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为何对尼日尔 恋恋不舍 同意撤军后放风将派高官访问

5月19日,美国和尼日尔达成了驻尼美军将在9月15日前全面撤离的联合公报。至此,自2023年7月26日尼日尔国内政变发生以来,美方旨在维持在尼军事存在的一系列外交努力最终惨淡收场。但有意思的是,美尼双方又放出了美国常务副国务卿库尔特·坎贝尔近期将访问尼日尔的口风。

当地时间2024年4月13日,尼日尔尼亚美,抗议者聚集在一起,一名男子高举标语,要求美国士兵离开尼日尔。

按照常理,撤军是两国关系中的重大事件,坎贝尔访尼理应在撤军公报发表之前成行才是,而将此访安排在撤军问题解决之后显然是颇不寻常的。这样安排的背后是出于何种考虑?

笔者认为,除了弥补美方一线外交人员在处理撤军议题上的失误外,坎贝尔访尼将更多着眼于撤军后的两国关系能否实现顺利转圜的问题。原因在于,驻军只是美国在尼利益的一部分,除此之外,美国还有其他的重要利益需要维护。坎贝尔接下来的访尼之行将是决定这种转圜能否以及将以多快速度实现的关键。

美式反恐与美式傲慢导致美军难以在尼立足

美国的军事存在问题实际上早已被摆在了尼日尔国内政治的台面上。自3月份起,尼国内无论是社会层面还是政府层面都发出了要求美军撤离的强烈呼声。只是因为美方相关人员应对失误才加速了问题的解决进程。在短短两个月内,驻尼美军面临的形势急转直下,最后被迫同意撤军。形势变化之快显然超出美方意料,但细究下来,实属情理之中。

当地时间2024年4月13日,尼日尔尼亚美,尼日尔军事政权重要成员伊布罗·阿马杜上校(左)和西迪·穆罕默德上校(右)在参加要求美军立即撤离的示威活动时行军礼。

首先是美国一线外交人员低估了美式反恐在尼国内遭到的敌视程度。 美式反恐的重要特征是,过分崇尚武力在反恐过程中的作用,而不考虑恐怖主义产生的深层成因,其后果是只能压制而无法根除恐怖主义。有美国学者指出,恐怖主义能在非洲萨赫勒地区渐成气候,其根源来自于2011年的利比亚战争。利比亚的统治者卡扎菲被推翻后,忠于他的图阿雷格武装组织携武器逃往马里,随后与“圣战”组织联手发动武装叛乱。而法国接下来对马里的强力军事干预造成恐怖分子四散逃亡。恐怖主义活动遂以星火燎原之势在整个萨赫勒地区愈演愈烈。据相关数据统计,在2002年和2003年,恐怖主义在整个非洲只造成23人伤亡。2023年,即美军进入尼日尔反恐的第十个年头,恐怖主义活动仅在萨赫勒地区就导致11643人死亡,翻了500多倍。美式反恐做法已陷入越反越恐、越恐越反的恶性循环。

美式反恐加剧地区局势动荡,使区域内民生更加艰难,其支持力量急剧萎缩,萨赫勒地区各国民众的不满一如即将爆发的火山。反观美方相关人员的表现,在尼日尔政变后仅采取缩减驻军规模、减少联合训练、重新部署军事人员等所谓的“预防措施”,并指望以此来渡过尼国内的政变危机,显然其认识上存在严重误判,其应对措施也是非常不力的。

其次,美方高级外交人员的应对措施弄巧成拙,导致撤军问题难有商榷余地。 在去年政变发生后,时任美国副国务卿纽兰迅即访问尼日尔,但其在尼大谈恢复民主方法,并以中断对尼经济援助相威胁,结果尼方领导人直接拒绝见面,纽兰一无所获而归。到了2023年12月,继任的副国务卿莫莉·菲率领美国高级代表团在访尼期间沿袭了纽兰居高临下的做派,要求尼新政府远离俄罗斯,激起了对方强烈的抵触情绪。

今年3月,莫莉·菲再次访尼,其做法变本加厉,不仅不遵守起码的外交礼节,而且进一步威胁对方“不要以令华盛顿反感的方式”与俄罗斯和伊朗保持联系,同时拒绝了尼方拟定的新驻军协议。此举彻底激怒了尼方官员,使其转变了容忍美国在尼军事存在的想法。可以说,驻军问题原本有很大的谈判空间,只是美方相关外交人员一再操作失误,致使双方在该问题上选项越来越少,最终演变成了零和博弈。

撤军后美国对尼日尔还有何贪图?

