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非情怀 西坡创始人钱继良 民宿本质要回归盈利

原标题:西坡创始人钱继良:民宿本质要回归盈利,而非情怀

【编者按】民宿行业中以莫干山为中心的江浙沪地区,是中国民宿发展最早、最活跃的区块。旅游经济蓬勃发展下的2016—2019年,滋生出「西坡」一批非标民宿品牌,他们成为服务行业的市场宠儿。

2024年春,搜狐旅游开启「金狐奖」民宿行业评选,经专家评审和网友投票,「西坡」荣获「金狐奖」 必打卡口碑民宿称号

从最初由家庭化管理走向着规范化、品牌化、连锁化、集群化发展,西本着“正规不正式”的服务理念,开创出乡村酒店独立的运营模式,同时孵化了建筑规划和设计软装公司。在其创始人钱继良看来,乡村同样有商业价值,但想要走的长远, “本质上还是要回归到盈利,而不是所谓的情怀。”

“发展数量一定是服从质量的”

2024年春,「西坡·江山」获得金狐奖「必打卡口碑民宿」称号,对此,钱继良表示,「西坡」之所以能走到现在,关键就在于人, 在内部,「西坡」有完整的管理架构,在外部有客群支持。 “我在这个行业也经历了很多,更懂得了透过表象看本质,所以我们在商业角度的发展方向上也是精准的。”

和江浙其他民宿品牌一样,「西坡」借着民宿崛起的春风乘势而上,15年时间,发展至12家门店,300间客房。

2008年,钱继良回到家乡,在山里悠闲生活半年一直思考这个问题。彼时的莫干山道路只能容下拖拉机的通行,民宿只有“裸心乡”,旅游酒店发展意识薄弱,莫干山的优势没有被完全发掘。

在2009年,在莫干山岭坑里见到很多闲置倒塌的老房子时,钱继良被眼前代表着中国乡村的夯土墙、木梁架吸引,第一时间便决定租下9栋破败的老房并在此创建了一家民宿,由当地村民取名「西坡」,给在喧嚣浮华的都市人一个恬静的栖息地。

钱继良坦言,自2009年创立至今,每个阶段都存在不同的痛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创立之初,「西坡」是小规模家庭式运营,而后发展到了第二、第三家,而在这个阶段就走到了「西坡」选择的路口,到底「西坡」未来是以专业团队的方式管理还是以家庭的方式管理,这个抉择是非常关键的。

“原先我的家人都是在民宿里工作的,他们认为每天有这么高的入住率就没必要花其他的钱去做宣传,而我希望「西坡」未来是向品牌连锁、集群这些方面发展的,这时两拨力量就有了冲突。”钱继良称“这是我做民宿这些年来最不好受的一段时间”。

但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在深思熟虑彼时民宿市场环境后,钱继良最后确定了 「西坡」未来是要走向品牌化、连锁化发展

而后的十余年时间里,「西坡」已经在全国扩张至12家门店。这对比其他民宿品牌而言发展数量并不算多。对此钱继良曾表示 “我不希望「西坡」这条船吃的太胖了”,坚持数量一定是服从质量 。他说比起门店的数量他更注重的是门店的质量,以及对于“温度”和“在地文化”的坚持。

“我们希望做到八成的项目能盈利。光靠情怀和喊口号是支撑不了可持续发展的。 只有做到落地的项目能够有合理的盈利模式,你的模式才是可复制和持续 ,还有行业在不断的发生迭代,要有好的学习和推进过程中调整的能力,这个也很关键。”

连锁化的过程中,钱继良十分重视利用“品牌影响力”反哺乡村。他曾发起过多项公益活动,比如:“西坡关怀基金”给劳岭村贫困家庭的小孩提供了生活及教育上的资助;“西坡山乡梨园计划”还解决了当地村民农副产品销售难的问题。

同事,「西坡」一直坚持“就地取材,二手料重复利用”的设计理念,从莫干山到宁夏中卫再到江山,结合在地文化和风貌,把设计融入当地,让入住「西坡」的客人“回家”。“我们改建完的建筑是要跟当地自然风貌融合在一起的,就像当地长出来的一样”。

