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冯玉怡 珠海报道
近期,珠海国资系统颇不平静,市场对其改革成效及投资业绩的关注度陡增。
外界纷纷关注格力电器“出表”后获416亿元弹药补充的格力集团,近年来的投资成色几许?格力集团作为珠海市首家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在向“管资本”转型的道路上又将行至何处?
在2019年格力电器完成混改前,其一直都是格力集团最“出名”的核心资产之一,格力集团主要从事家用电器的生产和销售、建筑安装业务和海岛旅游等业务。2019年格力电器完成混改后,格力集团持有格力电器股权比例下降,全力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并逐步形成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资本运营+产业投资+产业引进+载体建设+服务运营”为主线的“五位一体”综合发展格局。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梳理中诚信国际多份格力集团的年度跟踪评级报告(简称《报告》)后发现,目前格力集团业务呈多元化发展,已为珠海当地引进多家企业,在助力珠海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有着战略意义。同时,格力集团也面临着挑战:尽管其营收表现可圈可点,但盈利能力却明显大不如前。
2018年,格力集团总资产2614.36亿元,在2019年末转让格力电器15%的股权后,总资产规模大幅下降至662.99亿元。后经珠海市国资委股权划入等方面的持续支持,截至2024年3月,格力集团总资产已增厚至1242.83亿元。从净利润看,其2018~2019年净利润分别为260.20亿元、461.00亿元,而2020年一度下滑至4.31亿元,此后一路上涨至2023年的10亿元。
在受访专家看来,此前格力集团主要依赖格力电器的股利收入,格力电器完成混改后,格力集团短期内势必会受到一定影响,但通过近年来的持续改革,已经逐步形成了更趋合理的综合发展格局。不可否认,产业投资与服务运营等需要从更长周期考量收益。目前,格力金投和横琴创投等公司作为格力集团产业投资板块的核心载体,当前阶段的投资收益贡献相对有限;格力集团产业空间载体等自营项目尚需投资规模仍较大,面临一定的资本支出压力,且目前投入运营的产业园区项目多处于免租期,暂未产生明显租金收益。
启动“买买买”模式,盈利能力待考
产业投资板块是格力集团重新定位后新增的核心业务板块,包含基金投资业务、股权投资业务以及并购业务,主要由格力金投、横琴创投及兴格资本负责。
其中横琴创投侧重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医疗健康、先进制造等前沿产业细分赛道,主要以“母基金+直投”的方式投早、投小、投创新;格力金投锚定珠海市产业主攻方向,以“基金投资+直投”的方式开展业务,“战略投资+财务投资”两翼兼顾、“以投促引+以投促产”两策并举。
截至2020年4月,刚起步探索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领域的格力集团,基金投资数量仅有15支,认缴金额约40亿元,已投资股权投资项目共计10个,投资金额约10亿元。随后一年时间内,格力集团开启买买买的“狂扫”模式。基金认缴额翻了近两倍,股权投资项目数量和投资额更是狂飙突进。
《报告》称,截至2021年4月末,集团已投资股权投资项目共计245个,已投资金额达208.54亿元,主要投资业务板块包括高端制造业、数字经济与网络安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2023年,格力金投基金投资收益9.04亿元,主要由小米基金和银河项目基金贡献。2024年3月末,格力金投主要基金投后IPO企业50家、投后获上市公司并购企业3家、投后IPO已过会企业5家、已申报公开上市企业8家、进入上市辅导期企业34家。
在股权投资收益方面,受二级市场波动影响,2023年格力金投股权投资不及预期,收益合计-38883万元。
在并购业务方面,格力集团还在谋求对外转让格力电器股权之时,就已酝酿并购其他上市公司平台。
