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变与不变中传承发展 千年古寨

色尔古藏寨。 黑水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在阿坝州黑水县东南部,坐落着一处特别的藏寨,每天迎接着天南地北的游客。这就是被誉为“中国嘉绒藏族第一寨”的黑水县色尔古藏寨。远远望去,整个藏寨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古朴雄伟。

色尔古藏寨已有1000多年历史,因其独特的藏式建筑、民族风情、红色文化,于2013年被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近日,记者来到这里,透过这座千年古藏寨,感受其独特的建筑之美与文化底蕴,探寻在变与不变之间传承发展的密码。

传承不变,古老藏寨别具一格

走进色尔古藏寨,这里阶梯密布、纵横交错,初临其中,如进八卦阵,这座攻防一体的要塞堡垒,让人乐而忘返。在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下,防御功能是色尔古藏寨最初的布局之基。

碉楼式的藏寨建筑用片石和黄泥调浆砌墙,一般为三层。“碉楼底层稍大,逐层斜上,呈台柱形,基础十分坚固,所以修建多年屹立不倒。”色尔古镇党委副书记刘善勇介绍,整个老寨分三部分,山势较高的称为“上寨”,占据险要地势,可以居高临下御敌;山势较低的称为“下寨”,建有复杂的地下通道和水网,易于驻守;西侧隔着山沟的区域称为“娃娃寨”,寨屋顶户户相连,突显空中优势,房屋拐角处还密布射击孔,能有效防御外敌,兼具排烟和采光的功能。

历史上,色尔古藏寨具有很强的战略作用,与瓦钵梁子山共同形成了一个“一寨当关、万夫莫开”的关隘。1935年,红军在色尔古建立了黑水境内的第一个苏维埃政权。“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就设在古寨内。”刘善勇说,近年来,黑水县对这里进行了挂牌保护,室内还陈列着徐向前元帅当年用过的物品。

为保护藏寨,黑水县编制了《黑水县传统村落风貌导则》,严格控制传统村落保护区及周边建筑的风貌,传承嘉绒藏居特色。同时,每年定期组织工匠培训,建立本土传统工匠队伍,涵盖木匠、石匠、漆刻画师等传统技艺工匠。目前,全县已培育传统工匠800余名。

观念在变,用旅游+打开新生活

依托古寨独特的藏羌文化和红色文化,当地村民做起了旅游项目,实现年接待游客上万人次,让古藏寨焕发勃勃生机。

今年“五一”假期前夕,四川20多位知名画家组团来到色尔古藏寨写生。“时隔20年,再来色尔古藏寨,味道依旧熟悉,记忆深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画家程绍君说,这是一座原始古朴的藏寨,融合了藏、羌、汉等多民族文化,有种特别的吸引力。

在色尔古村党支部书记何金龙看来,旅游是村民提高生活水平的新路子,“接下来,还要进一步丰富业态,采取‘村集体+公司’的运营模式,引进发展强劲、带动优势大的旅游企业合作开发和运营色尔古藏寨,充分利用旅游资源带活服务业。”

黑水县也有新规划。依托现有资源,当地制定了《色尔古藏寨综合改造提升设计方案》,着力建设“塑山、悦水、归田、创艺、雅居”于一体的藏寨旅游业态。

业因寨生,业伴寨兴。除了旅游,色尔古村还依托当地气候条件搞起现代农业,种植大樱桃、苹果、青脆李等特色水果280亩,林下蔬菜100亩,打造核桃基地70亩。“我们要打造色尔古的花果园,让游客来了有更多新的体验、新的耍法。”何金龙说。

古寨下的色尔古特色水果基地旁,“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几个大字,昭示着未来的色尔古村将更加美好幸福。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中成 阿坝观察 刘文佳 杨玉红


传统文化在传承中基本内涵保持不变

论语: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个故就是真理,永恒不变,也就是基本内涵。 新是与时俱进,是时代的变迁,所谓万变不离其宗。 太阳底下无新事,古今人类的性情变化不大。 我们可以做的是,掌握了真理,然后用新瓶装旧酒。 给真理换上新的形式,新的包装。 老子:敝则新。 真理如同一颗大树,有时候他的叶子凋谢了,但是真理的主干并没有变,当春风吹来的时候,他又可以郁郁葱葱,万古长青了。 所以四书是祖先圣贤们,人生经验阅历,文化的浓缩精华,只有理解的错误和误解,没有过时的道理。 这是经过实践检验过的,任然不过时。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古语:为天地立心,为生命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周易: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清明祭扫,在变与不变中传承孝道

