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慷慨解囊的朋友们的打赏,我的推荐,我的认知能得到您的肯定,一直是我坚持的动力,非常感谢!
有没有一部 电影 曾让你感到惊艳?这种惊艳,不是震撼,也不是好,而是有种豁然开朗后的骤然惊醒感。
喜欢落雪的朋友一定知道, 在浩如烟海的全球电影中,3+3个0.5部电影能够让落雪感到惊艳。可惜的是这3+3个0.5部电影全部是外国电影 ,或者说全部是好莱坞电影,直到落雪看懂了 周星驰 的神作《功夫》以后才发现,原来这部电影是如此的优秀,如此的惊艳。
如果论好坏,《功夫》只能排进华语影史前11,但如果论惊艳,《功夫》冠绝古今!
《功夫》与 成龙 电影一样,也是由周星驰自编(曾谨昌、霍昕、陈文强联合编剧)、自导、自演,梁小龙、元华参演的喜剧电影,于2004年12月23日在中国大陆和中国香港上映。 以1.3亿人民币的成本(有说1.7亿),在内地市场拿下1.7亿人民币票房,为当年中国电影票房排行榜第一名;在香港也拿下6128万港币票房,位列当年香港电影票房排行榜第一名。
除了票房横扫一切以外, 本片获得了第24届香港电影金像奖16项提名,并成功拿下包括最佳电影、最佳男配在内的6项大奖。同时还获得了第42届台北电影金马奖10项提名,并成功摘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5项大奖。 另外本片在百花、英国电影学院奖、金球奖上都有提名。
更为难得的是,在豆瓣上 有122.8万人为其打出了8.8的评分,位列豆瓣top 250 第75名,为华语电影第11名。 可以说《功夫》从票房、口碑、奖项这三个维度来说,都是无与伦比的神作。
同年9月 ,成龙带着《新警察故事》杀入华语电影市场,但是在香港、内地都遭遇了惨绝人寰的失败,是他在与周星驰大战以来输得最惨的一次 ,这一次可以说成龙被周星驰按在地上摩擦了,也正因如此,才激发了成龙后来在《神话》、《十二生肖》等片上的事业第二春。
也因为本片,周星驰与冯小刚彻底决裂, 据说起因就是周星驰与冯小刚相互约定在对方电影里客串角色,冯小刚如约客串了鳄鱼帮老大。然而,该到周星驰去冯小刚的《天下无贼》里时,周星驰却严辞拒绝了。
以落雪的个人观感来说,《功夫》是一部极为有趣的电影,它有别于周星驰以往所有的电影, 他用一部电影讲述了两个故事,让一部电影充满了表面的视觉刺激与潜藏的烧脑刺激。 正是这两种刺激的叠加,让人有了视觉上愉悦与欢快,也会因为看懂了电影,而得到解密成功以后的成就感。
从故事上来说,本片采用双线叙事,或者说是三线叙事手法,将阿星、阿星小时候、九龙城寨这三条线的每一个故事,每一个人物都讲得清晰透彻,每一个人物都生动有力,可以说展现了周星驰极高的导演功力,也难怪他能获得最佳导演提名,并成功拿下。
以下严重剧透,建议没看过的朋友,先去看本片,再来看落雪推荐!(没有渠道的朋友,可以在菜单主页点击落雪观影)
1、最佳导演
我们在聊成龙电影的时候经常会说成龙电影简单,成龙电影一旦采用双线叙事,大概率就会砸锅。然而周星驰在《功夫》里不仅采用双线叙事,更可以说是采用了三线叙事。而 这三条线之间相互穿插、相互影响,让三线叙事始终集中在男主成长的主线故事之上,也就让整部电影内容丰富,却又不会产生割裂感。
