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上 为什么会有博物馆

放眼当下,逛展已成为了人们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而数字化技术的飞速跃进,也为传统展览中知识与文化的传播方式带来了无限的可能。裸眼3D、全息投影、VR虚拟、体感互动......时间、空间的限制被相继打破,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在云端实现了永不闭幕,这是属于博物馆人的盛宴,也是属于文化交流的盛宴。

科技将如何把这场文化的狂欢推至前所未有的巅峰?AI技术的运用将为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带来怎样的惊喜?回顾博物馆的前生今世,它的明天又会是何种模样?澎湃问吧邀请一线博物馆人、《博物馆简史》作者李翔、一森,聊聊博物馆的相关小知识。

点击图片即可提问

博物馆诞生记

@纸袋玫瑰:最初博物馆是为何诞生的?

李翔: 在大部分欧美国家的语言中,博物馆一词源自古希腊语 Μουσεῖον,意思是缪斯的神庙。而现代意义上的博物馆也是脱胎于文艺复兴以来欧洲人对于古典时期的憧憬,在其诞生之初就肩负着改造社会的使命。

随着 16 世纪英国的宗教改革以及17、18世纪从法国开始兴盛的启蒙运动对欧洲影响的不断扩大,科学和文化相继与宗教和皇室解绑,这也使得基础文化教育在欧洲普通民众间日渐普及,欧洲社会的主流价值逐渐开始向崇尚理性和科学发生转变。

与此同时,“收藏”开始在欧洲的学者和贵族之间流行起来,区别于传统的对珍宝的收藏,16 世纪收藏家们以收藏科学典籍,最新的自然发现,如标本或矿石为荣,而那些专门用于陈列个人收藏的空间被称之为“珍奇屋”(wonder room)。这种收藏家用来向客人们展示自己收藏的小房间被认为是现代“博物馆”的前身。

@齐天大圣QTDS:博物馆和美术馆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一森: 当“博物馆”(museum)这个概念进入中国后,我们将其拆分为了两个概念:博物馆和美术馆。前者更倾向于文物的保护和研究,其藏品严格受文物局的监管;而后者更倾向于美育和公共文化传播,其展品没有严格的界定方式。

而基于典藏或美育导向的差异,同样是针对视觉文化或艺术,清华大学内拥有一座艺术博物馆,而一众美术院校内的为美术馆;一些收藏家的个人收藏机构尚未进入文物局监管范畴的称之为美术馆,而进入的则为博物馆。更有甚者,如上海浦东美术馆、西岸美术馆其本身的定位即为扮演艺术及公共文化的传播平台,尽管其本身没有藏品却依然可被称之为美术馆。

浦东美术馆镜厅

@山有木兮卿无意:我国的博物馆好像大多数都是国有的?为何欧洲会有很多私人博物馆?

一森: 你好,这与各国对于“博物馆”的定义有极大的关联,例如英美就是博物馆准入门槛较低的国家,例如英国的博物馆登记其实是非强制性的,私人企业和机构都可以冠以博物馆的名字,但是他们通过财政补贴的形式对博物馆进行甄别。例如位于伦敦的福尔摩斯博物馆,与其称之为博物馆,其性质更像是基于文学创作衍生出的旅游景点。

但是例如法国以及中国都是博物馆准入门槛较高的国家。在中国,尽管有不少文化公司从事展览业务(如遇见博物馆和UCCA),但却不具备被称为博物馆的资格。而因为博物馆相关法律法规发展起步较晚,在相关政策进一步完善(如企业捐赠抵税流程的优化)前,确实对私人馆的生存及运营提出了一些挑战。

但国内也不乏一众独具特色的私人馆,例如:观复博物馆、震旦博物馆、宝龙美术馆等。事实上最近两年上海、深圳、苏州等地都陆续出台了更为细化的保障和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的法律法规,相信在未来的时间里越来越多的私人馆会与大家见面!

博物馆×AI

@清秋挽风:现在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在各行各业,请问您认为人工智能会如何帮助博物馆向国际传播中华文化呢?

