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钠电池储能项目投运 业内人士这样看

固态电池

《科创板日报》7月2日讯(记者 余佳欣) 钠离子电池大规模运用进展提速。继首个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于今年5月广西南宁投运后,大唐湖北100兆瓦/200兆瓦时钠离子新型储能电站科技创新示范项目一期工程近日建成投运,投产规模50兆瓦/100兆瓦时,项目所用的钠离子电芯由中科海钠提供。

中科海钠官微称, 这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钠离子电池储能项目,标志着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的商业化运行进入了新的阶段。

“百兆瓦时这个级别就是钠电规模化应用的重要里程碑。”中科海钠CEO唐堃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

唐堃进一步提到,“我们主要面向两个市场,一个是储能;一个是中短途电动车。我们已经在江淮花仙子车上示范过了,出现在工信部新能源车目录里。”

对于此次项目投运,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秘书长刘勇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该项目投运将有力推动钠离子电池技术在新型储能工程化应用方面做出积极探索和运行验证。同时也充分体现了我国钠离子电池技术在全球的研发优势、集成创新优势以及示范性工程化应用优势,进一步彰显我国钠离子电池技术走在了世界前列。

▍钠电领域产业化进程加速

“随着锂价下跌,当前钠离子电池在成本上仍未有明显优势,而大规模运用是其成本下降的关键。随着规模量产落地,钠离子电池产业发展有望复制锂离子电池的高速发展路径,这对于行业发展有重要意义。”有新能源行业人士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

近期,除中科海钠此次参与电站投运外,亦有多家钠电企业集中公布业务进展情况。

其中,今年6月30日,四川省自贡市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珈钠10万吨/年钠电正极材料生产基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期)竣工,项目一期投资约5亿元。

近日,众钠能源亦公布,其全资子公司镇江里钠顺利向包括派能科技在内的数家战略合作电芯企业交付批量正极材料。

今年6月12日,雄韬股份参股公司盘古新能源在无锡举办全国首条钠离子电池柔性量产线投产仪式。据悉,该生产线主要聚焦钠离子圆柱电芯32140和软包电芯的开发应用,全面投产后,预计圆柱电芯将实现2.5万颗/天、软包电芯实现90万片/年的产能。

除储能场景外,钠电行业亦涉及多类场景。在盘古新能源投产仪式现场,该公司与欧派电动车签署“10000辆钠离子电池电动二轮车项目”;在光伏领域,盘古新能源与国网无锡综合能源服务公司、极电光能、华晟光伏、广州AI研究院、萨科特新能源达成战略合作等。

盘古新能源创始人胡明祥昨日(7月1日)表示,今年下半年,该公司钠电产业化将全面推进,产销联动将进入正向循环。

除业务进展外,钠电领域相关行业标准亦在推进中。

今年6月12日-14日,第三届钠离子电池产业链与标准发展论坛上,深圳为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9家公司成为第四批钠离子电池测评通过单位,山西华钠芯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6家公司成为首批钠离子电池循环寿命测评参与单位。

▍业内人士:钠电领域尚处于产业化早期

“由于目前没有形成产业规模,钠离子电池成本优势尚未在市场中得以体现。特别是在2023年碳酸锂、氢氧化锂价格猛跌的情况下,锂离子成本快速下降,使得钠离子电池产业化进度不及预期,对钠离子的发展前景带来一定的挑战。”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秘书长刘勇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

锂离子电池

但从当前企业布局来看,相关企业并未因锂价下跌而放弃发展钠离子电池。根据CNESA全球储能数据库的不完全统计,2024年1-5月,钠离子电池(包括电芯、电池PACK)产能规划建设超过70GWh,总投资额超300亿元。

有业内人士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这主要在于企业一方面想获得“先发优势”,另一方面在业务上实现“自主可控”。同时,钠离子本身的优势亦受到青睐。据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胡勇胜介绍,钠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与锂离子电池相似,生产工艺类同,产业线转换成本相对较低,可推动实现大规模风电、光伏发电的经济并网。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秘书长刘勇亦提到, 未来,随着钠离子电池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下降,以及考虑资源的安全保障,钠离子电池有望在储能市场与锂离子电池优势互补。

