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自曝为何推迟纯电新车上市

电动知家消息,6月8日,在2024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久未公开露面的李想谈及了理想为何推迟纯电新车上市。他认为:中高端的纯电用户非常需要稳定的充电条件,所以20万以上卖的最好的是特斯拉和蔚来,其中,特斯拉的充电桩和蔚来的换电站是必要条件。李想曾判断,到2023年合格的纯电车型用户体验是15分钟补能,可以满足用户在城市使用一周,包括充电桩的数量,因此理想还需要建更多的桩,才能够支撑理想汽车像卖增程一样卖纯电SUV。 此外,李想还表示,理想汽车将在今年第三季度推无图NOA,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推出基于理想自研的端到端大模型+VLM视觉模型L3级自动驾驶体系。李想同时认为,基于这一体系,无监督L4级别自动驾驶三年内可以实现。李想指出,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长期面临一个核心问题:如何模仿人类驾驶的灵活性和安全性,尤其是处理各种极端情况(corner case)的能力。为此,理想汽车从去年9月开始组建专门的自动驾驶研究团队,深入探索人类驾驶的奥秘。李想首先引用了《思考,快与慢》一书中的理论,将人类驾驶过程分为系统一和系统二两种模式。系统一负责处理日常驾驶中的简单、快速响应任务,而系统二则应对复杂路况和紧急情况。李想认为,自动驾驶系统也应借鉴这种双模式工作机制,构建类似人类驾驶的智能化系统。在自动驾驶系统一的实现上,理想汽车采用了端到端的技术路线。该技术将完整的驾驶场景数据作为输入,直接输出驾驶决策,从而提高了处理效率。然而,面对复杂路况和未知情况,仅有系统一显然不够。因此,理想汽车开始探索系统二的构建。系统二的灵感来源于人类驾驶者如何处理corner case。李想分享了一个个人经历,即通过提升驾驶者的能力而非单纯学习corner case来解决问题。基于这一思路,理想汽车引入了VLM(视觉语言模型)技术,通过压缩大模型并部署到车辆上,实现了对复杂路况的提前预判和特殊处理。VLM模型不仅解决了系统二的泛化问题,还实现了对导航地图的准确理解,摆脱了对高精地图的依赖。


理想即将推出纯电动车?李想:超充技术还不成熟

近日,随着国内造车新势力三家在美股市场上出色的表现,作为唯一一家没有纯电动汽车的理想汽车也频频传出即将推出纯电动车的新闻,据外界传闻,新车将出自理想全新的纯电动技术平台,但关于新车的推出时间还没敲下定论。

据理想汽车的知情人士透露,2022年除了按计划推出增程式全尺寸SUV外,理想的纯电动车也已经提上日程,BEV也计划在2022年正式亮相,2023年上市销售,会搭载理想的超快充和高电压等核心技术。

不过,关于上述信息,理想汽车官方立即予以否认,并称:BEV项目正在进行前期预研,现在还没有确定正式的推出时间,一切消息请以理想官方公告为准。

而12月4日,理想汽车宣布,其申请公开发行4700万份ADS的公开定价为每股ADS29美金,承销商将有30天选择权,可以从公司额外购买总计不超过705万份ADS。此次发行所得收益用途分别为:30%用于下一代电动汽车技术的研发;20%用作下一个BEV平台和未来车型的研发;20%用于自动驾驶技术和解决方案的研发;余额将用于公司其他用途。

按照理想汽车今日公布的交付数据显示,理想ONE在11月共交付4646辆,环比十月份增长了25.8%,再创单月销量纪录,从2020年1月至11月,理想ONE已累计交付辆。

随后在第三季度后的财报会议上,理想汽车发布指引,预计第四季度汽车交付量将达到1.1万辆~1.2万辆,较2020年第三季度增长约27%至38.6%,总营收将在31.1亿元,至33.9亿元之间,较第三季度增长约23.9%~35.1%,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表示,增程式技术在大型SUV、MPV上的应用具有5~10年的领先优势,在400KW快充技术成熟前,理想都不会推出纯电动车。

