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抢走的 威尼斯之狮 是中国造

据美国媒体报道,9月在威尼斯举行的“马可·波罗、《马可·波罗游记》与亚洲:二十年后的研究展望”国际会议上,一个由意大利地质学家、考古学家、化学家和艺术史学家组成的团队介绍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新发现。他们的论文透露,威尼斯圣马可广场的标志性青铜飞狮“威尼斯之狮”可能来源于8世纪的中国。

意大利国宝唐代铸造

在意大利水城威尼斯,高高矗立在花岗岩柱顶部的“威尼斯之狮”青铜像,俯瞰着圣马可广场。至少从1293年以来,这座巨大的青铜塑像就成为这个意大利城市的象征之一。

“威尼斯之狮”形象遍布威尼斯各个角落,从雕塑到油画再到威尼斯电影节的金狮奖杯,处处都有它的身影。1797年拿破仑进占威尼斯后,“威尼斯之狮”成了法军战利品,被运到巴黎荣军院,直到1815年拿破仑战败,才重新回到威尼斯。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修复中,专家意外发现狮子的身体部分历史相当悠久,可能不止数百年。虽然当时进行了包括铅同位素分析在内的各种技术研究,但当时的档案资料还不像今天这样丰富,因此科学家无法将样本与来源相匹配。

考古中如何对金属的矿源进行“基因鉴定”呢?最常用的办法是对青铜器的成分和其他特性进行提取,然后将其与已知矿床和古矿遗迹进行比对;此外,铅同位素比值分析也是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通过对青铜器中铅同位素的比值进行分析,可以追溯矿料的来源地。这不仅能够帮助确定矿料的产地,还能够揭示当时的贸易和交流情况。这些技术手段的结合使用,能够更准确地鉴定青铜器的矿源,了解当时的冶炼技术。

“威尼斯之狮”雕塑中的铅同位素将它与8世纪的中国铜矿联系起来。分析表明,它是一件经过大量修复的艺术品,其中很大一部分最初来自中国南方。意大利帕多瓦大学多名专家取了三份“威尼斯之狮”的样本,其中两份来自飞狮身体的中心部位,另外一份来自翅膀。专家团队通过先进的冶金分析发现,两份中心部位样本和中国长江中下游的矿物高度吻合。这座飞狮使用的青铜很大一部分来自中国东南部的长江下游流域,很可能是在唐代(公元618——907年)铸造的。在对飞狮的风格、造型进行多方面分析后,帕多瓦大学的专家们得出一个可能性较大的假设:“威尼斯之狮”的头部、鬃毛和胸部设计具有明显的唐代雕塑特征,尤其是与唐代镇墓兽极为相似。它最初的造型或许不是一头狮子,而是头上有犄角的青铜“镇墓兽”,在唐末就已经被中国工匠铸造了出来。

这座狮子雕塑是何时出现在威尼斯的?研究人员认为,大约1172年到1295年之间,这头青铜“镇墓兽”辗转来到威尼斯,被本地工匠改造和重组:镇墓兽的角被切掉,耳朵被磨圆,令它的头看起来更像狮子,之后又给它装上浇铸的翅膀,就变成了现在人们熟悉的“威尼斯之狮”的样子。

狮子作为镇墓兽避邪

镇墓兽,是古代的坟墓守卫者,目的是避邪,以佑护死者亡魂的安宁。镇墓兽最初来自《周礼》中的记载,传说有一种叫魍象的怪物,喜欢吃死人肝脑;又有一种叫方相氏的神兽,有驱逐魍象的本领,所以人们常把方相氏立于墓侧,以防魍象的侵扰。可以说,使用镇墓兽的习俗,来自于方相氏的传说。

