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字对比!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释放哪些新信号

执行报告

8月9日周五晚间,中国央行公布了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较上季度报告有诸多变动,释放出一些新信号。

首先,在 货币政策整体思路方面,央行的措辞基本不变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合理把握信贷与债券两个最大融资市场的关系,引导信贷合理增长、均衡投放,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此外,央行新增表述: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注重平衡好短期和长期、稳增长和防风险、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关系。

在货币政策工具方面,央行提出要丰富和完善基础货币投放方式, 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必要时开展临时正、逆回购操作, 深入挖掘有效信贷需求,加快推动储备项目转化。其中,央行将“市场单边预期”的提法改为了“单边一致性预期”,在报告中提及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等新提法。

在信贷政策方面,央行提出要加强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其中,央行删去了“畅通民营企业信贷、债券、股权融资渠道”等表述,增加了“推动保证性住房再贷款落地生效”等表述。

在房地产市场方面,央行几乎对所有相关措辞都进行了更新,提出要 充分认识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的新变化,顺应人民群众对优质住房的新期待 ,着力推动已出台金融政策措施落地见效,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支持城乡居民多样化改善住房需求, 加大住房租赁金融支持,推动加快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在汇率方面,央行提出要逐步理顺由短及长的传导关系,充分发挥利率自律机制作用。着重提高 LPR 报价质量,更真实反映贷款市场利率水平, 并关注经济回升过程中,长期债券收益率的变化。 其中,央行删去了“发挥中央银行政策利率引导作用”的表述,并新增表示要健全市场化利率的调控机制。

在金融风险方面,央行提出要落实好防范化解 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中小金融机构 等重点领域风险的各项举措,对金融机构持有债券资产的风险敞口开展压力测试,防范利率风险。扩大金融风险处置基金积累,强化存款保险专业化风险处置职能。其中,央行将对金融风险政策方向的表述由“不断深化金融改革和对外开放”改为“加快推进金融市场制度建设和高水平对外开放”。

以下为2024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部分的内容,与一季度内容对比,蓝色部分为二季度报告新增内容,红色带删除线部分为删除内容:


央行重磅!2021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公布,涉及房地产等

5月11日,央行发布2021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报告中值得关注的有以下要点:

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

2021 年第一季度,人民银行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精准、合理适度,综合运用再贷款、再贴现、中期借贷便利(MLF)、公开市场操作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投放流动性,及时熨平春节前后现金投放、财政税收、季末等多种短期波动因素,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春节前不紧,春节后不松,维护市场预期稳定和货币市场利率平稳运行。

同时,通过多种方式加强与公众沟通,进一步提高货币政策操作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引导货币市场短期利率围绕公开市场 7 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在合理区间波动,政策利率的中枢作用进一步增强。 3月末,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为1.5%,比上年同期低0.6个百分点。

货币信贷合理增长

随着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深入推进,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显著提升,信贷投放保持较快增长,有力支持了经济恢复、稳中加固、稳中向好。 3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为186.4万亿元,同比增长12.3%,比年初增加8.0万亿元,同多增 6734 亿元。 人民币贷款余额为180.4万亿元,同比增长12.6%,比年初增加7.7万亿元,同比多增5741亿元。 金融机构信贷投放节奏把握适度,保持了支持实体经济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增强了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后劲。

推动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有序落地

2020 年末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出台后,人民银行会同银保监会指导省级分支机构合理确定地方法人银行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要求,督促集中度超出上限的商业银行制定过渡期调整方案。 目前,信贷结构优化有序推进,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进入常态化政策执行和实施阶段。

房地产行业数据

2021年第一季度,全国房价总体稳定。 受上年低基数影响,商品房销售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出现明显增长。 3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同比分别上涨4.4%和3.3%,涨幅较上年末分别高0.7个和1.2个百分点。 一季度,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63.8%,两年平均增长9.9%;销售额同比增长88.5%,两年平均增长19.1%。 一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25.6%,两年平均增长7.6%;其中,住宅开发投资同比增长28.8%,两年平均增长9.3%,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为74.8%。

