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被打得溃不成军 二战期间 一支为日军卖命的印度娘子军

1944年3月,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于印度英帕尔地区对英印军展开进攻战役,英帕尔战役爆发。日军发动此战役,目的是夺取盟军的反攻基地英帕尔,以改善他们于缅甸的防御态势,进而掌控整个东印度地区。经过数月惨烈的战斗,日军的进攻以惨败而告终,共伤亡5万多人。

而在这场战役中,存有一支鲜为人知的队伍,那便是番号为詹西联队,协助日军作战的印度娘子军。在被打得溃不成军以后,联队的精神领袖拉希米也得以被捕入狱。那么,詹西联队是一支怎样的队伍呢?

詹西联队的出现,跟一个叫做钱德拉·鲍斯有很大关系。鲍斯是名十分典型的激进主义独立运动者,毕生都在致力于反抗英国人对印度的殖民统治。其曾于英国剑桥大学留学,留学归国后便加入了印度的独立运动,如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鲍斯还颇有领导能力,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后期的时候,曾担任了印度国大党议长。而因为他的主张以及行为都较为激进,最终被甘地开除出党。

1942年2月,日军占领新加坡以后,决定利用鲍斯的影响力去对付英国于印度的势力。同年7月,鲍斯去到新加坡,日军把俘虏的数万名英属印度籍士兵交给他,接着成立了所谓的“印度国民军”。10月,自由印度临时政府成立。为表示自己“男女平等”的观念,以争取印度女性的支持,在拉希米的协助下,鲍斯在“印度国民军”官兵的亲属里选择人员,组建了一支女子部队,也便是前面所说的詹西联队。

1943年底,鲍斯率领印度国民军抵达仰光,计划于日军协助下自缅甸入印。英帕尔战役打响以后,印度国民军一度突破了英国人的防线,占领了曼尼普尔的莫伊郎格。在这以后,印度国民军更是杀进了印度境内250公里。但因为日军后勤补给能力上的严重匮乏,也没有制空权。因此,包括詹西女队在内的印度国民军最后惨败。鲍斯率领残兵败将被迫撤回至缅甸,后来移居到新加坡。

日本战败投降以后的第3天,也就是1945年8月18日,鲍斯搭机由新加坡逃往日本。不过因为飞机坠毁死在了台北松山机场。詹西联队的精神领袖拉希米被释放出狱以后,成为了印度有名的女性政治家。


二战日本为啥没打印度?

