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更美华章 光明论坛

(原标题:【光明论坛】谱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更美华章)

【光明论坛】

作者:董冰(系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副教授、山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海岱共生、齐鲁并育;文脉绵长、圣贤荟萃。山东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是中华文脉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山东要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在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积极作为”。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曲阜考察孔府和孔子研究院,在听取大家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的情况介绍后,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10余年来,山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积极践行文化使命,深耕文化沃土,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将生动的山东文化实践汇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恢宏历史长卷。

系统搜集、整理、出版古代文献典籍续文脉。一纸载千秋,淡雅的书香、泛黄的纸张、隽永的墨迹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的载体,是古人智慧和经验的无声诉说。“诸子百家半山东”,齐鲁大地自周以降就是多元思想交汇之地,思想家们在此留下了影响中国两千年的思想文化资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藏的核心部分,必须整理好、保护好。足迹已遍布95个国家1988家图书馆的“全球汉籍合璧工程”旨在摸清境外所藏中华古代文献的全部情况,抢救性地对大陆缺藏版本进行复制、出版,让散落海外的典籍珍本再生性回归,补足文化的“根脉”。2022年金秋时节,系统性整理出版的1816册4789卷原大影印的儒学传世文献最新成果《儒典》在第八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上正式发布,原汁原味呈现从先秦到清末最有代表性、最具价值的古书风貌,打通了文化的“血脉”,构筑了山东文脉的文化泰山,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研究提供了文本依据。

探源、考古历史文化遗产证文明。中华文明从何处来?中华文化的根有多深?回答好“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是我们无法回避的“灵魂拷问”。拨开泥土、潜入水底,就可以与那些曾经存在的灿烂文明和历史遗产展开对话,探寻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传承和流向。海岱文明无间断,“海岱考古”是山东的亮丽名片,“真材实料”地实证了中华文明的长度,见证了中华文明的厚度,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城子崖遗址技艺精湛的蛋壳黑陶杯作为龙山文化的典型代表,为中华文明起源提供了考古学上的确凿证据。沂水跋山遗址和沂源猿人遗址的发现,把在山东古人类活动的时间测定在6万—10万年,纠正了国际上“现代人6万年前才从非洲扩散到欧亚大陆”的观点,为中华文明正本清源。

搭建文化平台等各类载体促交流。文明多元多样,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力量。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放包容、追求和谐,为全人类共同价值提供了丰富的价值内涵和道德滋养。一年一度,在孔子诞生地山东曲阜举办的人文盛会——国际孔子文化节,为世界人民触摸中华文明礼仪文化、感受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理解中华文明突出特性、品味中华文化丰富多彩提供了绝佳机会。尼山世界文明论坛自2010年起已成功举办九届,以“和而不同与和谐世界”“文明照鉴未来”“文明对话与全球合作”“全人类共同价值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论题展开全球性交流对话,积极回应“人类向何处去”的世界难题。2021年,“一带一路”国家《论语》译介工程已完成11种语言的中外文对照本《论语》翻译工作,“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成为不同国家、不同语言的人们的共同吟唱,增进了世界人民对中华文明的理解,提升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融入科技、产业等要素的文化创造润人心。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关键在于使其走入百姓生活日常,发挥温润心灵、美化生活的作用。“山东手造”“黄河大集”就致力于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感、可触碰、可参与、可体验。在数字技术助力下,文化“两创”如虎添翼,在孔子博物馆,游客可以使用模仿微信界面设计的“夫子问答”与孔夫子跨越时空沉浸式互动,聆听夫子教诲。去年,山东曹县马面裙“出圈”,吸睛海内外,至今供不应求。诸如此类众多文创产品形成“新国潮”,成为触发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的时尚消费,以文化创新助推经济繁荣发展。

《光明日报》(2024年06月06日03版)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国家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

富强即国富民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的应然状态,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也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

民主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诉求。我们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实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它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是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

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建设的应有状态,是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概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生动局面。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建设领域的价值诉求,是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中国梦”凝聚着亿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对民族复兴的希望!“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如果国家不富强,就会被人欺侮;民族不复兴,就无颜担当龙的传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简单地重寻昔日的荣光,而是要让曾经饱受列强欺侮,还处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到本世纪中叶成为文化繁荣、经济发达、政治昌明、社会和谐、生态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梦的最大特点就是把国家、民族和个人作为一个命运的共同体,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个人的具体利益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梦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中国梦的实现,任重而道远。“有梦就有蓝天,相信就能看见。”广大党员干部要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开拓创新,努力作为,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什么

双辽华图温馨提示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 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的重要内容

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党的执政文明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caijing/23165.html
山东 火出圈 有时一天只坐车三四小时 公司回应 晚上住酒店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