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教育遇冷 退费风波引爆信任危机 股价探底

曾经风光无限的国内公考龙头中公教育(002607.SZ),近期遭遇至暗时刻,市场信心深受冲击。

据央广网报道,记者调查发现,多地中公教育都深陷“退费难”泥潭,公司多省份分部都出现了拖欠退款的问题。

近期市场甚至开始流出传言,称已拖欠员工工资的中公教育已在申请破产,公司股东质押爆仓。

一时间,中公教育面临公关危机。市场的负面消息也传导到了资本市场上,今年以来,中公教育股价加速下挫,近日股价最低一度触及1.46元/股,市值在100亿元关口附近徘徊。

相较于其他两家竞争对手粉笔(02469.HK)及华图山鼎(300492.SZ)分别为89亿港元及127亿元人民币的市值,中公教育的市值已不占优。

战略出错,资金持续紧张

面对市场传闻冲击,中公教育并不回避,6月初其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公司确实存在资金周转困难及学员退费较慢的问题,拖欠员工工资也属实。

根据一季度财报,中公教育今年3月底的货币资金(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制货币资金+定期存款)仅6.24亿元,相比2020年末的59.5亿元大幅缩水。可想而知,面对庞大的各项开支,中公教育手头现金很难支撑日常运营。

中公教育董事长李永新近日在抖音直播间就退费、股价等争议问题向公众道歉,指因自身决策与外部环境等因素导致出现退费问题,并表示“给我们点时间,欠学生每一分钱,我们一定会还完。”

在互动易上,对于投资者关心的公司是否被ST或退市,中公教育对此否认,表示公司目前未触及深交所规定需实施风险警示的情形,还称将采取增加营收、增强成本管控、向金融机构融资、处置固定资产等方式改善公司现金流。

那么,中公教育自身决策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

此前,中公教育当面对外坦诚地透露,表示在2019年市场行情较好之际,公司乐观估计了市场预期,风险判断经验不足,购买了一些土地和不动产,资金资产期限产生一定错配。但后来遭遇到疫情和“双减”的双重冲击,导致公司定增失败,资产流动性变弱,导致公司资金流紧张。

行业竞争加剧,公司业绩面临挑战

2024年公考和省考再现火爆场景,反映出招录市场的需求旺盛。

在旺盛的需求下,自然也会引发激烈的竞争,粉笔近期预计,招录类考试的报名人次在短期内会继续增长,但也会面对诸多竞争者。

从行业竞争发展趋势看,行业正从集中走向分散,小机构逐渐增多并凭借新媒体获客,给头部机构获客增加了难度。

在过去几年,受疫情及市场竞争影响,中公教育经营业绩遭受重击。2021年至2023年,公司收入由69.12亿元降至30.86亿元,并持续产生亏损,三年累计亏损接近37亿元。

而走线上线下相结合OMO模式的粉笔,其业绩表现明显优于中公教育。2023年,粉笔收入增长7.5%至30.21亿元,并扭亏赚1.89亿元。

为应对市场挑战,中公教育走上“壮士断腕”的道路上,一方面缩减线下网点规模,另一方面重建组织架构,收缩人员规模。在2023年,公司员工总数由2022年的2.27万人腰斩至1.11万人。到了今年一季度,中公教育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为4.25亿元,同比亦大幅减少45.26%,公司表示主要由于公司员工数量减少。

通过“节衣缩食”,以及在今年公考市场活跃背景下,中公教育今年一季度业绩有所好转。公司一季度实现营收7.63亿元,同比下降14.08%;归母净利润为8279.28万元,同比增长240.67%。

作者:遥远


中公教育退款情况,中公教育退费问题?

深交所问询泰禾2020年年报:要求说明到期未还的债务明细

“养猪大户”巨亏212亿,超5亿元商票逾期

“养猪大户”巨亏212亿,超5亿元商票逾期,正邦科技于2022年4月30日披露年报,公司2021年实现营业总收入4767亿元,同比下降3%,“养猪大户”巨亏212亿,超5亿元商票逾期。

“养猪大户”巨亏212亿,超5亿元商票逾期1

猪周期曙光渐现之时,一位“养猪大户”却栽在了黎明之前。 6月8日晚间,头部猪企正邦科技自曝因流动资金紧张导致542亿元商票逾期,引发了行业热议。

6月9日-10日两天,正邦科技股价跌去1118%,探底近三年来最低股价。 截至6月10日收盘,公司股价报548元/股,市值172亿元,相较于2020年巅峰时期的800亿元市值,已蒸发80%。