日本并没有对英属印度网开一面,1944年,日军曾攻入印度东北部,日军大本营于1944年1月7日以“大陆指第1776号”的指令,下达了代号为“乌”的英帕尔作战计划,企图占领英帕尔和科希马等要地,进而控制整个东印度地区。 英帕尔是印度东部与缅甸交界地区的一座边境城市,位于吉大港(今属孟加拉)通往印度东部阿萨姆邦的交通干线上。 该城周围是曼尼普尔山脉,近郊是长40英里,宽20英里的英帕尔平原。 自英军兵败缅甸撤退至此后,英国人就把英帕尔建成了一个巨大的军事和后勤补 给基地。 平原上遍布着军营、医院、军械库、弹药库和军需库。 日军担任进攻任务的是缅甸方面军第15军,由素有“小东条”之称的牟田口廉也中将指挥,辖有第15、第31和第33师团。 英军驻守英帕尔和科希马等地区的是斯利姆将军指挥的第14集团军,下辖第4、第15和第33军。 1944年3月8日,牟田口廉也率领第15军的3个师团共约10万人的兵力,赶着作为肉食给养品的大批活牛、活羊渡过了印缅边界地区的钦敦江,拉开了英帕尔会战的序幕。 牟田口廉也站在钦敦江畔,口出狂言,宣称:“陆军现已达到天下无敌的地步,太阳旗将宣告我们在印度肯定胜利的日子为期不远了。 ”英东南亚军总司令蒙巴顿勋爵得知日军渡过钦敦江的消息后,迅即亲临英军第14集团军司令部。 在听取了集团军司令斯利姆的军情汇报后,蒙巴顿决定:把钦敦江以西沿边境进行防御的部队,撤至英帕尔附近高地上来组织防御,使日军的进攻部队远离自己的后方基地,日本军不仅要被迫背靠宽阔的钦敦江作战,而且还得完全依赖很不安全的丛林运输线。 此外,盟军的空中优势不仅会保证可能遭到包围的一些英军部队的补给供应,而且还能轰炸日军的地面运输队,阻止其获得补给品。 又由于雨季即将使一些干涸的河床变成汹涌的急流,日军必须在雨季到来之前迅速取得胜利,否则就不得不面临一场灾难。 对蒙巴顿的这一决策,战后日本防卫厅的战史专家们称:“它正中日军的要害,而牟田口廉也中将却没有怎么在意这些。 ”日军第15军全部渡过钦敦江后,随即兵分三路,以第33师团和第15师团分别从南面和东向英帕尔进攻,而第31师团则向英帕尔以北的科希马进攻。 日军初期的进展比较顺利,3月28日,第33师团打到了距英帕尔西南约20公里的比辛布尔地区,封锁住了英帕尔的南部通道。 与此同时,第15师团攻占了英帕尔至科希马之间的密宣,封锁住了英帕尔的北部通道。 向科希马进攻的的31师团也打到了科希马的外围。 面对日军的两个师团已对英帕尔形成南北合围之势,驻守英帕尔地区的只有由斯库纳斯中将指挥的英军第4军的英印第17师和英印第20师两个不满员师。 斯库纳斯急电集团军司令斯利姆派兵增援,而集团军下辖的第15军主力尚在300英里以外的若开地区,从地面赶到需时3个星期。 蒙巴顿立即向美国人求助,请求美军帮助空运部队。 美方很快同意了英方的请求,从3月下旬开始把用于喜马拉雅山“驼峰”运输线的45架“达科他”式运输机借给蒙巴顿使用。 美国的“达科他”确实是救命恩物,这45架运输机满载着第15军之第5英印师及全部枪炮,从若开飞往英帕尔平原,协同第4军的部队保卫英帕尔。 日军第33师团和第15师团形成了对英帕尔的南北夹击态势后,4月上旬,牟田口廉也决定以第33师团为主攻部队,逐步从东南向英帕尔推进。 