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德国武器遭殃 但仍需警惕一件事 俄军取得重大成就

进行 T防空 日本

原标题:又是德国武器遭殃,俄军取得重大成就,但仍需警惕一件事

最近,来自今日俄罗斯的消息,俄军在乌克兰摧毁了德国制造的IRIS-T防空系统,并拍到了相关的视频。显然,这是继豹2坦克之后,又一样德国武器在战场上遭殃。俄军可谓是取得了重大成就,不过,现在俄方仍需警惕一件事情。

根据俄罗斯国防部拍摄的一段无人机视频来看,俄方的无人机成功袭击了德国向乌克兰提供的IRIS-T防空系统。这套系统部署在奥斯特罗维尔霍瓦村附近,位置比较偏远,这是乌克兰哈尔科夫地区的一个定居点。这些系统组件包括指挥控制车辆以及发射器,并被面罩网覆盖。 虽然俄方并未指并是什么弹药完成了这个任务,但据外界推测,应该是龙卷风S系统发射的高精度弹药,这是俄军仿制美军的哈马斯多管火箭发射器。

近期以来,俄罗斯在战场上多次使用这种武器,显然其打击效率相当之高。 德国人援助给乌克兰的IRIS-T防空系统被毁,这是继德国豹2坦克被俄军缴获之后,德国又一被俄军拿下的武器。本来德国的豹式坦克被俄军拿出来展览,就已经够丢人的了,这对德国武器的声誉,简直是毁灭性的打击。现在,德国的防空系统也被俄军攻破了,这就更让德国人难过了。

美国 不过,即使如此,全世界依然需要对德国给予足够的注意力。因为德国今年发生了一件大事,也就是二战对德国的限制,今年将要全部解除了。这也就意味着,德国要继续发展更高端的军事武器,甚至是全面发展,都将不受限制了。要知道,德国在二战时期在武器装备的研制方面,有着深厚的底蕴。因此,即使过了这么多年,德国依然有能力研发一鸣惊人的武器。

在俄乌冲突中,美国带着德国等西方世界,与俄罗斯硬刚,双方已经开始形成两大派,这与二战时期的轴心国和协约国进行全面对抗的形势很相似。尤其是美国已经铁了心想利用乌克兰来削弱俄罗斯,但中俄这边的金砖国家,显然又不想让美国人得逞。因此,两大阵营的对抗,很容易产生不可预知的结果。

俄军取得重大成就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全世界有必要对原有的德国和意大利,还有日本这些轴心国进行全面限制,继续延长二战结束之后对它们做出的裁定。不然的话,德国的武器装备快速发展起来,日本的进攻性海军力量不断增长,将对全世界形成十分严重的威胁。

关键是,这次还是美国人打头,因为美国高层很焦虑,形势变得更加不可控。要解决这个问题,唯有中俄联起手来,对德国和日本进行全面威慑,保护二战胜利果实。不然的话,全世界将再次面临腥风血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各大战役

