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创新动能日益增强 市场准入壁垒持续破除

小微企业

6月是全国中小企业服务月,我国90%以上企业都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变化备受市场关注。

6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发布的《2023年度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惠企政策进一步落地见效,企业获得感满意度提高。市场准入壁垒持续破除,市场主体活力有效激发。优质企业培育工作走深走实,中小企业创新动能日益增强。

《报告》显示,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动商事制度改革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改革,企业进入市场的制度性成本大幅下降,市场准入效能持续提高,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中小企业数量稳步增长。据统计,全国中小企业数量由2021年的4800万户增加至2022年的5200万户,增长率达8.3%。2023年全国新设经营主体3272.7万户,同比增长12.6%,其中新设企业1002.9万户,同比增长15.6%。

据了解,2023年度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在原有36个城市(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基础上,新增了14个评估城市,参评城市共计达到50个。根据城市能级情况将参评城市分为两个类别,分别是副省级以上城市(共19个)和地级市(共31个)。

融资

从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综合得分情况来看,副省级以上城市中,上海、深圳、北京、广州、杭州、南京、宁波、青岛、武汉、厦门位列前10位;地级市中,苏州、合肥、无锡、金华、泉州、长沙、东莞、石家庄、郑州、南昌位列前10位。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也在稳步推进。2023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通过中央财政资金,支持30个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共15个重点行业、超1.5万家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共有29个参评城市位列其中。

《报告》显示,根据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评测系统有关数据,广州、无锡、苏州、杭州、上海等城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整体水平相对较高,各参评城市中小企业不愿转、不敢转、不会转的状况有所缓解。

大中小企业

对于中小企业发展最关注的融资问题,《报告》介绍,中小企业普惠金融服务可得性持续提升。截至2023年年底,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9.06万亿元,同比增长23.3%,比各项贷款平均增速高13.1个百分点;2023年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为4.8%,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各参评城市2022年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人民币贷款总余额比重均值为10.1%,余额增速均值为25%。

山东一家交通类工业企业负责人对《中国经营报》记者介绍,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包括减税降费、优化审批流程等一系列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中小企业营商环境不断提升,法制保障得到强化,企业活力和韧性也进一步提高。但由于中小企业在供应链中仍处于相对弱势地位,被核心企业拖欠账款情况较为普遍。

“许多订单无法收到现金,下游核心企业通常以银票、商票甚至核心企业自己的供应链债务凭证来结算,增加了中小企业账期和营业负担。”该企业负责人说。

他为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单普通的合同,从垫付钱购买原材料,到完成生产、交付,资金的周转周期通常超过两年。“也就是说,生产采购的钱花出去两年之后,我们才能真正收到回款。”他说。

《报告》也指出,当前,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部分中小企业经营困难。

评估发现,为持续推动完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进一步稳固中小企业生产经营企稳向好态势,切实提振企业发展信心,还需重点关注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具体为:企业普遍面临用工成本及原材料成本上涨、国内外订单减少、销售回款难等三大难题,需继续加大纾困帮扶力度;银行贷款难、抵押担保难、直接融资难依然困扰小微企业;企业创新研发机制尚不健全,大中小企业融通对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支持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存在专业性不强、服务广度和深度不够、经营规范性较差等问题,尚未能更好满足企业差异化、高质量的服务需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资金、人才短缺及数字化服务商能力不足等因素,制约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用人难、引才难已成为影响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各地方支持人才引育留用的政策效果还需充分释放。

中小企业创新动能日益增强

(编辑:孟庆伟 审核:郝成 校对:翟军 )


中国对中小企业的政策

中央财政明确六大政策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六大政策包括:一是发挥财政政策导向作用,促进中小企业转变发展方式。 二是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支持中小企业创业和技术创新。 三是促进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 四是实施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五是完善政府采购制度,拓宽中小企业市场空间。 六是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减轻中小企业负担。

市场准入壁垒持续破除

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结合材料二,说明我国如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民营经济

