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CEO怎么都活成了雷军

宜家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易佳颖、陶力 实习生刘禹希 上海报道

一个艳阳高照的周四上午,H&M集团零售大中华区总裁司懿德(Saed El-Achkar)站在新开业的H&M上海南京东路旗舰店门口热情迎接每一位走进店铺的消费者,他领着列队店门两侧的高管团队,一边鼓掌,一边为每一位消费者送上一句“欢迎光临”。

前有H&M集团总裁在上海新店门口致“欢迎光临”,宜家CEO在深圳新开灵感中心门口迎宾,后有明治株式会所的社长在投产的新工厂鞠躬送客……各种外企的中国定制,不仅体现在产品和服务上的本地化,更是在文化和情感上的深入融合。

品牌影响力

事实上,本土化一直是外企无法回避的重大课题。中国市场近年来经历了快速的变化,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也在不断迭代和成熟,外企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麦肯锡发布的《2023年中国消费者报告》指出,随着创新潮流的本土品牌相继崛起,使得许多原本在大众市场或主流市场占据领先地位的外国品牌倍感压力,销售额下滑明显。

凯度集团大中华区产品兼运营董事总经理王磊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外企确实面临着一些挑战。首先,他们需要深入理解中国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其次,需要应对‘平替’趋势,即当自身产品价格偏高时,消费者转向其他性价比更高的替代品。最后,面对中国企业在高端市场的崛起,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对于这些挑战,他们要在自己的核心领域中找到应对之策,这将是他们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压力之下,一些品牌退出中国市场,一些红极一时企业逐渐滑落,而仍在坚守的外企则纷纷调整经营策略。不论是在产品和服务上更贴近中国消费者,还是任命中国人或具有中国背景的CEO,抑或是在中国投资建厂,都在向中国市场传递出友好、尊重和合作的态度,也展现出了他们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和期待。

外企CEO怎么都活成了雷军

外企上架“中国通”

赶在618期间,Inditex爱特思集团旗下品牌Massimo Dutti正式入驻京东商城。爱特思集团大中华区总裁白晨铭对此表示:“中国是Inditex集团重要的战略市场。此次Massimo Dutti入驻京东,是Inditex集团深化中国市场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体现。”

来自欧洲的白晨铭却说着一口流利的中文。早在1987年,白晨铭首次来到中国,开启了他长达25年的工作、生活与学习之旅,也是这段经历,他将中国视为自己的第二故乡。白晨铭曾多次在采访中表示爱特思集团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也持续升级着旗下品牌(Zara)本土市场定制化举措。例如,为顺应中国消费市场的变化,Zara不断迭代其数字化店铺业务,陆续推出智能试衣间、自动结账等功能,并进军抖音直播带货业务。

外企CEO怎么都活成了雷军

外企任用中国或者有中国背景的高管已逐渐成为常态。去年9月,欧莱雅官宣中国区将“换帅”:Vincent Boinay将取代Fabrice Megarbane(费博瑞)成为中国区新任CEO,马晓宇担任欧莱雅中国区副首席执行官。

同月,星巴克宣布刘文娟为星巴克执行副总裁兼星巴克中国联席首席执行官,与星巴克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王静瑛共同领导星巴克中国的业务。费列罗首位中国本土掌舵人张甦毅上任。

在王磊看来,本土化是外企要继续在中国市场深耕的必要步骤。“以组织架构为例,越来越多的外企高管具有中国本土背景,他们在很多大型传统企业中担任重要的管理职务,这意味着这些企业的领导层正在快速转变为对中国市场有深入理解的本土高级管理人员。”

毫无疑问的是,新鲜中国血液的加入也带来了更多新的视角和可能性。面对中国市场,张甦毅解读道,“中国市场的巧克力人均消费量比较低,我们觉得提升市场销量需要创造一些消费的场景;中国的渠道变化、整个商业零售环境的变化也非常之快。”多位外企相关负责人在采访中指出,在中国,一个持续与我们产生共鸣的词就是“速度”。

外企纷纷上架“中国通”也表明中国市场环境有了许多新变化。某位国际企业中国区CEO进一步解释道,“这里的发展速度很快,要求我们迅速行动以抓住机遇。社交媒体在这一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我们提供了有价值的洞察,了解当地的趋势和偏好。”

“尤其在消费者行为方面,由于经济复苏尚未完全达到预期,消费者不再只追求奢侈品或者海外品牌,而是开始更加注重品牌的价值感。”王磊认为,这种所谓的“平替”现象,使得一些过去依赖于溢价的外企品牌面临着如何维持价格优势的问题。

投资者

本土化进一步

商务部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额1633亿美元,是仅次于2021年和2022年的历史第三高。2023年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3766家,同比增长39.7%。其中法、英、荷等国外商继续加码中国,全年实际对华投资分别增长84.1%、81.0%、31.5%。

就在上个月,明治制果食品工业(上海)有限公司雪糕新工厂正式开业。该工厂耗资6.5亿元,于2022年开工建设,旨在进一步强化明治集团在中国的四大板块产能体系,紧跟中国市场扩大的趋势。