需要注意的是,多位业内人士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当前钠电领域仍处于产业化早期,其技术路线和市场定位未明确,产业链亦有待进一步完善。

其中,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秘书长刘勇分析表示,钠离子电池短期内难以突破能量密度低、循环寿命短等问题。“因此,第一阶段适宜以续航里程较短、价格门槛更低的纯电动微型车或小型车为主要方向。针对钠离子电池充电速度快、安全性高、低温性能好的特点,可以充分开发其在低成本需求、高安全性要求、寒冷地区的应用市场。储能领域,可先在工商业储能、分布式储能或备用储能等领域进行小规模电池系统的配置,进行示范应用,待电池循环性能进一步突破且成本下降至预期水平后可实现储能领域的规模应用。”


比亚迪钠电池项目开工

比亚迪钠电池项目已经开工。 比亚迪,作为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及技术领域的巨头,近日宣布其钠电池项目正式开工。 这一消息不仅标志着比亚迪在电池技术方面的又一重大突破,也意味着新能源汽车行业在寻求更可持续、更高效的电池解决方案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技术创新的里程碑钠电池,相较于目前主流的锂电池,具有资源丰富、成本较低、环境友好等诸多优势。 尽管其能量密度相对较低,但在安全性和经济性上具有巨大潜力。 比亚迪此次投入钠电池的研发和生产,无疑是对未来电池技术方向的一次重要探索和布局。 通过技术创新,比亚迪可能进一步巩固其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领先地位。 环保与可持续性的追求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新能源汽车行业对电池的环保和可持续性要求也越来越高。 钠电池由于其资源的广泛性和可回收性,被视为一种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电池技术。 比亚迪此次钠电池项目的开工,不仅是对市场需求的响应,也是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推动绿色出行的具体体现。 市场应用前景广阔比亚迪钠电池项目的开工不仅意味着技术的进步,更预示着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从电动汽车到储能系统,从便携式电子设备到无人机等新兴行业,钠电池的应用潜力巨大。 通过此项目,比亚迪有望进一步拓展其在新能源领域的产品线,满足不断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同时推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和完善。

小作文交织口水战钠电池上演成本之争一边分析师摇旗呐喊一边产业专家猛泼冷水

一边是板块满屏涨停,一边是产业专家和卖方分析师成本之争,钠离子电池概念股成为今天的大热点。

新能源

卖方研究认为,“钠离子的电池成本比当前主流的磷酸铁锂电池要低30%”,产业专家则质疑,“张口就来,不用调研么”,“口水战”隔空上演的同时,钠电池概念板块也当仁不让成为今日涨幅最大板块。

作为新能源电池生产厂家,鹏辉能源钠离子电池已装车宝骏kiwi的“小作文”也不胫而走,随着钠电池板块的涨停潮,鹏辉能源也大涨12%。

“小作文”究竟还是“小作文”,鹏辉能源随后否认这一传闻。 据财联社记者了解,鹏辉能源相关负责人就“钠离子电池已装车”传言回应称,产品还有待“上通五”测试验证,还没有上公告目录。 并表示,目前公司钠离子电池研发进展良好,电芯性能测试结果较理想,包括循环、低温和能量密度等。 “上通五”对钠离子低温优异性能非常感兴趣,相信会解决消费者冬天使用体验不好的痛点。

口水之争究竟如何而来

今日的口水之争与小作文一样精彩。 对于国君的锂电池价格优势研报,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院长吴辉近期公开表态认为,钠电池成本优势还未体现,产业化发展将在2025年之后。 对此,有卖方分析师在社交平台上发表了不同意见,认为“这样容易踏空”。 也有网友称,“钠电池产业化等于精神练钠?产业研究真的靠一张嘴吗?”

吴辉本人质疑的是,“张口就来,不用调研么?哪家企业把钠离子电池的成本做到了比磷酸铁锂电池成本低30%?”