2021年,正邦科技全年亏损188亿元,在头部猪企中亏损额居于首位;而公司自2007年上市以来净利润合计才99亿元,这意味着,其14年盈利在去年“一朝清零”。

此外,正邦科技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还面临近200亿元有息负债。 有投资者干脆在投资平台建议,为避免重蹈雏鹰农牧的覆辙,“正邦科技应该提早进入债务重组,保住产能,否则猪’起飞’的时候没钱买饲料”。

而在其内部员工看来,正邦科技也正是栽在了其之前“跃进式”举债扩张之下。 “公司近年来力争行业第一,开启野蛮式扩张,许多举措甚至有违现实考虑。 最终因为形势误判,导致公司深陷债务危机。 ”

2021年,除了牧原股份外,另外三家头部生猪养殖企业均录得不同程度亏损。 在前述业内人士看来,猪企们的业绩危机想要缓和,“关键还在于猪价何时回温”。

近日,各大生猪养殖上市企业陆续公布2022年5月生猪销售简报,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正邦科技及新希望5月份合计出栏生猪396万头,其中仅正邦科技生猪出栏量录得同比下滑55%,其余三家同期出栏量均有所增长。

同期,四家头部生猪养殖企业生猪销售价格虽均略有增长,但仍未能实现盈利。 若按照今年5月正邦科技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回复公司一季度养殖完全成本(包含生猪养殖、销售过程中发生与承担的所有费用)为20元/公斤计算,公司每卖一头猪亏损533元/公斤。 而同期牧原股份单头生猪售卖每公斤亏损不足1元。

今年4月时,牧原股份表示,公司养殖完全成本已略低于16元/公斤。 温氏股份和新希望今年一季度的养殖完全成本则分别为18元/公斤和187元/公斤,其中温氏股份更是提出力争在今年底,将养殖完全成本能控制在16元/公斤左右。 相比之下,正邦科技的20元/公斤养殖完全成本距离其他头部生猪养殖企业差距不小。

猪价的持续回温为不少生猪养殖企业带来信心。 前不久,新希望明确作出了盈利规划,“今年下半年会好于上半年”,基于公司年底养殖完全成本控制在16元/公斤,且明年没有过多考虑周期上行的基础上,“新希望预计每头猪会有150元以上的基础利润,对于1850万头出栏的规模大概会有27亿元盈利。 ”

牧原股份也在今年6月底投资者网上集体接待日活动中表示,公司经营性现金流稳健,公司将在2021年万头生猪出栏量基础上,预计新增1000-1600万头左右。 同时公司2022年全年屠宰目标1000万头以上。

“养猪大户”巨亏212亿,超5亿元商票逾期2

截止今日收盘,正邦科技()报57元/股,暴跌732%,换手率为565%,总市值为1793亿元。 网友在股 吧纷纷表示,“不割肉,陪你ST”、“天雷滚滚”、“一个月工资亏完了”、“一地鸡毛!”。

正邦科技逾期未兑付54亿元

6月8日晚,正邦科技发布《部分商业承兑汇票逾期未兑付的公告》称,受猪周期影响,公司及子公司江西正邦养殖有限公司等近期因流动资金紧张出现部分商票逾期未兑付的情形,截至本公告披露日,逾期未兑付余额合计约54亿元。

公告表示,公司将持续与债权人积极协商,妥善处理相关商票逾期未兑付事项。 同时,正邦科技还提醒,公司可能因上述逾期面临诉讼、仲裁等风险。 敬请广大投资者理性投资,注意投资风险。

业绩巨亏188亿元

正邦科技于2022年4月30日披露年报,公司2021年实现营业总收入4767亿元,同比下降3%;实现归母净利润-亿元,上年同期为574亿元,未能维持盈利状态。

正邦科技于2022年4月30日披露一季报,报告期内,正邦科技实现营业收入649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489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433亿元,上年同期为212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314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36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6280%。

收年报问询函

2022年5月24日,深交所向正邦科技下发年报问询函表示,深交所要求说明公司的偿债能力,是否存在流动性风险?结合报告期账龄超过1年的重要应付账款和重要其他应付款尚未结算的原因,说明公司就相关事项是否存在应计提而未计提的罚息、违约金?是否存在无法按期付息或兑付的风险?