[编辑本段]闪击波兰,大战爆发1939年9月1日凌晨,波兰战役爆发,与此同时西线的法德边界却毫无动静,英法等国违背了自己许下的“如果德意志帝国胆敢入侵波兰,英法联军将直捣鲁尔谷地”的诺言,屯重兵却躲在钢筋水泥的工事后面,眼睁睁地看著一个唐·吉诃德式的小国抵抗着强大邻国的侵略,取而代之的只是在外交上的谴责而已。 从1939年9月1日战争爆发开始,直到1940年5月10日,德意志帝国才和英法爆发正式冲突,这段和平的时期被德国人叫作“静坐战”,西方则称为“假战”。 希特勒在占领波兰后,对西方的绥靖一语道破:“对于这种结局,波兰人应该感谢他们的英法朋友”。 [编辑本段]入侵北欧1940年4月9日德国展开「威塞尔演习」(Weserübung)计划,进攻丹麦和挪威。 德国人声称这是为了防止英法首先占领挪威这个原本中立的国家,从而切断德国从瑞典进口矿产的道路。 英国海军成功地封锁了挪威港口,并且在挪威登陆。 德军撤退到挪威腹地并据此坚守。 英国军队无法肃清德军,加上上西线战事爆发随后撤退,挪威被德国占领。 [编辑本段]镰刀割取,征服西欧1940年5月10日,德军决定采用改良过的施里芬计划( 亦称为曼斯坦计划)分为A、B、C三个集团军绕过马奇诺防线侵略了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和法国。 第一阶段作战:5月13日德军A集团按曼施坦因意图军通过法国防守力量薄弱的阿登地区进入法国,盟军在阿登山地因为德军的奇袭完全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 德国坦克师强渡马斯河,5月13日攻陷了法国南部战略要地色当,而同时德军B集团军在空降兵配合下入侵荷兰、比利时,来吸引跟牵制位于比利时平原一带的英法盟军主力部队,使A集团军得以更加顺利的从法国北部附近通过英法联军主力部队之侧翼,来构成曼斯坦计划中的大包围。 到5月19日德军装甲师已经抵达离英吉利海峡只有50英里处。 5月24日,德军装甲部队已经逼近法国的北部港口敦刻尔克,但却在这时接到停止前进的命令。 这个命令被证明是致命失误,被包围的盟军开始执行“发电机计划”,即敦刻尔克大撤退。 850艘各种类型、动力引擎、大小的船只舰队大量跨海集中到敦刻尔克,5月27日开始撤走了第一批士兵,到6月4日时已经有超过33万人成功逃脱,其中23万是英国远征军。 这次的撤退虽为英国避免了全军覆没的悲剧,但也丧失了大量的物资和武器装备,士气亦一度低落。 第二阶段作战:1940年6月10日,德军开始正式全面入侵法国本土,由于先前在低地国地区丧失了大部分的军事力量, 所以德国的装甲部队纷纷进行一场竞速比赛,很快的就深入了法国中央,6月17日,首都巴黎被攻占,6月25日,为了羞辱法国人,希特勒选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停战签字的贡比涅地区的福煦车厢内签署与法国的停战条约。 根据此项条款,法国中部和北部三分之二的领土疆域由德国武装部队来进行实质占领,而南部地区则成立由贝当执政的附庸政权: 维希政府。 从德国展开西线进攻到法国败降只经历了6个星期,闪电战的威力让法国体会到了亡国的耻辱。 法国的战败令英国必须独自面对德国。 占领法国后德国空军就在法国北部集中,准备可能的登陆英国(海狮计划)。 德但是德国人似乎没有意识到这点,他们在8月5日发动了“鹰计划”,即对英国的大规模空中打击,从而为陆军登陆扫除障碍。 在战役的高峰,8月24日到9月6日德军每天平均出动1000多架飞机,凭借著数量上的优势与已经十分疲劳的皇家空军飞行员作战,虽然英国拥有先进的雷达技术,他们还是损失了四分之一的空军飞行员。 英国空军也不时在夜间轰炸欧洲大陆。 当时在欧洲大陆没有大的地面冲突,因此空战成了主要的战事。 不列颠战役的最终结果是,希特勒在9月17日下令“无限期推延”海狮计划,德国登陆英国的企图宣告失败。 另一个令希特勒取消海狮计划的主要原因,他已将战略目标由西欧转向了苏联。 [编辑本段]巴尔干半岛的情况1939年4月7日,欧洲战争全面爆发之前,意大利就开始了对阿尔巴尼亚的侵略,随后又在1940年10月28日进攻希腊,可是意大利不但未能占领希腊,希腊人反而在1940年11月14日进入了阿尔巴尼亚。 但这时德国开始介入战事。 1941年4月6日德军开始与希腊人作战,同时还攻击了南斯拉夫。 英国人虽然支援希腊,最后还是无法取胜,德国的军队在4月27日进入雅典。 之后德国又开始发动对克里特岛的攻击,6月1日克里特岛空降战役结束,德国伞兵成功从英国人手中夺取了该岛。 但是这次行动对德国来说也不太顺利,之后德国再也没有使用伞兵攻击。 英国和希腊的最后几支武装力量在6月1日撤退到埃及。 在巴尔干落入纳粹手中之后,希特勒终于可以无顾虑地发动对苏联的袭击了。 [编辑本段]东线苏德战场★巴巴罗萨1941年6月22日,德国集结前所未有的巨大兵力,包括其仆从国在内的190个师,3712辆坦克,7184门火炮,60万辆运输车和4950架飞机,共计五百五十万人,发动对苏联的突然袭击,该军事行动代号为“巴巴罗萨”,苏德战争开始了。 苏联将这场战争称为“伟大的卫国战争”,也叫苏联卫国战争。 而除了德国以外,意大利、匈牙利和罗马尼亚的部队在希特勒的要求下也对苏另外芬军亦参与了对列宁格勒的包围。 这场被称为“继续战争”的冲突持续到1944年。 在战事的最初几个星期对苏联红军而言无疑是一场灾难。 由于斯大林对德国发动战争的时间和进攻方向估计的严重错误,加上许多红军将领在斯大林发动的肃反行动中丧生或者被流放而严重削弱了苏军的作战和指挥能力,苏联对德意志帝国发动的闪电战猝不及防,导致战争初期苏军损失惨重,战争前苏联著手建立的“东方战线”被德军坦克一碾而过,进而丧失了大片国土,白俄罗斯首府明斯克和乌克兰首府基辅等大城市相继被德国占领,苏联第二大城市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也被包围,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 值得一提的是1941年的基辅保卫战,苏军西南方面军在基辅被大规模围歼,苏军仅被俘人数就达60万人之多,这一战役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包围歼灭战,此战导致苏联西南防线的溃退。 虽然一开始德国人打得极其顺利,但巴巴罗萨计划本身就存在着重大的漏洞,苏联部队始终能够组织有效抵抗。 这一错误的估计严重影响了德国人的计划。 另外,苏联人在撤退时采取了焦土政策,他们坚壁清野,令德国人的后勤问题更为突出。 当冬天来临时,大量德国士兵因苏联严寒的冬天和苏联的反攻而死亡。 虽然德军最后不得不因供应短缺与寒冷的冬天而停止进攻计划,但他们还是占领了大片苏联西部领土,而苏联直到1944年末才完全收复失地。 当德军占领了大部分苏联东欧部分的土地后,这场战争中最大的悲剧开始了:围攻列宁格勒。 当德意志帝国与芬兰的部队分别从南方和北方抵达列宁格勒外围后,希特勒下令必须“将列宁格勒从地球上清除”,命令消灭城内的所有人口。 德军开始包围列宁格勒以切断来自外部的援救物资,同时用炮击和空军轰炸。 包围持续了900天,在饥饿、严寒和恐惧的氛围中,大约100万平民死亡--其中80万死于饥饿;但列宁格勒始终没有向纳粹屈服。 著名音乐家肖斯塔科维奇为此创作了举世闻名的《第七交响曲》(又称《列宁格勒交响曲》)去表现苏联军民在列宁格勒保卫战当中的英勇抗争及为此而付出的巨大牺牲。 在忍受了1941年末1942年初寒冷的冬天后,德军开始准备进一步的进攻行动。 进攻高加索地区、伏尔加河地区的斯大林格勒(今伏尔加格勒)。 德军始终未能完全占领这座城市,并在进攻过程中遭受了重大的损失。 斯大林格勒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希特勒的犹豫不决、高级将领们对改变计划的不满以及过长的补给线,以及苏军的顽强抵抗,令斯大林格勒的巷战成为德国士兵的噩梦。 当苏联红军发动反攻时,20个师的德军(还有2个罗马尼亚师)被切断了退路,德第六集团军被完全围困。 随著食品、燃料和弹药的消耗,德军的阵地越来越小,直到最后一部分德军在1943年初投降。 为了确保前线军官不会投降,希特勒提升第六集团军司令弗雷德里希·保卢斯为陆军元帅(历史上的德国陆军元帅没有一个投降过。 保罗斯没有投降,但也没有“战到最后一兵一卒一枪一弹”,被苏军俘虏)。 斯大林格勒战役以历史上最血腥的战役而加载史册,双方的损失都很惨重,大约有200万人死亡,其中50万是平民。 该战役与中途岛海战同时成为二战最重大的转折点。 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后,德军渐渐丧失战场的主动权,但苏联人也因为战争损耗太大而没有形成有效的进攻力量。 1943年开始,苏军在战场上逐渐转入反攻。 1943年夏天,苏德双方的军队集结于库尔斯克突出部,德军由曼施坦因将军领导下准备发动大规模的攻势,库尔斯克战役打响。 