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白 绿美广东 行进中国·品牌广东 的艺术

深圳红树林滩涂,留给了孩子们亲近自然的空间。人民网记者 李彤摄

留白,是中国水墨画惯有的技巧,留下一处白,深感画中意。在经济社会发展上“留白”,亦是科学发展的“艺术”,别有韵味。

站在深圳湾红树林公园堤岸边,滩涂连着海,美得像一幅画,时间仿佛在这一刻静止了;从栈桥远眺,白鹭在空中飞翔。低头看,跳跃的弹涂鱼和进进出出的潮蟹,让人感到生命的动静。深圳红树林是我国唯一位于市区,面积最小的自然保护区,也被人称为“袖珍型保护区”。

同样“植”此青绿,向西走还有“城央绿心”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与“北肺”白云山并称为广州中心城区的两大生态屏障。在这里,“端午景”吸引了附近的居民,赛龙舟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俗风情,人们从四面八方聚在一起。

“增绿就是增优势”“以绿为主,绿了就美了”,作为我国经济第一大省,广东正在推动“绿美广东”建设,加快“山水工程”、红树林等生态修复,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格局。

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一角。公园供图

城在林间,人在景中。在广东,发展与保护不是一道“单选题”,而是兼顾兼得、并行不悖的双向奔赴。

作为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深圳可谓寸土寸金。面对巨大利益依然“留白”,舍与得、进与退方寸间,“画”之格局,高下立现。深圳开展了一批红树林湿地生态修复工程,通过人工种植红树林、营造鸟类栖息滩涂等措施,自2020年以来完成红树林营造修复任务25.72公顷。

“红树林周边放弃了商业开发,是通过保护修复建立的,一侧是红树林湿地、一侧是生态公园,沿线滩涂长约6公里。”深圳湾红树林公园工作人员老谢对人民网记者说,这里满足了市民康体休闲、自然教育、家庭聚会等需求,打造了宜居宜业宜游的都市生活圈。

人民网记者采访红树林公园游客。人民网记者 李彤摄

“绿美广东”也是“美丽中国”的鲜活注释,党的十八大以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已经成为全民共识。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成为了自觉行动。

过往十年变迁,绿色成为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各省份从“国之大者”高度抓生态环境保护,在对产业的“运笔”选择上也在“留白”,避免一拥而上灼烧美的空间。也要看到,围绕土地利用效率、资源保护性开发,各地仍有不小的提升空间。

落日余晖,海口湾畔,水面浮光。“留白”让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归于统一,白鹭、弹涂鱼、潮蟹等生物得以安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孩子们嬉戏玩闹的笑声回荡在天空。(宋丽云、李彤、欧阳易佳、王天乐、黄盛、张素玲)

红树林滩涂沿线一角。人民网记者 张素玲摄


留白的意义

留白是中国艺术作品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手法,指书画艺术创作中为使整个作品画面、章法更为协调精美而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留有想象的空间。 词语留白1.意思是留言。 郭沫若《北伐途次》八:“车站外面的壁上四处都是用粉笔写的留白,是某某团部、某某营部或某某政治部叫所属的人员在某处集合或者前进。 ”2.谓食薤留下藠头。 白,指薤的根部,即藠头,味美。 《晋书·庾亮传》:“ 亮 噉薤,因留白, 侃 问曰:‘安用此为?’ 亮 云:‘故可以种。 ’ 侃 於是尤相称叹云:‘非惟风流,兼有为政之实。 ’” [1]艺术留白“留白”,是我国传统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法之一,被广泛用于研究中国绘画、陶瓷、诗词等领域中。 留白就是在作品中留下相应的空白,在文学作品、绘画和话剧上都有留白。 留白1.文学,音乐上亦多有“不着一字,而形神俱备”、“无声胜有声”的留白。 2.绘画,国画中常用一些空白来表现画面中需要的水、云雾、风等景象,这种技法比直接用颜色来渲染表达更含蓄内敛。 后来此技法渐渐被用到了其它绘画中,意即我们所说的留白。 留白可以使画面构图协调,减少构图太满给人的压抑感。 很自然地引导读者把目光引向主体。 绘画需要留白,艺术大师往往都是留白的大师,方寸之地亦显天地之宽。 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只见一幅画中,一只小舟,一个渔翁在垂钓,整幅画中没有一丝水,而让人感到烟波浩渺,满幅皆水。 予人以想象之余地,如此以无胜有的留白艺术,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正所谓“此处无物胜有物”。 [2]3.书法,书法讲究“疏密”。 疏,就是简练,就是留白。 字的结构和通篇的布局一定要有疏密,才能破平板、划一,有起伏、对比,既矛盾又和谐,从而获得良好的艺术情趣。 凡作书法,既要注意黑的部分——字形笔画的密处,也要注意到字画间及行间之白的疏处。 黑处要精心结撰,而白处——字里行间的布置也须措置得宜,使疏密有致,两者相映生辉。 [3]水墨留白4.话剧,话剧用语指的是在话剧中演员说完一些艰涩的台词之后,为了方便观众有时间理解台词,稍微停顿一些,再接下去表演。

留白不白,意境无穷

留白,又称“余玉”,原是中国画中一个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 大致可理解为预留空白,但留白不空,留白不白,不能将它视作完全等同于空白。 空白似是有意或无意为之,留白却是有意为之的苦心经营,是“计白”之白。 所谓“无画处皆成妙境”“行得之于形外”,事实上,恰是无风景处风光无限,妙处尽得。 留有空白,意境方可向外延伸得无穷无尽,绵延不绝。 之所以能产生这样一种艺术审美的效果,与“留白”的巧妙运用有着很大的关系。 宗白华在《艺境》中说:“中国画最重空白处。 空白处并非真空,乃灵气往来生命流动之处。 且空而后能简,简而练,则理趣横溢,而脱略形迹。 然此境不易到也,必画家人格高尚,秉性坚贞,不以世俗利害营于胸中,不以时代好尚惑其心志:乃能沉潜深入万物核心,得其理趣,胸怀洒落,庄子所谓能与天地精神往来者,乃能随手拈来都成妙谛。 ” 画面上适当的留白,使画面不阻塞、不凝滞,仿佛天地间之灵气自由往来其中,充溢着画家无尽的空灵的风神气韵,以及广阔无垠的宇宙空间感。 同时,中国画中的留白,又绝不仅仅寄予画家个人的有限的“风神”“意趣”。 其中的留白,既能有效地衬托出画面主体,表现画家的意旨,又能衍生到画外,使整幅画具有很大的张力,因而产生所谓的“韵外之致”“、境外之情”,使观者生出无尽的遐思妙想。 这相当于与观者形成了一种无言的互动,观者在无形中,也参与了画图意境的再创造。 这种留白的艺术方法,在哲学上,契合中国古代的“有无观”“虚实论”。 如老子就主张“有无相生”“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有无相互映衬,虚实相互结合,才能真正产生“超乎其外,得乎其中”的意境美。

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他给读者留下许多想象的空间。

运用是在最后面,没有说明确桃花源的结局,原文如下“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 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分析:其实这种留白是一种暗示,暗示这个美丽而奇妙的世界是不存在的,若有若无的。 使读者从这朦胧飘忽的化外世界退回到现实世界,心中依旧充满了对它的依恋。 文末南阳刘子骥规往不果一笔,又使全文有余意不穷之趣。 这些,都是留白这一手法的精妙。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120.77.238.70/keji312/35531.html
退市!又有5家!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