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营收17.5亿亏损6.6亿 腾讯与金蝶是股东 多点再度冲刺港股

雷递网 雷建平 5月1日

多点数智有限公司(简称:“多点DMALL”)日前再度更新招股书,准备在港交所上市。

这是多点DMALL时隔近1年后,再次向港股递交招股书。

年营收17.5亿 亏损6.55亿

多点DMALL成立于2015年,为本地零售业提供基于云的一站式端到端的数字零售SaaS平台。

多点DMALL提供的服务包括零售核心服务云、电子商务服务云以及营销及广告服务云,可以增强零售商及品牌商的运营、营销及销售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终端消费者。

其中,零售核心服务云解决方案以DmallOS系统软件及智能物联(AIoT)解决方案为基础,是一个可以提供贯穿零售运营全流程数据洞察,并提供可实操的改进措施的综合性平台。多点DMALL已经实现了三种云之间的协同效应,可以为零售商提供便捷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多点DMALL已与物美、麦德龙、重庆百货、银川新华及DFIRetail Group合作,并已实现快速扩张,和包括连锁超市、仓储式超市、百货商店、便利店、专业零售商及新零售业态的不同零售业态的客户合作。

招股书显示,多点DMALL在2021年、2022年、2023年营收分别为10.45亿元、15亿元、17.5亿元;毛利分别为3.58亿元、6.69亿元、7.12亿元;毛利率分别为34.3%、44.6%、40.7%。

多点DMALL在2021年、2022年、2023年年内亏损分别为18.25亿元、8.4亿元、6.55亿元。

多点DMALL在2021年、2022年、2023年经调整亏损分别为9.59亿元、2.96亿元、1.4亿元。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多点DMALL持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5.33亿元。

C+轮投后估值达30.5亿美元

多点DMALL执行董事为张峰,非执行董事分别为CurtisAlan FERGUSON(冯广晟)、孙宇含女士、陈志宇、王正浩;独立非执行董事为侯陽博士、蔡琳女士、毛基业、李维。

多点DMALL股东包括兴业银行、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恒安珍宝投资有限公司、深圳投控湾区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金蝶、联想、深圳市福田引导基金投资有限公司、民生商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信银(香港)投资有限公司、腾讯、IDG资本等众多机构。

多点DMALL成立以来获得过多次融资,其中,2017年5月获得1.06亿美元融资,每股成本为1美元,投后估值为6.06亿美元;

多点DMALL在2018年到2019年先后完成B系列轮融资,其中,2018年9月募资8000万美元B轮融资,2019年4月再次募资5050万美元B+轮融资,每股成本均为1.98美元,第二次后投后估值为13.3亿美元;多点DMALL在2019年再次完成B++轮4600万美元融资,每股成本2.5美元,投后估值17.26亿美元。

多点DMALL在2020年8月3.7亿美元C轮融资,每股成本为2.8美元,投后估值为23亿美元;2021年10月再次完成5180万美元C+轮融资,每股成本为3.88美元,投后估值达30.52亿美元。

腾讯与IDG、金蝶是股东

IPO前,CelestialLimited(由创始人张文中博士控制)持有多点DMALL已发行股份的49.19%;Odor Nice Limited(由创始人张博士控制)持有公司已发行股份的8%;Retail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imited(由创始人张博士控制)持有公司已发行股份的1.17%;

张文中为物美创始人,多点DMALL创始人。张文中1994年创办物美超市。2006年,是物美发展的最好时期。也是在这一年,张文中被带走调查,这一走就是7年。2018年5月31日,法院宣判张文中无罪,物美集团无罪,原审判决已执行的罚金及追缴的财产依法予以返还,其12年的冤案彻底平反。

张文中曾在物美招股书中发表了《人生跌宕:创业,冤狱,再出发》的公开信,称“尽管身陷囹圄,但我始终坚信,正义终将到来!我不会因为自己坚守道德和诚信、不违背做人的底线而后悔。我坚信自己无罪,始终坚持上诉、申诉。在狱中,面壁、劳动、读书、思考,使我的精神世界走向平静和充实。寒冬里刺骨的冷水浴,让我的意志更加坚强。”

张文中说,只要一有机会,就鼓励物美团队,一定要坚信困难是暂时的,企业会更好。经历风雨,其依然是个乐观主义者,是个积极的奋斗者。“满足消费者对更美好生活的追求,是我作为企业家的初心;用数字化推动零售产业变革,是物美的使命和追求。心中有春天,人生就充满阳光。我再次出发。”

VigorousLink Group Limited持有多点DMALL已发行股份的8.71%。Vigorous Link GroupLimited为由信托全资拥有的公司,该信托为集团若干董事、高管及僱员的利益持有股份;根据相关信托安排,行使其持有的所有股份所附投票权由董事会最终指示及控制。

此外,IDG持股为7.67%,兴业银行持股为3.32%,腾讯持股为3.26%,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通过永禄控股有限公司持股为2.9%,深圳投控湾区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持股为2.64%,大宇环球有限公司持股为1.81%,张斌持股为1.57%,张斌为张文中的兄弟。