库尔斯克战役是德军在东线的最后一次大规模攻势,也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坦克战役。 由于苏联方面事先获得了情报,为库尔斯克突出部的防御制订了一个大规模计划。 在他们的抵抗之下,德军装甲部队最多只前进了17英里。 在该场战役以苏军的胜利结束后,红军就始终控制著战争的主导权,发动了一系列猛烈的攻势(苏联历史上称为十次突击),直到1945年5月2日占领柏林。 [编辑本段]大西洋交通运输线争夺战欧洲战区无论是东线或者是西线作战,都与英美两国在大西洋上与德国争夺运输线畅通与否有密切的关系。 而这个运输路线当中又以美洲大陆往英国与欧洲大陆的部分重要性最高。 美洲大陆前往英国的运输线担负维系英国持续作战的力量,以及累积返回欧洲大陆的行动所需要的一切资源。 浮出水面的德国海军U型潜艇在整个战争期间,德国海军实行“无限制潜艇战”的整体战略。 德军始终将潜艇作为海军重中之重,德军依靠潜艇,极大弥补了德国海军水面舰艇与皇家海军相比的劣势。 德国潜艇战术:“狼群战术”。 [编辑本段]北非和地中海战场北非和地中海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意大利和德国为一方,英美为另一方的武装力量之间为争夺重要战略地区和目标,争夺北非、近东和地中海的控制权的军事行动。 意大利在非洲大陆展开了两个军队集团,一个在东北非(30万人),一个在北非(23.6万人)。 这两个地区的英军分别为3.25万人和6.6万人。 在东北非,意军于1940年7-8月开始从埃塞俄比亚向苏丹、肯尼亚和英属索马里腹地进攻,夺占了许多地区,但是苏丹和肯尼亚军队的顽强抵抗及在埃塞俄比亚展开的游击运动迫使意军转入了防御。 根据战区条件,军事行动在宽50-80公里的沿岸地带进行,并从1940年9月13日持续到1943年5月13日。 北非战局大致可分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0年9月13日一12月8日)——意军进攻。 由巴尔博元帅(8月起由格拉齐亚尼元帅)统一指挥的2个意大利集团军在利比亚展开:第10集团军(司令为贝尔蒂将军)在利比亚、埃及边界,第5集团军(司令为加里波第将军)在突尼斯当面。 9月13日,第10集团军开始进攻韦维尔将军指挥的英国“尼罗河”集团军(在埃及共有6.6万人)。 英集团军在埃及、利比亚边界仅有1个师。 第二阶段(1940年12月9日—1941年3月30日)——英军进攻。 12月9日,英集团军在两个月内推进800余公里(利比亚战役),至翌年2月11日前,英军已进抵阿盖拉、马拉达以东一线,转入防御。 既得胜利未得到发展。 英国政府决定向巴尔干转移力量,利用意军在希腊的失败,为夺取巴尔干半岛在希腊建立战略基地。 英集团军一部从北非调到了希腊。 这就使意军免于彻底失败。 第三阶段(1941年3月31日—11月17日)——德意联军进攻。 隆美尔(沙漠之狐)率领德国非洲军团进入北非。 第四阶段(1941年11月18日—1942年1月20日)——英军进攻。 苏德战场的激烈交战,第五阶段(1942年1月21日—10月22日)——德意军进攻。 法西斯统帅部利用英军的分散和未做好防御准备,变更了兵力部署,于1月21日发动反攻。 至1942年2月8日前,德意军推进达600公里,进至加扎拉、比尔哈基姆一线,战线在此一直稳定到5月底。 第六阶段(1942年10月23日—1943年5月13日)——阿拉曼战役、火炬行动英美军进攻。 地中海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组成部分,自1940年6月10日意大利宣布正式参战开始,至1943年9月10日意大利海军舰队在马耳他岛向英国投降止。 历时3年3个月。 地中海海战主要是英美为首的同盟国与意大利、德国围绕着地中海海上交通线展开的争夺战。 意大利和德国海军总共损失舰船389艘,吨位吨;商船损失132艘,吨。 英美盟国海军损失舰船349艘,吨位吨。 [编辑本段]意大利战场1943年7月,盟军在西西里岛的登陆迫使墨索里尼的法西斯政府垮台,由巴多格利奥组成的新政府开始与美英秘密谈判,但由于在是否“无条件投降”问题上双方讨价还价,一再延误,使希特勒获得了充足的时间来加强其在意大利的兵力。 希特勒在墨索里尼垮台后的次日便下令占领德意边境和法意边境的阿尔卑斯山的所有山口,并从法国和德国南部迅速集结了8个德国师,称B集团军群,由隆美尔元帅任司令,做好进军意大利的准备。 8月初,隆美尔率部越过边境进入意大利北部,以支援驻守在意大利南部的凯塞林元帅的8个德国师。 盟军于8月17日夺占西西里岛后,决定继续进攻意大利本土。 地面攻击部队为英国亚历山大将军指挥的第15集团军群,下辖蒙哥马利的英第8集团军和克拉克指挥的美第5集团军。 9月3日,意大利代表和盟国代表秘密签订了停战协定,当天凌晨,英第8集团军从西西里渡过峡窄的墨西拿海峡,在意大利的亚平宁半岛登陆,向意南部快速挺进。 盟军在整个意大利战役中,共伤亡32万多人,歼灭德军65.8万人,并一直牵制着德军1个集团军群的兵力,这对其它战场上的盟军作战起了有力的配合作用。 ===盟军对西欧的战略轰炸===1942年2月,哈里斯中将接任英国皇家空军轰炸机部队司令官。 主张对德国的大城市实施彻底的、大面积的轰炸,以挫败德国的民心和士气,迫使德国屈服。 回的重创,终至将整个西线与部分东线的制空权拱手让出。 [编辑本段]1944-1945年的欧洲西线战场盟军经过数年苦战后终于开始反攻。 1944年6月6日盟军发起诺曼底登陆战役,盟军与德军进行了两个多月的激烈交战。 盟军诺曼底登陆后,希特勒任命克卢格为德军西线总司令,将驻法兵力增至26个师,企图阻止盟军。 但这些师兵员和装备都缺额较大(坦克只有900辆,飞机不足500架)。 卢格以14个师防守塞纳河口至科蒙一线,10个师防守科蒙到德律特海峡沿岸,2个师驻守布列塔尼半岛。 为解放法国西北部,盟军集中了4个集团军〔包括24个步兵师,11个装甲师和4个空降师,4000辆坦克和6500架飞机〕。 1944年7月5日,美国第一集团军率先发起攻击,突破德军防线后,向纵深推进50公里,抵达塞纳河地区。 8月1日, 巴顿指挥美第三集团军在法国游击队配合下,向布列塔尼半岛推进,由于德军抵抗微弱,美军主力移师东进,转向巴黎以南塞纳河地区突击。 9月中旬后,西欧战线已由法国西北部扩大到南起地中海、北至莱茵河口的广大地区,逼近荷兰边界。 盟军统帅部决定:以英、加(拿大)联军发起荷兰战役,由蒙哥马利元帅指挥。 9月17日,英第30军在空降兵配合下,向荷兰奈梅根、阿纳姆一线突击(市场花园行动),英第8、12军从两翼配合。 英军初期进展顺利,20日即进抵奈梅根。 由于德军集中兵力突击英军两侧,配合作战的英、波(兰)空降兵因使用不当遭受严重损失,战况急剧逆转,英30军面临被合围危险。 ,中英美发表《波茨坦公告》。 8月6日,广岛遭受原子弹“小男孩”袭击,日本平民死亡14万人。 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并出兵中国东北。 8月9日,美国在长崎投掷第二颗以丘吉尔的体形命名的原子弹“胖子”,日本平民死亡7万人。 日本在8月15日正式宣布投降。 [编辑本段]战争的残酷后果在这场决定人类命运的生死大搏斗中,先后有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参战,波及二十亿人口(占当时世界人口的百分之八十),战火燃及欧、亚、非、美、大洋洲和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 作战区域面积为两千两百万平方公里,交战双方动员兵力达一点一亿人,因战争死亡的军人和平民超过五千五百万,直接军费开支总计约一点三万亿美元,占交战国国民总收入的百分之六十至百分之七十,参战国物资总损失价值达四万亿美元。 在亚洲,中国战场担负着反对日本侵略者的主要任务。 在欧洲,苏德战场为主要战场。 中国是抗击日本侵略的主战场。 据不完全统计,在日本侵略军的屠刀下,中国死伤人数达三千五百万,占二次大战参战国死亡总人数的百分之四十二。 其中,死亡人数达两千一百万,仅南京大屠杀就死亡三十万人以上。 按一九三七年的比价计算,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一千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五千亿美元。 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和重要的历史贡献。 苏联是抗击德国法西斯的主战场,二战参战国蒙受的全部损失中有百分之四十一是苏联的损失。 据俄罗斯公布的材料,苏联在一九四一年到一九四五年卫国战争期间,因战争死亡两千七百万人,其中苏联红军牺牲八百六十六点八四万人;物质损失按照一九四一年的价格计算达六千七百九十亿卢布。 