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人菌 日本 致死率约30% 感染病例增至近千例

致病菌

日本媒体7日报道,俗称“食人菌”感染症的链球菌中毒休克综合征患者数量近期在日本激增,今年以来已累计报告近1000例。这种病致死率约为30%,目前尚不清楚患者数量迅速增加的具体原因。

链球菌中毒休克综合征是一种由β溶血性链球菌外毒素引起的急性综合征。由于该病致死率相对较高,常伴有手脚坏死,其致病菌在日本被称为“食人菌”。

日本《读卖新闻》报道,东京都传染病信息中心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2日,日本全国今年已累计报告链球菌中毒休克综合征病例977例,约为去年同期的2.8倍。去年,日本累计报告该病感染病例941例,是自1999年开始相关统计以来最高值。今年仅不到半年时间,病例数就已超过去年全年。

据日本媒体报道,链球菌主要通过接触或飞沫传播。虽然许多人感染后不会出现症状,但是病菌一旦侵入血液或肌肉等组织,可能引发链球菌中毒休克综合征。初期症状包括咽喉疼痛、发烧等,而后病情迅速发展为血压下降,在数十小时内就可能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甚至休克。

现阶段,尚不清楚链球菌中毒休克综合征患者数量激增的具体原因。东京女子医科大学教授菊池贤猜测,这可能与新冠疫情过后人与人接触增多有关。他指出,不少患者因脚上的小伤口或溃疡感染这种病菌,因此如果手脚出现伤口,应及时处理。如果患者手脚肿胀情况在两三小时内迅速恶化,应立即叫救护车。

作者:张旌

病例 流程编辑:u060


什么码肠炎,在什么部位

盲肠的位置在人体腹腔里靠近肚脐右下方大肠的起点上,一头是闭合的;盲肠炎是急性腹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每人一生中平均有7%机率会发生盲肠炎,以十至三十岁最多,而五岁以下及五十岁以上则相对少见。 容易因症状非典型而延迟诊断或被误诊,发生并发症的机率也较高。 男性一般此女性易得盲肠炎,但女性在三十五至四十四岁之间,常在施行其他腹部手术时,盲肠顺带一并切除。 盲肠炎原因大都是阑尾在盲肠的出口受阻,继发细菌感染所致;但另有30%病例未见阻塞,其发炎可能因病毒、寄生虫或细葡感染、创伤或开刀后粪便滞留所致,诊断时,需区别的病况不下数十种,重要的有胆囊炎(偏右上腹痛)、溃疡穿孔(移动会更痛)、憩室炎(可触诊到肿块)、小肠部分阻塞(肠蠕动加快)、肠穿孔(肠蠕动变慢),最重要的诊断利器还是详细的病史及理学检查。 难以界定范围、却渐增渐强的腹痛,是典型盲肠炎首先出现的症状,通常先是心窝处或肚脐周围模糊痛,逐渐往右下腹转移;其次是怕触摸腹部引起的腹肌收缩、腹肌筋缩僵硬、反弹性压痛。 此外,中度白血球上升、低度发烧、恶心、疲倦、便秘或偶腹泻等非特异症状亦非少见。

肠道病毒感染的流行情况

1969~1973年﹐70型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在世界很多地区发生﹐首先在非洲加纳开始﹐以后波及非洲其它地区。 1970年在东南亚﹑印度﹑日本﹑新加坡等地多次发生大流行﹐涉及百万人﹐1971年在欧洲的南斯拉夫和法国等地有几次小暴发流行。 1981年再度在亚洲和非洲流行﹐并蔓延到加勒比海地区﹑南美洲北部﹑中美洲和美国迈阿密等地。 1980年代﹐中国也发生几次流行。

