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沉船捞出了哪些 宝贝 高清图看细节

近日,国家文物局发布了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考古最新成果,共提取出水文物900多件(套)。经考古调查发现,遗址保存相对完好,年代比较明确,不仅是我国深海考古的重大发现,也是世界级重大考古发现。

发现于2022年10月的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位于海南岛与西沙群岛之间的南海海底,遗址水深约1500米,是我国首次在深海发现的大型古代沉船。两艘沉船的年代分别属于明朝正德、弘治年间。

一号沉船遗址遗物包括并不限于陶器、瓷器、铜器、铁器、竹木器等,数量超10万件。三个阶段调查共提取出水青花、青釉、白釉、青白釉、红绿彩、珐华、单色釉、素三彩等瓷器,酱釉陶器,铜钱等文物890件(套), 部分瓷器外底有款,款文有“福”“正”“太平”“吴文自造”等。二号沉船遗址由核心区和散落区组成。核心区南北长约21、东西最宽约8米,以排列整齐、堆叠有序的原木堆积为主,另有少量陶瓷器、铅锡器等。散落区可见陶瓷器、螺壳和零星原木等。三个阶段考古调查从二号沉船遗址共提取出水原木、瓷器、陶器、蝾螺壳、鹿角等遗物38件。

“一号沉船满载外销的陶瓷器,二号沉船装载了从海外输入的木材,推测一号、二号沉船皆为民间私人贸易商船。”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研究馆员宋建忠介绍,一号沉船始发港可能为广东或福建沿海,前往贸易中转地马六甲;二号沉船可能在马六甲装载原木,返回广东或福建沿海港口。

一号沉船出水精美艳丽的珐华器,在该沉船中是首次发现。珐华,又称“珐花”“法花”“法华”,是一种以陶或瓷土为胎,施蓝、绿、白、紫等各色中温釉,采用沥粉之法勾勒纹样轮廓,二次烧成的器物。

二号沉船的乌木也是沉船考古的首次发现。据了解,乌木是种名贵木材,可以用作药材,还可以制作家具和雕像、筷箸等小件。

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保存相对完好,文物数量巨大,年代比较明确,是我国深海考古的重大发现,实证了中国先民开发、利用、往来南海的历史事实,再现了明代中期海上贸易的繁盛景象,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往来与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的水下考古工作,标志着中国水下考古从近海走向深远海,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作者:袁晗 张瑜 别培辉

流程编辑:u027


印尼捞出中国古代沉船,发现价值3亿元文物,结果如何?

有一位来自于德国的47岁男子,在东南海的海域中,打捞出一大批的珠宝,成为超级暴发户。 这就是黑石号沉船,是一艘装载九世纪中晚唐宝物的沉船,他发现沉船之后,引来文物界的关注。 黑石号是罕见的宝库,内部所含有的宝藏数量颇多,其中有多达67,000多件的陶瓷制品,包含邢窑碟子、唐三彩,还有唐代青花花绘盘以及长沙窑,其中最多的就是来自于湖南的长沙窑瓷器,大约5000多件。

这一批宝物中,比较名贵的就是青花瓷,也是到目前为止,中国最早出现的青花瓷。 黑石号的打捞,是从1998年的9月份开始,一直到1999年的6月份才基本完成。 这批宝物价值巨大,很多国家的博物馆准备购买。

国外的日本,新加坡都有这个打算,但是直至到今日,都没有任何一家博物馆,获得这批宝物。 这艘沉船所有的宝藏加在一起,市场价格达到4000万美元,折合成人民币就达到3亿左右,如此高的价格,让很多博物馆望而却步。 期间,有人提出这批文物价格太过,希望只买其中一部分。 但是对方却提出要购买,就必须整体购买,所以部分的博物馆,因为经济能力不符合,最终只能够选择放弃购买,这也是比较遗憾的事情。

在这艘黑石号上,还拥有着许多珍贵的“长沙窑”,这些宝贝当初可能是打算出口,目前为止有很大一部分都没有出现在中国。 有些人会遗憾,这些古物为何无法回到中国,判断文物的所有权,并不是说文物在什么地方,就归属于哪个国家。

比如大英博物馆中,也同样保存着很多来自于中国的历代文物,这些文物很明显来自于中国,因为历史原因流落到了海外,国家始终无法将这些文物运回。 不过,国家从来都没有放弃这些东西,如果有机会的话,我们的文物部门肯定会立刻出动,想方设法将这些文物拿下来。 希望这一天尽早到来,让漂泊在国外的文物尽快回归。

韩国从渔民发现的古代沉船中发现了什么令他们尴尬的文物?