电影讲述在斧头帮横行的年代,阿星假扮斧头帮骗人,却没想在九龙城寨碰壁后遇到了真的斧头帮,还造成了斧头帮的极大损失。帮主为了找回颜面,先是命人找了琴魔兄弟天残、地缺,又是找来了终极杀人王火云邪神。就在火云邪神与包租公包租婆难解难分的时候,阿星良心发现完成自我救赎,帮助包租公、包租婆,在惹怒火云邪神的同时被其打通了任督二脉,成为了万中无一的绝世高手。
整部电影的主线是阿星的自我救赎,同时辅之以阿星的少年故事,既讲出了阿星与哑女的童年羁绊,又丰富了人物性格,更为后来的如来神掌埋下了伏笔。另外,电影又以斧头帮与九龙城寨的纠葛为第三条支线,让整个故事有了方向,也为阿星的行为动机给出了理由。
可以说全片的每一个细节都环环相扣,这些细节又将三条故事线联系在一起。
比如阿星假扮斧头帮,引出了九龙城寨与斧头帮的纠葛,就使主线故事与支线故事产生了联动,同时阿星遇到哑女后逐渐找回自我,在最后使出如来神掌,又将第三条故事线与阿星线、斧头帮线连在了一起。
除了故事线上的几近完美以外,本片在人物塑造上更是堪称大师级。 凶狠的斧头帮帮主、狗腿子师爷、苦力强、娘们儿叽叽的洪家铁线拳、说英文的五郎八卦棍,还有纯到无敌的哑女、傲气重重的琴魔兄弟、怕老婆的包租公、贪小便宜的包租婆、唯快不破的火云邪神,都被导演勾勒得极为生活。
整部电影除了主角以外的人物众多,但每一个人都有极为鲜明的性格特征 ,就连露了半个屁股的酱爆、又丑又爱美的龅牙珍都极具人物性格。他们没有一个人是多余的,没有一个人是没有灵魂的,反而是男主周星驰在这些人物的衬托下黯然失色。
周星驰饰演的阿星虽然是男主,但却是整部电影里最没有性格特征的一个人,他的狠、他的善、他的高兴都显得如此风轻云淡,他所有的情绪都被压抑了 。就好像一个故意隐藏情感的人一样,整体性格古井无波,像是一位得道高人一样。
尤其是与电影里充满了活力的好人、坏人、普通人相比, 阿星更像是一个没有灵魂的提线木偶。因此,我们才看到本片在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男主角竞选上铩羽而归,在台湾电影金马奖上更是连最佳男主的提名都没有。
本片虽然故事流畅、人物鲜活,但是电影中却也存在着不少的BUG,而这种BUG甚至不能以无厘头喜剧这五个字来简单解释。
2、最割裂的BUG
每一次落雪在讨论周星驰电影逻辑、骂烂片的时候,总有人以“无厘头喜剧”来回应。从周星驰的电影来看,所谓无厘头是摸不着头脑的夸张,比如《破坏之王》里的水管丁丁、《功夫》里踏进不正常人类研究中心时的风云变幻,以及闪灵血水等。
这些无厘头将现实内容进行夸张化的处理,让人可以从中感受到笑料,但并不是说有无厘头就可以无视任何电影逻辑,胡乱设计。
我们在看《功夫》的时候就会发现, 整部电影在故事流畅的同时,还充满了很多不合逻辑的设计,这种设计虽然增加了电影的喜剧感,却让整部电影的故事完整性大打折扣,使电影前后呈现出一种怪异的割裂感。
比如,在阿星想要勒索酱爆的时候,赶来帮助酱爆的九龙城寨居民们,不是2米大高个就是浑身腱子肉,连小孩和戴眼镜的老伯都一副超级能打的样子。
“唉,行了行了,够大了、够大了!唉,没有一个像人的”。
可以说 此时周星驰给我展示了一个几乎人人都是高手,全民皆是王者的九龙城寨。 甚至,他最后挑了一位看起来最和善的耕田大婶的时候,对方也一拳将其打到吐血。 可以说是全方位展现了九龙城寨的强大,这里遍地高手。
在真斧头帮来到九龙城寨的时候,那快若闪电的一击,直接将 林雪 打飞,将其脊椎撞断,更说明了九龙城寨的强大,而这种快到连当事人都看不清楚的速度,说明九龙城寨里至少还有一位和火云邪神一样强大的高手,甚至比火云邪神更强。
“怎么会这样?有没有人看见?”