房地产贷款增速总体保持平稳。 3月末,全国主要金融机构(含外资)房地产贷款余额 50.0万亿元,同比增长10.9%,增速较上年末低 0.6个百分点。 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 35.7万亿元,同比增长14.5%,增速较上年末低0.1个百分点;住房开发贷款余额 9.5万亿元,同比增长5.8%,增速较上年末低2.4个百分点。

完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框架

人民银行会同银保监会起草《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监管规定(试行)(征求意见稿)》,于4月2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附加监管规定》从附加监管指标体系、恢复与处置计划、审慎监管措施等方面对系统重要性银行提出附加监管要求,是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监管的一般性框架。

完善金融控股公司监管制度

2021 年以来,人民银行积极做好金融控股公司行政许可相关工作,于3月31日发布《金融控股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任职备案管理暂行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令〔2021〕第2号),明确由人民银行对金融控股公司董监高实行备案管理,规定人员任职条件和备案程序,并加强任职管理,防控关键岗位人员风险,规范兼职、代为履职、公示人员信息等行为。

深入推进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

召开全国主要银行信贷结构调整座谈会,加强政策指导,推动银行持续改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促进小微企业融资“增量、降价、提质、扩面”。 加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切实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主要金融帮扶政策总体稳定,继续发挥再贷款的精准滴灌和正向激励作用,降低“三农”融资成本。 做好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 继续落实好创业担保贷款、助学贷款等政策。 做好易地搬迁后续金融服务,研究加大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金融资源倾斜。

着力加大对乡村振兴领域资源投入

做好春耕备耕、粮食安全、种业发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服务,支持开展农机具、大棚设施、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等抵质押贷款业务。 鼓励金融机构发行“三农”专项金融债券,拓宽低成本资金来源。

有序推进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处置和改革重组

努力克服疫情影响,推动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处置取得关键进展和重要阶段性成果。 恒丰银行改革重组方案顺利实施,锦州银行风险处置和改革重组工作基本完成,确保了关键敏感时期金融体系的平稳运行,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加强外汇市场管理

加强非现场监督能力建设,继续严厉打击地下钱庄、跨境赌博等非法金融活动,重点查处虚假欺骗性交易,有力维护外汇市场良性秩序。 第一季度,共查处外汇违规案件661起,罚没款2.16亿元。

主要经济体超宽松宏观政策的后续影响和货币政策转向的风险需密切关注

2021年一季度末,美联储、欧央行、日本央行资产负债表分别较 2019年末扩张85%、60%、25%,主要是购买政府债券,2020年美国新增国债中超过一半由美联储购买。 发达经济体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紧密结合,规模巨大,推动全球资产价格上涨,与实体经济相脱离,金融风险隐患不断增加,未来是否会通过主权债务风险、高通胀、汇率利率波动、股市债市估值调整等造成风险转移,需要密切关注。 一季度美国长端利率上行引发全球金融市场震荡加剧,一些基本面脆弱的新兴经济体资本外流和汇率贬值压力上升。 加拿大央行已在4月削减资产购买规模,未来若主要发达经济体释放明确的货币政策转向信号,可能产生外溢效应,进一步放大全球跨境资本流动的波动。

全球通胀水平可能继续升温

全球经济回暖拉动大宗商品和原材料需求走高,加上流动性环境极度宽裕,国际大宗商品如铁矿石、铜、原油、大豆等产品价格上涨较快。 叠加去年低基数效应,未来一段时间全球通胀指标的同比读数可能会普遍趋于抬升,进一步推升通胀预期。

中国宏观经济展望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呈现稳定恢复态势,稳中加固、稳中向好。 第一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18.3%,两年平均增长5.0%,经济运行开局良好,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我国经济发展动力不断增强,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增多。

也要看到,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严峻,我国经济恢复不均衡、基础不稳固,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不少风险挑战。

物价走势总体稳定,不存在长期通胀或通缩的基础。

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

一是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二是落实和发挥好再贷款、再贴现和直达实体经济货币政策工具的牵引带动作用。