年年清明,今又清明。 清明祭扫,缅怀逝者,寄托哀思,这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 绵延千年的清明祭扫习俗,体现了国人感恩思源的精神传承,在民间朴素的道德伦理中,清明祭奠逝去长辈是一种尽孝行为。 在一些地方,甚至有一个说法:如果哪家的祖坟在清明无人祭扫,人们往往会说这家后人不孝敬。 也正因此,清明祭扫被附载了很多形式。 放鞭炮、烧纸钱等是传统祭扫形式,敬献鲜花、网上祭扫等是现代祭扫形式,通过这些祭扫形式,人们在清明时节缅怀逝者、寄托哀思。 清明祭扫不可能没有任何形式,但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而非遥远的古代,祭扫形式不能固守不变,而应顺应时代发展,应时而变,与时俱进。 这里的“变”,是改变清明祭扫与现代文明相背离的形式,使清明祭扫形式变得越来越简单,越来越绿色,越来越节俭,越来越文明。 这里的“变”,变的是祭扫形式,不变的是祭扫情感。 只要尽到这份情感,清明祭扫采取什么形式并不重要。 从孝敬长辈层面而言,真正的孝不是在祭扫逝去长辈的形式上铺张浪费,而是珍惜眼前,在长辈健在时,尊老爱老敬老,让老人每天生活得快乐和幸福,这才是真正的孝顺。 演员成龙在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孝敬父母就是要在生前,父母过世后就不存在孝敬一说,因为父母看不见了,享受不到了。 正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古人的孝敬伦理也清晰地告诉我们该如何尽孝,一个人如果长辈健在时不孝顺,等长辈过世之后,再怎样大操大办葬礼,清明祭扫烧再多纸钱、放再多鞭炮,对逝者也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说到底,清明祭扫的所有形式都是为了寄托情感,既如此,为何还要固守不文明的祭扫旧俗不放?固守放鞭炮、烧纸钱等不文明的祭扫旧俗不放,其实是在逆势而为、反道而行。 要知道,清明祭扫形式绿色文明化,是时代进步、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不可阻挡,不可逆转。 所以,敬献鲜花、网上祭扫等绿色文明祭扫形式,应被越来越多人接受,并付诸于行动。 清明祭扫要顺大势、走大道,切莫逆大势、行反道。 摈弃祭扫陋习,践行文明祭扫。 在这一大势所趋的环境下,作为每一个个体,清明祭扫,是固守不文明的落后旧俗,还是主动剔除“祭扫形式越铺张浪费,对逝去长辈越孝道”的思想糟粕,自觉践行文明祭扫?显而易见,这道选择题不难作答。 (孙维国)

章郎寻茶:云南深山中的千年茶族

黄元琪

中国云南巴达山区的高山上,有一处大黑山原始森林。它林木茂密,谷涧错落,孕育了诸多几百年以上的古茶树。茶树与森林共生,在林中有很多茶籽落地后自然长出的小茶树,接力着品质极好的乔木老树。不远处的章朗老寨 历史 悠久,遍布古茶园。

高山森林与野茶树

章朗村

据章朗古佛寺珍藏的贝叶经记载,一千四百多年以前,佛家弟子玛哈烘用大象驮着经书自斯里兰卡学经归来,当他来到恩巩跺多山(现章朗古佛寺所在地)时,由于正值冬季,冻雨突降,大象竟被冻僵,跪卧不起。附近村民闻讯赶来,帮助玛哈烘拾掇薪柴,燃起熊熊之火,为大象驱寒取暖。

后来,玛哈烘因在此建寺立塔,并动员周围村寨的人们搬到现在的地址,组建寨子,取名“章朗”,以纪念大象驮经书之功。那时,他们称这里为“景桑”,意为“祖先曾居住过的地方”。

章郎村与象密不可分

1400年 历史 的白象寺

章郎有“六座千年宝藏”:古寨、古寺、古井、茶树、茶农与茶俗。

这里至今仍保存着较为完整的布朗族茶文化 历史 遗迹,村里建了布朗族生态博物馆,活化石般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存活在村民的日常生活中,一生与茶密不可分。

俗语说,“布朗族待过的地方就有千年古茶树”,如今它是云南茶叶的主要产区。

茶叶

在 历史 长河中,自古收到古茶树恩泽的布朗人,沉淀了丰富的茶文化,也荟萃了与众不同的茶艺。布朗族是濮人的后裔,而濮人是最早发现与栽培茶树的人。汉晋时期,濮人分布在今云南澜沧两岸以及以西地区。布朗族生活在深山中,是他们的分支。古茶树蕴含着重要的人文意义,章郎人视它为圣物珍品,不但会祭献古茶树与茶祖,还在婚丧嫁娶中以茶为礼物,拉进人与人的距离。

