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报记者 赵新亮
LG广州工厂有望花落TCL科技!
8月1日晚间,TCL科技发布公告称,控股子公司TCL华星参与乐金显示(中国)有限公司70%股权和乐金显示(广州)有限公司100%股权竞买报价。
当日,公司收到LGD(LG DISPLAY CO., LTD.)发来的函件,TCL华星被确定为本次股权竞买的优先竞买方。
一旦交易成行,TCL科技有望成为LG显示器在国内业务的接盘方,面板行业格局进一步明细。
考虑到乐金显示(中国)有限公司的净资产已高达118.02亿元,此次交易价格将震动业界。
此前,有市场传言称,LGD广州工厂的出售总价高达2万亿韩元,即超过100亿元人民币。
收购价格或超百亿元人民币
TCL科技表示,经出售方根据公平、公正的原则,以股权购买价格、运营性支持方案、交割可行性和其他重要条件为评审基础进行评比审核,TCL华星被确定为本次股权竞买的优先竞买方。后续TCL华星将与出售方就本次交易事项进行排他性谈判及商定交易协议。
乐金显示(中国)有限公司是LGD在韩国以外投资的唯一8.5代液晶面板工厂,彼时总投资约为40亿美元。
资料显示,乐金显示(中国)有限公司2023年营收为63.34亿元,净利润为6.02亿元。截至2023年底,其总资产为133.27亿元,净资产为118.02亿元。
LGD直接和间接合计持有其70%股权,广州高新区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有其20%股权,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持有其10%股权。
乐金显示(广州)有限公司是LGD在中国投资成立的专业TFT-LCD供应商。
其前身为乐金飞利浦液晶显示(广州)有限公司,于2008年6月正式更名为乐金显示(广州)有限公司。
2023年,乐金显示(广州)有限公司实现营收118.6亿元,净利润为5.36亿元。截至2023年底,其总资产为211.25亿元,净资产为28.39亿元。
考虑到两家标的公司的净资产规模,TCL科技此次收购或耗资巨大。
此前,有市场传言称,LGD广州工厂的出售总价高达2万亿韩元,即超过100亿元人民币。
当日早些时候,LGD也发布了相关信息。
行业格局即将生变
今年5月,有消息称,LGD有意出售广州工厂,并收到了包括TCL华星在内的多家公司的收购意向书。
在业内人士看来,由于行业竞争激烈,LGD有意收缩LCD业务,但出售该业务很有可能导致竞争对手实力大增,这也是该交易迟迟没有落定的原因之一。
目前来看,LGD还是决定退出该业务。一旦该交易成行,国内面板竞争格局将进一步清晰,京东方、TCL华星等厂商将进一步加强主导地位。
数据显示,2025年京东方(BOE)和TCL华星在全球5代及以上LCD 面板产能面积(简称“全球LCD产能”)中合计占比超过50%,达到52.6%;加上惠科(HKC),中国前三大LCD面板厂商在全球LCD产能中占比为65%;整体中国大陆厂商在全球LCD面板供应份额达到72.7%。
上述业内人士称,在头部厂商坚持按需生产的经营策略下,预计电视面板行业将迎来盈利稳定增长、现金流爆发的时代。
编辑:舰长
审核:陈墨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
LV母公司宣布完成收购蒂凡尼,这意味着什么?
1. 路威酩轩集团(LVMH),全球奢侈品行业的领军企业,于美国东部时间1月7日宣布完成了对蒂芙尼(Tiffany)的收购。 这一交易历时一年多,经历了多次波折,最终以超过百亿美元的价格成交。 2. 作为收购的一部分,LVMH的继承人之一,亚历山大·阿诺特,被任命为蒂芙尼的高级管理人员。 这位28岁的年轻人在奢侈品行业已经展现出了他的才华,曾成功执掌Rimowa并推动Supreme合作项目,通过社交媒体吸引年轻消费者。 3. LVMH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贝尔纳·阿尔诺在声明中对蒂芙尼的增长潜力和创新能力表达了信心,这促使LVMH投入158亿美元进行收购,并派遣高级管理团队入驻。 4. 蒂芙尼,这个历史悠久的珠宝品牌,现在成为LVMH旗下的一员,对LVMH来说,这是实力的大幅提升,如同虎添翼。 5. 同时,LVMH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迈克尔·伯克将兼任蒂芙尼的董事长,而LVMH在美国及全球商业活动的负责人安东尼·莱德鲁将担任蒂芙尼的首席执行官。 两人将负责蒂芙尼的日常运营,并计划对设计团队进行重大改革。 6. 值得关注的是,由于收购的完成,标普道琼斯指数公司已在上月底将蒂芙尼从标普500指数中移除。 现在,随着蒂芙尼正式成为LVMH的一部分,这家珠宝品牌的未来将更加紧密地与LVMH的战略发展相连。
H3C未来有可能超过华为吗?