恒安珍宝投资有限公司持股1%,上海兴雾企业管理中心(有限合伙)持股3.32%,CCCAxiomLimited持股0.59%,金蝶软件持股0.95%,Yun hui Limited持股1%,锅圈企业咨询(上海)有限公司持股0.83%。


马化腾腾讯股票占比

马化腾个人仅持有腾讯股份143%。

腾讯公司的微信(WeChat)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由张小龙所带领的腾讯广州研发中心产品团队打造。微信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通过网络快速发送免费(需消耗少量网络流量)语音短信、视频、和文字,同时,也可以使用通过共享流媒体内容的资料和基于位置的社交插件“摇一摇”、“漂流瓶”、“朋友圈”、”公众平台“、”语音记事本“等服务插件。截止到2016年第二季度,微信已经覆盖中国94%以上的智能手机,月活跃用户达到806亿,用户覆盖200多个国家、超过20种语言。此外,各品牌的微信公众账号总数已经超过800万个,移动应用对接数量超过个,广告收入增至3679亿人民币,微信支付用户则达到了4亿左右。微信提供公众平台、朋友圈、消息推送等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摇一摇”、“搜索号码”、“附近的人”、扫二维码方式添加好友和关注公众平台,同时微信将内容分享给好友以及将用户看到的精彩内容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微信由深圳腾讯控股有限公司(Tencent Holdings Limited)于2010年10月筹划启动,由腾讯广州研发中心产品团队打造。该团队经理张小龙所带领的团队曾成功开发过Foxmail、QQ邮箱等互联网项目。腾讯公司总裁马化腾在产品策划的邮件中确定了这款产品的名称叫做“微信”。

微信提供的闭环式移动互联网商业解决方案中,涉及到的服务能力包括:移动电商入口、用户识别、数据分析、支付结算、客户关系维护、售后服务和维权、社交推广等。这也预示着微信再次加大商业化开放步伐,为合作伙伴提供连接能力,助推企业用户商业模式的移动互联网化转型。

通过为合作伙伴提供“连接一切”的能力,微信正在形成一个全新的“智慧型”生活方式。其已经渗透进入以下传统行业,如微信打车、微信交电费、微信购物、微信医疗、微信酒店等。为医疗、酒店、零售、百货、餐饮、票务、快递、高校、电商、民生等数十个行业提供标准解决方案。

腾讯股东持股比例是多少?

马化腾个人仅持有腾讯股份143% 截至昨天港股收市,腾讯公司每股166港币的收盘价,总市值高达2700亿港币 折合350亿美元。 而这个数据已经超过ebay、雅虎和亚马逊这些巨型互联网公司。截止昨日纳斯达克收盘,雅虎市值亿美元;eBay市值亿美元;亚马逊市值亿美元;Google市值亿美元。自此腾讯成为市值仅次于Google的全球第二大的互联网公司。 目前腾讯最大股东MIH(南非)持有股份465%,即再增持4%就占有绝对控股(超过50%)。 要说腾讯是个国产山寨公司实在有点说不过去,因为外国人是大老板。

腾讯谁占的股份最多

1Prosus通过MIH TC持股为3087%,为大股东。

2腾讯CEO马化腾持股为839%,为二股东。

3腾讯总裁刘炽平持股为056%。

成立Prosus前,Naspers曾在2018年以总价7694亿港元出售共计189,978,300股腾讯股份,占腾讯已发行股份约2%。

年报显示,腾讯2018年、2019年、2020年营收分别为3126亿元、3773亿元、4820亿元;毛利分别为1421亿元、1675亿元、2215亿元。

马化腾和刘炽平在2020年多次减持腾讯股权,其中,马化腾套现超过60亿港元,刘炽平2020年内第五次减持腾讯股权,累计套现已超过10亿港元。

不过,马化腾和刘炽平的身价都是越减越高了。以当前腾讯市值59万亿港元计算,马化腾身价4950亿港元;刘炽平身价为330亿港元。

2021年4月,Prosus被曝出售192亿股腾讯控股股票,持股比例从309%降至289%。以当时腾讯市值6万亿港元,则意味着Prosus将套现近1200亿港元。

Prosus是一家控股公司,用来持有南非投资公司Naspers的国际互联网资产。2019年9月11日,Prosus在荷兰挂牌上市。

腾讯幕后大老板是马化腾吗?

