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揽子增量财政政策如何发挥作用?专家解读→)
10月12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了加大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的有关情况。围绕“稳增长、扩内需、化风险”,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公布了四方面有针对性的增量财政政策。这些政策具体是什么内容,将如何发挥作用,通过一组专家解读来了解一下。
最大力度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腾出财力空间促发展
在发布会上,财政部有关负责人提出,要加力支持地方化解政府债务风险,较大规模增加债务额度,支持地方化解隐性债务。专家表示,这可以说是当天非常引人注目的政策。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与政策研究院院长 乔宝云:因为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使地方政府的财政空间比较小,实际上也受到了很多的约束,中央政府通过增加地方专项债的额度,可以让隐性债务更加透明,更加规范。当然地方政府的融资成本也会更低,也更有利于地方政府放下包袱,可以集中精力促进生产,保民生。
发布会上,财政部部长蓝佛安介绍了目前地方政府化债工作的情况。2024年安排1.2万亿元的额度,支持地方特别是高风险地区化解存量债务风险和清理拖欠企业账款等。地方债务风险整体缓释,化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增量政策的具体内容,需要等待履行相关法定程序后才可以向社会做详尽说明。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与政策研究院院长 乔宝云:这一次整个力度是非常大的,不是说政策到此就为止了,它是一系列的政策,那么根据未来的这个政策的效果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财政部可能还会有进一步的政策。
进一步增加核心一级资本
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在发布会上,财政部有关负责人提出,发行特别国债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为什么要发行特别国债,补充核心一级资本能起到什么作用?
核心一级资本是商业银行资本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商业银行持续经营的“本钱”。财政部有关负责人指出,在当前形势下,有必要通过适当方式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进一步增加核心一级资本。专家认为,这项政策,将有助于提升相关金融机构负债能力和水平,更好推动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税收研究中心主任 杨志勇:补充资本金可以进一步提高这些商业银行的信贷能力,因为银行要发放贷款,要为市场提供更多的资金,同时银行也要考虑到资本的充足性,那么这一次补充资本金就可以进一步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服务的能力,可以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目前,我国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经营整体稳健,按照国际最佳实践标准,主要指标均处于“健康区间”。截至2024年6月末,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平均为12.3%。专家认为,这次补充核心一级资本也是为了适应国际更高的要求。
中国人民大学财税研究所首席教授 朱青:从商业银行的资本金管理上,因为国际上现在对一级资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的充足率提高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为了适应国际的要求,为了符合国际要求,作为国有银行,它的股东政府必须通过发行债务的这种手段来筹集一部分资金,充实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金。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在发布会上指出,目前这项工作已经启动。相关部门已成立跨部门工作机制,各项相关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专家表示,目前财政、货币协同政策机制和补充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等政策叠加,未来财政、货币、金融等一系列宏观政策将发挥更多积极效应。
大力提高民生保障
助推房地产平稳发展
10月12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大篇幅介绍了对重点群体资助补助、保障性住房、基层“三保”等方面支持措施。那么为何要专门出台这些措施?对于老百姓生活带来哪些影响?
