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对教育的无度添 对高考的过度期待与保护 卷

本文共2600字,阅读约需7 分钟

请关注并 星标 当代教育家传媒”

永不失联

一年一度的高考,年年不约,却不期而至。

高考,作为那座通往象牙塔的独木桥,紧张与憧憬交织成复杂的情感,不仅关乎着成百上千万孩子命运的转折,而且牵动全社会的每一个细胞、每一根神经。

为了高考,提前几天便开启静音、静噪模式。

为了高考,相应路段、考点周边进入交通管制。

为了高考,交警指挥送考车辆压线,上线,全部上线。

为了高考,晚上十一点后不准邻居冲洗马桶。

为了高考,下农药毒死池塘里的青蛙。

为了高考,停运几十层楼的电梯,让居民气喘吁吁爬楼梯。

为了高考,交警铁骑风驰电掣为考生取忘记带的准考证。

为了高考,民警现场为考生以神速补办身份证。

为了高考,学校让学生吼楼减压。

为了高考,老师为学生发钱减压。

为了高考,男校长穿旗袍,并声嘶力竭大喊“我今天豁出去了”减压。

为了高考,家长们身着旗袍,手捧向日葵,愿考生旗开得胜,一举夺魁!

仅仅因为一场考试,竟花样百出,五花八门,立体般地展示并反映出社会对高考近乎神话般的崇拜。

而其中的一些做派,甚至有撼动公共利益砝码,影响社会生活秩序,触及法制道德准绳,让高考凌驾于一切之上之嫌。

我今天从网上所看到一句话—— “地球能否为高考暂歇三日?”

虽是一句戏谑之言,玩味中,却给我们带来诸多启迪与思考。

既要重视高考,坚持高考优先,确保护航高考圆满顺利,又要谨防高考过度期待,过度保护,影响社会机器正常运转,带来全社会对高考神坛的顶礼膜拜,登峰造极,以致于让应试教育轰轰烈烈,愈演愈烈。

同时要尽可能奏响教育改革号角,构建一个更加包容、更加多元的人才观和评价体系,让分数不再是唯一,让每一位孩子都能在属于自己的赛道里跑出加速度,在自己的纬度里纵横驰骋,在自己的天地中灿烂绽放,而不是困于一桥之上的激烈争夺,拼死拼活。

高考,其实就是一场考试,一场普普通通的考试,我们可以重视,但是大可不必如此大肆宣染,兴师动众,草木皆兵。

如果对高考过度期待,过度保护,只会造成高考独木桥的更加塞车与拥堵,让教育的内卷更“卷”,全民的焦虑有增无减。

这在之前的文字中,已有论述。 在此我只想从另一个角度谈谈看法。

我以为,高考,在考场里的那几个小时,考的不仅仅是生硬的知识点,而且考的是考生有没有积极的心态,有没有稳定的情绪,有没有坚强的意志,有没有一定的抗压、抗挫、抗干扰能力,当然更考的是考生在应考前能不能不慌不忙,从容准备,应考中能不能沉着应对,冷静发挥,应考后能不能淡定优雅,正确对待。

其实, 考生的这些分数之外的综合品质,从某种程度上说,比考分的本身还重要。

作为国家需要的是人才,这种人才,不仅仅只有一纸分数,更需要的是,有一纸分数之外的综合品质。

人生不是一马平川,不是铺满鲜花和红地毯,也不是充满掌声和欢笑声,更不是一派祥和宁静,没有一点杂音噪音,如果考生面对一点点杂音噪音,比如一点点车辆鸣笛声、工地施工声、歌舞厅唱歌声,就不能正常发挥,一点点隔壁冲马桶声、电梯上下运行声、池塘青蛙鸣叫声,就睡不着觉,就影响考试,我们且不说这些孩子有没有抗压、抗挫能力,单就抗干扰这一点,就那么脆弱,不堪一击,那么今后他们走向未来人生。

漫漫人生路,如若遇到一点坡坡坎坎、坑坑洼洼、风风雨雨,一点喧哗声、嘈杂声,又怎能一如既往,阔步向前,勇毅前行?

未来的人生路可没有禁噪令,也没有特定的交通管制。

十年磨一剑,十二年寒窗苦读,作为高考这么重要的事儿,在认真备考之后,在即将走向考场的时刻,对于应该已经进入成年的高三学子,对高考的重要性,绝对认识到位,对与之相关的准备工作,诸如熟悉考场,随身备好、保管好身份证、准考证,按时睡觉,闹钟提醒,不睡过头等等,这些属于常识中的常识,而且相信所有的学校和老师还都作了再三强调与要求,按正常思维,一定不会出差错吧!

然而年年高考都有睡过头,进考场迟到的,走错考场的,忘掉或丢失身份证、准考证的,忘记带笔、带2B的等。

今年高考这些“意外”,更不例外。幸好有“铁骑”驰援,有民警保驾,有人性化助考,才没有误了高考。

更奇葩的是今年西安长安区的一位考生,第一堂开考前便急匆匆找到值勤民警求助,称其忘带身份证。民警紧急带其到最近派出所办理户籍证明。

民警还没来得急喘口气,她又说忘带准考证。民警又马不停蹄带她到酒店去拿准考证。幸运的是,民警在8点55准时将她送到了考场。

我在想,如果这些考生有一天走进社会,走上工作岗位,仍然这样马马虎虎,这样丢三落四,这样没有时间观念,那个时候也许再也没有什么“保驾护航”的了,那么所犯下的主观错误,又该由谁来承担呢?