考古发现的镇墓兽最早出现在春秋中晚期的楚墓之中,流行于魏晋至隋唐时期。楚墓中的镇墓兽外形抽象,构思谲诡奇特,形象恐怖怪诞,具有强烈的神秘意味和浓厚的神话色彩。

狮子,古称“狻猊”,主要产于非洲,在古代亚洲的两河流域、印度等地也有。对狮子进行神化的飞狮或者称作有翼兽图案,可以追溯到公元前9世纪两河流域,在亚述拿西拔二世时期的尼姆尔德遗址就出土有人面有翼狮像。有翼兽在我国先秦文献中也有记载,《山海经·海内北经》中有:“穷奇状如虎,有翼。”这种兽善于驱逐妖邪,消除不祥。在新疆阿拉沟战国时期竖穴木椁墓出土的青铜双兽承盘方座器,盘上停立狮子状的两只小兽;河北平山县三汲村战国时期中山国王墓出土的两对错金银双翼神兽,其造型似狮似虎。汉武帝张骞出使西域,狮子开始进入中国,现在所看到的狮子形象大约在西汉时期已经定型。狮子作为外来的瑞兽,以威武吉祥的形象被吸纳到中国文化之中,具有祝福好运或辟除邪恶的寓意。汉代以后,用石刻狮子镇门、镇墓的形式越来越多,嘉祥武氏墓前就有一对东汉建和元年石狮,东汉高颐墓前有两只石雕辟邪镇墓,石狮肩部雕刻双翼。

东汉石辟邪

先秦文献中已有“天禄”“辟邪”词汇,汉代以后的辟邪形象应是吸收了外来的狮子和本土的虎、豹等猛兽的形体特征而形成的新神兽形象。东汉时期的天禄、辟邪大型羽翼兽石雕专用于墓葬,辟邪形似狮、头有角、身有翅,狮子的形象与中国民间传说融合成飞狮。石辟邪一般放置在古代高等级墓葬神道的两侧,古人认为这种神兽不仅能保护墓主人灵魂不受侵扰,还是墓主人高贵身份的标志。东汉汝南太守宗资墓前,有两只石雕,膊上刻铭文,一曰“天禄”,一曰“辟邪”,均形似狮虎、体侧刻羽翼、周身布满云纹。南朝时期,帝王贵胄陵墓前放置天禄、辟邪已成为惯例。

唐式镇墓兽

隋唐时期,中外交流频繁,通过丝绸之路进献的狮子数量更多,刚健勇猛的虎、狮类动物深受唐人青睐,狮子被作为镇墓兽以镇煞妖邪怪佞。唐代的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的狮形镇墓兽,它们通常具有狮身、鹿角和翅膀,不但凶猛威武,华丽张扬,还具有超凡的神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珍藏的唐代彩绘狮首豹身镇墓兽,出土于阿斯塔那216号墓地,高75厘米,彩绘泥塑,面目威严凶猛,狮口大开,獠牙外露,怒目圆睁,整个造型狰狞威猛,令人望而生畏。考古人员认为,这尊镇墓兽的形象应是从中原地区传播而来的,是中原丧葬习俗流传至新疆吐鲁番地区的重要例证。

长江流域异彩纷呈的青铜文化

意大利专家团队通过先进的冶金分析发现,“威尼斯之狮”两份中心部位样本和中国长江中下游的矿物高度吻合,长江中下游的青铜冶炼有着怎样悠久的历史?

中国青铜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甘肃东乡林家遗址出土的青铜刀距今约5000年历史,随着冶炼技术的进步,铜的使用逐渐普及。"江南多出铜",距今4200年左右,长江流域就已经进入青铜时代,并创造了异彩纷呈的青铜文化。

长江流域有丰富的青铜文化遗存,长江中游的黄陂盘龙城遗址出土大量早商青铜器,为长江流域青铜文明中心。长江中游的江西新干大洋洲大墓遗址发现大批晚商青铜器,这些青铜器种类繁多、工艺复杂,是中国南方青铜器的典型代表,在整个长江流域独树一帜。而且大洋洲遗址与四川三星堆遗址青铜器渊源深厚,极有可能同属一个原料产地。此外,长江中游的湖南宁乡等地出土晚商礼乐青铜器,长江下游江苏宁镇也发现一批具有本地特征的西周时期青铜器,均代表了长江流域青铜工艺水平。

青铜文化遗存的考古不仅仅是文物的发现,还包括一系列矿冶遗址的发掘。目前所知,古铜矿虽在全国广泛分布,但储量巨大、矿脉集中、富矿比例高,且在商周时期即已大量开采冶炼的古铜矿,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像湖北大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距今约4000年,古代采矿冶炼活动可以追溯到夏商时代,经春秋战国至西汉一直到南宋末期,延续3000多年,红铜产量超过10万吨。从商代到汉代的铜矿开采已从露天开采发展为地下井巷开采,考古人员发现如迷宫般迂回弯曲的8000米长古代采矿井巷,此外,还发现有夏商周时期露天采坑(场)、矿房等遗迹;武汉黄陂鲁台山郭元咀遗址也是一处大型商代铸铜遗址,距今约3200年,该遗址保留了清晰、完整的青铜铸造遗存;安徽铜陵素有铜都之称,从古代至今一直为我国南方重要产铜地区之一,境内共发现50多处铜矿遗址。

