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汽协:7月新能源汽车出口环比增20.6%】据微信号“中汽协会数据”15日消息,2024年7月,汽车出口46.9万辆,环比下降3.2%,同比增长19.6%;传统燃料汽车出口36.6万辆,环比下降8.3%,同比增长25.7%;新能源汽车出口10.3万辆,环比增长20.6%,同比增长2.2%。(中新经纬APP)
中汽协:2019新能源销量下滑4%,充电基础设施增加18.1%
2019年,新能源受补贴退坡影响,下半年呈现大幅下降态势。
1月13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最新产销数据显示,2019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4.2万辆和120.6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3%和4%。
其中纯电动汽车生产完成102万辆,同比增长3.4%;销售完成97.2万辆,同比下降1.2%;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2.0万辆和23.2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2.5%和14.5%;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833辆和2737辆,同比分别增长85.5%和79.2%。
从当年最后一个月的表现看,新能源汽车产销环比呈较快增长,同比降幅依然明显。 12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4.9万辆和16.3万辆,环比增长36.0%和71.4%,同比下降30.3%和27.4%。 在新能源汽车主要品种中,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环比均呈快速增长,同比依然下降。
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称,2019补贴大幅退坡,对生产企业影响很大,整个行业处于亏损状况,很难通过新能源汽车盈利。 希望国家下一步继续支持新能源车发展,但不可能继续大幅补贴,而是通过税收、使用环节政策等予以引导。 消费者对新能源车还没有广泛认可,他对2020年新能源汽车市场表示谨慎乐观。
动力电池装车量累计62.2GWh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同日发布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月度数据,2019年1-12月,我国动力电池产量累计85.4GWh,同比累计增长21.0%。 其中三元电池产量累计55.1GWh,占总产量64.6%,同比累计增长40.8%;磷酸铁锂电池产量累计27.7GWh,占总产量32.4%,同比累计下降1.2%。
1-12月,我国动力电池累计销量达75.6GWh,同比累计增长21.4%。 其中三元电池累计销售53.0GWh,占总销量70.0%;磷酸铁锂电池累计销售20.6GWh,占总销量比27.2%,整体来看仍呈现正增长态势。
2019年1-12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累计62.2GWh,同比累计增长9.2%。 其中三元电池装车量累计40.5GWh,占总装车量65.2%,同比累计增长22.5%;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累计20.2GWh,占总装车量32.5%,同比累计下降9.0%。
从动力电池企业装车量集中度水平来看,2019年1-12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共计79家动力电池企业实现装车配套,排名前3家、前5家、前10家动力电池企业动力电池装车量分别为45.6GWh、49.2GWh和54.7GWh,占总装车量比分别为73.4%、79.1%和87.9%。
充电基础设施同比增加18.1%
根据中国电动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12月10日发布的最新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运行情况,2019年1-12月,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41.1万台,同比增加18.1%,新能源增量车桩比约为2.9:1,公共类充电基础设施稳定增长,随车配建充电设施与新能源汽车保持同步。