国际传媒大鳄MIH(米拉德国际控股集团公司) 腾讯最大股东原来不是马化腾,而是南非企业 南非的传媒集团Naspers全资子公司米拉德控股集团公司占腾讯50%股权 作为腾讯最主要的创办人,腾讯控股董事局主席兼CEO马化腾在普通网民中的知名度却着实一般,其它11位创办人股东在媒体上的公开露面就更为鲜见。或许正是马化腾及其团队的低调,造就了腾讯对媒体的低调,也让人们忽略了这些站在“企鹅”标识背后的IT超级玩家们的创业路径。腾讯的招股上市,使得这家诞生于1998年底、快速崛起的IT公司的资本路径第一次完整地展现在公众面前。腾讯方面出具的资料表明,腾讯控股的前身——腾讯计算机于1998年11月在深圳成立,注册资本为50万元人民币,两名出资人黄惠卿和赵永林分别持有60%和40%的股权。经过历次股权转让,腾讯控股的5位主要创办人马化腾、张志东、曾李青、许晨晔和陈一丹共同全资拥有腾讯计算机至今。1999年,由于政策的限制,外国投资企业不能在中国投资电讯增值服务,而IDG(美国国际数据集团)和香港盈科有意投资腾讯,腾讯5位主要创办人于当年底成立腾讯控股作为腾讯各公司的控股公司。由此引入的两笔风险投资共220万美元,IDG和盈科分别持有腾讯控股总股本的20%,马化腾及其团队持股60%。正是这220万美元的风险资金,为腾讯日后的迅速掘起奠定了基础。2001年6月,香港盈科以1260万美元的价格将其所持腾讯控股20%的股权悉数出售给MIH 米拉德国际控股集团公司 ,以110万美元的投资,在不到一年中即获得1000余万美元的回报已经堪称奇迹,但事实证明盈科还是低估了腾讯的成长潜力。起源于南非的MIH绝非等闲之辈,其在纳斯达克和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同时上市,主营业务是互动电视和收费电视,年营业额约2.5亿美元,市值40多亿美元,是个实实在在的传媒巨头。其对中国即时通讯市场的关注与理解,更加彰显了来者的不凡。MIH从盈科手中购得20%腾讯股权的同时,还从IDG手中收购了腾讯控股13%的股份。但是显然,一旦看清了腾讯的成长潜力,MIH不甘仅仅成为一个参股投资的角色。此后的2002年6月,腾讯控股其他主要创始人又将自己持有的13.5%的股份出让给MIH,腾讯的股权结构由此变为创业者占46.3%、MIH占46.5%、IDG占7.2%。但在持股比例和公司经营管理的界定上,MIH与腾讯创业团队显然经过一番良好的协商,在MIH短暂控股时期,腾讯控股的具体经营管理主要还是由马化腾等主要创办人负责,MIH方面派出的两名非执行董事并不负责腾讯控股的具体事务。直到2003年8月,腾讯创业团队才将IDG所持剩余股权悉数购回,并从MIH手中回购少量股权,经过股权结构的重新调整,最终完成了上市前MIH与创业团队分别持股50%的股权结构。风险资金和技术支持的作用实际上,腾讯控股上述历次股权的变动与风险资金投入的不断增加同步进行,事实表明,腾讯今天的成长除了公司不断将保留盈利转为追加投资之外,风险资金的追加孵化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腾讯控股正式招股之前,此前媒体的报道中曾经存在偏差,一度认为MIH自进入之初所持腾讯控股的股权即与腾讯创业团队相当,从而忽略了MIH一度占据股权优势的一面。在事实经由腾讯控股的招股章程披露之后,就会引出一个疑问:在曾经占据股权优势的背景之下,MIH为何放弃绝对控股而接受与腾讯创业团队各占50%的股权安排?有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尽管MIH拥有强大的资金实力,但对于腾讯控股而言,一旦没有马化腾及其他主要创办人的进一步努力,公司的运营和进一步发展就会失去方向,“甚至对公司的运营和财务状况都会产生很大影响。”而引起记者注意的是,在目前腾讯控股的公司架构中,与腾讯控股尚无直接股权牵连的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及深圳市世纪凯旋科技有限公司的运作将对腾讯控股的业务运营产生极为关键的技术支持和沟通桥梁作用。前述已经提及,腾讯计算机乃为腾讯控股的最早雏形,目前的股权结构为5位腾讯主要创办人全资拥有,而腾讯借以发家的QQ即时通讯软件即为该公司开发。世纪凯旋科技于今年初成立,其股东与腾讯计算机同出一辙。在腾讯控股招股章程的“风险因素”中,几乎所有的条款均提到这两家公司在公司运营中的作用。尽管腾讯控股在招股章程中详细提到关于腾讯计算机和世纪凯旋的盈利分配方式、注册资本架构等一揽子合约。但分析人士认为,这仍然不会影响腾讯的主要创办人在腾讯控股未来走向上继续掌握主动权。

腾讯真正的老板是MIH米拉德国际控股集团公司。

腾讯公司真正幕后的“大佬”却并非是网民们熟知的马化腾,根据腾讯控股的财报显示,马化腾只持有腾讯91%的股份,而腾讯的第一大股东,则是持股3351%的米拉德国际控股集团公司。

MIH入股腾讯之路:

2000年,由于QQ用户激增导致当时的腾讯处于经营困境,在破产的边缘终于等来了第一笔投资,腾讯出让了40%的股份给IDG和盈科数码,同时获得了220万美元的融资,此时,IDG和盈科数码各占20%股份。

