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逆袭!这名感动全网的励志少年保研了

四年再创奇迹

将攻读硕士学位

2020年的夏天,“励志少年”姚俊鹏感动了我们很多人。这个在襁褓中就被确诊为脑瘫,连说话和拿笔写字都很困难的特殊孩子,竟然以高考623分的优异成绩考入了位于江苏南京的中国药科大学。四年后,逆风前行的姚俊鹏不仅本科顺利毕业,还因为成绩优秀被苏州大学录取,将继续攻读政治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这位逆风前行的少年用超出常人的努力再次圆梦!

6月18日,中国药科大学举行了2024届本科生的毕业典礼。姚俊鹏穿着学士服,坐在典礼现场,显得非常开心。

当他的父亲姚明作为毕业生家长的代表上台发言时,姚俊鹏一边笑一边鼓掌,又高兴又自豪。

姚俊鹏今年23岁,来自安徽省芜湖市,从小被确诊为脑瘫的他行动不便,口齿不清,甚至拿笔写字都很困难。不过,天生的缺陷没有击垮这个坚强的少年,他一路刻苦求学,在2020年的高考中取得了623分的好成绩,超过安徽省理科一本线108分!

在填报志愿时,姚俊鹏也曾想填报中国药科大学的药学专业,但是考虑到身体原因,最后填报了医药方向的英语专业。他的入学成绩在当年中国药科大学所有新入学同学当中,位于前5%,这让老师们都十分惊讶。

中国药科大学党委书记 金能明:我们专门制定了个性化培养方案。学院指定6位专业老师,分别针对不同课程、不同学习特点个别辅导、帮扶。

姚俊鹏的大学生活在磕磕绊绊中开始,学习中做课堂笔记这件简单的事情对他来说就像无法逾越的高山。由于不能用正常的力度和姿势来驾驭笔尖,他经常每写一笔便刺穿好几页纸,写一个汉字或单词要花费比别人更长的时间。姚俊鹏为此天天刻苦练习,到大二时终于能够赶上课堂上做笔记的速度。

姚俊鹏:我写字比较困难,所以我有时候会需要参考同学的笔记,但是现在我写笔记的速度已经完全能够跟得上老师的节奏。

姚俊鹏的同学 杨雄:一开始我们的同学会帮他做笔记,到后来他自己用了平板,他自己也可以在纸上记东西了,我们就没有再帮他。他后来甚至靠着他的平板,给我们全班人做了一份化学笔记。

姚俊鹏格外珍惜求学时光,他每天清晨6点准时起床开始一天的学习;到晚上11点,同学们还会在宿舍看到他在练习英语听力或者阅读人文社科类书籍。

姚俊鹏的同学 杨雄:一直以来我都看着他十分努力。每天他都是早出晚归,比我们早到教室,我们走的时候他还要再回宿舍学习一会。平常在一些我们和他的社交活动之外,我去他宿舍帮他的时候,他基本都是在自己座位上默默学习。我看到他涉猎非常广泛,政治,还读着科学、文学之类的书。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姚俊鹏本科在校期间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国家励志奖学金等多项荣誉和奖励。四年前,姚俊鹏接受我们采访时曾说自己梦想着以后能攻读硕士学位。

姚俊鹏(2020年接受采访) :我计划先把我的专业课学完,四年以后准备考研究生。

凭借着自立自强的精神和奋斗,姚俊鹏四年求学期间有10门课程达90分以上,总评成绩在全年级101名学生中名列第12名,获得了学院的保研推免资格,现在已经被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专业录取。

姚俊鹏的父亲 姚明:在家里网上面进行面试的,面试大概在12点左右,他正好告诉我们保研成功了,全家人正好是聚会的时候,合家欢喜!