三是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

四是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

五是加强金融市场基础制度建设,服务实体经济,防范市场风险。

六是进一步推进金融机构改革,不断完善公司治理,优化金融供给。

七是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制度体系,构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长效机制。

任泽平:政策已经释放出清晰的信号,新一轮稳增长要来了

大家留意,我们的公共政策,最近还是释放出了非常清晰的信号,新一轮稳增长来了,也就意味着未来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包括房地产调控,可能会变得对市场更加友好,对经济增长和就业更加友好。

11月18号国常会中,指出:我国经济出现了新的下行压力,要在高基数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平稳运行,面临很多挑战,要做好六稳、六保。

三季度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大家留意这次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跟以前有什么不同:删去了管好货币总闸门和坚决不搞大水漫灌的表述,大家仔细去理解。

按照现在这个房地产形势下去,如果政策不调整,3~6个月,大部分民营房企现金流都要出问题。 所以政策要适当调整,避免硬着陆,实现软着陆。

未来股票有投资机会,其实房子也有机会。 我不太赞同现在有些观点说,现在房子翻篇了,永远的没有投资机会了,我认为这个看法是错的。 房产税对短期房价有影响,长期影响不大。

我认为这次货币的宽松应该是两个方向:第一个是定向的降息、降准、再贷款,给新基建、新能源和数字经济。 第二个方向,就是对于房地产过紧的前期这些政策、给予适度的松绑。

对于股市,不用太悲观,新能源是长期机会,不过,明年的股市风格一定会有变化。

这是经济学家任泽平,11月24日表述的最新观点,他提醒大家留意重要信号,新一轮稳增长要来了。(会员可观看直播回放)

投资报和泽平宏观整理了精华发言内容:

新的一轮稳增长来了

今天聊聊几个话题,一个,大家留意我们的公共政策,最近还是释放出了非常清晰的信号,就是新的一轮稳增长来了。

新的一轮稳增长来了,也就意味着未来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包括房地产调控,可能会变得对市场更加友好,对经济增长和就业更加友好。

第二个,我们最近做了一个问卷调查,说实话,虽然我们预计大家生三孩以上的意愿可能不高,但是投票的结果、还是大幅超出了我们预期。

大约只有10%的人愿意生三孩及以上 ,根据我们的问卷调查,大约有将近1万个人参与这个问卷调查, 将近1/4、就是25%的朋友的投票结果就是一个都不生。

而且我们最近也公布了一些新的情况,就是 今年上半年,我们很多地方的新生儿的出生率再次大幅的下滑。

我有一个判断供大家参考,就是 中国的老龄化正在追日本,但中国的少子化有可能会比日本还要严重, 所以说,我们真的是要该采取措施了。

当然还有一个,就是站在现在的时点,大家可能关心股票房子这些投资问题,

其实我跟大家讲,未来股票有投资机会,其实房子也有投资机会,

我不太赞同现在有些观点说,现在房子翻篇了,永远的没有投资机会了,

我认为这个看法是错的。

那么,在讲大的判断之前,我讲两个两个重要的信息。

一个就是11月18号国常会上,在这会议当中,指出:我国经济出现了新的下行压力, 要在高基数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平稳运行,面临很多挑战,要做好六稳六保。

什么意思?

就是要稳增长,

我做了20年的经济形势分析,一听到这个词、听到这样的表述,我就知道了,要稳增长。

然后,随后央行在最近这两天发布了一个文件,三季度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大家留意这次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跟以前有什么不同。

删去了管好货币总闸门和坚决不搞大水漫灌的表述,大家仔细去理解,我再把这两个信息给大家强调一下。

第一个,在这个形势座谈会上,指出我国经济出现新的下行压力,要做好六稳六保,

六稳就是稳增长、稳就业、稳外贸、稳投资等等。 然后央行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做了一个很重要的调整,删去管好货币总闸门和坚决不搞大水漫灌。

这两个重要的信号,归纳起来两句话:

第一,新的一轮稳增长要来了。

第二个,货币不再像以前那么紧了,货币可以适当的松一松了。

这是非常重要的信号

新的一轮货币结构性宽松要来了

为什么现在稳增长要来了?新的一轮货币宽松或者说结构性的宽松要来了?

