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 假期全国自驾出行升温 假日经济 油价调整

调整 五一

原标题:假日经济|油价调整,“五一”假期全国自驾出行升温

国内“五一”小长假旅游市场延续火爆态势。据交通运输部数据,假期首日(5月1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31574.2万人次,环比增长54.7%,比2019年同期增长30.3%,比2023年同期增长16%。

5月5日,一名在加油站加油的天津市民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假期热门城市的票不好买,就带家里老人孩子去蓟县这些周边县城转转,感受自然风光,体验乡村生活。前两天油价回调了,高速小客车也免费通行,一大家子出行,成本不算高。”

报告

“五一”假期前两天,国家发改委下调了成品油价,自4月29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均下调70元。据隆众资讯计算,此次调价对应的92号汽油、95号汽油、0号柴油每升将下调0.05元-0.06元不等。

市场

隆众资讯计算,以普通私家车油箱容量50升为例,加满一箱油将少花2.5元左右;按市区百公里耗油7-8升的车型,平均每行驶一百公里费用减少0.4元左右。

自驾成为“五一”假期越来越多人首选的出行方式之一。交通运输部在4月末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预计今年“五一”假期期间日均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达2.7亿人次以上,其中自驾出行比例将达8成以上。

“‘五一’来加油的人比往常多了不少。”天津市北辰区一家中国石化加油站的员工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经过调整,目前92号、95号汽油价格已分别降至8.18元/升、8.65元/升,比调价前每升下降了5分、6分钱。

下一轮成品油调价将于5月15日24时开启。由于该轮调价周期横跨“五一”假期,周期较长,叠加消息面指引受限,新一轮调价的最终结果具有较大不确定性。

油价调整

隆众资讯认为,伊以冲突的影响基本结束,地缘利好支撑有所削减,市场方面关注点重回基本面。此外,全球经济数据表现欠佳,原油需求前景面临压力,预计下一轮成品油调价下调概率较大。

不过,中信建投期货报告指出,5月3日,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通过减产补偿计划重申对市场的控制权,对油价影响偏多。该报告称,“五一”长假期间,驱动原油价格走弱的因素众多,包括美国库存和全球整体的库存累积,也包括美国4月30日公布的偏空的月度供应报告,不过关键性的仍是市场还未关注到4月30日超产国给出的减产补偿计划。当前的结果说明,OPEC+一以贯之,仍一如既往希望通过控制供应来支撑原油价格。


隆众资讯

什么是假日经济?

