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故事·聚焦乡村创业 深耕乡村旅游 带动村民增收

杨丽娜,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东城镇光东村归心民宿合作社理事长、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截至目前,带动了周边2000多户村民就业,累计为村集体分红超百万元。

“打糕打糕,一早打来,年年高。”周末一早,驱车进入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东城镇光东村,一条水泥路不算宽,两旁民宿错落有致。农家小院里,光东村归心民宿合作社理事长杨丽娜带着几名游客正制作特色美食打糕。“现在水稻开始插秧了,等6、7月份拔节抽穗,咱村的游客就更多了。”杨丽娜告诉记者。

“人家出来旅游,到咱这村有啥好看的?”2011年,杨丽娜初到光东村干旅游时,有村民难以理解。

“我看啊,乡村旅游,前景广阔。”杨丽娜心里有自己的答案。将民俗、民宿等特色资源融合起来吸引游客,2023年,村里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杨丽娜不但把合作社办得有声有色,还着手经营线上农产品业务,自己增收,也带动村民共同致富。在乡村创业这条路上,杨丽娜始终在琢磨。

“咱的村子咋不能把游客引过来”

专科毕业后,杨丽娜在延吉市经营起一家旅行社,年收入十几万元。“每年能接待近200个旅游团,长白山是热门景点嘛。”不过,生长于山脚下的她不时觉得遗憾,当时的旅游线路主要为上午登山,下午赶去延吉、长春等地,“在不少南方城市,一个景点周围还有很多可玩的地方,咱的村子咋不能把游客引过来?”

如何让名山大川之热辐射到周边村落?带着这样的课题,杨丽娜在接团之余活络起再创业的心思。2011年初,她关掉城里的旅行社,带着20多万元存款,加上向朋友借的钱,来到光东村忙活起来。她这边盯着特色餐厅装修,那边跟旅行社自我推销,“从长白山去延吉正好经过这个村,中午歇歇脚,游客还能尝到地方特色美食。”人忙得瘦了一大圈,却遭昔日同行泼了一盆冷水,“要吃饭,直接去城里的饭店不更好?”

这话倒点醒了杨丽娜。除了美食,地方民俗、特色房屋等才是村子更值得挖掘的旅游资源。于是,杨丽娜决定免费带游客参观村落。“我们就挣个饭钱,你们旅行社来歇脚,客人吃了饭还能多逛个景点,试试呗。”杨丽娜努力尝试。

2011年6月,杨丽娜迎来第一个旅游团。自己去市场挑选打糕、辣白菜,亲手用铁锅熬鸡汤,细致规划游览线路……13名游客、600元的团餐、2小时歇脚,杨丽娜整整筹备了两天。“那个村确实不错。”慢慢地,一些旅行社的反馈单上,有人一句半句地提起光东村。

创业满一年时,杨丽娜已经与50多家旅行社建立了合作关系,营业额近60万元。最忙的一天,村里来了1000多名游客。杨丽娜至今记得,当时村里的老支书拄拐站在村头土路边,看着往来游客,对她竖起大拇指。今年年初,光东村已吸引了各地500多家旅行社前来合作。

“如果能留游客住一宿,那不是更好吗”

“人多,也不好。”看似生意兴隆,杨丽娜也有自己的难处:餐饮利润薄,村民还嫌吵闹。看着连年增加的游客,2013年,杨丽娜琢磨起经营民宿来。“公司增收入,村民赚房租。”然而,真正走通这条路,又花了她两年时间。

村里农耕大食堂斜对面,曾是栋杂草丛生的闲置空房。杨丽娜上门询问房主金大哥是否有意出租,“每年2500元房租,我们负责打扫装修,这些都会写进合同,您觉得咋样?”金大哥不搭话,只是摇头。

折腾到年底,屡屡碰壁,“回城开旅行社算了。”杨丽娜不明就里,也有些丧气。村里的老人点破了原因:“咱这儿不比城市,哪懂啥是旅游啥是合同,他们怕你骗房子呢。”