原因是,因为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

经济是有自身的规律的,从复苏、过热、滞胀、衰退,周而复始,去年是复苏,今年上半年是过热和滞胀,现在是从滞胀往衰退进行转化。

那么大家非常明显的看到,最近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我们现在正处在货币政策的转弯、慢转弯的阶段,还没开始轰油门,希望大家留意。

那么经济下压力来自于哪里呢?

教给大家分析短期经济形势的一个办 法,宏观经济形势分析,长期看供给,短期看需求。

长期看供给,就是制度、技术、人口等等,这些都是慢变量,

短期看需求,就是三大需求,消费、投资、出口,所以短期经济形势变化,大部分都是因为需求的这种波动所带来的。

那么我们来看最近的需求上,消费整体是低迷的,然后出口不错,出口高增长,但是明年要麻烦,我们最近出口订单有所放缓,

最重要的是投资的下行压力。

从今年5月份、尤其是今年八九月份以来,我们房地产的销售以负的20%的速度在下滑,

还有基建,今年15号文清理地方的债务,所以基建也非常的低迷,所以这是经济下行的一个主要的原因。

比如我跟大家说一个数据,我们三季度的GDP增速大约是4.9%,已经跌破了潜在增长率的水平。

那么四季度,市场普遍预测是低于4的,大约是3.5~3.7之间,而且我认为到明年一季度都缓解不了,因为我们现在政策还没有去有有力的去对冲,只是说有一些信号;

比如说前一段、碳减排支持工具,还有最近专项债的这种发力,还有包括房地产调控也有所松绑。

在房住不炒和三稳的预期下,最近大家留意,你看像成都,对预售资金的监管做了调整了,而前段时间包括像央行等都提到,对房地产的合理融资需求也要开始调整。

按照现在这个形势下去,如果政策不调整,3~6个月,大部分民营房企现金流都要出问题。

所以说我们要稳增长,货币要开始宽松了,这是我要跟大家交流的第一方面内容。

这次货币宽松对哪些行业有利

支持新基建、新能源和数字经济;或适度松绑过紧房地产政策

那么第二个给大家分享一下,这次货币宽松对哪些行业有利?

简单跟大家说,我认为这次货币的宽松应该是两个方向,

第一个是定向的降息、降准、再贷款,给新基建、新能源和数字经济,这是第一个方向。

第二个方向,就是对于房地产过紧的前期这些政策、给予适度的松绑,

包括最近像哈尔滨,像成都等等一些城市,做出的调整应该都是方向。

稍微展开一下,新能源我跟大家说一下,

我们去年新能源 汽车 销售是100多万辆,今年前三季度我们就卖了210万辆,按照中汽协的预测、今年新能源 汽车 销售多少呢?300万辆。

300万辆什么概念?就中国一年乘用车的销售是2500万辆,也就是如果说,今年我们新能源 汽车 突破300万辆,整个的渗透率已经超过10%,

大家知道这个在工业品消费品领域有一个很著名的规律,当一个新的东西,它的渗透率超过10%,用户的习惯,产品质量开始进入一个爆发期。

所以,在未来中国新能源 汽车 的渗透率从10%~25%甚至到30%,将是一个快速的爆发期,可能会用2年3年不到5年的时间就能快速的实现。

而且更重要的是什么?

大家知道在这一次新能源革命当中,中国是有机会弯道超车的,

第一次能源革命,是蒸汽机的时代,英国超过荷兰成为世界的霸主。

第二次能源革命是内燃机的发明, 汽车 的大规模使用带来了石油、天然气战略性的上升。

我跟大家说几个70%,大家就可以了解为什么中国要发展新能源,这是一盘大棋。

第一个中国石油70%依赖进口,我们整个石油的消费里面,70%来进口,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我们进口的石油里面70%的贸易就要经过马六甲海峡,我们的能源安全的保障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还有大家知道我们要双碳,我们现在的碳排放,绝大部分是这种传统的能源排放,所以无论是从我们的能源安全、保护地球,包括中国要在这次新的能源革命里面起一个引领作用,都需要发展新能源。