假日经济是1999年国庆在国务院调整了节假日时间,通过上移下借的方法,形成了三个黄金长假期以后出现的一个新概念。 其本质是一种消费现象,是消费在特定时段内的集中。 一般来说,人们可以利用三个闲暇时间段进行消费,即:每天工作之余的业余时间、周末时间和节假日时间。 由于各个时间段的长短不一,人们消费的具体投向是不同的。 业余时间和周末时间基本上用于居住地的日常性消费,而节假日时间的消费是移动消费,只有在具备较长假期的条件下,移动消费才成为可能。 居住地消费只能称为休息日消费,较长距离的移动消费才形成假日消费。 因为在有效需求不足的状况下,假日经济与非假日经济的区别首先必须是假日需求在增长上高于非假日的需求,在假日经济中必须包含有新的需求,并引致经济收益的快速增长。 而假日里商场等所实现的需求并不是新的需求,虽然各商场的销售额的确比平时要多,但节假日的销售只是消费者将节前或节后的购买集中到节假日而已,也就是说,商场实现的需求主要是休息日消费需求的转移实现。 在假日里,只有旅游消费才表现出与平时日常性消费活动不同的特点以及不同的经济影响。 也正是较长的、不同于周末的假期为旅游者的远距离出游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这种远距离出游同旅游者在周末进行的短距、短期旅游有着本质的区别。 在长假期间,真正产生的新的需求大部分都是由于旅游消费需求拉动的,交通运输业的供不应求是由于人们出游时间集中,各地商业销售的增加额中相当一部分也是旅游者购买的结果,旅游消费表现出很强的综合性。 从上述分析可以认为,假日消费的本质是旅游消费;假日经济的本质是旅游经济。 此外,旅游经济之所以能够被称之为假日经济还在于旅游经济的增长不是一种短暂的经济现象,尤其是旅游经济在假日里的增长不是一种暂时性现象。 旅游经济有长远的发展空间,假日旅游经济也有长远的发展前景。 可以预料,同今年五一相类似的旅游热还会在今后的长假中出现,这是和旅游经济的逆动性密不可分的。 一般的观点认为,旅游产业具有明显的脆弱性,但是,必须看到,旅游产业的脆弱性只是旅游产业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特性。 当旅游活动在示范效应、经济内在推动性下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形成一种社会习惯的时候,旅游产业往往表现出逆动性。 这一点在美国、法国、英国、日本等旅游发展实践中已得到验证。 我国的情况也是如此:1996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速度是13.2%,旅游总收入增长速度是18.5%;1997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速度是11.1%,旅游总收入的增长速度是25.3%;1998年旅游总收入又较1997年有10.5%的增长。 旅游产业之所以能被列入新的经济增长点,主要原因在于旅游产业的特性--在整个国民经济总体增长趋缓的大环境中表现出的逆动性。 井喷式旅游消费所引发的问题 由于收入分配制度以及其他一系列相关政策的综合作用,我国居民在消费结构升级上往往表现为一种排浪式消费,引发消费的同步性震荡。 假日旅游消费的集中性就是旅游需求实现的同步性震荡。 我们知道,旅游需求可以分解为潜在旅游需求和实际旅游需求。 由潜在旅游需求向实际旅游需求的有效转化必须具备支付能力和闲暇时间两个基本条件。 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旅游消费以其能够满足多层次消费水平的特点(表现为百元级、千元级、万元级等多层次的消费水平),逐渐成为缺乏消费热点时的最佳消费选择。 但是由于另一保证条件--闲暇时间不充分,需求被压抑。 因此,一旦时间条件得到满足,潜在的旅游需求必然如同火山喷发般地爆发出来。 假日旅游消费的集中性现象还源于旅游者的不成熟性。 