“同样是创业,有时城里的经验还真不适用于农村。”杨丽娜恍然大悟。

于是,除了琢磨服务游客,杨丽娜努力尝试着融入村子。

在光东村,茶余饭后,大家喜欢在自家院子里击鼓起舞,引得游客频频驻足。2014年末,杨丽娜顺势建起舞蹈队,请村民为游客表演,每场半小时,每人报酬50元。

起初,演出一结束,杨丽娜就给大家现金结清。时间久了,有村民主动提出:“姑娘,你快去招待客人吧,演满30场一起给钱就行。”大家的乐器、服装也从每场的背来背走,变成放在餐厅。

感觉时机成熟,杨丽娜再提租房:“如果能留游客住一宿,那不是更好吗?咱也能多演几场。”舞蹈队队长朴忠烈先点了头:“我不懂民宿是啥,但你应该不会骗人。”2014年年底,光东村的6间民宿装修完成。

“信任的建立需要时间,一旦有了信任,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回忆起这段经历,杨丽娜语气坚定。在她看来,舞蹈队丰富了旅游内容,也让村民开始接触游客,更重要的是让她融入了村子。“大家支持我,这就有意义。”杨丽娜说。

2018年,村集体出面帮杨丽娜统计空房、与村民签订合同。当年,60间民宿集中落成,旅游旺季的入住率达80%。舞蹈队也从最初的6名村民壮大到30多人,单次表演的报酬从50元提高到了100元,最忙的一年演出了130场。

“客人刚退房,还没来得及打扫。”跟着杨丽娜走进一处民宿,院里的石头小路旁,花草交错,室内既有木质地板,又有农家大炕,“想不到吧,这就是当年金大哥的房子。”

“我和大家一起干,吃上、吃好旅游饭”

“踏踏实实装修民宿招待客人不好吗?为啥把钱花在搞网店上?”村里的旅游产业发展正酣,杨丽娜却要在网上卖大米,有人颇为不解。

但对杨丽娜来说,稻旅融合,自己琢磨已久。光东村地处海兰江畔,水稻面积超7000公顷,基本家家户户有田地。水稻研学游、稻田边的小火车……在不影响种植的前提下,杨丽娜开始发展稻田旅游。

“卖不卖大米?我们想带点。”有游客问。

“要不要买点大米?自家种的。”有村民推销。

东西是好,可村民不懂包装销售,一斤大米卖3元,塑料袋包装,销量平平。

杨丽娜着手与村民合作经营,确定种植标准、谈好收购价格、区分不同档次……如今,线上商城里的大米一斤最高卖到32元。“游客虽然离了村,但还能是顾客,继续回购。”近几年,打出名气的线上商城多了米酒、人参、辣白菜。截至目前,线上商城累计营业额超800万元,大米销售量超60万斤。

如今,每年舞蹈表演6500元、房租5000元、土地流转费4500元……刚结束演出的村民朴大哥掰着指头,算起红火的日子。“这不算多,在民宿打工、合伙经营稻田旅游的人家收入更高!”朴大哥说。

随着光东村的旅游产业发展蒸蒸日上,杨丽娜又琢磨起带动周边乡村发展。2019年,她开始在延边州安图县二道白河镇的另一个村布局旅游。“那里更靠近山区,主要发展采摘、冰雪项目,可以和光东村形成差异化发展。”去年,那个村子游客数超32万,村民人均年收入大幅增加。村子有了人气,赶上节假日,还有不少年轻人回到村里。“在以前,这可是少有的新鲜事。”杨丽娜说。

2021年,杨丽娜被评为吉林省首批乡村振兴十大杰出人才。2023年,她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被共青团中央、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

“我和大家一起干,吃上、吃好旅游饭。”杨丽娜说,这正是一直在她心中的朴素念头。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31日 10 版)