更重要的是什么?中国新能源,包括光伏、风电,包括新能源 汽车 ,最重要的零部件、动力电池,我们都有自己的布局,都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旗舰企业,

这在世界上都是非常难得的。

然后我们每个人、每个企业,包括我们做投资,到最后无非是顺势而为的,

新能源的机会是未来5年到10年的机会,中间肯定会有波动,大家放心,绝对不可能一气呵成,这是我对新能源的一个看法。

对于房地产的合理融资需求要给予满足

也是稳增长重要一环

这次货币放松,第一个,国家这一次绝对不会再去大规模的去刺激房地产,刺激重化工业,刺激老基建,

这一次如果说要发力要支持的,一定是新基建、新能源、数字经济这些领域,还有就是信息消费这些领域,这就是我们这次货币宽松跟以前的不同。

第二个,我认为对于房地产的合理融资需求要给予满足,也是稳增长的很重要的一环。

如果我们现在的房地产的过紧政策不做调整,再过三五个月,大部分民营房企业的现金流都要出问题了。

所以大家看,最近已经开始做了调整,成都在今天就发布了政策,

这个政策主要内容是什么?

放松对预售预售资金监管的限制,也就是说,房企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动用预售资金,来缓解现金流,来推动交楼工程,

而且协调金融机构给予重点企业开发贷展期、降息相关的利好政策,从而实现房地产的软着陆。

房地产是周期之母,10次危机9次地产,房地产最大的智慧就是用时间换空间,让它软着陆,不要让它硬着陆,硬着陆根本受不了,这是经济史上无数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的。

跟着人口流动去买房

中国房价一定会经历分化的阶段

我们就接着讲房地产,然后系统的跟大家说一说房价的事,我对未来股市和房地产的看法。

房地产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大家知道这是我当时建立的一个分析框架,

后来我又把它通俗的说了一下,跟着人口流动去买房,

对明年、后年的房价怎么看?

房地产这个事儿,大家最根本的就是记住,要跟着人口流动去买房,

人口往哪里流动,哪个地方房地产就是繁荣的,就会有需求,房地产就有机会。

这个不仅是中国,美国也是这样,比如说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你看这次美国两大海岸线的房价又创新高了,但是美国中部地区房价没动,

什么原因?

就是因为在过去的这些年,美国的人口从广阔的中部地区往两大海岸线迁移,

你看最近深圳、杭州、无锡、海口,过去这一年房价涨了很多,什么原因?

不就是过去这几年,人口在源源不断的往这些地方流入吗?

你看有的地方,像东北、西北的三四线城市在那趴着不动,什么原因?

是因为没有人口的流入,或者说人口在大量的流出。

有的朋友会问说房产税试点要来了,房价还会涨吗?

我就问你一个问题,美国也有房产税,日本也有房产税,对不对?英国有房产税,为什么该涨涨该跌跌?

所以说,(对抑制房价)房产税短期有效果,长期没有效果。

而且房产税是决定房价的一个因素,决定房价的因素很多,我说的人口才是最根本的因素。

价格是供求的结果,所以说如果大家问说我对未来房价怎么看?大家就记住了,跟着人口流动去买房,房地产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中国人口流入都市圈城市群和区域中心城市,在放长期维度看,5年、10年、20年一定跑赢其他地区。

但是那些人口流出的地方可能就是漫长的阴跌,

债券市场

人口流入地方的房子土地,我把它叫什么?叫硬通货。

大家注意了,中国房价一定会经历第二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普涨的阶段,那是中国城市化的初期,人口从农村到城市,所以说,大家看线城市房价都涨,

但是我跟大家讲,从城镇化率超过60以后,大家就记住一个词,分化,

未来中国城市一定是分化的,房价是分化的,

我给大家做一个预测,也是根据我们研究了国际上百年、各个国家的这个城镇化 历史 ,包括房地产 历史 ,未来大约只有20%的城市人口流入,房价长期上涨。

我们将会出现大约70%的城市人口流出,房价阴跌,大家拭目以待。

对股市不要太悲观

逐字对比!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释放哪些新信号

明年股市会风格切换

对股票市场怎么看?