在这次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加大对重点群体的支持保障力度,比如向困难群众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针对学生群体加大奖优助困力度等。
中国人民大学财税研究所首席教授 朱青:过去我们一说积极财政政策发力,往往是加大基建投资的力度,那么这次我们也适度在消费领域进行了尝试。用于增加他们的消费能力。
中央财经大学财税学院教授 白彦锋:财政充分发挥了兜底兜实民生保障支出的责任。这个政策既注重当前的消费能力的培育,也注重加大教育的支出力度,这样提高我们经济增长的后劲。
专家表示,当前我国经济恢复向好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就是消费需求不足,因此改善民生、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也是当前扩大内需的重要途径。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税收研究中心主任 杨志勇:增量财政政策不只是在发挥宏观经济的逆向调节的作用,我们也注意到在逆向调节的同时,也看到了这个政策它更多地注意改善民生,我们讲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它是表现在众多方面的,它在改善民生的作用,在这一次增量财政政策之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此外,财政部还重点发布了一批利于房地产平稳发展的增量措施。专家表示,土地出让收入是地方政府的重要收入之一,而住房和民生又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房地产不单单是一个行业的发展,既连接到政府,也连接到民生,更连接到经济发展。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与政策研究院院长 乔宝云:财政部通过比如发行专项债,鼓励地方政府可以适度收储一些住房作为保障性住房,然后也可以在适当的范围里边收储土地,这样对于保证房地产行业稳定,特别是房价的止跌企稳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总台央视记者 朱继华 田琪永 李厦 杜雷鸣 天津台)
制约财政政策发挥作用的因素有哪些请分析
制约财政政策发挥作用的因素有哪些?(1)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有政策滞后问题。 所谓政策滞后是穗宴对经济运行采取的财政政策发挥作用的时间对这一运行状态的滞后。 产生政策滞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对经济形势的判断需要时间;研究和制定对策需要时间;政策实施需要时间;政策发挥作用又需要时间。 由于这种时滞的存在,针对某一经济形势制定的经济政策措施到发挥作用时经济形势已经改变,甚至相反,因而限制了财政政策的效果。 (2)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会遇到“挤出效应晌高”问题。 挤出效应是指增加政府投资对私人投资产生的挤占效应。 由于增加政府投资可能导致财政赤字,如果用发行公债的方式弥补赤字,结果可能因公众投资转向公债而减少私人投资,所以增加政府投资所增加的国民收入可能因为私人投资减少而被全部或部宴族尺分地抵消。 此外,政府购买或者税收乘数是在利息率不变的条件下得到的,如果利息率随着这些因素变动而变动,则乘数不可能达到理论分析的程度。 (3)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也会遇到政治上的阻力。 例如,政府减少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会遭到选民的反对,而增税更会引起社会的不满。 这些阻力可能使得政府不得不顾及政治目标。
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出台 缓缴公积金等措施助企纾困
近日,国务院印发《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以下称《措施》),包括财政、货币金融、稳投资促消费、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本民生六个方面33项措施。
记者梳理发现,在房地产相关领域,主要包括实施住房公哗笑知积金阶段性支持政策、推动阶段性减免市场主体房屋租金、灵活调整个人住房贷款还款计划等多项具体惠民便民举措。
多位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措施》意在支持稳住经济大盘,释放出许多积极信号,还特别强调了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房租和税费减免方面,内容相对集中,对于增强市场主体信心和活力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实施住房公积金阶段性支持政策
企业缴存住房公积金有困难怎么办?个人还款有困难怎么办?逾期还款会不会影响个人征信?这既是当前企业经营者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全国各地住房公积金管理工作最受关注的现实问题。
《措施》指出,实施住房公积金阶段性支持政策,受疫情影响的企业,可按规定申请缓缴住房公积金,到期后进行补缴。
在此期间,缴存职工正常提取和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不受缓缴影响。 受疫情影响的缴存人,不能正常偿还住房公积金贷款的,不作逾期处理,不纳入征信记录。 各地区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提高住房公积金租房提取额度,更好满足实际需要。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阶段性缓缴住房公积金,有助于帮助受困群体渡过暂时困难,稳定市场信心,也有助于避免金融机构潜在不良风险,将可能发生的负面影响最小化。
“缓缴包括公积金在内的社保,推迟公积金贷款偿还,提高租房提取公积金等,目的在于稳住市场主体,稳住工作岗位,提振市场信心,兜底保住民企、中低收入群体、中小微企业,他们是就业吸纳的主体,提供了80%以上的工作岗位。 ”广东省规划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告诉记者,只有稳住市场主体,应对即将到来的就业高峰期,就业市场才能好起升携来。