截止2019年12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121.9万台,同比增加50.8%,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达420万辆,车桩比达到3.4:1。
从车企随车配建充电设施运行情况看,截至2019年底,联盟内成员单位总计上报公共类充电桩51.6万台,其中交流充电桩30.1万台、直流充电桩21.5万台、交直流一体充电桩488台。 2019年12月较2019年11月公共类充电桩增加2.1万台,2019年12月同比增长55.9%。
2019年月均新增公共类充电桩约1.5万台,2018年月均新增公共类充电桩0.98万台,增速提高53%,公共类充电桩增速加快,从数据上能看出公共类充电桩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还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整个行业保持增长的态势。
从公共充电基础设施运营商运行情况看,截止到2019年底,全国充电运营企业所运营充电桩数量超过1万台的共有8家,分别为:特来电运营14.8万台、星星充电运营12.0万台、国家电网运营8.8万台、云快充运营4.0万台、依威能源运营2.5万台、上汽安悦运营1.8万台、中国普天运营1.4万台、深圳车电网运营1.3万台。 这8家运营商占总量的90.2%,其余的运营商占总量的9.8%。
2019年公共类充电桩保有量大于1000台的有22家,比2018年的15家,增加了47%,各种类型的企业加入到充电基础设施运营行业,整个行业保持高速发展。
充电联盟预计2020年新增37.3万台私人交流充电桩,私人交流充电桩保有量达到107.6万台。
预计2020年新增公共充电桩15.6万台,其中公共交流充电桩8.4万台,公共直流充电桩7.2万台;公共充电桩保有量达到66.7万台,其中公共交流充电桩38.4万台,公共直流充电桩28.3万台。
预计2020年新增公共充电场站1.2万座,公共充电场站保有量达4.8万座。
汽象观察63期 |蔚小理年亏255亿,电车的馍馍还香否
最近,蔚小理年亏255亿,引发了业内的广泛关注与讨论。 且听汽象自媒体联合会的大咖们,对此作何分析。
“车透社”罗裕(汽象自媒体联合会2023轮值主席):
大概率,江湖再无“蔚小理”
就最新的2022年财务业绩看,中国三大头部新势力“蔚小理”,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
在销售规模和总营收扩大的同时,他们也不得不面对因投入巨额研发费用而导致的亏损扩大。
2022年蔚来和小鹏全年净亏损达144.4亿元和91.4亿元,最精于成本控制的理想净亏损则为20.3亿元。 三家车企2022年亏损总额高达255亿元,比2021年同比扩大近1.8倍。
正应了那一句:卖得越多,亏得越多。
不过,暂时亏损可以理解,说明三强为了争抢赛道,展开了更激烈的“军备竞赛”。
就分化趋势看,理想汽车是最接近盈利分界线的,这一点从最能衡量盈利能力的毛利率指标上看,非常直观。 2022年,理想毛利率为19.1%。 蔚来为13.7%,小鹏为9.4%。
另一项攸关未来的指标是研发费用。 2022年,蔚来豪掷108.4亿元,理想、小鹏分别为68亿元、52亿元。
研发效果,目前看,不甚理想。 因为这三家都有点迷恋上套娃了,产品创新度不及极氪。
车透君认为,综合各种现状看,以后再提“蔚小理”,有点不般配了。
因为小鹏已经明显掉队,不仅销量不及哪吒零跑等后起之秀,在产品创新度和品质工艺上也不及极氪、智己和飞凡等实力选手。
就综合实力上判断,以后的新势力三强,极氪肯定能插上一脚。 别了,小鹏。
“钟叔驾道”徐钟:
亏是亏,但香还是香!
别看蔚小理年亏255亿,但电车依然是市场的香馍馍。 传统燃油车与新能源车之间,此消彼长的发展态势就是最好的证明。
特斯拉掀起的新能源车降价潮,比亚迪吹响的“油电同价”号角。 尽管新能源车补贴完全退坡,但低用车成本、牌照、驾乘高级感等优势,还是会持续加强新能源车对传统燃油车的替代作用,成为市场的强力增长点。
眼前的亏损,并不意味着未来的一蹶不振,甚至于因果循环,亏损得越多,未来将换来更大的报偿。
区别于在市场摸爬滚打数十年的传统车企,新势力每年在研发、生产、销售、渠道等层面的投入是持续性且大规模的。 “烧钱”是常规操作,这也是表面亏损的原因之一。 亏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换来足够高的价值。
蔚来2022年在全国累计新增528座换电站,平台迭代进入NT2.0时代,实现“775”对“866”的全面替代;理想2022年发布L9、L8、L7三款新车,并实现其中两款车型的交付,实现新老产品交替;小鹏2022年推出G9,并对一系列组织架构进行梳理优化,这些都是无形的资本。