2019年7~12月,格力集团以集中竞价、大宗交易以及协议转让等方式累计投资约13.64亿元收购欧比特(300053.SZ)15.08%的股份,成为其控股股东;还以集中竞价交易的方式增持长园集团(000651.SZ)股份至13.01%,成为其第一大股东,截至2020年5月持有长园集团的股份已增持至14.53%,累计投资约为14.22亿元,但截至2024年3月末持股市值仅为8亿元;齐心集团(002301.SZ)通过非公开发行的方式向格力集团配股1844.38万股,格力集团投资金额1.91亿元。
而在近日陷入医疗反腐“留置风波”的阳普医疗(300030.SZ),是格力金投于2021年末收购并纳入并表的上市公司,其营业收入近年来呈持续下降且亏损状态。今年7月8日,阳普医疗发公告称,该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邓冠华被珠海市监察委员会立案调查并采取留置措施。
2023年,格力集团再下一城,参与科恒股份(300340.SZ)定增并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但因目前科恒股份董事会暂未完成改选,格力金投暂未将科恒股份纳入合并范围。恒股份发布的年度业绩报告称,2023年营业收入约30.29亿元,同比减少23.56%;净利润亏损5.19亿元,同比下滑12.75%。
非上市公司股权投资亦是格力集团重要投资标的,截至2024年3月末,横琴创投已投57家非上市公司股权,总投资金额为6.08亿元;格力金投直接投资非上市公司股权74家,累计投资68.61亿元,除个别项目外大多数投资股权比例低于10%,仍以财务投资为主。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大部分持股公司暂未对格力集团贡献股利收入。《报告》称,公司本部(格力集团)投资组合仍以子公司出资、理财产品、上市公司股权及货币资金等为主,所涉行业广泛,被投标的信用风险低,流动性较好。
一场“以投带引”的多赢实践
今年2月,格力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康洪在中科天使前沿科学与新兴产业圆桌论坛上介绍,格力集团目前已引进产业项目及珠海本地项目185个,总投资额170亿元。
对于地方国资而言,参股或收并购上市公司,目的或是为了国资保值增值,或是为了牵引相关产业落地,鲜有像深圳国资那样二者兼得的案例。梳理格力集团近5年的产业投资项目可以观察到,珠海国资明显更倾向于后者。
截至2019年12月末,珠海共有上市公司28家(境内),市价总值6295.26亿元,远低于深圳、厦门,甚至低于同为经济特区的汕头市。近年来,珠海入股上市公司的步伐明显加快,截至2024年4月末,珠海上市公司数量已上升至40家,总市值为5170.21亿元,广东省排名第4,但仍难逃A股市场“增量不增价”怪象。
市场分析人士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客观而言,珠海参股或收并购的上市公司,不少账面收益并不理想。但在引进企业、培育上市公司方面,有不少亮点。如何‘消化’这些公司,除了账面上的损益外,让企业和珠海当地产业经济产生更多化学反应,应该是珠海国资未来重点考虑的问题。”
账面收益以外,与珠海产业深度耦合是国资国企更为关注的投资维度。
格力集团耗时一年半登顶长园集团第一大股东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接近格力集团的人士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透露,格力集团多次增持长园集团,看中的是其在新能源领域的相关业务布局,但是长园经营现状存在一定问题和风险,业界并不看好此次联姻。“不过几年时间过去,格力集团确实在盘活和引进长园集团在珠布局方面下了一番功夫,规模体量逐年攀升,在产业集群总产值和税收方面都有所增长。”
据不完全统计,格力集团已推动长园集团旗下长园电力、长园共创、长园半导体、长园泽晖、深瑞智能、深瑞智联、达明科技、运泰利、运泰利视觉、运泰利软件等多家“长园系”公司,以及长园深瑞新能源智能产业创新基地、长园智能制造科技产业园等重点项目落户珠海。
