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裁员 寒气传给更多人

自3月21日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发布内部信反思公司战略与执行后,时隔近2个月,理想终于开始“广进”计划。

多家媒体报道,理想汽车在五一假期后开始裁员,比例超过18%,按照其2023年底拥有近3.16万名员工计算,此次裁员涉及的人数或超过5600人。

上周,电动湃在《理想汽车:真的走出泥坑了?》中也表明了态度:谨慎判断,理想汽车即便如今有触底反弹之势,后市如何,仍然有很大不确定因素。

或许,此次裁员带来的降本增效,能够消解后续发展中部分不确定因素,但在行业寒气弥漫的情况下,如何穿越这个周期呢?

此次,理想汽车裁员优化早有苗头。

4月初,一位自称为理想汽车员工的账号在社交平台爆料称,理想目前新offer全部暂停审批,17(级别)岗以上会有少量股票,但可能与绩效等考评挂钩,低绩效无法套现。理想全部预算缩减30%以上,由于目前人员架构仍按照年度目标销量80万辆布置,人员相对冗余,下一步将要裁员。

5月初,陆续有内部员工放出消息,理想汽车内部开始逐渐裁员,首先“动刀”的是人力资源部门。另外造型部门、生产以及供应链相关部门均有不同比例的人员调整。

据21财经报道,在此次整体优化中,销售服务运营部门优化超过400人,招聘部门从原来的200多人缩减至40至50人,智驾团队会缩减到1000人以内。

据了解,理想汽车的管理层在4月底通过了最终的裁员名单,这轮员工优化计划于5月第一周正式启动,预计大部分将在5月底前完成。

我们可以读出几个关键点:

一是为什么裁员?

理想在去年销量大涨的情况下,人力资源规模持续上涨,一年内招聘了1万多人,总数超过了3万人,仅次于蔚来,不可避免出现人力冗余的情况。

2024年3月底,理想汽车基于多方面的考量,进行了一轮降价,并将其销量预期从80万台下调至56-64万台。在销量放缓和目标下降的趋势下,人力冗余的迹象愈加凸显。

二是为什么裁纯电和智驾团队?

这应该是让很多人困惑的点,纯电车型是未来、智驾是用户买车关注的重点,理想汽车就如此“断舍离”?

4月3日,理想汽车宣布启动矩阵型组织2.0升级,并进行多个部门的组织架构调整,原MEGA车型负责人被“雪藏”。

去年10月,理想汽车大力向外招聘智驾研发人才。彼时,理想汽车给出的薪资水准属行业第一梯队,部分人才跳槽可获高达50%以上的涨幅薪酬。

但截至目前,理想汽车智驾水平及进度距离行业第一梯队愈来愈远。

基于上述事实,我们不妨猜测一下,2024年增程车型仍将是理想汽车发展的重点,智驾方案也存在外包的可能性,不会固守全栈自研的道路。

只有这样的策略思考,理想汽车才会做出这样的裁员结果,以成本换发展时间,同时保证人员置换,技术持续发展的自由度。

目前,理想将开源节流的操作全部做到,为自己激进的80万辆目标买了单,至于能否奏效,就要用时间来说话了。

理想相对迅猛的裁员,吸引了多数人的目光,但其实近期裁员的车企,却不止理想一家。

近日,广汽本田发布了裁员公告。相关内部人士透露,本次裁员行动将持续至8月,其中5月将是较为集中的时间段。目前已有约1700名员工选择离开,占到了合资公司总人数的14%。

更早之前,特斯拉中国区也进行了裁员,涉及多个部门——包括但不限于客户服务人员、工程师、生产线工人和物流团队,有些部门将裁员30%-40%,个别部门裁员比例高达50%,其他部门普遍在20%左右。甚至有消息传出,特斯拉中国的市场营销团队也被“一锅端”裁掉了。

