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储紧缩担忧缓和A股有望受益 重新回归背后的盈利因素 中国交易 中银策略

联储

原标题:中银策略:联储紧缩担忧缓和A股有望受益,“中国交易”重新回归背后的盈利因素

核心结论

最新FOMC声明使得市场对于联储超预期紧缩的担忧得到缓解,而A股一季报整体表现仍呈现“磨底”特征,在2023Q2业绩低基数衬托下,全A非金融业绩增速即可在中报转正。

观点回顾

紧缩

01大势与风格

联储紧缩担忧缓和,A股有望受益 。假期非农数据及联储5月FOMC使得市场降息预期再度出现变化,从会议纪要及会后鲍威尔的表态来看,一方面排除了加息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也承认通胀回落仍需时间。会议结束后,市场情绪出现提振,美股出现明显反弹。相较于此前不断推后的降息预期,市场对于联储超预期紧缩的担忧得到缓解。不仅如此,4月非农数据显示劳动力市场需求边际走弱,作为联储最为重要的政策指标之一,市场短期降息预期的交易有所升温。美元流动性的边际缓和有望持续为此前低配的新兴市场资产带来利好,假期受益于美元流动性的港股资产出现大涨,预计未来一段时间A股海外流动性冲击将得到明显缓和。

内需预期依旧存在波动,财政发力有望加速 。4月PMI数据虽然相较3月边际回落,但强于季节性均值,生产强度恢复是支撑4月PMI强于季节性的主因。此外,需求端新订单指数边际回落1.9个百分点,此前两个月相对强劲的新出口订单4月出现边际回落。此外,出厂价格及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相较3月明显回升,一定程度显示当前国内经济供需格局有所修复。整体来看,年初至今外需相关行业景气明显偏强,部分行业已经率先步入补库周期,相较之下,内需相关行业仍有待政策进一步发力。

4月政治局会议召开,相较于12月的政治局会议,本次会议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一方面提出7月将会召开二十届三中全会,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此外,会议再次强调因城施策和保交房,并首次提出“统筹研究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对于经济形式的定位,会议既指出了开年以来积极因素增多、社会预期改善等积极因素,也指出了有效需求不足等问题。政策端,依旧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并特别指出了“及早发行并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加快专项债发行使用进度”,此外,货币政策方面,明确强调“灵活运用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等工具”,并维持“稳健的货币政策”表述。预计未来一段时间财政端发力将会提速,有望迎来特别国债发行高峰。

02中观行业与景气

本周A股“五一”长假休市,中国港股及海外中资股在长假期间表现延续强势。恒生资讯科技行业两个交易日大涨6.4%,医疗保健业、非必需消费、地产建筑及金融业亦录得3.0%以上涨幅。仅此前红利策略收益较多的能源业、电讯业表现落后。

“中国交易”重新回归背后的盈利因素 。截至五一假期前,两市2023年年报及2024年一季报披露完成,一季报整体表现仍呈现“磨底”特征,而中国A股及港股市场近期明显走强,全球视角下的“中国交易”重启。除了“政策面”、“资金面”、“预期面”等这些方面外,我们认为对二季度A股业绩增速的交易亦是背后原因之一。

从2023年全年四个季度业绩累计增速节奏来看,全年走出“√”型,2023Q1业绩增速虽为负,但基数考虑下并不弱,2023年全年盈利低点出现在Q2,2023Q2受逆周期政策减弱影响,全A非金融2023q2单季环比增速偏弱。进入2024年,吸取2023年经验及结合2024年4月30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通稿内容表述来看,宏观政策整体仍强调靠前发力,基于一季度实际GDP增速较高而担忧宏观政策预期减弱的假设可以得到一定程度减弱,考虑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政策的效果显现,中性假设2024Q2单季度业绩环比增速修复至近年平均20%水平,在2023Q2业绩低基数衬托下,全A非金融业绩增速即可在中报转正(0.5% E)。

2023Q3单季业绩环比增速在低基数下录得超历史平均水平的-1.0%,因此中性假设2024Q3单季业绩增速环比增速水平-10%,2024Q4单季业绩环比增速水平取近六年平均值-60.0%,综合中性假设下,全A非金融2024全年业绩增速预测值为-1.4%,2024Q2将迎来年内盈利高点,且为本轮盈利磨底阶段同比增速修复斜率最高的季度窗口,若后续宏观政策力度及价格因素有明显提振,全年业绩进一步正增仍值得期待。

五一假期首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 处于高位,为2019年的130.3% 。据交通运输部消息,2024年5月1日(五一假期第1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31574.2万人次,比2023年同期(五一假期第1日,下同)增长16.0%,是2019年同期的130.3%。对比2024年“清明”、2024年“春节”和2023年 “国庆”,2024年“五一”跨区域人员流动量更高,相较2019年同期的比例也最高。

具体来看,公路、民航客运量较2023年同期有一定增长,水运则有较为明显的收缩。公路方面,5月1日,公路跨区域人员流动量29201万人次,为2019年同期的131.7%,较2023年同期增长17.0%;5月1日铁路客运量2069.3万人次,为2019年同期的120.0%,比2023年同期增长5.2%;水路客运量87.94万人次,为2019年同期的60.3%,较2023年同期增长1.5%;民航客运方面,假期首日民航客运量216万人次,为2019年同期的114.0%,较2023年同期增长2.6%。

“五一”假期机酒消费呈现“量增价减”态势 。去哪儿数据显示,截至4月29日,“五一”假期热门城市机票平均支付价格同比降低5%。而据同程旅行,截至4月29日下午2点,“五一”假期国内机票平均票价同比降幅约为10%。“五一”假期国内的住宿价格也有不小幅度的下降。去哪儿数据显示,截至4月29日,“五一”期间热门城市酒店平均支付价格同比降低15%。

而相比于机票价格的回落,飞机航班架次较往年则有明显提升,同程旅行表示,今年五一假期国内航班起降架次较2019年同期有超过30%的增加。而根据飞常准数据,2024年“五一”假期,境内机场预计总起降架次同比增长8.99%,相比2019年增长36.2%。预计今年“五一”假期中国民航将打破去年的纪录,迎来史上最忙“五一”假期。

机酒价格整体呈现“量增价减”态势,主要原因或是市场供给较以往更加充足,而需求相对平稳 。据新闻,2023年“五一”假期不仅出现“报复式出游”,商务出行也较多,因此多地酒店的需求急剧增长;另一方面,2023年的供应尚未完全恢复,因此也出现一定程度“供不应求”的局面,而2024年航班架次、酒店供给均有较大修复。

“出境游”与“县城游”成为2024年“五一”假期旅游热点趋势 。与去年“五一”假期相比,今年有更多游客选择出境游。去哪儿数据显示,2024年5月1日出发的国际机票预订量超过2019年,创下历年“五一”单日新高。假期期间,多个免签目的地预订量超过2019年三成以上,中国旅客的足迹遍布全球超1000个城市。此外,根据央视网,“县城游”在这个“五一”假期成为旅游新风向。美团数据显示,近一个月来,与“县城游”相关的关键词搜索量同比2023年增长了六倍。“五一”假期,县域酒店的预订量同比增长47%、商超订单量同比增长55%。“小众风景”“当地特色”“高性价比”成为县域旅游最热的关键词。

“五一”档前三日票房10.64亿元,相较2023年整体持平,约为2019年同期的80% 。2024年“五一”假期电影市场前三日票房达10.64亿元,相较2023年同期增长6.45%,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0.69%。其中黄景瑜与王一博主演的动作电影《维和防暴队》,国产喜剧《末路狂花钱》,动作电影《九龙城寨之围城》票房占比位居前三。电影《维和防暴队》档期前三日票房约3.07亿,占前三日票房比重达28.89%,《末路狂花钱》档期前三日票房约2.58亿,占比24.25%,《九龙城寨之围城》档期前三日票房约1.56亿,占比14.66%。

03一周市场总览、组合表现及热点追踪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波动超预期;上市公司二季报不达预期。


又有多位私募大佬发声!