而一年之后,盈科数码的李泽楷以1260万美元的价格让其持有的所有股份转让给MIH,这笔投资在当时看是非常成功的,一年近10倍的投资回报。但站在上帝视角来看,这也让李泽楷错失了唯一一次超过父亲李嘉诚成为中国首富的机会。

网络百科-腾讯

冷酸灵母公司成 83年后准备冲击A股

冷酸灵母公司成 83年后准备冲击A股

冷酸灵母公司成 83年后准备冲击A股,近日,国产牙膏所属母公司登康口腔递交了招股书,拟在深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公司此次上市计划募集资金6.6亿元,冷酸灵母公司成 83年后准备冲击A股。

冷酸灵母公司成 83年后准备冲击A股1

“冷热酸甜,想吃就吃。”凭借这句广告语,冷酸灵牙膏被消费者熟知。近日,该品牌母公司重庆登康口腔护理用品有限公司(简称“登康口腔”)披露招股书,拟在深交所主板上市。

前身是重庆牙膏厂

综合毛利率超40%

登康口腔2001年成立,前身是重庆牙膏厂。

登康口腔主要生产牙膏、牙刷、漱口水等口腔清洁护理用品,电动牙刷、冲牙器等电动口腔护理用品,口腔抑菌膏、口腔抑菌护理液等口腔卫生用品,及牙齿脱敏剂等口腔医疗器械用品,拥有冷酸灵、登康、医研、贝乐乐、萌芽等品牌。

作为公司拳头品牌,“冷酸灵”在抗敏感牙膏细分领域拥有60%左右的市场份额。据尼尔森2021年线下零售统计数据,冷酸灵牙膏市场零售额份额位居行业第四、本土品牌第二。此外,冷酸灵牙刷市场零售额份额位居行业第五、本土品牌第三。

相比同行业平均水平,登康口腔毛利较高。2019-2021年,登康口腔的综合毛利率分别为42.26%、41.71%和42.1%,高于云南白药、两面针、倍加洁,低于薇美姿、拉芳家化。登康口腔称,主要因各公司产品结构、业务模式、客户结构等方面存在差异。

拟募资6.6亿元

过半用于营销推广

此次冲刺A股上市,登康口腔拟募集资金6.6亿元。其中,2.2亿元用于智能制造升级建设项目,3.7亿元用于全渠道营销网络升级及品牌推广建设项目,3500万元用于口腔健康研究中心建设项目,3500万元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项目。

就是说,登康口腔打算拿出大约56%的募集资金用于营销网络升级和品牌推广。具体涉及:新渠道的拓展和已有渠道升级,线上渠道升级包括电商渠道和新零售渠道拓展;强触点户外媒体、新媒体整合营销、形象广告及市场研究等投入。

之所以将过半募资投向渠道建设和品牌推广领域,这和登康口腔的经营策略有关。最近三年,登康口腔销售费用均超过2.5亿元,占营收比重分别达29.24%、25.8%、24.45%。远超过研发费用(每年约3000多万元)占比的3.11%、3.08%和3.21%。

据登康口腔自述,在口腔护理用品行业,品牌形象是影响消费者购买选择的重要因素。为维护品牌形象,每年均在品牌建设方面投入较多资源。若未来无法保证品牌建设的持续投入,或无法取得预期效果,则将对品牌影响力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导致公司业绩下滑。

口腔护理企业纷纷启动IPO

登康口腔的竞争对手,包括云南白药、两面针、薇美姿、倍加洁、拉芳家化等。

这其中,有些企业除生产牙膏、牙刷等口腔护理产品,还涉及其他业务。如:云南白药的主业是中成药,拉芳家化主要营收来自洗护产品等。而专注牙膏业务的企业里,不少都存在销售费用率(销售费用占营收比重)较高的现象。例如,舒克牙膏母公司薇美姿,2019-2021年,销售费用率分别为44.17%、39.06%和41.31%。

中信建投证券一位分析师介绍,随着牙线、漱口水、口腔喷雾等新的口腔护理品类逐渐被消费者接受,实际上国内牙膏市场的竞争正在升级。从销售渠道看,线下基本被国内外几大品牌占据了,但是在线上渠道,一些新成立的品牌虎视眈眈。

为了获得更多资金、资源和品牌推广支持,尚未上市的口腔护理企业纷纷瞄准资本市场。除登康口腔拟登陆A股,此前薇美姿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筹划赴香港上市。此外,素士科技和Usmile母公司星际悦动更是围绕“电动牙刷第一股”争先启动IPO。

冷酸灵母公司成 83年后准备冲击A股2

继舒客母公司薇美姿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后,又一家牙膏企业计划上市。近日,国产牙膏冷酸灵所属母公司登康口腔向深交所递交了招股书,拟在主板挂牌上市。