随着电池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下探,主张极致服务的蔚来,产品定位精准的理想,智能化十足的小鹏,都会持续为消费者带来意想不到的电动车新体验。
“中视汽车”张少杰::
蔚小理年亏255亿,但电车的馍馍依然香气十足
日前,理想、蔚来、小鹏陆续公布了2022年年度财报,从中透漏出来的一个信息让人大跌眼镜,在2022年“蔚小理”这三家共亏损255亿元,其中蔚来和小鹏在2022年的亏损都创下了历史新高。 产品越来越多,价格越来越贵,赚钱却越来越辛苦,亏损也越来越大,这实在是让众多看客摸不清头脑。
其实仔细想来也不难理解。 2022年,除了跟新势力们错位竞争的上汽通用五菱,几乎所有车企都在冲高端,推出价格更贵的新车型。 “蔚小理”也不例外,这也让它们的收入规模、单车销售收入都得到了提升。 然而收入增加不代表就能赚钱,在最能衡量盈利能力的毛利率上,“蔚小理”在2022年都是下滑的。 蔚来的车辆销售毛利率,从2021年的20.1%下降到2022年的13.7%;理想从20.6%降到19.1%;小鹏从11.5%降到9.4%。 车卖得更多了,但盈利空间更小了。 毛利下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总体上来看,还是电池成本上涨,以及新老车型换代这两大因素。
这三家造车新势力亏损的因素,我个人觉得除了营销及行政成本的增加,研发投入大幅增加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对于“蔚小理”而言,加大对研发的投入,这是在对未来做投资。 但是投入的研发费用,最后到底能产生多大价值还有待考量。 那些盲目、不必要、不创造价值的研发是否会有我不敢肯定,但绝对需要加强警惕。
至于电车的馍馍还香不香这个话题,我想表达的观点是依然香气十足。 从大的层面来讲,新能源的发展趋势是不可逆的,而且中国新能源车产业链在全球范围已经具备了非常强的竞争力,从中长期维度看产业链中优质公司的利润率是有望保持稳定的,你比如说比亚迪这种人狠话不多的选手。
“车哆哩”王智良:
“煎熬”过后依旧“香”
特斯拉率先降价,电车巿场波击不小,利润与销量不可兼得,以蔚小理为代表的电动新势力延续亏损也是必然。
在一波波降价保量的浪潮下,电动车也被迫参与。 当然,电动车经历了几年的高速发展,供应链逐渐成熟,比如制造技术的成熟,制造成本降低;另外,电池研发水平提升,电动车的主要模块成本降低;再者,新能源领域比如氢能源的出现,对电车形成一定压力。
当下的电车巿场环境于蔚小理来说前有“狼”后有“虎”,较为尴尬。
另一方面,越来越高昂的研发费用决定着电动车的市场价格。 主要存在于电池、芯片等在内的研发投入,还包括人员、测试等方面的支出决定了研发的增加。
同时,由于赛道的拥挤,存量市场的减少,电车要想争夺市场份额,在价格上走低很正常。 比如近期上巿的零跑C11就低于预期巿场价,其所带来的冲击也会在电车巿场中形成影响。
尽管部分新势力的营收相比之前有所增长,但亏损幅度在进一步扩大,要想达到收支平衡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所以,谁能忍受住煎熬,谁才能笑到最后。
哆哩君以为,目前的市场竞争已不仅仅是新能源与燃油车的竞争,新能源的竞争越来越卷。 比如,20万元区间的的轿车、30万元区间的中大型SUV。 由于新能源车技术不断迭代,充换电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电车在未来几年内的使用会更便宜更便捷,所以,电车依旧被市场追捧。
历经风雨,车企步入新的成长阶段,加快拓展多元化的新能源产品并确立清晰的产品规划,方能打造差异化的品牌竞争力。
综上,对于电动车企来说,销量首先要达到一定规模,通过规模数量降低成本才能缩短时间实现盈利。 而2023年的电车品类越来越多,加之传统车企全面发力,后发制人也不是不可能,出现新的格局也在意料之中。
“鬼斗车”王魁军:
路漫漫其修远兮 新势力亏钱的路还很长
与传统燃油车企不同,“蔚小理”等新造车势力一切从头开始,前期的各种建厂、市场推广以及新车型研发等巨额投资都将成为巨额亏损的主因。 而传统燃油车企转型新能源赛道,还有传统车型的销售,可以极大的分摊单车成本,并且已经具有规模效应的传统车企可以两条腿走路,自然就会平稳些,甚至有很多配件可以在传统燃油车型以及新能源车型上共用,如此一来,单车成本就会得到极大控制,即便卖得不好也有燃油车市场贡献销量和利润。 例如在2018年前后几年的时间里,如今风光无两的比亚迪汽车也曾因为放弃燃油车型全面转型新能源市场,导致巨亏最后不得不恢复燃油车的迭代和更新,看似是包袱,实则是车企的压舱石,而如今年年巨幅亏损的新造车势力之所以没有此前的传统车型作为根基,直接上新能源,对于成本分摊不利,当然也少去很多包袱,只能说是有利有弊,可一旦“蔚小理”中有一个品牌年销量过50万,扭亏为盈也只是时间的问题,上量就是那么一两款爆品的事,只是步子还不能迈得太大,否则容易扯到蛋。
“W动力”颜延:
抢量之争,不能以盈亏论英雄
开年为了盘活地方经济,同时也是为了主机厂及旗下经销商去库存,位于湖北的“二汽”率先打响了降价第一枪,东风系旗下含东风雪铁龙、东风标致、东风本田东风日产、东风风神等一票品牌纷纷大幅下调价格,并且有湖北户口的消费者还能获得地方政府的高额购车补贴。 于是乎,一石掀起千层浪,随后位于长春的一汽系也开始跟进,位于重庆的长安系跟进,位于广州、上海、北京等等越来越多的汽车品牌也纷纷跟进ALL IN。 有业内人士惊呼,今年的汽车市场真的是疯了,不计成本的降价促销究竟是饮鸩止渴还是断臂求生呢?看着热闹起来的各大汽车品牌4S店,彷佛让人顿觉恍惚,难道类似于十多年前的那次车市井喷又来了么?鬼哥觉得并没有,绝大部分车企都是在跟风降价,很少有类似于东风雪铁龙C6那种接近6折的优惠。 有业内人士称,如果大降价真的缓解了厂商的库存积压还好,可一旦价格降了,却没有换来真正的销量提升,究竟该怎么办?这才是最可怕的问题。 的确,随着近几年疫情的影响以及油价的快速大幅度上涨,一度突破十元的油价彻底改变了中国消费者的选车方向,以前很难被接受且价格高昂的纯电及混动车型,随着价格的不断下探已经被消费者快速接受,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询问比亚迪、吉利、长城等自主品牌的混动车型,当然也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主动了解新造车势力如特斯拉、蔚来、理想、小鹏的新车,这些都直接造成了传统车企价格的直接踩踏,最近这波降价潮愈演愈烈,越来越多的品牌纷纷下场参与“抢筹”,可吆喝得再卖力气,也肯定会有很多汽车品牌销量并未获得增加,反倒更少,如此一来,如同饮鸩止渴般的降价促销将成为压倒某些品牌的最后一根稻草,很快将出现更多汽车品牌被兼并甚至消失的声音,2023年将是很多汽车品牌决定生死的大年!
“大侠上车”任辉:
长远来看,电车仍是未来汽车市场的唯一销量增长点
根据中汽协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55.2万辆和52.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8.8%和55.9%,市场占有率也提升至26.6%。 反观燃油车市场,虽然近期的价格战让其销量成绩有所复苏,但总体仍处于同比下滑的状态,再加上全球多个地区在开年以来确定油车禁售时间,更是确认了电车将会成为汽车市场在未来数年间的唯一销量增长点。
当然了,电车在市场大盘中亮眼表现,也并不能证明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就一片欣欣向荣,毕竟无论是蔚小理这些元老级品牌,还是近两年刚崛起的一些电车品牌,它们中的绝大部分仍处于长期亏损状态。相信大家也都清楚一点,那就是当车企无法在长时间内得到稳定持续的资金支持,那么它的消亡也只是时间问题,因此只能说虽然电车这块馍馍很香,但是最终还是得让消费者觉得“香”并掏腰包买账,这才是真的“香”!
“Nice好车”李云凯(汽象自媒体联合会2023轮值秘书长):
蔚小理的亏损日渐扩大,但其成长也不容忽视
蔚来和理想品牌定位非常清晰,且有相当规模的粉丝群体。 小鹏尽管进入调整期,但是其在智能驾驶辅助方面的技术积淀同样不容小觑。 产品研发和市场策略调整得当的话,小鹏后期的表现可能还会更强劲。
长远来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仍然是非常光明的。 虽然仍面临着不少挑战,但随着政策的支持、技术的创新、市场扩容和全球化方面的领先,中国新能源汽车成为可期。 出重要贡献。
“三个司机”刘志向:
巨亏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解决方案
小鹏和蔚来亏损对于投资人来说,本来算不上什么大事儿,但对于产品本身来说,最令人担忧的问题莫过于其竞争力下降,而他们对此还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
蔚小理当中,首先掉队的事小鹏。 不论是P7还是P7i和G9,都没有达到他们的预期,市场对于小鹏的产品失去了兴趣。 如果说差异化的话,小鹏最能让人提起兴趣的莫过于其自动驾驶技术。 然而现实非常残酷,经过一段时间的内卷之后,各家自动驾驶技术的差异正在缩小,而且这项技术也不是新能源汽车消费者最优先需求。 那小鹏的定位突然就变得模糊了。 销量下滑是其产品竞争力下降的主要体现之一。
蔚来的ET7和ET5完全没有达到预期的销量。 新产品带来的不确定性,也令市场产生了动摇,ET7用户曾经被不断出现的故障吓退。 尽管蔚来的服务非常到位,但解决产品问题不能靠售后服务来弥补,还是需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然而当我们回过头来再看蔚来,除了服务之外,还有哪些更吸引人的技术亮点?
