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世的江苏钢铁巨富

一个民营钢铁帝国,刚刚失去了领袖。

6月30日凌晨,江苏沙钢集团董事局主席沈文荣因病逝世,让这个国内最大民营钢企陷入震动。

沈文荣今年78岁,是沙钢的灵魂人物。他执掌这艘商业巨轮40年,截至今年一季度,沙钢集团净资产达1100亿,去年营收超过1500亿、净利润21亿,其粗钢产量仅次于宝武、鞍钢以及河钢集团,在民营钢铁企业中居首。

此外,沈文荣还实控沙钢股份和抚顺特钢两家A股上市公司,截至7月1日收盘,总市值合计近200亿。

作为钢铁业界极具话题性的人物,沈文荣1946年出生在江苏沙洲县(后改称张家港市),中专毕业后进入当地一家轧花厂担任钳工。上世纪七十年代,这家轧花厂投产一个小型轧钢车间,成为沙钢集团的前身。1984年,业绩出色的沈文荣升任厂长。

这家钢铁厂在当时还是集体所有,张家港为代表的苏南集体经济模式曾叫响全国,沙钢便是在那个时代背景中崛起。1992年,钢铁厂正式更名为江苏沙钢集团,在沈文荣主导的改制下,沙钢2004年实现私有化。此后又经历多次股权转让,沈在去世前大约持有沙钢集团54%的股份,为实控人。

钢铁如今是国有和民营企业充分竞争的行业,但从一家小型集体企业转向民营巨头的历程中,沙钢堪称在市场缝隙中成长。沈文荣的商业个性发挥了重要作用,他胆大敢赌,早年从窗框钢入手,很快打开市场。随后又冒着内部劝阻和失败风险,斥巨资升级转型,进入新的钢材领域。就是在这样的强势带领下,沙钢步步壮大。

过去二十多年,国内钢铁行业经历几轮周期波动,沙钢搭上过行业高光的顺风车,也在行业低谷时不得不转型求存。如果要观察这个行业的浮沉,在钢铁国企之外,市场化的沙钢是个很典型的例子。

当年完成民营改制之后,沙钢便走上兼并重组的道路。在沈文荣看来,这是钢铁企业跑马圈地的重要方式。2005年出台的钢铁产业政策,也提出提高产业集中度的方向,于是业内便掀起一轮并购重组潮。

沈文荣的目标,从省内扩展到省外,沙钢一连将几家地方性钢企收入囊中。这些收购让沙钢的规模迅速做大,但作为一家民企,其中的艰难也不难想象。钢铁市场曾由国企主导,这种行业惯性遗留很久,另外又涉及地方重大经济利益和就业稳定,因此并购难度不会小。 沈文荣能从中坐大,手腕和魄力可见一斑。

这种并购思路,沈文荣后来也做过反思。钢铁是资金密集型行业,并购扩张见效很快,但花钱也多,同时还推高了负债率。沙钢股份2011年在深交所借壳上市,但此前很长一段时间,登陆资本市场始终是沙钢的一个难题。

从效益指标上看,沙钢在九十年代就符合上市标准,其也早早提出上市申请,但一直没能如愿。现在回头看,不能快速上市对沙钢是个“双刃剑”——当年沈文荣认为民营钢企上市比较难,而国营钢企两三百亿规模就可以上市。但他也承认,相比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进行兼并重组,要更容易一些,不需要经过公开披露。此外,不上市也意味着财务数据不必公开,负债扩张的沙钢或许会少些麻烦。

在沙钢近年的并购案中,有两笔值得一说。

一是2018年沈文荣耗资44亿,拿下东北特钢旗下的抚顺特钢。彼时东北特钢连续亏损,陷入困境,并多次市场违约。为了寻求沙钢接手,当地官员亲赴沙钢会见沈文荣,最终这笔交易成为国企市场化破产重组的一个样板。二是2022年与复星就南钢股份的交易,沈文荣同样被看作白衣骑士,急于套现的郭广昌亲自拜会沈文荣,希望对方促成交易。