急性白血病

一概述

急性白血病(Acuteleukemia,AL)是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发病时骨髓中异常的原始细胞及幼稚细胞(白血病细胞)大量增殖,蓄积于骨髓并抑制正常造血,也可广泛浸润肝、脾、淋巴结等髓外脏器。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和浸润等征象。根据受累的细胞类型,AL通常可以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lymphoblasticleukemia,ALL)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myeloidleukemia,AML)两大类。我国AML的发病率约为1.62/10万,而ALL则约为0.69/10万。成人以AML多见,儿童以ALL多见。急性白血病若不经特殊治疗,平均生存期仅3个月左右,短者甚至在诊断数天后即死亡。经过现代治疗,已有不少患者获得病情缓解以至长期存活,甚至获得治愈。

二病因

白血病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阐明。较为公认的因素有:

1.电离辐射

γ射线、X射线等电离辐射均可导致白血病。接受X线诊断、原子弹爆炸的人群幸存者中,白血病发生率均较正常人群明显增高。发病率的高低亦和放射剂量、时间和年龄相关。

2.化学因素

苯、抗肿瘤药如烷化剂等均可引起白血病,治疗银屑病的药物乙双吗啉被证实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发病相关,染发、吸烟亦可能与白血病发病相关,特别是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ANLL)。

3.病毒

如一种C型逆转录病毒--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Ⅰ(HTLV-1)可引起成人T细胞白血病;研究证实,该病毒可通过母婴垂直传播,也可通过血制品输注、性接触而横向传播。

4.遗传因素

家族性白血病占白血病的7‰,同卵双生同患白血病的机率较其他人群高3倍,先天性疾病如Fanconi(范可尼综合征)贫血、Downs(唐氏)综合征、Bloom综合征及先天性免疫球蛋白缺乏症等白血病发病率均较高。

5.其他血液病

如慢性髓细胞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生性疾病如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纤维化和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阵发性血红蛋白尿、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等血液病最终可发展成急性白血病,特别是ANLL。

三临床表现

起病急缓不一。起病隐袭和数周至数月内逐渐进展,或起病急骤。临床症状和体征由骨髓衰竭或白血病细胞浸润所致,多无特异性。

1.贫血

贫血常为白血病的首发症状,半数患者就诊时即有重度贫血。常见面色苍白、疲乏、困倦和软弱无力,呈进行性发展,与贫血严重程度相关。

2.出血

半数以上患者以出血为早期表现,程度轻重不一,部位可遍及全身,表现为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和月经过多、眼底出血等,出血主要是血小板明显减少,血小板功能异常、凝血因子减少、及白血病细胞浸润、细菌毒素等损伤血管而引起出血。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常伴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而出现全身广泛出血。

3.发热

发热亦可为白血病患者的早期表现,主要与粒细胞缺乏所致的感染和白血病本身发热有关。多数患者在初诊时有程度不同的发热。白血病本身可低热、盗汗,化疗后体温恢复,较高发热常提示继发感染,主要与成熟粒细胞明显减少相关。常见的感染是牙龈炎、口腔炎、咽峡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肠炎、肛周炎等,严重感染有败血症等。

4.浸润

(1)淋巴结和肝脾大急淋较急非淋多见,肿大程度也较显著。纵隔淋巴结肿大多见于T细胞急淋。

(2)骨骼和关节疼痛常有胸骨下端压痛。白血病细胞浸润关节、骨膜或在髓腔内过度增殖可引起骨和关节痛,儿童多见,急淋较急非淋常见且显著。骨髓坏死时可出现骨骼剧痛。

(3)皮肤和黏膜病变急单和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较常见。白血病细胞浸润可表现为牙龈增生或肿胀,特异性皮肤损害表现为弥漫性斑丘疹、紫蓝色皮肤结节或肿块硬结等。急非淋相关的良性皮肤病变有Sweet综合征和坏疽性脓皮病,激素治疗有效。

(4)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随着白血病缓解率提高和生存期延长,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成为较突出的问题。以急淋较急非淋常见,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也较多见。常无症状,可表现为头痛、头晕、烦躁,严重时出现呕吐、颈项强直、视神经乳头水肿和脑神经、脊髓瘫痪甚至死亡等。