美国和英国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核心成员,它们也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付出了重大代价。 据战史材料,美国共有四十多万人在二战中丧生,英国有二十七万军人在战争中死亡。 而法国则最少,有约二十万人阵亡。 德国、日本和意大利是发动二战的元凶,遭到了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严厉惩罚。 德、日、意发动的侵略战争也使这些国家国内的民众深受其害。 也正是由于这次世界大战的惨烈,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中英美苏法为首的同盟国在1945年10月24日发起成立了联合国,中美苏英法则成为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世界人民经过多年的浴血奋战,终于打败德、意、日等法西斯轴心国。 其中,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在反法西斯战争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1945年11月20日纽伦堡法庭审判战犯战后,依照《波茨坦公告》,战胜国分别对战犯进行了审判,并成立了纽伦堡和东京两大国际军事法庭,对甲级战犯进行审判,其中也有少数人逃过制裁的。 部分人的下落:日本裕仁天皇,死于1989年;原日军侵华总司令冈村宁次,受到国民政府包庇,躲过审判;墨索里尼,意大利法西斯领袖,法西斯主义始作俑者,1943年意大利对轴心国宣战后被捕,后被希特勒派人救出,最后被游击队捕获并曝尸街头;赫斯,纳粹副元首,于1941年秘密乘飞机前往英国“和谈”,被英国政府长期拘留;志村菊次郎,小兵,由于1937年7月7日“失踪”,导致日军制造借口发动卢沟桥事变,继而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日本政府为掩盖事实真相,将其遣送回国,最后战死在缅甸;山本五十六,日本联合舰队司令,珍珠港事件策划者,死于1943年盟军“复仇行动”;帝国元帅戈林、党卫军总司令希姆莱,纳粹核心人物,1945年分别背叛希特勒,被希特勒开除出纳粹党,被盟军俘获后畏罪自杀;东条英机,日本法西斯独裁者,太平洋战争策划者,甲级战犯,1948年被判绞刑;希特勒,德意志第三帝国元首,二战头号元凶,1945年4月30日与爱娃·劳恩举行婚礼后在总理府地堡自杀;卡尔·邓尼茨,希特勒继承人,前帝国首席潜艇官,海军总司令,战后接受审判,出狱后定居联邦德国。 [编辑本段]矗立的柏林墙战后,美苏两国开始冷战,日本接受美国改造,天皇和神道至高无上的地位开始动摇,美国积极帮助日本恢复经济,日本成为美国的战略合作伙伴。 德国被英、美、法、苏分别占领,苏占区成立民主德国,而英、美、法三国占领区合并成联邦德国,柏林墙把柏林分为东柏林和西柏林,两德分裂开始。 柏林墙的建立,是二战以后德国分裂和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 1961年建造,1990年拆除,两德重归统一。 [编辑本段]二战的深远影响1945年9月2日的东京受降仪式在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举行,美国驻日总司令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向全世界人民发表讲话:“今天,枪炮沉没,一场大悲剧结束了,一个伟大的胜利赢得了。 天空不再降临死亡,海洋只用于贸易,人们在阳光下可以到处行走。 全世界一片安宁和平,神圣的使命已经完成……我们体验了失败的痛苦和胜利的喜悦,从中领悟到决不能走回头路。 我们必须前进,在和平中维护在战争中赢得的东西……” 第二次世界大战作为一次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战争,是人类迄今为止规模最大、危害最严重、持续时间最长、参战国最多、波及范围最广的一场战争,给人类世界造成了非常巨大的、深远的影响.一、世界政治局势形成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峙,并开始分化,形成约半个世纪的“冷战”国际关系1.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影响和鼓舞下,东欧和亚洲出现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社会主义力量不断壮大,越出了一国范围,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社会主义运动曲折发展。 中苏关系破裂,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出现分化。 2. 二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国一枝独秀,形成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 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出现了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 同时,西欧、日本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受到冲击,资本主义阵营内部矛盾重重,两大阵营趋向瓦解。 3、美国和苏联为了在全球称霸,展开全面斗争。 在政治上双方各自拥立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在经济上苏联实行计划主义经济,美国实行自由主义经济;在军事上美国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则成立华约组织。 虽然美苏双方没有正面开战,但是为了自己的利益都对其它国家发动战争,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阿富战争;文化上苏联推行共产主义,美国推行民主主义。 最后以苏联解体为标志结束冷战格局。 4、由于双方都有足以摧毁地球的核武器,因此双方都不敢开战,二战结束后几十年没发生新的世界大战。 二、客观上推动了现代经济的迅速发展1.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扶持下以及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空前发展的情况下,进入了高速发展和空前繁荣的“黄金时期”。 2. 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 3. 日本、联邦德国迅速崛起,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强国,资本主义世界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4. 这一阶段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虽然有所恢复和发展,但是各国照搬了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弊端日益显露,各国纷纷进行改革,未能找到适合本国国情的建设道路,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潜伏着各种危机。 中国进行改革开放,找到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三、民族解放运动向纵深发展由于英法等老牌帝国主义在二战中受重创,亚非地区的殖民地人民发起了殖民地解放运动。 印度的独立给了大英帝国致命一击,越南,埃及都取得了对帝国主义战争的胜利,中东,非洲先后独立数十个国家,最终导致由西方地理大发现后在全球形成的殖民地体系彻底瓦解。 四、联合国诞生联合国由中、美、苏、英等国在战后创建,是世界最大、最重要、最具代表性和权威的国际组织。 联合国它在实现全球非殖民化、维护世界和平和安全、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据联合国公布的材料,1948年以来,安理会共授权进行了60余项维和行动。 另外,联合国还先后组织制定了从不扩散核武器到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等数百个国际条约。