2023年新春之际,中国基金报邀请多家私募公司创始人、投资总监、首席经济学家或知名基金经理展望新的一年投资前景和趋势,供广大基民和股民参考。

弘尚资产联席CEO张骏:围绕经济复苏主线布局

跌宕多事的2022年已经成为过往,在这一年,发生了一些前所未想之事,我们也丰富了人生经历,拓宽了思维方式。放眼全球,2022年的股票市场乏善可陈,中国市场亦是如此。上证综指全年下跌约15%,沪深300指数下跌21%,而创业板指数更是下跌29%,在过去十年,这是表现第二差的年份。

现在疫情管控已经放开,按照海外经验,放开之后的一段时间经济数据会有回落,但之后会强劲增长。基本上2023年会是一个复苏的时点,需要考虑的只是复苏力度的大小。但是我们不能基于2020年受疫情影响的经济在2021年出现大幅度反弹的历史情况,就对2023年复苏的力度抱有太大的期望。因为全球的经济状况和当时的情况不一致,美联储的连续加息会有一轮或轻或重的衰退,也会影响我们的外需。但是从经济层面,我认为复苏是大概率事件。

另外,我们同样关注货币政策,因为股票市场一方面看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也要看货币政策。目前由于疫情原因,老百姓投资和企业贷款的意愿不强,美元加息也导致汇率承受较大的压力,所以目前货币政策已经实现最大的程度的宽松。至于后期,需要看到经济比较明显的复苏,物价、通胀水平一定程度的抬升和综合考虑中美利差的情况,我们才需要担心收紧货币政策的调整。近期由于地产三支箭的出台和疫情管控放松,导致债券市场出现一波回调,但我依然认为整体流动性环境无需担忧。

受2022年的经济影响,2023年经济复苏的结构需要关心两个方面。一方面,消费领域会有一个复苏。2022年中低收入人群的整体收入受影响较大,同时中高收入人群的消费场景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例如,在国庆假期期间,旅游、消费和餐饮的数据都非常不好,但我认为这是比较短期的情况。疫情管控的放松已经是进行时,未来当然会有一段时间的混乱时期,大家会自发减少室外活动。但按照欧美的放开节奏,这个冲击在一个季度左右。等疫情过去之后,居民的收入和消费场景都会再次修复。另一方面,投资领域也会有一个复苏。我们主要关注的是制造业投资,一方面因为经济周期的原因,我们知道中国库存周期大概3-5年一轮。而上一轮制造业投资顶峰是2021年6月份,所以推算来看会在2023年一季度前后触底。另一方面,在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制造业升级的需求和中美冲突的背景之下,意味着我们要去补半导体在内各种产业“卡脖子”领域的短板、进口替代和自主可控,所以我们认为制造业投资后续可能会有一波较明显的增长,是2023年贡献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也会在这个领域中持续寻找机会。

综上我认为经济正在筑底即将复苏,且货币政策在宽松没有收紧的组合之下,是一个比较有利于权益类资产表现的阶段。比起对经济复苏的展望,股票市场低廉的估值,更让我们感到兴奋。当下股市的估值,已处在历史底部区域,而相对无风险收益率的溢价,也大大偏离了历史平均水平。此时的市场先生,既否定了过去三年的发展,也无视未来的增长,更给一批优质的公司以及其低廉的报价。

具体到股票市场的配置侧重,一方面我们在经济复苏的过程中相信周期的力量;另一方面我们在不断挖掘优秀公司分享成长的收益,同时我们也结合自身的研究能力,根据估值模型的指引,坚持适度分散的均衡配置,力求获得稳健又不错的投资收益。

整体而言,我的组合行业分布相对均衡,会在过程中做持续的优化。具体到行业,一方面我们主要的仓位是坚持长期持有一些优秀的公司,不会根据短期的宏观经济情况去做比较大的调整,另一方面也会根据市场的变化动态调整板块配置。例如,7月份我们认为光伏锂电过热,则进行减配;三季度计算机板块估值水平低于2018年,无法理解地下跌,而我们认为计算机行业长期需求是确定的,则进行增配;近期我也在逐步逢低买入一些消费股和赛道股。

围绕经济复苏的主线来看,我认为以下几个方向当前性价比较高:

1) 传统行业中的炼化。从传统逻辑框架来看,我们找2022年表现最差的资产,因为后面如果复苏,他们的弹性可能是最大的。目前,我们看好化工中的炼化。对于大多数化工企业尤其是炼化企业,他们上游是石油,所以成本定价权在海外,但是产品需求在国内。所以2022年的状况是需求差、成本高,在2022年三季度、四季度基本都亏损,股价基本到底。后面需要进一步观察他们盈利回升的能力和经济回升的力度。

2) 先进制造业。我们认为不仅有β机会,还有一定的α机会。2022年更好的体现在专用设备:锂电、光伏、风能等,这些也是刺激经济的抓手。工程机械、通用机械、工控、机床等领域与经济相关度较高。这里的α机会在于,产业链上游都是国外厂商主导,所以有很大的国产替代空间。国产产品不是不能用,可能只是品牌或者精度略差,但是性价比很高,这与半导体产品不一样。通用机械里面有30%-40%国产替代空间,其他领域低的也有10%。

3) 其他方面:结合估值水平和消费场景的恢复,消费领域也有机会。另外,出口产业链的机会在于成本端运费的下降。光伏锂电产业链上下游有一定的结构变化,这里我们更看好下游产业。

复盘2022年,我们总是遗憾错过了一些机会,同时也叹息犯过的错误。回望来路当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展望未来,戚戚于过往不会给我们带来任何好处,抬起头,向前看,才可能找来光明的未来。

政策

对于新的一年,我们充满了期待。三年之后,我们终于有望摆脱病毒的束缚,重新慢慢有序的去谋划我们的生活,每一个个体的力量,将会汇聚成大江大河,这又会推动着个体向前游动。

简介

张骏 弘尚资产联席CEO、合伙人22年从业经历,上海交通大学经济学学士,CFA。曾任国泰君安证券证券投资总部执行董事、资产管理公司投资管理部总经理、权益与衍生品部总经理、基金投资部总经理,君得鑫、明星价值、君享弘利等产品投资主办。2021年9月加入弘尚资产,担任合伙人、联席CEO、投资经理。

复胜投资董事长陆航:新年投资“更上一层楼”

加强对“细节”的观察和处理

事物总是有着自己独特的两面性,2022年对于所有人都是考验。我们在2022年经历了疫情的爆发,生活习惯以及行动轨迹的重大变化,市场的大幅波动,以及作为私募管理人所管理的产品净值的回撤。这些事物发生的时候,一方面是让人失望、沮丧甚至恼火的,但另一方面也是对自己的生活、工作以及投资进行重新审视和反思的机会。

