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杆玩脱了 250亿元投资清零

融资

这可能是2024年第一个亏光所有本金的项目。

据WSJ报道,美国在线教育公司Pluralsight的股东Vista Equity Partners(下称Vista)已经同意把全部股权转交给高盛、贝莱德、橡树资本、Ares、Blue Owl Capital等债权人,这将是美国第一起重大的非银行债务重组事件。

Vista是世界上最大的私募股权公司之一,管理规模超过1000亿美元,拥有长达24年的历史。尤其特别的是,Vista以专注于科技公司的并购投资为特色,这在大型PE机构中非常罕见。2021年,Vista以35亿美元(约250亿人民币)的价格将Pluralsight从纳斯达克私有化,是其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个收购项目。

而这次债务重组意味着,Vista的这笔投资将血本无归,字面意义上的全部清零。

今年全球资本市场上屡屡发生著名公司破产事件,但Pluralsight很不一样的地方是,这家公司自身经营并没有出问题,而完全是因为杠杆玩脱了。

亏损了20多年的企业被收购

Pluralsight的收购发生在2021年,正是资本市场疯狂的顶点。

现在回头来看,这显然是过热时代才有可能发生的交易。

Pluralsight是一家主要面向科技行业的在线教育公司,主要为程序员、运营和创意岗位人员提供各种视频培训课程。其商业模式以2B为主,官网上声称美国财富500强公司中有70%都是它的客户。

像很多科技公司一样,Pluralsight也有长期不能盈利的问题。

Pluralsight最早于2004创立,起始资金是三位创始人各自投入的5000美元。在最初的8年时间里,Pluralsight没有融资,也没有盈利,一直处在勉强维持的状态。到2011年,Pluralsight的营收还只有区区500万美元。也是在这一年,Pluralsight的收入开始规模化,2012年营收翻了三倍至1600万美元。

此时,Pluralsight引起了VC的注意。2012年,Pluralsight完成了2750 万美元的A轮融资,也是公司史上首轮融资,此时其估值约1亿美元。2014年,Pluralsight又完成了1.35亿美元的B轮融资,估值增长至10亿美元。在巨额融资之下,Pluralsight的营收继续起飞。到2016年,其营收成功破亿,达到1.32亿美元。

2018年,Pluralsight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市值超过25亿美元。上市之后,Pluralsight继续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财报显示,Pluralsight 2018年-2020年的营收分别为2.32亿美元、3.17亿、3.92亿美元,两年增长了70%。

但是,直到此时Pluralsight依然没有看到盈利的希望。2018年-2020年,Pluralsight的净利润分别为-1.47亿美元、-1.64亿美元、-1.64亿美元,三年亏掉了4.75亿美元。

一般而言,盈利能力这么差的公司,因为过高的风险,并不会成为PE基金收购的目标。但所谓富贵险中求,如果能在收购后通过运营改善其财务状况,回报空间也将是巨大的。Vista Equity Partners专注做了20多年的科技企业并购,可能是世界上经验最丰富的专业科技企业收购专家,它有自信能做到这一点。

贝莱德 清零

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新冠疫情后全球互联网和软件行业都一片热火朝天,各大互联网公司都在积极扩张,像ZOOM这样的明星企业异军突起,这使得优秀程序员非常紧缺,也就意味着对培训的需求会居高不下,这对Pluralsight来说是一个历史性机遇。

这正是Vista当时的判断。Vista旗舰基金联席主管Monti Saroya在收购Pluralsight后曾表示:“我们已经亲眼看到,熟练程序员正在供不应求。我们预计这种趋势将持续下去,因为这是一个所有行业都在与互联网相融合的世界。”

在上市的第一年,Pluralsight市值最高时曾经达到56亿美元,但好景不长,上市第二年的市值就腰斩至不足30亿美元。Vista决定来抄这个底。2020年12月,Vista出价35亿美元,与Pluralsight当时的股价相比溢价了25%,将其收入囊中。

被债务压垮

没想到的是,这次抄底正好抄在了山顶。

首先是互联网、软件行业在2022年风云突变,独角兽成批死亡,巨头公司也开始了大裁员浪潮。人都被优化了,对培训的需求自然就下降,这直接冲击了Pluralsight的收入。