一森: 目前AI在博物馆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数字保存和数字修复 2.多维展示 3.交互体验 4.知识发现 5.艺术创新 6.图像识别

在文化出海的过程中,交互体验、知识发现和图像识别三个功能可能更能发挥其中的优势。其中:交互体验是指AI可以用于创建虚拟现实(VR)或增强现实(AR)体验,让公众可以以全新的方式体验文化遗产,例如虚拟参观博物馆或历史遗址。聊天机器人和游戏化设计也成为增强导游服务的流行工具。

知识发现指的是人工智能技术在对博物馆藏品进行数字化保存和管理的同时,也可以帮助在它们之间建立未被发现的联系。尤其通过这种方式还能建立藏品和在地文化之间的关联,拉近观众和藏品的距离。

而面对大量图像资料,单凭人力没办法认清所有的图像。现在,科学家利用自然语言处理和深度学习算法训练模型,可以帮助自动生成画作的文字描述,对专业人士来说省时省力,对大众来说也能更好认识其中内容。

AI重现辛追夫人3D数字人形象

@澎湃网友euYbu2:我想问一下最近几年出现的“让文物活起来”(简单来说,就是运用AI等高科技让静止的文物变得活灵活现),现在有开始试点的地方吗?

一森: 关于“让文物活起来”,我觉得我们不妨将他视为一种对于博物馆交互性的强调,以此来看的话例如苏州博物馆西馆,湖北博物馆都已经开始尝试将展品数字化,而上海美术馆则常设有沉浸数字展览《清明上河图》。其实这些都是科技与文物相遇碰撞出的火花。

至于具体到AI领域,以我的了解其实技术目前并不是难题,可能更值得关注的是我们究竟希望科技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代替传统的导览讲解服务?),如何发挥其中的潜能可能比技术本身更具挑战性。

@澎湃网友e2qUR3:您说的如何发挥其中的潜能确实是目前将 AI 技术运用在博物馆展陈和文化传播中碰到的关键问题,AI 打造沉浸式体验确实实现了文物和文化更生动的叙事形式,但是在跨文化交流中,由于语境差异,仅仅依靠展陈方式数字化智能化也无法将中华文明价值内容有效传达出去。

如何能够让 AI 在跨文化传播中发挥更加有效的作用,去弥合这些固有的不可沟通性呢?

一森: 你发现文化交流中的很关键的问题啦:文化语境。

事实上,这个问题几乎是全世界博物馆面临的难题,以美国为例,纽约时报曾做过报道,进入21世纪后,各大博物馆关于中世纪、文艺复兴的展览热度一直在降低,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是当地学制的改变,该部分在历史教育中的比重相对削弱了,包括宗教、社会氛围的改变,年轻人们对于该时期的兴趣越来越低。所以你看,即便没有语言障碍,文化语境的问题依然存在。但是这并不妨碍类似于《骑马与砍杀》、《刺客信条》等历史题材游戏的商业成功呀,近期大火的《黑神话:悟空》也是此方面很好的例子。

所以个人觉得文化语境的障碍不单是译介语言的障碍,也是在地文化的障碍,且个人认为AI在其中大有所为。如果AI能够分析展览具体内容以及在地文化构成,能够利用比喻、比较或者代指的方式建立起跨文化的桥梁,或许能够使观众较为简单地进入这个情景。

我曾在网上见过利用圣经故事解释水浒传-武松的人物性格的,个人觉得非常有参考性,毕竟展览本质上也是讲一个好故事,观众如果可以通过展览对特定文化主题建立兴趣,那个人感觉其目的就已经达到了。至于更深入的文化内核了解,那一定是在建立基础兴趣之后的工作了。