首先,H3C和华为的竞争,主要是集中在数据通信领域,如果是和华为比无线、比传输,H3C连业务都没有,是肯定不会超过华为的。 H3C和华为实际上有点同源的意思,如果不是因为当年美国的反对,H3C早就被华为收购了,最早H3C和华为的命令行都是类似的,华为的路由器配套的就是H3C交换机,直到后来H3C被HP收购后,华为才开始做自己的高端交换机。 H3C和华为分家之后,H3C在企业网领域做的风生水起,而且自身也在逐步摆脱华为的影子。 现在H3C和华为的在企业网竞争的很厉害,在紫光入主H3C后,H3C也逐步进入了三大运营商的集采,看起来好像H3C和华为在企业网分庭抗礼,并且H3C在逐步蚕食华为运营商的份额,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H3C在数据通信领域可以超过华为?事实当然不是这样,相对HW来说,H3C的短板太明显了。 首先华为在数据通信解决方案上的积累比H3C深厚的多,尤其是在高端路由器的积累。 这点H3C远远不如华为,这个原因也是因为华为在路由器里的积累太深厚了,从芯片到功能,H3C的能力都远远不如华为,尤其在核心路由器领域,华为的核心路由器已经是全球第一了,H3C还有很长的道路才走。 这个原因和芯片有关系。 最早H3C的交换机采用的是ASIC芯片,这在交换机没问题,H3C把交换机改个外观,直接换个名字当路由器卖也应该没有问题,毕竟企业的流量比较小。 但是随着企业云化的发展,企业的流量越来越大,而且H3C已经介入运营商领域,ASIC架构已经不能在路由器使用了。 H3C介入NP架构的路由器的时间比较短,因此这方面的能力不如华为也很正常。 其次就是华为在数通整体解决方案的能力也远超H3C。 华为现在在企业领域越来越不靠单机,而是靠解决方案来打市场,这对H3C就很尴尬。 因为在企业招标内,华为解决方案的能力作为技术参数写入,H3C就很难受,面临着无法满足行业客户需求,只能拼单机价格。 所以,H3C要真正重视行业的解决方案,利用自己的优势推动自身的行业解决方案的能力,避免仅作单机,发展一些领先技术自己的能力,这个对H3C是有利的。 最后,H3C要真正的重视产品,不能总是靠包装产品或者改改官网参数拿下项目,这个对H3C是不利的。 H3C如果要超越华为,就一定要参与运营商的蛋糕,运营商都是要集采的,都是实打实的能力比拼。 过去H3C其实带坏了企业市场的风气。 交换机包装一下换个名字就是路由器,为了投标官网的参数随便改,各种功能找一些恰饭的测试机构随便出报告,导致整个企业网都开始改参数作假,这点很不好。 H3C需要正视自己的能力,未来才有可能超越华为。 H3C个人不认为能全面超越华为,但在部分领域倒是有可能赶超华为,前提是能持续研发和掌握核心技术。 1、先看看H3C的起源 H3C也就是大家俗称的华三,这家公司的起源其实就是华为,是当年华为和美国3Com合资组建的一家专门用来在海外市场和思科进行火拼的企业,其核心业务也就是华为之前的主营之一:通讯设备。 最初的核心人员构成,包括一些专利技术也都来自于华为。 不过,后来由于各种因素华为将其出售了,之后华三先后归于3com、惠普,最终在2015年时被紫光收购,至此华三开始了新的征程。 2、华三近年来的整体发展 并入紫光后的华三(现在称为“新华三”)相当于拥有华为当年的底子,又有了紫光的国企背景,整体实力大增。 紫光集团这些年来一直在布局 科技 产业,除了通讯领域的华三,还有半导体领域的展讯芯片、紫光存储、长江存储等厂商。 这样一来,华三以及其他紫光的兄弟企业组合作战已经是相当于另一个华为。 目前华三的核心业务主攻的仍是通讯领域,其产品线有交换机、路由器、服务器、存储、云计算和大数据等等,以上这些业务大部分其实和华为处于正面竞争状态。 业内有传言称,华为面对这一友商时,有时候也得绕着走,可见华三业务能力还是可以的。 因此,如果说华三能在这些核心业务上给力,那倒是有可能在这个领域追上华为。 当然前提还是需要在研发上下功夫,有自研的核心技术和产品。 3、不可能完全超越华为 至于超越华为显然是不可能,现在整个紫光都还不如华为,更不要紫光旗下的一个子公司。 现在的华为拥有太多的技术力量了,不说8万件的授权专利,光说现在的业务体系就已经不是华三能比拟的。 