从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悠久历史来看,长江中下游地区显然能够满足铜业所需。铜矿的开采不仅带来了巨大的财富,还推动了后世对外贸易的发展,便利的水运交通也推动它从内陆驶向更遥远的海洋。

“镇墓兽”如何从中国到威尼斯

尽管研究人员锁定了矿源“基因”,但青铜“镇墓兽”最初由谁铸造?在哪里铸造?800多年前,重达2.5吨的它是如何从遥远的东方辗转来到威尼斯并成为这座水城的标志?诸多的历史真相还有待考古人员继续破解。

“威尼斯之狮”首次出现在文字记载中是1293年,有学者认为它可能首先沿着丝绸之路来到地中海东部,又辗转到达威尼斯。它是购买还是劫掠而来的,也成为研究人员面对的问题。当年,威尼斯人在第四次十字军东征中,利用东罗马帝国内部的纠纷进攻君士坦丁堡(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曾大肆掠夺拜占庭帝国的艺术品、雕塑和金属,大战过后,威尼斯共和国还占去原东罗马帝国八分之三的领土。有学者推测,这头狮子有没有可能就是众多的战利品之一?

也有学者认为著名探险家马可·波罗在1275年到1292年期间游历中国,而他的父亲和叔叔早几十年前就游历了中国。他们猜测是这一批威尼斯探险家在13世纪把镇墓兽运到威尼斯,改装成“威尼斯之狮”。1271年,马可·波罗17岁时从威尼斯出发,随父亲和叔叔一路向东,踏上了前往中国的传奇之旅。作为世界上最著名的旅行家之一,马可·波罗将两条主要的线路——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都走过。其时,威尼斯在地中海区域把持着海上丝绸之路通往欧洲贸易航线的最后隘口,支配着横贯欧洲、北非的贸易,威尼斯商人在欧洲大名鼎鼎,足迹远至中国,而后满载着来自东方的丝绸和香料等商品回到威尼斯,再向欧洲输送。

其实无论哪一条途径,丝绸之路都是绕不开的话题。在陆地上,这条古老商道连接起古代中国、中亚、西亚和欧洲,商旅云集,货物交换频繁。它为地中海地区带来的不仅是中国丝绸、瓷器、药材、茶叶等物品,中国铜镜、铁器在中世纪早期就备受欢迎。海上丝绸之路,也是古代东西方海上贸易重要交通路线。唐代,伴随着中国造船、航海技术的发展,中国通往东南亚、马六甲海峡、印度洋、红海,乃至非洲的航路纷纷开通与延伸,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中国对外交往的主要通道,输出的商品主要有丝绸、瓷器、茶叶和铜铁器(含铜钱)四大宗,在海上丝路沿线的国家,其博物馆时常能发现漂洋过海的中国古代铜器。因而产自江南的铜料或者铜器通过海上丝路辗转到达地中海地区并非不可想象的,“威尼斯之狮”的溯源研究清晰地展示了中世纪东西方世界的连通性。

(大众新闻·齐鲁壹点记者 张向阳)


拿破仑关于中国的名言

拿破仑“睡狮”之误传拿破仑说过两次类似的话。 第一次是在他登基之前的1803年,据说他是指着地图上的中国说的:“Ici repose un géant endormi, laissez le dormir, car quand il séveillera, il étonnera le monde (英文翻译:Here lies a sleeping giant (lion in other versions), let him sleep, for when he wakes up, he will shock the world.”)(这里躺着一个沉睡的巨人,让他睡下去吧,一旦他醒来,将会震撼世界。 )“但人们不知道的是这段话没有结束,‘她在沉睡着,谢谢上帝,让她睡下去吧’”这段话显然篡改和曲解了原文。 第二次是1817年,已被流放到圣赫拿岛的拿破仑与访华归来的英国使团团长阿美士德谈话。 当时阿美士德垂头丧气地从中国返回,在回国途中,他正好经过圣赫勒拿岛。 当阿美士德听说这里正关押着名震世界的拿破仑一世时,很想见一见他,听听这位传奇人物对中国问题的看法。 在征得小岛总督同意后,阿美士德见到了这位昔日的皇帝。 阿美士德讲了自己在中国的经历,认为只有通过战争敲开中国的大门,才能使中国专制统治者明白打开国门对双方都有好处的道理。 当时,拿破仑对英国的做法充满了蔑视,他对于英国用战争解决问题的提法发表评论说:“你们说可以用舰队来吓唬中国人,接着强迫中国官员遵守欧洲的礼节?真是疯了!如果你们想刺激一个具有两亿人口的民族拿起武器,你们真是考虑不周。 ” “要同这个幅员广大、物产丰富的帝国作战是世上最大的蠢事。 ”他接着说:“开始你们可能会成功,你们会夺取他们的船只,破坏他们的军事和商业设施,但你们也会让他们明白他们自己的力量。 他们会思考;他们会建造船只,用火炮把自己装备起来。 他们会把炮手从法国、美国甚至伦敦请来,建造一支舰队,把你们打败。 ”阿美士德反驳说:“中国在表面强大的背后是泥足巨人,很软弱。 ”但拿破仑认为,中国并不软弱,它只不过是一只睡眠中的狮子。 “以今天看来,狮子睡着了连苍蝇都敢落到它的脸上叫几声。 ”拿破仑接着说:“中国一旦被惊醒,世界会为之震动。 ”法文原文是:Quand la Chine séveillera, le monde tremblera (英文翻译:when China wakes up, the world will shake)。 其中没有“让它睡下去吧”的说法。 惭愧一下,首先实现拿破仑预言的竟然是日本人。