一个对自己都不负责任的人,难道能对他人、对社会负责吗?

有人在网上建议,从明年开始,对高考时忘记拿准考证、身份证,以及记错考场、记错考试时间的考生,不给予任何特殊的照顾。

有人认为,对这些考生不计成本的帮助,就是对那些守规矩的考生的最大不公。比如,一个全程用心准备高考,六点就起来坐公交往考点赶的考生,结果却和一个这也忘那也忘,甚至睡过头,但却能享受被警车专程送到考场。这样的竞争,公平吗?

还有人认为,如果说高考是在选拔人才,在选拔的起点,这些考生因为自己的“错”,便被淘汰了,他还有什么资格参加选拔呢?就像一个士兵上战场却忘了带枪一样,他能上场吗?他算是优秀的士兵吗?

这看起来有点残酷,甚至还有点不近情理,但确实还有点道理。

他们所主张的,或许能够更充分体现高考公平,让所有的事情都回归到大众基本的情感认知中,不再让那些奇葩的事,一年又一年地搏击大众的思维,冲击人们的视野。

我觉得, 这些也许更是对教育的一种倒逼。

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不能只是应试,只是讲考练,只是一味注重知识点的备考,只是简单地以分数论英雄,也不只是在高考前搞一些“噱头”“炫技”,哗众取宠,博人眼球,诸如发钱减压、吼楼减压、校长穿旗袍减压、家长穿旗袍举向日葵助考等等,而是要指导考生如何面对压力,如何调节情绪,如何调整心态,如何管理时间,如何注重细节,如何养成有规律的生活、学习习惯,如何排除干扰,从容淡定应考。

特别是学校教育要通过德育主题、体育活动、社会实践、社团组织、生产劳动、生涯规划等,锻造学生坚强的意志, 培育他们抗压、抗挫、抗干扰的能力,让他们面对任何困难,都能够高燃斗志,攻克难关,面对任何环境,都能够如鱼得水,游刃有余,面对任何挫折,都能够不屈不挠,自强不息,面对任何压力,都能够沉着冷静,无所畏惧,面对任何低谷,都能够积极进取,挑战自我。

我们的教育有了这些准备和行动,学子们有了这些素质与素养,高考还需要这样的过度期待与保护吗?

并转发给更多人看哦~

因为微信公众号改革了推送机制

如果不常点开则会晚收到我们的推送

我们想产出更有价值的文章

请关注并 星标 当代教育家传媒”

不再失联

点击下方查看往期精彩好文↓ ↓ ↓


从教育学的角度怎么评析高考压力

1、距离今年的高考越来越近,不少家长和学生都开始变得紧张焦虑起来,毕竟面对高考,大部分人还是能感觉到巨大的压力的。 然而过大压力会使学生的精神状态变差,从而影响其正常发挥,严重时还会威胁到学生的身心健康,此时要调整心态缓解压力。 2、作为考生不必过度夸大考试尤其是中、高考的决定性,你越是担心考试结果,往往越是不容易考出好成绩。 因此学生以一个理性的态度去看待考试,心情就会自然放松,压力也会随之减少。

你对高考制度的看法和见解以及有什么期望

现在高考制度比前几年好多了,前几年都是坑爹的,学生先填志愿,等分数出来,相差不多的也就早早上个大学了,要是报的志愿跟分数差大了,那你就完了,有个高分,报个一般大学,不是坑自己吗?这也许就会抛弃一批学生了。 也与国情有关。 也许这种高考的方式在目前是最适宜的,我们又能怎么样呢,前几年说改革了,可是也没什么动静,教育部长也没办法该怎么改,还担心改了要是比现在还遭,那就坑大了,自己也下岗了。 若是高考制度一直如此下去,读书的人会越来越少,大家已经对读书没兴趣了,太累了。

同学们对高考的看法写一篇作文

高考,是我们人生中的一次大考。 虽然很多人都叫我们不要紧张,就把高考当成一次普通的考试。 但,这现实吗?18岁的年纪已懂得高考对我们的现实意义。 我并不是反对当今国内的高考制度,只是觉得这个制度中衍生出很多问题。 先说社会吧,每年高考结束后,社会对于高考状元都给予了很多的关注。 可事实上,那些高考状元又有多少成为了对国家,对社会特别有用的人。 成为高考状元本身没有错,错就错在何必给他们过度的关注度。 再说学校,大部分学校为了抓成绩,抓升学率。 把学生的时间几乎沾满。 而现在的高考却又越来越联系生活,越来越联系实际了,而我们学生却又没有时间去关心外面的世界。 学生是人,需要对学习生活进行调整,不能一直的疲惫,学校这样的方法培养了多少创新型人才,又培养了多少高分低能的“人才”。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keji312/30694.html
国足球迷纷纷给新加坡门将桑尼的餐厅收款码打钱 云吃饭
英伟达掀起科技巨头 分析师 拆股潮 下一个将是Me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