我对未来股票市场有这么几点看法,

第一。不用太悲观,

现在大家觉得要经济不好,为什么对股市不要太悲观?

大家记住了,我原来讲过一句话,在A股, 股市是货币的晴雨表,

我们专门做了检验,如果说货币宽松的时候买股票,货币收紧的时候把股票卖出,你做投资跑赢大市的概率70%。

我觉得对明年的股市不必太悲观,为什么?因为我刚才跟大家讲了要稳增长,

新的一轮稳增长来了,未来货币要宽松了,货币要宽松,水位要上升,对不对?所以对股市过度悲观,没有必要,这是第一个判断。

第二个,明年股市一定会 风格切换,

不要以为今年涨的明年会继续大涨,不一定。

信贷

明年涨的有一半跟今年的不一样,而且今年跌的比较惨的,不排除明年它翻身了,

你看A股这么多年,它就这个特点。

所以, 如果要给大家建议的话,三个建议:

一、如果说你要做投资,你还是要花点功夫 ,你要投资哪个行业,要花功夫研究,不能靠一时冲动做决策;

二、如果说我没有精力,我工作也很忙,我觉得可以交给专业的人士去打理。

买基金在长期是赚钱的,但是很多基民在短期都不赚钱 ,原因是什么?就是大家按照炒股票的方式来炒的基金,所以说我建议 大家交给专业人士去打理,也要坚持长期主义。

第三,你就想自己投,最简单实用的办法,买什么?买三大硬通货,跑赢货币超发,跑赢通胀。 这在“泽平宏观会员”里有详细讲解。 做任何事,都要讲科学和专业。

国常会释放了哪些信号?

核心观点

2022年4月6日国常会释放多项重要信息,我们认为,市场主体因疫情变化困难增加,稳定市场主体就是保就业。 当前货币政策发力重点是信贷,信贷是宽信用最有效手段,是推进企业扩大资本开支、防止金融空转的有效途径。 本次会议提出多项宽信用工具,其中支农支小再贷款将为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MPA加强制造业贷款考核将推动制造业贷款较快增长,专项再贷款信贷定向支持 科技 创新和普惠养老,此外,会议也通过稳增长措施创造贷款需求,拉动信贷投放。 我们认为货币政策工具偏向二季度降准,而降息概率较低。

一、市场主体因疫情变化困难增加

近期国内疫情多发,全国聚集性疫情多点频发,是继武汉疫情以来最大规模的局部爆发,在清零方针的指引下,各城市均采取严格的封控措施予以应对,消费及相关市场主体受到较大冲击。 本次国常会指出“必须加大纾困和就业兜底等保障力度”,我们认为会议进一步强调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旨在释放持续帮助企业纾困发展的积极信号。

二、稳定市场主体就是保就业

国常会再次明确通过稳定市场主体方式保就业。 我国市场主体承载着数亿人的就业岗位,2021年底在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之下,市场主体面临诸多挑战,为此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宏观政策调动财政、就业、货币、税收等一系列政策维稳市场主体保就业。 2022年一季度以来局部疫情扩大进一步冲击工业生产、服务业运行,施压市场主体并冲击就业,决策层多措并举积极应对,3月21日国常会明确表示对各类市场主体高效的纾困措施是是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的关键举措,加强落实留抵退税政策,提升转移支付倾斜力度,加强基层政府财力;本次国常会要求加大纾困和就业兜底保障力度,实施暂缓缴纳养老保险费、延续失业保险保障扩围政策、提高中小微企业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比例等实质性救助举措。 同时疫情冲击较大的省份也积极出台纾困政策,深圳3月25日印发市场纾困“30条”,上海3月29日出台市场纾困政策“21条”,重点落实多项减税、房租减免、缓缴社保及住房公积金、降低用水用电用气成本等措施以及对特定行业加大扶持力度。

三、货币政策发力重点是信贷

本次国常会提出:“适时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更好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我们认为当前通过宽信用稳增长的政策意图仍然清晰,货币政策的重点仍是宽信用。 信贷是宽信用最有效手段,是推进企业扩大资本开支、防止金融空转的有效途径。 今年“扩大新增贷款规模”也是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体现政策层对于稳信贷、稳信用的决心。

