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丹青抒写盛世华章

江山壮丽,万里风扬。在喜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3周年前夕,“盛世华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书画作品展”亮相上海图书馆。这是上海市文史研究馆组织广大馆员以艺术的形式向党和人民,向伟大祖国和人民城市献上的一份厚礼,也是申城文艺工作者身处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所应有的使命担当。

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团结了一批成就斐然、德高望重的艺术家。在此次展览中,他们中的60余位带来近120幅书画精品,以精湛的创作回应时代向艺术家提出的命题。其中不在少数的作品是今年的新作,甚至是专为展览而创作的。众多展品涵盖书法、篆刻、国画、油画、漫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各具特色,各呈风采,以文化人,以艺通心,用翰墨丹青抒写时代华章,用心用情讲好中国故事。

萧海春《风景这边独好》

【家国感怀】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上海解放75周年。在这一特别的时间节点,不少艺术家此次呈现的作品,直抒胸襟,表达心系中华民族复兴伟业、国家与城市繁荣发展的拳拳之心。

墨笔描绘石库门,红线勾勒宝塔山,齐铁偕以国画《从石库门到宝塔山》提炼出标志性的“石库门”和“宝塔山”元素,串起党史上两个重要的历史阶段。簇簇兰花倔强地从山谷里、石缝中长出,汤兆基以国画《陈毅诗意图》将开国元勋也是上海首任市长陈毅的《幽兰》一诗予以视觉化呈现,让人们感受到中华民族的自强奋斗、生生不息。

不少书法家以自题诗词、对联庆贺新中国华诞。潇洒驰骋、虚白相映、刚柔相济、气势雄浑的一幅草书作品,来自周志高,洋洋洒洒写就的是其自作诗《贺国庆七十五周年》:“红日东腾升海上,巨龙飞跃谱新章,丰功伟绩七五载,中华英雄何惧狼。”朱玉成则以行书书写自题的对联:“龙飞凤舞气象万千,国富民强世界增光。”

毛泽东豪迈的诗词成为很多书法家创作的源泉。刘小晴与李静不约而同以潇洒的行草书写毛泽东表现长征的诗词。前一位选取的是描摹长征路上群山之气势的《十六字令三首》:“山,快马加鞭未下鞍……”;后一位则选取回顾长征胜利的《清平乐·六盘山》:“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他们的草书一位韵味足,骨力劲,一位清新俊逸,气势开张,各具辨识度。毛泽东为人熟知的《卜算子·咏梅》,在丁申阳气清质实、骨苍神腴的草书下别有风味,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呼之欲出。赵正科以狂草书就的《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是毛泽东写于1950年10月也即第一个国庆节之际的作品,诗词中表达的“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的内心喜悦与书法倾泻而出的笔意颇为契合。

丁筱芳《上海春晓》

黄阿忠以俯瞰视角的油画《通往浦江》,铺展诗意的申城景观。只见画面正中的南京东路一直通往黄浦江,最终将观者的视线引向黄浦江上的船只点点。丁筱芳则将日新月异的上海城市变化,浓缩在国画《上海春晓》。这是画家依心中架构而重新组合的上海,他像画山一样画城市里高低错落、各不相同的多达近百幢高楼大厦,依稀可见外滩建筑群、明天广场、上海展览中心等地标,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画面特意贯穿了一种淡蓝绿色色调,传递对于未来的向往。宣家鑫则以气厚神逸的楷书书写现代诗《夜上海外滩》:“霓虹两岸影朦胧,杨柳轻拂人面尘。柔水晚风度良夜,高楼炫酷镜里争。”

【时代描摹】

新中国、新时期、新时代朝气蓬勃、和谐发展的新面貌与精气神,为艺术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 青山环抱,绿水环流,不少艺术家以画笔聚焦诗意的自然风光、生态风貌,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各不相同的艺术手法又让作品各具余韵。

林曦明国画《春风又绿江南岸》以方构图绘江南溪岸,水上一叶扁舟,群鸟点点掠过,寥寥数笔,点、线、面、色、空、体都俨然情感的意象符号,让观者从中轻松呼吸并感受到怡悦。王克文国画《垂堤柳色遍江南》隔着堤岸上绿如烟的密密垂柳,远眺湖光山色,碧波荡漾,画面疏朗的笔墨、清婉的韵致令人过目难忘。黄澄澄的油菜花海,在王漪的国画《江南三月》中占据了三分之二的画幅,这是颇为现代的构图,拉满了江南春日的氛围感。乐震文国画《早春》中可见山峦叠嶂,云雾缭绕,溪流潺潺,飞瀑泻地,画面尽显其标志性“乐氏山水”的魅力,将色与墨相撞、相溶营造出一种出人意表的奇妙境界,以崭新的笔墨语言将对时代变化的内心感受化为笔底精彩的千山万水。

胡振郎《田园晨韵图》

以沉静而苍茫的山水画确立个性的萧海春,此次带来国画《风景这边独好》,为秀润的江南山水敷上绚烂斑斓的色彩,画的是独好的自然风景,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之魂魄。胡振郎的国画吸收了水彩画技法,往往使作品呈现出印象主义般的朦胧意境,《田园晨韵图》便是这样的作品。只见灿烂的晨曦洒在碧蓝的湖面上,将林木、山石映得熠熠发光,湿润清新的气息仿佛隔着画面都能感受。

