直接达到或已超过常年的6月高温日数。如,北京或将出现4天高温日,常年6月高温日数为3.9天;天津或将迎来5天高温日,常年为3.7天;济南或为6天高温日,常年是5.7天。

为何会出现高温天气?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符娇兰表示,近期华北、黄淮等地受高压脊天气系统控制,天空云量较少,在晴空辐射和下沉增温的共同作用下,促进了高温发展。

“今年夏季,我国的高温天气出现相对较早,高温天气过程较多。”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郑志海表示,全球变暖的大背景和大气环流的异常,是造成高温天气的直接影响因素。

数据显示,今年春季我国平均气温为12.3℃,较常年同期偏高1.4℃,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国家气候中心预计,6月我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华北、黄淮等地气温偏高,高温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多,阶段性高温热浪风险较高。

气象监测显示,厄尔尼诺现象已接近尾声,而拉尼娜现象即将出现。这是否会影响我国夏季气温?郑志海表示,拉尼娜对全球和我国的气温影响有非常大的区域差异和季节差异,从目前来看,进入拉尼娜状态要到夏季后期,对今年夏季气温的影响相对不大。

如何防暑降温?

专家建议:

首先,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尽量避免在正午至下午三点间进行户外作业,这是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段。务工人员应科学安排时间,适当午休,在保证睡眠与体力充足的前提下,进行外出作业。

其次,饮食方面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吃西瓜、梨、番茄等富含水分与维生素、矿物质的果蔬。避免食用过于油腻或辛辣的食品。同时,每天保证至少8杯水的摄入,减少饮用含糖或咖啡因的饮料,这类饮料不仅不能有效补充水分,还会加速身体脱水。

第三,服装搭配要合理。多选择棉质、麻质等天然材料的衣物,透气且吸汗。此外,浅色衣物比深色衣物更能反射阳光,减少热量吸收。外出时,可佩戴遮阳帽、太阳镜、冰袖等配件,保护皮肤免受紫外线伤害。

最后,特别关注老年人、儿童等群体的防暑工作。老年人、儿童等体质较弱,对高温的耐受力较差,有时也存在无法准确表达自身不适的情况。因此,更容易受到高温天气的影响。此时,家人和监护人应特别关注他们的身体状态,及时提供帮助,避免意外发生。


夏季如何做好防暑降温?

1、充足的睡眠。 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保证足够的睡眠以保持充沛的体能,并达到防暑目的。 2、科学合理的饮食。 吃大量的蔬菜、水果及适量的动物蛋白质和脂肪,补充体能消耗,切忌节食。 3、做好防晒措施。 室外活动要避免阳光直射头部,避免皮肤直接吸收辐射热,带好帽子、衣着宽松。 4、合理饮水。 注意多喝适量的水,不要等口渴了再喝,大量出汗后要喝一些盐开水,补充体内损失的盐分。 5、加强锻炼。 加强耐热锻炼,提高体温调节功能,热适应能力增强,可增强体质防止中暑。 6、准备好防暑药物。 盛夏酷暑将至,炎热的天气常导致人们食无味、睡不香,易出现头晕、头痛、乏力,甚至恶心呕吐。 为此家庭准备一些防暑药物是很有必要的。 例如仁丹、清凉油、十滴水、藿香正气片(丸、水)等。 7、合理启闭门窗。 白天室外气温高,门窗大开,阳光和热辐射伴着阵阵热空气向室内袭来,会使室内外变得一般热。 如果在早晚凉爽之时开启门窗通风,让空气流通,而在白天尤其中午将门窗关闭,以隔绝室外热空气的侵袭,并拉上浅色窗帘,阻挡阳光,反射热辐射,就能使居室变得较为凉快。 8、阳台绿化、庭院绿化。 阳台庭院绿化,栽树种花,不仅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而且有调节小气候的作用,会使空气清新、凉爽宜人。 因为绿色植物既能遮阳,又通过叶面蒸发水分达到降温作用。 9、室内利用风扇和水蒸发降温。 家庭如没有空调,采用一些简单方法也可以使您的居室变得较为凉快。 例如室内用湿拖布擦地后开启吊扇使地面水分蒸发吸热;也可在风扇前置一盆凉水,开启风扇使水分蒸发出凉风,这样均可起到降低室温的作用。 人们对付酷暑高温各有高招。 可有些招数却可能使人在享受暂时惬意之后损害健康。 所以在对付酷暑高温时应注意以下五个不宜:1、降温不宜过快。 “快速降温”的方法往往会“快活一时,难受几天”,甚至引起各种疾病。 2、空调不宜过冷。 居室的温度应在26℃~29℃之间不断变换,对身体健康较有利。 3、喝水不宜过量。 在炎热的夏季,人们大量出汗之后,大量饮用白开水而未补足盐分可能会出现肌肉抽搐或肌肉痉挛性疼痛。 4、衣服不宜过露。 酷暑之日,最高气温一般都接近或超过37℃,身体散热方式主要靠出汗蒸发带走热量,赤膊反而会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使人感觉更热。 5、墨镜不宜过黑。 镜片颜色过深会严重影响能见度,眼睛因看东西吃力而受到损伤。

怎样防暑降温?