又是德国武器遭殃

历史战争与和平哪些地方是考点

第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动荡不安的世界背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表现:①纠结军事集团②扩军备战原因: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德国为争夺殖民地同英法矛盾尖锐剑拔弩张的两大军事集团帝国主义的主要矛盾:①法德矛盾:争夺欧洲大陆霸权②英德矛盾:争夺殖民霸权,海上霸权(英国原本一直奉行“大陆均势”政策)③俄德矛盾:争夺巴尔干三国同盟:德、奥、意三国于1882年成立,对付法俄三国协约:1892年法俄协约,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形成;1904年和1907年英法、英俄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加速了战争的爆发1.三国同盟集团的形成①1879年,德、奥首先缔结“同盟条约”,该条约具有明显的反俄性质②1882年,德、奥、意三国同盟正式建立,德国成为该同盟的核心2.三国协约集团的形成①1892年,为对付三国同盟,法国同俄国缔结军事协议,欧洲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②随着英德矛盾的发展,英国分别在1904年和1907年与法俄签订了协约,三国协约正式建立,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巴尔干火药桶”背景:列强对巴尔干的争夺:①由土耳其人建立的奥斯曼帝国长期统治②第一次巴尔干战争(民族解放战争)③第二次巴尔干战争(内部因所的领土不均发生争吵)④俄国、奥匈帝国投入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大战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6月28日)大战的爆发:1914年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②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③主要原因:列强之间的矛盾最终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他们的对峙导致了一战的爆发④科技成果和巨大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⑤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使两大军事集团相互仇视,推动了战争的爆发为什么到20世纪才出现世界大战?①20世纪的世界已经基本上形成一个整体,各国各地区间联系日益加强,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②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完成工业革命以后,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空前激烈,主要国家间发生的战争,会影响到他们控制下的小国、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进而影响到整个世界。 ③20世纪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也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如何评价萨拉热窝事件?如果没有这一偶然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还会不会爆发?①萨拉热窝事件点燃了一战的导火线,它是一个偶然事件②如果没有这一事件,帝国主义大国还会找其他借口发动这场战争③可见,一战的爆发是必然的第2课 旷日持久的战争“施里芬计划”的破产欧洲的三条战线:西、东、南△西线和东线是主要战场,西线具有决定意义1.西线:英法联军与德国在比利时、法国北部和德法边境展开厮杀2.东线:俄军与奥德军队在从波罗的海南岸到罗马尼亚一带展开对抗3.南线:塞尔维亚军队在巴尔干地区抗击奥匈军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一)第一阶段(1914年)1.德军战略企图:德军根据战前制定的“施里芬计划”,力避两线作战,首先集中兵力先占领比利时,通过速决战打败法国,然后再回师东进打败俄国。 2.具体战况1)西线:①1914年8月,德军攻入法国,直逼巴黎,法军总司令霞飞抓住部分德军进攻过快,立足未稳的时机,及时调动英法联军展开反击。 ②马恩河战役:1914年9月,双方以152万人的总兵力在马恩河地区展开了大战,结果德军被迫撤退。 这次战役是大战爆发以来的第一次大规模战役,它宣告了德军“速战速决”战略的失败,1914年底,西线进入相持阶段。 2)东线:①1914年8月,俄军出人意料地攻入东普鲁士等地,迫使德军从西线抽调兵力到东线。 ②德军在反攻中击败俄军,进入俄国境内,同时俄军打败奥军,深入奥地利境内,双方也形成了对峙局面。 “凡尔登绞肉机”(二)第二阶段(1915——1916年)1.德军的战略企图:德军把主攻方向转向东线,企图打败俄国,迫使俄国退出战争,摆脱两线作战的困境;同时寻机打破英军的海上封锁。 2.具体战况1)东线:1915年,德奥军队向俄军大举进攻,但未彻底打垮俄军。 德国的计划再次落空,迫使继续两线作战。 2)西线:经过一年多的作战,双方都把1916年视为关键的一年,都想给对方以致命的打击。 这一年,战争的重心重新回到西线,战争变得更加激烈和残酷。 ①凡尔登战役:1916年2月,德军发动凡尔登战役,企图迫使法军退出战争;凡尔登战役前后历时10个月,是一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战,法军站稳了脚跟,德军兵力、士气开始回落。 这次战役不仅是战争中期阶段的决定性战役,而且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自此以后,德国开始走下坡路了。 “索姆河地狱”②索姆河战役:1916年6——11月,为了牵制德军,支援凡尔赛,英法联军发动了索姆河战役。 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双方投入总兵力超过150个师,英军首次使用了坦克,双方伤亡达到130多万人,但仍未分出胜负。 ③日德兰海战:1916年5月,英德海军之间爆发了日德兰海战,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最大的一次海战,英国舰队的损失虽大于德国,但英国海军仍然掌握着制海权。 第一次世界大战发展成持久战局面,对交战双方来说,更有利于哪一方?为什么?大战变成了持久战有利于协约国一方。 协约国:在面积、人口、资源等方面都远胜于同盟国,还占有广阔的海外殖民地,但其兵员分散,装备较差,利于长期作战。 同盟国:军队虽然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战争准备充分,但其人口、资源都无法同协约国相比,利于速战速决。 战争转入相持,显然对其不利。 第3课 同盟国集团的瓦解协约国阵营的变化美国参加(原因):①早在大战爆发前,美国同德国的关系已经十分紧张。 ②随着经济联系的加强,美国与协约国日益接近。 ③德国实施的“无限制潜艇战”,德国潜艇袭击前往协约国港口的一切船只,中立国美国的船只也不能幸免。 ④为了保证借给协约国的巨额贷款能够归还,美国希望协约国取得胜利。 中国被卷入协约国阵营:1917年,中国北洋政府想同盟国宣战。 俄国退战:①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被推翻,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建议停战,并缔结和约。 ②1918年,苏联同同盟国集团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帝国主义大战。 同盟国集团的崩溃德国在西线进攻(被阻止):从1918年3月到7月,德军相继发起了四次大规模进攻。 最初的进攻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协约国很快阻止了德军的攻势。 协约国在西线的反攻:突破德军在德法边界一带修建的“兴登堡防线”。 德国内部的政治危机:①德国基尔港水兵拒绝同英国海军交战,发动军变②柏林工人起义③德皇威廉二世宣布退位,逃亡荷兰。 1918年11月11日,停战协议在法国巴黎郊外一节火车车厢内签署。 这一协定的签订,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集团的失败而告终。 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①经济实力对比:在经济实力方面,同盟国集团处于劣势。 协约国在物资资源和人力资源方面都占有优势。 ②军事战略方面:德国“施里芬计划”低估了对手的实力,导致其速战速决的破产,德军被拖入了两线作战和持久战、阵地战的泥潭。 ③同盟国集团的内部矛盾:战争末期,同盟国各国普遍发生革命和起义;奥匈帝国境内的非德意志民族出现了独立运动,导致了帝国的解体;德国则以基尔港水兵起义为开端,爆发了“十一月革命”,推翻了帝制。 ④国际力量对比:初期,日本参战,德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势力范围全失。 意大利倒戈,使同盟国失去一个重要的同盟国。 美国参战给协约国增加了一个极为重要的砝码,协约国方面获得了大量的兵力和战争物质补充;一批国家加入到协约国一边,进一步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 第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规模空前的帝国主义战争就整体来看(主要帝国主义列强):目的:为了夺取霸权和奴役其他国家与民族的权力性质:帝国主义性质非正义战争就局部来看(塞尔维亚抗击奥匈帝国侵略、比利时抗击德国侵略):目的:保卫自己的主权和独立性质:正义的民族解放斗争战争催生了新世界欧洲国际地位下降——经济危机①失去了大量海外殖民地②工业遭到严重破坏③财政金融地位急剧下降④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力不断减弱——政治危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美日迅速崛起——美国的原因:远离战场。 本土未遭战火;美国的参战以及不断向协约国提供商品和贷款,进一步刺激了经济的发展——日本的原因:在大战中接收欧洲的大量订单;利用西方列强无暇东顾之际扩展势力俄罗斯帝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四大帝国覆灭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苏俄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战后,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世界性国家政治组织——国际联盟大战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飞机进入实用阶段、汽车取代马车、缺乏原料国家大力发展化学合成技术等等;第一次世界大战促使政府机构改变职能: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职能加强;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人民要求和平的反战运动高涨与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社会主义理想和观念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有利于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第一次世界大战(概况)1个主战场:欧洲战场2个军事同盟:同盟国和协约国3条战线:南线、西线、东线3个阶段:1914年马恩河东普鲁士1915——1916年凡尔赛索姆河日德兰1917——1918年美国中国参战俄国退战持续4年:1914——1918年为什么一战后民族解放运动获得发展?①一战期间,列强驱使亚非拉人民充当炮灰,从事劳役,掠夺财富,计划了与亚非拉人民之间的民族矛盾。 ②宗主国忙于战争,一定程度上放松了控制,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工业得到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③十月革命的影响。 第二单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第1课 巴黎和会第2课 凡尔赛体系与国际联盟协约国同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和土耳其签订的与对德国签订的和约有何相似之处?这些和约与对德国的和约的相似之处主要包括:都对它们的领土进行了分割或重新安排,以削弱它们的实力和抑制它们的发展;都要求它们支付巨额的赔款,以战利品的形式加以瓜分;都对它们的军备进行了严格的限制,以削弱它们的军事实力,防止它们再度制造战争。 凡尔赛体系的实质是什么?它为什么不能保证国际秩序的长期稳定?由于帝国主义召开巴黎和会的目的,是为了掠夺战败国和争夺战利品,这就决定了这个体系不会是和平的体系,而是一个在掠夺战败国和相互妥协基础上的帝国主义国际体系。 由于它是靠帝国主义的强力单方面建立起来的,是在战胜国之间交易和妥协实现了平衡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它只能维持国际秩序的暂时稳定。 一旦被压制的国家要求突破压制,或战胜国之间的平衡被打破,国际秩序就会失去稳定。 第3课 华盛顿会议华盛顿会议召开的背景是什么?美国在华盛顿会议上取得了哪些成果?巴黎和会仅缓和了帝国主义在欧洲等地区的矛盾,而在亚太地区的矛盾,特别是美日争夺中国的矛盾,随着欧洲等地区矛盾的缓和显得日益尖锐起来。 