这应该是沈文荣最引以为憾的一次并购,沙钢在付出极大诚意后,却遭到第三方“截胡”,最终错失这笔优质资产。据称沈文荣当时气愤异常,不惜与复星对簿公堂,直到去年10月双方才告和解。

其实偏爱并购重组之外,在沙钢的创业史上,沈文荣也动过别的念头。

2015年钢铁行业寒冬,沙钢股份陷入亏损。沙钢先后打算通过资产重组,转型进入新能源汽车和大数据行业,但两次重组都没能成功。沈文荣的钢铁和非钢铁双主业设想,最终落空。不过尽管如此,经过多年发展,沙钢集团仍建立起庞大的商业版图,涉及钢铁、金融、物流、新材料及服务业等多个领域,并且常年入选世界500强。

有意思的是,沈文荣曾与郭广昌讨论多元化经营问题,他一度表示自己即使有了实力,也不会像郭广昌那样。某种程度上,他“食言”了。

作为民营钢企巨头,沙钢绕不过去的一个问题,就是接班人。沈文荣公开表示过,沙钢并非家族企业,无论是何种所有制企业,都要聘任最优秀的人。其子沈彬从2016年成为董事长,正式走向前台。另外一个儿子沈谦,也在沙钢投资控股任要职。在沈文荣之后,儿子们和创业“老臣”支撑起了沙钢的大局。

如今行业下行、业绩承压,失去幕后掌舵人的沙钢,可能迎来创业几十年的最大变数。


卡内基是如何从贫穷少年蜕变成乐善好施的巨富?

卡内基最开始独自一个人应聘。 大卫先生扫视了几番这一矮个头、高鼻子的苏格兰青少年,询问道:“匹兹堡主城区的街道社区,你掌握吗?”卡内基口吻坚定不移地回应:“不太熟,但我确保在一个礼拜内掌握匹兹堡的所有街道社区。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我个子虽小,但比别人跑得快,这一点请您放心。 ”

在短短一礼拜内,身着绿色制服的卡内基实现了应聘时许下的诺言,掌握了匹兹堡的大街小巷。 两礼拜之后,他连郊区路径也了如指掌。 他个头小,但腿很勤,没多久在企业上下获得一致好评。 一年后,他已升为管理信差的负责人。

卡内基每一天都提前1小时抵达企业,清扫完屋子后,他就悄无声息跑到电报房学习打电报。 他十分珍惜这一秘密学习机会,周而复始地坚持不懈着,没多久就灵活运用了收取和发送电报的技术。 后来他被提升,成了电报企业里赫赫有名的优秀电报员。 当年的匹兹堡不仅是美国的交通枢纽,而且是物资集散中心和工业中心。

电报身为现代化的通讯工具,在这座实业家云集的城市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每一天走街串巷送电报、嘀嘀嗒嗒拍电报的生活,卡内基就像进了一所“商业学校”。

他掌握每一家企业的名字和特性,掌握各企业间的经济关联及销售业务往来。 日积月累当中,他读透了这无形的“商业百科全书”,这使他在今后的工作中受益良多。 为此,卡内基在回顾过去这一段阶段时,称之为“爬上人生阶梯的第一步”。

美国经济危机时期有位"钢铁大王"是谁?