如何带领村民群众建设美丽乡村

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实现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努力建设让人民群众满意的美丽乡村,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至关重要。 以政府主导引领建设美丽乡村。 长期以来,全国在村镇建设方面每年都有较多的投资,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但总体看,由于历史上在村镇建设方面的组织管理程度不高,导致村镇面貌未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因此,要建设美丽乡村,首要的是发挥好政府的职能,强化组织领导,提高建设管理水平。 第一,坚持村镇规划实用持续。 要依据产业与人口,编制和完善符合本地实际的县域村镇体系规划;要尊重群众意愿,立足乡村特点和地域特征,合理编制村庄规划。 在村庄规划方面不要谋概念和做花样文章,应注重可实施、可操作、可持续,让群众能理解和遵守。 第二,坚持基础设施布局统筹。 乡村道路要符合实际,供水电气、排水、污水收集与处理以及农村信息化等基础设施要同步规划建设,避免重复改道、改造、浪费。 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商业等公共服务设施布点要科学合理,方便群众。 第三,坚持建筑风貌区域管控。 乡村的建筑普遍外观呆板、缺乏特色。 规划建设部门应当推行村镇房屋建筑风貌的管控。 既要实施建筑设计指导,体现历史传承、地域特征、文化特色、时代风貌,避免“千村一面”;又要加强建设管理,确保建设有规划、管理有依据、施工规范和质量可靠。 第四,坚持涉农政策重点扶持。 过去,村镇建设主要靠乡镇自我积累、自我经营、自我发展。 为了加快实现城乡一体化,各级财政应当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村镇建设,发挥公共财政的社会效应;国家政策性银行要研究长期无息、低息和贴息贷款政策,重点支持村镇建设。 同时,各地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意见》的要求,以县级为主加强涉农资金整合,突出村镇建设,形成发展合力。 以群众参与主动建设美丽乡村。 人民群众是农村的主人,发挥群众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美丽乡村建设才能持续有效推进。 一是依靠群众建特色房。 在统一规划和建筑风貌管控的基础上,尊重民俗,加强指导,有序引导群众住房的自建、自改、自合,形成一村一式、一镇一品的房屋特色,并长期坚持和巩固。 二是依靠群众造特色景。 鉴于历史原因、地域的差别和习俗的不同,各地现存的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传统村落并不多。 为此,一方面要对现有的倍加珍惜、维护,加强管理,让历史延续;另一方面要遵循自然、挖掘资源,展示新的景色特点,创造新的传承。 三是依靠群众管特色园。 要宣传培养群众的文明习惯,让爱护家园成为人们自觉行动;要定期开展农村环境的专项治理,严防“脏乱差”反弹;要制定“村规民约”,制止各种破坏环境的行为;要组织发动群众建立长效管护机制,落实自管责任,形成自发管护家园的良好氛围。 四是依靠群众创特色游。 城镇化不是消灭农村,也不是让农民全部转移到城市。 我们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很重要的着力点是实现城市居民和乡村百姓的生活互动。 农民要施展创业才能,充分利用本地特色,自主创新,建设观光农业、休闲村庄,吸引市民到乡下旅游、度假、养老,使乡村成为城市的后花园。 以市场介入推进建设美丽乡村。 村镇建设面广量大、投资多、周期长、回报慢,必须引进市场介入,让市场配置资源,才能取得加速推进的效果。 首先,组建地方农村建设开发投资公司。 各地要研究实施新农村建设发展战略,县、乡(镇)两级组建专业公司,市场化运作,对镇村的基础设施、土地整理、环境治理和村民住房等进行统一有效的开发建设,让“稳增长、惠民生、调结构”在农村释放应有的能量。 其次,积极鼓励社会投入进行综合开发。 要在土地、贷款、财政补贴和债券等资本市场方面采取惠农投资政策,鼓励社会各界参与乡村的综合开发,整体规划建设基础设施、种植业态、田园风光、休闲庄园,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最后,不断创新农村养老方式。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居住在乡村的人口将会以老年人为主,并且大多数是身边无子女的居家养老。 面对新的“农村空心化”现象,要以乡镇为单位探索农村老人“退房养老”的新方式,提高养老业服务水平,以养老创新带动土地的节约集约和村庄面貌的变化。 此外,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步伐。 实现农业现代化,关键是要改变现有的农业生产方式,要通过大力培植和支持现代化农业企业的发展,推动土地流转、产业融合、科技应用、资源整合和劳动力转移,促进美丽乡村建设。