株式会社明治八尾副社长介绍道,“中国被定位为明治集团海外市场中的重中之重,因此我们积极进行了各项生产设备投资。目前,明治集团在华牛奶酸奶生产能力达到2020年的4倍,巧克力零食的生产能力达到2020年的2倍。随着上海雪糕新工厂的投产,雪糕的生产能力也将达到2020年的2倍。”

无独有偶,同月,宜家设计订购中心正式开业,这是宜家在中国大陆市场的首家设计订购中心。相比于宜家经典商场,设计订购中心是一种规模更小的线下门店探索。“中国是全世界发展速度最快,最为先进和充满活力的零售市场之一。”宜家中国总裁兼首席可持续发展官庞安泽(Pontus Erntell)表示。

“我们认为绝大多部分外企依旧认为中国是一个非常具备吸引力的市场。但同时,更大的机遇也意味着要适应更多的变化与挑战。”王磊说道,“无论是组织架构、沟通策略还是产品创新层面,我们能看到这些外资企业都在进一步深耕中国的市场。对这些企业来说,要在中国市场稳步发展,他们必须进一步深耕中国市场,通过和本土的紧密连接,无论是本土的创新还是本土的沟通,加强自身品牌的价值感,让消费者更有感觉。”

而实现的关键一步就是,中国在地的团队拥有更高的自主权。“这几乎是最核心的要素,总是和总部来回汇报,是赶不上中国速度的。”某外企中国高管抱怨道,“另一方面是,要给到本土化灵活的空间。以往很多品牌所有的市场活动、品牌沟通都是总部统一下发,但现在可以看到很多品牌在中国做贴近本土的宣传。”

另有市场观察人士指出,有的国际品牌为了进入中国,适应中国消费者的习惯,把品牌名、logo颜色等作出了修改。“就像中国品牌出海,得有个响亮的英文名让当地消费者记住一样,面对中国消费者,国际品牌也应该有谦逊的态度。”

雷军

值得一提的是,宜家在中国大陆市场的首家设计订购中心从提出到落地仅用时6个月。

“不管是以价格投资的形式,或者一些为本土而生(local for local)的产品的推出,还有小的店型以及线上的发力措施,更多的是由中国团队来做主导,但其实背后的支持一直都在。”宜家中国副总裁刘锐指出,大家都相信中国市场、中国消费者在未来零售的趋势里面是领先的。


大家觉得会计这行业如何?还能养老吗?怎么才能成为最好的

会计的前景还是不错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一些高端的会计比较仅缺的,如果只是停留在比较低端的会计,那是没有发展前景的。 下面你可以看一下会计行业一般需要考的证书。 一,你要从事会计工作,必须参加会计证的考试,这是一个上岗证书,是从事会计工作的必备条件,二,考到会计证后,要参加二类考试,一是会计职称,一般取得会计证,有高中学历,即可参加会计初级考试,这个相对好考些。 有大专学历,工作五年,本年学历工作四年后,可以参加会计中级考试,这个有一些难度,但只要方法正确,一般也是很有希望通过的;会计职称考试一般是在每年的10-11月在当地人事考试中心或者人事局职称科报名,次年5月考试。 三,是注册类考试,即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考试,其中报注会要求大专学历,报注税的条件与会计中级基本相当,即大专五年,本年四科,这二个证的难度相对大些,但含金量也高,故很值得大家去一试的。 考得注册会计师,有机会转到外资企业,现在大部分外资企业的同等岗位待遇都远在内资企业之上。 更重要的是,外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和方法都成熟,对新员工一般都会进行一段时间的专业培训。 工穿础扁飞壮读憋嫂铂讥作效率高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分工细致,而分工的细致使我们在所负责岗位上只能学到某一方面的知识,尽管这种技能非常专业,但对整个职业发展过程不利,因为你难以获得全面的财务控制、分析等经验。 后续培训机会多是外企极具诱惑力的另一个原因。 财务管理也是一个经验与知识越多越值钱的职业,而企业提供的培训机会不同于在学校听老师讲课,它更贴进实际工作,也更适用。 薪资情况:新员工的合理月薪在3000元以上,绝大部分外企能解决员工的各种保险以及住房公积金。 要进外企,英语好是前提。 然后如果能通过CBRA或ACCA考试的几门课程,也能增加一些砝码。

外企总裁助理的主要工作内容是什么?