1848年初,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内华达山区发现金矿的消息,传到了饱受经济危机之苦的苏格兰。 顿时,整个苏格兰沸腾起来了。 人们趋之若鹜,纷纷举家西迁,掀起一股空前的“移民潮”。 仅在这一年,苏格兰就有近19万人移居美国。 他们分乘数十艘船只,远涉重洋,直奔大西洋彼岸。 1848年5月27日,“维斯卡塞特”号轮船驶离英国格拉斯哥港,经过福斯湾,航行在波涛汹涌的大西洋上。 船上有一个13岁的少年和他的双亲及5岁的弟弟。 他们与其他来自苏格兰的穷苦移民一起,挤在阴暗、低矮的客舱里,食物粗劣,空气污浊,备受旅途的煎熬。 经过整整50天的颠簸,轮船终于抵达了目的地——美国东海岸的纽约港。 1848年7月15日清晨,这位少年与新移民们一起拥上甲板,迎着朝阳,远眺这片梦寐以求的希望之地,心中充满着憧憬。 正是这个13岁少年,在来到美国后的半个世纪里,从一文不名的移民变成了美国的钢铁大王、世界首富,创造了被人们称为“美国梦”的奇迹。 他就是美国十大财阀之一的安德鲁·卡内基。 1835年11月25日,安德鲁·卡内基出生于苏格兰古都丹弗姆林。 父亲威尔·卡内基以手工纺织亚麻格子布为生,母亲玛琪则以缝鞋为副业。 父母虽穷,却为人正直,始终充满着积极进取的精神。 这是一个继承了自豪、自立、自尊光荣传统的家族。 小卡内基的祖父是个性情开朗、机智幽默,而又具有不屈不挠精神的人。 小卡内基作为长孙,以祖父的名字——安德鲁·卡内基——命名。 他从小就以有这样的祖父为荣,同时也以终生拥有他的名字自豪。 他的外祖父是个天生的雄辩家,也是个富有才智的政治家,是当地颇为活跃的政治领袖。 或许是祖辈遗传基因的作用,卡内基自小就乐观进取,能言善辩,这对他一生的影响极大。 在卡内基出生的第二年,父亲用积攒的钱添置了3台纺织机,并雇佣了几名工人。 家中境况有所好转,全家搬进了一幢有小阁楼的平房里。 卡内基从小就帮家里做事。 由于没有自来水,他每天一大早就起来,挑上一副大水桶,去附近的一口井边排队打水。 挑了几担水后,才吃早饭、上学。 晚上回来总要帮正忙于缝鞋的母亲穿针引线,同时心里还需默诵着在学校学到的诗和文章。 1843年,卡内基8岁,英国工业革命的巨浪席卷了丹弗姆林。 这座古老的城镇上出现了第一架蒸汽带动的亚麻织布机。 不久,经过改良的蒸汽机就彻底改变了小镇的面貌。 丹弗姆林的手工纺织业不堪蒸汽机的冲击,日渐衰颓,纷纷破产。 卡内基一家的生活也每况愈下,帮工被解雇,织机被变卖。 母亲只有开一间小铺子,以维持生计。 然而,致命的打击又接踵而来,那就是1846年的欧洲大饥荒和1847年的英国经济危机。 卡内基一家实在混不下去了,不得不写信给早几年移居美国匹兹堡的两位姨妈,表示也要举家前往美国。 两位姨妈回信说,眼下正是赴美的良机,就业机会很多,希望他们快去。 卡内基的双亲变卖了家中所有的织布机和家具,去美国的旅费还差20英镑。 幸亏母亲的一位好友帮忙,借给他们20英镑,一家人才有了足够的旅费,启程前往美国。 卡内基一家在纽约下船后辗转来到匹兹堡,在亲戚家安顿下来。 为养家糊口,父亲别无选择,又操起老本行,织起了桌布和餐巾,并且还得自己去沿街叫卖,挨门兜售这些产品。 尽管如此,赚的钱远不够一家开销的。 母亲只好以缝鞋为副业,经常缝到深更半夜,而卡内基和弟弟汤姆呆在一旁帮忙。 就这样,一家人每周只赚5美元,日子过得相当清苦。 为了给父母分忧,卡内基进了一家纺织厂当童工,周薪只有1美元2角。 后来,他又干起了挣钱稍多一点的工作:烧锅炉和在油池里浸纱管。 油池里的气味令人作呕,灼热的锅炉使他汗流使背,但卡内基还是咬着牙坚持干下去。 当然,他并不甘心如此潦倒一生,而是奋发图强,积极进取。 卡内基在白天劳累一天后,晚上还参加夜校学习,课程是复式记帐法会计,每周3次。 这段时期他所学的复式会计知识,成了他后来建立巨大的钢铁王国并使之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 1849年冬天,一天晚上,卡内基上完课回家,得知姨父传来话,匹兹堡市的大卫电报公司需要一个送电报的信差。 