截止我发稿,正邦科技至今未回复。

正邦科技:5月销售收入同比下降8083%

正邦科技6月8日晚间公告显示,

5月销售生猪7497万头(其中仔猪3124万头,商品猪4373万头),环比下降1839%,同比下降5452%;销售收入700亿元,环比下降899%,同比下降8083%。 商品猪(扣除仔猪后)销售均价1467元/公斤,较上月增长1803%;均重8658公斤/头,较上月下降044%。 2022年1-5月,公司累计销售生猪万头,同比下降2434%;累计销售收入4250亿元,同比下降7107%。

“养猪大户”巨亏212亿,超5亿元商票逾期3

6 月 8 日晚间,头部养猪企业正邦科技承认,因为流动资金紧张,542 亿元商票逾期。

6 月 9-10 日两天,正邦科技股价跌至近三年最低,跌幅达 1118%。

截至 6 月 10 日收盘,正邦科技股价 548 元 / 股,市值 172 亿元,相较于 2020 年巅峰时期的 800 亿元市值,已蒸发 80%。

财报数据显示,正邦科技 2021 年亏损 188 亿元,在头部猪企中居首,今年一季度再次亏损 2433 亿元,净资产只剩 653 亿元。

15 个月之内,正邦科技的亏损额已合计达到 212 亿元。

而自从 2007 年上市以来,正邦科技 14 年的净利润总和才 99 亿元。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截至 2022 年一季度末,正邦科技还有 200 亿元的有息负债。 已有投资者建议尽快债务重组,保住产能。

2019 年 10 月, 养猪第一股 雏鹰农牧因资金链断裂,数百万生猪饿死,破产退市。

正邦科技将亏损的原因归结为猪价大幅下滑。

因为非洲猪瘟引发的全球猪肉供应紧张,猪价曾连续疯涨 19 个月,直到 2021 年我国生猪、能繁母猪存栏量逐步恢复正常,生猪价格大幅回落。

数据显示,2022 年 6 月第一周,全国生猪价格 82 元 / 斤,3 月底以来连续 11 周增长,合计增幅超过 40%。

2021 年,正邦科技销售生猪 万头,位列全国第二,但毛利率从 2020 年的 274% 下滑至 -4588%。

是时候,生猪养殖企业在 2021 年几乎全军覆没,温氏股份、新希望分别亏损 134 亿元和 96 亿元,只有牧原股份净赚 69 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正邦科技创始人林印孙曾在 2020 年以 320 亿元财富成为江西首富,但到 2022 年缩水至 245 亿元。

「揭秘」来伊份净利润“断崖式”下滑背后:新增员工11人,涨薪超1亿!

深陷债务资金问题的泰禾集团(SZ)收到了深圳证券交易所对其下发的2020年年报问询函。

5月31日晚间,泰禾集团公告,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管理一部对公司发布2020年年报的问询函,涉及利息资本化、减资事项、未归还的债务明细、涉及诉讼、预付金额或比例是否合理、存货跌价准备计提、股权投资及合作项目情况等多个方面,共12大项问题。

2020年,泰禾集团的融资借款利息费用为9913亿元,其中资本化金额8388亿元,费用化金额1525亿元。 因为公司资金周转困难,部分工程停工缓建,年审会计师无法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判断利息资本化和费用化金额的准确性。

深交所要求泰禾集团补充披露“开发成本”主要项目、重要在建工程项目等利息资本化情况,包括利息资本化累计金额、本期借款费用资本化期间和利息资本化金额。 另外,结合公司借款费用资本化确认原则、报告期内工程项目停工缓建情况等,说明报告期内借款利息资本化金额是否准确,与借款发生额及项目施工进度等是否匹配,是否将已到期未归还借款费用(含利息、罚息、违约金等)作资本化处理,是否存在工程项目停工缓建、尚未开工或已完工但进行利息资本化的情形。

其次,审计报告显示,泰禾集团控股子公司嘉兴晟昱投资依据合伙人决议,同意有限合伙人嘉兴焜昱投资对其实缴出资69亿元单独减资计入其他应付款。 截至审计报告日,减资事项工商变更手续尚未完成。 深交所对于嘉兴焜昱投资对其实缴出资69亿元进行减资事项是否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存疑。

另外,泰禾集团2020年年报显示,公司2020年营业收入3615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999亿元,同比分别大幅下降847%、%。 2020年末资产负债率由2019年末的8495%上升至9075%,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期末余额亿元,短期借款、应付利息、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和其他流动负债(以下合称“短期有息负债”)期末余额合计亿元,现金与短期有息债务的比例较低。 截至3月31日,公司已到期未归还借款金额为 亿元,截至4月30日降至亿元,因诉讼纠纷被司法冻结的银行存款由2019年末的239亿元上升至793亿元。

而根据泰禾集团的一季报,截至3月30日其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仅1167亿元,手持货币资金2870万元,完全无法覆盖其债务。 因此,要求说明截至目前公司已到期未归还的债务明细,因被担保人发生逾期导致公司需履行担保义务的具体情况,涉及的银行账户或资产冻结情况,以及截至目前涉及的诉讼、仲裁事项情况,今年内到期债务的情况等等。

深交所要求泰禾集团在2021年6月7日前将有关说明材料报送上市公司管理一部,同时抄送派出机构。

来伊份是一家主要经营坚果炒货、肉类零食、果干蜜饯等休闲食品的上市公司,其在披露2018年年报不久就收到了上交所下发的2018年年报问询函,对其经营、财务等方面提出了7个问题,并要求其于“2019年5月18日披露本问询函,并于2019年5月25日之前,披露对本问询函的回复,同时按要求对定期报告作相应的修订和披露。”

5月25日,来伊份向上交所申请延期回复问询函,称预计将于6月1日前回复并按规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但截至5月28日本文发稿,来伊份仍未披露回复的问询函及相关信息。

赚少花多,费用大幅增长让人惊异!