5月24日,住建部、财政部、人民银行发文,要求实施住房公积金阶段性支持政策,包括企业可缓缴公积金,到期再补交;个人不能正常偿还公积金贷款的,不作逾期处理;乱消可提高住房公积金租房提取额度,支持缴存人按需提取等三方面措施。
李宇嘉表示,在租房提取公积金方面,政策扶持力度比较大,此次提出提高提取额度,支持缴存人按需提取,主要是为了兜底保障的作用,保护低收入人群。
记者梳理发现,针对不少缴存人关心的住房公积金问题,不少城市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更多是体现为调整公积金最高贷款额度、降低首付、下调公积金首付比例、给予购房补贴等方式。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也表示,此次住房公积金支持政策覆盖面比较广,包括了企业、购房者和租房者,客观上有助于缓解相关市场主体的压力,充分体现了公积金纾困的政策导向,发挥了住房公积金的保障、便民、托底的政策效应。
推动阶段性减免市场主体房屋租金
《措施》提出,推动阶段性减免市场主体房屋租金。 2022年对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承租国有房屋减免3—6个月租金;出租人减免租金的可按规定减免当年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并引导国有银行对减免租金的出租人视需要给予优惠利率质押贷款等支持。
《措施》还明确,非国有房屋减免租金的可同等享受上述政策优惠。 鼓励和引导各地区结合自身实际,拿出更多务实管用举措推动减免市场主体房屋租金。
“生意受了影响,房租却不能停缴,这愁坏了不少商户。 政策可以说缓解了我的‘燃眉之急’。 ”北京的一家企业经营者告诉记者。
近段时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针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房租减免的政策陆续出台,以“真金白银”的形式为这些企业减负。
记者注意到,此类减免房租支持政策在2020年疫情期间也出台过。 2020年4月2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推动对承租国有房屋的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免除上半年3个月租金。 国有企业尤其是央企和高校、研究院所等企事业单位要带头。
对此,李宇嘉表示,这次提出减免3-6个月,力度比上次要大,彰显了此次经济下行、预期转弱、地产深度调整的背景下,实体经济和居民个人迫切需要大幅度降低成本,也凸显了通过全方位降低成本,进一步稳定市场主体、兜住民生底线的逻辑。
个人住房与消费贷款可实施延期还本付息
《措施》鼓励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货车司机贷款及受疫情影响的个人住房与消费贷款等实施延期还本付息。 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继续按市场化原则与中小微企业(含中小微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货车司机等自主协商,对其贷款实施延期还本付息,努力做到应延尽延,本轮延期还本付息日期原则上不超过2022年底。
其中,《措施》提到,对因感染新冠肺炎住院治疗或隔离、受疫情影响隔离观察或失去收入来源的人群,金融机构对其存续的个人住房、消费等贷款,灵活采取合理延后还款时间、延长贷款期限、延期还本等方式调整还款计划。 对延期贷款坚持实质性风险判断,不单独因疫情因素下调贷款风险分类,不影响征信记录,并免收罚息。
对此,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金融机构应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在坚持商业可持续和风险总体可控的情况下,适当优化金融资源配置,适度调整信贷制度与流程,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特别是近期受影响较大的行业需求,加大对市场主体尤其是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减费让利、纾困解难力度。
董希淼强调,“信心比黄金更重要”,要通过宏观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房地产政策持续调整,产生叠加效应,恢复和增强市场主体对未来的预期和信心,激发市场投资需求,提振居民消费需求。
继续推动实际贷款利率稳中有降
《措施》还提出,继续推动实际贷款利率稳中有降。 在用好前期降准资金、扩大信贷投放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作用,持续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改革效能,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将存款利率下降效果传导至贷款端,继续推动实际贷款利率稳中有降。
“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冲击未来预期,实体和居民贷款意愿低,贷款利率支付能力不足。 ”在李宇嘉看来,贷款利率趋势性下降,预计LPR新一轮调减的窗口已经打开。 他建议,一方面要扩大贷款投放,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在当前的特殊时期适度放松,另一方面更要降低融资成本。
李宇嘉认为,利率下调,对热点城市的楼市有较大的提振作用。 热点城市购房需求集中,新市民购房需求较为迫切,且对贷款利率比较敏感。 近期数据显示,15个城市二手房销售4.5万套,同比下降19.0%,较4月的37.6%明显收敛。 “因此,随着利率进一步下调,预计热点城市二手房市场将率先企稳,新房市场也将逐步止跌。 ”
“近段时间以来,稳增长力度明显加码。 ”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研究中心主任王静文表示,随着政策层面不断强调稳经济政策的落实,各地基层在政策执行上已开始转向,经济恢复态势有望得到延续。
如何根据宏观经济形势来合理运用财政政策?