另一位产业专家吉林大学青岛汽车研究院副院长顾国洪也泼起冷水,“全球量产钠电池最早、价格最优者是国泰君安证券,比磷酸铁锂便宜30%”。

随后,主角当中的一方国泰君安电新分析师石岩在朋友圈进行了相关说明。 针对“没有调研”的质疑,石岩表示国泰君安电新团队关于钠电池的研究报告是建立在很多专利和公开资料的基础上,同时是和产业专家多次请教学习后的结果。

“新技术的应用总不会是一帆风顺”,石岩也再次强调了此前观点,“2023年钠电产业一定会有新的突破,下游的应用场景也一定会打开,成本的下降是测算的结果,也是基于规模化量产的结果。”

此外,也有产业专家站出来为国泰君安分析师“撑腰”,中国能建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储能技术中心主任楚攀认为,国泰君安之前研报认为钠离子电池在理论上,从BOM的角度去拆解,可以做到比锂电池更便宜(30%)左右,这个结论没问题,理论上的确如此,这也是钠离子电池业内人士共识。

楚攀认为上述观点成立的可能性建立在整个上下游产业链的不断完善,规模化优势不断扩大,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他同时喊话称,“某些炒作的人,你不能认为‘钠离子电池的产品’比‘锂离子电池的产品’便宜30%”。

分析师观点是否存在被误读?

从“口水战”的几个回合来看,双方的争议主要在于钠电池的成本比磷酸铁锂低30%是否合理的问题上。 国泰君安电新分析师的观点是否存在被误读或断章取义?结合该团队近期的三篇研报观点可一探究竟。

关于钠离子电池的成本优势,国泰君安电新团队认为,钠离子电池是锂离子电池的有效补充,有望在部分领域实现对磷酸铁锂等电池的替代。 尽管钠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上限不及锂离子电池,但钠离子电池具有明显成本优势,材料总成本比锂电池低30%-40%。

与此同时,该团队也提及钠离子电池当前存在材料欠佳、成本偏高、标准未定的问题。 该团队也谈到了钠离子电池成本优势的两大条件,技术研发和规模效应缺一不可——钠离子电池成本的降低依赖于持续技术迭代对可变成本的削减,以及规模化量产对固定成本的摊薄。 理论上,钠离子电池的确具有很大的材料成本优势,但目前产品的实际总成本在1元/Wh以上,还高于磷酸铁锂,这主要是由于现阶段的技术成熟度不够而且尚未出现规模效应。

研报同时认为,目前钠离子电池的技术路线较多,孰优孰劣尚无定论,需要以前瞻视角进行综合评价。 钠离子电池的核心考察指标是安全性和低成本。 当前,对钠离子电池的安全测试实验为电芯层面,结果显示安全性较高,但实际运行后的安全性则亟待观察。 其次,在评估成本时,应当充分考虑实际生产情况,结合技术成熟度、产品良率和一致性等因素,不能局限于BOM口径的理论低成本。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国泰君安电新团队有成员7人,由首席分析师庞钧文领衔。 庞钧文从业8年,先后覆盖电动车、光伏、风电等行业,从“第一性原则”出发研究行业,从预期边际和交易边际挖掘投资机会。

石岩是国泰君安电新团队的联席首席分析师,从业5年,深入研究工业自动化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分析国内锂电池行业发展历程、竞争格局、与外资企业的竞争优势和全球锂电池市场空间的测算,善于发掘挖掘各细分环节短期供需不平衡带来的投资机会。

钠电池长期有望分庭抗“锂”?