西方人为何要在中国开办博物馆

自15世纪末开始,西欧皇室贵族和新兴资产阶级疯狂地向往从世界其他地方获得财富,中国是探险、贸易和掠夺的重点对象之一,“博物馆”是这种现实的产物之一。 中国首批近代意义上的博物馆或由外国机构及传教士创办,或由中外人士合办。 “亚洲文会博物院”是英国人十九世纪中后期在上海建立的一座综合性博物馆,从属于“皇家亚洲文会”的“北中国支会”。 在沪这一组织的目的主要如下:“甲、调查中国与其邻近国家各项事情;乙、发行会报;丙、设立一个图书馆及博物院”。 英国在租界设立的“工部局”每年划拨出固定的经费来支持博物院的运转。 委员会很快聘任王树衡,开始为博物院搜集包括中国艺术品在内的各种珍稀物件。 工作组拟定了募集和保存陈列品的方法。 后来建成的收藏分为地质考古、动、植、古生物等组,其中鸟类标本数量最大。 博物院正式运营起来之后,时常举行演讲和展览活动,客观上为繁荣沪上文化生活和开阔中国民众见闻起到了一定作用。 法国传教士谭卫道于1873年在北京也设立了一座博物馆,命名为“北堂自然博物馆”,专门收藏和展示自然物品。 这与创建人的知识结构和爱好有做腔关,谭卫道本人就是一位学识很丰富的动物学家。 在中国生活期间,他一直致力于采集制凯首作动物标本。 他的技术非常好,这些标本都十分精美。 博物馆一落成开放就在京城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参观者甚众,连慈禧太后都曾慕名前往。 这个名噪一时的博物馆对于普及科学知识和打开京城众人眼界都是大有裨益的。 还是在1874年的上海,英国驻沪领事麦华佗于早春3月,倡议建立一个以博物馆为主兼设图书馆的机构,拟定其名为“上海格致书院”。 “于是由中西人士八名组成董事会(华董为唐廷枢、徐寿、王荣和、徐建寅;西董为麦华佗、福弼士、伟烈亚力、傅兰雅)。 ”经过两年筹备,“上海格致书院”于1876年6月22日正式开幕,最初设有格致室、知新堂,以“讲教各种格致之学”。 1877年建立博物馆,其建筑“计阔五十尺,长二百尺,高四十余尺,窗户均嵌玻璃”。 由于建院经费短缺,创办者倡导社会各界有实力的人士踊跃捐赠款物。 1883年,法国人在上海又建了一座与北京“北堂自然博物馆”颇有几分相似的自然博物馆。 该院藏品和展品以生物标本为主,基础构成有两大来源:一是修道院院长达维1860年以来在中国华北地区获得的成果;二是1868年以来韩伯禄司铎、柏永年在中国南方长江流域多处活动的积累。 而馆内收藏也因几位探险家的不断活动而日渐丰富。 1930年,政府以资金15万元在震旦大学附近建起了一座三层楼,将法国人所建自然历史博物馆中的收藏纳入,设立起生物研究部及古纯孙衫物部,另有研究室、实验室、植物园等。 数十年的酝酿与积累,使得该馆的中国植物标本收藏堪称当时远东第一。 震旦博物院还接纳了葛修士的3500多件文物以及日本、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等地的标本,建起了古物部,形成了综合性大型博物馆的格局。 震旦博物院直至1933年冬才正式开幕,每周日、一、三、四、五、六下午开放。 自十九世纪中后期起,西方人在中国境内按照自己的愿望建立了近代化、现代化的博物馆,它们对于向中国公众传播普及博物馆和科学知识无疑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同时,它们其实也是西方人深入研究中国社会的落脚之处,是暂时储存四处搜集所得中国自然标本、矿藏信息和文物珍玩的仓库。 在一次又一次地交上学费之后,中国近代科教和博物馆事业在这种体会着切肤之痛的觉醒中开始发展起来。

博物馆存在的作用和意义有哪些?

博物馆作为一个承载历史、文化、科学和艺术的重要场所,对于个人和社会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以下是博物馆存在的一些主要作用和意义:保存文化遗产:博物馆是收藏和保护各种文物、艺术品和自然标本的重要机构。 通过收藏和保护这些物品,博物馆为未来的世代提供了了解过去的机会,使文化遗产得以传承。 教育与启蒙:博物馆通过展示各种文物、艺术品和自然标本,为公众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 参观者可以通过观看展览、参加讲座和研讨会等方式,了嫌纯解历史、文化、科学和艺术知识,提高自己的素养。 研究与发展:博物馆不仅是收藏文物的场所,还是进行学术研究的重要基地。 博物馆内的专业人员会对收藏品进行研究,揭示脊仔其背后的历史、文化、科学和艺术价值。 此外,博物馆还会与其他研究机构合作,共同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 文化交流与传播:博物馆通过举办各种展览、交流活动和国际合作项目,促进了不同国家、地区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这有助于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旅游与休闲:博物馆作为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这不仅有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还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放松身心、陶冶情操的好去处。 社会教育与公共服务: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设施,为社会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服务。 芹野咐通过举办各种教育活动,博物馆帮助公众提高历史、文化、科学和艺术素养,培养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 弘扬民族精神与文化自信:博物馆通过展示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有助于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这对于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博物馆在保存文化遗产、提供教育资源、推动学术研究、促进文化交流、发展旅游经济、提供公共服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博物馆的存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还为社会发展和文化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为什么8000万人口的德国,竟有6000多个博物馆