从业务体系上来说,华为现在除了有运营商业务,还有消费业务,企业业务,而消费业务这块根本不是华三可以追赶的,全球销量第二的手机,各种智能终端设备,拥有各种自研芯片(麒麟、巴龙等),包括未来即将全面启用的操作系统,以及领先5G技术等等。 这些业务和产品线都是华三所不具备的,也根本不可能再短期内予以发展出来。 Lscssh 科技 官观点: 因此,华三想要全面赶超华为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 至于紫光集团个人倒是希望未来能追赶上华为,毕竟这家集团已经进军半导体领域多年,其发展有助于提升我国在半导体领域的整体实力。 感谢阅读,给点个赞鼓励下呗,欢迎关注【Lscssh 科技 官】,谢谢~~我觉得不可能。 原因如下: H3C后面统一称华三 1、 华三的业务广度远不如华为 华三的核心业务一直都是围绕企业网展开的,而且起步比华为早很多,也势必在行业里树立起了自己的标杆形象,但是这几年华为也开始在企业网发力,且后来居上,同时华为还有几大华三不具备的业务板块,比如运营商业务,也就是我们常说到的中国电信中国移动这些,要知道这些都是大客户,每次招标都是百亿级的大胆,还有一块就是当今如火如荼的终端业务,最典型的就是手机,华为和荣耀目前是除三星外出货量最高的手机制造商。 2、公司文化 华为讲究狼性文化,内部管理和晋升机制都很严明,同时大家都有很强的奋斗精神和危险意识,华为的高薪高年终在业内也是人尽皆知,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华为恰好在这方面有自己独特的管理逻辑和管理方法,这也为公司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再说说华三,华三目前被紫光收购了,可以说华三慢慢参杂了更多的国企化背景,企业危机意识会更淡泊一些,同时华三的薪资和人才吸引力方面也远不及华为。 综上,华三要追赶华为从目前来看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在企业网领域,H3C有一定的优势,早在2003年,H3C就开始做企业网,华为当时还没有企业网,因为非竞争协议的限制,华为当时没有企业网,专攻运营商。 后来,H3C被HP买去了,华为才开始发展企业网,所话说“姜还是老的辣”。 H3C的“坎坷身世”可以看到,大东家依次是: 华为、3com、HP、紫光。 H3C的优势 华为在运营商领域做到了全球第一,特别是近些年来的5G网络,这些年来发展企业网、终端市场,获取了很大的成功。 H3C的优势在于企业网 ,华为和H3C分家那年,签署了非竞争协议,华为不能涉足企业网,也就是说华为专攻运营商、H3C专攻企业网。 后来,H3C被HP买去了,华为这才大力发展企业网,大概是2011年的时候,相比H3C要晚8年的时间,以前公安等国家部门的骨干网,基本上是清一色的H3C,这些年逐步更换称了华为的产品。 总之,华三是不可能超过华为的,撇开终端市场不说,在运营商领域差距太大。 在企业网领域,华为这些年也有了长足的进步,随着设备的更新换代,很多企业、政府机关将H3C、思科的路由器、交换机换成了华为的数通产品。 有人说,H3C底蕴不足,毕竟成立于2003年;而华为这家1987年成立的公司,它的市场,底蕴,以及技术更足。 可是,你在2019年企业级存储市场IDC机构排名中可以看到。 华为在2019年的企业级存储市场出货份额达到29.5%,排名第一,同比出货排在第二的是H3C 11.8%,同比增长3.8%,由第三位升至第二位。 它似乎以一种我们很难想象的进步,迅速成就了在它领域的成功。 但是,你也得知道的是—— H3C拥有全线路由器和以太网交换机产品,重点在于网络安全、云存储、云桌面、硬件服务器、WLAN、SOHO及软件管理系统等领域发展。 华为可不仅仅在这方面有发展,我们在2019年华为年报可以看到, 华为目前是三大业务:消费者业务,企业业务以及运营商业务。 