对于质感、续航、可玩性等方面,堆料就可以实现了。 然而,没有一家拥有可以决定产品成本的核心技术,溢价能力有限,技术瓶颈凸显,这就是现状。
对于投资者来说,他们不一定看到蔚来小鹏盈利,他们可以通过金融手段有序退出。 在烧光投资者或者股民的钱以后,依然不能获取正向现金流的话,特斯拉再次降价就会让大家团灭。 面对这样的压力,需要他们拿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但是想现在还没有看到。
“阿贵看车”凌玉贵:
如再不提升销量规模,敢问蔚小理路在何方?
新势力“蔚小理”公布了2022年财务表格,相对而言理想好些,但每辆车也亏了元,小鹏每辆亏元左右,蔚来最不靠谱每辆竞亏损超10万元。 就这样的亏损,他们2022年的销量也只维持在12万-13万辆之间。 试问一下,如果产量增加是不是得亏更多。 更可怕的是随着今年特斯拉的降价,以蔚小理为代表的新势力利润更是低得可怜,进入了降价亏损更多,不降价销量降更低的尴尬处境。
如果特斯拉再降价,那无疑让蔚小理进入生死存亡的艰难时刻。 比亏损、降价更可怕的是他们出新车却不涨销量,一款车一个月卖一万辆左右,两款车也卖一万辆左右,三款车也还是卖一万辆左右。 熟不知未来新车越推越多,是不是销量还在原地踏步,进入死循环呢?
且随着各地对新能源汽车优惠政策的取消,甚至正筹划开始征收过路费优惠及取消绿牌等,那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无疑是来顶之灾。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在未来的车市中,无法给出销量增长与盈利密码的蔚小理未来则相当渺茫。
阿贵哥也只能弱弱地问一句:敢问蔚小理路在何方?
ps:以上排名不分先后
全球汽车市场2020年1月销量速览:俄美加微增,中日韩下滑两位数
美国
新车销量114.4万辆,同比增长1.0%
据MarkLines统计,1月美国新车销量同比增长1.0%达1,144,279辆。
分车种销量来看,轻卡销量同比增长8.1%达843,296辆,乘用车销量同比下降14.8%至300,983辆。
美国汽车电商TrueCar预测称,2020年美国汽车销量将下降0.8%,至1690万辆。
TrueCar首席行业分析师埃里克-莱曼(EricLyman)表示:“虽然汽车销量可能自2014年以来首次跌破1700万大关,但1690万辆的销量数字仍是健康的。”
即使新车销售预计在2020年略有疲软,但由于买家继续转向SUV和卡车,新车平均交易价格预计将同比增长2.5%至美元,收入可能会更高。
TrueCar预测,今年汽车制造商的激励性支出将增长3.3%,达到每单位3863美元。
加拿大
新车销量11.0万辆,同比增长0.8%
调查公司desrosiers发布的1月加拿大新车销量(速报值)同比增长0.8%达109,616辆。
其中,乘用车下降17.2%至22,433辆,轻卡增长6.7%达87,183辆。 1月轻卡销量占比达79.5%,需求持续从乘用车转向轻卡。
据Marklines统计的分整车厂/品牌来看1月销量,第1名福特同比增长0.1%达16,167辆,市场占有率为14.7%。 第2名通用增长7.6%达15,384辆,市场占有率为14.0%。 第3名FCA增长2.3%达14,523辆,市场占有率为13.2%。 第4名丰田(除雷克萨斯)下降5.8%,第5名本田(除讴歌)下降9.9%,第6名现代(除Genesis)增长12.6%,第7名日产(除英菲尼迪)下降7.9%。
Scotiabank预测加拿大2020年全年的销量将达到191.5万辆,基本同2019年销量持平。
墨西哥
新车销量10.5万辆,同比下降6.0%
墨西哥汽车工业协会(AMIA)/INEGI发布的2020年1月新车销量(包含进口车),同比下降6.0%至104,832辆。
分整车厂/品牌的1月销量方面,第一名日产同比下降10.0%至20,980辆,第二名通用同比下降10.2%至16,358辆,第三名大众集团同比增长2.4%达15,283辆,第四名丰田同比下降9.3%至8,126辆,第五名起亚同比下降3.2%至7,754辆,第六名本田同比下降4.4%至6,645辆。
此外,马自达下降6.6%至4,784辆,FCA下降11.1%至4,689辆,福特下降16.7%至4,172辆。
亚洲
中国
新车销量192.7万辆,同比下降18.7%