2022年毫无疑问是不平凡的。我们在这一年经历了很多此生独一无二的事情。投资是人认知能力的变现过程,投资者对于周遭事物未来发展的理解和感受决定了自己的投资逻辑与态度。在2022年4月封城过程中,我一方面感受着身边人的焦虑和忐忑,同时通过市场短期的走势也感受到了大家对于经济后续增长的悲观预期;但另一方面,我同样观察到很多朋友在困难中仍然对未来抱有希望,积极去应对和准备。

2022年同时也是平凡的一年。生长在和平年代,在改革开放中成长的我们总是对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以及科技水平日新月异而逐渐感到习以为常。但是我们经历的疫情、战争等事情并不只在今年独有,未来的岁月中也一定会有不亚于今年的困难和新的挑战等待着我们去面对和解决。人类社会的历史进步方向也一直都会是在曲折中前进。我们也不用刻意夸大今年的困难程度。困难和失败可能是生活的亘古不变的话题之一,但如何面对它却对我们进行了区分。

展望2023年,一方面作为基金经理,我需要在投资上能“更上一层楼”,努力给客户实现理想的投资收益,另一方面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也需要继续完善资产管理公司的方方面面。在2023年,我们最核心任务就是加强对“细节”的观察和处理。

投资上,2022年给我很大的挑战来源于主要来源于两点:第一是复胜资产一直秉承“业绩驱动投资”,自下而上的投资方法论。2022年我们在调研方法更多时候依赖电话或网络会议,这在信息的获取上还是打了一些折扣。这种投资深度上细节的差异,或多或少的影响了整个团队在投资选择上的判断。第二是2022年市场有太多外部不确定因素影响,导致短期预期的摇摆出现了两极化,这就给投资组合带来了更大的交易损耗。伴随着2023年全面放开,整个投资团队的调研工作已经开始有条不紊的展开。我们相信伴随着不断地“翻石头”找标的,一定会有新的投资机会被我们发现。投资中唯一比拼的其实是勤奋,我们只有更勤奋才能有创造更多超额收益的可能。同时,在投资组合管理上,我们也会继续加强“细节管理”,在多维度对投资组合做好“健康检测”。

同时,2023年我们从公司层面会进一步加强团队建设。投资决策可能是基金经理个人的事情,但资产管理一定是一个团队的事情。回望2022年,我很庆幸复胜资产拥有一帮热爱投资的小伙伴。虽然封控在家,但无论是另外两位合伙人还是投研团队的其他伙伴,都保证将注意力百分百聚焦在投资上,大家在微信会议中不断地进行头脑风暴,个股投资价值的探讨。同时,负责交易和产品运营的同事也都排除万难确保资管产品的正常运转。热爱是最大的生产力,我们希望在2023年能够吸引到更多热爱投资,热爱资产管理的小伙伴到复胜资产这个平台。

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以严谨、务实、客观的态度对待投资事业,继续努力将复胜资产打造成国内最专业的资产管理公司之一。

合远基金总经理管华雨:A股有望冲出阴霾,重启上升之旅

展望2023年,我们认为制约市场的因素将发生重大变化,A股有望冲出阴霾,重启上升之旅。

首先,23年疫情束缚将消退。管理层在病毒毒力不断减弱后,适时优化和调整了管控政策,春节后生产生活大概率逐渐回归正常。

其次,在政策发力显效的推动下,经济有望筑底回升。当前房地产政策已经全面转向,“三支箭”陆续落地,在信贷、债券和股权上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保交楼、保民生稳步推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23年地产需求侧支持政策值得期待。同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包括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支持政策呼之欲出。22年1-10月份,居民储蓄多增超过4万亿,蓄水池储备充分。疫情平复之后,消费场景逐步恢复和政策支持有望带来地产、消费企稳回升,有力带动经济复苏。

再次,欧美加息进入尾声。欧美央行22年持续大幅加息,目前看欧美景气指数和美国核心通胀持续回落,23年上半年欧美经济大概率步入衰退,加息进程有望相应结束。届时外部流动性和汇率约束消解,国内宏观政策自主性增强,发力空间进一步扩大。

最后,目前市场的估值水平从中期看非常有吸引力。传统行业股票有所反弹,但是其经营景气将跟随经济复苏而回升,估值吸引力依然较强。新兴产业股票估值大幅度回落,虽然渗透率提升后未来行业增速将有所放缓,但依然处于高增长区间,技术突破和工艺创新也在不断涌现。科技创新、安全可控、绿色发展等产业一直是结构性政策坚定不移的支持重点,相关龙头公司全球竞争力日益突出,当前股价提供了良好的中期布局机会。

整体而言,2023年A股的大背景是经济复苏,同时汇率、运费、大宗商品压力也已明显舒缓,驱动企业盈利能力回升,因此23年的投资机会将显著扩大和丰富。和疫后复苏相关的大消费、房地产产业链,以及中期增长动力强劲的绿色经济、先进制造、国产替代和安全发展相关产业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从全球视角看,由于经济周期和政策周期的不同步性,2023年中国经济很可能在主要大国中展露明显优势,中国资产有望得到国际资金的青睐和加持。

最近几年市场遭遇的黑天鹅不断,2023年我们关注的国内主要风险依然是新冠疫情,如果疫情多次反复冲击经济复苏进程,对市场无疑会造成负面影响。放眼海外,欧美快速的加息缩表,对美债稳定性、日元套利交易以及欧洲主权债务都可能带来意外风险,波及全球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纵观历史,A股走势主要受国内经济和政策的牵引。如果病毒不发生突兀的负面变异,国内政策对于可能的海外冲击应对得当,我们相信A股恢复上升的态势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2022年是极其难忘的一年。在这个不平凡的年份中,上海合远在广大持有人和合作机构的鼎力支持下,顺利扬帆起航。借新年之际,我代表上海合远的全体员工,向大家一直以来的信任和支持表示由衷的谢意!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投资顺利,万事如意!严冬过尽绽春蕾,经过众多重锤的冲击和洗礼,A股当前处于历史低位,也是中期机遇展现的区域。2023年我们将继续鼓足干劲,全力抓取投资机会,力争为持有人献上良好的业绩曲线!

作者简介

管华雨

上海合远私募基金创始合伙人、执行董事、总经理、基金经理

21年证券从业经验,拥有公募、私募的成功经验,曾任交银施罗德基金权益投资总监兼研究总监,在2020年带领团队进入百亿私募行列且保持突出业绩。他的宏观判断,行业配置与选股能力俱佳,21年从业期间先后覆盖金融、机械、公用事业、电力设备、大消费、医药、科技电TMT、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化工、 新材料等众多行业方向,不断拓展和深化能力圈。

宽远资产总经理甄新中:积极把握相对确定性的机会

新春之际,我们即将告别壬寅年,迎来癸卯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壬水是滔滔江河之水,寅是十二生肖之虎,所以壬寅在古代别称【虎跃天河】,代表着越过天险、渡过难关。所以过去这一年的特点就是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而从汉字发源来看,壬代表孕育,寅代表生长,壬寅的组合是处于旧的周期正在过去,新周期即将开始的阶段,预示着未来充满了生机和希望。

过去的这一年中,我们见证了多年未有之大变局。美联储启动了逾20年来最大规模的加息,俄乌战争的爆发扰乱了世界局势和能源命脉,国内疫情的肆虐导致经济活动陷入停滞。全球资本市场也遭受重创,比特币全年下跌63%,纳斯达克全年下跌33%,标普500指数全年下跌19%。中国资产中,沪深300全年下跌21%,恒生指数全年下跌15%。