他立刻意识到,机会来了。 第二天一早,卡内基穿上崭新的衣服和皮鞋,与父亲一起来到电报公司门前。 他突然停下脚步,对父亲说:“我想一个人单独进去面试,爸爸你就在外面等我吧。 ”原来,他担心自己与父亲并排面谈时,会显得个子矮小,同时,他也怕父亲讲话不得体,会冲撞了大卫先生,从而失去这个难得的机会。 于是,他单独一人上到二楼面试。 大卫先生打量了一番这个矮个头、高鼻梁的苏格兰少年,问道:“匹兹堡市区的街道,你熟悉吗?”卡内基语气坚定地回答:“不熟,但我保证在一个星期内熟悉匹兹堡的全部街道。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我个子虽小,但比别人跑得快,这一点请您放心。 ”大卫先生满意地笑了:“周薪2.5美元,从现在起就开始上班吧!”就这样,卡内基谋得这个差事,迈出了人生的第一步。 这时,他年仅14岁。 在短短一星期内,身着绿色制服的卡内基实现了面试时许下的诺言,熟悉了匹兹堡的大街小巷。 两星期之后,他连郊区路径也了如指掌。 他个头小,但腿很勤,很快在公司上下获得一致好评。 一年后,他已升为管理信差的负责人。 卡内基每天都提早一小时到达公司,打扫完房间后,他就悄悄跑到电报房学习打电报。 他非常珍惜这个秘密学习机会,日复一日地坚持着,很快就熟练掌握了收发电报的技术。 后来他被提升,成了电报公司里首屈一指的优秀电报员。 当年的匹兹堡不仅是美国的交通枢纽,而且是物资集散中心和工业中心。 电报作为先进的通讯工具,在这座实业家云集的城市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每天走街串巷送电报、嘀嘀嗒嗒拍电报的生活,卡内基就像进了一所“商业学校”。 他熟悉每一家公司的名称和特点,了解各公司间的经济关系及业务往来。 日积月累之中,他熟读了这无形的“商业百科全书”,这使他在日后的事业中获益匪浅。 因此,卡内基在回顾这段时期时,称之为“爬上人生阶梯的第一步”。 由于卡内基工作勤快,颇得大卫总经理的赏识。 一个月末的一天下午,卡内基被单独留了下来。 当他跨进总经理办公室时,心里七上八下,忐忑不安,生怕自己工作中有什么疏忽,做错了事。 但大卫总经理却拍拍他的肩膀说:“小伙子,你比其他人更努力、更勤勉,所以从这个月开始给你单独加薪。 ”卡内基高兴得差点晕倒。 他领了13.5美元,比上个月多出2.25美元。 对年仅15岁贫苦少年来说,这是笔巨款。 回到家,卡内基只是像往常一样,将11.25美元薪水交给母亲,而将增加的2.25美元暂时留了下来,因为这笔钱对他来说实在太珍贵了。 晚上临睡前,他把加薪的秘密告诉了弟弟,7岁的小汤姆也感到吃惊。 于是,弟兄俩兴奋地谈起了未来的事业,憧憬着将来要合开一家“卡内基兄弟公司”,赚好多好多的钱,送给母亲一辆闪闪发亮的马车,再也不让她老人家像现在这样缝鞋缝到深更半夜了。 他们谈了很久很久,才沉沉入睡。 第二天在餐桌旁,卡内基把2.25美元拿出来交给母亲,并问:“我们在丹弗姆林跟人家借的钱,还差多少?”母亲显得很吃惊:“那20英镑的债,还差一点就够还了。 你这钱是从哪里来的?”当母亲得知这笔钱的来历后,眼里涌出了喜悦的泪水,而坐在一旁的父亲却流露出得意的神色。 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儿子有出息,将来一定会做一番大事业的。 为寄还好友主动资助的那20英镑,这两年来母亲每天尽量节省生活开支,5角5角地存起来,眼看快凑足200美元还债了;如今儿子又以增收的钱帮助还债,该是多么令人高兴的事呀。 这一天,全家每个人内心都充满着喜悦。 卡内基在跑腿送电报之余,很想多读点书来充实自己,可是,苦于家境贫穷,根本没有多余的钱买书。 幸好有一天他在翻阅报纸时,发现了一条消息:退役的詹姆士·安德森上校愿意将家中所藏400册图书借给好学的青少年们。 