信息:从 2008 年到 2013 年,我国钢铁产能、产量、表现消费量都在增加,表现消费量低于产量和产能,产能利用率低,钢铁产能严重过剩。 ( 4 分)措施: ①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4分) ② 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引导钢铁企业理性投资,实现优胜劣汰,避免重复建设。 ( 2 分) ③ 国家要加强宏观调控.通过健全补偿机制,加大财税支持力度,扶持高成长性企业,严格市场准入,引导企业技术改造。 ( 2 分) ④ 积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扩大内需。 ( 2 分)(若从引导企业实施“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战略和市场多元化战略,积极开拓国外市场,化解国内产能过刹困境回答也可给 2 分,但总分不得超过 10 分)。

新常态下企业如何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谈到创新对于中小企业成长的重要性,应该没有人怀疑。 但在我国,实际上创新还只是一小部分企业的事。 据统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中国企业仅仅占企业总数的0.03%,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60%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出口产品的90%是贴牌生产。 也就是说,绝大多数中小企业似乎与创新无关。 为什么会这样呢?外部因素固然很多,如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尚未形成,创新动力与激励不足,创新投入与风险过高、不创新也能获得良好收益等等。 但是,为什么在同样条件和背景下,一些企业能够脱颖而出,成为创新典范,另外一些企业却表现平平?归根到底,企业还是要从自身寻找问题和不足。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际市场日益复杂险峻、变幻莫测,过去许多中小企业赖以生存的温床,如人口红利、改革开放红利、资源环境红利,以及由此带来的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低成本比较优势都不复存在。 “不创新毋宁死”越来越成为铁律。 无论是为国家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优化产业结构,还是企业自身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都比以往更加紧迫,更加难以回避。 为此,中小企业必须要在创新上有勇气去尝试、有责任心敢担当、有智慧谋划策略。 首先,要充分认识当前阶段中小企业创新驱动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有意无意地走了一条要素和投资驱动发展之路,并取得了阶段性成功。 20世纪90年代,政府和企业以持续大量投资,逐步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引进从全球市场上可以获得的先进技术、技术装备,建立起现代化、高效率、适应于大规模生产的工厂。 在资本密集、劳动密集、规模经济特别明显的基础原材料、标准化产品和零部件等产业形成了较强的竞争力,使中国成为一个世界最重要的制造基地。 然而,这种发展模式延续到今天,我们不仅感受到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带来的巨大压力,而且在国际金融危机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开始调整产业结构和消费模式,实施再工业化,使得我国的传统发展模式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如果我们不及时、果断地转变发展模式,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将难以为继。 高储蓄率、高投资率可以获得快速的经济增长,但是如果不能及时向创新驱动的增长模式转型,那么因缺乏技术进步的支撑,经济效率上不来,使投资效率呈递减趋势。 不仅居民不能更多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而且资本积累获得的可能是“负财富”,最终导致经济增长的终结并落入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 在这种背景下,中小企业创新驱动转型升级责无旁贷。 其次,中小企业经营者对创新要有必胜的信心和敢为的决心。 索尼公司创始人盛田昭夫曾经说过,“任何人,只要他的生命维系于创新,就都能创新。 ”拉丁语中还有句言,大意是“需要是发明之母。 ”历史充分证实,只要万不得已、无路可退,任何企业和个人都可能迸发出惊人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例如,著名的创新型企业美国3M公司就是这样走上创新之路的。 1906年,美国明尼苏达州的六个矿工在把个人储蓄都投在“无价值”的沙砾坑上之后,他们面临着破产。 他们原本希望会开采出有价值的矿物,但他们只找到了沙子。 绝望之下,他们发明了砂纸(3M的第一件产品),接下来的就是辉煌的历史了。 发明和创新永远没有止境,永远都有机会,但它们属于勇敢者和拼搏者。 为此,中小企业管理者和员工都要将创新作为公司生存的必要条件,要有采取创新行动和实施创意的紧迫感、危机感,还要相信付出总有回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企业从上到下每天努力追求更多的数量、更好的质量、更快的速度、更低的成本、更高的顾客满意度,自然会有创新产生;反过来,持之以恒地努力创新,企业也自然会获得上述业绩和成果。 