有具象的绿意盎然、自然生态,也有意象甚至略带抽象的诗意风景。深深浅浅不同色阶的蓝色块面,构成了王邦雄的油画《清》,清澈、单纯,用的虽是油画技法,传递的却是独属于东方文化的虚静哲思。卢辅圣的国画《水鉴》由简约的线条与素净的色块组合而成,看上去似山又若水,通透的气韵油然而生,不由让心生安宁。

人物的精神面貌更鲜活传递着时代的信息。

汪观清《聚乐图》

聚在一起谈笑风生的九位佤族姑娘,被汪观清画入国画《聚乐图》。她们身着以黑为质、以红为饰的民族服饰,身后背着的斗笠透露出这一幕或许来自劳作间的小憩,各自脸上挂着的笑容在写意笔墨的表现下显得尤为传神,很有感染力。身着少数民族服饰的少女倚窗而坐,迎着阳光的脸庞笑意盈盈,仿佛闪着微光,其置身的场景带有些许现代气息,似乎是一家咖啡馆——这是俞晓夫的油画《云南沙溪写生之一》。这幅作品是画家前段时间带学生去云南沙溪写生时创作的,展开当代边疆富于生活情味的景观,带有抒情意味的艺术表现手法让画面如行云流水。梁洪涛在《丰收归》中聚焦打渔归来的一位农妇,只见她留着短发,身着工装,一手拎起一条大鱼,光着的脚丫,散落脚边的贝壳、海螺,以及身后停泊的渔船、卷起的海浪,无不带着海风的味道。画家仅以大写意的精炼笔墨,便传神地画出时代风采。

俞晓夫《云南沙溪写生之一》

【吉庆祝愿】

或以寓意吉庆的种种物象入画,或以祥瑞意境抒发美好展望,很多艺术家借作品抒情,寄寓自己对国家与城市的祝福与祈愿。

韩天衡《旭日》

国画题材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寓意内涵。仙鹤立于松枝,身后是一轮金灿灿的太阳,韩天衡以大写意画《旭日》,画中不少金色元素颇为鲜亮,增添着装饰趣味与吉庆氛围。缀满枝头的金黄色葫芦,用明快、肆意的大写意笔法绘就,这是吴越的国画《醉美金秋 喜收硕果》,饱满的葫芦象征着福与禄,也彰显着蓬勃的生命力。

万芾《春意盎然》

寄予对祖国欣欣向荣、蓬勃向上的美好祝福,繁花成为画家们热衷于表现的物象。万芾国画《春意盎然》以簇簇绽放的白玉兰以及栖于枝头的鸟儿给人们带来希望,粉红色调让画面显得暖意融融。著有《怎样画荷花》的龚继先,以擅长的荷花入画,带来清雅隽永的国画《秋水芙蓉》,画面一派和乐之美。更富野趣与生机的画面,在张渊的国画《春馨飞燕满花径》中展开,只见七八只燕子从金黄的油菜花海上空飞过,似让人能嗅到泥土的芬芳。

张渊《春馨飞燕满花径》

丛丛柳条间,白鸽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悠哉嬉戏,如是生意盎然、灵动自由的一幕,被张迪平在国画《春消息》中记取。画家打破了传统花鸟画的程式,引入现代平面构成,形成交错的韵律感,又以淡淡的绿色调,为画面敷上清新的气息。

张迪平《春消息》

在碧蓝水面的衬托下,占据画面四分之三的红树愈显璀璨,这是陈志宏的国画《鸿运》,以一种近乎意象化的景观,预示连连好运,颇具感染力。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茆帆的国画《彤云如意》,将山峦丘壑笼罩在一片红霞中,引人遐想。金色霞光不约而同成为张弛国画《溪山春晖》与汪家芳国画《山韵》中的点睛之笔,诠释着中国画的意境之美,也传递出对于未来的无限希望。

大地色系的众多块面,构成了王劼音的油画《大河》。这样的画面介于抽象的构图与自然的烟云之间,有意味的沧桑感与孩童的拙稚之间,交汇成生命不息的大河,奔流向前的大河。

雄鹰展翅,掠过波涛汹涌的海面,吴彤章的国画《苍茫大海》让人不禁联想起著名的诗句: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气势磅礴的画面让人感觉天地无限宽广,由此唤起奋发前进的信心力量。

“绛云在霄威凤绚采,甘露被野嘉禾遂生。”童衍方以其标志性的漆书将清代文人王文在的对联书写在精美的绿色笺纸上,形成《绛云甘露八言联》。诗中的绛云、威凤、甘露、嘉禾皆为吉祥物象,借浓厚如漆的书迹承载着书写者的深情祝福。

童衍方《绛云甘露八言联》

作者:范昕


翰墨书盛世,丹青绘宏图的意思是什么

用水墨丹青(书法绘画)的形式歌颂当今社会的美好和对未来愿景的描绘。

找几个关于“书法”和“国画”的形容词汇,有的朋友记得留下你的创意在这里先谢谢了

丹青妙笔,书香墨趣

翰墨写华章?

丹青抒壮志,翰墨写华章。 翰墨:义同“笔墨”,解释为笔和墨,借指文章书画等。 后世亦泛指文章、书法和中国画。 华章:书面用语,表示华美的诗文,多用于称颂。 也意为美丽的花纹。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120.77.238.70/keji312/36987.html
舔一口竟住进ICU!此物全身都是毒!不少人家里有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