拿破仑说中国是一只狮子的那句话是怎么说的??

1793年,英国国王派遣马戛尔尼带着使团访问中国,急欲打开中国的贸易门户。 但是他们的通商要求遭到中国乾隆皇帝的拒绝。 1816年2月8日,英国国王再次派阿美士德率使团来华商谈贸易问题。 1816年7月28日,阿美士德一行抵达天津口外。 此时嘉庆皇帝对英使访华的意图有所了解,他直截了当地要求地方官员“勿事铺张”,“如要求开通商口岸,严辞驳斥,筵宴遣回,不使其入京”。 1817年,不受欢迎的阿美士德踏上归路。 他准备回国后向议会和英王上书,用武力敲开中国对外通商的大门。 阿美士德访问中国前后的欧洲发生了重大事件:拿破仑一世在1814年被欧洲反法联军击败后,东山再起,于1815年组织30万大军向欧洲反法联军发动进攻,结果在滑铁卢遭到惨败,不久被英国军队押送到遥远的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岛监禁起来。 在他被监禁的第三个年头,阿美士德在回国途中经过圣赫勒拿岛。 他很想见一见拿破仑,听听这位传奇人物对中国问题的看法。 在征得小岛总督同意后,阿美士德见到了这位昔日的皇帝。 阿美士德讲了自己在中国的经历,认为只有通过战争敲开中国的大门,才能使中国明白打开国门对双方都有好处的道理。 拿破仑对英国的做法充满了蔑视,他评论说:“要同这个幅员广大、物产丰富的帝国作战是世上最大的蠢事。 ”他接着说:“开始你们可能会成功,你们会夺取他们的船只,破坏他们的军事和商业设施,但你们也会让他们明白他们自己的力量。 他们会思考;他们会建造船只,用火炮把自己装备起来。 他们会把炮手从法国、美国甚至伦敦请来,建造一支舰队,把你们打败。 ”阿美士德反驳说:“中国在表面强大的背后是泥足巨人,很软弱。 ”但拿破仑认为,中国并不软弱,它只不过是一只睡眠中的狮子。 “以今天看来,狮子睡着了连苍蝇都敢落到它的脸上叫几声。 ”拿破仑接着说:“中国一旦被惊醒,世界会为之震动。 ”这句话出自拿破仑之口后,产生了极强的轰动效应,“一只睡着的狮子——中国”迅速传遍了欧洲和世界。