在民宿摸索了十五年的民宿运营过中,钱继良在不断思考,逐步让「西坡」不仅孵化出懂独立的规划设设计、土建硬装设备、园林景观、软装、开业筹备业务链条,也让「西坡」品牌走出莫干山,在全国打造了西坡千岛湖、西坡中卫、西坡象山、西坡江山、西坡婺源等品牌。

了解“规则”,思考“入局”

十余年前,「西坡」的痛点是连锁化、规范化,而如今对于钱继良而言,当下的重点是 整合资源,了解“规则”

钱继量解释道,所谓“规则”是当下「西坡」正在潜心思考的内容。例如行业变化规则,在十年前,民宿门口挂一个“今日有房”的提示便有人入住,而后来上架OTA平台能够达到利润目标。而如今新媒体、短视频时代,则需利用平台工具去赋能民宿流量增长。“这背后涉及到每个人的思考模型,当下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改一改了”。

而“规则”则涉及到了市场、流量、运营、资本等分配机制, “未来行业的竞争,一定是是资源整合的竞争、运营先行的竞争”。 2024年旅游热火爆,民宿内卷同样加剧,如何把握并利用“规则”,是当下「西坡」面临的新课题。

对于今年的品牌重心,钱继量表示会针对品牌端口进行发力,正如上面提到的“规则”,品牌规则在如今需要新的打法。

同样,对于市场端口而言,钱继量需要的是能够独当一面的人才,他表示在寻找“合适的人”方面有三个关键词, 一是专业度,人才需要熟悉岗位职责和业务流程;二是懂得沟通;最后是尊重双方约定的规则

至于人才能否长久留下来,钱继量也表示这是一个双向奔赴的过程, 成长和回报是留下员工的核心要素 ,对于「西坡」而言,也需要紧紧抓牢这两点。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0月底,全国民宿相关企业数量共22.3万家,民宿新注册量较2022年同期增长了149%。在民宿行业“内卷”加剧的同时,民宿行业仍有大批资金和人才涌入。

对于想要进入民宿行业的从业者,钱继良表示愿意为其答疑解惑。“我觉得可以来找我聊聊,至少我能帮着分析一下什么内容,选择这个项目的原因是什么?一共有多少建筑面积?计划投入多少钱?客房工区后勤的比例是怎么样的?预计要做每年多少的收益?成本是怎么控制的?利润是怎么来分配的?……”

钱继良说道,这个行业可以说90%都是小白,对于成本和营收往往缺乏概念。他认为,那些想进入民宿行业、以及观望中的人们,需谨慎。

“让中国的乡村可以不落后于这个时代” ,这是钱继良在乡村塑造民宿产业过程中最大的感受。在采访当日,「西坡」邀约了来自县域帮扶对象四川金山的藏族姑娘考察学习「西坡」。“这对于我们来说是很有意义的,乡村有乡村的价值”。在「西坡」走过的乡村里,当地通过产业带动 “人、地、财” 3个核心要素的合理配置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发展,成为带动当地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