给老外当助理很不错的,首先是老外高级别的一般都很NICE, 给你的工作感觉就很好。 只是平时你穿着要注意点,非周末一定要穿正装。 周五或者晚上有酒会等应酬活动要穿休闲的。 工作上事情不难但比较杂,主要是帮助总裁做会议资料的准备,通知部门经理来开会通知,翻译自然免不了的。 另外要为总裁提供一些工作上的支持。 包括定机票、酒店等工作。 基本就这些工作不难,放松点。 恭喜你了。

专科和本科学历在毕业后就业有什么不同优势

本科生一次性就业率达70% “尽管高校毕业生整体就业形势逐渐严峻,但本科生只要不过于挑拣,想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还是比较容易的”。 据赢速教育网CEO邱仕健介绍,今年,中大、华工、暨大和华师等重点高校的本科生,整体就业形势比较乐观。 他告诉记者,根据该网站进行的有关调查显示,截至今年7月初,这些重点高校毕业生离校前的一次性就业率,普遍都能够达到70%左右。 而普通高校的一次性就业率虽然逊色一些,但本科毕业生找工作相对来说还是并不太难。 而他的这种判断,从广东地区一些高校的2005届本科生那里得到了证实。 “到现在,所有同学都已经找到工作了”。 今年6月底,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一位本科毕业生小陈进了一家外资企业工作。 据他介绍,几天前,他刚刚参加过一个同学聚会,在43名同班同学中,没有听说哪一位没有找到工作。 而刚从广东商学院会计专业毕业的小谭则告诉记者,早在毕业前,她就和中国银行签了用人协议。 而在她的近50位同班同学里,“大约只有五六位还没有落实工作”。 她认为,虽然眼下大学生的就业形势“确实比原来严峻了许多,但本科生找到一份相对比较满意的工作,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 大专生一次性就业率仅40% “找工作真正难的是大专生”。 邱仕健告诉记者,其网站进行的有关调查显示,截至今年7月,大多数大专院校的一次性就业率只有30%-40%左右。 尽管只是“少读了一年书”,但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上,“大专生”和“本科生”之间的际遇却大不相同。 8月初,从武汉一所重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的大专生小曹,和两位同学一起结伴前往广州求职。 但在一个月后,这三位屡遭碰壁的外地大学生就黯然返回湖北老家。 一个多月来求职屡遭拒绝的经历,让小曹对眼下大专生群体的严峻形势充满了苦涩的切身体验。 即使是“土生土长”的广州生源大专层次毕业生,也感受到了“大专生已经过剩”所带来的巨大就业压力。 据广州一所大专院校的会计专业毕业生小朱介绍,自己班里一大半同学都是广州人,虽然“许多同学从去年起就托熟人找工作”,但直到现在依然“还有大约1/3的同学没有找到工作”。 小朱告诉记者,虽然的确有不少国有、外资企业愿意培养新人,每年都会招聘一些应届毕业生,但是绝大多数国企、外企在选拔大学生时都会比较看重是否名校出身,如果是大专生,就更只能靠边站了。 由于应届大专生很难进外企和国企,因此在找工作时“只能比较现实地将更多的目光盯着民营企业”。 但是,那些在人才市场上招聘的民营企业,几乎都是要么也明确要求“本科以上学历”、要么要求“×年工作经验”。 他感叹道,大专生找工作的难度,“远远要比本科生大得多”。 据了解,2002年,广东省高校的大专生就业率仅47.08%,远远低于当年本科生的整体就业率。 而近几年来,大专生找工作难的状况一直在延续。 广州某人才市场负责人认为,大学的连年扩招,使每年“出炉”的本科生、研究生数量迅速增加,使人才市场的供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已经造成了大专生在就业市场上出现供大于求的“过剩”现象。 因此,一方面学历不占优势,另一方面动手能力也差强人意的大专生,自然成为了每年在众多高校毕业生之间展开的这场就业竞争中弱势群体。 据称,即使是高职类院校,毕业生的真实就业情况“实际上也并不是一片大好,远远没有表面上非常风光的就业率数字那样乐观”。 “专业不好”找工更难 近日记者采访发现,工商管理、行政管理、文秘、电子商务、计算机、会计等这些高校重复开设的专业的毕业生竞争激烈,市场需求趋向饱和,他们较难找工作。 “我有一位学行政管理专业的同学,毕业快3个月了,到现在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一位陈姓同学告诉记者,在他那些大学毕业后还没有找到工作的高中同学当中,几乎都是由于“专业不好”所造成的。 据广州一所大专院校会计专业的小王同学介绍,虽然各种人才招聘会上招会计的企业到处都是、社会对会计的需求量也很大,但“会计专业的大学生要想从人才市场上找一份工作真的不容易”。 她告诉记者,今年6月底,50多位同学里“只有不到一半找到了工作,而其中又差不多有一半从事的是专业不对口的工作”。 不久前,小王终于找到了一份会计工作,但据他透露,薪水很低,转正后的工资也只有1200元,且不包吃、住“。 尽管如此,求职屡遭碰壁的小王表示,对这份工作”相对还是比较满意“。 据了解,这种例子,在计算机应用专业的高校毕业生中同样几乎称得上比比皆是。 据广州某高校的计算机专业学生小梁介绍,今年7月份毕业离校时,班里还有超过一半同学没有落实工作。 他告诉记者,有一位同学,直到不久前才找到了广州一家民营企业谋到了一份月薪800元的工作。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kuaibao/33406.html
对谈 唤醒良知 阳明学的智慧
我们又采访了宫崎英高 黄金树幽影 会布满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