李想:从舆论制造者到被网暴

出品|破浪图文组

文|赵妙琳

责编|袁桂远

李想一直很有理想。

对于品牌首款5C 纯电超级旗舰车型理想MEGA,他的理想是成为50万元以上销量第一的新爆品。

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3月11日,在MEGA开启交付的当天,理想发布的不是首销战报,而是李想的朋友圈回应:经过深思熟虑后,我们决定开始反击,用光明反击黑暗。

与此同时,有消息称,理想MEGA的订单表现不佳,上市72小时大定约3218辆,退订量超过1万辆。

自去年年底亮相以来,理想MEGA的热度便一直高居不下,理想更是对这款产品托付了开拓纯电市场、提振销量、打通向上渠道等重任,如今惨遭滑铁卢,把向来喜欢“开炮”的毒舌李想都变得沉默温和了。

理想动了谁的奶酪

MEGA销量跌出预期,和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恶意P图事件脱不了干系。

由于造型独特,MEGA自亮相便饱受争议,也因此获得了不少热度,引得不少网友以它为素材进行“二创”。

通过二创来给汽车出行赋予更丰富的想象固然是好事,但可悲的是网友给MEGA车身P上“奠”“新能源殡仪车”的字样,调侃它像“灵车”,更有人将其做成短视频,配以诡异的配音和音乐,标题打上“公路棺材”。

把出行代步工具说成装载死者的丧葬用品,借中国传统“避讳”文化来调动消费者的购车情绪,难免让人联想这是否又是一次“恶毒的商战”。

时间回到约莫二十年前,彼时,南京依维柯公司发布依维柯金杯汽车,凭借着空间大、售价低,能拉货又能拉客等优点,深受国民喜爱,成功占据了大部分市场,尤其是南方市场。

然而,不讲“武德”的竞争对手却买了一批依维柯低价卖给殡仪馆,用作殡仪车,再通过宣传造势,让依维柯金杯挂上殡仪车的标签,依维柯在消费者心中的亲民形象就此崩塌,销量急转直下,甚至如今每每谈及这个品牌,多数人只能想到一句“依维柯大金杯,拉完死人拉骨灰”的顺口溜。

时隔数年,相似的事情发生在不同的品牌身上,依然影响甚大。据了解,受负面消息的影响,理想股价大跌,其港股已从3月1日的179.2港元每股下滑到3月11日的144.2港元每股。

为何不少人都认定这次的理想事件属于一次商战呢?原因很简单,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根据理想官方公布的财报显示,理想汽车2023全年实现营收1238.5亿元,同比增长173.5%,是中国第一家年营收突破千亿元的新势力车企,全年净利润达到118.1亿元,实现了自交付以来的全面盈利,一口气填平5年亏损,打破了新势力造车长期深陷亏损的困局,是新能源汽车继特斯拉和比亚迪之后第三家盈利的车企。

与此同时,理想还宣布2024年将迎来产品大年,要发布多款新车,推动销量增长,目标年销售80万辆,成为中国市场豪华品牌销量第一。

风头如此之盛,行事如此张扬,怎能不招人眼红?

相比之下,偃旗息鼓的特斯拉就聪明多了,自学会隐身后,去年“黑热搜”明显变少了,但销量依然亮眼,“黑点”也从“刹不住”变成了降价,而比亚迪则成了替代其上热搜高位的一员。

或许,李想和王传福也该向马斯克取取经了。

MPV市场装不下“理想”

理想MEGA首战失利,真的只是单纯因为造型审美偏差、博主无底线蹭热度、同行不讲武德吗?

我想不然。这些不过是造成理想MEGA如今困境的外因,内因应该存在于本身的产品上。

大众一致认为,理想之所以能成为新势力车企中为数不出“走出去”并实现盈利的车企,多数归功于它走对了增程的路。这几年,插混市场发展超乎预期,理想汽车正是凭借着续航零焦虑,从“老三”上位,实现对蔚来、小鹏的赶超。

因此,理想把MEGA定位为纯电,在引起市场争议的同时,也是它想要力证理想不只有增程,做纯电也很牛逼。

为了做好纯电,理想可谓倾尽全力,技术、资金、产能等都对其倾斜。据悉,制造理想MEGA的理想汽车北京绿色智能制造基地(理想汽车北京顺义工厂)总投资高达60亿元,计划将只生产纯电车型,年产能为10万,2024年或将扩张到80万辆。