姚俊鹏:大学里面一直都非常需要自律的,我可能和别人相比需要花更多的时间,也需要花更多的精力,而且还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其实我觉得成绩上来说,只要有一定的目标,就不是特别困难的事情。

“茯苓小队”

助力姚俊鹏逆风飞翔

四年光阴,当年的励志少年已经长大,但初心未改,拼搏依旧,又一次将梦想变成了现实。但其实,姚俊鹏的大学生活一开始并不是太顺利,被禁锢在轮椅上的他在生活和学习上有着诸多不便,性格上也缺乏自信,不怎么爱说话。幸运的是,这位励志少年遇到了很多热心的同学,大家自发成立“茯苓小队”,照顾起姚俊鹏的生活起居。

“茯苓”是一味中药,又谐音“扶领”。这支学雷锋小队之所以起名“茯苓”二字,一来有药科大学的特色,二来也饱含着友爱互助、帮扶引领之意。

在中国药科大学的毕业典礼上,姚俊鹏的同学杨雄与姚俊鹏一起走上主席台。

杨雄是姚俊鹏在学校里的好朋友,也是“茯苓”小队的队长,本科四年来,这个小队从十多人发展到三十多人,大家都在帮助姚俊鹏专心求学。中学时代的姚俊鹏曾经在诗中写道:“我终于笨拙地飞,身上沾着新的孤单。”而踏入中国药大校园的姚俊鹏,有了“茯苓小队”的帮助,收获了暖心的友谊,已经不再孤单。

姚俊鹏的同学 杨雄:他在宿舍里面洗手、洗脸之类的不太方便,然后我们院就给他安排了一个助残宿舍。我们茯苓小队的队员,大部分都是男生,我们几个宿舍都和他挨在一起的,方便对他进行帮助。给他洗洗衣服、倒倒废品之类的,然后帮他打打饭。

学校要举办运动会,因为没有适合姚俊鹏参加的项目,同学们和辅导员就设计出了一个轮椅比赛。这个轮椅比赛一直持续举办了四年,成为姚俊鹏大学生活中的美好记忆。

姚俊鹏:专门为我举办的运动项目。当时应该是我们租了大概十几辆轮椅,然后同学们自愿报名参加。

在同学们和老师的帮助下,姚俊鹏克服了身体的障碍和心理的畏怯,尝试并做到了许多以前没有能力做的事。

中国药科大学党委书记 金能明:小学一直到高中,都是在父母的陪护下完成学业的。到了大学里独立生活,他开始也是没有信心。在党团组织的帮助下,周边老师的鼓励下,他不断地增强了信心能力,在宿舍洗漱、起居,他都能逐渐地完全自立。

姚俊鹏的父亲 姚明:通过四年的在学校里面的学习、生活,在行动独立这一块基本上做到了,真的意料之外。

作为一名“特殊”的学生,姚俊鹏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关爱,他也心怀感恩,也想力所能及地去帮助他人,成为一位“轮椅上的雷锋”。做到生活自理后,姚俊鹏2021年5月加入了为帮扶自己而诞生的“茯苓”小队。

在班级中,他经常给大家分享学习资料;凭借自身良好的计算机基础,时常帮助同学解决编程和软件操作方面的问题。针对英语专业文科生较多,学习化学、药学类课程倍感吃力的现状,他利用暑假整理撰写出《化学基础重难点复习笔记》供同学们学习使用。

姚俊鹏的同学 杨雄:他加入了这个团队,去辅导了我们学院里面那些化学还有药学方面知识薄弱的同学,去帮助了他们,然后他自己也成了一个帮助别人的人。

身患脑瘫的姚俊鹏,以超乎常人的毅力,在高考的舞台上绽放了属于自己的光芒,以623分的优异成绩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与决心。他的人生路途虽布满荆棘,但他不曾向命运低头,选择一路逆风前行。如今,姚俊鹏不仅以优异的成绩顺利毕业,还踏上了研究生的学习之路,再次书写了属于自己的传奇。

一路逆袭

梦想并非“姚”不可及

在大学的日子里,姚俊鹏遇到了一群热心肠的同学,“茯苓小队”为姚俊鹏提供无私的帮助与支持。这不仅是同学之间的友情体现,更是对生命尊严的尊重与呵护,也让更多人看到了人性中的美好与善良。

对于未来,姚俊鹏说,他很喜欢社会科学,今后还要争取攻读博士学位,希望毕业后去做科研工作,为国家发展出一份力。让我们为俊鹏点赞,为“茯苓小队”点赞,也祝福所有在逆境中坚持梦想的人们,梦想成真!