五一也好,十一也好,无论在这些假日里有多少旅游者出游,都改变不了中国旅游产业处于大众化旅游的早期阶段这个现实。 大众化早期阶段的旅游者总是不怎么成熟,这种不成熟性表现在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上往往有一种从众心理。 一方面,部分旅游者往往是出于模仿跟风性的炫耀性的动机而出游,因此导致通过降低旅游享受因素来实现其旅游需求;另一方面,在旅游者收集信息渠道有限的前提下,正是这种旅游需求实现方式导致了在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上涌向老牌景点,造成消费空间的集中。 由于现阶段的假日旅游消费往往表现为集中性的冲击性的消费,所以,在产生积极拉动作用的同时,必然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出现了短期内的需求集中性导致的供给短缺。 旅游产业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产业,民航、铁路、公路、城建、商业、景区、住宿设施的容量与规模都会对旅游接待能力产生重要影响。 同时,假日旅游集中消费给旅游景区、旅游饭店、交通、餐饮等诸多企业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大规模的旅游需求在一个较短的特定时间段内集中实现,给有限的供给能力带来了极大压力,形成由于短期内的需求集中导致的供给短缺。 供给的暂时性短缺是产生诸多问题的根源。 二是旅游服务质量普遍下降,旅游者和下游旅游企业的权益受到损害。 相对于旅游需求,旅游供给在一定时期是缺乏弹性的。 在假日旅游集中消费中,为了满足人们相应的旅游需求,旅游企业必然以放弃旅游服务的深度来换取旅游服务广度,加之在黄金假日时间里扩大营业收入与获取利润的内在冲动,必然造成旅游服务质量的全面下降,从而导致旅游者不能按照正常的旅游计划实现其旅游消费的现象,旅游者正常的旅游消费权益不能保证。 同时,作为旅游服务提供者的旅行社企业,由于旅游者权益受损并不是其自身行为所致,超出了企业能够控制的范围,许多旅行社也蒙受了巨额损失,行业之间的纠纷也随假日的结束而大幅度上升。 三是严重挫伤了旅游者的旅游消费热情。 由于假日旅游消费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旅游者的旅游信心受到打击。 此次五一旅游消费的井喷使大量问题得到了有史以来最集中的爆发,使长假外出旅游难再次在旅游者的心目中得到印证。 国家休假制度作出重大调整以来,对于消费者来说,长假期成为一种稀缺资源,消费者对这一资源的配置将越来越理性。 在这种情况下,旅游消费的信心受到打击,将直接使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弱化,压制潜在旅游需求的转化,这是五一假期旅游热将给旅游产业带来的最大的硬伤。 四是影响了景区的环境质量和旅游地居民的生活。 假日旅游的集中性消费不仅给旅游地与客源地之间的交通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而且,由于绝大多数的旅游需求都指向著名的名胜风景区,短期内使得游客数量远远大于景区的环境承载力,影响了景区的环境质量。 此外,由于需求的集中性,旅游地的基础设施供给也面临着短时间集中性的冲击,给旅游地居民的生活造成很大的不便。 如果这种现象不加以解决,类似国外反观光浪潮的出现并非不可能。 假如我们不能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假日旅游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消除负面影响,从长远来看,集中性的旅游消费将对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2021年“五一”假期出行报告》