故事仍在继续。2023年9月,格力集团战略入股深圳市安科讯电子制造有限公司(简称“安科讯”),并于当年底注册成立全资子公司珠海市安科讯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安科讯是长园集团的参股公司,长年为华为、汇川等企业提供数字能源产品生产服务,在珠海建设的新一代智慧型生产及研发基地项目建成后,预计中期年产值可达20亿元,长期有望实现整体产值超30亿元,税收超1亿元。
上述市场分析人士表示,一方面,股权投资后会带动一些公司或其项目落子珠海,“以投带引”模式可以带来人才流、资金流、信息流,提升城市能级。另一方面,有利于产业项目的推进,特别是在招商难的当前环境下,拥有多家上市公司或链主企业,对推动项目运作起着重要作用。此举也有利于格力集团完成闭环,招引进驻珠海的相关企业可以落地其运营的产业空间载体。
比如,格力集团与闻泰科技合作引进珠海得尔塔及总投资超100亿元的光电智能制造产业园,产业园全面建成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超300亿元,创造就业岗位近2万个。
而在成为科恒股份的控股股东后,格力集团方面称,在投后会以供应链服务方式,推动珠海市产业立柱项目“科恒浩能新能源设备项目”在金湾区落地投产,预计落地达产后年产值将超80亿元。此前,双方合作已推动科恒股份锂电池正极材料和设备等项目落地珠海。
相比合肥、深圳等城市,珠海组建标准意义上的两类公司时间较晚。格力集团作为珠海首个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开始在探索市场化运作方面积累经验,逐渐在多数新增基金中担任管理人角色,而在经历了一波收购潮后,亦对资本市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如何面对“后格力时代”的挑战,格力集团仍需拿出更多真招、实招。
格力是属于董明珠的吗
不属于,格力集团属于国企。
1985年,珠海市政府决定以公司为主体开发北岭工业区,珠海经济特区工业发展总公司——珠海格力集团公司的前身诞生了,它的使命,是发展特区的工业,壮大珠海的经济实力。
2002年3月,珠海市政府对格力集团实施授权经营,作为国有资产授权经营主体,肩负着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使。 集团公司以资本为纽带,对集团内授权经营企业实行分级管理,分层经营,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同时实施品牌拓展、多元化、社会化发展战略,逐步实现大集团战略,小核算体系,塑造格力系列品牌,打造格力航空母舰,努力使格力集团成为大型国际化、多元化的现代企业集团。
作为深耕珠海多年、与经济特区发展同频共振的龙头国企,自2016年起,格力集团以“服务特区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加快打造现代产业体系”为使命,以国企改革排头兵的勇气和决心开启“二次创业”新征程。 在原有“1+4”业务发展版图的基础上,整合组建了产业投资、建设投资、建筑安装、现代服务等核心业务板块。
扩展资料:
2019年1月1日晚间,格力电器公告称,公司将于1月16日召开股东大会进行董事会换届选举,在董事候选人方面,第一大股东格力集团推荐董明珠、黄辉、望靖东、张伟参选,第二大股东京海担保推荐张军督、郭书战参选。 同时,董事会推荐刘姝威、邢子文、王晓华为独立董事候选人。
月24日晚,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首次现身抖音直播平台。 5月10日晚,“格力董明珠店”等账号在快手直播平台销售破3.1亿。 5月15日晚,董明珠在京东平台直播销售额突破7.03亿。 6月1日,格力电器举行“健康新生活”品牌日直播活动,联合全国3万家线下门店、联动6大线上平台,全面开启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零售模式,全天销售额65.4亿,再次刷新销售纪录。
参考资料:网络百科-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资料:格力集团官网-集团概览 Overview
格力集团又出手:从零持股到举牌 为何看上欧比特?