联系我们 | contentlvmei@sohu-inc.com


西坡,隐于莫干山竹林深处的绿野仙踪

这次考察的是我们期待已久的西坡莫干山度假酒店。 莫干山最有人情味的网红民宿,西坡当之无愧。 而蜿蜒的山路,遍野的竹林,又让散落在山谷竹林间的那6幢别墅尽显绵延不绝的生机。 西坡的创始人钱继良,一个从事珠宝行业的生意人,村子里租了十个破房子,以家庭作坊的运营模式,开始了西坡的品牌之路。 目前,西坡对外开放6个门店:西坡莫干山、西坡千岛湖、西坡中卫、西坡象山、西坡江山和西坡震泽。 发展速度算不上快,小而美的经营却获奖无数。 曾获2018年民宿榜的Top1、金枕头全国最佳精品酒店大奖、全国最佳实力酒店管理团队等130多项业内大奖。 西坡这些年来坚持不变的设计理念:就地取材,二手料循环利用。 从莫干山到千岛湖再到宁夏中卫,西坡一直坚持“就地取材,二手料重复利用”的设计理念,结合在地文化和风貌,把设计融入当地,让入住西坡的客人“回家”。 西坡的设计看似顺其自然,但是对设计的要求极高,“我们改建完的西坡是要跟当地自然风貌融合在一起的,就像当地长出来的一样” 。 对设计师要求一直是:“尊重自然,了解乡村,扎根乡村;尊重在地,就地取材,充满温度”。 西坡莫干山,隐匿于莫干山竹林深处的一座中国传统村庄内,拥有6幢由不同年代的乡村建筑改造组成的精致乡舍别墅。 西坡的每一幢山乡别墅,都依莫干山当地的原生建筑改造而成,经过以旧复旧的改造之后,老房的美好细节特色更清晰地展示了出来,这使西坡的基因里一开始便注入并延伸了漫长岁月留下的暖意及人心的温度,充满了真切的人情味。 每个改建完的院子都是以原房东的名字来命名的:玉芳家、学民家、老康家、玉宝家、康敏家……通过这样的方式,把村子的故事,老房的故事,村民的故事给延续下去。 在改造上,坚持老建筑修复,不推倒重建,花更多精力保留原有风貌加以改造。 在满眼绿色的山林中,人们充分享用阳光、空气、风和雨水,感知人与自然的和谐,探寻乡村生活的体验。 在建筑上,西坡提倡“与自然共呼吸”。 建筑本身,保留了建筑外立面的完整,只在室内利用分割作了重新改造,为乡村建筑寻求了更多可能性。 西坡从最开始便考虑了建筑与空间所营造的氛围带给人的感受。 通过将莫干山传统的乡村环境与不同年代的老建筑,进行改造,修复与整合,保有并传承了过往岁月的痕迹和温暖人心的温度。 目前西坡莫干山共6栋山间别墅,包括22间舒适的客房,再加一栋以接待为主的小型餐厅。 最值得一提的是,每栋别墅都有明火的厨房,且有配套的厨具和餐具可以供住客使用,这真的太适合各位大厨一展厨艺了。 每栋别墅都有配备管家和当地阿姨,他们是好的向导,可以为你带来细微精致的服务,也可以将当地的旅游资讯集合在一起,让你可以更加完整的享受到在地的文化和体验。 村里的阿姨和接待中心餐厅的大厨们,也将用在地的好食材细细烹饪美味的菜肴,带给你的不仅仅是用心,还有简单的好味道。 在山间小住,无关时间长短,来了西坡,便是回了家~白天出门溜达一圈,再回来慢悠悠的吃一顿家常味的晚餐,安心的享受这山乡里的时光。