在面对内外形势的这一年中,我们看到了中央在面对变化和挑战时采取了有效的调整措施。二十大以来,外交方面采取了务实的策略,接见各国政要,缓和国际关系;对国内包括房地产、互联网等各个行业的政策及时调整;对民营经济的肯定和表态;在疫情传播能力显著提升但毒力显著下降后及时调整防控措施以支持经济等。我们相信这一切仅仅是个开始,在未来的一年中,我们可能会看到进一步的政策空间来应对国际、经济、社会等方面可能会存在的问题。在经历了去年的阵痛后,未来一年中国经济增速会有所恢复。

我们面临的变化和机遇包括:防疫政策的彻底放开带来中长期对经济的利好;国际环境的缓和有利于我国重启经济增长;对于各个行业和民营经济的政策支持有利于化解风险和增强市场主体信心。这些都可能同时带来股票市场的稳定和部分行业和公司的业绩增长。

当然我们也依然面临着疫情依然存在反复、全球经济面临高通胀和经济衰退压力、地缘政治黑天鹅风险、经济下行周期中某些行业和个别公司潜在的经营管理风险等。所以我们在保持对恢复和增长期盼的同时,更需要充分的冷静和紧密的跟踪,始终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来应对未来一年的市场。只要未来的市场相对稳定,积极把握相对确定性的机会,那么就有充分的信心来获取超额收益。

经济的企稳和恢复必将带来资本市场的稳定和机会,资产管理行业也将得益于资本市场的发展。在过去的这些年里,面对资本市场的变化,面对投资者的信任和托付,我们始终谦虚谨慎如履薄冰。在未来,我们将始终坚持价值投资理念,兢兢业业做好研究和投资,深入研究经济、社会、市场、行业的变化和发展,并结合到我们核心的投资理念中去,继续努力为投资者创造长期持续增长的投资业绩。

2023年展望

展望2023年,我们面临的变化和机遇主要是:

第一,防疫的彻底放开将会是重要转折。随着放开后疫情的指数级爆发,未来一段时间情况会可能变得更混乱,经济状态可能难以预测。这些混乱或许会带来一些悲观的情绪。但混乱总会过去,生活终将回归正常,经济也将回归正常的增长。投资中,我们相信最好的做法就像知名冰球运动员Gretzky说的:“不要到冰球那里,要去冰球会到的地方“,我们对各个行业的变化保持关注,并且等待“球”在未来半年一年达到的地方。

第二,地产支持政策频出,房地产是否软着陆依然非常重要。地产是经济的超级大象。不仅体量庞大,上下游的关联行业巨大,而且深度嵌入了金融系统,也与地产财政健康度息息相关。最近几个月出台了相当多的支持房地产的政策,包括支持地产企业融资,鼓励正常住房需求的政策。一二线城市和强三线城市的需求有望重启,使得行业实现软着陆。地产行业的稳定对经济回到增长非常重要,这一点我们会保持密切关注。

第三是市场主体的信心能否逐步恢复。过去3年疫情导致的需求不足,部分行业出台政策。民营经济是中国经济的主体,企业家是组织生产的核心力量。随着行业政策尤其是互联网政策的调整,未来如果能够从法制上给与更多安全性的保障,市场主体信心的恢复也将有利于经济重回正常的增长轨道。

第四,中外关系,尤其是中美关系出现了好转的迹象。G20的会面后,我们看到中美都以更加务实的态度来处理问题,管控竞争和分歧,避免冲突。中国和其他经济体的关系也得以修复或者变得更为密切(如德国、澳洲、中东等)。对于中国而言,重启经济增长需要友好的海外环境,外交手段可能更为柔软和务实。海外的经济体普遍面临经济增长和高通胀压力的情况下,中国作为最重要的市场以及最高效廉价的供应链,也有巨大的合作基础。对于中美而言,长期的竞争和冲突难以避免,但是经济高度互补和深度融合也是难以分割的。2018年贸易战以来,中美贸易额在2019年出现下降,但最近两年已经创出历史新高,远超过贸易战之前的水平。

但我们依然面临一些风险,需要我们密切关注:第一,疫情依然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如果出现更为致命的毒株,将迫使全球和中国进行某种程度的再封控,中国经济的复苏会被打断。第二,全球经济面临高通胀以及经济衰退的压力,尤其是面临能源价格高企的欧洲,可能会陷入衰退。全球经济的衰退一方面会影响中国的出口,另一方面发达经济体的加息也会导致资金回流,使得新兴经济体面临资本流出的压力。第三,地缘政治的风险没有完全消除。俄乌战争尚未得到妥善的解决。第四,在经济处于下行周期中,某些行业的政策风险和个别公司的经营、财务、管理层风险会急剧增加,我们还将保持一贯的谨慎投资风格来应对各种风险。

放眼全球,中国市场依然有相当的吸引力。2023年中国会是一个适度增长,低通胀,估值也相对有吸引力的市场。如果对中国长期的一些担忧得以缓解,中国市场对全球资金的吸引力会体现出来。

中国经济固然有很多深层次的问题,但同样也有难以复制的巨大优势:

(1)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之一。在很多领域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市场,比如汽车、新能源、半导体等。巨大的单一市场优势是其他新兴国家难以复制的。巨大的单一市场意味着有机会诞生世界级的本土企业。

(2)中国同样是全球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具备领先的成本优势和高效的制造能力。过去20年中国在全球制造业增加值的份额不断提升,2001加入WTO之前,中国在全球制造业增加值的份额低于8%,虽然2018年遭遇贸易战但仍继续上升,2021年达到了创纪录的29.8%。不少新兴的产业中国处于全球领先的位置,比如光伏、新能源车等,都处于全球的垄断地位。同样从微观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很多行业的中国企业,都在不断往更高端领域不断突破和实现进口替代,全球行业排名不断上升。

(3)中国经济发展核心的动力来自于中国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对美好生活的不断追求是中国经济生生不息的最深层的动力所在。只要没有太多限制,这一力量就会不断涌现出来。

总体而言,我们对未来一年中国市场保持谨慎乐观,市场可能在震荡中上行,投资机会明显优于2022年,我们会积极把握确定性的机会。但我们同样会密切关注风险,在市场过于乐观的时候及时调整仓位实现收益。

我们关注的主要行业和机会主要包括:

(1)能源板块的机会。不仅包括传统能源,也包括新能源。传统能源的资本开支相对不足,经济复苏带来能源需求的恢复,将会进一步放大供过于求的问题,行业景气度会保持在高位。新能源经历了去年的大幅调整,估值回到相对合理的水平。新能源的渗透率空间还非常大。我们密切关注其中少数能够建立起超额优势和壁垒的公司。

(2)医药行业过去几年受到新冠的影响,很多正常的需求未充分释放。我们关注那些不包含新冠业务利润的医药企业,未来一年可能会受益于正常的就医需求的恢复。

中银策略

(3)消费行业的公司,如家电、白酒等,过去两年受到地产和疫情的影响,随着地产的软着陆和疫情放开带来的消费恢复,需求有望恢复,存在阶段性的机会。

(4)互联网行业的机会。过去两年,互联网受到政策的负面影响以及宏观的压力,业绩停滞不前。随着降本增效逐步发挥作用,业绩增速底已经度过,此后随着宏观经济企稳回升,业绩会重回增长的态势。同时行业政策转为友好,中央明确强调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监管转入常态化,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的积极作用。估值压制因素也会逐步消失。