更大的危险在于,2022年开始的大加息时代,使得Pluralsight在并购过程中产生的债务成了不可承受之重。

实际上,Vista在2021年初之所以敢于收购Pluralsight,除了对行业趋势的判断外,更底层的原因是当时的零利率环境。Vista能够以很低的成本获得充足的债务融资。

然而,2022年之后,在新的利率环境下,Pluralsight现金流不足的风险就赤裸裸地暴露了出来。

根据媒体曝光的Vista发给LP的定期基金文件等信息,Pluralsight项目的命运其实在2023年初就已经被预见到。

2023年一季度,Pluralsight已经面临现金流枯竭的问题,Vista不得不继续向其注入7500万美元的股权投资,以安抚债权人。与此同时,Vista也向债权人要求,放宽对Pluralsight继续债务融资的限制,以便能够继续履行包括支付利息在内的义务。

2023年第三季度,Vista开始报告Pluralsight收入下降。

2023年四季度,Vista宣布了一个好消息,声称“Pluralsight的业务已从无利可图转变为可持续盈利”,并且截至2023年11月底的利润率达到了28.5%。就这一点上看,Vista对Pluralsight的“降本增效”是成功的。Pluralsight在被收购后进行了数轮裁员,其中仅2022年12月的一轮就裁撤了20%的员工。

但在压顶的债务面前,Pluralsight的业务盈利是杯水车薪。也是在2023年第四季度的基金报告中,Vista承认Pluralsight将在2024年第二季度面临“流动性挑战”,原因是“资本结构限制”。

进入2024年,局面已经很明朗,要凭借Pluralsight自身的现金流,按期偿还贷款利息已经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既然无法付息,债权人的要求是Vista交出Pluralsight的股权。但Vista不甘心失败,为了尽可能挽回失败,在今年5月份的付息日之前干了一件激怒债权人的事情。Vista将Pluralsight的部分资产装进一个新创建的子公司,然后以这家子公司为主体继续贷款5000万美元,用于支付旧贷款的利息,避免违约,从而为博弈争取时间。原有债权人愤怒之处在于,这会使得他们失去对这些资产的掌握。

有债权人匿名向媒体表示,“总有一些交易是无法成功的,当失败发生的时候,我们希望合作伙伴能以伙伴的心态行事。”如果债务重组变成一场对抗,他警告称,这会“对双方关系造成巨大的损害”,而且行业里的其他主要贷款机构也在观察你。

过去两年来,Vista不断下调Pluralsight股权的账面价值,2023年第一季度下调为23亿美元,2023年第四季度下调为15亿美元,2024年5月则直接降为象征性的几美分,实际就是归零的意思。最终,Vista还是接受了最惨痛的结局,清零离场。

当然,对高盛、贝莱德等债权人来说,拿到Pluralsight的股权也并不是一件多么开心的事情。目前Pluralsight的债务余额是17亿美元,经此动荡Pluralsight的股权价值已经严重缩水。

在5月28日向基金LP披露的一份文件中,Vista表示Pluralsight的业务在2024年一季度急剧恶化,客户续约率降至历史最低。4月份,Pluralsight创始人兼CEO Aaron Skonnard已宣布辞职,离开了自己创立20多年的公司。

放贷催生的并购狂潮

开头提到,Pluralsight的重组是美国第一起重大的非银行债务重组事件。这也使得这一事件被视为对整个美国资本市场的一记警钟。

Vista并购Pluralsight过程中的贷款并非来自银行系统,而是私募信贷,这是美国近年来兴起的“影子银行”。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由于监管等原因,美国银行放贷的时候变得保守,在杠杆并购活动中的参与率显著下降。于是,PE机构们转而通过私募信贷融资,使得私募信贷繁荣发展。

尤其是在新冠疫情之后,美国的私募信贷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无论是高盛等投行,还是贝莱德这样的资管公司,以及黑石、KKR等PE机构,都在大力发展私募信贷业务。投中网去年写过《PE的尽头是放贷?》,PE机构们的私募信贷产品规模都在急剧增长,收益率也非常惊人,甚至超过了私募股权产品。

根据Pitchbook的数据,如今90%的杠杆并购交易都是由私募信贷提供融资,银团贷款只占10%。私募信贷不受监管限制,Pluralsight这样持续亏损的项目,很难从银行得到融资,但Vista很容易就发行了15亿美元的私募信贷。

而代价是私募信贷的利率更高。在利率上升的情况下,就像Pluralsight的命运所显示的,私募信贷会带来巨大的利息偿付压力。据Pitchbook,2021年在直接贷款市场发行的私募信贷收益率为7%-8%,2023年下半年上升到了11%-13%。