冷酸灵也要A股IPO

“冷热酸甜,想吃就吃。”一句广告词,让冷酸灵成为家喻户晓的牙膏品牌。近日,国产牙膏所属母公司登康口腔递交了招股书,拟在深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招股书披露,公司此次上市计划募集资金6.6亿元,用于智能制造升级建设、全渠道营销网络升级及品牌推广建设等项目。

登康口腔前身为重庆牙膏厂,2001年公司通过股份制改造成立。目前,公司业务范围主要包括口腔护理、口腔卫生和口腔医疗器械用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产品以牙膏等为主,此外还有牙刷、漱口水、冲牙器等。公司旗下口腔护理品牌有针对成人口腔护理的登康、冷酸灵、医研,以及针对儿童口腔护理的贝乐乐、萌芽。

6月14日,记者在南京部分商超采访了解到,登康口腔旗下牙膏品牌价格从10元至40元不等,产品以冷酸灵牙膏居多。在江北新区一家大型超市内,部分冷酸灵牙膏还推出了“买一赠一”的活动。

从公司财务来看,成人牙膏是公司主要营收来源。2019年至2021年,登康口腔的营业收入分别为9.44亿元、10.30亿元和11.43亿元,净利润为分别为0.63亿元、0.95亿元和1.19亿元。其中,成人牙膏营收比重分别高达82.1%、81.9%和78.9%。虽然公司近年来也在布局漱口水、电动牙刷等口腔护理产品,但相关产品营收比重占不到1%。

招股书披露,公司产品销售以经销模式为主,报告期内经销收入分别占总营收的86.63%、85.88%和 81.61%。公司表示,随着业务规模和销售区域的不断扩大,若公司对经销商的管理无法与经营发展相匹配,将对公司在相关地区的销售目标造成一定影响。同时,部分地区零售客户若受到线上渠道的冲击影响,可能会撤出部分区域的市场,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舒客母公司正排队上市

冷酸灵冲刺A股的同时,舒客母公司薇美姿正在港股排队。今年2月,薇美姿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拟冲刺“国货牙膏第一股”,公司旗下拥有口腔护理品牌“舒客 Saky”、儿童口腔护理品牌“舒客宝贝 SakyKids”。记者了解到,资本市场中,还有两面针()、云南白药、片仔癀()等生产牙膏的上市公司。

尼尔森零售研究数据显示,我国牙膏品类市场相对集中,2021年牙膏产品按全渠道零售额计,排名前十的厂商市场份额合计达75%,云南白药、好来、宝洁、登康口腔(冷酸灵)、高露洁等排名前五的厂商市场份额达59.50%。具体来看,前三家头部牙膏品牌的线下市场份额分别为23.9%、20.1%、8.8%,而排名第四的登康口腔仅为6.83%。

提及牙膏上市企业,不得不提的是2004年主板上市的两面针。带着“牙膏第一股”称号的两面针进入资本市场后,不断扩张公司发展版图,除主营业务外还先后进军纸业、医药、酒店、房地产等领域。不过,多元化发展战略并没能够给公司带来高收益,公司还长期陷入亏损状态。

2006年至2019年,公司连续14年扣非净利润均为负值,2020年公司终于扭亏为盈,2021年净利润865.8万元,同比下滑85.08%。今年第一季度,公司再次陷入亏损,净亏损为2955万元。对此,公司解释道,是因为公司持有的中信证券股价下跌,而造成的公允价值变动。

两面针炒股亏损,云南白药也是如此,此前还因炒股亏损登上热搜。2021年,云南白药净利润同比下降49.17%,这是公司上市后首次出现净利润同比下滑。公司表示,报告期内投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为亏损19.81亿元,去年重仓的小米集团、伊利股份()和腾讯控股股价下跌,也给公司业绩带来不少损失。

冷酸灵母公司成 83年后准备冲击A股3

“冷热酸甜,想吃就吃。”凭借这句家喻户晓的广告词,冷酸灵一直是很多人心目中的“国民牙膏”之一。

日前,冷酸灵牙膏的母公司重庆登康口腔护理用品有限公司(简称“登康口腔”)预披露招股书,拟公开发行不超过4304.35万股股份,募集资金6.6亿元,在深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招股书显示,登康口腔一年售出成人牙膏超过3万吨。对于IPO募集资金的用途,登康口腔表示,此次募集资金拟投入3.7亿元用于全渠道营销网络升级及品牌推广建设项目;拟投入2.2亿元用于智能制造升级建设项目;拟投入3500万元用于口腔健康研究中心建设和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项目。

年营收9.3亿元

一年卖出超3万吨牙膏

招股书显示,登康口腔设立于2001年,其前身为重庆牙膏厂。主要产品涵盖牙膏、牙刷、漱口水等口腔清洁护理用品,电动牙刷、冲牙器等电动口腔护理用品,口腔抑菌膏、口腔抑菌护理液等口腔卫生用品,以及牙齿脱敏剂等口腔医疗器械用品。