为了加强该部的攻击力量,他从山本支队调来坦克和重炮联队,又从新编入第15军的第53师团调来两个步兵大队增援,并亲临第33师团指挥战斗。 4月10日,日军攻占了英帕尔东南面的伯莱尔公路上的谢阿姆山口,英印军被迫退守直接俯瞰着公路干线的坦努帕尔。 牟田口廉也认为胜利已经在望,又调集了一批新锐部队,企图在坦努帕尔突破防线。 经过一连几昼夜的疯狂进攻,日军取得了一些进展,英印军的防线被迫向后移动。 此时的牟田口廉也,确实已接近于突破对方防线。 但是,他的部队经连日激战,疲惫不堪,官兵们缺乏给养,口粮从出发时的6两降到4两、3两、1.5两,甚至0.3两,战斗力大为下降。 而英印军却大不一样,他们每天除了获得基本生活物资外,还能得到诸如香烟、甜酒之类的物品。 雨季很快就到来了,地面逐渐变成得泥泞难行。 为了再尽最后一次努力,牟田口廉也决定变更主攻方向,向英帕尔以北迂回,企图从北面打入英帕尔。 为此日军通过滑溜难行的丛林小道向前推进。 6月10日,日军第33师团和配署的第15师团一部与英印第20师在丛林里迎面相撞,随即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日军士兵在“武士道”精神的支撑下和各级军官的督促下,忍着饥饿在连绵的阴雨中拼死战斗。 6月22日,他们竟奇迹般地闯过了英印军的堵击,冲出了丛林,打到了英帕尔的边沿。 日军官兵们,“遥望英帕尔市街,祁祷着作战成功”。 不过,此时他们已经没有力量发起攻击了。 他们经过数月一系列苦战,打到了英帕尔英军的家门口,却发觉自己无力再迈进去,对日本人来说确实是件天大的讽刺。 与英帕尔方面的战况相似,日军第31师团在科希马方向上的进攻也成了强弩之末。 随着雨季的到来,日军士兵有3万多人染上了疟疾、痢疾、霍乱、流感等疾病,尤其是军队的克星——伤寒,更是蔓延猖獗。 由于缺乏药品和医疗器械,只好眼巴巴地看着那些患病的士兵遭受病痛的折磨。 “士兵们的皮肤常常布满溃疡和脓疮,穿着湿透了的衣服躺着任随蚂蚁去叮咬。 ”雨季的丛林就像是一座蒸气弥漫的绿色地狱,那些被饥饿和疾病折磨的士兵一个个瘦骨嶙峋,成千成千死去。 牟田口廉也感到他应当全线撤退了,而在科希马战线上的第31师团司令官佐藤中将未经他同意就先行率第31师团主力撤退了。 6月25日,进攻科希马的日军第31师团那些忍饥挨饿、疾病缠身的官兵开始沿着一条山谷小路向乌克鲁尔撤退。 英军第33旅旅长刘易斯·皮尤后来回忆当时日军的狼狈情形时说:“我旅置身于那些随带着大量伤病员撤退的日军部队及其最近的目的地——乌克鲁尔之间。 敌军已不存任何希望,他们得不到食物,得不到药品,什么也得不到了。 他们衰弱不堪,嘴里塞满野草。 ……在路上深可陷足的泥浆里,漂浮着日本兵的尸体。 四下里零乱丢散的装备,正是不体面溃败的见证。 ……那些当初想成为印度征服者的士兵,现在从炮火下得以逃身,带着一身的疾病,正沿着无数条丛林小道,痛苦地向前挣扎前进着……。 ”7月2日午夜,经东京大本营同意后,日本南方军司令部正式下达了停止“乌”号作战的命令。 为了好听一些,该命令将这次行动冠以“退却作战”的名义。 日军所谓的“退却作战”,实际上是一场真正的大溃败。 