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放弃了剑桥offer 一名普高生

威廉姆斯

苟泽宇是2024剑桥录取的唯一中国普高生 ,也是果断放弃剑桥offer,选择美国威廉姆斯学院的一名18岁男生。

但比起到手的“响亮”offer,他身上还有更令人佩服的地方:独立、自主、坚决。

他太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小到读什么书、学习时间如何安排、电子产品的使用,大到是否出国、申请学校、去哪所大学、朝什么方向发展,都是他自己决定。

甚至在这个大多数高三毕业生都在放松的暑假,他也早早做好了学习计划——打比赛、学拉丁语、上网课。

苟泽宇 内驱力、自主能力、独立能力,是当下家长希望孩子具备的能力。 作为一个向来大事小事都自己做主的准大学生,苟泽宇有些自己的想法想分享给家长们。

我人生中的重大选择,基本都是我自己做决定。

在高二时,我才决定要出国读书,并开始着手申请。 这个时间其实算比较晚,很多出国的同学都是在小学,甚至幼儿园时就会开始规划。

之我是普高学生,在申请国外名校时并不占优势。 这些学校在招生时基本上只招国际学校的学生,他们在国际学校的课程体系中就会非常专业地学习艺术、语言、音乐等各类课程,甚至很多学生在中学阶段就能接触到非常厉害的科研和实验室资源。

爸妈一开始也不是很支持我。我相信他们有自己的经验,但是也相信他们不可能比我更了解我自己。 因此,父母的观点对我而言不是主要参考因素,只是一般参考因素。

在我决定出国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是非常辛苦的,学校的申请几乎都由我自己完成。

申请国外大学和国内考大学不太一样,高考是一个很明确的道路——考试,这是唯一需要做的事情。 但申请国外大学,其实没有任何客观的标准 ,你的成绩,你参与的活动、实习、科研,一切都可以提交。

当没有客观标准的时候,很大程度上就依靠自己做选择 ,参加什么考试、哪些比赛、寻找参加的渠道,都是我自己负责。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时间如何分配 ,学习、竞赛、活动、科研、实习,论文写作怎么选?我每天6:30起床,23:30睡觉,时间排得很满。但事情太多了导致我很焦虑,完全做不到面面俱到。 在权衡之后,我给自己的安排是每个月做4-5件事情。 那段时间,我跟我妈建了一个群,每个月换一个群的名字,名字就是那个月我要做的事情。

放弃剑桥,选择威廉姆斯学院也是我的决定。

在大多数人的传统印象里,剑桥的名气一定更大。 但对于我来说,里子一定比面子更重要。 威廉姆斯学院是一个教学型非科研型大学,核心是本科教育。学校的一切几乎都对本科生开放,我可以得到大量的实习、科研机会。

本来以为爸妈没怎么了解过,可能有不同的意见。但其实他们还是做了一些了解,也认同对于我来说威廉姆斯学院是比剑桥更好的选择。就这样,我在决定去威廉姆斯学院时,他们也很果断:“去吧”。

不怎么做寒、暑假作业,一些我觉得没有意义的日常作业也不会做 ,会被老师骂,然后我就说下次一定带来。很“松弛”。

活动

上课也是这样,如果老师讲的内容不适合我,或者我有更高效的学习方法,我会果断地选择不听, 把更多的时间花在我自己想学的内容上。

我申请的大学是不定专业的,但在申请时会有一个专业意向,我填的是生物方向。 高中我学的文科,很多生物、化学的课程,甚至一些大学阶段知识我是通过网课或者看书自主学习的

高中

有机化学、线性代数这样“动态”的学科,我会通过上网课的方式学习;生物、统计学这种“静态”的学科,我更倾向于通过读书来学习,我很感谢的一本《坎贝尔生物学》。

自学使用的生物学教材

国外的课程,无论高中、大学其实开源性很强,有很多开放的平台。部分平台涵盖了美国高中的全部科目,讲课老师都是最好的教授,甚至不仅有课,还有阅读材料、练习题、考试,你还可以获得证书。价格还很是实惠。

只要平时多关注学术的内容,看一些学术的论坛,学习资源并不难找。

我学习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当我无法专注时,或者这件事情开始变得不有趣了,我就立刻停下来。 有点像经济学里的边际效应递减 ,如果再继续下去没有任何效果,为什么不果断地停下来换一样东西呢?