从公司股权结构来看,登康口腔控股股东为轻纺集团,实际控制人为重庆市国资委。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直接持有公司1.03亿股股份,占发行前总股本的79.77%。此外,温氏投资持有公司8.1%股份,为公司单一第二大股东。

作为登康口腔旗下的核心品牌,冷酸灵牙膏为公司在品牌和市场影响力方面贡献明显。招股书显示,“冷酸灵”在抗敏感牙膏细分领域拥有60%左右的市场份额,是中国抗敏感牙膏市场的领导品牌,荣获“中国名牌”称号和“中国驰名商标”认定。

根据尼尔森2021年线下零售统计数据,冷酸灵牙膏市场零售额份额位居行业第四、本土品牌第二;冷酸灵牙刷市场零售额份额位居行业第五、本土品牌第三。

在业绩表现方面,2019至2021年,登康口腔成人牙膏营收分别为7.73亿元、8.42亿元及9亿元,占主营业务的收入分别为82.14%、81.92%和78.9%。具体来看,报告期内登康口腔成人牙膏单价由2019的2.54万元/吨增长至2021年的2.62万元/吨,最近三年的销售总重量分别为3.05万吨、3.3万吨和3.43万吨。

拟募资6.6亿元

超半数用于渠道升级和品牌推广

登康口腔计划募资6.6亿元,其中,2.2亿元用于智能制造升级建设项目,3.7亿元用于全渠道营销网络升级及品牌推广建设项目,3500万用于口腔健康研究中心建设项目,3500万元用于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项目。

对于投资超过3.7亿元的全渠道营销网络升级及品牌推广建设项目,登康口腔介绍,该项目主要用于全渠道营销网络升级及品牌推广建设。

全渠道营销网络升级包括线下和线上渠道升级,其中线下渠道升级包括新渠道的拓展和已有渠道的升级,线上渠道升级包括电商渠道和新零售渠道的拓展。品牌推广建设内容主要为强触点户外媒体、新媒体整合营销、形象广告及市场研究等方面的投入。

登康口腔之所以将超过半数的募资金额用于渠道建设和品牌推广,与公司近年来的发展战略息息相关。中证君注意到,身处日化用品行业,登康口腔的销售费用在公司各类支出中占比较高。2019年至2021年,公司销售费用分别为2.76亿元、2.66亿元、2.79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分别达到29.24%、25.80%、24.45%。

2019年至2021年,登康口腔销售费用项下的广告宣传费发生额分别为6394.51万元、8727.15万元和4655.49万元。2020年公司广告宣传费较2019年增长36.48%,主要原因为2020年受疫情因素影响,线下促销活动的开展受阻,为此,公司及时调整2020年的宣传策略,加大了在传统电视媒体渠道和线上媒体渠道的宣传投入力度。

2021年度,登康口腔聘请青年演员吴磊担任形象代言人,进一步发掘年轻消费群体。但受疫情因素影响,原定于下半年上线的代言广告及宣传片未能及时拍摄完成,相应的整合传播计划推迟,导致2021年投入的广告宣传费用有所减少。

登康口腔表示,为降低广告宣传费用投入计划延迟带来的不利影响,公司在该期间主动强化与消费者的互动体验,加大产品的促销与推广力度,丰富店内陈列与生动化品牌宣传,布局抖音兴趣电商,进而增加了品牌的曝光。

董明珠和张磊:两个狠人的进与退

5000人看似不多,但董明珠发声的背景,是家电行业一片愁云惨雾:海信裁员一万人,美的高管降薪30%,中国大陆家电(不含3C)零售额2020年一季度为1326亿元,同比下降36%。格力也难以独善其身,光2月份就亏损200亿元。然而董明珠就是敢喊。这一点和她同一代的营销大师 宗庆后也自叹弗如:“我们没有她魄力大。”

外界觉得她敢喊,董明珠自己觉得这是敢做——现在是销售的谷底,却是积累人力资本的良机, 她这是在抄底, 为格力下半年的复苏积攒力量。无独有偶,刚成为董小姐大老板的高瓴资本掌门人 张磊,这段时间也在四处下注,逆市而行。 2月16日,作为国内外大中型制药企业、生物技术企业提供药物研发、生产一站式CMC服务的凯莱英披露,高瓴资本将通过现金方式认购非公开发行股票23.11亿元;3月6日,高瓴资本增持微创医疗4773.4万股,持股比例达到6.61%;3月17日,高瓴资本参与了对石家庄君乐宝乳业有限公司的融资;3月19日,港股上市公司三生制药发布公告称,高瓴通过旗下投资基金,拟购买一项贷款,并以此获得转换成公司股票的权利。如果转股,高瓴将拥有三生制药约5%的股权。而在传统 科技 创投领域,张磊也在疯狂出击。从3月20日到23日仅仅4天时间内,高瓴资本主导并参加了估值50亿美元的小红书E轮,以及估值超过160亿元的喜茶新一轮融资。