得益于性价比优势,钠电池通常被认为是锂电池的重要补充,但业内对其成本优势的观点也一直是共识与分歧并存,分歧点主要存在于乐观派与保守派之间。 整体来看,卖方分析师普遍看好钠电池未来发展空间,多家研报观点也认为长期钠电池有望实现分庭抗“锂”。

中金公司电新团队明确认为,从核心参数来看,目前钠锂各有千秋,长期钠有望分庭抗“锂。 成本方面,该团队则表示,钠离子商业化仍未成熟,降本空间可期。 从成本下降空间来看,该团队测算结果和国泰君安电新团队不谋而合,”预计钠离子电池的原材料成本下降空间约30%-40%左右。 现阶段,产业链成熟度较低,样品成本在0.7-0.8元/Wh,未来技术进一步成熟,规模进一步扩大后,理论上可降至0.2-0.3元/Wh。

从底层逻辑来看,民生证券电新团队认为钠离子电池经济性优于锂离子电池,目前磷酸铁锂电芯的成本在0.75元/Wh,钠离子电芯的成本在0.75元/Wh.在目前碳酸锂价格维持高位的情况下,磷酸铁锂电芯的成本与钠离子电芯(未规模化)的成本基本持平。

那么长期来看,钠电池是否具备成本优势?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民生电新团队测算,未来碳酸锂价格回落,钠离子电池产业链成熟后,磷酸铁锂电芯的成本约0.54元/Wh,钠离子电芯的成本约0.33元/Wh,钠离子电芯成本低于磷酸铁锂电芯0.21元/Wh(大约是39%)。

对于钠电产业链前景,东吴证券电新团队则明确看好,该团队认为,钠电池技术进步明显,2023年开始产业化元年,有望实现加速渗透。 一方面,钠电规模化后具备明显成本优势,近两年技术进步显著,在储能、低端动力领域应用空间较大。 技术逐步成熟,正极目前趋向单晶层状氧化物,负极趋向低成本前驱体合成的硬碳,添加剂配方是提升循环寿命的关键。

光大证券基础化工团队也表示,产业化指日可待,钠电未来可期。 其研报观点称,钠离子电池成本低、充电倍率高、低温性能和安全性能良好。 关于成本方面,钠离子电池的正负极材料以及集流体的降本空间较大,电解液、隔膜则与锂离子电池相似,有一定的成本压降空间。

相关报道

“钠电池成本便宜30%”引争议产业人士“手撕”卖方报告关键分歧点或在于此

隐忍三十年,钠离子电池终于要备胎转正了

撰文 / 涂彦平

编辑 / 张 南

设计 / 师玉超

“氯化钠在海水中含有相当大的分量。 而我从海水中提出来的就是钠,可以用它来产生电能。

“钠能吗?

“是的,先生。 ……钠电池能量很大,它的电动力比锌电池要强好几倍。 ”

这是法国作家凡尔纳的小说《海底两万里》中尼摩船长和阿罗纳克斯教授的对话。 这部诞生于1870年的小说,已经写出了人类对钠电池的想象。

而现实中钠离子电池的出现则推迟了差不多一百年。

1976年,Whittingham研究发现了二硫化钛(TiS2)能够进行锂离子(Li+)的嵌入和脱出,并制作了Li||TiS2电池,钠离子(Na+)在TiS2中的可逆脱嵌机制也被发现。

1980年,Armand提出“摇椅式电池”(Rocking Chair Battery)概念。 锂离子就像一把摇椅,摇椅的两端为电池的两极,而锂离子就在摇椅两端来回运动。 钠离子电池同锂离子电池的原理相同,同被称作摇椅式电池。

原理一样,几乎同时出现,但钠离子电池和锂离子电池两兄弟的命运走向却截然不同。

到了20世纪80年代,Delmas和Goodenough相继发现了层状氧化物材料 NaMeO2可作为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Goodenough和上面提到的Whittingham同获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1988年,Fouletier研究了软碳和石墨的储钠性能,开启了钠离子电池碳类负极材料研究。

1990年,日本索尼公司基于石墨负极完成了锂离子电池的商业化的突破,并于第二年5月投放市场。 从此,锂离子电池迎来属于自己的时代,而钠离子电池陷入长久的沉寂。

直到2000年,Stevens和Dahn发现硬碳材料具有优秀的钠离子脱嵌性能,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有了重大转折。

2015年,由法国RS2E主导开发的全球首颗圆柱型钠离子电池诞生,电芯能量密度达到90Wh/kg,循环寿命超过2000次。

钠离子

此后,法国的Tiamat、英国的Faradion、美国的Natron Energy、中国的中科海钠等公司在钠离子电池领域均有了自己的研究成果。

2021年6月,中科海钠推出的全球首套1MWh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在山西太原正式投入运营。