在刚刚结束“五一”假期,国内景区、目的地重现人潮汹涌的假日景象。 5月5日,同程旅行发布的《2021年“五一”假期出行报告》显示,2021年“五一”假期期间,国内景区、住宿、大交通等各类旅游消费均实现大幅增长,大交通服务人次同比上涨133%,酒店预订间夜量同比上涨218%,平台景区门票预订量同比增长441%。 同程旅行平台各项业务预订量业务指标不但远超去年同期水平,并已全面反超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的水平,国内旅游产业呈现出强劲的复苏态势。 报告指出,红色旅游正逐步成为年轻游客旅行消费新风尚,以红色文化为主的名人故居类景点门票订单量相比2019年上涨859%,长沙橘子洲等户外红色旅游景点也在“五一”假期期间出现预约客满的情况。 与此同时,同程旅行倡导消费者出行注意科学防疫,鼓励有条件的游客错峰出行,尽量避免人员聚集。 大交通服务人次同比增涨133%,带动假日经济复苏“五一”假期里,国内机票、火车票、汽车票等大交通需求率先爆发。 同程旅行通过“机票盲盒”等深受年轻人喜爱的营销活动,更是点燃了消费者的出行热情,推动了目的地文旅产业的复苏。 客源地方面,广州、重庆、成都、北京、西安、上海、深圳、长沙、杭州、郑州的居民出游热情最高。 “五一”假期期间,同程旅行大交通服务人次同比上涨133%,超过去年一倍以上。 相比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也实现15%的增长。 2021年4月30日,同程旅行大交通业务率先迎来了历史高峰,单日服务人次突破413万。 近年来,同程旅行以“技术下沉”推动中国非一线城市汽车票的数字化,打通低线城市消费者交通出行的“毛细血管”。 随着2021年“五一”期间,非一线城市游客周边游需求爆发式增长,同程旅行平台汽车票服务人次同比增长443%,相比2019年同期增长263%。 与此同时,“五一”期间,民航机票也实现“量价齐升”。 同程旅行机票服务人次同比增长60%,相比2019年同期增长47%。 在价格方面,机票客单价同比增长47%,基本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 “五一”假期前夕,同程旅行的“机票盲盒”活动将假期期间出行的机票放入盲盒,让游客在机票普遍提价的假期里拥有超值的出行体验,赢得了中国年轻游客的广泛好评。 根据数据显示,机票盲盒消费者中18-35岁用户占比超过94.8%。 “五一”假期期间,同程旅行“机票盲盒”还为游客上线了开出98元往返含税机票的机票盲盒活动,鼓励游客科学防疫,错峰出行。 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218%,休闲类酒店订单热度提升“五一”假期期间,同程旅行酒店预订间夜量同比上涨218%,增幅度超2倍,相比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也实现66%的增长。 4月30日、5月1日,同程旅行平台酒店住宿间夜量连续两日突破历史新高。 5月1日当天,同程旅行平台酒店住宿间夜同比增长200%,相比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上涨54%。 在区域方面,全国有25个旅游城市酒店预订量涨幅超过200%。 其中,预订涨幅最高的分别为哈尔滨、武汉、长春、北京、呼和浩特、晋中、沈阳、洛阳、郑州和太原——中国北方的非一线城市酒店需求呈现出较强的复苏态势。 数据显示,重庆、北京、成都、广州、上海、西安、深圳、长沙、武汉、杭州成为“五一”期间最热门的住宿预订城市。 其中,武汉在经历了2020年的疫情后,旅游业迅速恢复,住宿预订同比增长708%,相比2019年同期增幅也达到49%。 北京、广州等城市的住宿预订量同比增幅均超过100%。 兼具红色文化与潮流文化的长沙也进入榜单前10。 此外,作为目前唯一开放的出境游目的地,中国澳门的住宿预订量相比2019年同期也实现了14%的增长。 在酒店位置选择方面,交通便利和性价比仍是“五一”期间游客选择酒店住宿的重要考量——21%的游客选择住在机场、火车站等交通枢纽周边。 在酒店类型选择方面,随着“酒店即目的地”这一观念的深入人心,“宅酒店”成为年轻游客假期出行的新玩法,休闲类酒店热度持续上涨,较去年同期上涨99%。 而随着景区周边酒店的火爆,也有越来越多消费者选择性价比更高的商旅类酒店,商旅类酒店的订单涨幅同样达到93%。 值得关注的是,电竞酒店的热度在2021年“五一”期间也得到了快速增长。 假期期间,同程旅行还联合王者荣耀“五五开黑节”为年轻游客提供了电竞房主题优惠活动,优质电竞酒店低至6折起,还有电竞房专属红包等福利。 名人故居热度较疫情前增长859%,红色旅游成年轻人新时尚五一假期,“西安大唐不夜城地铁口排百米长龙”,“敦煌景区骆驼排队上山”等新闻轮流登上微博热搜话题,全国各大景区再现人流涌动的景象。 同程旅行大数据显示,2021年“五一”假期,平台景区门票预订量同比增长441%,增幅高达4倍,相比疫情前的2019年也实现了152%的增长。 5月1日和5月2日,同程旅行平台景区单日出票量连续突破历史新高,5月2日单日出票量同比上涨482%。 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名人故居类景区受到年轻游客追捧,预订量相比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上涨859%。 同程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程超功分析,红色旅游已经成为年轻游客的旅游消费新风尚,红色旅游核心人群中21至30岁的“00后”、“90后”占比超过四成,其次是“80后”人群,占比近三成,整体40岁以下人群占比89.1%。 红色旅游和红色文化的辐射效应正在逐步发挥出来,“五一”期间热门红色旅游景点对周边住宿及文旅消费的拉动效应显著。 此外,“CITY WALK”等新潮玩法的出现,带动了城市观光类景点门票订单上涨,标志性高层建筑的观景台成为年轻游客拍照打卡的热门选项。 海洋馆、游乐园等亲子游热门景点也迎来大幅上涨。 假期期间,各地景区都基于疫情防控要求实施了限额预约制度,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等热门室内景区早在节前就几乎约满,5月2日当天,连橘子洲、黄山等户外景区也发布了“约满”公告,呼吁游客错峰出游。 同程旅行也在全国30多个景区为游客免费发放口罩,助力景区疫情防控。 同程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程超功表示:同程旅行倡导消费者出行注意科学防疫,鼓励有条件的游客错峰出行,选择相对小众的旅行目的地和景区,尽量避免人员聚集。