1.运动适量;2.冷饮少喝 ;3.空调不可多吹;4 夏日饮食调养应着眼于清热消暑、健脾益气,最好吃些清淡少油、易消化的食物。

怎么防暑降温?

夏季防暑降温法及夏天居家防暑降温应注意事项 一,夏天人们对付酷暑高温,各有高招。 可有些招数却是人们过激的做法,它可能使人在享受暂时惬意之后损害健康。 所以在对付酷暑高温时应注意以下五个不宜。 1.降温不宜过快。 大汗淋漓时,到风扇前揭开衣服猛吹,或拧开水龙头,让冷水直冲而下,实现“快速降温”,是好多人认为爽心的做法。 殊不知,这种“快速冷却”的方式,常常会“快活一时,难受几天”,甚至引起各种疾病。 2.空调不宜过冷。 医疗气象学家通过试验发现,应该不断调节居室温度,从而逐渐适应温度的较大变化。 正确的做法是:居室的温度应在26℃~29℃之间不断变换,才对身体健康有利。 3.喝水不宜过量。 多喝水是防暑的好措施,可过量饮水也会引起中毒。 尤其在炎热的夏季,人们大量出汗之后,体内的钠盐等电解质也随之丢失,如果此时大量饮用白开水而未补足盐分就会出现肌肉抽搐或肌肉痉挛性疼痛。 4.衣服不宜过露。 保健专家指出,赤膊只能在皮肤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时,才能通过增加皮肤的辐射、传导散热起到降温的作用。 而酷暑之日,最高气温一般都接近或超过37℃,皮肤不但不能散热,反而会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因而夏季赤膊会感觉更热。 5.墨镜不宜过黑。 许多人认为太阳镜颜色越深越能保护眼睛,其实,镜片颜色过深会严重影响能见度,眼睛因看东西吃力而受到损伤。 因此,夏季选择太阳镜的标准,应该是镜片能穿过30%的可见光线,以灰色和绿色为最佳 二,中暑的预防: 中暑是夏季常见的急诊,加强预防可以大减少发病率,中暑的预防应注意几点: 1、充足的睡眠。 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保证足够的睡眠以保持充沛的体能,并达到防暑目的。 2、科学合理的饮食。 吃大量的蔬菜、水果及适量的动物蛋白质和脂肪,补充体能消耗。 切忌节食。 3、做好防晒措施。 室外活动要避免阳光直射头部,避免皮肤直接吸收辐射热,带好帽子、衣着宽松。 4、合理饮水。 每日饮水3升至6升,以含氯化钠0.3%-0.5%为宜。 饭前饭后以及大运动量前后避免大量饮水。 三,炎夏来临,近年来许多家庭用上了空调,可使居家生活免受酷热之苦。 但多数家庭仍未用上空调。 其实,采用一些简单方法也可以使您的居室变得较为凉快。 1、合理启闭门窗。 许多人以为炎夏要门窗大开才凉快,其实不然。 白天室外气温高,门窗大开,阳光和热辐射伴着阵阵热空气向室内袭来,会使室内外变得一般热。 如果在早晚凉爽之时开启门窗通风,让空气流通,而在白天尤其中午将门窗关闭,以隔绝室外热空气的侵袭,并拉上浅色窗帘,阻挡阳光,反射热幅射,就能使居室变得较为凉快。 经实际观察,笔者在成都地区居住虽然午后室外气温达30多度,采用上述方法室内仍可保持在28℃左右。 2、阳台绿化、庭院绿化。 阳台庭院绿化,栽树种花,不仅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而且有调节小气候的作用,会使空气清新、凉爽宜人。 因为绿色植物既能遮阳,又通过叶面蒸发水分达到降温作用。 有资料表明,在庭院阳台栽种葡萄、牵牛花、爬墙虎及一些花草,可使附着墙面降温5℃~14℃,使室内降温2℃~4℃。 3、室内利用风扇和水蒸发降温。 例如室内用湿拖布擦地后开启吊扇使地面水分蒸发吸热;也可在风扇前置一盆凉水,开启风扇使水分蒸发出凉风,这样均可起到降低室温的作用。 最后,在炎夏之际室内宜收拾得干净整洁,将用不着的东西妥善收藏,使室内有较大空间,会使人感到舒适。 切忌室内凌乱,家什满屋,那样不仅使人感到闷热,憋气,还使人心情烦躁。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keji312/30630.html
谈判专家 电影 颜卓灵造型具有年代感 上映 角色带有神秘力量
三大指数小幅低开 苹果产业链及电商概念股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