每逢星期六可以到他家借一本书,一星期后归还,再换借另一本。 于是,欣喜若狂的卡内基找到上校的家,借到了自己心爱的书。 从此每到星期六,他都能和一个崭新的知识世界接触了。 后来,上校眼看借书的少年日益增多,决计办一个私人图书馆,他到纽约添购了各种书籍,扩大了自己的书斋,又向市政府借了一间房,成立了一家真正的图书馆。 卡内基从安德森图书馆里借到了许多好书,养成了喜爱读书的习惯,只要一天不看书,就觉得心神不宁。 安德森使他在人生的黄金时期有了读书的机会。 后来卡内基事业成功时,为了报答安德森先生的帮助,在其私人图书馆的原址,盖了大会堂和图书馆,并立碑纪念这位恩人。 1853年,宾夕法尼亚州铁路公司西部管区主任斯考特看中了有高超的电报技术的卡内基,聘他去当私人电报员兼秘书,每月薪水35美元。 当时卡内基已是18岁的大小伙子了,他怀着强烈的上进心走进了这个更为广阔的世界。 在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的10余年中,卡内基平步青云,24岁就升任该公司西部管区主任,年薪1500美元,并逐步掌握了现代化大企业的管理技巧。 这种技巧是他后来组织庞大的钢铁企业时所必不可少的。 与此同时,卡内基也抓住时机,初试牛刀,参与投资,而且频频得手,慢慢积累得小有资财,为他以后开办钢铁企业奠定了一定的经济基础。 1856年,斯考特劝说卡内基买10股亚当斯快运公司的股票,共计600美元。 当时,卡内基的全部积蓄不过60美元,但他决心设法凑足这笔钱。 他与母亲商量,母亲提出以房屋作抵押来贷款。 就这样,卡内基以贷款进行了第一次投资。 不久,一张亚当斯公司10美元红利的支票就送到了卡内基的手里。 不久,卡内基又充当“伯乐”,将卧铺车的发明者伍德拉夫引荐给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建立了一家火车卧铺车厢制造公司。 卡内基通过借贷投资买下该公司1/38的股份。 仅200余美元的投资,一年之间分得的股票红利高达5000美元。 卡内基又抓到一只会下金蛋的鸡。 到1863年,卡内基在股票投资上已成为行家里手。 1865年,卡内基果断地辞掉了铁路公司的职务,开始一门心思地干自己的事业。 他创办了匹兹堡铁轨公司、火车头制造厂以及铁桥制造厂,并开办了炼铁厂,开始涉足钢铁企业。 19世纪60年代,美国的钢铁生产经营极为分散,从采矿、炼铁到最终制成铁轨、铁板等成品,中间需经过许多厂家。 加上中间商在每个产销环节层层加码,致使最终产品的成本很高。 卡内基深知传统钢铁企业的这些弊病,他决心建立一个面目全新的、囊括整个生产过程的供、产、销一体化的现代钢铁公司。 1872年,卡内基认为在炼钢事业上大干一场的时机业已成熟。 首先,从技术上讲,成本低廉的酸性转炉炼钢法已经发明,他特地亲赴英国考察了发明者贝西默在生产中运用该法的实际情况。 其次,美国的钢铁市场十分广阔,供不应求。 而铁矿在美国极为丰富,密执安大铁矿已进人大规模开采阶段。 再次,就财力而言,卡内基已拥有数十万美元的股票及其它财产,他决定改变四处投资的老法,将资金集中到钢铁事业中来。 最后,最令卡内基信心十足的,是他在钢铁公司10余年间所掌握的管理大企业的本领。 于是,到1873年底,他终于与人合伙创办了卡内基一麦坎德里斯钢铁公司。 公司共有资本75万美元。 卡内基投资25万美元,是最大的股东。 在随后的20多年间,卡内基使自己的财富增加了几十倍。 1881年,卡内基实现了童年的梦想,与弟弟汤姆一起成立了卡内基兄弟公司,其钢铁产量占美国的1/37。 1892年,卡内基把卡内基兄弟公司与另两家公司合并,组成了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钢铁帝国——卡内基钢铁公司。 他终于攀上了自己事业的顶峰,成了名副其实的钢铁大亨。 