中汽协公布1月中国汽车产销量数据。 根据统计,2020年1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76.7万辆和192.7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5.4%和18.7%。 1月份产销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春节假期使得有效工作日较少,新冠肺炎疫情对1月份的数据影响有限。
具体来看,1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43.6万辆和160.7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8.1%和20.6%。
1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33.1万辆和32.0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0.5%和7.5%。
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预计分别完成4.0万辆和4.4万辆,同比分别下降55.4%和54.4%。 其中,乘用车产销预计完成3.5万辆和3.9万辆,同比分别下降56.3%和54.5%;商用车产销预计均完成0.5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7.4%和51.7%。
日本
新车销量36.0万辆,同比下降11.7%
日本汽车销售协会联合会和日本全国微型车协会联合会发布的2020年1月新车销量同比下降11.7%至360,103辆。
其中注册车下降11.1%至221,464辆,微型车下降12.8%至138,639辆。
印度
新车销量33.8万辆,同比下降8.1%
据报道,2020年1月印度国内新车销量同比下降8.1%至338,003辆。 其中乘用车(PVs)销量下降6.2%至262,714辆,商用车(CVs)销量下降14.0%至75,289辆。
1月销量分整车厂来看,玛鲁蒂铃木增长0.1%达142,250辆,塔塔下降17.6%至45,242辆,现代汽车下降8.3%至42,002辆,马辛德拉下降7.3%至41,632辆,丰田下降48.3%至5,804辆,本田下降71.0%至5,299辆等。
韩国
新车销量10.0万辆,同比下降15.2%
5大韩国整车厂发布的1月韩国国内新车销量,同比下降15.2%至99,602辆。
分企业来看,现代同比下降21.3%至47,591辆位居首位,第2名起亚同比下降2.5%至37,050辆,第3名双龙同比下降36.8%至5,557辆,第4名韩国通用同比增长0.9%达5,101辆,第5名雷诺三星同比下降16.8%至4,303辆。
含出口在内的1月海外销量方面,现代同比增长0.6%,起亚同比增长3.6%,韩国通用同比下降54.3%,雷诺三星同比下降77.3%,双龙同比下降20.4%,总计下降3.7%至453,956辆。
1月分车型销量方面,现代豪华三厢车Grandeur销售9,350辆位居首位,起亚中型三厢车K5销售8,048辆位居第二,现代轻型卡车Porter销售7,480辆位居第三。
欧洲
德国
新车销量24.6万辆,同比下降7.3%
德国交通部(KBA)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德国汽车总注册量为246,300辆,同比下降7.3%。
1月各品牌乘用车注册量方面,得益于Model3车型需求上涨,特斯拉1月的注册量同比上涨168%,至367辆。 该公司还计划于2021年7月在德国柏林附近开设一座新工厂。 其他销量显著提升的品牌包括雷克萨斯涨幅110%、DS涨幅65%、捷豹涨幅63%以及保时捷涨幅53%。
德国主流高端品牌的销量略有提升,其中宝马注册量涨幅达6.5%,梅赛德斯奔驰涨幅为2.9%,奥迪涨幅为1.2%。 德国销量最高的品牌大众,其销量却降低了4.1%。 此外,欧宝的注册量下降24%,福特下降了18%。
销量大幅降低的品牌包括Smart降幅97%、铃木降幅56%、斯巴鲁降幅54%,以及达契亚降幅42%。
1月分燃料销量方面,汽油车的销量下降了17%,市场占有率为51.5%。 柴油车销量下降12%,市场占有率为32.6%。
分购买人群来看,1月德国商用车队的注册量下降了5.1%,市场占有率为68.4%,另外销售给个人的车辆注册量下降12%,市场占有率为31.6%。