为了解决纯电车型的续航焦虑问题,理想汽车全方位打造相关产品,包括800V高压平台、麒麟5C电池和5C超充网络。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3月1日,理想5C超级充电站已有349座投入使用。

按照规划,理想汽车在2024年和2025年,预计分别上线2000+座和5000+座超级充电站;未来几年,将投资超过60亿元,建成超过5000座线路5C充电站,覆盖全国95%的高速和国道。

此前,面对大众对“理想何时做纯电”的疑惑,李想曾多次表示“还不到做纯电的时候”,对于布局纯电的态度相对谨慎,所以声势浩大官宣MEGA时,市场都以为理想准备好了,纯电市场要打硬仗了。

然而,据了解,品质粗糙是用户失望退订MEGA的原因之一。虽然MEGA定价接近60万,但仍存在座椅缝线处理不够细腻、空调出风口粗糙有毛刺、座椅皮质包裹不平整有褶皱、二排遮阳帘支点小使用困难等问题,难以满足消费者对豪华的诉求。

与此同时,MEGA作为理想的拳头产品,缺少核心卖点。5C充电桩还属于画饼阶段,智驾方面缺乏亮点,并没有营销所烘托的“开创性产品”的实质,比起小鹏X9实实在在的后轮转向技术,MEGA除了冰箱彩电沙发,并无可以媲美高价的核心卖点。

除此之外,MEGA并未在现有产品的基础上实现错位竞争,反而存在与L9产品序列重叠的痛点,除去超前的外观设计,MEGA在配置层面并无太大亮点,且与理想L系列内饰设计极为相似,在不少消费者眼里,俨然放大版的L9,配上高昂的售价,实在难以调动消费者的购买热情。

李想有征服50万元以上市场的理想,但很显然,MEGA是一款还没准备好的纯电产品,不敌用户预期的产品体验,超乎市场预期的售价,都是造成MEGA“扑街”的内因。本就小众的豪华MPV市场,暂时装不下李想的“理想”。

车谈君观察

作为吃了“增程式属于新能源“政策红利的理想,主动走出舒适圈,接受市场对纯电的“审判”,其实也是不得不为的一步。

新能源政策的春风最先吹到一线城市,政策的收紧号角也同样先在一线城市吹响。目前北京市不认可增程式属于新能源汽车,上海也早就出台法规表示:2023年1月1日开始,对消费者购买插电混动汽车(含增程式)的,不再发放专用牌照。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占率的大幅提升,新能源政策收紧也将遍及全国各地,理想依靠增程式技术的好日子,没有太久了,不得不死磕纯电。

与此同时,混动汽车是燃油汽车到纯电汽车的过渡产品,虽然会与燃油车、纯电车共存一段时间,但未来的导向依然是纯电车,这是全球汽车产业的共识。

李想曾表示:“5年内增程式仍是SUV最佳方案”。言外之意其实是虽然短期内增程技术仍是最优解,但随着电池技术、充电技术迎来较大突破,增程式将成为一项鸡肋技术,被市场淘汰。

故理想汽车想要实现长期发展,眼光必定不可能局限于当下。理想汽车眼下实现扭亏为盈,正是向纯电转型的最好时机,它有资本、有底气试对试错。

正值春风得意时,李想想要通过MEGA在纯电领域实现“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心态,可以理解,奈何实力承载不了野心。

是理想没有做好纯电的实力吗?并非如此,我想这是傲慢的代价,长期通过创始人营销来提升品牌曝光度的理想,似乎开始沉不下心造车,更喜欢大谈概念,通过营销和宣传变现。

在MEGA事件以前,李想一直是“舆论制造者”,如今变成“网爆对象”,曾享受流量红利的品牌,也遭遇了流量反噬,其中滋味如何,应该只有李想知道。

保持谦卑,这是MEGA给理想上的第一课。

对纯电误判……李想反思MEGA失利!但这些不是核心

面对首款电动车MEGA的失利,理想汽车3月21日在内部发布了题为《如何解决理想汽车当下面临的问题》的内部信,就此进行反思。在内部信中,李想表示MEGA此次上市存在两方面问题,其一是节奏问题,其二是内部过分关注销量,对销量的欲望过于强烈。