此外,帝国主义战胜国在一战后开始的海军军备竞赛也日益激烈,这些都使帝国主义国家觉得有必要再召开一次国际会议加以协调和解决。 而美国由于在巴黎和会上一无所获,决心在亚太地区寻求外交突破,所以,倡导召开了这次会议。 由于美国主导了这次会议,所以美国收获颇多。 比如在《四国条约》方面,美国成功地拆散了英日同盟,扫除了美国在亚太地区扩张的重大障碍。 又如在《五国条约》方面,美国一方面取得了与英国海军平起平坐的地位,另一方面又制约了自己的最危险的竞争对手日本海军,可谓是一箭双雕。 再如在中国问题方面,成功地打击了日本在中国的侵略利益,而使自己多年追求的“门户开放”政策得以实现,从这一政策中,使它可以利用自己的强大经济优势,争得更多的利益。 所以可以说华盛顿会议是美国外交在亚太地区的全面胜利。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是什么?它为什么不能维持长久的世界和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战以后帝国主义在宰割战败国和利益再分配暂时平衡基础上建立的世界范围内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它无法长久地维持世界和平,主要是由于它仅仅暂时地缓和了旧有的各种矛盾,实现了暂时的平衡。 而它未能根除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之间的斗争并没有停止,只不过是在新的情况下重新开始。 随着新的斗争逐渐激烈,原有的平衡逐渐被打破,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维持的国际秩序将会被颠覆,和平将不复存在。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课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是什么?对世界产生了哪些影响?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主要原因:社会的贫富悬殊造成社会购买力的下降;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造成生产与市场矛盾的激化;股票投机制造了市场的虚假繁荣,股市的崩溃成为大危机来临的信号。 2)危机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资本主义国家将危机转嫁到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展开了关税战等经济战;不同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摆脱危机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影响到世界的发展。 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有何异同?相同点:都利用了经济危机造成的社会状况;都受到本国军事、封建主义历史传统的影响不同点:在德国,纳粹党通过欺骗宣传和拉拢社会各阶层,成为国会第一大党,进而取得政权;而在日本,不是依靠法西斯党,而是依靠现存的天皇制和军部法西斯势力来实现政权的法西斯化,通过由军部控制内阁来建立法西斯专政,进而实现国家的法西斯化。 造成美德两国不同途径的原因①美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比较稳固;②德国: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不稳固;由于在国家统一时采取了王朝战争的方式,封建势力在国家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第2课 局部反法西斯斗争为什么德意日法西斯侵略集团要打着“反共产国际”的旗号结盟?①反对苏联和共产国际等国际进步力量;②为了共同利益的需要,德日要从东西两个方向牵制苏联;③欺骗英法等西方大国;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失败的原因有哪些?第一,它不但是弱国,而且是小国。 第二,它不如中国进步,它是一个古老的奴隶制到农奴制的国家,没有资本主义,没有资产阶级政党,更没有共产党,没有中国这样的军队,更没有如同八路军这样的军队。 第三,它不能等候国际的援助,它的战争是孤立的。 第四,这是主要的,抗意战争领导方面有错误。 1936~1939年的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斗争,被史学家称为“小二战”。 你同意这种看法吗?在西班牙建立了反法西斯的人民阵线,成立了共和国政府,采取了打击法西斯分子和保守势力的措施。 西班牙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英勇作战,保卫共和国的斗争坚持了两年多。 对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的做法,不同国家采取了不同的政策:一种是西方大国名为不干涉,实为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另一种是苏联等国家和“国际纵队”对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援助,表现了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开始联合起来,共同对付法西斯侵略,但此时反法西斯力量还相对比较弱。 以上三点,也是西班牙内战的特点。 第3课 走向世界大战为什么丘吉尔把第二次世界大战称为“不必要的战争”?20世纪30年代的反法西斯斗争为什么没能阻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法西斯国家的最初扩张带有很大冒险性质,如果当时具有反法西斯倾向的国际力量能尽早作出强硬反应,是可以遏止法西斯的冒险行径的。 20世纪30年代国际关系中的主要问题是法西斯侵略与反法西斯的斗争。 由于法西斯国家蓄意侵略,准备充分,力量强大;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等进行反法西斯斗争的国家贫穷落后,国力衰弱,无力单独取得斗争的胜利;而英法美苏等大国或绥靖纵容,或中立自保,未能及时形成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遂使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或归于失败,或勉力支撑,未能阻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表现在哪些方面?产生了什么结果?绥靖政策的表现:对希特勒破坏《凡尔赛和约》的行为视而不见;对日本侵占中国东三省听之任之;在埃塞俄比亚问题上对意大利实行有名无实的“制裁”;对德意法西斯干涉西班牙内战置若罔闻;在慕尼黑同侵略者进行公开交易。 结果: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增强其实力;干扰或葬送了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等国的反法西斯斗争;暴露了英法的虚弱,最终将作茧自缚。 慕尼黑阴谋为什么是绥靖政策的顶点?请试说明理由。 绥靖政策是用牺牲他国利益为代价换取苟安局面并祸水东引。 在中国、埃塞俄比亚和西班牙等问题上,英、法等国或貌似公允,或置身事外,但在慕尼黑,英法出于对战争的恐惧,不惜从幕后走到前台,抛开当事国,公开把捷克斯洛伐克送到法西斯铁蹄之下,这是大国强权主义和绥靖政策的集中体现。 第4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造成波兰迅速灭亡的原因有哪些?波方:部署不当;装备和战术思想落后。 德方:蓄谋已久,准备充分,军事力量强大,战术先进。 英法:在西线对德国“宣而不战”,致使波兰孤立无援。 在不列颠之战中,德国为何没有达到作战目的?英方:空军数量处于劣势,但本土作战,民心士气高涨;政府抵抗决心坚定;军事设施先进。 德方:空军数量处于优势,但在他国领土作战,且作战目标的制定带有随意性。 第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有人认为,日本偷袭珍珠港是战术上的胜利,战略上的失误。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由于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都有无休止的扩张野心,在战争中各行其是,缺乏配合与协作,使各国的战略目标互相矛盾,漏洞百出,这也为反法西斯国家对其各个击破提供了机会。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形成后,其主要国家之间的配合十分密切。 如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尽管美国舆论对日本发动卑鄙的不宣而战无比痛恨,但美国军方仍然坚持此前与英国商定的大战略,即“先欧后亚”。 事实证明这一明智的战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可见,貌似强大的法西斯轴心国各怀心腹事,其狂妄的侵略野心正是导致其失败的主要原因。 正所谓“多行不义必自毙!”苏军在战争初期作战失利的原因?苏联为什么能在蒙受惨重损失的情况下坚持下来?德国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侵苏蓄谋已久;苏军编制落后,部署不当,指挥不力,对德国进攻疏于防范。 但苏方有共产党的坚强领导,苏联军民为保卫祖国奋勇抵抗,迟滞敌人进攻,苏联幅员辽阔,拥有广大的战略纵深,因此能够在德军强大攻势面前坚持下来。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有何意义及作用?同盟国的军事、经济力量对轴心国形成压倒优势;轴心国之间缺乏必要的战略配合,如日本偷袭珍珠港;而同盟国有统一的战略,如英美确立的“先欧后亚”的原则。 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如何打开胜利之门的?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奠定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基础;盟国在各大战场上协调步骤,广大军民浴血奋战,实现了各战场的转折。 德军在莫斯科战役中失败的原因有哪些?苏方:苏联军民在斯大林领导下进行顽强的抵抗;苏军将驻防西伯利亚的部队调往莫斯科加强防御;俄罗斯的严寒;德军缺乏冬季作战准备,非战斗减员大量增加,机械化装备威力锐减,战斗力大大下降;苏德战争爆发前德军入侵巴尔干以及战争初期希特勒对打击重点的转变,都延误了向莫斯科发动进攻的时间。 中途岛战役中美军为什么能以少胜多?美方:事先破译了日军密码,使日军对中途岛奇袭的效果未能达成;集中有限兵力,抓住战机,指挥果断。 日方:分散兵力;战术陈旧;航母特混舰队的任务复杂且互相矛盾。 第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二战知识归纳“1、2、3、4”1个阴谋:慕尼黑阴谋——绥靖政策的顶峰2个集团:轴心国集团反西斯同盟3个三:①三登陆:北非登陆:与北非东路英军遥相呼应,使北非德意军队陷入两线夹击中,完成北非战场的转折;西西里登陆:直接导致意大利投降;诺曼底登陆:使德国法西斯陷于东西夹击、腹背受敌的困境中,预示着彻底打败德国法西斯,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已经为期不远。 鼓舞了欧洲人民的斗志,促进了抵抗运动的进一步发展;②三突袭:突袭波兰突袭苏联突袭珍珠港③三转折:中途岛海战斯大林格勒战役阿拉曼战役3个四:四盟国:中美英苏四战场:苏德战场欧洲第二战场太平洋战场北非战场四会议:开罗会议:中国人民收复领地的神圣权利得到国际公认德黑兰会议:巩固了反西斯同盟,有利于战后世界和平的实现雅尔塔会议:加快了战胜法西斯的步伐,决定了战后世界事务的重大问题,但带有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波茨坦会议:对战胜日本和维护战后欧洲和世界和平产生积极作用促使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在二战中取得胜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①同盟国的经济力量对轴心国形成压倒优势;②同盟国之间军事配合密切;③各国人民为自由、民主而战,士气高昂,作战英勇。 第8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影响你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人类提供了哪些宝贵的经验教训?(一)法西斯主义就是战争,必须警惕法西斯主义死灰复燃。 (二)绥靖政策对世界大战的爆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对侵略行径不能听之任之,必须及时制止。 (三)落后就要挨打。 应始终跟上世界先进发展潮流。 (四)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 爱好和平的力量必须团结协作,及时制裁侵略,才能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定。 法西斯的暴行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对犹太人实行种族灭绝政策;屠杀平民和战俘;使用生化武器;在活人身上进行细菌试验。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哪些主要的影响?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取代欧洲主宰世界的格局;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科技进步。