在具体公司的选择方面,我们同时看重安全性和进攻性。我们偏好那些商业模式优秀、竞争优势远超同行、建立起了足够高的壁垒、低负债率和有充沛现金流,业绩保持增长以及合理估值的企业。

盈利

我们想用尤瓦尔·赫拉利的一句话作为结束:是的,风暴将过去,人类将继续存在,我们大多数人仍将活着,但将生活在另一个世界中。我们所寻找的是那些在新世界中,商业模式和竞争优势依然坚如磐石的企业。

作者简介:

甄新中 先生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现任上海宽远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历任兴业证券投资银行部业务董事,太平洋证券投资银行部董事总经理、保荐代表人,东吴证券投资银行四部总经理、保荐代表人。参与或主持过多家公司IPO、上市公司再融资及重组并购项目,有着丰富的资本市场运作经验。

美联储缩表利好中国什么股票

美联储缩表并不能说对中国的股票市场有什么比较明确的利好。“缩表”将收紧美元流动性,给美元带来升值压力,新兴市场将面临本币贬值和资金外流等挑战。美联储的“缩表”消息只是给了美元一个反弹动力,也似乎对人民币有所压力。但放到全球市场看,目前人民币的反应是适度的。

美联储货币政策只是影响美元走势、国际资本流动的因素之一。我国较为充足的外汇储备和有效的资本账户管理可较好抵御外部冲击,也是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底气”。

一、为什么美联储要缩表

缩表同加息一样,是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的必经之路,而选择当前这个时机,主要是因为近期美国通胀持续低迷,加息进程可能放缓,需要缩表来保持货币政策正常化方向,另一方面美联储异常庞大的资产负债表正在推升资产泡沫,危及金融系统稳定。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降至接近零的超低水平,又先后通过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购买大量美国国债和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大幅压低长期利率,以促进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规模从危机前的不到1万亿美元膨胀至45万亿美元。随着美国经济逐步复苏,货币政策正常化提上日程,自2015年12月以来美联储已经四次加息。

与通过加息直接提高资金成本相比,“缩表”等于直接从市场抽离基础货币,对流动性的影响较大。由于市场对美联储缩表已有充分预期,总体反应较为温和。决定公布之后,美股道琼斯指数小幅下滑,但此后很快收复失地;美元指数走强,包括人民币在内的非美货币纷纷下跌,黄金价格下跌,多数大宗商品价格攀升。

美联储缩表利好哪些a股板块

美联储缩表意味资产负债表只是为了缩减资产负债表。每个国家、每个企业、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资产负债表。例如,如果你有20万存款,没有其他资产,那么你的总资产是20万元。如果你买100万的房子,首付20万,贷款80万,不考虑利息成本,你的总资产就会增加到100万。也就是说,总资产(100万)=负债(80万)+所有者权益(20万)和扩大美联储的声明(购买债券)是金融危机期间必须采取的措施。现在美国经济已经好转,它应该退出。美联储(Fed)的量化宽松政策多年来一直引领美国股市走高。目前,美国股市已经达到了历史最高点,但目前,美国的负债率高达300%。此时,美联储的表收缩有利于控制美股的节奏。

1近期,美元指数持续走弱,逼近90点大关。美联储的表收缩可以减少市场上的美元数量,使美元更加昂贵。多年来,美联储的资产规模不断扩大,美联储的资产已增至45万亿美元。现在主动降低资产规模,有利于为下一次可能发生的金融危机留下更多的应对工具。提高利率和缩表被认为是货币政策的利器。自2015年以来,美联储(Federal Reserve)已经四次加息,但并没有缩小规模。现在,缩表是对紧缩货币政策的补充。 此外,美联储缩减规模将对中国债券市场、人民币、a股、房地产市场、黄金等资产价格产生影响。美联储一般是指美国联邦储备系统,它负责履行美国中央银行的职责。美联储的“缩减声明”是指通过宣布缩减资产负债表,减少市场上相关货币的数量。

2一般来说,当一个国家的通货膨胀率上升时,中央银行就会实施表减政策。 一般来说,缩表就是减少货币流通,让货币升值。在正常情况下,美联储会提高利率,减少资本流通,抑制通货膨胀。在汇率方面,美元将得到支撑,美元将升值。美联储的缩扩主要取决于美国经济的后续发展。 。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收缩表有哪些函数。不同于美联储及其战略对手银行在政策监管市场中的三项传统业务——收取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交易和确定基准利率——其目的不是处置流动性,而是处置资产。前者是一个短期问题,后者是一个中长期问题。因此,减表是一种中长期的结构调整工具。回顾过去几年的历史,你会发现在三次量化宽松政策之后,美联储已经向经济注入了150多万亿高能量流动性货币资产。因此,美联储收回了战略性商业银行的优质资产。

美联储加息对中国股市影响

进口型板块、负债高的板块、出口型板块、贵金属板块。

美国加息会对A股哪些板块带来影响?

1先看利空板块

负债高的板块:加息对应美元升值,导致外债负担进一步加剧。中国民航业向美欧购买了非常多的飞机,外债负担非常大;地产,被成为资金的蓄水池,稳健的收益使其非常容易囤积大量流动性。美元的升值引发外资撤离,造成地产资金链缺口;

进口型板块:进口型企业,价格优势显然被削弱。预备并购外国资产的企业,成本投入也将加大,可能造成资本运作流产。

除此之外,加息对于整个A股市场的阴影不容小觑。在次新股与周期股的支撑下,大盘开启一季度的反弹。但板块内的分化仍然比较严重,缺乏一个长期领涨,或者持续接力的品种。在此状态下,美国的再次加息对于A股脆弱敏感的资金环境,显然是一次打击,可能造成A股在二,三季度的调整。

2接下来我们来看利好板块

出口型板块:美国加息,无论美股如何演绎,至少美元的走势是比较确定的:美元升值,人民币贬值。我们知道,虽然单靠贬值对于一国出口的刺激有限(中国14年至今不断降息,但出口并未改善太多)。但A股短期内仍存在情绪宣泄。中国出口贸易结构中,电子、家用电器,机械设备,计算机,纺织服装海外业务占比较高;

贵金属板块:美国加息,是一场挺而走险的战役,稍不留意,会造成新兴经济体的资本大幅外流。对美国而言,也会担心融资成本升高导致经济再度下滑。因此,在这种不确定的情绪下,黄金等贵金属的防御性凸显;

原油板块:理论上,美元上涨,其他以美元计价商品则下跌,包括原油。但是,美元与原油绝非简单的反比关系!决定美联储是否实施加息的关键指标是CPI,如果CPI走低,美联储加息空间就很小。而油价是一切商品的基础成本,决定了CPI的走向,可以说,油价的反弹空间从某种意义上决定了美国的加息空间。

美联储缩表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资产负债表是什么意思?