在自主学习中, 我找到了效率最大化的学习方法 ,并坚决地贯彻了下去。

我特别讨厌单调,单调是生活最大的敌人。

选择美国的大学,很重要一点也是因为学校鼓励文理兼修, 在专业的学习上可以有广泛的选择。 从课时和毕业要求来看,如果有心,任何一个人都可以修两个专业。比如第一学期,我打算选生物、计算机、英语文学、戏剧、滑雪这五门课。

其实,我的高中生活也很丰富,美术、音乐、体育等课程都有,体育还有外教体育课,且从来不会被占用。

课堂之外,我是参加活动很积极的那类学生。 高二前几乎集体活动都会参加,高二开始准备申请学校后,开始参加校外的活动,主要是一些国际组织、国际学校组织的活动,专业性更强一些。这些活动既有公益类的,也有学术类的,有竞赛、会议、论坛以及辩论等等。

很忙,有时会焦虑,但很充实。 单调是生活最大的敌人。 如果一天我只能做一两件事情,我会很痛苦。但如果我学习之余能参加活动,做一个presentation,回来了再刷会儿题,练习一门语言,完了翻本书看看, 或是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就请假去看场电影 ,这种生活才能让我感到快乐。

父母从小也不会要求我上兴趣班,刻意培养我的某项兴趣爱好。小时候我也去学过乐器,但我展现出不想学的态度后,我妈马上放弃了。

妈妈也是一个学习比较“随性”的人,她理解每个人有不同的学习方法,也期待我自己去领悟。 但有一点,必须尊重他人。 我可以不做作业,可以玩游戏,可以有很多自己的想法, 但在学校对老师同学要尊重,不要影响到班级氛围。

我没有上过什么幼小衔接,小学也因为成绩不好请过家长。 当时状态就和绝大多数小朋友一样,迷迷糊糊的,不知道自己在干嘛,要干嘛。 就记得常常和小朋友在院子里玩“瞎子摸鱼”,我妈妈就和其他妈妈唠嗑,看我们玩。 那是一个很快乐的过程。

对于小孩子来说,要他牺牲玩耍的时间去学习奥数这类很难的东西,他会烦,会把学习当作一件很讨厌的事情。 失去对学习的兴趣,这是很恐怖的一件事 。我曾经看过相关的研究报告, 大意是过早接触很体系化的学习,可能会让思维变得封闭。 人可能会陷入一个框架,把学习变成一件寻找套路和模板的事情。

用奥数锻炼思维,实际上就是把人放在复杂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但你想,玩,同样是把孩子放到一个复杂的情景中。 玩的时候,会接触到多样的环境,用不同的游戏规则处理问题,和不一样的小伙伴交流磨合,这些其实都能刺激大脑和思维。

家长常把多元复杂的环境,等同于多元复杂的学习环境 。但不是的,博物馆、艺术馆或者是不同的自然环境,对于小朋友来说都是未知的环境,甚至看见路边的一块路牌,他都会去思考。

妈妈很爱去书店看书, 她也常常带着我去,但不会要求我必须看书。

我小时候喜欢去书店旁边的公园玩,玩得差不多了再回去找她。起初是因为书架上的书花花绿绿的非常漂亮,就会不自觉想看一看。久而久之,或许也就养成了爱看书的习惯。

最初是看童话和神话故事。它们又会指引到相关的历史背景,比如希腊神话,罗马神话的历史性是挺强的,甚至其中有一部分关乎于他们的民族塑造。所以,我的阅读也逐渐过渡到了历史。

妈妈在大学教授日本文学、英国文学,但对历史不怎么感兴趣。 所以我们家的书,都是她买她想读的,我有想读的书就写给她,她一并买回来 ,或是我自己拿着书店的卡去买。

威廉姆斯学院

我比较建议家长们把小朋友带到书店, 尽量让他们自己去选择感兴趣的书籍,而不是开书单。 这是一个兴趣培养的过程。家长也不用过于担心他们喜欢的书不够“好”,像文轩那样的书店,提供给小朋友的选择不会差到哪里去。