Museum(博物馆)来自于拉丁文中的Museums 。 原本是用于纪念古希腊神话中的女神——Muses(缪斯)。 缪斯是九个女神的统称,掌管文艺和科学,给人们带来鼓励和灵感,像英语单词amuse,museum,music都是由此演变而来。 因此,有人认为,世界上第一座博物馆其实就是缪斯神庙。

古希腊女神缪斯

早先时候,博物馆只散行是研究机构,没有对外开放。 文艺复兴之后,人们对艺术越来越渴望,博物馆才慢慢对外开放,进而逐步发展成为我们当今所见到的博物馆。

截止目前,德国有6372座博物馆,每年参观人数达到1.12亿,平均下来每个场馆每天接待48个参观者,要知道德国人口也就八千万。 对德国人来说,博物馆像他们所钟爱的香肠和啤酒一样,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元素。 想必大家像圈哥一样,每当圈哥去一个城市游玩儿的时候,会用中英德文,查遍无数攻略,基本所有攻略都会推介几家当地的博物馆。 可见,博物馆已经是成为德国城市一张很重要的名片。 那么,问题来了

一、博物馆可对认知进行系统整理,直观表现。

博物馆是一个活载体,不同种类的博物馆承担着不同的功能。 如 历史 博物馆,你可以真真切切感受到 历史 变迁所遗留下的痕迹;艺术博物馆,呈现着艺术大师的精华作品; 科技 博物馆,能实实在感受 科技 进步所带来的产物。

可以这么说,我们接触的民间故事、传说、书籍等,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碎片化知识。 博物馆,通常来说是按 历史 纵线进行整理的,各种实物相比书本上的文字,予人的印象更加深刻。

而德国人对艺术和知识有着执着的追求,当他们走进博物馆,可以让书本中所描述的东西以实物的形式呈现在眼前,这样更能促进人们对于艺术和知识的认知。 毕竟对于个人来说,很难有财力物力,敏掘枣集中如此一批文物,如果想要见识这些东西,博物馆成了很好的去处。

二、对博物馆热爱的培养,从娃娃抓起

像我们敬爱的邓爷爷曾经说过:“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 德国家庭很注重对孩子的艺术的培养。 父母在孩子小时候,会经常带孩子参观各种博物馆,提高小孩儿对艺术的认知。

同时,德国中小学也将博物馆视为青少年教育的重要资源,强调博物馆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必要性。 博物馆能将学校的课程内容带到生活中来——从 历史 、地理到科学、数学和技术。 孩子在博物馆可以开启一次关于形成他们世界的价值观、思想和信仰的旅程。

这一点圈哥深有体会,在高中生物课有一段是讲到生命的起源,老师就带我们到了博物馆,参观了一些化石,观看了生命如何演变的动画,从而有了更深刻的印象。

因为从小的接触,让德国人就对博物馆有了浓厚的兴趣,长大之后,自然而然会经常拜访博物馆。

三.博物馆更多人性化的设计

参观了很多的博物馆,圈哥能感觉到,任何博物馆在设计上都很走心。 也在德国去了很多小型的博物馆,藏品方面肯定没法和那些知名的大博物馆比,但确实在各自的主题里有很深入的挖掘,给人独具匠心的感觉。 很多藏品的解释都很详细,觉得处处在为参观者考虑。