和搭档董明珠一样,张磊领导的高瓴资本挥舞支票砸出最少几十亿人民币时,创投圈因为对经济形势预判而纷纷降低投入,瑞幸打头的中概股造假风波更是导致投资行业一片哀鸿。然而,正像他在与黑石老板苏世民对话时说的那样,张磊也用实际行动告诉市场,“当下,我认为最大的投资机会就在中国, 现在就是重仓中国最好的机会”。

张磊

面对黑天鹅时相同的逻辑,也许可以说明张磊和董明珠为什么会走到一起。 巴菲特那句名言得到了他们坚定而凌厉的践行:在他人恐惧时贪婪。 一个有趣的问题是,在日后的合作中,当他们中的某一位恐惧时,另一位会怎么做呢?董明珠是出了名的“铁娘子”,而张磊说过一句未必为很多人所知的话: “投资中国不适合内心软弱的人。” 李斌和刘强东肯定领教过张磊强硬的内心,以及手段。

张磊在2016年发表过一次演讲《在中国寻找钢铁侠》。虽然没有明确指出谁是中国的钢铁侠,但外界大都认为,张磊说的就是李斌。高瓴对蔚来的投资,据说是李斌和张磊在一起滑雪时敲定的,两人的交情可见一斑。2015年,高瓴资本领投蔚来1亿美元A轮融资,并在C轮及C+轮继续跟投蔚来。蔚来IPO时,高瓴持股比例达7.5%,是蔚来第三大股东。2019年二季度,蔚来股票价格一路下跌的时候,高瓴资本还大力增持了蔚来 汽车 2061.85万股,持有总股票数占比超过12%,同时张磊还买入特斯拉66.83万股。

当时,张磊持有两家中美新能源 汽车 企业股票市值超2亿美元。然而,2019年第三季度,当蔚来 汽车 的资金链越来越吃紧、李斌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的时候,张磊果断放手,高瓴开始大幅度减持蔚来,到了第四季度,蔚来和特斯拉这两家张磊眼中的“钢铁侠”,一起被高瓴资本清仓。对于张磊的果断与干脆,刘强东领悟得更早。

当初刘强东想上马自建物流,遭到内外几乎一致反对,他找到张磊,希望融资7500万美元,但张磊说, “这个生意如果不砸钱是看不出来行不行的,要么不投,要投我们就投3亿美元!” 像不像这一幕——雷军提出要打一块钱的赌,董明珠说:赌一块钱有什么意思?要赌就赌10亿!

京东上市之前,张磊还送出神助攻,撮合了腾讯入股京东,京东获得了微信巨大而稳定的流量支持。那时候,刘强东视张磊为恩人,而张磊则拥有了一个经典的投资案例。2018年的明州事件,成为高瓴和京东关系的转折点。事件爆出来之前,高瓴资本虽然在减持京东的股票,却是属于获利回吐的正常操作,而且有卖有买基本保持稳定。事情被曝光后,张磊毫不犹豫开始清盘京东股票。数据显示,到2018年第二季度,高瓴资本从最高持有接近1.6亿股减持到2100万股京东股票,持股比例进降低至1.45%,已经退出了京东主要股东的行列。

而在减持京东股票的同时,张磊开始不断加仓购进阿里的股票,当年就投资过10亿美元不断重仓持有。到了2020年4月9日,最新的股票持有统计信息显示,高瓴资本依旧在不断加仓阿里,而京东还是继续减持24%。 赌桌上没有永远的赢家,张磊他知道什么时候该收起筹码,全身而退。 正是这一点把张磊和董明珠区分开来。

董明珠有进无退。 强硬既是董明珠的性格,也是她的人设。 至少在公开场合,没见铁娘子软过。从36岁在格力做业务经理开始,董明珠将格力从一个小工厂带到了年营收过2000亿的巨无霸,堪称当今最优秀的企业家之一。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让董明珠在格力逐渐养成了在说一不二的作风。而 作为国企经理人,产权不完备,随时可能被其他人摘桃子,使得董明珠不能卸下盔甲,露出空门。

问题是,任何人都不能保证永远打胜仗。董明珠也不能,打败仗没什么,但 董明珠因为不断胜利的说一不二,和因为缺乏安全感而导致的更加说一不二,在格力内部排除了一切对冲力量,注定让她难以在最合适的时机,从本不足以影响大局的小败局中退出。 2015年因为与雷老板的打赌在前,董明珠宣布格力要做手机,“分分钟灭掉小米”。

不久后第一代格力手机面世,董明珠坚持把个人照片设成了系统内置的开机动画。在接受采访时她表示, 开机画面放她的照片是为了表达对消费者的尊重。 然而,现实狠狠教育了董小姐。除了针对内部员工的强制购买之外,市场销售成绩没有突破三位数,格力手机变成了人人皆知的滑铁卢。董小姐当然没死心,她认为做手机的失败只是一次偶然。没想到的是,偏执并坚持ALL IN投资银隆 汽车 ,导致了一次更大的败局。2016年1月在珠海人大的会上,董明珠认识了在河北开发过地产,现在又跑回珠海去搞新能源 汽车 的魏银仓。董明珠当时就拍板投资银隆 汽车 ,哪怕魏银仓当时并没有引资的需求。2016年8月18日,格力公布了130亿元收购银隆新能源100%股权及相关定向增发的方案,在媒体会上,董明珠公开宣称“珠海银隆就是格力 汽车 ”。