再次,中小企业经营者要有舍我其谁的创新使命感和企业家精神,并营造适宜创新的文化氛围。 创新是企业家的职能,发明创造是企业家精神的反映,中小企业没有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就不会有成功的创新。 实施证明,凡是拥有优秀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的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就强,反之则相反。 企业家及其创新创业精神是企业成功创新的关键。 但这并不意味着员工对于中小企业创新就不重要了。 恰恰相反,一个拥有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的企业一定有一个鼓励全员创新的企业文化氛围,使所有人都能够以创新为荣、以创新为乐。 由于普通员工最熟悉企业产品和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与顾客联系和接触也最紧密,因而能够第一时间发现产品和服务的不足,对其加以创新和改进也最具优势。 对于资金和人才不足的中小企业来说,普通员工是最宝贵的创新资源,而这一点恰恰是被许多企业所忽略的。 如果他们做不出英雄般的业绩,不招惹麻烦,繁忙的经理很容易忽略普通工人及其想法。 为企业生存而奋斗的中小企业经营者,绝对不能压制新思想的最丰富来源,要给员工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营造鼓励创新创业、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并给创新者以合理的回报与有效激励。 复次,中小企业要重视非技术创新。 创新分为技术创新和非技术创新。 后者包括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对于中小企业,尤其是工业制造类企业发展固然十分重要,但非技术创新同样也不容忽略,甚至更加重要。 因为成功的企业不一定是技术领先的企业,但一定是在制度、管理或商业模式方面领先的企业。 例如,华为之所以能够迅速脱颖而出,成为世界通讯设备行业的领头羊,其员工持股制功不可没。 当今美国企业60%的创新是商业模式创新,40%是技术创新。 商业模式之于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商业模式创新,核心是价值创新。 美国的苹果公司和中国的海尔集团都是公认的技术领先企业,但苹果能从小众的“酷”产品提供商成为全球最大市值公司,海尔能在全球家电业盈利能力普遍下滑中逆市上扬,靠的不是“技高一筹”,而是商业模式,前者是“硬件、软件和服务融为一体”,后者是“零库存下即需即供的人单合一”。 以互联网新兴产业为代表的新经济之所以在美国快速发展,与其1998年开始对商业模式(商业方法)创新授予专利有很大关系。 我国许多企业已把知识创造、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摆到了战略高度,但对商业模式创新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以至于有的企业虽然拥有很先进的技术,而产品却在市场上乏人问津,其重要原因就是没有从“客户价值最大化”的角度进行价值创新,没有在构成要素、要素间关系或者动力机制等方面创新商业模式,开发用户潜在需求并吸引客户兴趣。 有了制度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往往水到渠成。 最后,中小企业要善于运用知识产权战略。 党的十七大、十八大报告都提出了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强调知识产权保护,这对中小企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小企业对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决定着其核心竞争力。 产权化的知识在知识经济中构成了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和财富资源。 知识产权在知识经济中是国际竞争中的强力工具。 在国际竞争舞台上,知识产权是核心武器。 美国有三大霸权,即金融霸权、军事霸权和知识霸权,其中知识霸权就体现在知识产权相关产业上的三个第一:PPT国际专利申请全球第一、知名商标数量全球第一、版权相关产业收入全球第一。 而长期以来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和运用水平则制约着我国企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 由于我国本土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缺乏自主创新意识,勤于模仿和引进,在与跨国公司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不利之地。 即使依靠低成本、低价格优势取得一定的市场,也难免遭遇知识产权侵权诉讼的打压。 近年来,跨国公司习惯于利用知识产权大棒阻挠中国企业进军国际市场。 为此,我国中小企业必须加强自主创新,自觉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注重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对于中小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而不采取专利保护就等于是在沙滩上建高楼。 所以企业应建立保护商业秘密、保护知识产权的组织和各项规章制度。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kuaibao/21211.html
传Xbox 公布即发售 6月发布会有第一方游戏
AI 直播预告 对话汇智智能 Agent距离落地应用还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