一、从长期的角度来看,美联储的加息对于中国的货币政策来说,其实有着比较大的压力,毕竟美联储如此进行加息的话,作为世界央行的央行,美元的大幅度加息必然会带动其他经济体的加息,而对于中国来说我们的货币政策是独立于其他经济体的,所以要提防这种加息的传导效应,对中国的货币带来不好的影响。

二、对于中国的股市来说,美联储一旦启动大规模的加息,必然会导致全球的美国热钱开始向美国回流,这对于中国的资本市场,特别是中国的股市来说,将会是巨大的压力,很有可能导致现在本来就表现不佳的中国股市进一步出现不好的走势,乃至于出现大规模下跌的可能性。

三、对于石油黄金等大宗商品来说,美联储的大规模加息必然会导致美元的走强,而对于以美元定价的各类商品,必然是巨大的压力。这些商品的价格有可能出现比较大规模的下行甚至于下跌的可能性。当然这种下行大部分意义上是货币层面的,而不是真正意义的。

四、对于大多数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来说,美联储的加息可能影响是相对有限的,但是由于世界经济已经成为一个整体,美联储进行加息必然会导致中国的货币出现一定的波动,甚至出现输入性的通缩。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中国人海外买东西有可能会更加贵了,这对于大部分习惯于海淘的国人而言,将会是一件不好的事情。不过对于中国出口的商品而言,由于美元走强,人民币就有相对贬值的趋势,这反而会让中国出口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进一步加强。

美联储“缩表”对中国有何影响

一、美联储缩表对中国的影响:

毋庸置疑,过去几年中国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资本市场剧烈波动背后,多多少少都有美元汇率波动和资本异常流动的作用和影响。

当前,我国的金融体系还存在清理僵尸企业、不良率较高的风险,面临股市、债市、楼市、外汇市场联动风险加大的新挑战,难怪有人忧心忡忡,担心美国“缩表”可能会加速资本外流,刺破中国房地产泡沫,引发后果不堪设想的金融危机。

二、资产负债表简介:

亦称财务状况表,表示企业在一定日期(通常为各会计期末)的财务状况(即资产、负债和业主权益的状况)的主要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用会计平衡原则,将合乎会计原则的资产、负债、股东权益交易科目分为资产和负债及股东权益两大区块,在经过分录、转帐、分类帐、试算、调整等等会计程序后,以特定日期的静态企业情况为基准,浓缩成一张报表。

俗话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中国在应对美国“缩表”冲击方面做足了准备,有能力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首先,大力推动供给侧改革,给经济注入新的增长动力,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投资者信心增强,外商直接投资继续增长,资本外逃的压力缓解。

会议

其次,适时进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加人民币汇率灵活性,保持人民币汇率指数稳定,不再盯住美元,既释放了短期人民币贬值压力,又赋予央行更大的独立性和货币政策调控能力。再次,“一带一路”战略与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相辅相成,卓有成效,为中国经济开辟了国际合作新空间。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投资快速增长,优化了国际贸易格局,人民币加入SDR后得到更广泛使用,2016年中国对沿线国家新增投资中使用人民币交易的金额同比增长46%,大约20%的对外贸易使用人民币结算,中国减少美元需求,无疑会降低美国货币政策、美元流动性变化对中国经济和金融市场的不利影响。

最后,我国高度重视金融系统性风险管理,进行顶层设计,制定了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一行三会”加强协作,找准关键因素进行精准动态管理,能够有效防止资本流动风险的跨市场传染。

美联储加息对股市有什么影响?

首先,就是美元会因此再回升值通道,非美货币包括人民币将重新面临贬值压力,当然,压力不代表会压垮所有非美货币,这要看非美货币国家的经济又多少创新活力和发展底蕴,通常情况下是很难抵御的。中国正在实行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我们货币供应总量的递增已经连续4个月低于10%,但是我们货币供应总量的存量绝对值毕竟达到了1645万亿元,如何应对美联储缩表考验我们的智慧。

其次,美联储缩表所引发的美元指数走高,可能会带来大宗商品价格的走低,甚至可以触发一些前期价格高企的大宗商品期货出现暴跌状况,这需要引起我们相关企业的高度重视。另外存在泡沫的资产有可能在美联储的缩表过程中发生破裂,我们首当其冲的就是房地产,好在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今年3月份的两会以及7月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已经部署了挤压资产泡沫、让货币脱虚向实的任务,只要我们照做,未雨绸缪,我们就有可能躲过一劫。

美联储缩表对中国经济有何影响

加息会导致实际成本和机会成本的增加。

最要有两点:

1、如果资金是从银行借的,因为加息,显然要付的利息要就增加。这就是实际成本的增加。这可能就会导致部分资金从股市撤出还银行。在股市中,就会导致卖方增加,从而降低股市价格。

2、如果资金是自有的,因为利息增加了,显然存银行的收益也增加了,这就是机会成本的增加,显然也导致了部分资金从股市撤出。其他还有一些因素,但都比较复杂,比如加息是会导致经济增速下降,从而导致企业利润下降等等。中央银行加息,对股市的影响是负面影响,减息则是正面影响。

扩展资料

一般而言,加息带来的影响包括:

股票市场不景气(股市下跌,但也有小幅上涨的趋势)

在降低货币流通速度情况下可能缓解通货膨胀

民众减少消费,增加储蓄

工商企业减少投资

刺激本国或本地货币的升值

减缓本国或本地的经济增长速度

特殊情况:

由于流动性陷阱的出现反而加剧通货膨胀

如果经济结构性的失衡存在,那么就会出现更加严重的通货膨胀,其主要表现是消费品市场价格不降而资产价格飙升。

存在强制结售汇制度下,可能加剧短期投机资本的流入而增加货币供应。

然而,加息的整体效果通常不能迅速反映出来,因为涉及到整个经济体系,或者说金融体系的联动机制,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反映出结果来。

参考资料:

网络百科——加息

一、直接影响

美联储缩表意味着变相加息,缩表后美元走强,人民币贬值。随之而来的就是人民币资产价格下降,从而使中国经济走弱。

不过美元走强导致人民币贬值也不都是弊端,如果人民币贬值将推动出口,间接刺激经济增长。

美元走强后,美元资产价格不断上涨。资金流向美国,中国资本外流,流动性收紧。中国央行必定采取行动,不管是加息还是逆回购,对于市场影响都很大。

同时,美元走强还加大外债偿还能力,虽然中国现在不是美国最大债务国。但中国持有美国国债数目还是很庞大的。截至2017年1月末中国持有美国国债规模降至万亿美元,当月减持73亿美元。

二、间接影响

美元走强,新兴市场资本外流,货币贬值。中国对外投资和出口受到影响,冲击国内经济。同时,美元走强,导致大宗商品价格下跌,降低中国进口成本,增加输入性通胀风险。

综合来看,美联储缩表对于中国经济来说十分不利。因此,中国将提前应对美联储缩表,投资者需要注意做好前瞻性投资。

当前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及对策?