市场竞争不是人情世故,更可能是迅猛的裁员公告。而这也为纷繁复杂的2024年,加了不一样的注脚。

2024年,以“油电同价”为标志的新一轮价格战、墙倒众人推的舆情事件、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流量发布会,“频频致敬”也不能掩盖市场的腥风血雨,更似一部江湖气极浓的书剑恩仇录。

多方裁员正是腥风血雨竞争后的结果之一。

事实上,特斯拉和诸多合资公司的“员工命运”,自去年以来,这些车企的销量就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程度远超往年,中国品牌在新能源市场的优势,终于溢出到了燃油车市场。

市场份额的下降、车型产品的老旧,必然无法支撑如此多的人员开支,裁员以存实力,以后再图反攻是一个不难的选择。

沿着这个思路来思考,如果去年合资品牌份额折损严重,那今年的豪华品牌也正在经历同样的剧情,或许明年我们也会看到不少豪华品牌在中国市场裁员的消息。

当然还有一点,我们不得不承认,目前所有车企裁员果决的速度都比以前大大加快了,例如去年在两周内裁员数千人的蔚来。

我们进一步思考也会发现,裁员只是市场发展不好、消费不振的一个具象的结果,是员工,也是用户,背后也有家庭,才会如此受到关注。

波士顿最新的报告显示,国内宏观经济放缓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费意愿,包括首购、增购,预估过去五年累计抑制了3000万辆需求。

需求减缓的滞后性,终于在2024年传导到了每一个车企,也就有了多轮裁员。

理想、特斯拉、广本都不会是最后一个,寒气会继续传导下去。

用一句话来总结全文,裁员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理想、特斯拉、广本在裁员的同时,更应积极加大在纯电汽车、智能化等领域的投入,以应对市场波云诡谲的变化。

谋大势、早布局,做减法有时容易,而做加法更需要智慧和勇气。


汽车业的寒冬?年赚400亿的北京奔驰都要裁员,蔚来投靠地方政府

疫情中的汽车行业也变得寡淡,但就在25日,接连发生两件大事:奔驰母公司戴姆勒席卷全球的裁员计划或波及中国,蔚来汽车在兜兜转转过程中将中国总部落户合肥。

熟悉汽车行业的人都知道,戴姆勒是汽车行业里头有名的“超级富豪”,连他们都顶不住要开始裁员节约成本;而蔚来是造车新势力的龙头,通过正常渠道融不够资,只能跟地方政府捆在一起,究其原因,可能还真是跟新能源车有关系。奔驰是因为要往新能源车转型投入巨大,蔚来本身就是新能源车企业,市场销量没达到预期而难以融资,不得不投靠地方政府。

戴姆勒裁员或波及中国,为节约成本不得不减员

从2018年以来,汽车行业听说了太多关闭工厂和裁员的消息,但没想到这一情况也会落到戴姆勒尤其是北京奔驰的头上,奔驰是全球豪华车销量冠军。

戴姆勒早在去年就宣布,将在2022年底之前,削减超过14亿欧元的人员成本,在全球范围裁员至少1万人,占其全球总员工数量的至少3.3%,裁员行动在去年11月便已开始。

没想到的是,戴姆勒的裁员风会刮到北京奔驰身上—戴姆勒全球最优质资产。消息人士向媒体透露,今年上半年和下半年,戴姆勒或将分别在华裁员4%,其中包括北京奔驰近百位外籍专家。同时,北京奔驰还将改变‘一岗两人’的惯例,减少外派中国的德国员工。”

看样子,奔驰是这个裁员计划是由德国总部提出的指令,北京奔驰相关人员表示,对此事并不知情。

奔驰此举有一点是异常明智的—削减外籍人员的人数,前提是中方人员要能接得了工作。

外籍员工的成本高出中方员工接近7-8倍:“奔驰每年为一名外派中国市场的德国员工花费成本超过30万欧元——包括工资以及种类繁多的补助,而一名中国员工的年均成本仅为人民币30万元。”