特别是在消费者业务上,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手机终端,华为一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H3C它主攻的领域和华为所主攻的领域还是有不同的地方,华为的综合性更强,而且它每年的技术投入,就决定了它的发展,这方面确实是H3C所不能够比拟的。 能不能够达到华为的地位?我觉得难,但并不是没有机会。 不过在现在 社会 ,企业发展迅速的阶段,是不是有更多的新兴企业来挑战它们呢?市场竞争激烈,可能也为它超越华为铸就了一道高墙。 所谓的H3C,其实指的就是紫光集团下面的新华三,而这个新华三跟华为之间又颇有渊源,一会儿我们详细说。 先回到这个题目中来“H3C未来有可能超过华为吗?”,其实问题不能这么问,一个独角兽和一个巨无霸怎么比?如果说综合实力的话,新华三肯定是比不过华为啊,这个不用解释。 甚至在很多细分领域,两者也都是没有太大可比性的,比如手机、PC等硬件,以及芯片研发方面,不过如果说起网络服务这一块,二者可谓就是各分天下了,运营商这部分华为更厉害,企内网这部分却是新华三更具优势。 先说下华为和新华三的关系,两家公司光名字听起来就挺像的,long long ago~华为跟新华三之间有过非竞争协议,内容是华为一定时间内不涉足企业网,当时华为本身还就是新华三的控股方,华为占股51%,3COM占比49%,所以当时新华三还被称为华为3COM。 事情到了后来,华为跟3COM角色颠倒,华为占比49%,3COM占比51%,成了控股方,但是习惯上还是将其成为华为3COM,然后过了几年3COM完全收购了华为的那一部分股份,100%控股新华三,当然在名字上人们还是习惯的称之为华为3COM,再到后来3COM挂了,最终新华三随着3COM一同归入HP门下,这个时候才改名为华三,故事到了最后,华三全外资背景实在混不下去了,干脆最终被紫光集团收购了51%的股份,到此紫光成为华三的控股股东,这个时候华三也正式更名为新华三。 所以说起华为和新华三,二者还是有这么点渊源的,在业务方面,最开始因为她们签订了非竞争协议,所以很早一段时间,华为并没有涉足到企业网,把这一部分市场留给了新华为,因此在企业网方面,新华三相对华为还是有比较大的先发优势的。 应该是03年把,新华三就已经开始在做企业网这块的业务了,而华为一直到了11年才开始在企业网上面发力,自然二者的功底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的。 不过我们也可以看到哈,近几年华为在很多领域都在发力,什么芯片啊、智能家居啊、物联网等等很多领域都是如此,在企业网方面,华为也正在着力的布局自己的生态,女里跟他的网络服务、硬件设备能够起到更大的协同效应,因此二者的差距也正在进一步的缩小。 但是,话说回来,美国给华为这么一打压,而且还是联合起整个亲美势力一同给华为施压,这对华为的影响将会是持久性的,华为在未来还能不能继续保持目前这种强劲的发展势头,这个还需要看华为的韧劲儿怎么样了。 华三呢,就是一个本分的农民,种好自己的地,果实成熟自然有人要吃。 每年都是按照规则把该做的做好做完,这样也就有了生存的资本。 华三和华为的技术和产品,对大多数用户和企业来说,没有太大的区别,无非就是品牌的知名度有不一样罢了。 目前市场占比,华为40%左右(中高端市场),华三30%左右(中低端市场),目前市场的蛋糕被划分的比较有秩序,大家互不干扰。 最后总结,没有第三方强大实力的搅局,会持续几十年! 日前(4月1日)市场调研机构IDC公布了2019 Q4季度中国企业级存储市场市场份额数据。 华为在2019年的企业级存储市场出货份额达到29.5%,排名第一;而出货排在第二的变是H3C。 H3C与华为的“渊源” 其实H3C早先是从华为独立出来,但现在是两个不同的公司。 H3C的前身是华为+美国知名企业3com的合资公司。 后面的多次股权变更问题,3com也拿到了全部股权,从而更名为H3C,也就是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后面华为是打算收购H3C的,但失败告终。 再后来H3C被惠普公司收购,从此与华为撇清关系。 H3C与华为“异同”。 H3C主要提供IT基础架构产品及方案的研究、开发、生产、销售及服务。 它和华为的竞争,主要是集中在数据通信领域。 