然而,当斧头帮大哥带人来到九龙城寨的时候,九龙城寨像是突然变了一样。这里的所有居民全部都变成了任人宰割的普通平民,他们在暴力与强权面前毫无反抗之力。面对即将被大火活活烧死的结局,他们也只能将一家人紧紧抱住。他们不能反抗,也无法反抗,唯一能做的就是在面对死亡时没有任何幻想。
可以说, 此时的九龙城寨与先前阿星遇到的九龙城寨完全不一样,截然相反。甚至 ,如果真有很多可以一拳把阿星打吐血的普通人,以及实力堪比火云邪神的住客,他们对斧头帮来说简直就是魔神,是比自己更强。
然而现实是十二路谭腿、洪家铁线拳、五郎八卦棍出手才堪堪救下九龙城寨 ,而且,阿星中蛇毒以后住在交通指挥灯桶上,极为强烈的声音,最后居然也没有引起人们的好奇。
同时,虽然电影里一直有说阿星本性并不坏,但是从救出火云邪神以后, 阿星在关键时刻临阵倒戈却缺乏一个合理的理由。他一直希望出人头地、混进斧头帮,有钱、有权、有女人,可是就在这一切即将稳固的时候,他突然不要了。究竟是什么导致阿星的突然转变呢?
不论是九龙城寨居民的前后对比、林雪被莫名其妙打飞,还是阿星莫名其妙的救赎,都让整部电影在好看、耐看的同时,存在极为严重的剧情割裂 。但如果认识到了本片最惊艳的设计,那么电影的割裂就会瞬间消失,这个设计也是本片最惊艳的地方。
3、最惊艳的反转
整部电影一直以阿星的视角展开,可是,是否有想过,本片的第一视角或者说第一男主,其实并不是阿星,而是另有其人。 就像《美少女特攻队》一样,真正主角不是洋娃娃,而是甜豆豆。
《功夫》的第一主角也不是阿星,而是电影最后流着鼻涕的小男孩, 《功夫》里所有的剧情故事,其实都不是真实发生的,而是鼻涕小男孩在看到《如来神掌》的一瞬间,自行脑补的大型故事。
而这个故事里所有人的原型都来自于现实,却在故事里进行了加工。比如小阿星与哑女牵手,被他脑补出了一出爱恨情仇。而恰巧手挽着手走过的包租公夫妇、洪家铁线拳,都被他想象成了隐士的武林高手。阿珍、四眼都被他安排了不同的角色。仔细看鼻涕小孩出现前,在糖果店门口出现的所有人,几乎都在鼻涕小孩的梦境,也就是阿星的故事里出现过。
因此,可以推测出,火云邪神、斧头帮大哥、林雪等人应该都出现过。而且,鉴于包租公夫妇在鼻涕小孩的故事中得到过了正面角色,那么火云邪神、斧头帮大哥、林雪等一定是鼻涕男孩平时不喜欢,或者有恐惧的角色。
那么此时,我们就会发现《功夫》不是一部功夫 喜剧片 ,而是一部烧脑神片。 这部电影从故事类型、拍摄手法,与《穆赫兰道》几乎一模一样。
所有的故事,其实都不是真实发生的故事,而是一个人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好、所恶,以极为自我的方式呈现。
就像我们在分析《穆赫兰道》时不会对电影的每一个细节、逻辑等进行分析一样, 梦境是现实的映射,但却又与现实不完全重合,梦境天然有着逻辑瑕疵。它是跳跃的、无序的、发散的。毕竟谁的梦都不可能与现实严丝合缝,梦有很强的随机性。因此,我们前面说的这部电影的BUG,也就不再是BUG了。
为什么九龙城寨里的人一会儿强一会弱?为什么林雪会被一个不知道是谁的人打飞?
因为这是梦境,这是小男孩在看到《如来神掌》一瞬间的思维发散,它不可能严丝合缝、不可能逻辑紧密。甚至,这种不合理的逻辑BUG,反而在提醒观众,这不是一部普通的电影,这是一部梦境电影!
也正是因为最后的神来之笔,让《功夫》从一部7.5分左右的功夫喜剧片,变成了影史最令人惊艳的华语神作之一!
好了,今天就聊到这儿,觉得落雪说的还有几分道理的,就请转评赞,随便给一个,想从不同维度了解一部电影,想看好电影的话,麻烦大家关注落雪,谢谢!
感谢各位老师的打赏,相比于不多的几元钱,落雪更欣喜的是我的想法、我的认知能得到您的肯定。 茫茫人海,能得到您的欣赏,是生命中难得的快乐。无以言谢,却也只能说一声,感谢!
沈腾成为中国影史票房第一的演员,你最喜欢他哪部电影?