对"假日经济"的看法

请参考摘录一些:近几年的五一,十一,春节三个大假,捧红了一个新名词---假日经济。 假日经济是指人们利用假日集中购物、集中消费的行为带动供给、市场、经济发展的一种系统经济模式。 假日经济的产业体系涵盖面非常广,几乎涉及了第三产业中的大部分行业。 除作为假日经济支柱产业的旅游业外,商业、餐饮业、娱乐业、体育产业、交通运输、影视业、展览业、广告业,甚至彩票都是假日经济的一部分。 目前,我国每年的公休假日已达到114天,提升假日附加值、深化假日吸引力是发展国内假日经济的首要问题。 曾几何时,假日经济已悄然闯入我们的生活空间。 假日经济,商机无限成为街头巷尾人们议论的中心话题,连见面打招呼都是:‘五一‘、‘十一‘,什么打算?假日经济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已不再陌生。 大江南北、东疆西陲,你都可以听到假日经济的声音,看到假日经济的场面:旅游景点火了、商场超市爆了........... 。 见到这久违的火爆场面,每个人肯定都会为之激动不已。 同时,假日经济也成为新闻媒体的宠儿,打开每份报纸、翻看每本杂志,我们都可以看到假日经济四个烫金大字,见到关于假日经济的各种评论,引起了社会各界关于假日经济的大讨论。 假日经济,是也,非也?是商机,还是陷阱?各家莫衷一是。 面对假日经济的热潮,众家态度面面观对于假日经济,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由于所站立场和思考的角度各异,对假日经济也众说纷纭。 下面仅就政府部门、工商企业、消费者、专家学者和新闻媒体的角度,对假日经济的利弊得失作简要分析。 一、政府部门:启动市场、拉动内需由于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我国工农业产品出口的形势严峻,甚至出现负增长,再加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各单位实施减员增效等措施,大量职工被迫下岗待业,造成人们对未来的预期不乐观,从而全国市场上零售消费品价格指数不断萎缩,消费乏力,市场疲软。 我国经济自1996年成功实现软着陆后,紧接着又陷入了通货紧缩的陷涡。 政府官员为此大伤脑筋,采取各种措施刺激居民消费,以便启动市场,拉动需求,增强经济活力。 国家借鉴西方经济学家凯恩斯的扩张的财政政策和积极的货币政策的主张,如发行巨额国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连续七次降低存贷款利率并开征个人所得税和利息税,以鼓励人们少存钱、多消费;给国家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加薪,增强其购买能力。 这些举措的实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效果,但并不明显。 中国经济又掉进凯恩斯主义失灵的泥沼,中国市场启而不动。 自1999年国务院新修订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延长了人们的休假时间,原来五一、十一两天假期延长至三天再加上原来的两个周的双休日就达到了一周的时间,这正有利于人们出游。 经运行,假日经济流金淌银的财富效应开始显现 ,出现了今天之节假日旅游消费的火爆场面,形成至今日之谓黄金周。 假日经济就象是给长期低迷的市场注入了一支强心剂,使得整个市场主体血液都为之沸腾起来了。 政府官员长期紧缩的眉头上也展开了一丝微笑,就象是经过漫漫黑夜跋涉后突然看到了黎明的曙光。 各级政府纷纷成立类似假日经济领导办公室的机构,针对假日经济的特点,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找对策、想办法,可谓全民总动员。 国家旅游局牵头成立了由中央九部委组成的假日协调机构,统一部署、联合调度,就好像准备一场即将来临的战争,严阵以待。 全国假日旅游信息快速反馈系统建成并投入试运行,以给假日经济创造来良好的运行空间,更合理的引导人们消费,避免盲动。 二、工商企业:为之欢呼、为之雀跃对于我国广大工商企业而言,假日经济无愧为一块大蛋糕。 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今年五一期间,共有4600万人次出游,综合收入超过了181亿元;十一期间又攀新高:七天共有近6000万人次出游,综合收入高达230亿元。 据不少商家测算,双休日的营业额大约要比平时增加1倍,春节、国庆等重大节日的营业额比双休日还要高。 事实上,全年营业额的1/2是在不到1/3的假日内实现的。 面对假日间疯狂购物的火爆场面,有哪个经营者不为之动容呢?为了适应假日消费的特点,不少经营者有针对性的调整了营业时间,采购了大量应节商品 ,调整商品布局,商场面貌焕然一新,旧貌换新颜,专候上帝的到来。 为赢得消费者的青睐,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为了迎合人们购物赚便宜的消费心理,纷纷推出打折销售、有奖销售等极有诱惑力的促销活动。 有的集休闲购物为一身,让人们在购物的同时能够得以娱乐休闲,深受消费者的欢迎。 商家搭台,厂家唱戏,许多生产厂家从幕后走到台前,直接与上帝对话,倾听消费者的心声,同时实行优惠展卖,让利消费者,以博得消费者的青睐。 三、消费者:为之鼓舞、为之伤心中国人历来比较重视节日,为了烘托节日气氛,不少人心中这样认为:不花钱就不算过节。 他们平时省吃俭用,而到了假日里就会大把花钱,不再斤斤计较,即之谓:花钱买痛快。 这是中国人消费的一大特色。 