小朋友读书不是为了当大学者。 不是一定要通过阅读达到什么目的,过早地体系化阅读反而会把思维框住。阅读的本质是多元的环境,长期的阅读也为我自学能力的培养,构建了一个大的框架基础。

这也是我妈妈很聪明的地方, 她不会强制、要求我做什么事。 比如她去书店看书,不会要求我也看书;她感兴趣的书籍,不会要求我也读;她也不会让我做读书笔记。 我很不喜欢做读书笔记,做了又不看,为什么要做

小孩都是有点叛逆在的, 如果当初她强制我读书,或许我不会喜欢上阅读。

我初一的同桌非常厉害,他和我一样很喜欢历史。但当时他看英语原版书,而我读的是译本。

有一次我们聊英国历史,我发现他有非常多有趣的,我不曾发现的视角。 为什么我们明明读的同一本书,但原版和译本能够带来如此不一样的感受?

从那时候开始,我开始沉醉地学英语,大概是初三的时候就可以看原版的书籍了。

我读了一本关于美国历史的书,中文版给我的感受是,它是循着时间线的布局, 但我读英文原本时,能很强烈地感受到它是理念的延续 。这是我读译本时不曾察觉的感受。

我特别喜欢学语言,现阶段已经比较熟练掌握了英语和日语,目前还在学拉丁语,希望在大学能再熟练掌握两门新的外语。

学习语言能帮助我跳出所谓的“盒子”。 不同语言的结构、变化、起源都不相同。当需要头脑风暴的时候,我会用不同语言和自己对话,这能带来不同的思维模式供我调用。

大学

学习语言,首先还是要好好学英语。 掌握英语之后,再去看一些西方的其他语言,只要多读多熟悉,都不会特别难。

很多时候,学校硬件环境对小孩的学习影响是很大的。

比如我的初、高中校园干净整洁,空间宽敞,图书馆有很多书,有大大的草坪,校园也非常开放不封闭,就给人一种快乐的气息,让人想静下来去学习,去认真做一些事情。

但硬件环境,往往是家长在给孩子选学校时,会忽略的那一项。在我看来, 优秀的老师和同学可遇不可求, 家长能够选择的可能只有学校的自然环境和硬件设施。

短视频看似内容多样, 实际上是在算法下不断推送重复且相似的内容。 比如历史,短视频中的欧洲、美洲、中东历史看上几条就会觉得无聊。它讲得太泛,太表层,任何一个地区的历史在短视频的讲述中都差不多。历史的不一样体现在更细节的地方,这需要看书,或是看更深层次的东西才能够了解到。

长期刷短视频会影响思维模式 ,所以我宁可我强势地和这些东西一刀两断,绝不看。

彩蛋⨉快问快答

苟泽宇: 录取结果有些超乎我想象的好,或许有很大的运气因素。 所以我这个暑假很忙,在学很多东西,想去追赶他们。 现在完全没有“考上大学了要放肆玩一下”这样的想法,就一直在学,甚至现在还在和一个深圳、一个重庆的朋友打比赛。

学习是一件终身的事,也是我自己的事情。但学习让我很快乐,我很享受。

苟泽宇: 《文明6》 ,是一款策略性的游戏,需要你建立一个帝国。但这个游戏很耗时间,如果选择这种大地图,可能打一把就要花12个小时。一些朋友可能打一会儿休息一下,隔天再打,但我是一定要不休息一口气打完的那种。

散步,去自然里走走,或是看一场电影。

文丨嘻排版丨阿乔


我是清华大学大一新生,如何做才能获得剑桥公费留学的机会,我是说要求,我尊卑大三申请,当前该做何

同学 我是过来人。 如果你准备申请英国的留学,那么现在你要做的是:1,好好学习,将你的各种成绩的GPA提升至85+,否则会让国外名校觉得你成绩不好,如果有90+那么获得Offer的机会将会更大;2,在大二之后,如果有机会多和系里的老师交流,清华有各种各种专业竞赛和SRT项目,都是项目性质的,有项目经验会让你更容易的申请Offer,如果能有论文那就更好了;3,好好学英语,申请英国学校应该是要考雅思的,尽量考一个好的成绩。 除了以上三点,如果你留心学校里的信息,每年都有很多机会参与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交流,这些交流活动也会让你获得一些加分(当然每次名额都很少,需要你积极申请并且足够优秀)。 如果你觉得你在做到以上那么多以后还有精力,再去参加各种社会工作吧,不过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建议如果你现在确定了目标,就优先最上面说的那些重点去做吧。 一切这些准备活动基本上要在你大三结束的时候做完,然后大四上学期申请,申请时还有很多注意事项,但是对于你现在而言还用不到。 其实清华的毕业生,只要不是特别差,想出国都是很容易的,不过要想申请剑桥这样名校的免费研究生,就会有难度了。 但是清华人是很牛,但是做一名牛人中的牛人并不是不可能,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祝你成功!

