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西部君
最近,关于国家中心城市的话题,热度颇高。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分析过,严格意义上讲,国家中心城市数量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是增多了。
因为,在国家层面的权威口径中,天津这一次在批复的城市总规中,也被明确是“ 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 ”。
它的完整定位是这样的:
但实际上,进一步梳理会发现,由之前的“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升级到“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今年以来,天津所收获的还不仅仅是地位的提升,更伴随着一连串足以让很多城市倾羡的大利好。
甚至可以说,长期以来“低调”示人的老牌直辖市天津,从叠加的各类政策支持力度看,堪称是 今年最大的赢家 。
北方第二城,终于要翻身了?
《天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是在今年8月批复的。
在这份批复的前后,天津还有两件重要性不容低估的“大事”。
一是,7月底,中国人民银行等多部委联合印发了首个支持天津发展的综合性金融政策——《 关于金融支持天津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
这里有一个背景是,2015年出台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赋予了天津“一基地三区”的功能定位,即 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 。
如今,在天津“金创区”建设即将迎来第10年的重要节点,多部门高规格出台金融支持天津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自然可以说是一种强力支持。
这也与总规中多确定的“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功能定位,形成了呼应。
其中一些内容,可以说是很有分量的:
很多人应该都知道,“金融中心”在历史上就是天津这座城市最显著的标签之一。2003年,天津也明确喊出了建设“ 北方金融中心 ”的口号。
这一次出台的金融领域的意见,无疑给天津重新点燃金融中心梦,带来了新的想象空间。
二是,就在这个月,注册资金为100亿的第98家央企—— 中国资源循环集团 ,在天津成立,终结了天津没有央企总部的历史。
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央企是少数城市才有的利好。新增央企更是机会甚少,这样的“大礼包”落字天津,自然有着不一般的意味。
此外,天津城市总规获批的同一个月,经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审议,进一步支持天津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印发实施。
其中明确,要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推动滨海新区加快构建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提升航运服务功能,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动力, 加强天津滨海新区与河北雄安新区、北京城市副中心错位联动发展 。
国家层面,专门针对一个新区出台支持政策,这非常罕见。如果考虑到滨海新区之于天津的重要性,就更加明白这种不同寻常的支持之于天津的重要性了。
在最高峰时期,滨海新区的GDP一度突破万亿大关。2023年滨海新区GDP超过7000亿,对天津的贡献超过一半,在全国19个新区中仅次于上海浦东新区。
同样是今年8月,国家发改委印发了《中新天津生态城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4—2035年)》,聚焦产业发展、能源转型、科技创新、生态宜居、体制机制、文化教育等重点方向,为中新天津生态城明确了6个方面29项主要任务。
如加快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方面,在对现有产业进行焕新改造的同时,以高端制造、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物流、绿色能源、绿色金融、数字经济、绿色创新园区建设为重点加大绿色产业培育, 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绿色低碳产业集群 。