当英军沿着铁定公路向钦敦江追击推进时,他们见到了战败者的全部情景:“到处是赤脚露体的尸体,士兵像骷骸一样躺在泥地上;行驶中遭到轰炸的运输车和烧毁的坦克;被精疲力竭的士兵扔得满地都是的枪支弹药和军事装备。 ”日军的悲惨之状,据日方自己记载:“这次退却作战是日军战史上未曾有过的艰苦作战。 各师团既处于艰苦环境中,而将士还由于长期苦战和补给断绝,早已疲惫不堪;众多的伤病员即使用全部兵力也不能抬着护送,而且处于第一线上的人员也大都患有疟疾、痢疾和脚气病,医药用品的补给,却毫无准备。 ……由于道路的泥泞崩坍,车辆完全不能行动。 而且时值雨季顶峰,横在我军道路上的曼尼普河、雅纳河、尼瓦河和钦敦江几条大河自不待说,所有河床干道也都泛滥,洪水奔流。 至于我军渡河器材、设备、则廖廖无几,无济于事。 ……有些部队伤病员徒步先行,行动困难的大部分选择了自杀的办法。 徒步的病人,在沿途的密林中力尽倒下的、被浊流吞没下落不明的人不计其数,真是鬼哭啾啾,凄惨万状。 8月20日,日军溃退至钦敦江边。 此时钦敦江因暴雨和山洪,江面宽度已达1500米以上,而且各渡河点均暴露在英军炮火和飞机扫射轰炸之下。 日方材料称:“当时我军有5000多名重伤病员猥集呻吟在各渡河点,8月25日,我军就在这种情况下开始渡河退却。 经过第31师团、第15师团后卫部队的拼死战斗和渡河战斗队的奋斗,终于在8月30夜半,使最后一兵渡至钦敦江东岸。 ……第33师团早已损失惨重,且要抗击腹背之敌。 然而军部无法援助他们,只好信任该师团的勇敢奋斗精神,期待他们靠自力突破敌人包围,向后撤退。 ”至9月初,日军第15军在钦敦江西岸已没有一兵一卒,半年前他们越过钦敦江发起的英帕尔战役,就这样以彻底失败而告终。 英帕尔会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次著名战役。 西方和日本的军史学家评价这是日本历史上在陆战中遭到最惨重失败的一次战役。 日军在开始发动进攻时约有10万人,结果有多人在战斗中死亡或失踪,并且败退回原来进攻的出发地。 日军之所以在英帕尔惨败,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忽视后勤保障。 日军在进攻前,片面强调“就粮于敌”的传统补给思想,对后勤保障问题不仅计划不周,而且准备不足。 担任进攻任务的第15军,直到向部队下达展开命令时,原定的后勤保障计划仅完成了18%。 部队出击时,只携带了1—2周口粮、1.5—2个基数的弹药,牵了2万余匹马、牛和象,数千只山羊。 他们计划用这些牲畜驮运物资并兼作食用,估计可支持一个月,至于尔后的后勤补给,只待“打下英帕尔,坐吃丘吉尔”了。 英军在战后总结这场战役时写道:“由于对后勤供应需要的估计不足,由于对英军部队战斗素质的估计过低,这就导致了日军的毁灭。 ”日军在战后总结这次场战役失败的教训时也承认,对后勤保障重视不够是造成这场劫难的重要原因,他们在英帕尔是打了一场“忽视后勤的无谋之战”。 英帕尔会战后,作为日军驻缅方面军主力部队的15军,已不再具有一个战役兵团的战斗力了。 盟军在印缅战场,从此转入了总进攻的战略阶段。 (转自“新浪军事”,略有改动)图中的“因帕尔”就是英帕尔。