拿破仑为什么说中国是睡狮

曾经叱咤风云的法国皇帝拿破仑有一句关于中国名言,常见的引述是:“中国是一只沉睡的狮子,一旦觉醒,将会震惊世界。 ”这可能是拿破仑最为脍炙人口的名言之一。 那么历史上,拿破仑是否真说的原话如此,还是经流传变了样?又是在什么场合说的呢?当代各种媒体,无论是报纸,还是网文,都有不少关于这段话的考证,也不乏演义版本。 其中中文资料中最为翔实可靠的,当属已故法国当代历史学家和政治家佩雷菲特著《停滞的帝国》。 如果从最原始的一手资料入手,则可以发现,拿破仑关于中国的相关言论,基本都是出自他的私人医生奥米拉的回忆录《来自圣赫勒拿岛之声》。 但原文并无“睡狮”提法,属后人意会。 圣赫勒拿岛是拿破仑被英国等反法同盟国打败后的流放之地,奥米拉是当时给拿破仑指派的爱尔兰医生,后来成为了拿破仑的朋友,并在离岛后整理出版了拿破仑这段岁月的言论,即《来自圣赫勒拿岛之声》。 这本书中,记载的拿破仑关于中国的言论主要有三段,都是与奥米拉医生的谈话,分别发生于1817年3月,5月和8月。 内容是奥米拉谈论英国当时出使清廷,并在回国途中路过圣赫勒拿岛的阿美士德勋爵。 阿美士德勋爵的访华使团是英国继1792年派遣庞大的马戛尔尼使团访华后,在20多年后又一次以促使中国对英开放通商为目的的使团。 那么要说清这段历史背景,还要从马戛尔尼使团说起。 (一)马戛尔尼使团1792年9月,英国政府派遣以马戛尔尼为正使,斯当东为副使,包括百余使团人员,加上水手共达700多人的使团,启程出使中国。 这是西方国家首次向中国派出正式使团,出使的名义是祝贺中国乾隆皇帝八十大寿,同时更重要的任务是为英国打开与中国通商之路。 使团带去了当时代表先进技术的前膛步枪,望远镜,天文仪器,钟表,还有一艘英国最强军舰(一等战列舰)的模型。 使团在1793年8月抵达中国,不久就为觐见皇帝的礼仪和清朝官员发生了争执。 英国人极为不情愿行中国臣子见皇帝的三跪九叩大礼。 马戛尔尼提出如果坚持用清朝的三跪九叩,那就要对英国国王给予同样大礼:要么找同级的清朝官员,在使团对皇帝施礼同时对英王画像施礼;要么向公众宣布,当清朝官员回访时,对英王也要三跪九叩。 对这个办法清朝官员自然大为光火,不可能接受。 经过一番争论后,总算达成了一个妥协的办法,英使改成行单膝下跪礼,不必叩头。 尽管在礼节问题上,英国使团总算保全了体面,但有关通商的实质问题却彻底落空。 英使提出的开放少量贸易口岸,设使馆,税务优惠公开,及允许传教等请求被一口回绝。 乾隆皇帝的思路很简单:天朝上国,该有的自己都有,用不着和外国贸易。 而那些“奇巧”东西,咱也不稀罕。 乾隆的敕书道:“尔国王此次赍进各物,念其诚心远献,特谕该管衙门收纳。 其实天朝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下有。 尔之正使等所亲见。 然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 ”。 英使团败兴而返,倍受冷遇和被当番臣的屈辱,让一名使团人员发出“进入北京时象乞丐,居住时象囚犯,离开时象小偷”的夸张性感叹。 同时,眼尖的英国人也看到了清朝自大下面真正的虚弱,马戛尔尼的游记中提到了中华文明从马可-波罗时代“不但没有提高,而且还有倒退,至少在过去一百五十年里,当我们在科学艺术大发展时,他们相对欧洲退化成了半蛮荒”,在内政上,“几乎任何一年都不间断地有省份爆发起义”,“政府就是少数鞑靼贵族靠暴政统治着三亿中国人。 ” 这篇游记的官方版编辑者是使团的副使乔治.斯当东,他十二岁的儿子小斯当东也作为侍童成为使团的一员,这位小斯当东很聪明,在航海和行程中勤学中文,成为了使团中唯一大致通晓中文的人。 二十三年后,这位当年的侍童,站在了当年父亲的位置上,成为了下一次英国使团的副使。 (二)蒂津使团这中间有一个插曲。 在马戛尔尼使团来访的一年后,荷兰派出一个7人的小型使团入北京朝贺乾隆皇帝登基六十周年。 使团由以萨克.蒂津带领。 