然而,董明珠始料未及的是,在10月30日的股东会上,以往对他言听计从的股东们“反水”了。一家家电制造企业要以130亿的代价收购一家新能源 汽车 公司,后者拿掉国家补贴连年亏损,“核心技术”买自一家长期亏损、从纳斯达克退市的美国企业。这种事怎么看都不靠谱,股东们没有同意。董明珠发飙了。她不满“进场没有人鼓掌”,提高声调提醒投资者,“你看看上市公司有哪几个这样给你们分红的?我5年不给你们分红,你们又能把我怎么样?”

被股东拒绝的董明珠并不甘心。

格力电器发布终止收购公告的当日,她高调宣称,个人携大连万达集团等四方与珠海银隆签署增资协议,共同增资30亿,获得珠海银隆22.388%的股份。其中,董明珠个人投资约10亿元。之后,董明珠一方面不遗余力地到处站台,打开银隆的市场扩张潜力,引进大客户以及渠道资源。另一方面,她也利用个人关系,为珠海银隆解决了资金问题。然而真相很快揭开,这个被董明珠推到马上就要上市地步的银隆 汽车 ,居然是个“银样蜡枪头”。本身技术就不过关,还借高利贷维持生计,拖欠供应商货款,逾期未支付的货款至少12亿元。董明珠动手更换银隆的管理层,结果引起激烈反弹。之后,就是双方持续很长时间的骂战以及法律纠纷。到目前为止,格力 汽车 还是一个图纸上的梦。

就像《兰德手册》里说的那样,每一位杰出领导者不断地挑战更大的难题,被视为一种美德。这是他们杰出之所在,可也常常是他们走向滑铁卢的开端。毕竟,这样的成功者非常固执,哪怕明知失败也不会去改变自己。

格力的问题很明显:缺一个能给董明珠提意见并且能让她听进去的人。以前朱江洪可以胜任这个角色,自从他退休之后,这个角色就一直缺位。 而张磊,现在被很多投资圈的大佬一致看好。

高瓴这一次从激烈角逐中胜出,成为各方都接受的格力电器大股东,博弈过程不得而知,不过,除了丰富的投资经验和雄厚的实力,张磊敢于伸手,在项目进行不下去的时候自己接盘调整,应该是一个难以忽略的因素。董明珠时代的格力堪称辉煌,然而她今年已经66岁, 离开董明珠的格力怎么发展?或者当董明珠已经不足以驱动格力时,怎么办? 这个问题被提上议程顺理成章,不去思考这个问题才不符合常理。在这样的情况下,高瓴的优势格外凸显:百丽陷入困境,作为投资方的高瓴干脆自己直接介入管理、用两年的时间实现数字化对传统企业改造,并将国际部分重新拆分上市。如果说格力存在董明珠之外的B计划,那么高瓴显然是这个B计划最佳执行者。

这就引出了另外一个有趣的问题:说一不二的团队领袖怎样和类似于护航者的角色相处?

当然,张磊也是一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人。从资本的角度上看,如果一帆风顺格力的盈利年年上涨,张磊躺着也能拿到分红,何乐而不为。为了安抚管理团队,张磊显得很大方。不仅承诺赠与董明珠等管理层、骨干员工近4%的格力电器股权激励,而且 高瓴保证董事会提名由格力电器管理层主导,格力电器将处于无实际控制人的局面。

4月14日,格力电器发布公告称,拟以不低于30亿元(含)不超过60亿元回购公司股份。当前董明珠直接或间接持有格力9.64%的股权,若最终的回购比例按公司总股本的1.42%计算,董明珠在格力持股比例将达11.06%。

对于这次格力回购股票,自媒体阿尔法工厂评价道: 格力电器行动逻辑更像一家外资主导的美股公司。 格力用以回购股票的资金来源于中国银行180亿额度的超短期融资,考虑到当下的通胀率,格力借这笔钱几乎约等于负利率。除此之外,高瓴在对百丽改造过程中显示出强大的线上能力:通过大数据对货品安排,精益管理提升供应链能力,优化了整个供应链的通路,改变了百丽的负增长,大幅提升了盈利。而这对长于线下短于线上的格力来说,显然正是急需的力量。

因此,现在看来,高瓴入驻格力,尽管保持低调,但已经开始在财务和渠道方面发挥作用,成为驱动格力前进的生力军。可以肯定的是,张磊与董明珠之间,一定会发生很多的故事。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caijing/1398.html
骁龙8 Gen4 工程机跑分已出炉!天玑9400处理器 同样
藏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