当然,面对多重政策利好的加持,天津也没闲着。
众所周知,天津对外的一个重要标签就是“ 高考最容易的城市之一 ”。
数据显示,去年高考,985高校在天津的录取率为4.90%,仅次于北京和上海。而曾经“一体”的河北,录取率却只有1.14%。
天津考生只有6.9万人,计划招生3380人。河北考生多达61.54万人,计划招生却只有7042人。
或许也正是因为有着巨大的高考红利,天津的落户门槛之高,在全国长期是与北京、上海旗鼓相当的存在。
但现在,天津正在将这一优势转化为“抢人”利器。
今年9月,天津发布《提升城市服务保障水平促进新市民安居乐业政策举措(征求意见稿)》,其中就包括适时调整居住证积分指标体系及分值表。
而就在前不久,滨海新区也发布关于对《滨海新区户籍制度实施细则》,进一步放宽外来人口在滨海新区落户限制。
从另一角度可以说,随着降低落户门槛成为普遍趋势,天津这样的城市在放开落户上也就少了更多的包袱。这也未尝不是对自身长期以来被抑制的某种优势的释放。
天津的确有必要“动起来”。
作为老牌直辖市,曾经的天津,不止是北方第二城,甚至综合实力在全国都可以说是仅次于上海。
这从1986年版的城市规划定位就可见一斑:
2006年天津的定位,其实也是相当之高:
但是,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之下,过去十来年的天津,堪称是持续承压。
最典型的如GDP总量,在2016年挤水后,破天荒地在2020年跌出了全国前十。今年上半年,天津更是被宁波超过。
另外,人口方面,天津常住人口从2016年顶峰时的1443万,减少至2023年底的1364万,七年缩水近80万。
所以,从各个方面看,作为老牌直辖市的天津,都有必要打一场翻身仗。
天津的下一步,其实不仅关乎一座城市的发展荣辱,更关系到南北的发展平衡。
要知道,作为北方第二城,天津的制造业、金融、港口、科教、医疗等综合优势,在北方依然是首屈一指的。
如此有“功底”的城市,如果不能充分把优势转化为发展动力,不得不说是一种莫大的浪费,也势必不利于南北的协调平衡。
比如,天津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中的191个、666个工业小类中的606个,是全国工业产业体系最完备的城市之一。
尽管过去十多年,从互联网到电子信息这些明显的产业风口,天津似乎都斩获不多。但其高端制造业的基础依然不可低估。
如近一两年,波音和空客这两家全球飞机制造领域的头部企业,都加大了对天津的投资。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天津市进出口航空航天装备共计331.7亿元,居全国首位,同比增长20.5%,全国占比29.6%。
从产业生态看,天津目前已构建起“1+3+4”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了信创、集成电路、车联网、生物医药、中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汽车及新能源汽车、绿色石化、轻工等12条重点产业链。
如此多元化的产业体系,放在全国也是相当能打的。特别是在制造业的重要性愈发提升的今天,天津的传统优势,有望被进一步放大。
事实上,2023年度规上工业营收,天津就位居全国前十,是无可争议的北方第二城, 规模差不多是郑州、青岛的2倍 。
此外,税收、一般预算收入等指标,天津也仍居全国前十。
当如此雄厚的底子,与持续加码的政策红利汇流,“沉寂”已久的天津,仿佛又再次站到了新的节点。能否重现辉煌,我们拭目以待。
前三季度北方GDP十强城市:两城超万亿,郑州追赶天津
近年来,我国南北经济分化明显。 而在北方地区内部,区域也呈现分化态势。
从各大城市的三季报来看,当前北方地区GDP前十强城市分别是北京、天津、青岛、郑州、济南、西安、烟台、徐州、唐山和大连。 该名单与去年全年北方GDP十强城市相同,但在具体排名上,原来第十的唐山升至第九,而原先第九的大连退至第十。
北京一枝独秀 郑州青岛追赶天津
在北方地区,北京是遥遥领先的存在。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北京胡碧让GDP超过2.5万亿元,领先第二名天津超1.5万亿元。 从全国来看,前三季度北京的GDP位居第二,也是北方地区唯一一个位居全国前十的城市。
北京之后,天津前三季度的GDP也超过万亿,达到了亿元;青岛裤局和郑州都在努力追赶,处于8000亿元梯队;济南和西安这两个副省级城市分列五、六位,都处于7000亿元梯队。
第七至九位是三个普通地级市——烟台、徐州和唐山,这三个制造业突出的城市以及东北的大连均处于5000亿元梯队。 总体上这几个城市与济南、西安还有比较大的距离。
当然,全年的数据更能衡量城市的总体实力。 从2019年的数据来看,北方城市中,共有4个城市GDP突破万亿大关,数量仅占全国(17个)的23.5%。 这4个城市分别是北京、天津、青岛和郑州,其中北京、天津和郑州都是国家中心城市,青岛是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