2020中国民宿榜「黑松露」奖榜单发布,开启乡村振兴新十年

10月30日,「无问西东」民宿发展大会暨中国民宿榜「黑松露」奖颁奖盛典,在四川彭州龙门山盛大召开。 来自全国各地的300多位民宿主、平台运营方、专业服务提供商以及地方政府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了这个总体量高达500亿的新兴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以及“用民宿撬动乡村振兴”的新蓝图。 过去十年,民宿被视为中国人“向往美好生活”的象征,悄然生长。 一批批先行者努力向前,在中国民宿行业的发展轨迹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记。 在2011年-2013年的莫干山,他们体会了民宿作为一门好生意的最初的黄金时光;2014年-2015年,从东部到西部,民宿风潮席卷全国,无数人开始四处寻找下一个莫干山,下一个洱海,下一个松阳,下一个传奇;2016年-2017年,随着更多的资本、主体、平台以及第三方专业服务商的入局,风口之上的民宿,最终从情怀演变成了一门正经的生意;不过,2018年-2019年,随着行业监管的收紧、市场竞争的加剧,狂飙突进的民宿行业不可避免地感受到了一点寒意,当然,最初的市场教育已经完成,整个行业的体量仍在继续放大,那些最优秀的民宿仍在不断创造“爆款”,而“宿集”这一抱团发展新模式的诞生,则隐约预示了民宿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对于中国民宿产业而言,2020年无疑是特别的一年。 还记得当初为什么出发吗?上半年的疫情,留给大家更多的时间去思考答案。 民宿会越来越像酒店吗?管家服务是否会取代主人文化?从选址、设计、建造,到管理、运营、品牌,民宿的运营如何标准化?也许,每个人的答案都不同。 未来十年,在“500亿体量”这个新起点上,民宿产业依然面临诸多等待解答的疑问,但在“内循环”背景下,客人已汹涌而至,从业者仍须在些许的混乱中顽强地继续向前奔跑。 再往前走一段,看看答案。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乡村振兴民宿产业赋能综合服务商”的借宿,在本次大会上推出了中国民宿榜2.0版——2020中国民宿榜「黑松露」奖榜单。 “2020中国民宿榜「黑松露」奖TOP50”、“2020中国民宿榜「黑松露」奖新锐TOP10”、“2020中国最佳民宿度假目的地”和“2020乡村振兴文旅产业创新实验市”,这些中国民宿行业今天的佼佼者,或许将成为整个产业未来十年发展路径的基本参照。 龙门山共商“撬动乡村振兴大计”今年的民宿大会,意外收获了一批新嘉宾——龙门山的村民们。 有阿姨斜倚在咖啡馆门口的栏杆上,也有大叔站在咖啡馆门前的草坪里,他们的目光,和参会的嘉宾一样,都聚焦在前面的民宿大会舞台上。 会场上空飘着小雨,寒气席卷而来,可依旧不断有人加入到旁听的阵营。 因为台上热议的话题,跟他们目前的生活密切相关:“乡村的房子,如何做到一天收入6800元?”“村里开的民宿,村民们都能分钱?”“开好一家民宿容易,开一家好民宿却很难?”“一家现象级网红民宿,就能带动整个村的发展?”现如今,“乡村 ”和“民宿”一样,成了嘉宾口中的高频词汇。 虽说民宿行业的2020年开局不利,但它却是疫情后复苏最快的行业,同时也是对乡村振兴助力最大的行业。 今年的「无问西东」民宿发展大会,汇聚了来自东西部的民宿行业从业者。 