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 文化中国行丨跟着诗词 庐山

提起庐山,浮现在脑海中的,或许就是李白笔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丽景象。

历史的长河中,庐山犹如一位风华绝代的美人,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人文底蕴,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前来探访,用诗词记录下她的绝代风华。世界上没有哪座山,像庐山这样千年来深受文人如此厚爱,以至于拥有多达1.6万首的经典古诗词!

面对庐山,历代文人墨客无不为之倾倒,他们的赞美之词如同繁星点点,照亮了庐山的每一个角落。李白毫不吝啬赞美之言,他曾这样描述庐山:“予行天下,所游览山水甚富,俊伟诡特,鲜有能过之者,真天下壮观也。”苏轼则深情款款地描述道:“仆初入庐山,山谷奇秀,平生所未见,殆应接不暇,遂发意不欲作诗。”

在诗词中,庐山常常被描绘成一座高耸入云、气势磅礴的山峰。张九龄在《湖口望庐山瀑布泉》中写道:“万丈洪泉落,迢迢半紫氛。奔飞流杂树,洒落出重云。”他以磅礴的气势和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象,令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那飞流直下的震撼。

庐山的景色不仅壮丽,还充满了变幻莫测的美感,以及深厚的人文底蕴。苏轼在《题西林壁》中写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他以流畅的笔触,展现了庐山在不同视角下的不同风貌,借助庐山的形象,因物寓理,寄至味于淡泊。

诗词里的庐山充满魅力,它不仅拥有壮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底蕴,还承载着无数诗人的情感和思绪。这些诗词如同一座座桥梁,连接着古今中外的读者与庐山的美景,让我们在品味诗词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庐山的独特魅力。通过诗词的描绘和传承,庐山的美得以永恒地留存于人们的心中,成为我们共同的文化记忆。

责编:冯智志

校对:朱翔

复审:刘伊

审签:杨鸣

监制:梁海涛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uaibao/18539.html
中指研究院 TOP100房企前五月拿地3146亿元
形式与功能并重 100㎡老房的翻新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