二战日本为什么不打下印度?

生产力和军队数量,补给能力还有整体战争态势的多方面原因~~ 首先日本有后备计划,攻击第一计划目标是对付美国,和德国在印度会师。 但是日本大本营在英帕尔科希马大战之后就果断放弃了印度计划,转而继续南下~~~(并没有倾全力一战) 日本的大部分军队被牵制在中国,而日本驻在东南亚就那点兵力。 进攻约有10万人,结果有多人在战斗中死亡或失踪.印度当时有美国大量航空兵、英驻印军、印度军、中国驻印军(很精锐的部队)。 双方的后勤保障能力和计划也有极大差距.日本仅完成了18%的后勤补给。 部队出击时,只携带了1—2周口粮、1.5—2个基数的弹药,牵了2万余匹马、牛和象,数千只山羊。 他们计划用这些牲畜驮运物资并兼作食用,估计可支持一个月,至于尔后的后勤补给,只待“打下英帕尔,坐吃丘吉尔”了。

二战期间日本为何攻打印度失败?这其中有什么原因?

我们都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不仅仅只有中国是日本人索要取得的土地,另外东南亚的很多区域也是日本的进攻目标。 在二战爆发前日本最初的作战计划当中,印度曾是日本军队的必取之地,日本设想是在拿些印度之后与德军会师中东,最终完成瓜分亚洲的大业。 然而日本却在印度这一关的时候却吃亏了,那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在珍珠港事件之后,日本出兵进攻英美位于东南亚的殖民地。 从1941年12月8日至1942年1月31日的短短两个月时间里,7万日军愣是击败了13万英军,夺取了英属马来西亚,此战被喻为大英帝国历史上最大的耻辱。 而在三个月后,日本又占领缅甸,英军全部撤往印度。 日本占领缅甸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切断了滇缅公路,断绝中国与外界的联系。 但此后美国则以印度为基地,将援华物资在印度装机,再通过著名的驼峰航线飞跃喜马拉雅山脉送抵中国,因此日本对于印度一直如鲠在喉。 不过限于兵力有限,日本迟迟未能入侵印度。 到1944年初,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节节溃败,而德国在欧洲战场上日子也不好过。 为转移盟军的注意力,以及在德国的强烈要求下,日本决定进攻印度。 当时的印度尚在英国的殖民统治下,许多印度人希望借助二战驱逐英国人,于是在日本的支持下,1943年10月21日印度前国大党主席钱德拉·鲍斯于在新加坡成立自由印度临时政府,并且立即加入了日本的所谓大东亚共荣圈,为日本侵略摇旗呐喊。 1944年3月8日,日本打着驱逐白人,帮助印度独立的口号,在印缅集结了近10万大军,准备向印度发起进攻,史称英帕尔战役。 不过对于这场战争,日军的前期准备似乎并不走心。 日本军部竟然没有给出这场战役的具体战略目标,而日军此战的总指挥官牟田口廉也,也不过只是第十五军司令,级别并不高。 从日军的准备来看,日本对于这场战役显然是过于自信了,这可能是由于英军在东南亚的表现太过糟糕,导致日本十分轻视驻印英军。 作为本次日军的最高统帅,牟田口廉也对于此战很有信心,此人原本驻守华北地区,当年的卢沟桥事变就是他挑起的。 在太平洋战事爆发后,他被调往马来西亚,在1942年2月参与新加坡战役。 在进攻新加坡的行动中,日军仅以5万人就降服了10万英军,因此牟田口廉也认为英国不堪一击。 在战前的军事会议上牟田口廉也曾夸口道:关于此次作战,我们已经详细地讨论过各个细节,并全部解决了。 因此,成功应该是显而易见的。 虽然部下曾不断地向他劝说,但牟田口廉也还是固执地只携带了2周的口粮就下令开拔了。 日军的进攻分为南北两路,南路进攻英帕尔,北路进攻另一个印缅边境重镇科希马。 英帕尔位于印缅边境地带,该城东面是曼尼普尔山脉,这条山脉是缅甸和印度的界山,也是抵御日军进攻的天然屏障。 而深知英帕尔重要性的英军在此地集结了15万大军,决心死守此地,誓言绝不会重蹈马来战役的覆辙。 针对日军来势汹汹的进攻,英军在战争初期故意收缩防线,诱敌深入,尽量拉长了日军的补给线。 等到日军行进至英帕尔附近时,英军开始反击。 说实话,日军的战斗力并不在英军之下,但问题是,由于粮食准备不充分,日军还没有达到英帕尔就已经快把干粮吃完了,前线部队只好赶紧向缅甸大本营求援。 但牟田口廉也真是个奇葩,他竟然回复道:日本人自古以来就是草食民族。 你们被那么茂密的丛林包围,居然报告缺乏食物?这算怎么回事!由于主帅实在不靠谱,日军只能严格限定单兵口粮,这大大迟滞了日军的进攻。 而在发现日军粮食不足的情况后,英军则绕到日军身后,切断了日军的后路。 虽然日军很快便做出了反扑,但是终究没能夺回失地。 此时的日军是进退维谷,往前走拿不下英帕尔,而后路又遭到英军拦截,若再不采取行动,日军马上就要被英军包饺子了。 于是牟田口廉也下令改变进攻方向,他要求日军绕到英帕尔北边发起进攻,因为英帕尔北边是开阔地带,便于进攻。 但改变进攻方向需要经过一段崎岖的热带雨林,等到日军走到英帕尔北边的时候,日军真的开始吃草了。 就在日军在英帕尔城外吃草的时候,进攻科希马的日军也因为后勤问题被迫撤退。 之后眼见时机成熟,英军开始了反击。 到8月20日,日军溃退至钦敦江边,至9月初,日军全部撤回缅甸,英帕尔战役最终以日本的失败而告终。 此战日本阵亡和失踪人数达5.3万人,其中大部分都是饿死的。 这一战的失败彻底打消了日本进攻印度的年头,此后直到战争结束,日本人再也没有入侵过印度。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keji312/8805.html
火影迷才懂的6个梗 宇智波不仅是狂笑四杰 还是历代火影的魅魔
曝蔚来小鹏延期向供应商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