在节奏方面,李想表示本质原因是错误地把理想MEGA从0到1阶段(商业验证期)当成了从1到10阶段(高速发展期)进行经营。他指出,理想MEGA和高压纯电,必须经历一个理想ONE和增程电动相似的从0到1阶段,无法像理想L系列一上市就能拥有从1到10的经营势能,这是理想对于纯电战略节奏的误判。而理想MEGA节奏的混乱,也让销售团队大幅减少了服务L系列用户的时间和精力,主力车型理想L8甚至连店面摆放的位置都没有了。

对此,李想提出了解决方案,会把理想MEGA按照从0到1的节奏去经营,聚焦核心的用户群体,聚焦高端纯电消费能力强的城市。同时,李想将要放弃全面开花的销售策略,集中在头部城市的大型零售中心进行产品体验和试驾,并在这些城市加速建设超充站。当有效完成了从0到1的阶段后,再向更多的城市和更大的用户群体进行推广。

其次,李想指出整个公司都有过分关注销量的欲望。他指出,理想汽车从上至下过于关注销量和竞争,让欲望超越了价值,让理想原本最擅长的用户价值和经营效率显著下降。“对于欲望的追求,让我们变成了自己讨厌的人。”李想说。对此,李想表示会降低销量的预期和欲望,回归健康的增长。聚焦用户而非竞争,聚焦价值而非欲望。聚焦在最擅长的用户价值的提升和经营效率的提升上。

理想汽车CEO李想

这个表态似乎意味着理想将要下调其销量预期。理想今年的年销量是80万辆,而3月上市的MEGA在内部的目标虽然是完成7万-8万辆的目标。这款车3月1日正式上市,要达到目标,意味着今年月均交付量需达到7,000至8,000辆。在2023年,理想汽车共交付新车376,030辆,同比增长 182.2%。今年出了MEGA,理想还将上市其L系列的L6产品,价格预计进入30万以内。这将是理想的最大增量所在。

李想认为,2024年3月的问题,是理想在2022年问题的“加强版”。“实事求是,知错就改”。李想说。

MEGA,其实并不算失败

作为一款定价高达55.98万的七座纯电MPV,MEGA是近期受到关注较多的一款产品。在3月2日MEGA上市的时候,李想曾表示,MEGA将是理想汽车的下一个爆品,成为50万以上销量第一的产品。他还强调说这一目标是“不分品类和能源形式的销量第一”。但在MEGA上市之后,其过于前卫的造型引发了针对车型的舆论危机。坊间充斥着将MEGA称为“棺材车”的声音,这使得部分消费者有所退缩。

另一方面,该车超过50万的定价,在行业中来看竞争力也并不足。这款产品比理想L系列最贵的L9已经高10万元,由此不少人退而选择了小鹏X9、腾势D9、岚图梦想家等同类产品。3月17日,有媒体爆料称,理想对于 MEGA在24小时内的预期订单是3,000个左右,但上市之后最终结果未达预期,仅实现目标的一半,即订单1,500个左右。而在上市之后半个月的时间中,MEGA的订单增加了2,500个,最终在半个月后收到近4,000辆的订单。

该媒体还透露一个关键数据,李想3月工厂MEGA的产能为5,000辆。即第一个月销量可能在5,000辆左右。不过,第一个月的销量并不能说明问题,而要看最近的新增订单情况。所以MEGA的表现如何,可能要从下个月开始。就目前的业绩来看,第一个月的表现距离理想汽车的预期还很远。

要成为50万以上销量第一的产品,就意味着理想MEGA的销量必须月销达到1万辆。从目前在售车型销量来看,50万元以上销量最大的车型是宝马X5长轴距版,月销量在8,000-10,000辆左右。理想今年的年销量是80万辆,而3月上市的MEGA在内部的目标虽然是完成7万-8万辆的目标。这款车3月1日正式上市,要达到目标,意味着今年月均交付量需达到7,000至8,000辆。