2020年-2021年的并购狂潮,很大程度上也跟私募信贷的催化有关,这些巨额的债务要如何消化正引起关注。芝加哥布斯商学院教授史蒂文·卡普兰对媒体称,虽然接下来会出现多少像Pluralsight这样的案例,目前下结论还为时尚早,但一些PE公司在2020年和2021年非常激进的行动,现在回想起来的确是不合理的。

另一头,私募信贷这些年被包装为一种“中风险、高收益”的基金产品卖给了广大投资者。哈佛法学院教授Jared Ellias几天前发了一篇论文,认为由于没有监管,这些私募信贷基金的信息极不透明,GP可以“完全自由”的选择是否或何时确认坏账。与私募股权基金类似,表面上高收益的私募信贷基金,其中暗藏了多少“僵尸项目”,是值得怀疑的事情。


在你看来,月薪 8000 的人,做点什么小投资好?

为大家科普一下比较普遍的八大理财渠道

一、余额宝类产品(货币基金)

1,现有体量

截止到2017年,余额宝类产品规模已达4.5万亿水平

2,资金去向

余额宝的本质就是货币基金,这里我们直接拿余额宝来举例简单说明,其实大多数货基的投向都大同小异。 资产主要投资于短期货币工具(一般期限在一年以内),包括1年以内的银行定期存款、国库券、公司短期债券、银行承兑票据等风险评级很低的产品,其中银行存款占80%以上。

3,性价比

流动性:T+0,很多货币基金可以达到2小时内提现;

收益:余额宝类产品比银行理财产品低约0.5%,平均收益4-5%;

投资门槛:无门槛,0元起;

风险性:余额宝类产品最大的合作伙伴是银行,余额宝本质就是玩了一个“团购”,简单的说就是把淘宝用户放在余额宝内的钱,几元几千几万都行,打包在一起,然后到银行去存,因为体量大,拿了个不错的收益而已,钱被银行拿去做了低风险的业务,于是乎货币基金的风险也不会太高。

4,适合对象

风险承受能力较低,资金流动性要求较高的投资人。

二、互联网理财

1,资金去向

现今互联网理财平台众多,较为大众所知的有蚂蚁金服的招财宝、京东金融、新浪微财富、网络理财、暴风金融......平台产品的差异性,使得资金的流向较多,但大多数主流的互联网理财平台都以这两大投资品种为主要业务,第一类是中小企业和个人通过互联网平台发布的借款产品,并由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或大型担保机构提供本息保障;第二类是由各类金融机构或已获得金融监管机构认可的机构通过互联网平台发布的理财产品。 投资人则可以通过本平台向融资人直接出借资金或购买理财产品,以获得收益回报。

2,性价比

(1)流动性:互联网理财产品标的种类较多,投资时长也较为不同,最短T+0,1年期以上的产品也不少;

(2)收益:互联网理财产品的收益介于银行理财与P2P之间,约为5-8%之间;

(3)投资门槛:0元起;

(4)风险性:由资金的流向可以看出,不同的标的产品风险性差异其实很大。 如中小企业和个人借贷这一投资品种,风险其实还是比较高的,近年来也出现过许多知名互联网平台的理财产品出现兑付危机的情况,好在平台都为自己看走眼买了单,帮投资人兜了底。 总的来说,存在一定的风险,但由于背靠超级互联网集团,风险性不算高。

3,风险点

(1)一些互联网平台金融业务部门专业度不够,导致废品产品通过审核发布在平台,存在一定的风险;

(2)超大型互联网平台自身存在问题,导致兜底能力不够,比如最近经常上头条的乐视。

4,适合对象

风险承受能力较低,资金流动性要求较高的投资人。

三、银行理财

1,现有体量

截止到2017年,银行理财规模已达23.5万亿水平。

2,投资资金去向

产品投向包括储蓄、国债、金融债、货基、银行票据(保本、稳健型);高评级地方债或企业债、股基、商业票据(平衡型);股票、贵金属、外汇、期货、金融衍生品等(进取、激进型)。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银行理财产品以稳健型或平衡型为主,平均收益率可以达到4.5%左右,基本刚性兑付。 近期银行资金十分吃紧,部分理财产品收益突破5%,高出余额宝类产品许多。