改革开放后,中国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按可比价格计算,1999年城镇居民的收入是1978年的8.5倍。 由此观之,如果人们有充分的闲暇时间,出现假日期间消费火爆场面也是不足为怪的。 但中国消费者面对突如其来的一周长假,无所适从,感到束手无策。 因而对假日的安排上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从众心理强烈。 才会有千人争走独木桥,造成了今年五一井喷现象的出现。 面对突然来临的购物消费狂潮,许多商家、旅行社感到措手不及,仓皇上阵,忙中出错。 消费火爆的同时,消费者投诉也热了起来,这固然与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增强有关,但其暴露出来的问题不容忽视。 不少经营者借机宰客,故意欺诈消费者;有的从业人员借机敲竹杠、要黑钱,弄的消费者苦不堪言,发出花钱买罪受..........的呐喊。 使消费者的满腔热情化作了一盆冷水,消费者谈‘假‘色变,恐惧症油然而生,难怪不少消费感慨:不出去,后悔一辈子;出去了,一辈子后悔。 四、专家学者:为之惊喜、为之忧虑面对假日经济的来临,假日消费聚变效应的出现,许多专家学者为之惊喜万分。 他们看到了中国经济结束市场长期低迷的希望,对它抱有极大的热情,认为中国可能借此而实现经济复苏。 他们借助外国先进的经济理论,引经据典,从各个方面对假日经济进行解剖,分析中国假日经济提前来临的原因及其特点。 同时,面对假日经济运作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甚为之忧虑。 为了保护消费的合法权益免受侵害,急切呼唤健全中国法律体系。 针对假日经济集中消费的特点,更好地保护资源,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利用,开出了时间差的处方,实行带薪休假、强制休假、大小休假日等举措。 针对假日消费节假日红红火火,节后门前冷落鞍马稀的特点,呼吁应该把眼光放的更宽更远一点,借助假日经济的东风,促使休闲产业的兴起。 他们认为假日有限的,但人们的休闲娱乐的需求是无限的。 应该从更广泛的角度去研究休闲娱乐,不应把眼光仅仅局限在假日经济小范围之内。 他们认为假日经济仅仅是向休闲经济 过渡的一种形式,终被休闲娱乐经济所取代。 五、新闻媒体:摇旗呐喊、站脚助威假日经济这一名词在中国的首次使用,听说是在新闻界,虽然这一点无法考证。 但假日经济热潮的出现,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作用功不可没。 节假日到来之前,各大新闻媒体纷纷推出假日专题,介绍旅游资信,采撷各地风情,加大宣传力度,助威造市,以唤起消费者假日消费的热情。 假日期间,新闻媒体又及时报道各地假日消费的运转情况,公布各地信息,引导消费者合理流动,避免五一井喷现象的再次上演。 假日后,他们请专家学者及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为下一个消费高潮的来临做准备,想新点子,找对策。 时代宠儿----国际互联网也不甘寂寞,各大网站纷纷推出假日资信,还有专门的旅游信息网等。 在网上,你可以了解到各种假日信息,做出合理的假日安排。 出游前,上网查询成为不少年轻人追求的时尚。 打破假日瓶颈实现经济升级假日经济是指人们通过利用节假日集中购物、旅游等消费行为带动市场和经济发展的一种综合性强、牵涉面大、可持续发展的系统经济模式。 不管人们是否承认假日经济存在的客观性,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假日经济的来临,假日消费狂热购物消费的热浪迎面而来。 假日经济正阔步向我们走来,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强有力因素,同时也体现了我国零售商业追逐国际先进潮流的趋势。 但在假日经济的运作过程当中,也暴露出来了许多不足和经营者无序竞争等问题,造成一些不必要麻烦的出现,成为假日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如何打破假日瓶颈,实现经济升级?已成为亟待我们解决的课题!不揣冒昧,姑妄一陈鄙见。 一、发展假日经济,提高居民收入是根本。 制约假日经济增长的因素中首推当前城乡居民的较低的收入水平。 没有强劲的购买力支撑,假日经济只能是昙花一现,终将成为空中楼阁,难以真正进入平常百姓的生活空间。 要唤起极大他们的消费热情,背后必须有较高的收入水平作后盾。 因此,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成为假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最基本的条件。 假日经济的实质就是通过休闲时间的延长,消费环境的改善来增加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以增加消费支出,改善消费结构,提高消费水平,促进消费增长 ,带动经济发展。 如果我们节假日有时间走进商场看一看就会发现,哪个商场打折最大,哪个商场就最火爆,销售额增长就最快。 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前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偏低这一现实。 城镇出现消费火爆场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事业单位职工的加薪和可观的年终奖金,支撑了城镇节假日市场的繁荣。 