即便稍微调低了的内部目标,MEGA的表现依然距离预期有较长的距离。不过,如果MEGA一个月能够完成3,000-4,000辆的月销量目标,也似乎并不能说这款产品就失败了。甚至在细分市场中来看,这个数字并不差。

而在目前在纯电MPV的细分市场中,纯电MPV产品并不多,这包括极氪009、沃尔沃EM90、岚图梦想家、合创V09、荣威imax 8 ev、腾势D9、小鹏X9等产品,其中月销量能超过1,000辆的纯电产品只有极氪009、小鹏X9两款。即便是销量最大的腾势D9,其纯电版在2023年也只有7,000余台的销量。而作为最直接的竞品是极氪009,价格在50万到58万元之间,月销量规模稳定在1,000到2,000辆。

价格策略失误

但在理想的反思中,其实李想没有提到L系受到冲击的真正原因,其只是表示,因为MEGA上市,销售团队大幅减少了服务L系列用户的时间和精力。但实际上,伴随着理想最大对手华为问界的销量提升,理想L系列销量早已经受到波及。据报道,目前L系列每日新增订单在1,000辆左右,不及预期。按照李想此前的预期,在3月销量将恢复到5万辆的水平,6月份达到月销7万辆以上。

而在对手强势逼近的同时,理想在改款上也决策失误。比如在MEGA上市的同一天,理想2024款L系列集体上市,当时的升级思路是价格不变,全系增加配置。比如2024款理想L系列全系标配空气悬架,标配9个安全气囊,新增双腔远端安全气囊,智能空间芯片将全部升级为高通8295。但是,目前新车上市基本都是增配降价,比如极氪001成本涨5万售价降5.7万。

而其余新品基本都采用了这思路,而坚守价格的理想,其提升价值的思路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可。近期,在销量不及预期的情况下,理想汽车在新车上市仅11天后,理想汽车进行了产品序列调整,并推出了5000元的现金优惠。但此次降价又给理想带来了新的负面舆情。

原因是为了避免短期降价带来冲击,在官宣5000元的现金优惠后,理想汽车撤回了第一次推送的《2024款理想L系列,首销购车权益再升级》,并且通过定向屏蔽的方式重新推送了《2024款L系列产品公告》,把老车主们全部屏蔽。最终,理想提出给刚提车的车主8万积分的补偿,但还是让不少车主觉得受到了“背刺”。因此,不少车主纷纷涌入官方APP的优惠公告下吐槽。

实际上,MEGA本身的造型其实并不是大问题,对销量的追寻本身也不是问题。更核心的问题是,理想高估了高端纯电MPV市场的需求,或者说是对自身通过重新定义产品来改造市场能力有所高估。并且,在MEGA的产品上来说,理想本身也没有真正进行复盘。MEGA过于追求造型的新颖而忽略了产品的本身。比如在苹果宣布造车前夕,李想说假如乔布斯还在世,苹果汽车应该就是MEGA这样。

但MEGA是否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技术呢?

实际上,在去年广州车展上,理想展示了其MEGA的白车身,当时MEGA的A柱热成型钢是1500兆帕,而车顶用的螺栓链接,这就引发过巨大争议。特别是该公司一位车身负责人在MEGA侧面车身结构时提到。“这两片加在一块,一片1500兆帕,加在一块3000兆帕的一个强度了。”这引发了外界对产品安全的担忧。这些也都为MEGA后续遭受质疑埋下隐患。

而定价上,过于看重利润,或者说是对品牌号召力的自信。在电动车时代,也没有那么多所谓的信徒。比如小米最近的SU7定价,就有一个经典网络的段子。“9.9万是雷神,14.9万是雷总,19.9万是雷子,29.9万是老雷?”这不仅是对价格的调侃,更是对汽车市场定位的一次深刻探讨。当然,这对于理想MEGA也是同样适用。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MGEA虽然谈不上失败,但也足以令理想重新审视自己。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uaibao/29061.html
景泰蓝技艺创造 千城百县看中国 河北大厂 新经济
独立报 他已不是曼联主帅候选 图赫尔和拉特克利夫上周会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