由于古代造船技术不发达,很多商船因海浪等原因沉入海底,并消失于历史的长河中。 随着科技的进步,不少地方都发现过古代沉船,并打捞出很多价值连城的文物,对当时的历史文化研究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韩国的一位普通渔民在出海打渔的时候,无意间打捞出几件古代的瓷器,本来十分郁闷的心情,瞬间就消失了。 虽然该渔民不知道瓷器的价值,但他非常清楚,这几件不起眼的瓷器,可能能卖不少钱,就连蹦带跳地把宝贝拿回家。

不久后,他就拿着其中的一件瓷器给表弟炫耀。 巧合的是,他表弟是位历史爱好者,尤其是对古代的文物,有着非常深入的研究。 根据表弟的经验,知道这几件瓷器绝不是普通人家的东西,就立刻联系了地方文物部门,让他们帮忙鉴定一下瓷器的价值。

经过专家的鉴定,这几件瓷器属于中国宋元时期的宝贝,通过一段时间的商谈,用上百万韩元从该渔民手中收购了这些瓷器。 作为考古专家,有着非常敏锐的嗅觉,感觉在渔民打捞地,肯定有一艘古代沉船,并且有着非常可观,且价值连城的文物。

于是,当地的文物部门就在此区域进行大面积的寻找,最终发现了一艘古沉船,并运用现在的科技,成功地把它打捞上岸。 令人震惊的是,该古沉船上相继发现了上万件瓷器,以及很多的金银制品。 最令人感兴趣的是,在船上还有上百万枚中国铜钱。

此事被日本专家知道后,认为这些铜钱不仅在宋元时期的中国流通,在当时的日本及朝鲜半岛都是硬通货币,因为当时他们没有自己的货币,使用的都是中国的铜钱,这也再次证实了古代韩国是中国藩属国的事实。 对于铜钱的发现,让韩国专家十分尴尬,甚至一度否认此事。

不管怎么说,历史就是历史,不会因某些人或某些国家的否认而消失。 这些古代的文物,则是最好的证明。

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韩国渔民崔享根向往常一样,来到了朝鲜半岛西南的新安海域捕鱼。 就在捕鱼的过程中,渔网好像被海底什么东西挂住了,崔享根努力把渔网拉了上来,结果竟然有6件毫发无损的青瓷器,带着疑惑的心情,崔享根把瓷器带回了家。

由于是普通的渔民,也没有什么见识,崔享根自己留了一件瓷器,把其余的5件送给了邻居。 某日,崔享根的弟弟来到了他的家里做客,弟弟是一位学校老师,研习过历史,对文物稍微了解一些。 当他看到这件瓷器后,感觉这是一件珍贵的文物,于是向当地文物部门汇报。

很快,新安郡文物局给了崔享根兄弟100万韩元奖励,文物局的人员也意识到了这是中国宋元时期的瓷器,价值很高,但是没有实地考察。 毕竟这是在茫茫大海上,没有具体的地点。 崔享根发现文物的消息不胫而走,此后韩国6位渔民成功的打捞了很多文物,这一次才引起了文物局的重视。

1976年10月份,韩国文物部门对这艘沉船进行了成功打捞,总共打捞了数万件珍贵文物。 其中包括2万多件瓷器,2000多件金属制品,最让人震惊的是800万枚铜钱,总共重量约为28吨。 日本东京大学教授小岛毅认为,从公元10世纪到16世纪,中国周边的的国家,包括日本和朝鲜(韩国)在内,没有发行本国的货币,而是用中国的铜钱,这个让一直极力否认历史的韩国人尴尬不已。

根据打捞出来的木简上的文字显示,这是一艘元代的商船,航行目的地是日本,在朝鲜半岛西南海域出了事故沉没于此。 打捞出的这艘商船长34米,宽11米,排水量为200吨,是目前世界上现存最大、最有价值的中国古代贸易船,也是现存最古老的船只之一。

考古队员在海底捞出4艘沉船,英国却要求归还,船里是什么?

所谓文化,比起文明开化往往不过是掩蔽蒙昧无知的最后一层裱糊板。——马洛利

我们都对考古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大多数人在提到考古的时候脑海中浮现出的还是考古学家用尽办法打开一座座陵墓或者走近古代的建筑中进行观察研究,但是今天我们要讲的是水下考古,这也是现在的一种新型考古方式,不仅仅局限于对地上文物的挖掘,而是走到了水中,去寻找漫漫历史长河中沉下的船只,打开另一个新的世界。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这上下五千年中,留存了很多有价值的文物,这些稀世珍宝不管是在过去还是现在都很受人们的重视,也经常作为国家往来的礼物运往世界各地。 在那个没有飞机的时代,水运是通向各国的主要交通工具,但是大海有时候是无情的,这就导致很多船只在行驶的过程中被淹没,宝物也随之沉入海底。