三十岗乡的旅游发展

一、三十岗乡农家乐旅游发展情况三十岗乡辖9个行政村,1.4万人,32.4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超过30%。 境内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有“天然氧吧”、“都市生态园”的美誉。 三国遗址公园坐落在三十岗乡,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丰富、独特。 近年来我们提出了发展融农业生态、农村文化为一体的乡村农家乐旅游思路。 乡村农家乐的发展从水、路上做文章,走“林、果、菜”协调发展的乡村生态旅游路子,创建“农家乐旅游+景区(点)+观赏农业旅游+休闲旅游”于一体的乡村生态旅游品牌。 通过引导扶持,一些工商业主和农村经营能人,通过准确把握市场脉搏,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历史人文资源、农业规模基地和特色农副产品,因地制宜地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一批集观光赏景、休闲娱乐、特色餐饮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庄应运而生,并已形成了一定规模,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目前,三十岗乡具有一定经营规模的休闲观光农业旅游点有7个,总投资规模达1500万多元,占地面积达210余亩,年接待农家乐游客近2万人次,各经营户年均旅游业直接创收在3万—5万元以上,实现旅游总收入达400多万元,带动农户几百户,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目前三十岗乡农家乐开发模式多种多样,其中有利用现有渔塘、竹林等开展垂钓、烧烤、休憩等休闲活动,如桃花岛休闲山庄;利用农业规划建设配套设施,提供采摘、垂钓等活动,如雅辰园休闲园;依托历史古迹建立,为游客提供休闲、度假、娱乐、食宿,如三国度假城;开发建设鱼庄农庄,方便游客休闲、度假、娱乐、食宿等,如古城农庄。 这些休闲观光项目涵盖了采摘、垂钓、观光、游乐、度假和农家小吃等内容,初步适应了不同人群的消费需求。 迅速成为合肥农家乐旅游发展的新亮点。 二、发展农家乐投融资方式我们坚持“旅游兴乡”的战略方向,作为三十岗乡农民新的经济增长点,农家乐旅游休闲项目得到了乡党委、政府的肯定和鼓励。 由于三十岗乡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三十岗乡的招商引资工作受到局限,但是对于农家乐项目的兴建,我们给予充分重视。 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广阔市场前景,我们充分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对外招商引资,吸引了多种投资主体的介入,除了个私经营户、工商业主经营农家乐外,乡村集体经济、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户家庭也开始投资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三十岗乡农村自然环境优美,地势起伏,错落有致,花草树木景观别致,大多数农家乐都是在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和农业特色基地的基础上建设的,因此环境普遍较好。 如古城农庄,是由个私企业主投资100多万元,在大姚路旁开发起来的集垂钓、度假、休闲、游乐为一体的休闲旅游景点,占地面积达到70亩,年接待人数3千余,旅游年收入达到40余万元。 乡村集体经济、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户家庭都以不同形式参与到农家乐旅游。 与此同时,农家乐的发展还有力地带动了周边农户种养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为促进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 在今年的徽商大会上我们引进的法国风情葡萄园休闲旅游项目,将投资百万欧元,建成后将成为三十岗乡目前为止最大的农家乐旅游项目。 三、农家乐旅游效益分析(一)经济效益分析。 一方面,直接参与农家乐旅游开发的经营户和群众,经济收入明显增加。 2003年人均收入(发展农家乐旅游前)2840元,2005年人均收入(发展农家乐旅游后)4082元,增长率44%,今年以来,农家乐旅游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特别是第三届庐阳区三十岗西瓜节期间,全乡农家乐共接待游客1.2万人,其中团队26批次,3100多人次。 直接参与农家乐旅游开发的经营户和群众经济发展是快速的。 另一方面,拉动了周边村组种养业的发展。 以大姚路周边的四个村为例,为给餐饮业提供充足的农副产品,种养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年增长速度达24%。 (二)社会效益分析。 一是推动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步伐。 以陈龙村为例,由于农家乐旅游经济的发展,对村级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积极加大投入,村内道路、绿化、水利设施等配套齐全,为三十岗乡村级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发展模式和样板。 二是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 三十岗乡从2000年起,开始发展规范化瓜果种植,大面积种植优质瓜果。 目前,全乡瓜果菜面积已达1万多亩,为促进农家乐旅游的发展,我们还大力发展观光农业、精品农业,发展无公害蔬菜,建设绿色经济示范园。 