同年7月,全球动力电池龙头老大宁德时代正式发布钠离子电池,并明确表示已启动产业化布局,2023年前将基本形成产业链。

彼时,新能源汽车正深受碳酸锂高价之苦,钠离子电池让行业看到了一种近在咫尺的替代方案。

虽然商业化比锂离子电池晚了差不多30年,但钠离子电池还是等来了属于它的时代。 虽迟但到,桑榆非晚。

覆盖多元应用场景

要论资源储量,地球上的钠要比锂多得多。 钠资源非常丰富,地壳丰度为2.75%,位列第6位;锂的地壳丰度只有0.0065%,位列第27位。

而且,钠遍布全球,而锂75%的资源集中在美洲。 所以,相比之下,钠的供应链也更加安全。

因为资源丰富,钠的价格也很实惠,2元/kg。 而锂的价格是150元/kg。 钠离子电池的材料成本要比锂离子电池降低30%-40%。

正极材料方面,钠离子电池主要有层状氧化物、聚阴离子化合物以及普鲁士类化合物等三种路线;负极材料方面,主要是硬碳、软碳等碳基材料。

2021年7月29日,宁德时代发布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采用了克容量较高的普鲁士白材料,负极材料使用了具有独特孔隙结构的硬碳材料。 基于材料体系的突破,宁德时代第一代钠离子电池电芯单体能量密度达160Wh/kg。

2022年12月,亿纬锂能发布了大圆柱钠离子电池产品,正极采用层状氧化物,负极采用硬碳,能量密度为135Wh/kg,循环次数达到2500次。

蜂巢能源计划2023年第一季度完成第二代钠离子电池产品的设计定型,能量密度为135Wh/kg,第四季度计划完成160Wh/kg的钠离子电池开发。

因为能量密度介于铅酸电池和锂离子电池之间,钠离子电池将主要应用在两轮电动车、三轮电动车、低速电动车、储能和新能源汽车等领域。

中科海纳的钠离子电池商业化尝试是走在前面的,2018年首辆钠离子电池低速电动车亮相,2019年首座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问世,2021年全球套1MWh 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成功投入运行。

2021年,钠创新能源先是发布了全球首套钠离子电池-甲醇重整制氢综合能源系统,又与爱玛科技联合发布了全球首批钠离子电池驱动双轮电动车。

EVTank、伊维经济研究院发布的《中国钠离子电池行业发展白皮书(2023年)》提出,2025年之前钠离子电池的主要出货领域将集中在以两轮车为代表的小动力,2025年之后在储能领域的应用将逐步提升,2026年储能用钠离子电池将成为最大的应用场景。

根据2022年6月国家能源局发布的《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2022年版)(征求意见稿)》,在防止电化学储能电站火灾事故方面有明确规定,“中大型电化学储能电站不得选用三元锂电池、钠硫电池,不宜选用梯次利用动力电池”。

这个导向很明确,客观上利好钠离子电池在储能领域的应用。

在乘用车端,钠离子电池普遍只能满足400公里以下较低续航车型的需求。 不过,宁德时代官宣的AB电池方案,通过锂钠混搭优势互补,可以满足续航500公里的车型需求,“有望覆盖纯电动乘用车65%左右的市场”。

步入量产关键期

2022年,中科海钠分别在山西太原及安徽阜阳建成钠离子电池千吨级正负极材料和1GWh电芯生产线,率先开启了产业化之路。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3月,华为通过旗下平台哈勃投资,认缴出资约413万元购得中科海钠近13.3%股份,成为其第三大股东。

进入2023年,越来越多的钠离子电池企业公布了自己的产业化进展。

2月23日,思皓新能源与中科海钠联合打造的行业首台钠离子电池样车公开亮相,装车试验的是思皓EX10花仙子。 这款钠电版车型的续航里程为252km,电池包容量为25kWh,电芯能量密度140Wh/kg,系统能量密度120Wh/kg,快充时间(SOC 10%-80%)为20分钟。