(5)绿色瘤又称粒细胞肉瘤或髓母细胞瘤,见于2%~14%的急非淋,由于白血病细胞大量的髓过氧化物酶在稀酸条件下变成绿色,故称为绿色瘤,常累及骨、骨膜、软组织、淋巴结或皮肤,但以眼眶和副鼻窦最常见。可表现为眼球突出、复视或失明。

(6)睾丸白血病细胞浸润睾丸,在男性幼儿或青年是仅次于CNSL的白血病髓外复发根源。主要表现为一侧无痛性肿大,急淋多于急非淋。

(7)其他白血病细胞还可浸润心脏、呼吸道、消化道,但临床表现不多。约10%ALL(多为T-ALL)患者可出现前纵隔(胸腺)浸润,引起上腔静脉综合征或上纵隔综合征。胸腔积液多见于急淋。肾脏浸润常见,可发生蛋白尿、血尿。

四疾病分类

在法、美、英(FAB)合作组分型基础上,1988年天津白血病分类、分型讨论会建议试行以下分型法;

致死率约30%

(一)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可分为7个亚型;

1、M1即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骨髓中原始粒细胞≥90%(非幼红系细胞)。

2、M2即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又分为2个亚型。 M2a骨髓中原粒细胞占非幼红细胞的30-80%,单核细胞>20%,早幼粒细胞以下阶段>10%。

M2b骨髓中异常的原始及早幼粒细胞增多,以异常的中幼粒细胞增生为主,其胞核常有核仁,有明显的核浆发育不平衡,此类细胞>30%。

3、M3即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骨髓中以颗粒增多的异常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占非幼红细胞的>30%,其胞核大小不一,胞浆中有大小不等的颗粒,又分二亚型;

M3a为粗颗粒型,嗜苯胺兰颗粒粗大,密集甚或融合。

M3b为细颗粒型,嗜苯胺兰颗粒密集而细小。

4、M4即为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按粒和单核细胞形态不同,可包括下列四种亚型; M4b以原始和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原幼单和单核细胞占非红系细胞的>20%。

M4b以原幼单核细胞增生为主,原始和早幼粒细胞占非红系细胞的>20%。

M4c原始细胞即具粒系,又具单核细胞系形态特征细胞>30%。

M4Eo除上述特征外,有嗜酸颗粒粗大而园。着色较深的嗜酸性粒细胞,占5-30%。 5.M5 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又可分二个亚型;

M5a 未分化型,骨髓原始单核细胞占非系细胞的≥80%。

患者

M5b 部分分化型,其骨髓中原始和幼稚单核细胞占非红系细胞的>30%,原单核细胞<80%。

6.M6红白血病,骨髓中幼红系细胞>50%,且常有形态学异常,骨髓非红系细胞中的原始粒细胞(或原始+幼单核细胞)>30%,血片中原粒(或原单)细胞>5%,骨髓中非红系细胞中原粒细胞(或原+幼单)>20%。

7.M7巨核细胞白血病

未分化型 外周血有原巨核(小巨核)细胞;骨髓中原巨核细胞>30%,原巨核细胞由组化电镜或单克隆抗体证实;骨髓造血细胞少时往往干抽,活检有原始和巨核细胞增多,网状纤维增加。

分化型 骨随及外周血中以单园核和多园核病态巨核细胞为主。

(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可分为3个亚型

1)L1: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以小细胞(直径≤12μm)为主,治疗反应较好。

2)L2: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以大细胞(直径>12μm)为主,治疗反应相对较差。

3)L3: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大小较一致,以大细胞为主;胞浆量较多,深蓝色,空泡常明显,呈蜂窝状,亦称伯基特(Burkitt)性白血病,治疗缓解率很低。

FAB分型建立在细胞形态学和细胞化学,是白血病分型的基础,60%~70%白血病仅靠形态学即可分类,结合细胞化学可使分型的准确性达到89%,如加上细胞免疫表型分析则可提高至95%以上。最近提出的临床特征结合细胞形态学(morphology)、免疫学(immunology)、细胞遗传学(cytogenetics)、分子生物学(molecularbiology)(MICM分型)的WHO分型将使白血病的诊断分型更科学、更精确,对于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和判断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检查