一战、二战重要事件的简述 最好简短一点,多一点 悬赏一百啊 最少五十个

1]普法战争普鲁士为了统一德国并与法国争夺欧洲大陆霸权,于是在1870年 - 1871年与法国爆发普法战争。 这场战争以法国大败,普鲁士大获全胜,建立德意志帝国告终。 而普法停战的和约极其苛刻,和约规定法国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予德国,并赔款50亿法郎。 结果使德法两国结怨,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2]第一次摩洛哥危机 1905年3月31日,德皇威廉二世出访摩洛哥南部重要港口丹吉尔时宣称将会保护摩洛哥的独立及其领土的完整,使其与在摩洛哥扩张的法国关系变得紧张,这就是第一次的摩洛哥危机。 1906年1月16日,欧洲在阿尔赫西拉斯举行会议,达成了《阿尔赫西拉斯决议》,决议承认摩洛哥能够独立,但是由法国和西班牙两国负责摩洛哥的警务。 其中由法国来控制摩洛哥的海关及警察。 摩洛哥事件3]第二次摩洛哥危机 1911年5月21日,摩洛哥发生反苏丹的部落起义,法国就借机派兵攻占其首都非斯。 德国则要求法国割让部分给非洲作为补偿,并于该年的7月1日,以保护本国商人为借口,出动炮舰“豹”号驶至摩洛哥的港口阿加迪尔,战争一触即发,这次行动被史家称为“豹的跳跃”。 英国因惧怕德国挑战其海上的霸权,因此支持法国,态度强硬。 德国只好被迫退让,与法国在该年11月4日达成协议,以一部分给刚果为代价,德国承认摩洛哥为法国保护国。 1912年3月,法、德两国签订《非斯条约》,法国正式成为摩洛哥的保护国。 4]波斯尼亚事件1908年10月6日,奥匈帝国以保护侨民为理由派兵吞并了原由其托管的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这激起了想获得这两地(因有较多塞尔维亚人)的塞尔维亚的强烈反奥情绪。 因为塞尔维亚作为斯拉夫国家的“二哥”(“一哥”之名由俄罗斯拥有),极度渴望统治全巴尔干半岛的斯拉夫人。 但奥匈帝国的出兵令其希望毁灭,因而反对此行动。 5]第一次的巴尔干战争1912年3月13日,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希腊与黑山组成巴尔干同盟,联合攻打奥斯曼土耳其。 10月18日,巴尔干同盟与奥斯曼土耳其爆发第一次巴尔干战争。 结果奥斯曼土耳其大败,1913年5月30日与巴尔干同盟签订《伦敦条约》,宣布放弃除君士坦丁堡外所有在巴尔干半岛的领地;保加利亚则取得马其顿;塞尔维亚因为得不到亚得里亚海的出海口而感到不满,因此巴尔干同盟出现分裂。 6]第二次的巴尔干战争1913年6月1日,塞尔维亚与希腊结盟,预备进攻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于其后亦加入塞希同盟。 6月29日,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爆发,奥斯曼土耳其亦对保加利亚宣战。 结果保加利亚大败,8月10日与各参战国签订《布加勒斯特条约》,多布罗查北部由罗马尼亚取得;马其顿则被分成三部分,其中瓦尔达尔、马其顿划归塞尔维亚,皮林、马其顿划归保加利亚;爱琴、马其顿划归希腊。 这引来了奥匈帝国的不满,因为塞尔维亚在这两次巴尔干战争里获得的利益太大,威胁其在巴尔干半岛的地位,而俄国则借由塞尔维亚插手巴尔干半岛事务,结果与奥匈帝国的冲突加深,使得大战一触即发。 7]萨拉热窝事件“萨拉热窝”事件这次事件为在欧洲爆发全面战争的直接原因。 1914年6月28日上午9时正,奥匈帝国皇太子斐迪南大公参加指挥一次军事演习,演习结束后,塞尔维亚一个秘密组织成员,17岁的普林西普向斐迪南夫妇开枪射击,斐迪南夫妇毙命,普林西普被捕。 这一事件被称为萨拉热窝事件,被认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普林西普的行动是热爱民族的一种伟大表现,但是刺杀斐迪南的这一萨拉热窝事件被奥匈帝国当做了对塞尔维亚发动战争的口实。 1914年7月23日奥国在获得德国无条件支持下向塞尔维亚发最后通牒,包括拘捕凶手、镇压反奥活动和罢免反奥官员等,塞国除涉及内政项目外悉数同意。 不过,奥国依然将行动升级。 与此同时,德国知悉俄国的军事动员,德皇要求俄国停止并迅速备战。 鉴于各国的强硬外交和对国家军事力量的自骄,战争已无可避免。 7] 施里芬计划 在战争爆发之前几年,德国总参谋长阿尔弗雷德·冯·施里芬已制定了以速战速决为主要特征的施里芬计划:先利用德国发达的铁路网,集中优势兵力在六星期内打败法国,然后将部队调往东线进攻沙俄。 与此相对应,法国也制订了以两个集团军齐头并进,一举收复普法战争后被割让给德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的17号计划。 但战事的发展却出乎这些军事家意料,使得这两个计划皆不可行。 8 德军进攻1914年8月2日,德军出兵中立国卢森堡,以取得卢森堡的铁路网。 8月3日,德军对比利时不宣而战。 至8月9日,德军成功攻占比利时全境,并且驱逐在比利时境内的法军回法国境内。 8月21日,德军分兵五路攻向法国北部,法凡尔登战役军失守,被迫后撤。 9月3日,德军已进逼巴黎,法国政府被迫撤退至波尔多。 9月5日—9月12日,德军与英法联军在巴黎近郊马恩河至凡尔登一线爆发马恩河战役,结果两败俱伤,德军只得转入战略防御,固守安纳河一线,战斗开始演变为阵地战。 接着,双方爆发了奔向海边的运动战,结果英法联军被打败。 德军成功夺取法国东北部的广阔领土,但始终不能截断英法两国的运输线。 随后双方再爆发佛兰德会战,但双方均无重大成果,结果战事进入胶着对峙状态910战事僵持 1915年春,英法联军趁德军主力集中在东面战线,发动了香巴尼和阿杜瓦两轮攻势。 但因为沿用旧战术,而且欠缺强大火力掩护,结果被德军成功抵挡,己方反而伤亡惨重。 该年4月德军反击,并首次使用毒气,使双方的损失更为惨重。 结果1915年的西面战线,英法联军死伤百万人,德军亦死伤 61万人,但战事仍然胶着。 1916年2月,东面战线的压力稍为降低,德军主力再次移师西线,与法军爆发凡尔登会战。 结果在激战7个多月后,德军仍不能攻取凡尔登。 而英法联军为了制衡德军,在该年7月初向索姆河一线与德军爆发索姆河战役,战况更为惨烈。 英军虽然在这场战争里首次使用坦克,但双方在伤亡共约 120万人后,战事仍未有重大突破,并持续至该年11月,西线再次变为胶着对峙状态,不过协约国开始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11美国参战 1917年2月24日,美国驻英大使佩奇收到齐默曼电报,称如果墨西哥对美国宣战,德国将协助把美国西南部还给墨西哥,于是美国以此为借口,在该年4月6日向德国宣战。 (只向德国而不是其他同盟国宣战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德国的海军潜艇无差别攻击,对美国军舰造成威胁。 )1917年4月,法军于西线开展春季攻势,与德军在兰斯和苏瓦松之间进行会战,历时共一个月,但法军在伤亡10万人后却仍未有进展,引起了法国士兵的骚动。 战事再度胶着,而法军因内部骚动,无力防御,只得由英军负责西线防御。 在该年下半年,美国提供的装备 到达欧洲,英军于是再在西线猛攻,但在损失100多万人后,仍无法改变战事的胶着状态。 1213 最后进攻 1917年,东线因俄国发生十月革命并退出战争而结束,德军立即集中于西线,意图在美军到达欧洲之前,于1918年夏季打败英法两国,以扭转局势。 1918年3月—7月,德军接连于西线发动5次大规模的攻势,头两次攻势在损兵十万后仍无所获。 而美军则已到达欧洲,使协约国兵力大增。 该年5月底,德军发动第三次攻势,这次成功突破法军的防线进逼至距巴黎仅37公里之地,但并不能歼灭英法联军的主力,而己方则损失十万人。 在6月9日 - 6月13日这5天,德军发动第四次攻势,企图将德军在亚眠和马恩河的两个突出点接连起来,以集中兵力攻击巴黎,但并未能成功。 7月15日,德军发动第五次攻势,但在损失15个师后,因无所获,己方军力反而消耗殆尽,只得撤退至兴登堡防线,从此只能作消极防御。 14俄国动员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因为德国向其开出“空头支票”,因此信心大增,与塞尔维亚断交并对其宣战。 俄国则宣布全国总动员,以支持塞尔维亚,这引起德国的不满。 8月1日,德国以俄国拒绝停止全国总动员为借口向俄国宣战,并同时在西线进侵比利时。 8月4日,英国因比利时为其自身安全的关键,因此对德宣战。 8月6日,奥匈帝国向俄国宣战。 15 德俄交战 俄军乘德军在开战之初,集中兵力在西线之际,在东线向德军发起进攻。 8月下旬,俄军进入东普鲁士,并逼向德国的心脏地带,德军被逼从西线线调兵回援。 德国援军行动迅速,很快便抵达东线,并于科穆辛森林附近消灭数万名俄军,使得东线战局发展受到德国控制。 9月11日,俄国的第一集团军再度被击败,德军进逼至俄国境内,俄军损失共25万余人。 在南线方面,俄军开始时在加里西亚和布柯维纳屡次击败奥匈帝国的军队,但德国随后对奥匈帝国提供支持,结果到12月中旬,东线战事亦进入胶着状态。 1617 土耳其参战 德国为了牵制俄国,于是答应向奥斯曼土耳其提供一亿法郎的贷款,以换取其参战。 于是土耳其于1914年10月29日正式参战。 并与俄国在高加索发生战斗。 俄军初时作战不利,但于1915年1月发动反攻,土耳其的第九集团军被歼灭,共损失约7万多人。 18 意大利转投协约国 1915年5月,意大利因为英法答应在战后分得阜姆和达尔马提亚,于是投向协约国一方,对同盟国宣战。 意军虽然实力较弱,交战初期即损失近30万人,但却成功拖住了奥匈帝国40个师的兵力,缓减了俄法的压力。 1915年9月,保加利亚加入同盟国,并出兵30万,配合德奥联军攻击塞尔维亚,结果同盟国很快便占领塞尔维亚全境,塞尔维亚政府及军队被逼撤退至希腊的克基拉岛。 19俄军反击 1916年春,俄国调集3个方面军共200万人向德奥联军发动反攻,在激战一轮后,双方各损失百万兵力,但俄军兵力较多,因此逼退德奥联军,并乘胜攻进加里西亚东部地区。 罗马尼亚亦于该年8月向同盟国宣战。 德奥联军于是决定攻取罗马尼亚,以夺取石油和粮食补给。 结果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很快便失陷,德奥军队占领大部分罗马尼亚国土。 20进攻伊斯坦布尔 协约国军队为了解除俄国在高加索被奥斯曼土耳其牵制的困局,于是决定联合进攻奥斯曼土耳其的首都伊斯坦布尔。 1915年初,加里波利之战爆发。 协约国先后有50万士兵远渡重洋来到加里波利半岛。 