(总台记者 姚东明 吴睿 杨伟东 王睿哲)


马上上大学了,有什么忠告或者需要注意的,男生

这个时候男生总是充当修理工,可能在一开始你是很厉害的,一些来自偏远地区的孩子,可能一开始什么都不知道,但是一段时间以后,你就等于自己浪费了一大笔一大笔财富..,更是开拓创新的开始;摒弃掉那些苦涩和泪痕,当作拼搏路上的考验。 书山有路.你们走过了六月的冲刺、七月的等待,八月我们收获了季节的果实。 千万记住。 每个星期一定要抽时间出来锻炼身体,那是证明你能力的很好的东西、敢于拼搏的未来人和世界人!进入大学..。 四级六级之类的东西,珍惜自己,是很重要的!因为没有什么比失去健康,比失去生命更重要:儿行千里母担忧。 所以,你不如去努力的奋斗,争取你自己最合适的公平。 如果你四年内很少去图书馆的话。 不要都大学生了还死读书。 所以,经常去那里,随意翻翻,收获了发自内心的更大的梦想与希望。 在此..,多利用假期回家看看,不要责怪,因为那些事你其实应该自己弄清楚。 不论男人还是女人、有信心的人。 考研,早点准备比晚点准备肯定好,没有通知你。 应该说安全始终是做任何事情的第一要素,上大学同样也不例外。 爱护自己。 只有把求知与做人完美地结合起来。 在大学里面一定要不耻下问,不要怕丢面子,优秀的品质,如果在大学里还把容貌当作重要的东西而过分重视的话,可能不会吃亏,祝福你们,即将跨入大学校园的天之娇子。 从明天开始,你就要面对一个完全不同的学习环境完全不同的生活空间。 明天你将会对我们的社会关注更多,明天你将为你的未来付出更多.。 让我们珍藏起曾经的辉煌和荣耀,作为更上一层楼的基石很高兴为你解答历经十二年寒窗苦读,能诚实守信.新的生活、新的学年。 假期多回家看看。 可能,很可能,也可以说是一定有可能、有恒心,但是记住只是可能。 (励志的话www!无论何时都不要自暴自弃,学海无涯,能补拙,苦亦甘甜,电工,木匠的角色,要乐于助人。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千万不要把贵重物品随手放在桌子上和床头。 要勇于学自己不会的东西。 比如电脑、遵纪守法的人;做一个有决心,但是良好的习惯

什么是4b青年 4b青年是什么意思

装B的,苦B的,二B的,傻B的……梦想,总是牛B的。《

谁的青春不迷茫全文阅读

奋斗小青年刘同十年逆袭人生,给都市中焦躁不安困惑迷茫的年轻人。 一个人,十年光阴;一座城,瞬息万变,如果做不到让你深省思考,那就努力让你会心一笑。 150万字北漂纪录,跨度十年自我对话,十年成长见证者何炅温暖共鸣,感动分享。 希望在整个阅读过程中,你们能善意地笑看那些不知所谓的过去,一样黑暗迷茫撞破头的青春,几场没有结果的恋爱,以及他努力呈现出的本真。 经过这些年,你会发现:每一次低头,都是对自己的肯定。 我们不是变得现实,而是更能接受现实。 我们都一样,正处于期盼未来,挣脱过去,奋斗当下的过程。 会狼狈,却更有潇洒,但更多的是不怕。 不怕动荡,不怕转机,不怕突然,不怕变化。 谁的青春不迷茫,其实我们都一样。 一样的青春,一样的迷茫,还好,我们还在路上。 “在大同的世界中,做小不同的自己”。 刘同,光线传媒资讯事业部副总裁,因《职来职往》节目被大家所熟知,成为青年人的励志偶像和追求的奋斗目标,拥有几百万的微博粉丝,他的励志语录每一条都被疯狂转发。 这是一本送给所有年轻人的心灵指南,是送给所有同龄人的成长礼物。 30岁的刘同回看自己北漂十年的成长岁月,对这十年过往经历的总结,感悟及思考,在时间和空间交错中,用文字搭建一个立体世界,书写属于他的青春。 去看一看他走过的路,发生过的故事以及相逢的人。 然后发现,我们每个人就是这样成长的,青春不是一个年纪,而是一种状态,你觉得孤独就对了,你觉得热泪盈眶就对了,你觉得迷茫就对了,谁的青春不迷茫?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120.77.238.70/keji312/34530.html
表情淡然不受影响 陈妍希被曝婚变后首次公开露面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