格力电器的资本棋局又开始布下新子。 8月1日晚间,上市公司欧比特宣布已被格力金投正式举牌,而后者正是格力集团旗下公司。 从持股时间来看,格力集团仅有半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对欧比特持股从0到5%举牌线的突破,出手动作快速而精准。 而这也是格力集团继买下长园集团(维权)之后,又一次重要的战略布局。 不过,格力集团先后持股新能源 汽车 、卫星大数据等新兴领域的公司,其投资跨度不可谓不大。 8月2日,欧比特因格力系资本举牌消息利好影响,逆势高开,当日股价触及最高11.59元,市值大增3亿多。 截至午盘收盘,欧比特股价为11.29元,涨幅1.99%。 格力集团欲战略入股欧比特 格力集团在资本市场的活跃度越来越高,出手速度也越来越快。 昨日晚间,欧比特发布了一则简式权益变动报告称,截至8月1日,格力集团旗下企业格力金投合计持有欧比特3510.8万股,占其总股本5%(剔除回购专用账户中的股份数量后的比例为5.02%),已经触及举牌线。 而从持股时间来看,从7月15日到8月1日,格力系资本仅仅用了半个月时间就完成了从来零持股到5%的持股举牌的跨越,跃升成为欧比特第二大股东,其持股的速度不可谓不快。 具体来看,格力金投在7月15日至8月1日期间,通过集合竞价,以平均11.05元/股的价格,增持2272.8万股,增持比例为3.24%(剔除回购专用账户中的股份数量后的比例为3.25%);7月30日,通过大宗交易增持1238万股,平均增持价格为10.01元/股,增持比例为1.76%,(剔除回购专用账户中的股份数量后的比例为1.77%)。 从公开资料看,举牌方格力金投是持股100%企业,该公司的经营范围包括股权投资、资本运营管理、资产管理、资产重组与并购、财务顾问服务等,其法定代表人和董事长为汪永华。 据官网信息披露,格力金投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战略理念,主要定位于为格力集团和集团各业务板块提供金融服务,积极开展与实体经济相关的资产管理、资本运作和项目投资等业务;同时围绕珠海市委市政府金融创新的目标和要求,为珠海市重大项目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金融配套支持。 实际上,格力集团的强势入场,并不是无迹可寻。 早在两天前,欧比特发布了关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大宗交易减持股份的公告。 据公告显示,2019年7月30日,公司收到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颜军减持公司股份的通知,颜军于2019年7月30日通过深交所大宗交易的方式合计减持本公司无限售流通股12,380,000股,占公司总股本(剔除回购专用账户中的股份数量)的1.7716%。 据悉,此次实控人颜军减持的目的,主要是是引入合作伙伴。 同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颜军承诺:连续六个月内通过证券交易系统出售的股份将低于公司股份总数的5%。 而这一举动,也被市场理解为,实控人颜军有意将为新的战略合作伙伴进场铺路。 涉足卫星大数据领域? 那么,已经逐渐适应资本市场节奏的格力集团,为何如此看好欧比特呢? 公开资料显示,欧比特是国内首家民营卫星大数据领域的公司,业务主要包括宇航电子、卫星大数据、人工智能三大业务板块。 2010年,欧比特正式登陆创业板市场。 2014年,欧比特提出了“卫星空间信息平台的战略构想”,并启动了“珠海一号”遥感微纳卫星 星座 计划。 该计划将由34颗卫星(视频卫星、高光谱卫星、雷达卫星及红外微信等)组成“珠海一号”遥感微纳卫星 星座 。 由珠海、漠河、石河子、贵阳、上海、青岛等卫星地面站组成卫星测控和接收网络,再由珠海、贵阳、上海、青岛、澳门等数据中心组成的卫星大数据储存、处理和分发网络。 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4月30日,全球在轨卫星大约1980颗。 其中对地观测卫星约661颗,高光谱卫星不超过24颗,同期欧比特在轨运行的高光谱就有4颗。 6月10日,欧比特发布公告称,确认公司为珠海市“绿水青山一张图”项目的中标单位,该项目合同金额为8362.33万元人民币。 中信建投研究认为,此次中标是公司“卫星大数据”战略实施以来,加强市场拓展,落实卫星大数据应用的重要成果,开拓了卫星大数据应用服务的新模式,对后续推广数据应用具有积极意义。 公司将依托本次“绿水青山一张图” 项目实施,打造并形成卫星大数据应用服务样板示范,加强在广东省及其他省市推广应用的力度,提高公司盈利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欧比特从事的卫星大数据业务属于高精尖方向,但上市后公司表现却始终不温不火,直到出手进行不断并购动作,业绩才有了起色。 