由于德方员工的成本高企,北京奔驰每年付给奔驰的人员包括咨询费在内的各类费用就高达近20亿人民币。公开数据显示,北京奔驰目前约有3500人,“裁掉的外籍专家大概在100人左右”。

北京奔驰绝对是中国有钱的汽车企业,根据上市公司北京汽车所公布的数据,2019年北京奔驰一辆车的利润为7.8万元,2019年北京奔驰销量超过55万辆,算一算有多少利润?超过400亿。

“如果不能在2月10日复工,北京奔驰日损失将超4亿元。”北京奔驰向天津市政府及天津市武清区政府发出申请函绝不是空穴来风。

在此次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在先期捐出1000万元的基础上,北京奔驰又再次捐出2000万元。

就连北京奔驰这样的“最优生”都扛不住了要裁员,可见其成本压力。

这和戴姆勒朝电动化转型的巨大投入不无关系。2019年,戴姆勒集团营业收入增长3%,但净利润从2018年的76亿欧元暴跌到2019年的27亿欧元,下跌64.5%,刷新了十年来的跌幅纪录,受2019年的“柴油排放门”和“高田气囊门”所致。

据悉,“柴油排放门”的罚款及相关支出超过40亿欧元,而“高田气囊门”造成的损失超过9亿欧元。为了往迎合监管部门“零排放”的要求,只有往电动化转型,但是电动化的投入巨大。

早在2017年,戴姆勒董事会就批准了一项100亿欧元的新能源计划,在未来7年内将推出超过130多种电动车型。此外,该计划还涉及众多的轻度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车和氢燃料车型;2018年12月份又宣布,将花200亿欧元采购电池电芯,以实现2022年推出130款电动汽车以及电动货车、电动巴士和电动卡车的目标。

蔚来牵手合肥,造车新势力的最终被政府收编?

在北京奔驰传出裁员消息的同时,处于困境中的蔚来汽车却迎来了一个好消息:2月25日,合肥市政府牵头组织对蔚来中国总部项目进行超百亿元的战略投资暨EC6量产项目启动会上,当地政府为其注资100亿元以上。

2月25日,合肥市政府牵头组织对蔚来中国总部项目进行超百亿元的战略投资暨EC6量产,蔚来的命运跟合肥市紧密相连了。

这对于难到“推迟发工资”的蔚来而言,堪称是雪中送炭,来的正是时候,蔚来汽车股票大涨!盘前涨幅一度超30%,市值暴涨超11亿美元(蔚来汽车当下市值约为4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20亿元)。

根据协议,蔚来汽车中国总部项目包括在合肥成立蔚来汽车中国总部,建立研发、销售、生产基地,打造以合肥为中心的中国总部运营体系。

此前,蔚来是要做全球化的企业,并在纽交所IPO,合肥与其定位格格不入,今后要将位于上海的营销运营总部也搬去合肥,从常理上而言并不科学,起码不利于吸引人才,但为了生存下来,什么也不顾了。

蔚来刚刚融到2亿美元,但还是杯水车薪,之前蔚来也找过北京亦庄、湖北湖州等地方政府来接盘,并没有下文,直至“委身”于合肥。此前,蔚来汽车也由合肥的江淮汽车代工,大家都知根知底,也算水到渠成。

从2014年成立时被“投资人追着投”到现在“没米下锅”,蔚来短短几年时间的巨变,折射出造车新势力的们的困境:当下社会上的资本趋于枯竭,最好的办法是能找到地方政府接盘,只有地方政府才有资金了,车企能给当地带来就业和税收,各有所图。

除了蔚来,还有华人运通、爱驰都在走这条路,前提是你自己本身要还有价值。

在过去的两年中,蔚来汽车累计交付数量已经超过了3万辆,这还是在售价40万元以上的中国品牌,这就是它被合肥看中的资本。

都是电动化惹的祸?

