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字化智能化助力城市安全有序运行

灾害

吴俊杰

现代化进程催生了各类要素高度密集的城市环境,城市运行系统日益复杂,一些地方出现了“城市病”,城市安全风险不断增大。发生自然灾害、人为事故时,一些城市的安全有序运行受到冲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市治理涉及方方面面,首要的是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做好预案、精准管控、快速反应,有效处置各类事态,确保城市安全有序运行。”确保城市安全有序运行,需要运用科技手段不断提升城市安全治理现代化水平,这对于城市安全发展至关重要。

与传统的城市安全治理相比,建设韧性城市在保障城市安全方面更加积极主动、系统全面,要求城市增强发现和应对不确定性风险的能力,综合减少灾害及其损失,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效的安全保障。总体来看,韧性安全城市具有以下特征:一是能维持城市运行的连续性,面对极端情况引发的城市运行中断能够迅速恢复;二是能增强城市运行的适应性,可及时感知环境变化并作出相应调整,做好应对灾害的准备;三是能提升城市运行的未来表现,通过改进和更新以更好应对之后的灾害风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强化数字赋能、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当前,数字化智能化成为增强城市韧性、确保城市安全有序运行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我国不少城市已经初步搭建智慧城市数字底座以及运行其上的城市“智慧大脑”智能中枢。但有“智慧”不等于有“韧性”。以数字化智能化增强城市韧性,更好保障城市安全有序运行,应围绕维持城市运行的连续性、增强城市运行的适应性、提升城市运行的未来表现3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推进相关工作。

做好应急响应是维持城市连续运行的关键。以数字化智能化增强应急响应能力,可以辅助精准决策,使应急响应更科学。比如,构建可融合历史案例、专家知识、现场信息等跨模态多元信息并进行智能决策的AI模型;构建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城市仿真平台,实现应急决策的推演及优化,保障应急措施的有效性。数字化智能化可以助力组织联动,使应急响应更迅速。比如,建立公共治理平台和数据共享机制,确保应急组织纵向联动、横向协同,实现各部门分工协作,形成应急合力。数字化智能化还可以赋能信息安全,使应急响应更有效。比如,运用虚假信息全网感知和智能过滤技术,减少灾情相关虚假信息传播引起的二次伤害,形成有利于救灾应急的信息环境。

以数字化智能化增强场景全面感知、风险辨识预测能力,可以促进城市更好适应环境变化,甚至避免灾害风险发生。环境变化会加剧风险的不确定性。运用数字技术、智能技术实时感知环境变化、作出风险预测,就能及时调整城市运行部署。这需要不断完善从城市地下到地面再到空中的全景全时多模态感知物联网络,全面采集城市运行数据以感知环境变化;还要优化城市数字底座并研发长短周期预测模型,提升短期风险预见与长期风险演化预测的准确性,通过统筹规划协调,帮助城市适应环境变化。要解决好“城市大脑”中“数据集中”与“业务分散”的矛盾,可搭建具有多个安全计算中心的分布式智能体系,“平时”完善安全可信的分布式计算架构、多方计算统筹机制,“战时”即可实现应急响应信息系统的快速构建与动态改进。

化险为夷不是增强城市韧性的终点。增强城市韧性,还要运用数字技术、智能技术总结经验、探索更佳方案,增强城市应对未来风险的能力,不断提升城市运行的未来表现。这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一是提高风险溯源、源头治理能力。如运用可解释的风险预测模型尽早发现风险源头与传导网络,以系统性源头治理降低城市运行风险,减少应急响应带来的资源挤兑。二是改进应急预案。基于灾害防治工作的数据和知识归档,构建反馈学习和知识推理模型,生成或更新面向不同灾害等级的应急预案,运用城市仿真平台验证预案有效性,提升应急准备能力。

当前,尽管新一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但对建设韧性安全城市而言,相关技术还不完善。例如,深度学习缺乏可解释性、数字孪生领域缺乏技术标准和规范等。此外,在增强数字包容性以帮助弱势群体跨越数字鸿沟、增强数字隐私性以推动数据要素流通共享、增强数字真实性以避免生成有偏差的模型等方面还有短板弱项。我们不能对技术过于乐观,技术永远无法取代“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要以务实的态度面向实践场景,探索拓展以数字化智能化助力城市安全有序运行的路径方式,不断增强城市的“数字韧性”。

智能化

(作者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城市安全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14日 09 版)


城市治理

如果要落实智慧城市的落实方案,有哪些可实施的方案!