去年全年,北京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亿元,领先北方第二的天津超2.1万亿元,差额甚至超过了去年全国第六的苏州的GDP。 不仅如此,北京在常住人口规模、资金总量、高新企业数量、外贸进出口等各指标上,都在北方地区处于遥遥领先的位置。
2019年,天津GDP为.28亿元,位居北方第二,在全国位居第十。 不过今年前三季度,天津被南京超过,已退至第11位。
不仅如此,天津还面临继续被赶超的可能性。 在北方地区,去年青岛和郑州的GDP都超过了1.1万亿元,这两市未来有望进一步缩小与天津的差距。
在牛凤瑞看来,青岛与天津的差距比较小,但是从经济的腹地来说,可能郑州更有机会超过天津。 天津辖区为1万慧备多平方公里,是海港城市,但是周边的辐射半径和腹地要小一些。 相比之下,郑州是河南的省会,河南是我国户籍人口最多的省份,同时又是中原的核心地带。 郑州作为陆路交通的中心,物流中心的地位越来越强。 从趋势来看,最近几年郑州的发展态势好于天津。
四个GDP万亿俱乐部城市之后,济南和西安这两个副省级省会城市去年GDP均处于9000亿元梯队,成为万亿俱乐部后备军。 今年这两市GDP超过万亿的可能性都比较大,尤其是这两城近年来都处于加快做大做强省会的过程中,集聚资源要素的能力不断增强。
其中,西安是当前9个国家中心城市中唯一一个GDP还未突破万亿大关的城市。 今年前三季度,西安GDP达7075.31亿元,增长4.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9%,两项指标增速均领跑副省级城市。
今年1月5日,济南市委经济工作暨“四个中心”建设推进大会召开,会上印发了《济南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提出济南要加快推进综合性交通枢纽建设,强化与各市的交通联系,打造高效便捷的“一小时都市圈”;推动建设黄河下游城市群,推动济南都市圈和郑州都市圈对接合作;全面开放落户限制,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智能制造产业集聚高地等。
东北仅 1 市入围
北方十强中,黄河流域占据5席,分别是西安、郑州、济南、青岛和烟台,而东北地区尽管有4个副省级城市,但只有大连一个城市进入前十,位居第十位。
数据显示,去年沈阳GDP为6470.3亿元,位居北方第11,全国第32;长春GDP为5904.1亿元,位居北方第12,全国第34;哈尔滨GDP为5249.4亿元,位列北方第15,全国第42位。
衣保中说,东北的4个副省级城市主要还是靠原来的老工业底子支撑起来的,以制造业为主。 高端的生产要素主要还是集中在现代服务业,长三角、珠三角的中心城市都是第三产业尤其是金融、服务贸易等突出,辐射带动能力特别强。 相比之下,东北的几个副省级城市对整个区域经济的支撑、带动和扩散能力就比较弱。
牛凤瑞说,近年来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东北地区固有的制约经济发展的矛盾就突出了,原来重化工业为主、国有企业比重特别高的结构现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东北的发展。
此外,尽管东北4个副省级城市都拥有雄厚的高教资源,包括哈工大、大连理工、吉大、东北大学等一批名校,但这样的高教优势并没有转化为科创优势。
衣保中说,这是因为成果转化需要有一个适合发展的土壤环境。 东北的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特点是以国有企业、制造业为主,缺乏能够把 科技 和市场真正连接起来的体系。 而在东南沿海,技术开发应用有一个完整的市场体系来支撑,所以东北很多研究成果都拿到东南沿海去转化了。
3 个制造业突出的普通地级市
在北方十强中有3个普通地级市——烟台、徐州和唐山,都是制造业较为突出的地级市。 其中,在济南合并莱芜之前,烟台是山东GDP第二大城市,仅次于青岛。 重工业城市唐山则多年来都是河北GDP总量最大的城市。
牛凤瑞说,这些城市是局部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虽然没有辐射带动全省的功能,但是有局部的辐射作用,比如徐州地处苏鲁豫皖交界处,是整个淮海地区的中心城市;唐山是中国的老工业基地,发展的基础比较好;烟台所处区域是我国发展水平比较高、对外开放比较早的地方。 “这三个地方进入前十名,不怎么令人感到意外。 ”
这几个制造业大市目前也面临如何进一步转型提升的问题,比如烟台和徐州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分别只有635家和738家,与长三角、珠三角的同类型城市相比有较大距离。
展望未来,唐山地处京津冀城市群核心区,在进一步对接北京的过程中,有望实现产业的提升;而对徐州和烟台来说,需要进一步提升城市能级,增强中心城市集聚资源要素的能力,增强带动和引领周边地区的能力。
北方的第二城,天津和青岛,你更看好谁?