大家尝试着用一个个演讲,回忆民宿来时走过的路;尝试着用一段段问答,探索行业发展最前沿的趋势。 每一个热爱乡村生活的人,都很想知道自己在“使用民宿这根杠杆,撬动乡村振兴大计”的过程,到底处于什么位置。 中国民宿产业的“底层逻辑”在发表大会主旨演讲时,开始吧创始人、借宿CEO徐建军表示,过去十年是民宿发展的黄金十年,虽偶有波折,但很多民宿主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路径:有些人要做国内最好的连锁民宿,去探索民宿的天花板,有的在打造度假目的地,有的在打造民宿集群项目。 “民宿是非常了不起的行业,完全是靠自我觉醒和自我生长,一开始没有政策支持,一直靠野蛮生长,逐步推到今天的现状。 ”徐建军指出。 “今天的民宿,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宿。 我给它的定义是‘单体特色度假酒店’。 ‘单体’是它的形态,‘特色’是它的内容、‘度假’是它的业态,‘酒店’是它的服务方式。 ”这样的酒店目前在中国有7万家,能承载的间夜数是2.5亿个左右,一年衍生出来的GDP高达300-500亿。 如何迎接民宿产业的下一个十年?在徐建军看来,“到了今天,重要的是,我们如何梳理这个产业逻辑。 如果今天我们不了解整个产业的底层逻辑,接下来可能会走错,或者走了另外一条路”。 “今天,行业和从业者都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在里面怎么找到自己的位置?”徐建军指出,就一个单体民宿而言,涉及四大生产资料,最顶层的是土地,下面是空间运营商,再往下是商家和品牌,以及更底层的流量逻辑。 随着生产资料状态的变化、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不断迭代,“在每一个生产关系发生变化的节点,我们从业者都可以找到新的商业模式,我们应该在变量发生过程当中去创业”。 从东部到西部,从卖房到卖体验,从民宿到村宿过去10年,东部民宿向外拓展已初步成功,近期大火的“黄河宿集”便是一个力证。 那么,2020年,作为中国民宿发源地的莫干山,正在发生什么?莫干山民宿代表刘杰给出了答案——从卖房到卖体验。 9月9日,莫干山旅游局上线了全国第一家民宿目的地旅游旗舰店——莫干山旅游旗舰店。 “这就要求民宿上线必须上套餐,逼着民宿主去打造内容”,“以往淡季的时候,莫干山民宿主就出去旅游了,但今年,大家都想把自己的服务品质提上来,开始注重人才培训了。 ”而那些已经走向全国的民宿,正在不断提供“撬动乡村振兴”的鲜活案例。 据浮云牧场联合创始人李云东介绍,浮云牧场诞生于一个“只有2位超过70岁的老人居住的村子”,“当时条件非常艰苦,没水、没电、没信号”。 浮云进入村子之后,不仅向村民提供了一些基础的劳务机会,而且用高于市场价25%的价格收购当地的土特产,“我们通过自己的私域流量售卖当地农产品,虽然价格都很高,但却获得了很好的市场销售。 当地98元两斤的车厘子,我们卖198元,因为我们只选最好的品质”。 甚至,由于自身房间经常不够住,浮云还给当地其它村民开设的民宿提供指导建议、培训,帮他们做设计。 “目前,我们村口有5家民宿流量都很不错。 ”“作为乡创的个体,我们希望能和大家一起不负这个时代,不负我们的乡村。 ” 李云东表示。 “我们要让绿水青山变成老乡的金山银山。 ”中国扶贫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文奎表示,其目前正在做的项目不叫“民宿”,而叫“村宿”,“因为我们的资产归全体村民所有”,“我们希望,‘村宿’能够作为一个产业,带动整个乡村的发展”。 “2013年,我们开始尝试这种新模式。 目前,我们的项目已经在25个村落地,到年底预计会有20个村开业。 ”据刘文奎介绍,打造“村宿”,包括5个关键环节:乡村的整体规划;民宿产品的设计和改建;成立乡村旅游经济合作社;建设社区融合体系,提供社区服务;乡村旅游的推广运营。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最关注的,还是人的变化,因为乡村本质上的改变还是人的改变。 如果人的思想不改变,那建筑设计等硬件上的改变是不可持续的。 ”刘文奎说。 乡村振兴:“民宿集群新贵”龙门山的思考随着对乡村经济拉动效应的日益显现,民宿行业也越来越受到各地政府的欢迎和支持。 以四川彭州为例,当地是成都夏天的度假胜地和后花园,一度拥有1300家农家乐、4万张床位。 不过,“农家乐给我们带来的,除了经济增长,还有生态环境承载力不足、产品低端化的问题”。 彭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米兰佳指出,“住宿业的迭代,要求我们必须引入民宿,但资金的引进是比较困难的。 另外,我们还缺乏专业的运营人才。 缺钱、缺人、缺治理,这是我们曾经遇到的问题。 ”如今,本次民宿发展大会的举办地“柒村”,已成为彭州龙门山民宿的典范。 谈到过往经验,米兰佳总结道:我们首先抓的就是乡村规划,在这个基础上再做民宿产业规划、空间规划;其次就是做基础设施配套,由国有资源统一配套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最后是政府政策这个大的层面的配套。 只有做好这些,才能吸引民宿从业者过来。 而对于龙门山民宿产业的未来,米兰佳明确表示,民宿需要聚集发展。 “下一步,我们会完善我们的民宿聚集点位。 其次是给民宿周边做一些基础的提升,培养更多的人才,把专业的资金和品牌引进来。 最后,我们还会加大外围整体的基础配套。 ”龙门山民宿产业的发展成果和前瞻规划,得到了诸多资深从业者的认可。 “今天的龙门山和当年的莫干山很像,但相比莫干山早期自下而上、野蛮生长的产业模式,龙门山做了很多比莫干山超前的事。 ”大乐之野联合创始人吉晓祥表示。 上山上创始人周绪指出,彭州很好地解决了民宿的产权问题,有利于民宿主更好地扎根西部乡村。 而无所事事创始人余勇,则高度肯定了龙门山的“民宿集群”模式,“从莫干山民宿身上,我看到,单点突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我们西部民宿需要抱团发展”。 此外,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民宿方向负责人杨国强、乡伴创客学院院长顾军、宿里创始人姚江波、大理拾光联合创始人李想,也都从实践出发,为龙门山民宿产业提出了各自的建议。 对于龙门山民宿集群的未来发展,莫干山民宿协会会长、西坡创始人钱继良明确表示看好。 “从莫干山的发展历程来看,有思想的人在前面引导,这很重要”,“2013年,对于莫干山两个大学生租了7栋破房子这件事,基本上没有人能理解。 后来他们的民宿入住率非常高了,便有更多的做民宿、做餐饮的人投入进来。 这两个大学生就是大乐之野的吉晓祥和杨默涵。 我相信,龙门山也正在经历这个过程,未来会有更多的村民投入自建民宿”。 从莫干山到龙门山,从单体民宿到连锁民宿,从民宿集群再到度假目的地,中国民宿产业和乡村经济下一个十年的样子,正在逐渐显现。