蒂津当时是荷兰东印度公司驻巴达维亚(现印尼)官员,他更早曾任驻日本商务全权代表,觐见过日本江户幕府将军。 蒂津使团对礼仪采取的态度是“礼多人不怪”,包括三跪九叩也一律遵从。 苦头是难免的,其中包括对乾隆皇帝赠宴的一条三百斤大鲟鱼,也要三跪九叩。 接见的所受规格待遇倒也相对比英使团高,但使团也不乏人认为配不上其“付出”。 这只是个基本以朝贺为目的的使团,但也是到1840年鸦片战争前,最后一个能见到中国皇帝的使团了。 蒂津使团中的翻译是常驻广州的法国人德-吉涅。 德-吉涅回到法国后,在1808年发表了他的回忆。 这时,当时正如日中天的法国皇帝拿破仑也对中国产生了兴趣,命令德-吉涅编撰一部汉-法-拉丁文字典。 这部字典耗时5年多完成,基本是以一个世纪前,格莱莫纳编写的汉-拉丁字典为基础。 (三)阿美士德使团英国在马戛尔尼使团出使二十多年后,又一次派出了大型使团。 在这两次出使间隔二十多年里,欧洲处于法国革命战争和拿破仑战争时期,十数年间,拿破仑的法国军队在欧洲纵横,几乎战无不胜。 英国作为法国的主要敌手,很担心海外的商业重地落入法国之手。 为此英国军队两次占据葡萄牙领地澳门,以预防法国的威胁,但和中国的关系也变得更加紧张。 经过多年的战争,拿破仑终于被列强击败。 1815年的滑铁卢战役标志着拿破仑军事政治生涯的结束,战败后的拿破仑被流放到了大西洋上的圣赫勒拿岛。 这时的英国在欧洲的影响更加强大,国势日上,对扩大世界范围市场的需求也更强。 阿美士德勋爵的使团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启程的。 使团的主要使命是敦请清政府废除多年用来“以官制商,以商制夷”的公行制,多开通商口岸,扩大贸易自由等。 使团的正使阿美士德是将门之后,他父亲是威廉.阿美士德中将,一个叔父是海军上将,另一个叔父则是英国在七年战争中的名将陆军元帅杰夫里.阿美士德男爵。 因叔父杰夫里.阿美士德元帅无后,他便成为其的爵位继承人。 受叔父影响,他很早就对外交有浓厚兴趣,在拿破仑时代也曾担任过外交使节。 他的副使之一就是当年马戛尔尼使团副使之子,当年使团的小侍童,小斯当东爵士。 经过二十多年历练,这位当年侍童已经是英国东印度公司驻广州特别委员会主席,也是个地道的中国通。 使团1816年2月出发,7月到达广州,8月到达天津。 如同上次,马上又和清方官员为觐见礼仪问题闹起了争执。 清方坚持要求要向当朝皇帝嘉庆帝行三跪九叩大礼,阿美士德只愿意代之以脱帽三次,鞠躬九次。 双方僵持不下,使团只得滞留北京城外通州。 这期间,清廷官员继续劝说阿美士德接受三跪九叩。 副使小斯当东等对此强烈反对,认为这是有损英国尊严。 阿美士德出发前,英政府曾表示如果有必要可在礼仪方面做些妥协,但阿美士德考虑后,还是决定以荣誉为重。 但使命也是要尽力完成,于是阿美士德提出改为单膝下跪低头三次,重复三遍。 清廷官员见抝不过,只好到嘉庆皇帝那里打马虎眼,称洋人“起跪颇不自然,尚堪成礼”,并已演习叩头多次。 嘉庆闻讯打算召见。 但使团匆匆连夜赶路进北京,一路风尘,疲惫不堪,载运官服和国书的车辆也没跟上。 阿美士德要求休息后再说,不料负责引见的官员自作聪明向嘉庆谎称英使生病,反惹了皇帝龙颜。 一怒之下,嘉庆帝下令驱逐使团。 虽然后来嘉庆帝搞清了原委,在回程给了使团较高礼遇,也放宽了一些对英商的限制。 可因最终使团连皇帝面也没见上,多数要求更是落空,使英国人愤懑不已。 阿美士德使团的回航也很不顺,1817年1月28日自澳门返航。 船沉了一次,还遭遇了海盗。 6月底才到达拿破仑的流放地圣赫勒拿岛。 不过,消息比人快,3 月份左右,阿美士德的经历和要抵达圣赫勒拿岛的讯息就早已传到了拿破仑耳中。 他在阿美士德到达前和离开后,和私人医生爱尔兰人奥米拉就这个事件作了三段精彩的谈话,当然,由于岛上得到的消息不尽全面,评论中部分细节未必尽然,而且作为英国的宿敌,评论中也有拿英国人“开涮”的成分。 至于阿美士德到达小岛停留时,拿破仑并未对他本人做深入交谈,可能是不想当面给这位倒霉的使节伤口上撒盐。 (四)拿破仑的三段点评第一次拿破仑与奥米拉的对话是在阿美士德到达前三个月。 1817年3月25日(译自奥米拉医生回忆):我告诉皇帝,阿美士德勋爵(最近出使中国的英国使臣)过些日子将要到达这里。 他说,他认为英国的大臣们没有事先命令他遵从出使国习俗是错误的,要么就干脆不该派他去。 我指出,如果阿美士德同意屈从于被要求的礼节,英国人会认为这是对国家的侮辱。 如果在这一点上作了让步,中国人也许还不会满足,还可能会要求诸如日本人要求过的,并被荷兰人很丢脸地遵从过的礼节。 除此以外,阿美士德勋爵已经同意向中国皇帝行与觐见英国国王相同的礼。 拿破仑回答:“这是两回事。 一种只是仪式,由国家高层人士对首脑施礼。 另一种是一个国家专门用来叫外国人卑躬屈膝的。 按我意见,不管一国是怎样的习俗,只要是国家重要官员对首脑的礼节,外国人跟着做就不丢脸。 不同国家有不同习俗,在英国,你们在宫廷吻国王的手,这要在法国就会被认为荒谬,谁这么做会成大众笑柄。 可法国大使到了英国一样这么施礼,也不觉得有失体面。 在英国,要是几百年前,国王要人跪着侍奉,这类礼节现在西班牙还有。 在罗马,你吻教皇的脚趾,但这也不是失体面的。 一个人到另一个国家,就该入乡随俗。 阿美士德勋爵无论施用何种礼节,只要是高级官员对中国皇帝的礼节,就是不失体面的。 你说他愿意向中国皇帝行如同见英国国王的礼节,但你们没权力派人到中国告诉他们因为某种礼节英国用,就必须遵从这种礼节。 举个假设性的例子,如果英国的习惯不是吻国王的手,而是国王的屁股。 是不是也要让中国皇帝脱裤子呢?这段话伴随着形象夸张的动作,我不禁捧腹大笑。 皇帝也幽默地笑起来。 “如果我”他继续说:“要派使臣去中国,我就命令他先从中国高级官员那里熟悉在皇帝面前的礼仪,如果被要求,就让他服从同样礼节,而不节外生枝。 现在,你们因为干了件蠢事,可能失去一个国家的友谊,失去巨大的商业利益。 ”我说,我们可以用几艘战舰,轻易强迫中国应允更优厚的条件。 比如,我们可以用一些巡洋舰停泊在合适封锁地点,断绝他们的盐供应。 拿破仑回答:“和中国那种拥有雄厚资源的庞大帝国进行战争,是许多年里可能犯的最大错误了。 你们开始无疑会获得成功,俘获他们的船只,摧毁他们的商业。 但你们会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力量。 他们会被迫想方设法反抗你们,保卫自己。 他们会想到,并且会说:为什么我们要受来自那么远地方人的欺压,让他们为所欲为?我们必须使我们自己和这个国家一样强。 我们必须造船,我们必须在船上装上大炮,我们要有和他们一样的装备。 ”皇帝继续说:“他们还会,从法国和美国找来工匠和造船师,甚至去伦敦找。 他们会建成一支舰队,然后或早或晚,打败你们。 ”1817年5月27日(译自奥米拉医生回忆): - 拿破仑病情好转,只是右腮依然肿胀。 和他作了关于使臣问题的交谈。 “如果,”他说,“给中国最高官员一百万法郎,一切问题都可以解决了。 因为那个使团不是代表国家的荣誉。 它是,也应该是,被更多看作商业事务的,而非直接影响国家。 它实际上是英国茶商派到中国的使臣,所以靠收买就能名利双收。 另外,当你派使臣和蛮人打交道,你必须取悦他们和依从他们的习惯。 他们不会找你。 他们既不会派使臣回访你,也不会请求你派任何人。 现在,英国可能会损失了巨大商业利益,而且结果也许是和中国发生战争。 如果我是个英国人,我会认为鼓动和中国战争的人是国家当前最危险的敌人。 你们最终会被打败,也许一场印度的革命也会随之而来。 ”1817年6月27日,阿美士德抵达圣赫勒拿岛。 一些文章常把拿破仑3月和奥米拉的对话,当成和阿美士德谈话。 事实上,拿破仑和阿美士德本人谈的基本属于家常,并未发表实际意见。 1817年7月1日,阿美士德拜会拿破仑。 (引自:停滞的帝国(佩雷菲特)第八十五章-圣赫勒拿岛上战俘的忠告)阿美士德勋爵单独会见时没有任何别人参加,除了他本人外也没有人介绍过。 