这些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非常快,不过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格局也产生了变化,以往北方地区的经济发达,京津沪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而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我国的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南方的经济发展逐渐要好于北方。
现在提到我国的城市,最发达的一定是是四大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一线城市中,只有北京还是北方城市,即使是我国GDP前十的城市中,几乎也都是南方的城市。那么北方除了北京外,哪一座城市称得上是北方的“第二城”?
01北方的“第二城”,天津和青岛,你更看好谁?
我国北方地区,除了北京外,还有两座城市的经济最发达,它就是天袭陪旁津和青岛拍橡,2019年,天津的GDP排行位列全国第十,是除了北京外,第二座进入全国前十的城市,它的GDP总量为.28亿元。而青岛的GDP为.31亿元,位列全国第14,是北方GDP排行第三的城市,这两座的经济发展状况也各有优劣,你乱烂更看好谁的发展?
天津,是我国的直辖市,是省级行政区,同时也是我国的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总面积.45平方千米,2019年末,常住人口1561.83万人,城镇化率83.48%。
天津是一座历史十分悠久的城市,它地处中国北部,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自古以来就是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的城市,从唐朝开始就是水陆码头,到清朝更是被开辟为通商口岸,这也造就了天津中西合璧,古今兼容的独特风貌。
青岛也是我国北方又一座重要城市,它是山东省的副省级市,是我国沿海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也是国际性港口城市,总面积平方千米,2019年全市常住总人口949.98万人。
山东省是我国的经济大省,而青岛虽然不是山东的省会城市,但却是山东省,GDP最高,经济最发达的城市,是山东省的经济中心,青岛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地处中国华东地区、山东半岛东南、东濒黄海,是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带一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
这两座城市,都是对外开放的比较早的城市,也都是港口城市,适合国际贸易,如今也都是北方地区发展的十分良好的城市,对于青岛和天津,你们更加看好谁的发展,谁最有潜力成为北方地区的第二城市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猪价即将大涨!饲料降价、养殖端惜售情绪浓厚!猪价要翻身了?