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又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三是有效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 让农民离土不离乡。 近年来旅游业发展解决了剩余劳动力近千人,景区(点)、农家乐等旅游行业直接从业人员300多人。 四是群众思想观念进一步开放,文化教育得到进一步发展,群众送子女上学的积极性进一步提供,群众学习实用技术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精神文明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四、政府支持农家乐旅游的政策在促进农家乐旅游发展方面,加大了政府主导力度。 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此项工程的建设,在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快生态农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将休闲观光农业纳入全区大旅游发展目标和区域规划体系,并提出了搞好休闲观光农业基地建设内容,主要领导多次到农家乐建设工地实地考察,及时解决影响农家乐建设的相关问题。 乡党委、政府将发展农家乐旅游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多次听取情况汇报,对农家乐旅游发展给予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对农家乐项目从组织领导、资金投入、工作部署等各方面进行扶持。 为推动农家乐旅游业快速发展,打造“生态庐阳”品牌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五、存在的问题由于三十岗乡农家乐旅游只在起步阶段,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 1、目前兴起的农家乐产品还比较粗糙,农家乐项目更多是以吃为主,停留在提供住宿和餐饮的低层次上,对于挖掘民俗和农家乐知识性、参与性等方面还显得十分不够,需要加入更多的带有参与性质的活动内容和文化元素。 2、基础设施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目前三十岗乡的农家乐旅游大多是以个私经营户、工商业主为投资主体,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发展起来的。 3、农家乐旅游处于无序状态。 农家乐旅游数量不少,但规模小,大都处于无序的状态。 每个农家乐旅游各自为战,没有统一的服务标准,更没有统一的服务理念,很难做大、做好、做强。 这种无序的状态,很难接待大规模的旅游团队,不能吸引旅行社为其提供客源。 六、对策与建议为进一步加快农家乐旅游经济发展的步伐,特提出如下几点对策与建议:(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管理水平。 一是建议成立全市、全区发展农家乐旅游业领导小组,对在发展农家乐旅游项目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加强协调和指导。 二是制定发展农家乐旅游业的工作目标。 对重点旅游乡镇提出发展农家乐旅游方向和具体要求。 三是进一步加大旅游景区(点)开发项目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打造景区(点)与农家乐旅游项目结合的有效平台。 四是出台发展农家乐旅游业的相关扶持政策。 特别在基地建设、基础设施完善、人员培训、品牌宣传等方面,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和奖励。 重点扶持和发展几家农家乐休闲旅游示范点,作为全市农家乐发展的典范。 (二)强化特色意识,进一步突出农家乐旅游的“农”家特色。 在开发建设农家乐旅游项目时,一定要结合实际,用“特色”这块招牌树立起本地农家乐旅游的良好形象。 今后,将力争在农家乐的多元化发展中取得更大的突破。 重点推出以下几类农家乐旅游模式:一是农业观光型。 即以具有观光价值的果园、花园、菜园及畜禽渔养殖场等为载体,具有观光、采摘品尝、参观考察等功能的农家乐。 二是乡村休闲型。 即依托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结合区域特色产业,以舒适惬意、自主参与为主要特色,以农业主导产业为依托,集种养、观赏和住宿、餐饮等服务于一体。 三是农家度假型。 重点扶持利用农家庭院、民俗风情、农家生活和乡村文化,开展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主题活动的农家乐。 力争在与农民增收直接相关的、以农户家庭为基本经营单位、依托农家自有房等生产生活资料创办的节地型农家乐上取得突破。 (三)、加强培训,扩大宣传。 农家乐经营主体是农民,只有充分调动起农民参与的积极性,才能有效地推进其发展。 为有效激发农民发展农家乐的内在动力,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将加大信息搜集和发布的力度,为广大农家乐经营户提供及时准确的旅游市场信息,指导他们根据市场需求和消费趋势变化及时调整经营内容和经营策略。 通过考察促动、培训推动等方式来提高农户的整体素质。 同时结合万名农民素质工程实施,加强对经营人员相关旅游知识和服务规范的培训,通过对旅游礼仪、农家菜制作等的培训,为农家乐的发展壮大提供人力支撑,从而消除农户参与农家乐经营的担忧,激发农民参与农家乐的发展内在动力。 (四)深入开展“创建农家乐旅游示范点”活动。 按照“整体规划、分类实施、分级负责、合力共建”的原则,合理整合规划、建设、旅游、农业等部门的职能优势,力争用两年的时间共同打造出几个环境优美、卫生整洁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特点鲜明,在全市有一定知名度的农家乐旅游示范点。