北京奔驰和蔚来的转变,其实原因都在电动化。

中国的电动化其实基本上就是纯电动化,因为纯电动车占据中国的新能源车的比例在8成。

但是,纯电动车现在成本太高,私人需求量又小,但是各监管部门又催促车企们往电动化转型,这让车企们非常痛苦。

在燃油车领域,中国车企与国际巨头相差太远,原油对外依存度超过70%,有关部门希望通过新能源车来实现弯道超车。

2019年12月3日,工信部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规划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25%左右,智能网联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30%,高度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

25%的占比是什么概念?按照2600万辆的新车规模来计算,25%就得650万台,这几乎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2019年新能源车销量仅为120万辆,下半年经历了连续6个月的下降,2020年1月新能源乘用车月销量仅4.5万辆,同比下跌51.3%,七成新能源经销商预测2020销量不如2019,在疫情严重的2月份,乘联会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月上半月的零售同比下降92%,跌幅创历史最高纪录,市场相当严峻。

文|DA彬

小鹏汽车回应裁员、成本控制和谣言

最近一则消息称,小鹏汽车正在进行大规模裁员。 针对这一消息,小鹏汽车表示,目前公司的业务状况良好,裁员属于谣言。 公司将继续进行投资,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在此之前,有传闻称,小鹏汽车需要降低成本。 对此,小鹏汽车表示,公司确实在进行成本控制,但这是因为公司需要不断提升效率,在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力。 近几个月来,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已经经历了较大的调整,行业整体增速放缓。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小鹏汽车要想继续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成本,提升效率。 小鹏汽车还表示,公司未来将继续加大对研发、生产和营销的投入,同时加强与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的合作,全力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从2018年至今,小鹏汽车已经推出了三款新能源汽车,分别是小鹏G3、小鹏P7和小鹏P5。 其中,小鹏G3在去年上市后获得了很高的关注度,并且成为了全球最畅销的电动SUV之一。 尽管行业发展不容乐观,但小鹏汽车依然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 公司计划在未来几个月推出更多的产品,并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 此外,公司还将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以确保自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相信随着行业发展的趋势逐渐清晰,小鹏汽车的业务规模和市场影响力将继续得到进一步提升。

外媒:福特汽车将裁员约3000人,裁员原因是什么?为何要大规模裁员了?

对于这种事情的出现,那么都是很重要的,那么裁员的原因无非就那几点,就是因为现在经济发展的原因,那么这个企业的发展的话,并不是非常的好,那么为了降低这个成本,所以进行这个裁员,降低这个用人的成本,那么才会进行一个裁员也是正常的事情,毕竟一旦一个企业的这个经济发展不是很好的话,那么都会进行一个裁员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对于很多企业来说,那么一旦发展并不是很好的话,那么都会进行一个裁员,降低这个成本的投入,那么以获得更高的这个利润,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降低成本

那么这个裁员的原因无非就是为了降低这个用人的成本,所以才会进行裁员的,减少了这个公司的人数的话,那么自然而然成本就不需要这么多了,那么就能够降低这个成本,那么也能够获得更高的这个利润,毕竟人少了之后,那么就不用花费这么多的资金呢,而且在现在这个时代说一旦这个企业发展不是很好的话,那么就会导致他们的收入和付出不成正比就会进行一个裁员,这样的话才能够规避风险

发展不是很好

对于这种情况的出现的话,那么很明显,就是因为这个企业发展不是很好,收入和付出不成正比,那么才会进行一个裁员,降低这个用人的成本,因为像企业在发展不好的时候那么如果投入还是这么多的话,那么是会亏本的,导致这个企业倒闭都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说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就会进行裁员

总的来说裁员的原因就是要降低这个用人的成本来规避这个风险,因为企业在发展不是很好的时候,那么都会进行一个裁员,降低这个用人的成本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eji312/9191.html
更可怕 孩子肥胖 比 中年发福 !
美利云 股票行情快报 000815 5月20日主力资金净买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