美方高级官员频频造访,说明其维持对尼关系的愿望十分迫切。在无奈接受撤军决定后,美方仍强调要继续坚持外交对话,可见其仍然是有所图的。其所图者除了包含继续推进反恐行动外,还存有如下两方面考虑:

一、影响地区形势发展的辐射能力。 美方当初之所以选择驻军尼日尔,首当其冲是相中了其绝佳的地理位置。正是依托地理位置优势,凭借在尼军事部署,美方才能有效将反恐触角伸向北非、西非、中非,甚至远及东非,范围几乎涵盖半个非洲。地理优势能成为反恐行动的放大器,自然也能增强其他行动的辐射能力。即使反恐行动结束,美方依然可以凭借在尼军事存在来影响上述四地的形势发展,将中部非洲以北的广大地区打造成一个典型的轮毂式力量结构。放眼望去,具备这种“可遇而不可求”式地理条件的非洲国家屈指可数。说到底,尼日尔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决定了美方实在没有轻言放弃的勇气,只是囿于现实形势所迫不得不采取罕见的隐忍低姿态。

另一方面,尼日尔的地理位置将成倍放大国家角力过程中成败得失带来的影响力。俄“非洲军团”强势介入尼日尔政局意味着美俄角力有了新舞台,美国显然并不甘心成为落败的那一方。因此即便当前态势明显于己不利,美方也会寻求尽可能保持对尼国内政治的影响力,暂且蛰伏等待新时机出现。

二、妥善处理关键战略资源。 尼日尔的铀资源开采活动此前一直被法国垄断。在法国势力被彻底驱逐后,美国最为担心的就是铀资源旁落到伊朗手中。这种情况一旦发生,不仅美在伊朗核问题谈判中将处于被动地位,而且势必会影响到整个中东地区的力量平衡。因此,铀资源开采问题看似事小,实际上却与美国在核问题上对伊朗进行严密围剿的计划息息相关。进一步讲,即便伊朗最终无法染指尼日尔铀资源开发,仅仅尼是目前唯一处于动荡状态同时又即将摆脱美国控制的铀资源大国这一事实,就足以让西方国家倒吸一口冷气。在觊觎铀资源者不止一家的形势下,防止其被恐怖主义势力利用也是当前美方需要迫切应对的新挑战。

正是基于上述难以割舍的巨大利益,美官员强调两国关于撤军问题的磋商仅限于防务领域,而未涉及外交和经济领域,明显流露出延续两国合作关系的意图。这才有作为重量级官员的美国常务副国务卿库尔特·坎贝尔近期即将访尼的口风放出。

换言之,面对当前明显的不利局面,坎贝尔届时能拿出何种具有吸引力、带有诚意的合作条件将是观察两国关系后续能否顺利发展的重要看点。

(崔荣伟,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小学结束后离开要说什么

漫长而又快乐的6年小学生涯即将结束,恋恋不舍的我有很多的话,难以吐尽。 但我最想对您――母校说的是:“多谢!”多谢你可敬的老师,是你们的哺育,才有了这天的我们。 也不知那一年级,我是怎样糊里糊涂的过了。 只记得那时我什么也不懂,您花费了不少心血,可我还是老样。 我就像那最丑、最不好看的花,您就像那绞尽脑汁的园丁,虽然我是那样的不如人意,可您仍旧坚信着我也是美丽的。 多谢你母校,有着那样的好了老师教导我,多谢……老师是园丁,花丛中的花儿便是那同窗的同学了。 多谢你们――同学,是你们给了我快乐,给了我完美的岁月。 是你们伴着我玩,伴着我笑,伴着我悲哀。 是你们给了我快乐,为我的小学岁月,弹了一段美妙的交响曲。 多谢你母校,有着这样一群快乐的“小花”,伴着我。 多谢……感谢你母校,那里面每朵花,每棵树,每位同学、老师都使我难忘。 六年了,我一向没有机会向您倾吐多谢,您教给了我们很多,告诉了我们很多,让我们一天天成长着,直到有了这天。 母校,您的爱,好比母爱,那样伟大,那样的崇高,母校,多谢……舒畅的空气正如母校的气味,美丽的花朵正如母校培育的花儿。 母校,您的美与舒,我只能告声:“多谢!”多谢你母校,在您的怀抱里我无比快乐,我想大声的呼喊,让全世界都能听到:“母校,多谢了!”

求下联:门不当,户难对,就算依依不舍还得撤退(不讲韵律、没有意境的上联,只是有感而发。各位联友随意啊。)

爱难弃,情难遗,奈何恋恋难分梦求相厮

怎么让你喜欢的人喜欢你?

爱一个人是无罪滴 但是有罪滴是时间 就如人家说的新娘嫁人了新郎不是我 这种事情是最为痛苦的你说你爱上了一个有男朋友的女孩子 呵呵 可怜的娃啊 三种答案 1.你放弃 2.你表白 3.你就在人家未成婚之前守护着她身边 做你想为她的事情 这样的结果看你是如何选择了 我想大部分痴心人会选第三个 那么你就去做吧 但是前提是表让人家男朋友知道--嘿嘿 这样不算是卑鄙吧 一个女孩子身边多了个对他好的男孩子 除非她少根弦 不然她会懂的 这样她就会斟酌 如果她的思想有动摇 那么你就有机会了 反正这又不是去挖人家有夫之妇的墙角 爱情面前人人平等 你有权利追求你的爱嘛 不过做人呢还是要厚道 不要人家对她男朋友都死心塌地了 你还恋恋不舍 那就是自找痛苦啦 综上 爱情需要自己争取 你可以无条件的付出 但是你不能去破坏 缘由天定这样的情况 就拿这话安慰下自己啦 没准会有奇迹出现的哦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uaibao/15697.html
联演直击丨中柬 金龙
A股创下一个尴尬纪录 5月最后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