3,性价比

(1)流动性:一般来说给到4%以上年化收益的产品大多数需投资半年以上,且中途不允许取出,流动性较差。

(2)收益率:5%-6%之间

(3)投资门槛:5-10W元起

(4)风险性:银行都是姓赵的,只要我们投资的是银行发售的真实的产品,一般来说风险都是比较低的,银行承诺保本的产品,基本上到期后都能拿回本金和约定的收益。

4,风险点:

(1)银行理财产品并非完全保底,平衡型,进取、激进型资金流向风险较大的标的,可能出现亏本或收益不足的现象。

(2)大部分银行理财产品投资到期后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资金站岗问题,收益需扣除申购的几天,市场会出现实际收益低于预期的情况。

(3),一旦投资后,资金无法提出。

5,适合对象

风险承受能力较低,且投资期限稳定的投资人。

四、信托

1,现有体量

截止到2017年,信托规模已达17万亿水平

2,投资资金去向

信托,简单地讲,信托就是接受别人的钱,为其打理资金。 国家的金融业有四大支柱,银行、证券、保险,最后一个是近些年才出生的小弟信托。 前面三个哥哥都受老爸的严格监管,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都有相当明确的规定。 大哥银行虽然有钱,但是不能投资股票,不能投资高风险的行业。 二哥保险更不用说了,典型的保守性的守财奴,大多数情况下只进不出,为了保障偿还能力,不能乱投资;三哥证券,不能动用存款贷款,不能投资实业。 信托因为老爹晚来得子,虽说仍有限制,但是“溺爱”程度颇多,给到的权限也较大,资金大多流向土地、工厂、矿山、艺术品,也可以从大哥银行、三哥证券那里找资金,借用一下他们的背景。 可能有些伙伴会怀疑信托这个坏孩子的安全性,往这些高风险的地方钻,玩脱了怎么办。 好在毕竟是亲生的,有老爹兜底,在信托行业无法兑付的问题数量很少且出现在早期监管不足的年代,风险性还是很低的。

3,性价比

(1)流动性:投资期限一般为1-3年为主,中途无法退出;

(2)收益:在13年时候收益率能够达到16-18%,现如今已跌破,6%;

(3)投资门槛:合规的信托产品最低起投点为100W起;

(4)风险性:比较低,但门槛较高,资金不足的投资人容易集资购买,这样会放大一部分风险。

4,风险点:

(1)国务院发布《地方债务管理的意见》指明,中央政府不会替地方还债,对于信托公司承诺的“刚性兑付”我们一定要保持警惕,过去未出现过兑付风险不代表未来不会,国家都允许银行倒闭,且最高赔偿仅仅为50W,作为投资者来说还是要小心谨慎的。

(2)信托资金的去向为一些高风险的产业,这类借款人一般来说是公司经营风险较高,而且需要支付高于银行贷款的利息,这样来看企业加上了很高的债务杠杆,资金链会有一定的紧张。

(3)高门槛而引起的集资购买现象也很多见,实际购买合同上只有一个人,而其他众筹的人并不是法律上认可的投资人,一旦出现扯皮或者购买人跑路的现象,维权难度很大。

5,适合对象

风险承受能力较低,资金流动性较强,且资金量较大的投资人。

五、基金(公募基金)

1,现有体量

250亿元投资清零

截止到2017年,基金规模已达10.07万亿水平。 如今市场上基金的体量很大,基金种类也非常的多。 这里按照投资者资金的流向分个类,除开为大家所知的余额宝和理财通为代表的货币基金,市面上的基金还有股票基金(投资股票)、债券基金(投资债券)、混合基金(混合投)......这些产品或多或少都与银行、信托、股票的市场有所交集,所以这里简单的做个介绍。

2,债券基金

(1)资金去向

债券是政府(国债、地方债)、金融机构(银行债)、工商企业(中央政府部门所属机构、国有独资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等直接向社会借债筹措资金时,向投资者发行的到期后需偿还约定的本金与利率的一种金融产品,债券基金的大多数资金流向多只不同的债券。

(2)性价比

A,流动性:随进随出,可以随时转让;

B,收益:截止到17年,平均收益约9%;

C,投资门槛:100元起;

D,风险性:传统型的债券基金的风险性也不高,从资金流向上我们就可以看出,当然选择的债券基金内不要有股票不要有可转债,这些会增大投资的风险。

3,股票基金

(1)资金去向:一般来说全部投资于股市当中

(2)性价比

A,流动性:开放型基金T+3~7日左右,封闭型基金需更长;

B,收益:平均收益-20%-20%,最高不设限;

C,投资门槛:10元;

D,风险性:股票基金持有多只股票,风险比单只股票要低,但由于本身股票属于高风险投资产品,总体来说风险很高,投资需谨慎。

4,适合对象

一般来说采用恰当的投资方式(基金定投),坚持长期持有,亏损的可能性很小,适合风险承受能力居中的长期投资人群。

六、私募基金

1,现有体量

截止到2017年,基金规模已达9万亿水平.

