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新创业中拥抱大湾区

澳门青年在创业孵化中心工作。 新华社记者 张金加摄

据新华社澳门电(记者肖逸晨、刘明洋、郭雨祺)窗明几净的众创空间里,青年创业者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商讨着业务,一旁的展柜上摆满了创业团队生产的产品。加速器区、路演区、会议室……丰富的空间划分为青年创业者们搭建起实现梦想的舞台。

这里是澳门青年创业孵化中心。近日,记者来到该中心,了解澳门青年创新创业情况。

据介绍,澳门青年创业孵化中心是澳门特区政府经济及科技发展局为配合特区政府的施政方针和政策目标设立的创新创业平台,场地面积1300平方米。目前中心在孵项目超过90个,已累计孵化项目500多个,服务澳门创业青年2600余名。

“中心帮助我们团队对接了许多大型企业,让我们的产品在澳门市场打出了名气。同时,与澳门企业合作的经验,对于我们拓展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也非常有帮助。”入驻中心的言升科技有限公司联合项目负责人杨文远说,公司致力于解决城市低空无人机自动飞行、空中信息采集处理自动化等工业场景问题。

杨文远表示,在澳门“1+4”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策略的推动下,他和团队得到了特区政府的诸多支持与帮助,切身感受到澳门的创业环境好、机遇多多。

茶甡是今年新入驻中心的团队,其团队分布于澳门、香港、深圳等多个大湾区城市。茶甡联合项目负责人萧启东介绍说,作为一家致力于解决废弃物及碳排放问题的新材料公司,他们正积极对接澳门的旅游休闲企业,开拓澳门市场。

“我们团队分布在大湾区不同城市,可以充分利用它们的不同优势。”萧启东说,澳门作为世界旅游休闲中心,拥有丰富的酒店资源,与团队的商业目标相契合。同时,澳门作为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可助力团队“出海”,布局葡语国家市场。

澳门特区政府经济及科技发展局产业发展厅厅长梁仕仁受访时表示,特区政府设立澳门青年创业孵化中心,为创业青年提供优质的孵化环境,是想以多元化的配套措施和支援服务,协助有志创业的青年一展抱负。

“未来,澳门将持续深化与大湾区各城市在青年创新创业方面的合作,向澳门青年提供创业工作间、法律税务、资金对接及设立公司等服务,加强澳门创业青年对大湾区创业环境、优惠政策的了解,促进彼此更紧密的交流和合作。”梁仕仁说。


如何弘扬敢为人先,创新求强 创造价值精神

创新是一个社会充满活力的表征,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也是就业的重要保障。 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要弘扬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创新精神。 创新动力不足是我国经济所面临转方式调结构之艰难的根本原因。 创新能力不足使新的经济增长点难以寻觅。 我们必须走出一条加快自主创新的新路,必须破除阻碍创新的一切制度藩篱,为创新提供良好的发展氛围。 为此,要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真正做到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起决定性作用。 建立健全鼓励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体制机制,健全科技创新市场导向机制。 同时,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大力提升劳动生产率。 就创业创新而言,要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鼓励各式各样的创新,直接用于创业,以合作参与创业,以转让促进创业。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在于激励人才主动创造新成果和愿意转化新技术。 这需要加快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使创新人才分享成果收益,从而促进科技人员愿意创新、创业。 文化的包容性、宽容性,对经济自由包括投资、创新、竞争和产业进入的自由具有十分重要的决定作用。 所以,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十分必要。 创新创业离不开社会环境的滋养。 长期以来,创新的意识不强,社会上对创新的鼓励不足,对创新失败缺乏宽容的气氛,是影响创新的文化因素。 要积极营造大众创业创新的浓厚氛围,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理念,倡导敢为人先、敢冒风险、宽容失败的新风尚,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业创新的愿望得到鼓励、行动得到支持、成果得到尊重,形成创业创新光荣的鲜明导向。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要解决育人问题。 大众创业,教育先行;万众创新,文化先行。 没有创新的人才,不可能有创业的成功,没有创新的教育,不可能有创新的人才。 如果缺少专业能力与基本素质,盲目创业,结果一定不会乐观。 我们要着力培育学生基本的做事素质,营造健康文明的创新文化,也要将创业教育纳入高校教育,切实推动人才培养标准与企业用人标准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要求对接,有针对性地培养创新型人才。 要完善提升有利于人才集聚、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需要政府部门出实招推动。 要研究制定各项扶持优惠政策,加快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的新机制,延续并完善支持和促进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税收政策和服务体系。