伴随着您好李焕英票房不断的上涨,沈腾作为里边的举缺出演之一,现阶段也变成了中国影视届里边出演的电影票房最大的知名演员了。 大家见到伴随着他的许多影片票房上涨,全部出演的电影票房总金额加起来是200多亿,这一考试成绩变成了第一名。
《您好,李焕英》作为贾玲的第一部导演经典作,在贺岁档可以说一匹黑马。 自大年初一公映至今,凭着好的用户评价完成了逆风翻盘,尽管春节长假将要完毕,但从大年初四,《您好,李焕英》的票房就发生了十分大的飞跃。 立即在是春假暑假的最后一天,《您好,李焕英》的票房也在不断更新着新的纪录,乃至一度位居第一,超过了《唐人街探案3》。
伴随着《您好,李焕英》票房提升25亿,在造就了贾玲,让贾玲一度位居超20亿女导演之列以外,剧里的男艺人沈腾也深受大伙儿的,且因“沈腾变成电影史票房第一的知名演员”的热搜榜稳居第一位。 尽管由沈腾参演的电视剧爆品很少,但由沈腾出演的20好几部电影中,爆品或是许多的,并且许多部票房还不错。 带大伙儿了解一下他主演的几个影片,你最爱哪一部?
《夏洛特烦恼》尽管沈腾初期也出演过一些影片,但初期的著作,全是些名不经传的龙套,并没有造成很大的,直至由开心麻花团队联合出品的《夏洛特烦恼》发布。 在《夏洛特烦恼》中,沈腾扮演夏洛,而沈腾的配演马丽则扮演马冬梅,此外,这一部剧还汇聚了尹正、田雨、常远、 李立群等多名长相及整体实力聚到的知正族辩名演员,因此《夏洛特烦恼》公映以后,获得了14.41 亿人民币的票房。
而从该影片中衍化出去的梗到如今大家都还赞叹不已,如沈腾去找马冬梅与纳凉的大爷的神会话:“马什么梅,马冬梅;马东什么,马冬梅;什么晓梅,马冬梅。”
尽管最开始逐渐电影拍摄的沈腾,没有门面担当这一说,但和马丽组成的搞笑幽默CP令人印象深刻。 《夏洛特烦恼》中的夏洛根据自身的小故事,非常好地诠释了陈奕迅的歌词:“无法得到的始终在躁动,被偏爱的退而求其次。 ”有着的不懂得珍惜,待有朝一日失去又后悔不已。
《羞羞的铁拳》尽管马丽和艾伦是女一和男一,但毫无疑问的是,作为本剧的搞笑幽默当担,沈腾所扮穗春演的“卷莲派”副掌门人张山茱萸当之无愧。 该影片最后得到了22.13亿的票房,而影片中沈腾常说的那句“你过来啊”变成了大家的口头语。
《西虹市首富》沈腾在《西虹市首富》中扮演的足球门将王多鱼,原本人生道路处在低潮期,但想不到此时会接到一个“一个月花完十亿资产的挑战”,接纳挑战以后的王多鱼人生道路迈入高光时刻,但接踵而来的也是有很多徒添的苦恼。 沈腾为大伙儿产生的王多鱼因掏钱而苦恼的喜剧人生,遭受了许多喜爱喜剧片的观众们的五星好评。
已运行的沈腾好像从此根本停不下来,于2018年公映的由沈腾出演的《西虹市首富》又再一次得到高票房,沈腾立即将25.48亿的票房收入囊中,在其中经典话语“不装了,我是亿万富豪,我摊牌了”迄今好像还索绕耳旁。
《飞驰人生》和《疯狂的外星人》在2019年的贺岁档中,沈腾所领衔主演的电影《飞驰人生》及《疯狂的外星人》同一天公映,最后《飞驰人生》得到了17.28亿的票房,而《疯狂的外星人》则得到了22.14亿的票房,此真可谓是喜事连连。
2020年,沈腾出演的影片《我和我的家乡》又一度拿到了高票房,其最后票房为28.29亿。 现阶段,沈腾早已变成了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位200亿票房知名演员。
有贾玲、沈腾、沙溢、张小斐所领衔主演的电影《您好,李焕英》现阶段已经正在上映中,沈腾在剧里扮演沈光林。 由于“子欲养而亲没有”的哀痛,贾玲为纪念自身的妈妈,特依据自身的真实经历改写而成,而李焕英恰好是贾玲过世去的妈妈的姓名。
而沈腾在剧里所扮演的沈光林,是贾晓玲要给李焕英商谈的目标,由于穿越重生的关联,忽然返回妈妈年轻时候的贾晓玲和沈光林为大伙儿产生了许多欢歌笑语。 现阶段票房早已做到50多亿元。
短短两年间,沈腾从无名小辈一跃变成了国内喜剧片的吊顶天花板,这跨距可谓是巨大,想来这一造就后代难以追逐的了。 沈腾现如今的影响力就如同当初的周星驰,但是两个人的演出设计风格则是不一样的,但无论怎样,还是好好地希望沈腾的新著作吧。
你觉着目前周星驰和姜文谁才是华语电影天花板?如何对比这两人的电影水平?