2,资金去向

与公募基金一样,私募基金也是把钱交给基金经理进行管理,在不同的领域方向进行投资,投资范围很广,基本上什么都可以投,比如股票、债券、石油、期货、房地产......

3,性价比

(1)流动性:投资锁定期较长,一般一年以上,在这个期间不允许退出,锁定期之后可以提前告知基金经理退出,一般一个月开放一次。

(2)收益:-20%-20%,收益不设限

(3)投资门槛:国家政策规定,私募基金的投资者需具备一定的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个人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或者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单位。

(4)风险性:监管部门设置如此高的门槛,并不是为了限制投资者,而恰恰是为了保护投资者,从侧面也印证了私募基金的风险并不低,作为投资人在投资策略的把握上需比公募基金更加注意。

4,风险点

(1)不透明的风险,私募基金项目并不公告,没有严格的信息披露要求,因此造成信息不透明,这是私募最大的风险。 涉及投资运作及管理的过程,比如投资方案、资金转移及项目跟踪管理等过程,都有可能出现信息披露不完整的情况。

(2)运营团队缺乏专业度。 项目融资一般需要很高的专业能力和实操经验,但一些私募基金经理可能存在经验不足的情况,无法有效的监控、管理项目融资。 (3)可能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风险。 确实出现过一些公司以私募的名义通过包装项目,故意夸大收益吸引投资者参与投资,最后做着非法吸引公众存款的勾当。

(4)私募产品流动性差,还具有较长的锁定期,当我们想要提前收回资金时会面临非常严重的惩罚性条款,当投资者发现基金表现不及预期时,无论退出与否都在遭受损失。

股权

5,适合对象

风险承受能力较强,有一定的投资经验,且有较大的可投资金融资产的个人或公司。

七、股票

1,现有体量

中国股票的体量非常庞大,就A股每日的成交量就可以达到6000亿。

2,资金去向

如果你是企业首次发行股票(IPO)时认购,那么在发行股票的时候会流到上市公司里;之后当我们购买股票时,是从其它投资者手上买入的,钱并没有进上市公司的口袋,但你获得了股份,相当于你买得了上市公司的一部分资产。

3,性价比

(1)流动性:T+1确认,你可以选择持有一天,也可以选择长期持有;

(2)收益:-50%-80%

(3)投资门槛:几百块就可以买股票。

(4)风险性:风险性极高,经常出现辛辛苦苦大半年,一夜回到解放前的事情。

4,风险点

(1)信息的不对称和不了解。 很多人仅仅知道股票是个高风险高回报的东西,至于风险在哪里,来自哪个环节大多数人都不清楚。 朋友买了这个股票赚了钱,于是简单的认为买入同样的股票就也能赚钱,而这种跟风的投资,大多数最终总以亏损告终。

(2)自身心理的压力风险。 由于股市的波动性很强,经常遇见买了跌,抛了涨的情况,投资人抗压能力不强时,容易做出错误的判断与抉择。

5,适合对象

适合风险承受力极强,拥有多年投资经验的老司机。

单一资金

八、P2P网贷

1,现有体量

截止到2017年5月P2P给小微企业和个人累计输送.32亿元资金

2,钱的去向

P2P的钱主要借给了急需资金却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的微小型民企,蓝领、社会边缘人士,这些钱用到助学贷款、消费贷款(车、装修)、创意贷款、经营周转、生产性贷款之中。

3,性价比

P2P作为一种新的理财产品,大众可能了解不多,我们拿它来对比一下现在市面上主流的投资理财产品。 核心比较风险和收益率,其他辅助指标:流动性、门槛、赚钱比例。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uaibao/11661.html
用音符架起友谊的桥梁
李佩非凡人生将被搬上昆曲舞台 中国应用语言学之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