布朗族《祖先歌》

叭岩冷是我们的英雄,

叭岩冷是我们的祖先,

是他给我们留下了竹棚与茶树

是他给我们留下了生存的拐杖

在传承千年的古歌谣与民间传说中,茶叶是叭岩冷将野生的“得责”带回村中人工移植栽培,并取名为“腊”,相当于汉语中的“茶”。

优越的生态环境为布朗族的茶种植与发展提供了原材料。古老的茶农积累了丰富的种茶与制茶经验。每年四月开始,章郎村的头茶成熟了。身着黑青色上衣,五彩裹裙的布朗族妇女纷纷把握采茶时机,熟练地爬上古茶树采摘茶鲜叶。章朗古树茶叶片椭圆形,叶面隆起,叶身背弓或内折,叶质软,叶色深绿,叶尖渐尖或尾尖,叶基楔形。香型特殊,似兰似蜜似野花,山野气息浓厚。

茶农上树采茶

茶农上树采茶

她们个个也是制茶能手,擅用土法制作的散茶:将新鲜茶叶放入热锅内熬煮,当鲜叶变色变软时,将它放在竹簸箕上用手揉搓成条状,然后将茶叶自然晒干。这样的散茶条索紧结黑亮,不易变质。

竹筒茶是制作茶叶的古法:用嫩茶尖在铁锅内炒干,趁热塞进香竹筒内,直到填满、压紧实再用笋叶封口扎紧。然后将竹筒放在火塘上烘烤,烤时不停翻动。当竹筒发出焦香的味道时,火候便到了。竹筒冷却后被剥去,竹子高洁淡雅的香气与茶香融合。一管喷香味浓的茶柱沁人心脾。

作为独特的品茶方式,当地人会用竹筒茶混合蜂蜜来招待尊贵的客人。他们先砍一节碗口粗的鲜竹,以竹筒为茶壶,一头削尖,插入地下。注入沸水与烤制好的竹筒茶叶,然后分到放有蜂蜜的竹杯中请客人品茶。此时蜂蜜的甘甜、泉水的清冽、茶叶的浓醇融为一体,喝起来别有风味,令人久久难忘。

竹筒茶

酸茶是极具布朗民族特色的做法。在每年湿热的五六月,为了避免内滞,他们将鲜茶煮熟,放在阴凉处发酵。等茶发酸后装入竹筒并且埋在土里。四个月的光阴流转成就了一筒具有药用价值的酸茶,当地人无论老少都有嚼食酸茶的习惯,据说能生津止渴,有助于消化。

除了有利于 健康 的酸茶外,煳米茶是另一个以茶入药的典范。此茶用料独特,其泡制方式是先将土罐放在火塘中烤热,再放入糯米与茶叶同烤。随后添加通管散、甜百改、姜片、枇杷叶等几味草药,用滚烫的开水泡开,最后佐以红糖调味,放回火塘烹煮几分钟。一罐色泽暗红,能治疗感冒、咳嗽的药茶便制作完成了。

章朗老寨的村民岩坎龙开了一家茶店,将采摘下来的古茶树鲜叶与现代工艺结合,制作成精炼的生普洱。郁郁葱葱的古茶树是云南大叶普洱茶最好的原材料。每当春茶季节,他的全家齐心合力加工茶叶。大叶种茶的嫩叶经过杀青、揉捏、干燥、后熟等精细加工,能制成馥郁的普洱。汤色金黄明亮,汤质细腻饱满。入口略苦却回甘顺爽。茶香浓郁,茶气强烈。

茶农采青

章郎茶

章郎茶

他常说:“章朗的古茶树都在高山上自然生长,特的去寻找的话,要走好几段艰难的山路,爬树的过程也充满惊险。我小时候就常在树上和蛇对峙,虽然采摘艰苦,但是野生茶树的品质肯定是优于人工栽培的,所以再苦也要获得。古茶树是寨子的朋友,我们不但要爱护它,也要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章朗的茶叶自古就珍贵。”章郎村诸多像岩坎龙这样的茶农,用一杯杯甘美的茶,默默守护着祖先留下的土地与传统。

校对:栾梦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kuaibao/12061.html
印度股市击鼓传花 国内散户净买入额创2021年最高 海外投资
当36岁刘亦菲与48岁舒淇同框站在一起 年龄简直不值一提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