他与洛克菲勒、摩根并立,是当时美国经济界的三大巨头之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卡内基钢铁公司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企业。 它拥有2万多员工以及世界上最先进的设备,它的年产量超过了英国全国的钢铁产量,它的年收益额达4000万美元。 卡内基是公司的最大股东,但他并不担任董事长、总经理之类的职务。 他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任用了一批懂技术、懂管理的人才。 时至今日,人们还常常引用他的一句名言:“如果把我的厂房设备、材料全部烧毁,但只要保住我的全班人马,几年以后,我仍将是一个钢铁大王。 ”然而,卡内基之所以受到世人的尊敬,不仅是因为他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更重要的是因为他在事业成功之后,毫不犹豫地将赚得的庞大财富,几乎全部捐献给了社会公益事业。 他的后半生,主要致力于慈善事业与世界和平。 卡内基早在33岁的那一年,就在日记上写了下面的一段话:“对金钱执迷的人,是品格卑贱的人。 如果我一直追求能赚钱的事业,有一天自己也一定会堕落下去。 假使将来我能够获得某种程度的财富,就要把它用在社会福利上面。 ”1900年,年逾花甲的卡内基已经功成名就,他踌躇满志,决定心安理得地退休,用自己的巨额财富去做他早已想做的事情。 这一年,他在《财富的福音》一书中宣布:“我不再努力挣更多的财富。 ”于是,他毅然从他那蓬勃发展的钢铁事业中引退,以5亿美元的价格将卡内基钢铁公司卖给金融大王摩根。 然后,他就开始实施他的把财富奉献给社会的伟大计划。 1901年,即他引退后的第一年,他首先拿出500万美元为炼钢工人设立了救济和养老基金,以向帮助他取得事业成功的员工们表示感谢。 接着,为帮助有志上进而家境贫穷的年轻人,他当年在纽约市捐款建立了68座图书馆。 这个图书馆建设事业持续了16年,他总共捐资1200万美元,兴办图书馆3500座。 第二年,他捐款2500万美元,在华盛顿创立“卡内基协会”,由美国国务卿约翰任会长,主要用来发展科学、文学和美术事业。 该协会曾建造一艘“卡内基号”海洋调查船,修正了世界航海图。 此外,还在加州山顶上建造威尔逊天文台来观察太空。 对这个协会,卡内基在随后的一些年里一再追加资金,累计捐款达7300万美元。 与此同时,卡内基在他的第二故乡匹兹堡创办了“卡内基大学”。 后来,又在美、英各地捐资创办了各种学校和教育机构。 这类用于建造教育设施的捐款,达9000万美元之巨。 在随后的几年中,卡内基又设立了若干项基金。 他捐资500万美元,设立“舍己救人者基金”,对在突发事件中为救助他人而牺牲或负伤的英雄及其家属予以奖励或救济。 他捐资3900万美元,设立“大学教授退休基金”,以保障教育家的晚年生活。 他还设立了“总统退休基金”和“作家基金”,对美国总统或作家的晚年给予资助。 此外,他向11个国家提供了“卡内基名人基金”,并以1000万美元设立“卡内基国际和平财团”,专门资助为世界和平作出贡献的人们。 1911年,年迈的卡内基夫妇由于10年来一直直接参与捐献工作,身心都深感疲惫,因而,卡内基决定再以仅余的1亿5千万美元设立了“卡内基公司”,让公司人员代理他们的捐献工作。 直至生命结束之前,卡内基都在为社会奉献着他的财富,其捐献总额高达3亿3千多万美元。 当然,在他身后,“卡内基公司”及各项卡内基基金依然在实施他的捐献计划,况且这笔巨款还会不断地增加利息,或赚进红利,实际上他在世界上捐献的数额远大于这个数字。 1919年8月11日,84岁的卡内基在美国雷诺克斯市的别墅中因肺炎而谢世。 这位出生于苏格兰的伟大人物,从不名一文的移民到堪称世界首富的“钢铁大王”,而在功成名就后,他又将几乎全部的财富捐献给社会。 他生前捐赠款额之巨大,足以与死后设立诺贝尔奖金的瑞典科学家、实业家诺贝尔相媲美。 从一个贫穷的少年变成乐善好施的巨富,卡内基这富有传奇性的一生,简直就像是《天方夜谭》里的故事一样。