但是从总体上说,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居民消费还主要处在满足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求的水平上。 没有居民较高收入的支撑,很难实现消费结构的升级,生存型消费就不可能转向发展型消费和享受型消费。 由于当前市场疲软,农产品的市场价格在低水平上徘徊,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再加之农村的各种摊派较多,乱收费严重,农民子女教育费用不断攀升。 大多数农民辛辛苦苦在黄土地上劳作一年的所得,除了满足基本的生活消费之外,所剩无几,使得许多农民想消费担又苦于两手空空,无钱消费。 在这里我们要呼吁:谁给我们农民兄弟加薪、放假?!不要忘记,在农村,我们还有九亿农民兄弟的假日消费的需求,怎样使假日经济这条巨龙舞到农村广大希望的田野上去,是我们亟待破解的一道难题。 只有在逐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基础上,假日经济才能稳步增长,步入良性的发展轨道。 二、发展假日经济,改善人们的未来预期是关键假日经济火爆的消费场面,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人们的消费信心增长了,现在人们有钱敢消费了。 但由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正处在关键时期,许多的改革政策、措施正在酝酿之中,尚未出台,社会经济走势不是十分明朗。 这造成人们对未来的预期的不乐观,使得许多人手中有钱但不敢尽情消费。 我国政府虽然一再降低存贷款利率,但城乡居民的银行存款余额却在不断攀升,不就正说明这个问题吗?虽然各大银行现已开办了消费贷款,但由于手续复杂,还款期限短,大多是抵押贷款,再加上我国居民没有信贷消费的习惯,今天花明天的钱的消费模式短期内在中国还很难大规模的展开。 假日经济强大的冲击力是经济升温的强劲推动力,而相应人们对未来预期的改善则是经济复苏的助燃剂。 当前,因国有企业正在进行战略性调整及重组,大量企业被兼并或破产,大量的职工下岗待业,造成人们对未来收入预期的不确定、不乐观;城镇医疗改革、住房改革,高等教育自费改革及工资福利成分的取消,职工对未来的支付预期上升,造成下岗职工无钱消费,在职职工有钱不敢消费现象的出现。 加快医疗、保险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改善人们的未来预期,解除人们消费的后顾之忧,使人们放心大胆的进行消费。 同时,要加大假日立法和管理的力度,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免受不法经营者的侵犯,保护来之不易的消费者消费信心和极大的消费热情。 严厉打击恶意欺诈顾客的不法行为,去除假日经济无序竞争的温床,使假日经济这趟列车进入良性快速的运行轨道。 三、发展假日经济,走出价格战的误区是基础假日经济不是涨价经济、宰客经济,同时,假日经济也不是折价经济、打折经济。 假日期间,许多厂家、商家利用降价来制造假日经济的气氛,纷纷推出诸如100送20,全场八折,什么挥泪大甩卖等促销活动。 价格战的硝烟弥漫假日市场,形成所谓的假日泡沫。 许多商家看似红红火火,销售额直线上升,但节后细算账,结果一年下来却是赔本赚吆喝。 看似假日期间红红火火的消费场面只是平时积聚消费能量的突然释放,只是消费在时间区域的转移,并没有创造新的需求。 要使假日经济步入良性轨道,广大工商企业必须认识到只有走出价格战的误区,其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发展。 要把握好节假日的大好商机,必须充分调查消费者的心理、消费方式、及其消费趋势,研究假日经济的特点,开展特色创新的假日营销活动。 以迎合消费者的个性化、感性化的消费需求。 首先,经营者要根据自身的条件明确自己的市场定位。 假日消费是多方面的,市场需求是多层次的。 任何企业都不可能满足所有消费者的所有需求。 根据假日消费特点,结合自身优势,进行市场细分,通过自己良好的产品和服务创造的良好的市场信誉和商誉,从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其次,经营者要结合自身特点,开展特色的营销活动。 好的创意来自市场,好的经济效益缘自特色。 许多经营者抱怨生意不好做,为没有合适的商机而苦恼,殊不知天上不会掉馅饼,要吃馒头自己蒸的道理。 我国经济已经走出短缺经济的阴影,从卖方市场转向了买方市场,虽然仍存在着供求结构性矛盾,但人们购买商品是选择的余地增大了,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全,人全我名,人名我优,人有我新,人新我精的经营特色是每个经营者思考重点和难点,随波逐流,就等于自取灭忙。 实现商品优质化、活动创新化、经营特色化,以个性化的营销活动吸引顾客,做到营销活动与文化的有机结合,使营销感情化、智能化,只要赢得消费者的芳心,经营者还是大有钱途的。 而仅以降价血战制造假日经济热闹的气氛,只是饮鸩止渴。 四、发展假日经济,改善软硬条件是动力如前所述,假日经济是一种综合性强、牵涉面大、可持续发展的系统经济形式。 假日经济给人的感觉亦喜亦忧,喜的是市场活跃、消费旺盛;忧的是人满为患、怨声载道。 假日经济的运行环境至关重要。 假日经济不尽如人意的软硬环境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消费者的热情。 