至于服务器、储存、安全等方面的业务,其实是在HP收购H3C之后新增的,但也没什么起色。 华为方面,许多人会更加熟悉。 华为侧重于生产以及销售通信设备,是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技术(ICT)解决方案供应商,专注于ICT领域。 包含主要的三大业务模块。 说到这方面,H3C在企业网板块是有优势的。 这要从H3C成立那会说起,一些说法是当时H3C和华为有竞争协议,也就是华为主要立足运营商业务,而H3C主要是企业网范畴。 从那以后H3C在企业网领域也是弄得风生水起。 在企业网和一些大型网络的接入层中,H3C的交换机设备还是挺常见的。 “本是同根生”,而H3C后面反而抢华为的市场,有点懊恼吧!但是综合而言,H3C除了企业网市场占有优势外,其它方面是比不上华为的。 本身华为在数据通信解决方案上的积累比H3C深厚的多,华为现在在企业领域也不单纯单机打拼了,而是靠一体化的解决方案来提升优势。 本身H3C要超越华为就是一个伪命题,因为整体上H3C的业务规模限制明显,只是需要坦诚的是H3C某些领域有所优势。 未来还要取决于H3C整体的运营,战略规划和市场的变化把握… 两家公司都工作过。 说说我的看法。 首先两家公司业务领域有雷同,但是体量差一个数量级,决定了新华三盒和华为在很多方面不具备可比性。 其次超越与否与两个公司的战略选择和市场投入策略相关。 不能排除在单一领域新华三超越华为的可能。 毕竟华为再大也不能把市场全部覆盖掉,因此依然存在差异化的市场。 再次两家公司渊源深厚,在一些市场上不排除有联手求生存的可能。 而客户选择决定了不会只有一家供应商。 因此只要经营得当,两家长期并存是大概率事件。 单从技术层面上来说。 华3的很多高端的业务特性,根本就是没有和对共有协议对接好。 最先使用华三解决不了,打400后来发现也解决不了。 一气之下更换华为的设备之后瞬间解决。 这就是技术层面的。 再说业务层面上来说。 华3主打的只是一个简单的数据通信。 而华为的产业链铺得比他大。 按照这个层面上来说的话,其实华为是吊打华3的。 而且企业的狼性华3是做不上来的。
百亿级央企重组案获批,“电建地产”将成往事
如无意外,“电建地产”作为法人主体,将退出 历史 舞台。 9月22日,南国置业()公告称,收到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相关批复,原则上同意其与电建地产的重组方案。
南国置业是电建地产下属控股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国务院国资委。 为贯彻落实国企改革目标,电建地产拟以南国置业为平台对房地产业务进行整合,实现国有资产向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集中。
具体交易方案为,南国置业以向电建地产股东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吸收合并电建地产,交易对价112.75亿元。 其中,以现金方式支付12亿元,以股份支付100.75亿元。
交易完成后,南国置业作为存续方,将承接电建地产全部资产、负债、人员、业务、合同及其他一切权利与义务,电建地产将注销法人资格,中国电建将成为南国置业的直接控股股东。
国企改革又一案例
成立于2005年的电建地产,是国务院国资委批准的首批16家央企地产企业之一,系国资委直属央企。 电建集团通过中国电建、中电建建筑公司合计持有电建地产100%股权。
南国置业由许晓明一手创办。 十一年前,南国置业成功登陆资本市场,许晓明一举成为当时湖北首富。 但上市没能成为跳板,此后南国置业业绩低迷,甚至在2012年遇到资金危机。
不得已,许晓明选择出让公司股份求生。 从那年开始,双方开始进行一系列股权转让,直到2014年,电建地产溢价约10%收购南国置业1.1亿股,正式成为后者第一大股东。
牵手电建地产后,南国置业尝试走出武汉,并拓展新业务边界,但囿于区域布局等因素,业绩危机步步逼近。 上半年,该公司营业收入15.56亿元,同比下降50.69%;归母净利润-2.99亿元,同比下降1508.23%。