500亿民宿产业点亮乡村,「无问西东」龙门山民宿发展大会盛大召开

10月30日,「无问西东」民宿发展大会暨中国民宿榜「黑松露」奖颁奖盛典,在四川彭州龙门山盛大召开。 来自全国各地的300多位民宿主、平台运营方、专业服务提供商以及地方政府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了这个总体量高达500亿的新兴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以及用民宿撬动乡村振兴的新蓝图。 过去十年,民宿被视为中国人向往美好生活的象征,悄然生长。 一批批先行者努力向前,在中国民宿行业的发展轨迹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记。 在2011年-2013年的莫干山,他们体会了民宿作为一门好生意的最初的黄金时光;2014年-2015年,从东部到西部,民宿风潮席卷全国,无数人开始四处寻找下一个莫干山,下一个洱海,下一个松阳,下一个传奇;2016年-2017年,随着更多的资本、主体、平台以及第三方专业服务商的入局,风口之上的民宿,最终从情怀演变成了一门正经的生意;不过,2018年-2019年,随着行业监管的收紧、市场竞争的加剧,狂飙突进的民宿行业不可避免地感受到了一点寒意,当然,最初的市场教育已经完成,整个行业的体量仍在继续放大,那些最优秀的民宿仍在不断创造爆款,而宿集这一抱团发展新模式的诞生,则隐约预示了民宿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对于中国民宿产业而言,2020年无疑是特别的一年。 还记得当初为什么出发吗?上半年的疫情,留给大家更多的时间去思考答案。 民宿会越来越像酒店吗?管家服务是否会取代主人文化?从选址、设计、建造,到管理、运营、品牌,民宿的运营如何标准化?也许,每个人的答案都不同。 未来十年,在500亿体量这个新起点上,民宿产业依然面临诸多等待解答的疑问,但在内循环背景下,客人已汹涌而至,从业者仍须在些许的混乱中顽强地继续向前奔跑。 再往前走一段,看看答案。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乡村振兴民宿产业赋能综合服务商的借宿,在本次大会上推出了中国民宿榜2.0版2020中国民宿榜「黑松露」奖榜单。 2020中国民宿榜「黑松露」奖TOP50、2020中国民宿榜「黑松露」奖新锐TOP10、2020中国最佳民宿度假目的地和2020乡村振兴文旅产业创新实验市(县),这些中国民宿行业今天的佼佼者,或许将成为整个产业未来十年发展路径的基本参照。 龙门山共商撬动乡村振兴大计今年的民宿大会,意外收获了一批新嘉宾龙门山的村民们。 有阿姨斜倚在咖啡馆门口的栏杆上,也有大叔站在咖啡馆门前的草坪里,他们的目光,和参会的嘉宾一样,都聚焦在前面的民宿大会舞台上。 会场上空飘着小雨,寒气席卷而来,可依旧不断有人加入到旁听的阵营。 因为台上热议的话题,跟他们目前的生活密切相关:乡村的房子,如何做到一天收入6800元?村里开的民宿,村民们都能分钱?开好一家民宿容易,开一家好民宿却很难?一家现象级网红民宿,就能带动整个村的发展?现如今,乡村 和民宿一样,成了嘉宾口中的高频词汇。 虽说民宿行业的2020年开局不利,但它却是疫情后复苏最快的行业,同时也是对乡村振兴助力最大的行业。 今年的「无问西东」民宿发展大会,汇聚了来自东西部的民宿行业从业者。 大家尝试着用一个个演讲,回忆民宿来时走过的路;尝试着用一段段问答,探索行业发展最前沿的趋势。 每一个热爱乡村生活的人,都很想知道自己在使用民宿这根杠杆,撬动乡村振兴大计的过程,到底处于什么位置。 中国民宿产业的底层逻辑在发表大会主旨演讲时,开始吧创始人、借宿CEO徐建军表示,过去十年是民宿发展的黄金十年,虽偶有波折,但很多民宿主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路径:有些人要做国内最好的连锁民宿,去探索民宿的天花板,有的在打造度假目的地,有的在打造民宿集群项目。 民宿是非常了不起的行业,完全是靠自我觉醒和自我生长,一开始没有政策支持,一直靠野蛮生长,逐步推到今天的现状。 徐建军指出。 今天的民宿,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宿。 我给它的定义是单体特色度假酒店。 单体是它的形态,特色是它的内容、度假是它的业态,酒店是它的服务方式。 这样的酒店目前在中国有7万家,能承载的间夜数是2.5亿个左右,一年衍生出来的GDP高达300-500亿。 如何迎接民宿产业的下一个十年?在徐建军看来,到了今天,重要的是,我们如何梳理这个产业逻辑。 如果今天我们不了解整个产业的底层逻辑,接下来可能会走错,或者走了另外一条路。 今天,行业和从业者都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在里面怎么找到自己的位置?徐建军指出,就一个单体民宿而言,涉及四大生产资料,最顶层的是土地,下面是空间运营商,再往下是商家和品牌,以及更底层的流量逻辑。 随着生产资料状态的变化、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不断迭代,在每一个生产关系发生变化的节点,我们从业者都可以找到新的商业模式,我们应该在变量发生过程当中去创业。 