在靠近十一个月的战斗后,共约131,000人死亡, 262,000人受伤,结果被迫撤退。 这场战役是一战中最著名的战役之一,也是当时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陆作战。 21十月革命 俄国本身为农奴制的经济体系,经不起东线持续的战事,结果其国内经济崩溃,工厂倒闭,失业率骤增,军火补给极度困难,士兵极度厌战。 1916年冬,俄国内部各种矛盾加剧,首都莫斯科的罢工人数更达至百万人以上,结果在1917年3月(俄历2月)二月革命爆发,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 但新组成的克伦斯基临时政府仍然继续战争,但又再被德奥联军击败。 结果俄国工人及农民忍受不了,在1917年11月(俄历10月),由布尔什维克党领袖列宁领导了一场武装起义,推翻了临时政府的资产阶级政权,建立了苏维埃政府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史称“十月革命”。 22 盟国败阵 虽然俄国退出战争,但德国的各盟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保加利亚帝国和奥匈帝国却因持续作战,致使经济崩溃,国内各民族发生起义,结果无力再战,相继向协约国求和。 最后德国内部亦发生政变,并向协约国求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23海上战争 虽然英德两国在战前争建无畏舰,但在整次第一次世界大战却只有一次大规模的舰队主力决战,就是日德兰海战。 这场战役的结果比较特别:一方面,舍尔海军上将率领的德国大洋舰队以相对较少吨位的舰只损失击沉了更多的英国舰只,从而取得了战术上的胜利;另一方面,杰利科海军上将指挥的英国主力舰队成功地将德国海军封锁在了德国港口,使得后者在战争后期几乎毫无作为,从而取得了战略上的胜利。 24 日本出兵 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里投向协约国,向德国宣战,以获得德国在中国的山东的权益,并出兵占领青岛。 日本的这种举动结果引起了中国民众的不满,并于其后导致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25 中国参战 在要不要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德国宣战这个问题上,北洋政府内部意见不一,斗争激烈。 26德国革命 1918年8月—9月,德军再损失15万人、大炮2000余门及机枪余挺。 不断传来的军事失败的消息使德国国内的矛盾加剧。 9月,兴登堡建议在德国议会提出要“结束战争”。 但德军的最高统帅部却仍死心不息,意图用剩余的海军舰只与英国海军进行最后决战。 结果德国水兵因不愿送死,在基尔港发生起义,并迅速蔓延到整个海军及全国。 11月9日,德国首都柏林亦发生十一月革命,德皇威廉二世只得宣布退位,并逃至荷兰,德国社会民主党组成临时政府,宣布成立魏玛共和国。 11月11日,《贡比涅森林停战协定》签订,德国投降。 历时4年零3个月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协约国的胜利告终。 27入侵北欧1940年4月9日德国展开威塞尔演习(Weserübung)计划,进攻丹麦和挪威。 德国人声称这是为了防止英法首先占领挪威这个原本中立的国家,从而切断德国从瑞典进口矿产的道路。 2829敦刻尔克大撤退1940年5月10日,德军决定采用改良过的施里芬计划( 亦称为曼斯坦因计划)分为A、B、敦刻尔克大撤退C三个集团军绕过马奇诺防线侵略了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和法国。 5月13日德军A集团军按曼施坦因意图通过法国防守力量薄弱的阿登地区进入法国,盟军在阿登山地因为德军的奇袭完全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 德国坦克师强渡马斯河,5月13日攻陷了法国南部战略要地色当,而同时德军B集团军在空降兵配合下入侵荷兰、比利时,来吸引跟牵制位于比利时平原一带的英法盟军主力部队,使A集团军得以更加顺利的从法国北部附近通过英法联军主力部队之侧翼,来构成曼斯坦计划中的大包围。 到5月19日德军装甲师已经抵达离英吉利海峡只有50英里处。 5月24日,德军装甲部队已经逼近法国的北部港口敦刻尔克,但却在这时接到停止前进的命令。 这个命令被证明是致命的失误,被包围的盟军开始执行“发电机计划”,即敦刻尔克大撤退(保留了反攻的有生力量)。 850艘各种类型、动力引擎、大小的船只舰队大量跨海集中到敦刻尔克,5月27日开始撤走了第一批士兵,到6月4日时已经有超过33万人成功逃脱,其中23万是英国远征军。 这次的撤退虽为英国避免了全军覆没的悲剧,但也丧失了大量的物资和武器装备,士气亦一度低落30不列颠空战占领法国后德国空军就在法国北部集中,准备着登陆英国(海狮计划)。 德国决定首先进行空战消灭英国皇家空军,这就是不列颠战役。 但事实上很多人认为登陆战根本就不切实际,因为即使德国空军能够将皇家空军赶出南英格兰,剩余的英国空中力量仍有可能在英格兰中北部对德国登陆造成威胁,德国的登陆部队很有可能被英国海空力量切断,然后逐个消灭。 31偷袭珍珠港偷袭珍珠港是指由日本政府策划的一起偷袭美国军事基地的事件;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海军的航罗斯福总统宣布对日宣战空母舰舰载飞机和微型潜艇突然袭击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在夏威夷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国陆军和海军在欧胡岛上的飞机场的事件。 32中途岛战役日本在珊瑚海海战之后的仅仅一个月就已经把中途岛拟定为下一个攻击目标。 这不仅能报美国空军空袭东京(DoolittleRaid)的一箭之仇,还能敞开夏威夷群岛的大门。 防止美军从夏威夷方面出动并攻击日本。 日本海军想借此机会将美国太平洋舰队残余的军舰引到中途岛一举歼灭。 为达到该目的,日本海军几乎倾巢而出,投入大半兵力,舰队规模甚至超越后来史上最大海战莱特湾海战时的联合舰队。 33诺曼底登陆成功,美英军队重返欧洲大陆,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态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34斯大林格勒保卫战1942年5月德军横扫苏联西南地区,逼近斯大林格勒;德国空军对苏联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的大规模轰炸行动;德军攻入市区;市区巷战;苏联红军反击;最终合围全歼轴心国部队。 轴心国一方在这场战役中损失了其在东线战场四分之一的兵力,并从此一蹶不振直至最终溃败。 对苏联一方而言,这场战役的胜利标志着收复沦陷领土的开始,最终迎来1945年5月对纳粹德国的最后胜利。 35东南亚战场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进军东南亚,半年内占领了东南亚广大地区。 1944年,中美英联军在印缅战场上接连打击日军,并在当地抗日武装的积极配合下发起缅甸战役,消灭日军7万余人。 36北非战场1940年7月,意大利进犯驻扎在东非的英军。 1941年1月英军收复东非失地,并在北非重创意军,俘敌13万。 同年2月,德军进入北非,德意军队重新发动进攻。 1942年,英军经过阿莱曼战役,粉碎了德意军队的进攻。 1943年4月,盟军又在突尼斯战役中获胜。 5月,北非的25万德意军队投降。 年4月,美苏军队在易北河会师。 同时,苏军猛攻柏林。 年5月9日,德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年4月12日,美国总统罗斯福逝世。 40 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在总理府地下室自杀身亡,苏军攻占柏林。 41 1945年7月,斯大林、杜鲁门、丘吉尔(后换为艾德礼)在德国的波茨坦会晤,重申了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问题的精神。 会议期间,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促令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 42 1945年8月6日,美国投掷代号“小男孩”的原子弹轰炸日本广岛。 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 44]1945年8月9日,美国投掷代号“胖子”的原子弹轰炸日本长崎。 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 46 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代表在美国战舰“密苏里”号的甲板上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47 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 9月3日,英国和法国对德国宣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48 1939年9月,波兰覆亡,苏联趁火打劫,开始向西扩展疆域,建立所谓的“东方战线”。 49 1940年,德国发动“闪电”攻势。 (称“白色闪电”。 1940年4月9日攻占丹麦和挪威,5月10日攻占荷兰、比利时、卢森堡、随后进攻法国。 ) 50 1940年5月10日,德军决定采用“曼斯坦因计划”完成对丹麦、挪威、卢森堡、荷兰、比利时等国的占领。 同时,德军绕过法军重兵设防的马其诺防线,侵入法国境内。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uaibao/3886.html
利润暴涨931.87% 一半来自于中国? 三星业绩炸了!而赚
竟然被萧炎单手捏爆 六星斗宗又如何 斗破苍穹 萧炎迎战费天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