世界历史巨富排名

1、富甲陶朱——范 蠡(前536-前448)陶朱公即范蠡,春秋时期越国大政治家、军事家和经济学家。 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公元前四九六年前后入越,辅助勾践廿余年,在越国被吴国灭亡时,是他提出降吴复国的计策的,并随同越王勾践一同到吴国为奴,千方百计谋取勾践回国,成为辅助勾践灭吴复国的第一谋臣,官拜上将军。 但当勾践复国之后,他了解勾践是一个可以共患难但不能同安乐的人,于是他急流勇退,毅然弃官而去,堪称历史上弃政从商的鼻祖和开创个人致富记录的典范。 《史记》中载“累十九年三致金,财聚巨万”。 但他仗义疏财,他赚了钱,就从事各种公益事业。 他的行为使他获得”富而行其德”的美名,成为几千年来我国商业的楷模。 相传吴国灭亡,西施完成了自己的政治使命后,与范蠡泛舟江湖,不知所踪。 2、儒商鼻祖——端木子贡(前520-?)端木赐,字子贡,名赐,姓端木,春秋末期卫国人(今属河南省鹤壁市浚县)。 他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也是“孔门十哲”之一。 子贡虽出儒门,却懂经商之术。 多年的经商活动使他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这为孔子与其门徒的周游列国活动提供了有力的经济保障,历史上多用“端木遗风”来表经商致富之人,即源于此。 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古代宗庙中盛生黍的祭器,常用来比喻有立朝执政才能的人)。 他利口巧辞,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 曾任鲁、卫两国之相。 为孔子弟子中首富。 3、智慧商祖——白圭(前463-前385)白圭,名丹,战国东周洛阳人,梁(魏)惠王时在魏国做官,后来到齐国、秦国。 《汉书》中说他是经营贸易发展生产的理论鼻祖,即“天下言治生者祖”,先秦时商业经营思想家,同时他也是一位著名的经济谋略家和理财家。 诸如“人弃我取”、“知进知守”等经商理论至今对现代理财有指导意义。 4、营国巨商——吕不韦(约前292-约前235)吕不韦,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人。 史载“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但一生最得意的一笔大买卖却是:结识秦流亡公子赢异人并资助其回国即位,从而成功实现个人由商从政的历史性转变。 他以“奇货可居”闻名于世,曾辅佐秦始皇登上帝位,任秦朝相国,并组织门客编写了著名的《吕氏春秋》,也是杂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5、富可敌国——沈万三元末明初江南巨富。 以垦殖为根本,以分财为经商的资本,大胆通番。 他可能算是历史上最早的国际贸易商人。 曾助朱元璋修南京城,个人承包三分之一工程费用。 只可惜其孙卷入蓝玉之案又被朱元璋充军云南,财产没收。 6、第一富翁——伍秉鉴商名伍浩官。 清代广东十三行怡和行之行主。 他凭与英国东印度公司走私鸦pian迅成巨富。 1834年已宣称有资产2600万元(一说为2600万两)。 西方学者称其为“世界上最大的商业资财,天下第一大富翁”。 