进入到5月下旬,全国猪价呈现持续震荡,在经过将近一个月以上的连番上涨之后,基层生猪实际收购价已经普遍回归到8~9元的行情区间!但是受到最近一段时间国内猪价的持续震荡,生猪最低收购价已经跌破8元,进入到7元行情。 对于我们养殖户们来说,面对当前的行情形势,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判断?猪财神认为,目前国内猪价之所以呈现震荡下跌,主要原因还是跟消费低迷密切相关。 如果消费市场有利好,能够为猪价提供支撑,生猪屠企再怎么调价,也不会影响基层猪价基本盘。 但是现在北方猪价刚刚下跌,南方地区猪价也继续下跌,这已经能够说明在未来一段时间国内猪价还将呈现密集性的涨跌调整。 但是从基层生猪实际收购价的情况来看,生猪实际收购价的涨跌浮动并不算大,总体在0.10~0.30元之间。 而透过目前密集性的涨跌调整,也为我们说明,随着6月份的日益临近,基层供需两侧将逐步形成平衡状态。 随着基层生猪出栏量的持续下降,在消费低迷的6月份供需两侧呈现平衡,已经说明猪价在长期趋势中会有较为强烈的利好变化!而对于我们已经选择二次育肥的养殖户们来讲,大家对于未来猪价的期待也会变得更加强烈。 而且在近期随着生猪价格迎来涨跌调整的行情出现之后,基层玉米、豆粕等饲料原料价格也呈现了一系列的拐点变化。 饲料原料价格的涨涨跌跌的趋势,让养殖户们的生猪饲养成本相对可控!大家面临当前的严峻走势,也并没有体现出特别焦虑的情绪!而且从目前生猪屠企的调价情况来看,在5月23日全国猪价大行情处在稳定状态。 尤其是华北和东北地区基层猪价经过短期震荡之后,已经重新回归到平稳阶段。 这充分预示着,现在生猪屠企想要持续下调猪价缺乏基础。 由此可见,进入到5月24、25、26日期间,国内猪价大概率还将呈现短期回稳,逐步恢复的趋势。 对于我们养殖户们来说,大家在选择是否卖猪层面,一方面要借鉴基层生猪市场的实际变化。 另外一个方面,我们养殖户们也不要以短期的猪价涨跌来作为评判的核心依据。 大家还是要根据生猪饲养现金流的情况,以及生猪出栏的节奏来有序安排卖猪。 在6月份国内猪价的利好依然存在,养殖户们的卖罩桐猪收益能够得到保障。 猪价在未来几天很有可能会重新回归到涨价的利好周期中,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 下面咱们来收藏一下5月23日,全国最新生猪报价情况华东:上海8.0~8.3平山东7.7~8.1平安徽7.7~8.1涨浙江8.0~8.3平江苏7.9~8.1平福建8.1~8.3平;华中:江西7.8~8.0平湖北7.7~8.0涨河南7.6~8.0平湖南7.5~7.8跌;华南:广东9.0~9.3平广西7.5~8.3跌海南8.0~9.0平;华北:北京7.9~8.1平天津7.9~8.1平山西7.5~7.9平河北7.6~8.0平;东北:黑龙江7.6~7.8平吉林7.5~7.8平辽宁7.5~7.8平;西北:陕西7.6~7.9涨甘肃7.2~7.5平;西南:重庆7.7~8.0跌四川7.6~8.0跌云南7.2~7.4跌贵州7.6~7.8平;按照5月23日全国猪价的行情形势来看,南北各地猪价呈现接连涨跌调整。 生猪屠企的密集性调价,在局地变得尤为显著。 不过从生猪价格的涨跌分布情况来看,在猪价迎来密集性涨跌调整之后,基层猪价的涨跌幅度已经有所收窄。 对于我们养殖户们来说,生猪屠企这一轮调价对于养殖户们的卖猪心态并没有特别大的影响。 养殖端普遍看涨后市行情,大家不愿意在当前选择抛售卖猪,自然也是情有可原!一方面是因为生猪供需两迹闷高侧逐步回归到平衡状态,生猪屠企下调猪价也会面临越来越大的收猪压力,所以屠企的调价动作非常谨慎。 另外一个方面,在近期猪价迎来持续波动之后,基层养殖端的生猪饲养成本相对可控。 在玉米、豆粕等饲料原料价格持续震荡的带动下,养殖户们也并没有面临很强烈的成本压力。 再加上最近有很多的养殖户们选择二次育肥,等待更好的猪价时机,这都为我们充分预示着在5月下旬至6月初阶段,国内猪价虽然会呈现密集性的涨跌调整,但是猪价依然存在稳步上涨的契机。 对于我们广大养殖户们来说,当务之急大家一方面要对长期的猪价走势有一个基本判断。 另外一个方面我们也要适时、适度地把握目前猪价利好。 只有我们能够保障自身生猪饲养现金流的稳定,我们才能够等待到猪姿尺价迎来全面大涨的那一刻。 在这里也希望广大的养殖户们能够进一步地笃定未来的主要走势,同时从未来一段时间国内猪价涨跌趋势来看,猪财神大胆预测在5月24日期间国内猪价就会迎来利好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