剑桥postoffer什么意思

录取通知书。 根据查询IDP留学网站显示,剑桥postoffer指由英国剑桥大学正式录取的录取通知书,是大学本科生录取通知书。 post是指邮寄的信函(或包裹等),邮件。 offer,全称是offerletter,汉语解释为录用信、录取通知。

剑桥毕业找工作被拒十几次才发现除了读书我啥也不会

除了这个名校的光环以外,我就没有任何东西,我只会念书,你知道吧?我会希望我是一个嗯有能力有目标一个活生生的人,但是有时候你把这个东西拿掉以后,感觉我好像就啥也不是。 嗯嗯从初中开始就是上的比较好的学校华师附中,广东省最好的中学初中毕业以后拿到全额奖学金去新加坡英华自主中学,然后这个学校平均分应该也是世界前几高中毕业以后拿到了那个剑桥大学的offer,念的是经济系,今年7月份本科毕业,后来又去帝国理工呃念硕士,大概上了两个月左右,就觉得比较迷茫,就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读这个专业,我那个时候选择科目呢纯粹想的就是哪一个科目我觉得拿分简单我就选那个科了,因为我是比较想进这个大学的,而不是说是想进某一个专业,就目光比较短浅,所以就是先跟学校申请了休学,重新找一找方向。 如果说你在剑桥只有读书的部分的话,我也会过得蛮开心,但是我们除了念书就求职其实占更大的比重,吧我刚刚进学校就是会有新生欢迎会嘛高年级的学长,嘛他们就非常热情的已经过来问我一些问题,你这个 spring program申请了没有?上面internship申请了没有?我说这这啥,呀然后他们说你还不申请,再不申请就过,那个最后期限啊当天晚上就匆匆忙忙写了个简历,谢谢几位学长就是破坏了我在剑桥本来能拥有的一个美好生活,让我在刚进入大学的时候就体会到了这种求职的焦虑感,因为我们就申请的公司一般都比较好,所以我们也是经常被拒特。 特别是金融这种门槛比较高,然后又又特别卷的行业,人家有很多很多你这种名校的学生来申请,像那种好的投行IBD的岗位,他可能只有百分之一点几这个录取率,我去申请这些工作的原因,也是因为我周围的人在申请世俗的认知里面,我们毕业了就应该去这样子的岗位这样子的行业工作,因为我对这个不是太感兴趣,从一开始我就没有特别的呃投入去做这件事情,我第一年申请的是投行部全都被拒了。 第二年我选的是那个财富管理部,好不容易申请到一个德意志银行的财富管理部的一个暑期实习,因为疫情的原因,呢后来也没有给全职,这一次以后,我对于顶级的外资投行啊咨询公司啊或者什么对冲基金啊这种比较高大上的企业的申请,就不怎么上心了,被搞怕了,吧开始摆烂就哗哗开摆开摆。 到现在你问我说我想去哪一个行业,其实我也不知道有一次我一个很优秀的同学来剑桥找我吃饭的时候,然后我就跟他抱怨说求职好辛苦,啊投行的活好难干,啊然后他就问我说,那假如说你现在你也不用为钱担心,你也不用为社会地位担心,就是抛去一切这种功利条件或者功利目的的这个状态下,你最想做什么就你的梦想是什么,我想了一会就我觉得也找不到,就比较悲哀。 黑嗯我倒从来没有给自己定义过自己是成功者还是失败者,但是确实挫败感是蛮强的,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那几天,哇那个时候真的好天真,拿到以后觉得哇靠人生赢家以后稳了,对于名校的追求,小学时候可能没有什么概念,但是因为初中是上了一个比较好的学校,就等于说给自己划定了一个下限,嘛就是说唉我是这个学校出来的,那我以后都要读名校,但是你读完书以后要干嘛,你考进名校以后,然后呢钱赚多一点,社会地位高一点,或者所谓的上流一点,我觉得你的自驱如果始终是来自于一个非常功利的目的的话,你在某一个时刻会发现这种动力其实是很空虚的,读书的时候其实目标很明确,我要考到高分是很简单的一个目标,嘛但是这种求职你到底想要的是什么东西?