从东部到西部,从卖房到卖体验,从民宿到村宿过去10年,东部民宿向外拓展已初步成功,近期大火的黄河宿集便是一个力证。 那么,2020年,作为中国民宿发源地的莫干山,正在发生什么?莫干山民宿代表刘杰给出了答案从卖房到卖体验。 9月9日,莫干山旅游局上线了全国第一家民宿目的地旅游旗舰店莫干山旅游旗舰店。 这就要求民宿上线必须上套餐,逼着民宿主去打造内容,以往淡季的时候,莫干山民宿主就出去旅游了,但今年,大家都想把自己的服务品质提上来,开始注重人才培训了。 而那些已经走向全国的民宿,正在不断提供撬动乡村振兴的鲜活案例。 据浮云牧场联合创始人李云东介绍,浮云牧场诞生于一个只有2位超过70岁的老人居住的村子,当时条件非常艰苦,没水、没电、没信号。 浮云进入村子之后,不仅向村民提供了一些基础的劳务机会,而且用高于市场价25%的价格收购当地的土特产,我们通过自己的私域流量售卖当地农产品,虽然价格都很高,但却获得了很好的市场销售。 当地98元两斤的车厘子,我们卖198元,因为我们只选最好的品质。 甚至,由于自身房间经常不够住,浮云还给当地其它村民开设的民宿提供指导建议、培训,帮他们做设计。 目前,我们村口有5家民宿流量都很不错。 作为乡创的个体,我们希望能和大家一起不负这个时代,不负我们的乡村。 李云东表示。 我们要让绿水青山变成老乡的金山银山。 中国扶贫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文奎表示,其目前正在做的项目不叫民宿,而叫村宿,因为我们的资产归全体村民所有,我们希望,村宿能够作为一个产业,带动整个乡村的发展。 2013年,我们开始尝试这种新模式。 目前,我们的项目已经在25个村落地,到年底预计会有20个村开业。 据刘文奎介绍,打造村宿,包括5个关键环节:乡村的整体规划;民宿产品的设计和改建;成立乡村旅游经济合作社;建设社区融合体系,提供社区服务;乡村旅游的推广运营。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最关注的,还是人的变化,因为乡村本质上的改变还是人的改变。 如果人的思想不改变,那建筑设计等硬件上的改变是不可持续的。 刘文奎说。 乡村振兴:民宿集群新贵龙门山的思考随着对乡村经济拉动效应的日益显现,民宿行业也越来越受到各地政府的欢迎和支持。 以四川彭州为例,当地是成都夏天的度假胜地和后花园,一度拥有1300家农家乐、4万张床位。 不过,农家乐给我们带来的,除了经济增长,还有生态环境承载力不足、产品低端化的问题。 彭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米兰佳指出,住宿业的迭代,要求我们必须引入民宿,但资金的引进是比较困难的。 另外,我们还缺乏专业的运营人才。 缺钱、缺人、缺治理,这是我们曾经遇到的问题。 如今,本次民宿发展大会的举办地柒村,已成为彭州龙门山民宿的典范。 谈到过往经验,米兰佳总结道:我们首先抓的就是乡村规划,在这个基础上再做民宿产业规划、空间规划;其次就是做基础设施配套,由国有资源统一配套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最后是政府政策这个大的层面的配套。 只有做好这些,才能吸引民宿从业者过来。 而对于龙门山民宿产业的未来,米兰佳明确表示,民宿需要聚集发展。 下一步,我们会完善我们的民宿聚集点位。 其次是给民宿周边做一些基础的提升,培养更多的人才,把专业的资金和品牌引进来。 最后,我们还会加大外围整体的基础配套。 龙门山民宿产业的发展成果和前瞻规划,得到了诸多资深从业者的认可。 今天的龙门山和当年的莫干山很像,但相比莫干山早期自下而上、野蛮生长的产业模式,龙门山(在整体规划层面)做了很多比莫干山超前的事。 大乐之野联合创始人吉晓祥表示。 上山上创始人周绪指出,彭州很好地解决了民宿的产权问题,有利于民宿主更好地扎根西部乡村。 而无所事事创始人余勇,则高度肯定了龙门山的民宿集群模式,从莫干山民宿身上,我看到,单点突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我们西部民宿需要抱团发展。 此外,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民宿方向负责人杨国强、乡伴创客学院院长顾军、宿里创始人姚江波、大理拾光联合创始人李想,也都从实践出发,为龙门山民宿产业提出了各自的建议。 对于龙门山民宿集群的未来发展,莫干山民宿协会会长、西坡创始人钱继良明确表示看好。 从莫干山的发展历程来看,有思想的人在前面引导,这很重要,2013年,对于莫干山两个大学生租了7栋破房子这件事,基本上没有人能理解。 后来他们的民宿入住率非常高了,便有更多的做民宿、做餐饮的人投入进来。 这两个大学生就是大乐之野的吉晓祥和杨默涵。 我相信,龙门山也正在经历这个过程,未来会有更多的村民投入自建民宿。 从莫干山到龙门山,从单体民宿到连锁民宿,从民宿集群再到度假目的地,中国民宿产业和乡村经济下一个十年的样子,正在逐渐显现。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eji312/5616.html
周雨彤蓝白色造型清爽舒适 放空自我镜头张力十足
最便宜的特斯拉Model 售价十几万 2即将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