城市治理

智慧城市解决方案E简介智慧城市是以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支撑,以“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互动化、协同化、融合化”为主要特征,全面感知、监测、分析、整合城市资源,对各种需求做出迅速、灵活、准确反应,为公众创造绿色、和谐环境,提供泛在、便捷、高效服务的城市形态。 E建设目标金鹏信息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围绕城乡一体化发展、城市可持续发展、民生核心需求为关注点,综合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遵循“整合、共享、服务、安全”的建设原则,提供智慧城市顶层设计规划服务。 将城市中的物理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社会基础设施和商业基础设施连接起来,构建以政府、企业、市民三大主体交互和共享平台,为城市治理与运营提供更简捷、高效、灵活的决策支持和运行平台,为城市公共管理与服务提供更便捷、高效、灵活的创新应用与服务模式。 E平台功能应用服务体系包括智能家具服务、物业管理服务、便民生活服务、日志管理系统、视频监控系统、智能广播系统、智能门禁系统、防盗报警系统等。 智慧民生:健康、医疗、公用查询等便民应用;社区、物业的通知与公告应用。 远程健康:居民用户在家中就可以同社区医生进行在线视频咨询或者回访预约。 护工预约: 用户可以在线预约专业的护工服务人员在患者住院过程中,照顾患者的日常生活起居。 E方案特点政务服务模块:各行政机关及社会公众机构可将自身业务系统的受理环节设立在社区服务窗口,由社区面向居民负责事务的受理和收件,具体的行政审批和许可的决定仍由原机关作出,社区负责该决定的告知,从而实现在部打破原有管理体制的前提下,切实为群众办理各类事项提供方便。 公共服务模块:平台整合各业务部门及社会公共机构的服务窗口。 随着政府职能下沉和服务进程加快,社区在公共服务中的地位将会逐步显现。 商业服务模块:社会资源服务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借助智慧社区的开放平台,通过建立信用的淘汰机制,为居民提供便民便利服务,也为商家提供各类基础数据与服务。 E典型案例金水花园智慧社区

以数字化智能化助力城市安全有序运行

数字化城市的应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去年,郑州市谋划建设多项智慧城市重点工程项目,扎实推进智慧城市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着力打造社会化服务高地,在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社会关注度高的领域取得明显成效,智慧城市建设步入“快车道”。 一、智慧环保项目大力推进智慧环保暨监测预警指挥执法系统建设。 2016年完成投资几千万元。 搭建郑州市智慧环保云计算平台,整合了现有软硬件资源,对市区建成区进行网格化布点监测,安装了280多台套空气质量监测设备,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实时上传数据中心,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实时的展示分析,夯实了智慧环保基础条件。 二、智慧城管项目数字化智慧城市管理应用系统总投资几百万元,该平台除完成了住建部要求的九大子系统外,还结合我市实际延伸开发了视频监控、门户网站、领导督办、广告牌匾、门前三包、绩效考核、实景影像对接等多个子系统平台,使整个系统功能更加完善,更有利于城市管理,目前已完成初步验收。 三、WIFI全覆盖项目市主城区WIFI全覆盖项目已经建设完工,并率先在全省实现了系统验收。 各县市区WIFI建设也在有序推进。 四、郑州大数据中心建设项目鉴于我市政务云计算中心容量较小,不适应我市越来越复杂的智慧城市管理任务,市政府研究决定,以现有政务中心大数据平台为基础,进一步增容、扩建,纳入市民中心总体规划,集约建设集数据汇聚分析、多维检测展示、智慧融合决策、中央指挥调度等功能于一体的“郑州智慧城市管理中心”。 五、智慧交通项目该项目总投资几百万元,总体目标为在现有的交通行业信息化基础上,建设监控管一体化的信息共享集成交通应急指挥调度平台体系。 项目建成后,主要有交通运行状态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特殊时段多种运输方式协同调度、交通运输应急指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监控和交通运输行业管理五个方面的基本功能。 天网工程、智慧社保、智慧教育、智慧医疗等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今年我市将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加快实施“互联网+”城市建设,落实市智慧城市总体规划,推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实现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 金鹏信息智慧城市解决方案

如何在大数据时代下进行城市管理

一、大数据时代城市管理的机遇: 首先,有利于数字化城市建设。 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管理问题,传统的城市管理方式早已对我国出现的城市问题束手无策,在大数据时代到来的背景下,数字化城市建设就呼之欲出。 其次,有利于电子政务建设。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在处理公共事务时都基本采用了传统的处理方式,纸质化的模式占据了主要地位。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以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电子政务也随之应运而生。 由于大数据时代的特点以及不断更新发展,电子政务的形式也不断得到更新。 最后,有利于智慧城市建设。 智慧城市建设则是在大数据技术上产生的城市建设和管理方案。 可见,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更加有利于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为智慧城市的最终建成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基础。 会在一定程度上难以实现真正共享。 另外,因为信息化很不平衡,各地各部门使用的信息技术标准很难统一,最后导致数据孤岛的现象也并非个例。 二、大数据时代城市管理的挑战 :大数据时代,机遇存在的同时也不可避免会遇到许多挑战,数据开放不足、数据共享不足、数据质量不优等等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首先,数据开放不足。 数据是信息的重要载体,信息的公开在一定意义上就是数据的公开。 在所有的数据公开中,政府相关数据公开尤为引人瞩目。 国外早就对数据公开确立了“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我国也有类似规定,但是真实执行情况令人堪忧。 其次,数据共享不足。 就目前来看,谁掌握了大量真实可靠的信息,谁就掌握了主动权,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权威的象征,权力和利益的象征。 再者,政府各部门大部分存在利己倾向, 信息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难以实现真正共享。 另外,因为信息化很不平衡,各地各部门使用的信息技术标准很难统一,最后导致数据孤岛的现象也并非个例。 然后,数据质量不优。 数据质量问题直接影响依靠数据获得的信息的真实有效性,最终影响整体决策的有效性。 数据质量主要包括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 数据在收集、整合、存储和使用四个阶段当中,每个阶段都极有可能出现数据质量问题。 在我国城市管理中,各级各部门每天都会面对大量繁琐的数据,数据收集渠道主要有下级单位上报数据、调查统计、普查等等,每一个渠道也同样会有很多因素影响数据质量。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keji312/31523.html
美防长迅速回应 泽连斯基 普京提出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