在宏观饥消财政政策上,扩张型的财政政策与紧缩型的财政政策,构成了财政积极政策的主体。 无论财政积极政策的扩张型还是紧缩型,都不是只针对财政运作的某个方面,而是涵盖于财政一定运用期间的全过程;也不是仅针对经济周期而运作,而赋予了财政管理新内涵,客观要求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入。 当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财政管理尚有不完备之处,财政积极政策的运作需要财政管理要相应跟上,需要从当期运用并着眼于中长期发展的角度出发,全力推进财政管理的改革。 (一)改革财政预算管理,建立预算运行新机制。 当前财政的预算管理存在一些弊端,有些甚至影响着财政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一是由下到上的本级预算编制程序,使预算编制权分散于各个单位,造成财政预算的编制总是处于被动的、宏观而不具体的状态,预算的权威性被肢解,预肢漏算编制秩序较乱。 二是部门预算多头管理,多年来财政内部职能部门围绕预算科目搞加加减减,导致部门资金底数不清,难以集中财力办大事。 三是预算编制、执行和审查监督在各个层次上滚在一烂饥知起,不利于科学规范管理和财政资金的有序运转。 上述预算运行中存在的基本问题,使财政政策难以到位执行,往往扩张型政策宽松有余、紧缩型政策约束不力。 解决这些问题,保证任何时候财政积极政策都能顺利得以贯彻实施的基本前提,就是要建立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审查3个相互独立、职责分明的预算管理子体系,相应引发机构重设、实施部门预算及单一账户管理、延长预算编制时间等一揽子改革。 目前地方财政应按照建立公共财政基本框架的要求,实施部门预算并到位入项编制。 (二)建立宏观调控预算,实施财政政策的反周期运作。 财政积极政策的扩张型和紧缩型,主要针对经济状况及经济周期性的变化而言。 经济过热时,将随着经济增长而增加的财政收入和为降低需求而减少的财政支出留作储备;经济过冷时,启用这部分储备刺激经济增长。 这个结余预算就是宏观调控预算,这项储备也可称为周期性财政储备。 去年中央实施的增加投入、扩大内需的扩张型财政积极政策,要求地方配套大量资金,这对已经确定的地方预算盘子是个很大的冲击。 如果地方有这样的后备,问题就很好解决。 另外,也可通过实施部门预算管理,将优化组合而集中的部分资金用于财政储备,在一定条件下再追加用于有关部门的支出。 (三)围绕公共财政的框架建设,建立财政积极政策的综合运行机制。 中央提出建立公共财政,实质上是对财政职能转变的要求,并不是财政要更改名称了。 对“当前财政”向“公共财政”的转变,中央财政主要是部署“当前财政支出”向“财政公共支出”的转变。 事实上,规范“财政公共收入”也是非常紧迫的任务。 规范地方税种,设计税收政策,压减或消除税收提留、税收减免、税收优惠等税式支出,都是公共财政的一个重要内容。 财政积极政策的扩张型与紧缩型,无非是“减增税”和“增减支”,都与建设公共财政新框架密切相关。 因此,建立公共财政框架体系,要首先建立财政积极政策的综合运行机制,通过政策的运行引导财政模式的转变。 为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导向作用,可以考虑在财政内部设立一个综合性的政策设计与决策服务部门,统一管理各项财政政策,综合运用财政政策的调节作用,统筹规划设计公共财政模型。 (四)建设“项目库”管理系统,规范财政支出运作行为。 当前,财政预算管理的趸大数、切大块、粗放运作行为正被逐步消除,财政资金的项目管理时代即将到来。 建设一个财政支出的“项目库”,是规范财政支出管理的必然要求。 “项目库”的建设要设立“总库”,更要建立“人头经费库”、“公用经费库”、“农业项目库”、“基建项目库”、“专项经费库”等一系列“分库”,通过财政主动提库来编制各项支出预算的办法,改变以往政府职能部门交库的运作方式,增强财政行使分配职能的主动性。 这是财政转变职能、建立公共财政模式的必然过程,同样也是实施好财政积极政策的客观要求。 (五)同步实施财政各项改革措施,发挥财政政策的综合效应。 当前财政改革的方面很多,在统筹考虑的基础上应同步配套实施。 改革预算管理,建立财政预算编制、执行、审查监督新体系,需要同步实施综合财政预算的管理,推行政府采购制度,否则部门预算的安排仍存在漏洞;实施预算内外统管的综合财政管理办法,应在税费改革的大环境下继续实施突破,并抓住机遇完善横纵向的转移支付制度等。 (六)运用好当期扩张型财政积极政策,长期坚持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 当前启动经济、推进增长,不仅要把国家投入的建设资金落实好,严格按规定落实转贷资金和配套资金,还要严格按预算落实预算内外的其他建设性资金,准确把握积极财政政策的后期效应,理顺政策效应与经济结构优化的关系,避免重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