来伊份2018年年报显示,这一年公司在经营上明显增收不增利,扣非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出现上市三年来的首次亏损。 数据显示,2018年来伊份实现营业收入2891亿元,同比增长70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万元,同比下降9003%;扣非后归母股东净利润出现亏损,达-万元。

其实来伊份的2018年业绩若从单季表现来看,其在2018年一季度时还是实现盈利的,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仍有031亿元,然而后三个季度归属上市公司净利润持续亏损直接导致了其全年经营业绩大幅亏损。 与此同时,来伊份各季度的净利润与同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差异是很大的,在后两个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正的情况下,扣非后归母股东净利润仍为负,这是让人奇怪的。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来伊份净利润大幅下滑下,其2018年4364%的毛利率还跟上年同期毛利率4387%相差甚微的,这说明来伊份在2018年的经营活动盈利能力理论上是无明显变化的,可归属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出现“断崖式”的下滑又是什么原因所致呢?

对于管理费用的大幅提升,公司在2018年年报中解释称“持续加大了信息化建设、技术投入,加大各领域高级技术管理人才引进力度,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增加所致,这些费用的支出,属于公司战略性、可控制的技术及市场布局投入。 ”可让人奇怪的是,就在管理费用大幅提升下,其2018年营业收入却没有明显增长,仅同比增长了701%。 如此异常变化让人疑惑其给出的“信息化建设、技术投入以及引进高级技术管理人才”表述的准确性,其背后或有其它不为人知原因。

新增员工11人,增薪12亿元,人均增薪翻了天!

在来伊份年报问询函中,上交所提到公司销售费用中工资及社保费同比增加5659万元,管理费用中工资及社保费同比增加万元。 仅这两项就增加12亿元。 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是,公司员工总人数仅从2017年的9022人增加到2018年的9033人,新增员工11名。 如此提出质疑意味着,来伊份在2018年因新增11个人导致费用增加了12亿元,如此变化之大实在让人惊奇!

此外,来伊份员工构成也有异常变化。 例如,2018年直营门店同比增加了129家,特通渠道、线上电商营业收入有明显的增长,可在这样的情况下,其 销售人员却仅由2017年7782名增加至2018年的7834名,新增人数52名,跟新增直营门店数量相比,平均每新增两家门店只新增1名销售人员,这种结果还是在没考虑特通渠道、电商领域的人力分配情况。 更让人奇怪的是,在门店数量有明显增加的情况下,其物流人员竟然出现大幅减少,由162名减少至89名。

前文分析中提到,来伊份认为在“持续加大了信息化建设、技术投入,加大各领域高级技术管理人才引进力度”方面花了很多钱,使得费用高涨,利润下滑。 那么,作为一家主要经营坚果炒货、肉类零食、果干蜜饯等休闲食品的上市公司,其技术人员由2017年的110名增加至2018年的732名,其一年中技术人员增加的人数是让人惊异的,如此变化也不是一个休闲食品的上市公司的正常行为,即便是一个高新技术企业对技术人员的招聘也没有如此激进。 难道是来伊份要转型成为技术研发公司了?

一边是大量新增技术人员,另一边却是却是2018年并无研发费用,如此变化也是让人难以理解的。 那么,来伊份的技术投入又去了哪里呢?如果说732人的技术团队是进行APP开发外,这样人员配比是否过高,而如何不是用于APP开发,那么这些人又究竟干什么呢?这是否需要公司有个合理解释?总之,正是费用的增加,来伊份在2018年营业收入略有增长下,净利润出现了大幅下滑。

此外,来伊份财务人员在2018年由期初的75名增长至期末275名,行政人员从期初的893人下降至期末103人,如此变化同样是令人奇怪的,这是人员数量的异常变化,还是岗位调整所致?难道说,来伊份管理层认识到往年对员工岗位的分类并没有严格区分为行政人员、财务人员和技术人员,而在2018年突然变得规范了?如果真的是这样,则又说明来伊份此前在人员管理方面做的实在不够好,一团迷糊账只到2018年才厘清。

总之,来伊份年报中呈现的疑点是需要公司好好回复的!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keji312/39742.html
上半年银行股最被看好!A股上市行38家上涨 有的涨幅超50%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