此时,向南国置业注入电建地产核心业务,无异于“雪中送炭”。 南国置业称,重组有利于提升其市场拓展能力、持续盈利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从更大层面来看,这是电建地产整合旗下房地产业务,实现优质国有资产向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集中,以进一步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营效率,增强国有经济活力的重要举措。
交易完成后,双方将整合为电建集团内包含住宅、商业地产的全业态上市房企,通过共享市场、商业渠道、土地储备等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解决潜在的同业竞争问题。
南国置业在资本市场的表现也急需重塑。 2015年,南国置业股价曾冲到12.39元高位,但此后一路下滑,至今股价仅2.55元。
按2017年国资委所言,央企要加强市值管理等各项措施,把上市公司做优。 2018年,国资委再提,要依托上市公司平台整合优质资产,盘活存量股份,抓好亏损上市公司专项治理。
南国置业称,借本次交易,电建集团可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放大作用,提升电建集团地产业务板块的市值规模,降低资产负债率,提升资产证券化水平,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经营整合仍存风险
尽管有诸多利好,但本次重组尚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并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等机关批准,能否顺利实施尚存不确定性。
值得注意的是,因南国置业将承接电建地产的全部债务,后者需向其债权人发送重组相关公告。 这种情况下,可能会有部分债权人要求提前清偿债务或提供相应担保。
截至2020年3月31日,电建地产母公司经审计负债总额为528.85亿元,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以外的负债合计528.55亿元。 其中,金融性债务293.90亿元,非金融性债务234.66亿元。
上述金融性债务中,尚有20.48亿人民币的美元债未取得债券持有人会议相关决议。 上述会议需持券金额2/3以上的投资者出席才能召开,75%以上的与会投资者同意后,方可豁免电建地产相关违约责任。
如果南国置业顺利承接上述全部债务,该公司资产负债率将由截至2019年12月31日和2020年3月31日的81.54%和83.12%,上升至84.36%和83.71%,流动比率也有所降低。
不过该公司认为,交易将提升其经营规模、总体盈利能力,进而有助于提升偿债能力。 数据显示,交易后南国置业截至今年3月末的资产、营收、归母净利润将分别提升423.30%、3685.06%、94.70%。
值得注意的是,电建地产面临盈利下滑的局面。 2018年和2019年,电建地产净利润分别为13亿元和9.31亿元;2020年1~3月,电建地产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录得-43,211.17万元。
最近两年及一期末,电建地产存货余额分别为796.21亿元、939.68亿元和957.83亿元,占总资产的比例分别达65.30%、65.88%和64.59%,面临一定的去化及存货跌价风险。
而据双方协定,电建地产在2020年至2023年累积实现的扣非后净利润应不低于28.26亿元。 资本运作能否助力业绩提升,还有待双方持续磨合。
南国置业直言,电建地产下属子公司数量较多、业务布局较广,“若整合过程较长未能有效协同,将引发业务发展缓慢、资金使用效率下降、人员结构不稳定和管理效率下降等潜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