中科海钠总经理李树军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随着钠电池产业化规模的扩大,相比磷酸铁锂电池,行业普遍认为将有20%-30%的电芯成本优势。 当然,这一数据也跟碳酸锂价格相关。 体现在整车上,可能有约10%的成本优势。 ”

3月1日,孚能科技宣布已经收到江西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EV3 钠电池定点函,将为其供应钠离子电池包总成,预计2023年第二季度实现量产装车。

在3月9日进行的年报电话会中,宁德时代表示,公司钠离子电池预计将于2023年实现产业化,具体规模取决于客户项目的进展情况。 相较锂离子电池,公司钠离子电池“现在成本优势是比较明显的,待供应链成熟后会更具优势”。

钠电池储能

3月10日,多氟多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钠离子电池现已有产品正在多家车厂进行车载测试。 到2023年底,多氟多河南基地钠离子电池年产能有望达到1GWh。 除了自己生产钠离子电池,多氟多已经具备千吨级的六氟磷酸钠生产能力,并批量对外供货。

在生产制造方面,钠离子电池与锂离子电池生产工艺基本类似,可以通过调试传统的锂离子电池产线快速完成钠离子电池的产能布局。

墨柯告诉汽车商业评论,钠离子电池的产业化,在技术上已经没有什么大问题,量产时还会有一些具体问题需要解决,另外,还需要看下游应用产品(如电动自行车、新能源乘用车等)对钠离子电池的验证过程,有可能在验证过程中也还会发现一些具体问题。

锂价回落,对钠离子电池影响几何

钠离子电池已经写入多个政府文件,作为新型电池路线被鼓励大力发展。

业内人士这样看

2023年1月,工信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研发钠离子电池等新型电池。 “聚焦电池低成本和高安全性,加强硬碳负极材料等正负极材料、电解液等主材和相关辅材的研究,开发高效模块化系统集成技术,加快钠离子电池技术突破和规模化应用。 ”

2022年7月,我国首批钠离子行业标准《钠离子电池术语和词汇》《钠离子电池符号和命名》计划正式下达,起草单位包括中科海钠、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单位。 此举将进一步推动钠离子产业的规范化。

EVTank判断,2030年钠离子电池的实际出货量将达到347GWh,届时最大的应用领域将是储能。

EVTank还指出,目前影响钠离子电池大规模应用最敏感的因素在于钠离子电池与锂离子电池和铅酸电池的成本对比。 根据它的推算,钠离子电池的成本目前在0.84元/Wh左右,高于磷酸铁锂电池和铅酸电池,成本优势尚未完全体现。

从国内机构生意社的数据来看,碳酸锂的价格在持续走低。 3月15日,电池级碳酸锂基准价为35.9万元/吨,相比本月初的40.8万元/吨下降了12%,相比去年11月60.9万元/吨的价格高点更是跌了41%。

如果碳酸锂价格继续下跌,钠离子电池的成本优势也就相应缩小,这会影响钠离子电池的产业化落地吗?

EVTank直言碳酸锂价格的波动将是后期影响钠离子电池大规模应用的最关键因子之一。

墨柯表示:“碳酸锂价格跌跌不休,使得锂离子电池成本在持续走低,而钠离子电池的成本要做到比锂离子电池低,是需要上规模的,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确实对钠离子电池的应用推广不太有利。”

今年2月,多氟多在回答投资者提问时透露公司第一批商用化量产的钠离子电池预估成本低于锂电池,并表示“即使碳酸锂价格降到10万元/吨,钠电仍然有竞争力”。

在汽车商业评论看来,钠离子电池的成本优势还是其次,它最大的价值在于可以解决锂资源供应紧张和锂价暴涨的问题,所以,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制衡手段。 这种存在价值不因锂价的一时走低就消失。

属于钠离子电池的时代,才刚刚开始。

本文由汽车商业评论原创出品

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说明

违规转载必究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uaibao/38478.html
时政微观察丨两枚见证友谊的勋章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