1843年,清朝令行商偿还《南京条约》规定的 300万元外商债务,他独自承担100万。 同年在广州病逝。 7、商业巨族——乔致庸(1818-1907)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乔家大院》主人公乔致庸是乔家经商第三代人,乔家商业从第一代乔贵发起家,到第三代由乔致庸大手笔经营,使乔家成为商业巨族,故致庸可谓乔家殷实家财的奠基人,人称他为“亮财主”。 他经商既有雄才大略,又多谋善断,是位商场高手。 乔家在包头开办的复盛公商号,在他的策划下发展为庞大的复字号商业网络,基本上垄断着包头商业市场,故包头有“先有复字号,后有包头城”之说。 光绪十年(1884),他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创立了汇通天下的大德通、大德恒票号。 在他的经营下,乔氏商业遍及全国各大商埠及水陆码头,业务繁荣,财多势旺,成为商场巨贾。 8、红顶商人——胡雪岩(1823-1885) 胡光墉,清徽州绩溪人,幼名顺官,字雪岩,著名徽商。 初在杭州设银号,后入浙江巡抚幕,为清军筹运饷械,1866年协助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在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后,主持上海采运局局务,为左大借外债,筹供军饷和订购军火,又依仗湘军权势,在各省设立阜康银号20余处,并经营中药、丝茶业务,操纵江浙商业,资金最高达二千万两以上。 并开办胡庆余堂中药店。 9、一代钱王——王炽(1836-1903)王炽,一代钱王,红顶商人。 资本主义在西方巳兴起,生活在一个闭关自守的封建王朝的他抓住全国商品经济萌动的态势,投巨资于刚兴起的银行票据汇兑行业,以昆明“同庆丰”钱庄为龙头,在当时全国22个行省中的15个行省及香港、越南、马来西亚设立分行……被誉为“执全国商界牛耳”之云南金融业的开山鼻祖。 晚清巨商王炽在英国《The Times》评选的19世纪10年代世界首富中排名第四,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三代一品红顶商人”,晚清名臣李鸿章曾称其为“犹如清廷之国库也”。 王炽的商德商道,对后人都具有启迪和借鉴意义。 10、五金大王——叶澄衷(1840-1899) 宁波庄市人,是著名的宁波商团的先驱和领袖。 他做生意很有天赋,头脑清醒,乐观时变,为人处事既诚且信,宽厚待人,被称为“首善之人”。 在叶澄衷传奇性的创业历程中,诚信宽厚的性格帮助他在穷途时得到难得的机缘,有人资助他在虹口的美租界百老汇路口开设了上海滩第一家由中国人独自开业的五金店——顺记洋杂货店。 并据此发展出覆盖五金、机械、钢铁直至军需器械和军服的庞大生意,开设了38个分支机构,赢得了“五金大王”的美称。 并继投资金融业,在上海、杭州、镇海、芜湖、湖州等地开设票号、钱庄,鼎盛时竟达108家。 在宁波商帮中,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做人当如叶澄衷”。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uaibao/38361.html
美国向以色列提供了哪些炸弹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