1.外周血常规绝大部分患者WBC增高,WBC<1.0×109/L称为白细胞不增多白血病,WBC>10×109/L称为白细胞增多性白血病,WBC>100×109/L称高白细胞白血病。外周血涂片可见原始或幼稚细胞。大部分患者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和血小板减少。

2.骨髓象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是诊断AL的基础。原始细胞占全部骨髓有核细胞≥30%(FBA分型标准)或≥20%(WHO分型标准)。Auer氏小体见于AML,不见于ALL。结合细胞组织化学染色可进一步对AL进行分类分型。

4.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染色体异常见于半数以上AL患者。AML最常见染色体异常为t(8;21),t(15;17),inv(16),+8,+21等;而成人ALL中最常见的是Ph染色体。APL患者可检测出PML/RARα融合基因等。

5.根据不同病例可作尿常规、便常规、胸部X线检查、心电、肝功能、肾功能、HBSAg、免疫功能等项目。凝血功能检查可有不同程度的异常甚至出现DIC的证据。

六诊断

1.临床表现

具有贫血、出血、发热、感染及白血病细胞浸润症状,如肝、脾、淋巴结肿大,胸骨压痛等。

2.血象

白细胞数可高可低,分类可见到数量不等的原始及幼稚细胞。红细胞及血小板可不同程度的减少。

3.骨髓象

增生Ⅰ~Ⅱ级,分类中原始细胞明显增多,至少>30%(FAB诊断标准)或≥20%(WHO诊断标准)。在AML中可见Auer氏小体。

4.细胞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检查和分子基因检查

根据临床表现、外周血象和骨髓细胞学的检查,可对AL作出初步诊断。在对患者作出初诊的基础上,尽可能完善细胞遗传学、细胞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即MICM)的检查,作出更为精确的诊断,以综合判断患者的预后、进行危险度分层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七治疗

总的治疗原则是尽可能多的消灭白血病细胞群体和控制白血病细胞的大量增生,解除因白血病细胞浸润而引起的各种临床表现,以期获得完全缓解。

1.支持治疗

(1)注意休息高热、严重贫血或有明显出血时,应卧床休息。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食物,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2)感染的防治严重的感染是主要的死亡原因,因此防治感染甚为重要。病区中应设置“无菌”病室或区域,以便将中性粒细胞计数低或进行化疗的人隔离。注意口腔、鼻咽部、肛门周围皮肤卫生,防止黏膜溃疡、糜烂、出血,一旦出现要及时地对症处理。食物和食具应先灭菌。口服不吸收的抗生素如庆大毒素、黏菌素和抗霉菌如制霉菌素、万古霉素等以杀灭或减少肠道的细菌和霉菌。对已存在感染的患者,治疗前作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以便选择有效抗生素治疗。

(3)纠正贫血显著贫血者可酌情输注红细胞或新鲜全血;自身免疫性贫血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丙酸睾丸酮或蛋白同化激素等。

(4)控制出血对白血病采取化疗,使该病得到缓解是纠正出血最有效的方法。但化疗缓解前易发生血小板减少而出血,可予以安络血等止血药物预防或治疗。有严重的出血时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输血小板、血浆等。急性白血病(尤其是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易并发DIC(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一经确诊要迅速用肝素抗凝治疗,当DIC合并纤维蛋白溶解亢进时,在肝素治疗的同时,给予抗纤维蛋白溶解药。必要时可输注新鲜或冰冻血浆。

(5)高尿酸血症的防治对白细胞计数很高的患者在进行化疗时,可因大量白细胞被破坏、分解,使血尿酸增高,有时引起尿路被尿酸结石所梗阻,甚至导致急性肾衰竭,所以要特别注意尿量,并查尿沉渣和测定尿酸浓度,在治疗上除鼓励患者多饮水外,要给予嘌呤醇。