谈一谈个人的看法。
首先,我们必须要明确的是:所谓的“天花板”或最佳,是一个极其难以客观量化、不具备绝对标准的伪概念。 因此,“天花板”,终究也只能停留在“个人喜好,个人审美”的层面上,而不可能拥有一个百分百服众的答案。
高度与厚度,哪个重要?叙事与画面,谁是主导?高度与厚度,哪个重要?叙事与画面,谁是主导?规整与灵感,何为极致?逻辑与点睛,怎排优先?这都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东西,但他们对一部电影而言又极其重要。 甚至,这其中也包括了商业成就——在优秀导演的范畴里,它往往代表了电影在工业和艺术之间的平衡力,同样是不可忽视的能力;另一方面,它局部代表的“大众认知度”,也同样不能被抹除。
因此,在如此复杂的标准下,无论姜文还是周星驰,都不能被认定是板上钉钉的“华语天花板”因此,在如此复杂的标准下,无论姜文还是周星驰,都不能被认定是板上钉钉的“华语天花板”。 这是大前提。 而我们能做的,只是在二人之间,去尝试进行长板与非长板的比较,并且得出一个仅限于我自己的结论——在我个人对电影的理解,个人的审美标准之下的主观结论。
以结果而论,姜文是比周星驰更加完善的电影导演以结果而论,姜文是比周星驰更加完善的电影导演。 他们二人都非常出色,都足以被视作电影艺术家,但电影艺术家与电影艺术家之间,在这个级别里,姜文拿出了比周星驰更多的东西——更规整的圆码表意逻辑,更丰富的叙事结构,更多样的电影语言,更灵性的升华点睛。
什么是电影艺术家呢?以个人而言:艺术家最基本的素质,在于表达自我的能力。 而以电影这样一种容量较大、发挥余地、途径多面的艺术形式来说,它无疑是更易于创作者去实现完整的自我表达的。 具体而言,就是作品中的个人风格、个人氛围、个人腔调——创作者是否通过作品,让他人看到了自己的标记,是否展橘喊哪现出了“自我”存在的个体性。
以此为标准的话,周星驰和姜文,无疑都是达标、甚至远远过线的。
在周星驰的影片当中,普遍具有一个所有人都能准确捕捉的特点:“荒诞感”和“非现实性”的寡淡----或者用普遍对周星驰风格的诠释词汇,无厘头。 纵观周星驰的历年作品,可以发现:在他绝大部分的电影、尤其是取得最高认可的电影,都有较大的荒诞感和非现实性,即使是《喜剧之王》这样在设定上最接近现实的作品也是如此。 并且,在这种无厘头的背后,周星驰实现了一种非常微妙的平衡,让荒诞的背后蕴含了隐约的悲剧性。 他的人物,很多时候都在与一种不可抗的庞大力量做抗争,它可能是行业,是大环境,是社会礼法规则,也可能是直截了当的宿命。
这样一来,人物的无厘头,就夹杂进了“苦中作乐,消化阻力”的感觉这样一来,人物的无厘头,就夹杂进了“苦中作乐,消化阻力”的感觉,从而具有了比单纯来得更深刻的情感打动力量,带有一丝悲剧感,混合出了复杂的情绪表达效果。 就像“最伟大的喜剧是悲喜剧”所言,“笑中带泪”是所有喜剧拔高层次的关键,而周星驰已经在一个超越“剧情创造悲喜剧”的浅层次的高度上,完成了这一点。 也是因为有了这一层,周星驰的电影才具有了超凡的效果——《功夫》里,主角的如来神掌,并不仅仅是“内里一点通”的表达,更是主角持续性地卑微小人物、武学不得进展后,基于“练武根骨”和“善良本性”基础上的质变:坚持下去,好人终将获得恩赐。
在他的作品里,这方面最出色——也是我个人最喜欢的——《喜剧之王》,达到了一个极高的段位在他的作品里,这方面最出色——也是我个人最喜欢的——《喜剧之王》,达到了一个极高的段位。 尹天仇的理想、能力之间的冲突,以及二者与行业大环境、他人态度的冲突,让尹天仇的每一次搞笑、脱线、突兀,都成为了他面对自身无力撼动之现实——行业生态,有限天赋——时的应对,混杂着无奈、自嘲、自我鼓励等等复杂的情绪。 而在其中,他的爱情萌芽,等同于一个理想实现的虚幻样态,让他能够找到一个与他一样积极、乐观的人,推动着他将自身的这些特性延续下去。
当我们观渗绝看周星驰的电影,看到这种混合、复杂、矛盾情绪之下的“无
厘头”时,我们便仿佛看到了周星驰本人——那个在公开场合,不经意间搞笑,而又往往一脸严肃甚至沉默的内敛导演。 作为一个艺术家,周星驰迈过了这道门槛。
但是,我们也不得不看到周星驰的一些局限性:他的个人风格化,很大程度上严重依托于他的个人表演才能。
国产电视剧有哪些神作?