当然,博物馆也会利用各种机会,举办很多活动,来向公众宣传从而吸引到更多的人桥拆来参观。 如此多的博物馆,各有各的价值所在。 接下来,我们就来盘点一下

Platz 1.德累斯顿王宫(Residenzscloss)

地标:德累斯顿(Dresden),年参观人数:1.287.000

德累斯顿王宫是属于宫殿类的博物馆,就像我们的故宫博物院,是德国最为辉宏的宫殿建筑之一。 1485年起便是历代萨克森王国统治家族的居住地,也是当时该地区的政治权力中心。 宫殿在二战中曾一度毁于战火,之后按照原貌复原重建。

这座宫殿建筑融合了多种建筑艺术风格,鹅黄色的外墙配上红色屋顶和青铜色的圆顶,颇为雍容华贵。 新建的封闭中庭的玻璃球形穹顶十分特别,这里设有售票处、纪念品商店、咖啡馆,免去游客以往须在露天排队等待的困扰。 这座巨大的宫殿现在以“艺术科学宫”的形式对外开放,共设有绿穹珍宝馆(Grünes Gewölbe)、新绿穹珍宝馆(Neues Grünes Gewölbe)、画廊(Kupferstich-Kabinett)、军械库(Rüstkammer)和货币馆(Münzkabinett)。

此外,还有土耳其商会展览、艺术图书馆等场所也对公众开放。 展品内容非常丰富,想一天全部看完比较困难,可以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展馆有重点的参观。 绿穹珍宝馆可谓是德累斯顿王宫的镇殿之宝,这个欧洲最大的珍宝馆内展出了上千件珍贵收藏品。

Platz 2.德国斯特拉尔松德海洋博物馆(Deutsches Meeresmuseum)

地点:斯特拉尔松(Stralsund),年参观数:1.200.00

斯特拉尔松德(Stralsund)是汉堡同盟城,位于德国北边梅克伦堡-前波美拉尼亚州,靠近波罗的海海峡,其位置像是吕根岛(Rügen)的门户。 2002年6月27日与维斯马一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世界遗产。 在这个漂亮的沿海小城里,有着一座在德国很著名的海洋博物馆,其富有特色的建筑已经让人们眼前一亮,进入到里面,品种繁多的海洋生物更是让人叹为观止。

Platz 3.德意志博物馆(Deutsches Museum)

坐标:慕尼黑(Muenchen) 年访问人数:1.180.000

德意志博物馆(Deutsches Museum)是世界上最大的 科技 博物馆,也是世界最早的 科技 博物馆之一。 博物馆开放于 1903年6月28日,Oskar von Miller在此召集了德国工程师学会(Verein Deutscher Ingenieure,VDI)会议。

该博物馆主馆位于德国慕尼黑,目前有50个科学技术领域的大约28,000件展品,每年有大约500万访问者。 德意志博物馆除了主馆以外,在慕尼黑Theresienhöhe设有德意志交通博物馆,在原西德首都小城波恩分馆集中展示1945年以后德国的科学技术。

展线总长16公里,粗看一天看不完。著名展项有复原的伽利略实验室、

第一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发明的潜水艇和火箭、仿真地下矿井,以及德国特产的精良乐器等。 汽车 、铁路、船舶、飞机展厅是观众较多的地方,最吸引人的是高压电展厅中的一百万伏雷电模拟表演装置。

Platz 4.柏林新博物馆(Neues Museum,Berlin)

地标:柏林(Berlin) 年访问量:1.142.000人次

听到新博物馆,可别以为刚建成没多久,其实人家已经有150多年的 历史 。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柏林新博物馆遭遇炸弹袭击而严重损毁,藏品随即被转移,博物馆闭馆。 1999年,柏林新博物馆所在的博物馆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1997年,德国政府开始翻修柏林新博物馆,负责修缮的建筑师为戴维·奇珀尔菲尔德,总费用为2亿欧元。 2009年3月5日,柏林新博物馆的修缮工程完成。 10月17日,正式对公众开放。