数据显示,2015-2017年连续三年净利润连年高增长的高光时刻(分别增速130.74%、46.26%、42.89%),但是2018年出现了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双降,其中净利润0.95亿元同比下降21.47%。 而具体来看,欧比特前几年高增长业绩离不开频繁的并购动作。 2014年后,欧比特先后收购铂亚信息、智建电子、绘宇智能,分别耗资5.25 亿元、1亿元和5.2亿元。 但其中铂亚信息业绩承诺期过后,去年净利润开始大幅下滑,内部管理层变动也非常频繁。 截止去年底,欧比特账上商誉高达8.36亿元,占公司净资产的25.91%,同时,从2015年开始,连续四年公司的应收账款分别为3.36亿元、4.65亿元、5.4亿元、6.72亿元,应收账款数据不断高企,而同期的坏账损失也在不同增长,拖累了公司的盈利能力。 不过,这些情况并没有消减格力集团强势入场的决心。 据上述股权变动公告显示,格力金投的控股股东珠海格力集团看好欧比特未来的发展前景,有意战略入股欧比特。 在此次举牌之后,格力金投存在未来12个月内继续增持欧比特股份的计划。 8月2日,二级市场上,欧比特股价逆势高开,股价最高涨幅超过4%。 截至午盘收盘,欧比特股价为11.29元。 相比买入均价10.58元而言,格力金投的这笔投资已经有所盈余。 曾高调增持问题公司 今年以来,格力集团频频发起入股动作,其动作和力度又快又狠,似乎对其投资布局已有长期的战略节奏。 5月底,长园集团公告披露,格力集团旗下两家全资子公司通过不断持股已经进入公司前十大股东名单之列,合计持股比例高达4.96%,逼近公司举牌线。 在格力集团的带动下,市场资金纷纷经常跟风买入,从5月30日到5月31日,连续两日,长园集团股票连续两日出现一字涨停,累计涨幅20%。 然而令格力集团意外的是,高调买入长园之后,长园却在5月31日收到了证监会一纸调查通知书,由于去年长园集团子公司长园和鹰涉嫌业绩造假事件,证监会决定对公司正式立案调查。 尽管长园集团设法从长园和鹰业绩造假事件中进行补救,并对前两年业绩进行追溯调整,但公司仍不断受到该事件的负面影响。 而长园集团的突然被启动调查,无疑也令格力集团的这笔投资遭受重挫。 从6月13日开始,长园集团股价一路下跌,截至8月1日,公司股价已经从6.62元下跌至5.70元,跌幅13%。 据7月24日,长园集团公告显示,拟以总价款6.03亿元人民币出售子公司长园南京名下的办公楼、附属设施及土地使用权,长园集团方面解释称,出售部分存量资产,有利于盘活公司资产,降低负债,缓解资金压力。 由于针对长园集团的调查还没结束,目前长园子公司造假案对公司影响尚难评估,但可以肯定的是,格力集团的这笔投资短期可能难以获得较好的收益。 格力电器股权转让仍在进行中 当然,格力集团资本动作最让市场不解的是,就是出让千亿市值的明星企业——格力电器的股权,而且还涉及控制权的出让。 今年4月8日,格力电器公告复牌,并透露格力集团转让持有的格力电器15%的股票。 本次转让价格不低于提示性公告日(2019年4月9日)前30个交易日的每日加权平均价格的算术平均值,最终转让价格以公开征集并经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批复的结果为准。 本次转让完成后,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可能将发生变更。 按照停牌前的收盘价47.21元计算,这笔股权转让涉及400亿资金。 一时之间,谁来接盘引发市场巨大猜想。 5月22日,格力集团召开股份转让意向投资者见面会,据悉当天见面会共有25家意向投资者出现。 从公开的意向投资者名单来看,厚朴投资、淡马锡、高瓴资本等国际战略投资者,以及博裕资本、珠海通沛等本土私募均在名单之列。 除此之外。 华能贵诚信托、汇添富基金等具备国资背景的金融机构也参与其中。 对于外界最关心的转让方案、转让价格和转让条件,珠海国资委、格力集团方面表示,目前具体征集方案尚在研究制定中,且相关具体的条件和要求后续均需要履行国资监管部门的审核程序后方可公开披露。 而据格力电器相关负责人透露,此次公司股权的转让,主导方是珠海国资委和格力集团。 值得注意的是,在转让以后,格力集团虽然失去了格力电器的控制权,但格力集团及其全资子公司、控股公司可以在已使用的领域内继续无偿使用“格力”商标作为的公司名称、公司标识。 就其未来任何投资或扩张的主体和领域等如需使用“格力”商标、“格力”商号的,应由双方另行协商,书面确定。 这也意味着,虽然格力集团失去了格力电器这样的核心资产,但在商标权使用上,双方仍可共用“格力”商标。 未来,格力集团又会有怎样的资本布局,值得期待。 本文源自中国基金报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