德国1月电动汽车总销量提升61%,获得了3%的市场占有率。 混合动力汽车的销量提升103%,市场占有率为12.5%;其中,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销量大涨307%,市场占有率达3.5%。
进口商协会VDIK预计,今年德国汽车市场的总销量将下降7%,至335万辆。
意大利
新车销量15.6万辆,同比下降5.9%
意大利汽车工业协会(ANFIA)发布1月乘用车注册量同比下降5.9%至155,528辆。
1月意大利国内整车厂乘用车合计销量同比增长0.3%达40,432辆,外国整车厂下降7.9%至115,096辆。
分品牌来看,菲亚特品牌同比增长5.6%达25,842辆,大众同比增长0.6%达15,003辆,标致同比下降13.3%至9,858辆,雪铁龙同比增长2.6%达9,420辆,福特同比下降18.4%至9,106辆,欧宝同比下降18.5%至7,869辆等。
1月新车销量分车型来看,第1名菲亚特Panda销售14,417辆,第2名蓝旗亚Ypsilon销售6,251辆,第3名大众Polo销售3,585辆,第4名菲亚特500X销售3,575辆,第5名雷诺Clio销售3,511辆等。
此外,据外国车经销商协会(UNRAE)统计,1月乘用车销量分燃料来看,汽油车同比下降3.0%至72,642辆,柴油车同比下降23.4%至52,344辆,混合动力车(HV)、插电式混合动力车(PHEV)及REx车同比增长82.0%达15,643辆,纯电动车(EV)同比增长586.6%达1,943辆等。
从购买人群来看,个人零售量同比下降13.9%至91,962辆,车队销量同比增长18.4%达39,884辆,商务销量同比下降4.3%至24,455辆。
英国
新车销量14.9万辆,同比下降7.3%
英国汽车工业协会(SMMT)发布1月乘用车新车注册量同比下降7.3%至149,279辆。
1月乘用车销量分品牌来看,福特同比下降1.5%至16,377辆,大众同比下降0.2%至13,197辆,梅赛德斯奔驰同比下降9.1%至11,130辆,宝马同比增长5.5%达10,078辆,奥迪增长13.1%达9,760辆等。
分车型来看,第1名福特Fiesta销售6,087,第2名福特Focus销售5,287辆,第3名日产Qashqai销售4,608辆,第4名沃克斯豪尔Corsa销售4,373辆,第5名大众Golf销售4,027辆等。
分燃料来看,汽油车下降9.5%至91,836辆,柴油车下降36.0%至29,605辆,替代燃料车(AFV)增长109.2%达27,838辆。
分购买人群来看,零售量同比下降13.9%至61,717辆,车队销量同比下降2.2%至84,618辆,商务销量增长4.2%达2,944辆。
此外,1月厢型车(3.5t以下)的注册量同比增长5.9%达23,557辆,卡车(3.5-6t)同比增长39.1%达498辆,出租车同比增长54.6%达150辆。
SMMT首席执行官MikeHawes称:“由于英国汽车销售市场是英国整体经济的主要推动力,因此持续的负增长令人担忧。 消费者对市场尚未恢复信心,政府决定禁售内燃机车只会招致进一步的混乱。 雄心壮志可以理解,但我们必须应对气候变化和空气质量的问题,全面禁止对短期恢复消费者信心并没有帮助。 为了取得成功,政府必须通过大规模且合理的融资以进行过渡,如实施财政性奖励金、政策、投资来促进需求。 为了保护环境需要一个强大的市场。 ”
法国
新车销量13.4万辆,同比下降13.4%
法国汽车工业协会(CCFA)发布1月乘用车新车注册量,同比下降13.4%至134,230辆。
1月乘用车销量分整车厂来看,法国国内整车厂合计销量同比下降10.5%至81,365辆。 其中PSA集团下降5.9%至51,617辆,雷诺集团下降17.4%至29,748辆。
法国整车厂以外的合计销量同比下降17.6%至52,865辆。 大众集团下降16.7%至14,799辆,丰田集团增长15.2%达10,239辆,现代集团下降8.7%至5,613辆,宝马集团下降17.3%至4,710辆,福特集团下降33.1%至3,918辆等。
此外,1月轻型商用车(LCV)销量下降9.3%至32,371台。 另外,重型商用车(5t及以上)下降12.0%至3,986辆。 乘用车与LCV合计的1月轻型车新车销量同比下降12.7%至166,601辆。
俄罗斯
新车销量10.2万辆,同比增长1.8%
欧洲商业协会(AEB)发布1月俄罗斯国内新车销量(包含轻型商用车)同比增长1.8%达102,102辆。