(6)对高白细胞血症的处理当WBC>100×109/L时,可产生白细胞淤滞,应予以紧急处理,以减少由此导致的各种并发症。可通过血细胞分离技术(APL除外)祛除WBC;也可以用药物降低WBC,AML用羟基脲,ALL用地塞米松,同时予以水化和碱化等综合治疗措施。

2.化疗

化疗是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主要手段。化疗可分为诱导缓解治疗和缓解后治疗两个阶段,其间可增加强化治疗、巩固治疗和中枢神经预防治疗等。

缓解诱导是大剂量多种药物联用的强烈化疗,以求迅速大量杀伤白血病细胞,控制病情,达到完全缓解,为以后的治疗打好基础。所谓完全缓解,是指白血病的症状,体征完全消失,血象和骨髓象基本上恢复正常。缓解后治疗目的在于巩固治疗和维持强化治疗,最后达到疾病的治愈。巩固治疗是在诱导缓解治疗患者获得缓解以后进行,原则上选用原诱导化疗方案继续进行1~2个疗程。维持巩固治疗是在诱导缓解治疗使患者获得完全缓解并经巩固治疗后进行,以期继续最大量地杀灭残留体内的白血病细胞。中枢神经预防性治疗宜在诱导治疗出现缓解后立即进行,以避免和减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发生,一个完整的治疗方案应遵循上述原则进行。

3.骨髓移植

(1)同基因骨髓移植供者为同卵孪生子。

(2)同种异基因骨髓移植供者为患者的兄弟姐妹或无关供者。

(3)自体骨髓移植不需选择供者,易推广。

中医治疗中医治疗急性白血病是根据其发生、发展以及在实施常规化疗过程中的不同临床表现,可分三期、八症、二十证候进行辨施治.“三期”即指化疗前期,化疗期及化疗后期,“八证”包括贫血、发热、出血、髓外浸润、脾胃虚弱、肝功能损伤、骨髓移植和肾功能损伤。“二十证候”则是通过辨证而得来的,如:气血两虚、邪毒外发、血热妄行、肝郁脾虚、肝肾阴虚及肾阳不足等。一、化疗前期:化疗前期主要针对贫血、发热、出血及骨髓浸润症治疗。1、贫血:贫血是急性白血病临床主要表现,依据急性白血病类型及其病程分气血两虚、气阴两虚和阴阳两虚三种证候,治疗分别运用八珍丸加减、四君子汤合六味地黄汤加减和左归丸或右归丸加减。2、发热:是急性白血病最常见的症状。临床上常见阴虚内热、外感风热、邪毒外发三证,治疗分别运用青蒿鳖甲汤加味、银翘散加减和银黄连解毒汤加减。3、出血:为急性白血病常见症状,且往往又是导致死亡的因素之一,。出血可分分为气不摄血、血热妄行和瘀血出血三证,治疗分别运用归脾汤加减、犀角地黄汤加味和桃红四物汤加味。4、髓外浸润:由于白血病细胞恶性增生,而表现髓外浸润症,常有肝、脾淋巴结肿大及骨痛,临床根据其浸润部位及表现不同进行辨证施治。可分为血瘀内阻和痰瘀互阻两证候,治疗分别运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和桃红四物汤合涤痰汤加减。二、化疗期:化疗期主要针对胃肠道不良反应与肝功能损害所出现的症状治疗。1、胃肠道不良反应:根据临床表现不同分为脾胃虚弱、胃气不降和肝郁脾虚,治疗分别运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味、旋复代赭汤加减和加味逍遥散化裁。2、肝功能损害(黄疸):由于某些化疗药物长期大剂量应用,会造成肝细胞破坏出现肝功能异常。经辨证可分为湿热内蕴(阳黄)和寒湿内停(阴黄)两证候,治疗分别运用茵陈蒿汤合小柴胡汤加减和茵陈五苓散加减。三、化疗后期:根据中医肾主骨,生髓,髓生血理论,化疗后期主要针对骨髓抑制进行辩证施治,以促进骨髓造血机能的恢复。1、骨髓抑制期:是化疗常见并发症,常见肝肾阴虚和脾肾阳虚两证候,治疗分别运用左归丸加减和右归丸加减。2、肾功能损害:可有由化疗药物引起,也可由白血病本身造成,常见肾阳不足和脾阳虚衰两证候,治疗分别运用济生肾气丸加减和实脾饮加减。中医是通过具体的辩证施治,因此白血病患者需要在中医师的指导下合理服用药物治疗,切勿盲目私自运用药物治疗,以防加重病情。其他治疗 预后情况