你是想要钱,还是说社会地位生活质量,还是说这个工作时间和自己生活的平衡,也没有人给我一本教科书,告诉我应该去怎么做,名校的这个标签可以当做一块敲门砖使用,吧可以帮我争取到第一场面试,但是也仅仅是到此而已了,他不可能说我跟你说我是剑桥的,你就直接给我发offer,从这个面试开始基本上就是看你的这个工作能力了,很多东西也不是我能掌握的。 比如说我的一些朋友呢父母是从事金融业的或者相关行业的,可能从小不用学就已经耳熟能详了,在剑桥的时候大公司会来开一些咨询会之类的,是要穿着正式的西装,然后你拿着杯红酒、白葡萄酒香槟之类的跟业内人士高谈阔论,讲一些很大的话题,每次参加这种东西的时候,我都觉得有点格格不入,完全不凡尔赛的说名校废材之类的这个标签比较适合自己。 吧因为我从小到大虽然说读的都是很好的学校,但是我一直处于这个所谓什么鸡头凤尾之类的,死抱着这个凤凰的这个尾巴往前跑,刚进大学148个人吧应该,然后考的是第一百名,已经是觉得很努力的一个结果了,大二大三之后就开始比较佛系了,一个是因为竞争环境真的很激烈,选不过另外一个方面是进入社会这个大熔炉里面,就不如以前在学校里面的那么那么那么光鲜亮丽了,觉得自己是称不上 自己学校的这个民企的,所以就干脆唐平就开白就对了。 嗯前两年我是特别在乎一个社会地位,想进一些民企,继续走上这个所谓的什么社会精英啊人生赢家之类的道路。 就钱的话其实没什么所谓,因为这些工作一般钱也不会少,真正快要到进入社会那个状态的时候,就感觉人会变得实际一点,嘛 ok那我愿意放弃社会地位,什么东西我都愿意尝试,只要能赚到钱就行,所以就是尝试了很多呃看起来好像跟我学历不太符合的一些领域,主要就是运营。 啊直播啊感觉是一个可以比较快速积累财富的一个行业,别人都赚了这么多,为什么我不能我为了这个还是去上了一些课的上一些那种短视频运营,然后个人IP打造等等,这一方面的培训发现其实也不是我想这么简单非常累,短时间赚大钱的案例也都是幸存者偏差,当时培训公司的一些前辈都非常非常的极力劝我说来了解一下,玩一下就好了就不要真的干这个他说什么太屈才了什么之类的,还是去干一些所谓的这种高大上的活,当时的逻辑很天真,我只要舍弃社会地位,我只要能够拉得下脸面来去做一些事情,那我就可以换来很多的钱,可能这个比如说格局小了点,但是怎么说呢受这个身边环境和个人比较偏激的思想的影响,对于钱这个东西还是比较敏感的。 然后因为我年纪也比较大,嘛想要短时间内补上,这几年可能别人已经赚到的,但是我还没有赚到的钱,在新加坡参与这个奖学金项目就自然而然会比国内的同学要慢个两届,因为打篮球的原因又伤停休息了一年,所以就我是比以前的同学要慢个三界的,而且25是一个有点像分界线一样的意思,就感觉25了,你就已经不是一个青涩的就是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了,别人爸妈养这个22年就可以出来赚钱养家,你为什么25岁还在家里啃老,特别是作为男生来说,唉这样讲会不会被骂,性别歧视就压力更大一点。 吧我现在也是没有找到我特别感兴趣的东西,或者自己适合干什么,我会去努力申请一些这个实习的机会,吧市场营销啊金融机构的工作,啊不管喜不喜欢都先做着先,要不然你永远也不可能知道自己适合什么东西。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kuaibao/40865.html
牙没了 这项新研究或许能造福许多人 用药就能长回来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