下面是他说的情况:“我面前就是这位非凡的人。 他上身穿一件绿色礼服,下面是一条白裤子,腿上是丝绸的袜子和带结的鞋子。 胳膊下夹着一顶三角帽。 胸前佩戴着荣誉军团的勋章。 以前我见过有画把他画得有些虚胖;事实上完全不是这样。 他有些肥胖,脖子很短;但四肢很匀称,我认为他还能经常进行锻炼。 他的目光冷酷敏锐,他说话就活跃起来。 谈话主要涉及四个主题:我的经历、中国、在岛上他受到的待遇以及欧洲政治。 ”谈到中国时,皇帝没有批评阿美士德的做法:“他问到我在北京的情况,打听了鞑靼的礼节。 但他并没有像我准备的那样就我屈从的可能性发表任何意见……后来他问我在中国旅行的情况。 关于他自己在岛上的命运,他不愿使我们为难,我已经要就使命的失败向政府作出汇报,如再要我额外带口信就太过分了……接着他让人请埃利斯进来……其余的随从人员很快也进入了大厅……他对每人都说话,包括我的侄儿杰弗。 他觉得他脸蛋漂亮(原文为法语),问了问他从中国旅行后带些什么东西回家。 1817年7月2日 阿美士德离岛。 1817年8月26日(译自奥米拉医生回忆): 拿破仑对我们派往中国的使团发表了以下见解。 “据说,你们的使臣马戛尔尼勋爵在1793年曾被迫行了叩头礼,如果不这样他不会受到接见。 你们派遣阿美士德的大臣必然已经预见到了礼节上的困难。 既然已经预见到,就应该授权他服从当地礼节。 而且似乎他个人意见是遵从当地习惯,是受了错误意见的误导才拒绝的。 ”“一个有很多人相信的谬误就是:使臣代表君主。 但使臣不代表他的君主,实际上他签的协定经批准前没有什么效力。 至于使臣在礼仪上的等级,就没有君主把他们当成平级的先例,没有必须回访,没有必须给他们让路,也没有给过相当于外国君主该得的其他待遇。 ”…….“马戛尔尼勋爵,或好象是阿美士德勋爵,想用个俄国人也曾试探过的办法。 他们建议找一个平级的清朝官员,应该同时想英国国王画像磕头。 或者公开宣布中国朝廷如果派使去英国,也必须行叩头礼。 中国拒绝了这个建议,是有充分理由的。 如果中国使臣在伦敦被接见,他没权行叩头礼,而是应该向英国国王行如英国的亲王,朝臣,或嘉德骑士的受接见礼节。 也就是说英国版的叩头。 ”……“你们的使臣让你们损失了数十万英镑。 金钱丢掉的同时,换来的可能是中国和你们国家的根本分歧和敌意。 所有这些都是荒谬的误解造成的。 应该尊重另一个国家的习惯时,你们认为自己的习俗更高等。 应该给一个伟大外国君主表示的敬重的礼仪,变成了用你们国家的一套。 ”……“你说你们可以用海上武力吓倒他们,借此迫使中国人服从欧洲礼仪。 这是个疯狂的想法。 你们绝对打错了算盘,如果这样你们会促使一个两亿人的国家武装起来,为了自卫去造舰队来对付你们。 到最后不幸的结局是,你们国家每个有理智的人都会认为拒绝叩头是不明智的事。 ”(五)结语英国使团两次出使中国,是两种不同文化,观念和体制的碰撞。 拥有海洋霸权的新生代资本主义强国英国,和老大帝国大清,彼此可以说谁看对方都不顺眼。 礼节之争只是缩影之一。 英国人的理念是“三次下跪,伏地,每次叩头三次”的三跪九叩是对臣子或藩属的,象征皇帝无上权威。 作为平等国家应拒绝。 拿破仑则以“入乡随俗”,“使臣并非代表国家荣誉”,指出英国人小题大做。 事实上,阿美士德最后还是差点在折衷路线下受了接见,因为其他阴差阳错凑一起而触犯了龙颜,才失去觐见机会。 不过就算见到了皇帝,由于对贸易交流认识等分歧和差异,谈成功希望也不大。 对英国可能采取武力威胁,拿破仑站在中国一边,颇有预见性地指出这反而会加快中国的觉醒。 虽然原文中没有“中国一旦觉醒,将会震惊世界。 ”但基本意思是相近的。 只是这个觉醒的过程要漫长和复杂曲折得多。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uaibao/26091.html
83㎡小两房 看完真想把家拆了重装!
哈萨克斯坦学子的中国留学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