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特色旅游成功融合

传统文化是乡村旅游的灵魂。 要深入挖掘乡村特色文化,不断提升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旅游吸引力,推进乡村传统文化的产品化,变文化优势和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同时,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在实践中摸索继承和发扬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新路子,使乡村旅游成为弘扬优秀乡村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防止将优秀的传统乡村文化庸俗化。 (一)制定乡村旅游的总体发展规划乡村旅游的消费者更多追求一种休闲情趣,他们大多有较丰富的旅游经验,追求是原汁原味的乡村韵味,而不是工业文明的复制品。 乡村旅游开发要以乡村文化为核心,提高乡村旅游产品的品位和档次,避免乡村旅游产品结构雷同,提高产品竞争力。 在规划中要在改善农民基本生活条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注重保护农村文化的本色,强化经营特色和差异性,突出乡村天然、淳朴、绿色、清新的环境,强调闲情和野趣。 (二)积极引导社区民众参与乡村旅游发展乡村旅游是在乡村社区展开的活动,乡村社区作为乡村旅游活动的重要依托地,村民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关系到乡村旅游地乡村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关系到旅游活动真实性的实现,更关系乡村旅游目的地的未来发展。 在乡村旅游发展中,首先要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充分认识社区参与在乡村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其次, 旅游发展要充分尊重当地村民的传统文化心理和民俗习惯,将当地的文化价值观和传统与乡村旅游开发相结合,使旅游发展能获得当地居民认同与支持,并积极地参与到旅游开发中来。 (三)深入挖掘旅游地特色乡村文化资源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要切实挖掘传统文化载体表象下蕴含的深层内涵, 提升乡村旅游地的传统人文气息,如反映人与自然依存和延续、形态独特的乡村聚落,反映数千年传统文化、宗教理念、社会组织形式和家庭关系、古朴典雅的乡村建筑,或是有着浓厚传统文化底蕴的乡村节庆、农作方式、生活习惯、趣闻传说等,尽可能再现历史文化氛围和场景,努力实现传统文化与乡村旅游的和谐共存、协调发展。 从这些特有传统文化旅游资源的表象和深层底蕴中,将传统文化内涵充分挖掘出来,开发设计适销对路、富于观念和情感沟通,并具有乡村环境特色的产品,彰显乡村文化的独特魅力。 (四)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传统文化的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政府、企业、社区、居民以及旅游者都应积极参与其中。 首先,通过对旅游资源调查和评估,掌握可用于乡村旅游发展的核心传统文化资源,找到本地乡村旅游的特色及核心吸引力;其次,围绕主要目标市场的需求,结合本地传统文化的特色,规划、设计和开发乡村旅游的辅助产品,使乡村旅游的内容不断丰富完善;再次政府通过制定乡村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的政策,构建公共平台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包括加大资金和人才的投入,对农家乐免税等。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uaibao/15368.html
永远支持儿子的选择 对象男女不限 伊能静不在乎儿子姐弟恋
斩舰刀配件没了 MR魂系列威力脉冲高达SP2官图公开 命运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