1月销量分集团来看,伏尔加(AvtoVAZ)和雷诺日产三菱集团增长3.9%达39,261辆(其中伏尔加增长6.7%达22,984辆,雷诺增长6.3%达8,293辆,日产下降1.3%至4,938辆,达特桑增长29.4%达1,403辆,英菲尼迪下降61.6%至104辆,三菱汽车下降26.9%至1,539辆)。 其次是起亚下降4.7%至14,955辆。 接着是大众集团方面,大众增长1.1%,奥迪下降2.3%,斯柯达增长7.4%,厢型车增长11.3%,集团合计增长3.8%达13,477辆,现代集团(含Genesis)增长4.4%达11,505辆,丰田(含雷克萨斯)同比增长18.4%达7,516辆等。
各品牌市场占有率方面,首位伏尔加的Lada占21.3%,其次起亚占14.6%,现代占11.2%,雷诺占8.1%,丰田占6.3%,大众占6.1%等。
分车型方面,LadaGranta以8,470辆位居首位,第二名Lada紧凑型三厢车Vesta销售7,506辆,第三名起亚紧凑车Rio销售6,258辆。
AEB的汽车制造商委员会(AMC)会长JoergSchreiber称,俄罗斯1月汽车销量好于预期。 由于1月是往年销量最少的月份,必须关注销量增长的2月与3月的走势。
西班牙
新车销量8.6万辆,同比下降7.6%
西班牙汽车工业协会(ANFAC)发布1月乘用车注册量同比下降7.6%至86,443辆。
1月乘用车销量分品牌来看,西雅特下降9.9%至8,187辆,标致下降8.8%至6,874辆,大众下降7.0%至6,706辆,丰田增长5.8%达6,426辆,雷诺下降7.8%至5,044辆等。
分车型来看,首位达契亚Sandero销售2,519辆,第2名西雅特Leon销售2,230辆,第3名日产Qashqai销售2,135辆,第4名西雅特Ateca销售2,075辆,第5名标致208销售1,993辆等。
购买人群方面,1月零售销量同比下降14.2%至40,551辆,商务销量增长4.5%达32,785辆,租赁车销量下降12.2%至13,107辆。
此外,燃料占比方面,汽油车占53.9%,柴油车占27.7%,其他(EV、PHV、HV、FCV、CNG等)占18.4%。
南美洲
巴西
新车销量19.3万辆,同比下降3.2%
巴西全国汽车工业协会(ANFAVEA)发布1月新车注册量(包含卡车和客车)同比下降3.2%至193,459辆。
新车销量中,国产车同比下降2.7%至171,155辆,进口车下降6.8%至22,304辆。
分车种来看,乘用车同比下降5.6%至154,581辆,轻型商用车(LCV)同比增长9.8%达30,100辆,卡车同比增长4.3%达7,286辆,客车同比下降6.6%至1,492辆。
乘用车销量分品牌来看,通用销售32,408辆,大众销售24,639辆,FCA销售22,465辆等。 LCV方面,FCA销售12,115辆,大众销售4,608辆,丰田销售3,311辆等。
巴西全国汽车经销商联盟(FENABRAVE)发布的1月乘用车销量分车型来看,第1名通用Onix销售17,463辆,第2名通用OnixPlus销售8,722辆,第3名福特KA销售7,334辆。 LCV方面,第1名菲亚特Strada销售5,419辆,第2名菲亚特Toro销售5,300辆,第3名丰田Hilux销售3,311辆等。
另外,ANFAVEA发布的乘用车和LCV销量分燃料来看,灵活燃料车销量同比下降5.2%至158,721辆,柴油车同比增长12.1%达19,763辆,汽油车同比下降20.6%至4,629辆,混合动力车(HV)及纯电动车(EV)同比增长323.8%达1,568辆。
据ANFAVEA透露,假日较多以及销售系统的变更影响了1月的销量。
大洋洲
澳大利亚
新车销量7.2万辆,同比下降12.5%
澳大利亚汽车工业协会(FCAI)发布1月新车销量同比下降12.5%至71,731辆。
1月销量分车种来看,乘用车下降26.9%至20,494辆,SUV下降1.5%至35,393辆,轻型商用车下降11.2%至14,035辆,重型商用车下降17.6%至1,809辆。
分整车厂/品牌来看,丰田同比下降7.2%至14,809辆,马自达同比下降29.5%至6,695辆,现代同比下降12.3%至5,443辆,三菱同比下降23.4%至5,108辆,起亚同比增长1.2%达4,705辆,福特同比下降5.7%至4,169辆等。
分车型来看,第1名丰田Hilux销售2,968辆,第2名福特Ranger销售2,624辆,第3名丰田Corolla销售2,370辆,第4名丰田RAV4销售2,290辆,第5名三菱Triton销售2,075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