新博物馆坐落于柏林博物馆岛上,其中还有其他四座博物馆,分别是贝加蒙博物馆、老国家艺术画廊、老博物馆和波德博物馆,都有很高的观赏和艺术价值。

柏林老博物馆

Platz 5.微观世界(Miniatur Wunderland),

地标:汉堡(Hamburg) 年访问量:1.070.000人次

微观世界是一个很值得一去的博物馆场所,人类为了减少步行而发明了火车,为了居住效率而发明了楼房,当基本的功能被满足和替代了之后,就开始顺着好奇心蔓延开去,不禁想到,上帝看我们会是什么样,答案就像我们看蚂蚁。 这个微观世界把幻想和现实结合,构造出不同国家,不同 历史 背景下的故事,犹如一个广角望远镜和 历史 画卷娓娓展开。

中世纪欧洲巍峨的城堡和错落的村落隔河相望相得益彰,古朴的桥梁如两岸的吻;沟通着不一样的世界,却有一样的精彩。

Platz 6.佩加蒙博物馆(Pergamonmuseum),

地标:柏林(Berlin) 年访问量:1.035.000人次

同样位于柏林博物馆岛,另外一座博物馆在德国人心目中也占据这重要地位,那就是佩加蒙博物馆,其知名度也比其他大很多。 佩加蒙博物馆位于德国柏林博物馆岛,始建于1910年,1930年开放,是为收藏佩加蒙祭坛而量身定做的博物馆,该馆也以此命名。 馆内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古典收藏馆收藏了希腊罗马时期的佩加蒙祭坛、米勒图斯之门等;西亚细亚馆展示了亚述、闪族和巴比伦文化,其中有伊什塔门和中央大道等;伊斯兰艺术馆汇集了8-19世纪艺术品,其中17世纪的阿勒坡房间也是非常著名的藏品。 据说还有中文讲解耳机,小伙伴们可以去试试。

Platz 7.德国 历史 博物馆(Deutsches Historisches Museum),

地标:柏林(Berlin) 年访问量:909.000次

德国 历史 博物馆(德文:Deutsches Historisches Museum,缩写:DHM)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国家 历史 博物馆。 它的任务是向参观者展示德国从孕育初期直至现代的 历史 。 展览不仅体现出了德国 历史 在发展过程中与世界 历史 的关联,而且多方位地展示本地区的特色。

Platz 8.联邦德国 历史 博物馆(Haus der Geschichte),

坐标:波恩(Bonn) 年访问量:900.000人次

联邦德国 历史 博物馆(德语:Haus der Geschichte)是位于德国波恩的一座以德国当代史为展览主题的 历史 博物馆,主要展示德国1945年以来的 历史 。 每年将近有100万人参观,是德国游客最多的博物馆之一。 如果你对西德的 历史 感兴趣,不妨来看看。

Platz 9. 柏林墙博物馆(Mauermuseum),

坐标:柏林(Berlin) 年访问量:870.000人次

查理检查站是在1961年至1990年间东西柏林间三个边境检查站之一(查理-Charlie)是英语之中字母“C”的代名词,查理检查站即“C”号检查站之意),是当时东西柏林间盟军军人唯一的出入检查站,也是所有外国人在东西柏林间唯一的一条市内通路。 那里竖立的一名苏联士兵和一名美国士兵的肖像建于1998年10月,由弗兰克·蒂尔(Frank Thiel)设计,用以纪念1961年在经过多次最后通牒之后美苏坦克对峙事件。 作为冷战的最前沿,柏林墙一直见证了东西方对抗的腥风血雨。 如今,人们以此来纪念那段不堪回首的时期。

Platz 10.弗柯望博物馆(Museum Folkswang),

坐标:埃森(Essen) 年访问量:800,000

弗柯望博物馆位于德国埃森市内,是一个致力于19世纪和20世纪艺术收藏的博物馆。 此博物馆是由两个博物馆在1922年合并而成的,一个是建于1906年的埃森艺术博物馆,另一个则是建于1901年、由卡尔·恩斯特·奥斯特豪斯(Karl Ernst Osthaus)赞助成立的弗柯望博物馆。

都说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 即使是门外汉,也建议大家提前做好功课,这样会使你的参观变得生动许多。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eji312/32189.html
花果山进战斗自动变身齐天大圣 梦幻西游千伤不磨神器出炉
密歇根 在 美国大选手记 移民成美国大选关键词 摇摆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