如何破解这道难题,激发人们更大的消费激情,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首先表现在交通运输方面。 七天2500万人次的运输量,海陆空齐上阵,还在那里叫喊吃不消。 这也从另一侧面反映了当前我国交通运输的基本状况及运载能力之不足。 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已成为应有之义,但难以在短期内见效。 但由于交通分属不同的部门管辖,造成政出多门,政令不一。 当务之急是各个部门协调合作,挖掘现有运输潜力,合理安排运力,增加临时应急措施,让人们出的去、回的来,达到假日休闲的目的。 其次,假日期间,尤其是在长假期间,使人们外出旅游观光的最佳时间,平时工作紧张,难得休闲,利用假期外出散散心,感受大自然的熏陶,解除紧张的工作压力带来的影响。 但我国居民消费心理不成熟,从众心理严重的特点,造成旅游景点人满为患,接待能力不足。 住宿餐饮不堪重负,连上厕所都要排队等候,有的消费者哀叹:这真是这哪里有家里舒服啊!?。 我国旅游资源丰富,名山大川,风景秀丽,休闲度假的好去处数不胜数。 但由于开发利用不足,并没有形成真正的经济优势,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国家应当加大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加大宣传力度,在保护生态平衡的前提下,让它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再次,应该加强营业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 这是假日经济软件方面的要求。 时下,我国第三产业有了长足进步,各种新兴行业应有尽有。 但其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许多企业为了节省成本都是从农村招募一些年轻女孩儿,他们接受教育水平有限,素质不高,这就要求我们广大的经营者应定要对他们进行上岗前的业务培训,教给她们基本的礼仪知识,提高员工们的假日服务意识,使消费者是上帝的经营理念深入到每个员工心中。 加强员工的危机意识,不让顾客满意,马上下岗回家,给每个员工以压力 。 争取为上帝创造一个舒畅的消费环境,让消费者高高兴兴的花钱消费,高兴而来,满意而去。 五、发展假日经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是目标产业结构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阶段的主要标志。 经济发达国家的服务业(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均达到60%以上,农业(第一产业)占2%-4%,工业制造业占20%-30%左右。 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的经济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大产业的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 按可比价格计算,第一产业所占国内生产总值地比重由1978年的41.32%下降到1998年的18.06%, ,第二产业由33.91%上升到51.79%,第三产业由24.77%上升到30.15%。 从从业人员的构成来看,第一产业的比例由1978年的70.53%下降到1998年的49.80%,第二产业由17.30%上升到23.50%,第三产业由原来的12.17%上升到26.70%.这说明我国的产业结构已经有了明显改善,由原来的一二三产业结构演变为现在的二三一的产业结构,但与发达国家三二一的产业结构还有一定的差距,尤其从业人员所占比例更是相去甚远。 我国目前经济运行出现中的许多问题,无不与现有的产业结构的特征和矛盾密切相关。 如前所述,假日经济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许多的行业和部门,如商业、旅游、交通、文化、治安等等,行业相关性极强,而它们又是构成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假日经济必将带动我国经济产业结构升级,解决当前日益严重的下岗问题和民工潮现象,促进我国经济的良性运行。 同时,假日消费的内容相当广泛,衣食住用行游玩无所不包,我们不能把假日经济仅仅理解为旅游经济,那假日经济内容就太狭隘了。 也不能把假日经济仅仅理解成为黄金周经济,那假日经济的时间就太短暂了。 假日经济不仅包括五一、十一、春节等长假期,还包括诸如双休日和我国传统的节日象重阳节、端午节等和新近在中国比较流行的西方国家的节日如情人节、父亲节等等。 假日经济只是一篇刚刚破题的文章,它的内容相当广泛,许多工作刚刚展开,需要仁人志士的共同努力才能做好这篇文章。 现阶段可能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假日经济的作用不容低估。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eji312/5328.html
年报非标等诱因主导 内控问题 几十家公司明日戴帽
女子称住山西襄汾一如家酒店裸睡被人强行刷开房门 酒店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