货币政策

四、支农支小再贷款为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

国常会指出要“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我们认为此举主要是为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进而加大对涉农、小微和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也是稳市场主体保就业的重要举措。 目前1年期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为2%,而1年期MLF利率为2.85%,前者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 参考2020年疫情发生之后,央行增加再贷款再贴现专用额度5000亿元,并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二季度末支农支小再贷款余额增加3098亿元,预计本次国常会后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也将显著增加。

五、通过稳增长措施创造贷款需求

本次会议指出,“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稳增长、调结构、推改革,稳住宏观经济大盘。 ”我们认为,本轮稳增长的预期差在于,其方式将不同于过去,不是仅以传统基建地产为主要动力,而是以强链补链及产业基础再造(产业新能源化及产业智能化)为载体的制造业投资、城市更新作为稳增长主力。 因此,除了基建贷款、按揭贷款需求将在稳增长措施中得到释放外,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减碳贷款需求将超预期。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国常会中要求“提升对新市民的金融服务水平”,我们认为,新市民是通过公共服务均等化措施吸引农民工家庭成员如老人孩子等新市民推进城镇化创造教育医疗养老住房需求,进而通过信贷支持保障房、学校、医院、养老院等。

六、MPA加强制造业贷款考核推动制造业贷款较快增长

国常会明确要求推动制造业中长期贷款较快增长,符合我们前期判断制造业投资是稳增长的重要抓手,但市场的最大预期差在于低估了制造业投资的贡献。 央行于2019年8月发布的《2019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增设央行对商业银行制造业贷款考核。 2020年一季度央行对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的考核进一步趋严,包括新增规模、新增占比和同比增速三个维度。 我们认为,国常会提出“推动制造业中长期贷款较快增长”,进一步加强央行制造业贷款的宏观审慎考核,配合地方政府执行“链长制”驱动的强链补链和结构转型,加大对制造业新能源化和智能化的转型支持。 我们提示,新制造稳增长下,制造业投资是经济增长的最主要支撑,全年增速有望达11.1%。

七、专项再贷款信贷定向支持 科技 创新和普惠养老

央行

会议提出“设立 科技 创新和普惠养老两项专项再贷款,人民银行对贷款本金分别提供再贷款支持”,再贷款工具适用对象再次扩围。 推进 科技 创新,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突破供给约束堵点,依靠创新提高发展质量是我国政策着力引导方向,今年央行多次提出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 科技 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力度,从本次国常会看,央行目前分别通过支农支小再贷款、 科技 创新专项再贷款、碳减排货币政策工具及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等结构性工具进行定向引导支持,有助于发挥货币政策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 随着我国老龄化加剧,对价格合理、方便可及的养老服务需求正日益增加,但养老服务对企业而言投资大、回收周期长、利润率较低,创设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有助于提高金融机构参与普惠养老项目积极性,也是呼应会议提到的“提升对新市民的金融服务水平”,解决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痛点。

八、货币政策工具偏向二季度降准

会议指出,要适时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更好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我们认为,“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是政府工作报告定调的延续,后续央行将继续采取多种政策工具,正如央行在今年1月18日金融数据新闻发布会上的表述“充足发力,把货币政策工具箱开得再大一些”及我们之前报告中的判断,我们认为央行当前以稳增长为首要目标,维持稳健略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后续仍将多措并举稳增长,宽松政策工具空间较大。 考虑到疫情对我国经济基本面冲击的不确定性,我们认为货币政策工具偏向二季度降准。 对于降息,我们认为概率不大,降准重点在于宽信用,降息重点在于降成本,后者并非当前核心诉求,且中美利差面临阶段性压力,进一步降息的概率有限。

风险提示

新冠病毒疫情不确定性升温;俄乌冲突再度升级;自然灾害超预期。

(李超为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eji312/9549.html
一针针戳出怀孕后的乳房和肚子 85后全职妈妈 走出抑郁
射门数32 上海海港vs梅州客家全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