在一些因素的推动下,水下考古成为了一种新的考古形式,在一次下水的过程中,我国考古队打捞出了4艘英国的沉船,发现里面都是圆明园的物件,但是随后却听到了一些来自英国不公平的声音。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因一人打开中国水下考古大门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中,中国人都没有进行过水下考古,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技术不过关,要知道水下可不比在陆地上,水中毕竟不是人类经常活动的场所,潜在的危险很多。 要想进行水下考古,需要的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支持,设备方面也要花费很大的功夫,而且还要对水中的地形有足够的了解,具备丰富的历史地理知识,对专业人员的要求很高。

这些困难一直都阻碍着中国水下考古事业的发展,恰恰是一个人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局面,他是一个外国人,叫做迈克·哈彻。 迈克·哈彻并不是一位专业的考古人员,而是来自英国的探险家,潜入海底寻找沉睡的宝藏是他最大的乐趣,他把这个当作他的事业,凭借着自己专业的潜水知识,一次次进入海中打捞过去战争中的沉船,希望能获得意外的收获。

当他听说了在中国南海有很多过去的沉船后,便来到了这里寻找大清朝的“泰兴号”,传言说“泰兴号”是清朝的商船,船上都是当时中国的宝贝,准备运往国外,发生意外后便沉入了海底,随之沉入的还有大量的中国精美瓷器。 这个消息一下就吸引了迈克·哈彻,如果真的能够找到这艘沉船,等待他的将是数不尽的荣华富贵。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迈克·哈彻开始进行打捞工作,当时的中国人既不具备这样的技术,也没有重视起来这个行为,所以给了迈克·哈彻可乘之机。 他成功地将这艘巨型商船打捞了上来,并且在船上找到了上百万件中国的瓷器。 这些瓷器出土于福建德化,每一只工艺都非常精美,都是上等品,让人看了就移不开眼睛。

兴奋之余,迈克·哈彻可没忘了自己的目的,因为瓷器的数量太多,为了能获取最大利润,他选择了将60万件看起来相对平淡普通的瓷器全部打碎,只留下了36.5万件挑不出任何瑕疵的精品。 满载而归的迈克·哈彻将这些瓷器运到了德国,为了能够顺利将瓷器卖出,他必须得保证自己的打捞行为合法,四处奔走后终于弄到了一张国际公约。

在文物拍卖会上,他把这些全部归属于他名下的瓷器进行拍卖,仅仅九天的时间迈克·哈彻的赚了3000万美元,而我们产自中国的精美瓷器也流入了欧洲各地。

吸取教训,开展水下考古事业

迈克·哈彻的行为对于中国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他的拍卖会以及展品内容早就传到了中国,得知这些瓷器是在我国南海打捞出来的,中国人更是痛心。 于是中国考古界共同商量,决定开展水下考古工作。

对于毫无经验的中国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经过一次次的尝试之后,终于在2003年,“南海一号”宋代沉船成功被打捞出来,这也是中国人首次成功打捞古代沉船的标志。 在这艘历史悠久的沉船中,我们发现了大量的文物,价值3000亿元,给了水下考古人员更大的动力。

不同海域的水下考古事业都在有序进行着,随后又在东海打捞出了4艘英国沉船,里面的文物令人叹为观止。 鉴定之后发现,这些文物竟然大多数都来自圆明园,既然是英国沉船,再加上里面的文物,初步判定是当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掠夺走的文物。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一直都是一件令人痛心难以启齿的事情,这种销毁文化的行为十分恶劣,给中国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法国作家雨果一直对这件事情耿耿于怀,他四处走访,寻找当年的证人,想要查明真相,并对这种烧抢掠夺的行为进行谴责。

其中有一位士兵说他从未见过如此豪华的宫殿,圆明园中的丝绸珠宝数不胜数,价值连城,他们恶意的掠夺已经使得这个地方面目全非,造成的损失更是不可估量。 对于抢到的文物,更是满眼放光,一脸憧憬。

英国无理取闹,要求归还文物

说来可笑,在中国水下考古队员们打捞出英国沉船后,听说这里面全部都是当年圆明园的文物,很多英国媒体开始躁动起来,他们强烈要求中国归还他们沉船上的文物,坚持认为圆明园的这些文物是属于他们的。 中国怎么可能让步,这本来就是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

面对英国媒体们的不理智行为,英国政府倒是没有什么表示,毕竟回溯历史,做出恶劣行为的还是他们自己,况且现在大英博物馆中还展示着很多当年从圆明园带回来的文物,虽然这次英国政府选择了沉默不语,但是沉船上圆明园的文物早已经说明了一切,他们又怎么再好意思主动向中国人索要不属于他们的东西呢?

文物有时候也代表着一个国家,愿属于我们中国的文物都能够早日回家。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eji312/31951.html
却被伊朗点出致命要害 中东代理人战争将引爆 以色列要赌家底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