急性白血病若不经特殊治疗,平均生存期仅3个月左右,短者甚至在诊断数天后即死亡。经合理治疗,已有不少患者获得病情缓解以至长期存活,甚至获得治愈。

八饮食护理日常护理

1.合理安排休息,避免剧烈活动,不要过于劳累。 2.注意保护性隔离,预防感染。居住环境要相对卫生、舒适,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3.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不去人多或封闭的公共场所。 4.注意口腔及皮肤清洁,刷牙要用软毛刷,如果血小板较低,不要刷牙,而改用漱口水漱口。 5.要勤换内衣,衣被要勤洗勤晒。注意保暖,根据气温变化随时增减衣服。 6.注意防止肛门部位感染,每日大便后可用温水擦洗肛周或1:5000高锰酸钾坐浴。

饮食调理

注意饮食营养卫生。饮食要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富有营养且易消化的食物,鼓励孩子多饮水,常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品。还要适当进食一些高纤维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便秘而导致肛裂。避免进食油腻、辛辣食物。不要吃坚硬的食物,以免引起口腔及消化道出血。餐具要专用,用后清洗消毒后方可再次使用,避免胃肠道感染。选择有果皮,便于消毒的水果,避免进食不卫生的食物。

八个急性白血病食疗药膳方 鲜蘑白菜水饺

[配方]面粉、白菜各500克,鲜蘑菇100克及调料适量。

[制法]面粉与微量精盐,200克冷水相和,反复揉搓成光滑、柔软的面团,加盖,醒15分钟,白菜入沸水中烫软,剁碎,与鲜蘑末拌合,加姜末、葱花、黄酒、精盐、麻油、味精,调制成馅,把面团分60份,擀皮,包成饺子,入沸水中煮熟。

[功效]解毒抗癌。

[主治]适用于白血病、子宫癌、皮癌、肉瘤等。

口蘑烩豆腐

[配方]口蘑15克,豆腐1小块,火腿末、豌豆各10克及调料适量。

[制法]口蘑泡开后洗净,泡蘑菇水澄清待用;豆腐切长条形,用开水烫后捞出沥水。锅内放鲜汤及泡蘑菇水烧开,放入口蘑、豆腐、火腿末、豌豆,加盐,炖煮约10分钟,勾芡,调入味精,淋少许麻油。

链球菌

[用法]佐餐食。

[功效]补气健脾益胃。

[主治]适用于肺病,白血病、贫血,婴幼儿缺钙,缺铁等症。

蒜苗炒河蚌肉

[配方]蒜苗、河蚌肉各250克,蒜2瓣及调料适量。

数量

[制法]蒜苗洗净,切成2~3厘米长的段,河蚌肉用刀背拍松,沸水中略烫后切成片,加黄酒,盐伴匀待用,菜油烧熟,降温片刻爆香蒜茸,姜末,下蒜苗煸炒至半熟,入蚌肉,调入精盐、白糖,沸煮约4分钟,加味精即成。

[功效]清热解毒,抗癌利尿。

[主治]可作为一切恶性肿瘤,白血病的辅助治疗。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kuaibao/25598.html
98%文件是废品 手机内存总不够用!微信体积11年膨胀575
犯罪嫌疑人曾被指违规占有公房 山西沁县政协主席遇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