大学生怎样提高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

1 提高创新创业意识 很多大学生往往不重视创新创业实践,这是因为大学前的教育告诉他们课堂上的东西是最重要的,课本学习比社会活动更重要。 生活中处处有新知,大学生作为“七八点钟的太阳”,应该在老师教学的第一课堂之外,积极开辟自己的第二课堂。 只有首先有了提高自身能力的意识,大学生们才会在课余思考实践的问题,才能投身到课余实践中来。 课余实践的机会多了,才能结合理论产生创新思维,再利用创新思维指导实践,实现“意识到实践,实践到意识,意识再到实践”往复循环的认识飞跃[1]。 2 参加实践活动提高素养 有了创新创业意识之后,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各个类型的实践活动,为自己创新创业积累经验材料。 有效的实践活动主要有四种: (1)科研训练:在导师帮助下进行科研训练可以充分利用大学的实验室和科研资源,引导自身对于科学前沿的认识,提高实验动手能力。 (2)学科竞赛:主动参加学校或者教育部门组织的学科相关竞赛(软件设计竞赛、智能车设计比赛等)能极大的提高快速学习能力,并检验自身时间管理和项目安排的能力。 (3)素质教育:多参加读书会,借阅专业以外的书籍拓展自己的知识面;积极参加文艺体育活动,参加辩论队或演讲比赛,锻炼口才;培养一个人文的兴趣爱好,例如绘画、摄影、徒步等。 (4)实习培养:积极参加校外兼职活动,锻炼职业技能,了解盈利链的整个运作;参与产业基地或者公司实习,在拓展社会资源的同时摸清公司的基本运营流程[2]。 3 选择合适的创业实践方向 有了创新创业意识,广泛参与实践活动之后,学生会对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兴趣和短板有充分认识。 结合自身兴趣和能力优势,选择创新创业相关的方向。 在确定方向之后,深入了解相关方向的理论知识,钻研相关方向的实践活动。 例如对编程有兴趣的学生,可参加多个软件编程项目组,边完成项目边巩固编程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对学科前沿知识有热情的大学生,可积极联系导师,争取进入实验室的机会,学习实验方法和科研技巧等。 合理安排好校内学习和课余钻研的时间,在项目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 在一个方向上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就可以准备自己创新创业的课题了。 4 组建创新创业学生团队 现代社会已经脱离了单打独斗,团队合作对于创新创业来说是必要的前提。 团队初期组建的方式主要有三种:1.兴趣组合式。 要求每一个组员对同一个课题有着极大的兴趣和热情,这样保证了团员的工作效率和积极性。 团员的寻找可以在校内相关社团展开,也可以在网上论坛和社交部落上寻找。 2.零件拼凑式。 这需要组团人对整个课题有初步的规划,按照初期的计划表根据需求找到相关优势的人才。 例如一个卖产品的项目,需要研发产品的人和营销产品的人,这两类要求可以分开来找。 3.导师推荐制。 如果课题由具有经验的导师指导,可以让他充当组团人来组织整个团队,因为他有相关项目经验,知道什么样的团队能成功。 在创新创业实践的前期要找好自己在团队内的角色。 团队的队长需要具备责任心、耐心,还要有可以作为全队榜样的干劲和斗志,副队长需要协调好组员之间的关系,普通组员各司其职,该出力的时候不要扯全队后腿,负责撰写报告的组员要紧跟项目进展。 5 在项目中锻炼职业技能 大学生应该充分利用项目的机会锻炼自身,发展职业技能。 大学生一般都是通过尝试不同的实践活动最终确认创新创业实践的方向,在这个方向上又经过长期的理论准备和反复实践,不妨利用这个方向上的积累优势给自己择业增加筹码。 例如以科研为目标的同学,要在项目中锻炼好自己的科学精神,打好理论基础,学会写合格的研究文献;参加软件硬件项目的同学,可总结自己在项目中的实践经验,提高动手能力和项目开发水平,缩短就业时的实习期;在项目中负责营销和对外联系的同学,要总结好自己项目管理和对外公关的经验,为将来从事同类型的工作打下基础。 上述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思路希望能够给有创新创业想法的大学生和指导教师以启示,大学生提高创新创业的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工作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为自身将来的发展拓展了道路。 当前,国家正在推进整个社会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作为排头兵的大学生更有责任和义务去主动提高自己创新创业的能力。

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创业意识

实在点,实践要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现实生活实践过程的不断累积沉淀,不断地总结思考,不断地想办法解决问题,你会发现在这过程中自己慢慢地就有这种意识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120.77.238.70/keji312/37953.html
行业信息的千变 都超乎大家想象 社会各行业的发展速度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