转美国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主要是对资本市场的冲击;对我国外汇储备缩水的影响,进而影响国内部分金融机构的业绩。 如果我国持有的一些美国公司的债券并且该美国公司面临倒闭,不言而喻,这部分借款面临无法收回的风险,毕竟有一些债券是无抵押债券,因此,相关部门就该相应地计提相关损失。 我国历年持有国外债券的比率不足国际投资总头寸资产的10%。 如果把贷款也考虑其中,这一利率为13.5%(2007年),17.9%(2006年),15.4%(2005年),16.2%(2004年)。 国际头寸资产中主要还是以外汇为主。 分别占头寸总资产比重为66.8%(2007年),64.9%(2006年),67%(2005年),65.6%(2004年)。 国际投资的资产负债率分别是35.6%(2007年),38.6%(2006年),39.6%(2005年),40.7%(2004年)。 综合以上数据,说明我国对带外汇储备的管理一直保持着谨慎和稳健的投资态度,始终贯彻执行合理有效的风险管理。 因此,我们认为美国信贷危机的爆发,即使有国美大投行的倒闭对我国外汇储备影响是相对有限的。 但是如果考虑到美元因素的话,我国外汇储备受到美元等贬值因素的影响比较大,毕竟我国外汇绝大多数是外汇形式存在。 同时,国内一部分银行也持有的美国此类公司债务。 因此,目前我们需要了解国内外汇储备中的债券所占比率以及外管局所持有的债务类别等情况以及国内部分银行所持有的美国乃至欧洲国家的债券数额和债券的属性。 另一点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如果国外投行的倒闭清算时,毕竟会将其全球投资组合中的资产头寸进行结算,如果我国的金融资产是其投资组合的一部分,那么这部分金融资产的抛售势必又加剧了国内资本市场的紧张局势,最近港股市场的大跌就应该于此有很大的关系。 值得庆幸的是,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不高,相信受此影响不会很大,多为心理上的冲击而已。 目前65家QFII实际规模为106.7亿美元,如果未来雷曼正式破产清算,则对于其所持股票的处理将会对部分个股产生冲击。 如果考虑到QFII所重仓的股票多为优质股票,如果公司基本面未发生变化且遭到QFII大量抛售的话,相信对投资者来说是不错的介入时机,上周中国中铁的走势就说明部分资金本着“人弃我取”投资策略入住中国中铁H股和A股。 ●间接影响:主要是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冲击;美国次债危机演变成美国的经济危机,而且号称“百年一遇”的经济危机,对美国这样一个国家经济的冲击是非常巨大的。 同时,欧元区经济体经济同样会受到严重冲击。 而我国虽然金融市场并未全面开放,但我国的经济目前对外依存度高达60%,而国内出口最大的就是欧元区和美国等经济发达国家。 如果对外出口国家经济出现大幅下滑,其国际需求的大幅下降势必影响到我国的出口,而国内月度出口数据正说明此趋势。 然而,我国经济的一大特点就是出口拉动国内投资,从而推动国内GDP高速增长,如果出口出现了问题,那么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必定会受到影响,国内经济毫无疑问会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落。 表面上看,我国GDP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因为我国内需还尚未充分激活,未来通过扩大国内消费来刺激经济发展的潜力还很大。 但是目前看这一经济发展趋势还需要较长的时间。 原因一:我国产业结构决定我国目前仍处于世界工厂的地位,处于给西方发达国家“打工”这么一个状态。 目前看我国“打工”这块收入-即未来出口这块收入受到冲击显而易见。 同时,有数据表明,我国目前的经济增长对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的弹性比较大,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小幅增长就会拉动我国经济较大幅度增长;反之,西方国家经济小幅回落势必对目前国内经济有较大负面影响。 而美国和欧元区是中国的贸易顺差主要来源,一旦西方发达经济体出现衰退,可想而知对中国出口会造成比较大的打击。 原因二:刺激国内内需以拉动我国GDP增长时机未到。 目前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还比较低,没有到达随意享受生活的条件,尤其在高通胀时期的经济敏感时期,盲目刺激国内内需更是不明智的;原因三:国内产业升级以及产业结构调整是需要时间的;原因四:国内有些行业目前可能面临生产过剩的尴尬局面。 即使前期国内货币政策出现松动,也只是缓解部分企业的“燃眉之急”的局面,但未来短期内大幅向市场或者实体经济注入资金的货币政策可能不会出台。 综合以上,我们判断,我国经济会在此次美国经济危机导致的全球经济增速减缓甚至负增长时会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落,如果考虑到国内目前房地产行业低迷现状,相信我国经济回落可能会持续较长时间。 08年以来至今,国家上半年对控制国内通货膨胀局面制定众多政策,但似乎对房地产行业并未给予重点“关注”。 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一,政府“期盼”已久的房地产价格终于有所回落,属于良性回调并尚在可控范围内;二,从上半年出台的几个针对房市的政策,我们可以看到,政府对房地产行业的“暧昧”态度,一方面不希望房价大跌,一方面又“不太好意思”出面抑制房价的下跌的政策,只能从给老百姓减负,如提高个税起征点;停征个体的工商户管理费和集贸市场管理费等。 可以看出政府开始给中国老百姓减负,也就是设法变向地提高老百姓的可支配收入-这一重要环节上。 当然,这对稳定我国楼市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会起到激活我国房地产行业刚性需求,有利于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稳定。 从而稳定中国金融市场乃至实体经济的稳定。 1.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趋势明显。 中国今明两年经济增速放缓将成为大势所趋,出口以及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是必然趋势。 据亚洲开发银行16日发布的年度报告《2008年亚洲发展展望更新》预计,中国经济增速将从2007年的11.9%回落到2008年的10%;2009年中国经济增速将进一步回落至9.5%。 主要原如下,①由于美国经济增长放缓,出口增长减速远超出预期;②通货膨胀率升高的趋势将使政府采取更严厉的紧缩货币政策,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企业倒闭潮出现,工业利润增长大幅放缓;③信贷紧缩下房地产市场降温,可能出现比2008年更为严重的危机;④宏观调控下,房地产、钢材、水泥、铝合金和汽车产业投资增速回落;⑤每年1000万个新就业岗位完成很困难。 农民工回农村种地回潮,农村隐性失业大量增加;⑥由于明年油价和电价可能会进一步上调带来PPI继续上升的传导因素,2008年中国全年CPI涨幅预测值从先前的5.5%上调至7%。 2009年预测值从2008年4月的5%上调到5.5%;⑦居民消费增长速度下降,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等于“画饼充饥”。 收入的不稳定性增大、股市的负财富效应、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等原因使居民的消费欲望受到抑制。 ●美国经济危机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 央行的货币政策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 目前,在“保增长”和“控制通货膨胀”之间,央行的货币政策“左右为难”。 在全球经济危机下,中国的经济增长受到抑制,增长率放缓是必然的,但在连续10年的高速增长下的“急刹车”会是一大批企业倒闭和就业的困难,影响社会稳定和谐。 但放松货币政策又使已经比较严重的PPI和CPI更加泛滥成灾。 15日宣布的“两率”下调市场并不领情就是证明。 同样,人民币对美元是继续升值或是贬值也是“两难”选择。 经营效益增长出现困难主要原因:①在经济下滑状态下,银行的业务拓展空间变窄;②在居民收入不稳定性加大和货币紧缩政策下,存款大量增加与贷款增量减少的矛盾突出,加上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7个百分点;③经济下滑带来的行业、企业破产倒闭,银行不良贷款反弹压力很大(比如房地产贷款下面专门分析);④资产泡沫破裂后,银行的抵押物大量缩水,贷款的抵押率超过“警戒线”,第二还款来源丧失。 