国产电视剧如果只论神作,永远逃不开这几部。
《走向共和》:
2003年首播,央视的年度大作。 《走向共和》的创作理念脱胎于四年前的《雍正王朝》。 当时张黎担任《雍正王朝》的艺术总监,刘文武担任《雍正王朝》的制片人。 《雍正王朝》开机是1997年,当时中国社会新权威主义思潮澎湃,地方全是诸侯经济,编剧刘和平有感于此给《雍正王朝》定的总调子是“当家难”。 不过刘文武对这个调子其实并不太满意,在《雍正王朝》拍摄结束之后他又萌发了想拍摄一部晚清题材电视剧的想法。 后来中央电视台文艺中心主任高建民建议他把晚清和民国结合起来,由此奠定了《走向共和》的基本框架。 刘文武给《走向共和》制定了新的调子:“寻找出路”,这也是中国电视剧史上基调定的最高的一次,之前之后我们再也没有看到过有如此资鉴野心的电视剧。 《走向共和》首播时还有一个小插曲,在播到百日维新那部分之后突然被叫停了,之后经过调整又重新开播。 因为这个小插曲,后来衍生出不少关于《走向共和》被禁的谣言。
不过福兮祸所依,这场停播风波也在一定程度上把《走向共和》在迈向神坛的道路上大大地推了一把,至少在海外的影响力基本上无出其右者。 我们今天抛开那些人为添加的光环,重新回过头来欣赏一遍《走向共和》的话,还是能看出不少问题,比如剧情在辛丑条约之后冗余堆砌感越来越重,人物刻画也越来越脸谱化,不过对于一部容量如此丰富的巨著来说,这些小问题也只能说是瑕不掩瑜。
《走向共和》最大的魅力在于她的真诚,不管是剧外还是剧中都是如此。 在剧外,很多观众都激动地表示在看完《走向共和》之后历史价值观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而更重要的是,正是因为有了这种颠覆性的震撼,很多观众开始慢慢培养起了自我独立思考的习惯。 从这个角度讲,《走向共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开启民智的作用;在剧中,导演张黎为了更好的还原一种真实的历史情境,反复推敲剧本,当时的编剧小组所翻阅参考的资料堆起来有几个人那么高。 全剧的原始角色共有一千多位,每一位都有丰富翔实的资料,包括他们的生平,性格,思想,以及人物关系。 最后通过精简和合并出现在《走向共和》当中的是一百四十人。 全剧的主演演员都要经过五人核心小组(导演张黎,制片人刘文武和罗浩,编剧盛和煜和张建伟)全票通过才能入选。 全剧核心演员孙淳为了更好的在外形上契合袁世凯,不惜舍弃自己师奶杀手的形象,在剧组时每天都要吃四大碗面,主动增肥了三十斤,正是因为有了全剧组这种精益求精和孜孜以求的态度,才为我们奉献出了这样一部无与伦比的神作。
《大明王朝1566》:
2007年首播,张黎时隔四年之后再次出手。 不过和《走向共和》巨大的影响力不同的是,《大明王朝》显得非常小众,名气相对也小得多,但是这并不妨碍《大明王朝》获得极高的口碑。 相对于《走向共和》来说,《大明王朝》的基调重新回到了刘和平给《雍正王朝》制定的“当家难”,不过也因为如此《大明王朝》的剧情更加连贯,前后一气呵成,节奏控制恰到好处。 而剧中角色的塑造也更加老练,全剧演员基本是张黎在《走向共和》中的老部下,一众老戏骨把个个角色都演绎得鲜活生动。
《大明唯陵王朝》精妙绝伦的剧本是她成为神作的关键,每一句台词都值得反复玩味,可以说是做到了每看一遍都有全新感受的境界。 全剧对于中国官场的刻画,其力度之深,其味道之足也全面超过了八年前的神作《雍正王朝》,而剧中对于每一个角色的那种设身处地的关怀所洋溢出的人文情怀也和《走向共和》一脉相承。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大明王朝》是中国电视剧的一个标杆,和任何时代,任差山盯何国家的任何一部电视剧相比都毫不逊色。
《大宅门》:
2001年首播,是当年的收视冠军,在两岸三地都红得一塌糊涂。 《大宅门》从开机起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当时最大的噱头就是各路大牌导演演员纷纷加盟,无偿前往剧组客串,据说当时早已退出电视圈多年的姜文甚至都愿意担任主演。 不过今天重新回过头来看,《大宅门》能成为神剧的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她有一个神剧本。 导演郭宝昌的养父就是同仁堂的乐镜宇,郭宝昌少年时便在同仁堂当学徒帮工,对于老北京药房的各色人等和各色故事可以说是耳濡目染,浸入骨髓。 他从青年虚和时代起就开始慢慢构思《大宅门》的故事,五十年来几经酝酿,几经删改,厚积薄发,精雕细琢,最终打磨出了《大宅门》这样的神级剧本。
“好者道也,进乎技矣”,踏踏实实地讲一个好的故事,一部好的电视剧说到底了就是这么回事。 今天的很多电视剧从资金和技术的角度来讲已经非常成熟了,可是拍出来总是让人失望,所谓“雷”剧横行。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雷”角色,“雷”台词,说到底了,就是故事编的太烂。 在《大宅门》里主角白景琦也常常干各种出格的事情,说起话来也时常“语出惊人”,可是我们看了都觉得很亲切,很过瘾,因为白景琦虽然语出惊人,但说的都是人话,虽然办事出格但办的都是人事。 要吸引观众的眼球并不需要刻意为之的哗众取宠,“说人话,办人事”,仅此而已。
《雍正王朝》:
1999年首播,也是当年的央视年度大戏,尽管今天央视总是挨骂,各种受气包,但是说句公道话,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央视推出的电视剧在整体质量上是非常高的,而且很多都是可以传世的。 《雍正王朝》当年首播时颇有点万人空巷的派头,主题曲《得民心者得天下》也是传唱一时。 《雍正王朝》改编自二月河的历史小说,但比起后来从正史改编的《汉武大帝》,却更加正典,其对于中国官场刻画的力度和深度可以说是空前的。 全剧有两个封神的角色,一个是雍正的幕僚邬思道。 这个洞察天机,算无遗策的邬先生在官场大受追捧,当时中国官员在茶话会时特别流行的一句话就是“如何寻找自己的邬先生”;而另一个封神角色就是康熙皇帝。 扮演康熙的焦晃老师是上海人艺的台柱,和北京人艺的于是之并称“北于南焦”,是话剧界的泰斗,不过对于当时的电视观众来说并没有什么名气。 但是“一朝得名天下知”,《雍正王朝》播完之后,焦晃老师红遍大江南北,他所扮演的康熙,和鲍国安的曹操,六小龄童的孙悟空一样,多次被评为中国电视剧史上的最佳表演。
除了这两个封神的角色外,《雍正王朝》的其他诸多角色:王辉扮演的光明磊落的十三阿哥,王绘春扮演的城府深沉的八阿哥,杜志国扮演的飞扬跋扈的年羹尧,赵毅扮演的活泼机智的李卫,等等,也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也都凭借《雍正王朝》当中的爆红人气在电视界站稳了脚跟。 而第一主角唐国强也通过对雍正的成功塑造一举奠定了自己中国电视界一哥的地位。
除了这两个封神的角色外,《雍正王朝》的其他诸多角色:王辉扮演的光明磊落的十三阿哥,王绘春扮演的城府深沉的八阿哥,杜志国扮演的飞扬跋扈的年羹尧,赵毅扮演的活泼机智的李卫,等等,也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也都凭借《雍正王朝》当中的爆红人气在电视界站稳了脚跟。 而第一主角唐国强也通过对雍正的成功塑造一举奠定了自己中国电视界一哥的地位。
而值得一提的是,《雍正王朝》当中最精彩的九子夺嫡这段剧情也深深地影响了年轻一代的电视人,并成为了今天各路大红大紫的穿越剧的源头,这也算是神剧在另一个层面的影响吧。
《三国演义》:
1994年首播,这一版的《三国演义》基本可以说是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电视剧的最后绝唱和巅峰。 当然今天看来,也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演员频繁更换,五部之间质量参差不齐,但是在当时的拍摄条件下已经可以说做到了极致。 和今天的各种历史剧当中盛行的各路小家子阴谋论不同的是,《三国演义》真正把握住了原著的精髓:豁达从容大气磅礴的历史观,而这一点通过剧本,演员,音乐各方面贯穿全剧。
在剧本方面,《三国演义》中大量文白结合的台词配合字幕瞬间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而全剧演员皆为科班出身,深厚的台词功底将台词魅力发挥到极致,剧中很多台词段落都成为了传世经典,比如丞相骂死王朗那段今天已经成为嘴炮典范。
在演员方面,鲍国安老师的曹操,唐国强老师的诸葛亮,陆树铭老师的关羽都已经成为该角色的巅峰表演,几乎不可能超越了。 而孙彦君老师的刘备,李靖飞老师的张飞,洪宇宙老师的周瑜,张山老师的赵云,魏宗万老师的司马懿也都是一时瑜亮,表演方面的典范。
在音乐方面,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气象万千,气度从容,而片尾曲《历史的天空》更是堪称中国电视剧史上的头号神作。
孙彦君老师后来在《艺术人生》当中回忆说当年《三国演义》的拍摄可以说是参了三年军,坐了三年监牢,对于角色的塑造是带着血和泪完成的。 可以说,大环境已经改变了,《三国演义》之后基本上不再可能出现这样在各方面都趋于完美的神作了。
《我爱我家》:
1993年首播,《我爱我家》在当年造成的影响力是无与伦比的,以至于直到今天同类型的电视剧依然还在她的范畴之内打转,《我爱我家》的成功来源于近乎无敌的剧本,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天才的梁左,他颇多自嘲的创作方式形成了《我爱我家》的独特魅力:神级吐槽。
《我爱我家》对当时各种社会现象以黑色幽默的方式尽情得嘲讽,剧中的几个神级角色:文兴宇老师扮演的退休老干部老傅,专断独行,好大喜功,官僚作风十足;梁天老师扮演的官二代贾志新,游手好闲,好逸恶劳,纨绔气十足。 这些人物角色个个都演绎地活灵活现,就好像是观众自己身边的朋友一样,所以给观众带来了极大的观剧愉悦。 而剧中很多经典台词诸如“辛辛苦苦三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都成为了当时观众的口头禅。
《我爱我家》这种高级黑的方式至今依然没有能望其项背的后来者,归根结底是喜剧精髓的缺失,古往今来,嘲讽永远都是喜剧的核心,缺少了这一点的喜剧都会显得矫揉造作,而今天成功的情景喜剧如《爱情公寓》也只能通过搞怪装傻的方式吸引观众,并最终在这条装疯卖傻的道路上越走越偏。
《红楼梦》:
1987年首播,《红楼梦》是独立于任何一部其他电视剧的一个单独的存在,她的境界是完全不同的,她是一个神话。 剧本由红学专家保驾护航,演员经过三年训练,气质和原著角色完美契合,拍摄场地全景根据原著复原,音乐由学院泰斗斟酌推敲,从各方面来讲都是可遇不可求的,基本可以断言,空前绝后。
《红楼梦》在电视剧层面的影响力已经不需要多说了,单说神剧甚至都不足以表达她的伟大,她已经和原著一样成为了文化的图腾。 而除此之外她最大的价值就是这种对于完美的追求近乎于苛求的态度,这是一种精神上的烙印,每当我们想到《红楼梦》我们依然可以坚信我们能拍出最好的电视剧,因为1987年我们曾经做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