如房地产抵押、土地抵押、股票质押的贷款最为明显;⑤持有美国次级债或对美国破产公司的贷款造成的损失。 如中国银行集团共持有雷曼兄弟控股公司及其子公司发行的债券7,562万美元;工商银行对雷曼公司贷款5000万美元;招商银行对雷曼贷款8000万美元;⑥中国商业银行在2008年在海外的收购及投资因危机加重,过去的“抄底”行为变成了现在的“垫背”结果。 按照高盛的预测,2009年香港H股中资银行的获利大约下降4%-8%;规模较小的股份制A股银行获利下降幅度更达到8%-13%。 各国央行任何救市行为都会“失灵”。 就在最近两天,以美联储为首的全球央行和金融监管当局各显神通,为金融体系注入超过3000亿美元的流动性。 美联储过去两天连续通过回购协议向市场注资1200亿美元,这是“911”以来最大规模的注资行动。 在美国之后,欧元区、英国、日本、澳大利亚以及瑞士等多个央行也连续采取注资措施。 在亚洲,中国大陆和台湾都先后宣布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或是贷款利率,印尼则宣布下调隔夜回购利率。 但各国央行的努力没有马上收到成效,道指、标普500指数、纳指、欧洲股市、伦敦股市全线下跌沪深A股金融股抛压沉重,沪指的十年成本线也岌岌可危。 在投资者的信心跌到“冰点”之后,任何的救市措施都会在沉重的抛压之下,变成“昙花一现”的“绿色风景”。 但需要积极的财政政策,今天的印花税单边征收就是较好的救市行为。 在投资者信心丧失后,最好是彻底取消印花税。 ●.美国经济危机对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影响在全球经济危机带来的经济下滑趋势中,中国房地产行业的真正“冬天”和银行不良贷款风险将在2008年末与2009上半年开始显现。 未来房产业的成交量持续下滑、购房者信心减弱和持币观望、空房率持续增加与毛利率下降,将导致开发商遭遇现金流的困扰,银行业中的房地产不良贷款风险将大为提高。 根据高盛从银行向65家房产商贷放记录分析来看,从去年10月楼市调整以来,开发商现金流不足现象,就已逐渐暴露出来;但开发商仍以较高的利率,从国内外的私人投资者吸引了资金。 为了筹集现金,国内大牌明星房地产开发商万科、恒大等都在竞相降价销售,明显看出珠三角城市的房价已陷入下降趋势,尤其是同比下降较多的三个城市是深圳、广州与惠州。 中国政府机构在16日表示,8月追踪70个城市的房价指数首度较前月下滑,上海地区下跌了0.2%。 目前,中国各地房价下跌现象越来越普遍,房地产投资进一步萎缩。 此外,曾踊跃投资上海房地产的摩根士丹利,如今却要抛售部份最顶尖的豪宅,最近大摩旗下的房地产基金将两栋上海豪宅标售,包括新天地超过100间的商务住宅。 此外,大摩原本有兴趣买下上海最高楼--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的楼层,而后也作罢。 结合美国的“经济危机”来看,大摩标售中国房地产有可能是为潜在的流动性危机做准备,它可能也预示着部分外资开始准备撤出中国房地产市场,这将对本在严冬中的中国房地产市场“雪上加霜”--先是开发商面临偿付能力危机,其后是实力不济的房地产开发商倒闭,进而殃及国内银行。 ●美国经济危机对中国钢市的影响就以刚刚发生的金融事件来说,美联储、欧洲央行、英国央行和瑞士央行16日共向金融系统注入超过1800亿美元的资金,以缓解流动性不足。 然而缓解毕竟只是缓解,危机已经发生,其对世界经济的消极影响却正在扩大化。 以房地产为首的各行各业都面临着生产和需求的下滑,对钢材需求将会出现极大的萎缩。 统计显示,作为全球第一大钢材生产国和钢材出口国,2006年中国的钢材出口量达到了4300万吨,2007年达到了6264万吨,而2008年1-8月份,钢材出口4184万吨,同比减少325万吨,下降7.2%。 一旦钢材出口受到世界钢材需求极具萎缩影响,必将会把中国国内钢材产能“供过于求”的程度推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届时国内钢材行业将会面临一个长期的下滑局面。 国际经济危机对中国钢材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打击出口,在中国加入WTO以后,中国的经济也越来越全球化。 世界经济的衰退,也必将极大的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势头。 今年上半年,为了抑制通货膨胀,政府的政策是收紧货币流动性。 而在国际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的抑制作用越来越大的的时候,政府又开始逐渐放宽货币政策。 几乎是在美国三大投资银行一个被收购,一个宣告破产,另一个则出现破产告急,引起美国政府800亿美元的注资同时,国内央行的“加息行动”终于因势而变。 9月15日, 央行宣布,9月16日起,下调一年期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其他期限档次贷款基准利率按照短期多调、长期少调的原则作相应调整,存款基准利率保持不变。 9月25日起,除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暂不下调外,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下调1个百分点,汶川地震重灾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下调2个百分点。 与以往一样,政府政策的调整只是因应经济发展变化的需要。 此前的加息行动是为了防止经济过热,此次降息将是为了防止经济出现衰退。 短短半年的时间,政策变化的如此明显,可见中央已经预感到此次国际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巨大影响。 所以笔者断言,既然此次国际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巨大,而中央需要通过数次上调两率才能一直经济过热的发生,那么也必将需要数次下调,才能度过愈演愈烈的经济危机。 对于中国国内钢材的生产、销售和需求来说,“两率”的下调无疑是一件利好。 但由于下游房产、家电、机械制造等等钢材需求行业的萎靡,“两率”的下调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众所周知,近期全国各地的房地产价格都出现了明显的下跌,而下跌通道一旦形成,想要在短时间内恢复市场信心,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在国际经济危机的影响下,中国国内无论是开发商、炒房客,还是购房百姓,都会对房产投资再三审慎。 那些整天嚷嚷着救市的开发商和炒房客的唯一目的就是“解套”,继续追加投资是不可能的事情。 这很有可能造成中国房地产业相当长一段时间的低迷。 除了房地产行业以外,中国的出口型经济也会受到相当严重的影响。 今年中央提出要把中国的“出口拉动型”经济转变为“内需拉动型”经济,但毕竟目前中国是“出口拉动型”经济。 可以预见到,如果目前国际正在发生的经济危机真的演变成1923年的“大萧条”,那些以出口为主中国企业必将受到沉重打击。 我们都知道,钢材的需求涉及到各行各业,几个主要行业的萎缩对钢材需求的影响之大可想而之。 所以笔者认为,在国际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之下,中国钢铁业将会面临一到两年的萧条时期。 ●美国经济危机对中国航运业的影响航运业整体为周期性行业,近些年航运市场高点使得船东增加了大量的船舶订单,即使不考虑需求下降,都足以让航运业进入下行周期,而基于中金宏观组对中国和全球经济未来更加看淡,我们认为航运市场的盛宴已经过去,08年将为周期的顶点。 干散货市场:由于订单量巨大,将面临3-4年的下行周期,目前预计09-10年平均BDI为5000和3000点。 油轮市场:未来三年的下行周期只在2010年可能会有所反弹,成品油轮运价下行幅度将略好于原油轮。 集运市场:在09年将继续低迷,2010年是否能够走出低谷尚取决于欧美经济走势。 给予航运股整体“跑输大盘”评级,未来建议“回避强周期,区间交易弱周期”,四季度季节性旺季带来股价反弹将是出货机会。 我们将中国远洋、长航油运、中海发展和中海集运盈利预测不同程度下调,同时将中海发展和中远航运评级从“推荐”下调至“审慎推荐”,中国远洋和长航油运评级分别从“推荐”和“审慎推荐”下调至“中性”。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eji312/5305.html
中国正能量 正青春 奋斗者
以关闭一口岸 以色列不会从加沙地带撤军!哈马斯发射火箭弹 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