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将进攻黎巴嫩 架在火上烤 这是把美国

根据路透社、半岛电视台等综合报道,近日,以色列军方总参谋长哈勒维表示,以色列已经做好在黎巴嫩边境发动军事进攻的准备,并且已经“接近作出决定的时刻”。

根据消息人士透露,阿拉伯国家普遍对以色列的威胁表示担忧,而英国方面则明确表示以色列将在六月中旬发动袭击,并且呼吁黎巴嫩政府做好准备。自从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后,外界目光主要集中在加沙地带,但实际上黎巴嫩真主党一直在黎以边境策应哈马斯,双方在边境的交火一直在持续发生。

在这种背景下,以色列军队的确有可能对黎巴嫩边境发起军事行动,因为在以色列人眼里,只有通过军事行动打痛真主党,对方才不会轻举妄动。当然,这是从普通人的视角分析,如果从以色列政府的角度分析,就不是这么回事了。

大家想一下,从去年10月7日开始,新一轮巴以冲突已经打了大半年,以色列始终没有打垮哈马斯。在这种情况下,假如以色列军队主动进攻黎巴嫩真主党,就等于两线作战,如果再次陷入长期战争,以色列该怎么办?

正常人都清楚两线持续作战对任何一个国家都是极大消耗,以色列凭什么认为可以同时打垮哈马斯以及真主党?这些问题普通的以色列民众不会考虑,以色列政府高层以及军方将领肯定会考虑。

问题来了,既然他们都考虑过,以色列军方总参谋长哈勒维为什么会突然发出这番表态?换句话来说,公开表态的背后到底是想说给谁听?从我的角度来讲,我认为哈勒维的公开表态,在一定程度上是在把美国“架在火上烤”。

大家可以想下,假如以色列真“发疯”进攻黎巴嫩,与真主党展开大战,全世界谁最头疼?毫无疑问肯定的美国,因为从目前发生的一连串事情来看,美国压根不想中东冲突扩大化,但如果以色列与黎巴嫩真主党开战,这场冲突必不可免会升级,到那时候,拜登政府将面临艰难选择。

不支持以色列那是不可能的,因为美以关系摆在这里,无论如何美国是不可能放弃以色列的,但眼睁睁被以色列拖下水,从而影响美国自身的战略计划,这也不是拜登政府想要的,所以难就难在这里。

不出预料的话,接下来拜登政府应该会严厉警告以色列不要轻举妄动,否则将会面临美国的“惩戒”。但警告过后,美国对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会提供进一步支持,帮助以色列尽快解决这场冲突,而这就是以色列政府真正想要的,也是以军总参谋长哈勒维表态的真正目的。


什么是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战争?

1982年的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战争发生在1982年的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战争,是一场典型的现代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以色列发动入侵战争的目的是剥夺巴勒斯坦人的生存权利,赶走叙利亚在黎驻军,以谋求在黎境内建立一个新的政权,实现“大以色列帝国”的美梦。战争的结果以以色列基本达到侵略目的而告终。

连续4次中东战争,都使以色列发了分外之财,掠夺了巴勒斯坦大片土地,因而他胃口越来越大,以至做起了“大以色列帝国的美梦”。巴勒斯坦人为了重建自己的家园,于1964年5月成立了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并展开了同以色列的战争。因此,以色列一直把巴解组织武装力量视为心腹之患,一心想使用武力消灭巴解游击队。

在黎巴嫩境内还有叙利亚驻军,1975年,叙利亚借黎巴嫩内战之际,将两万多叙利亚军队以“阿拉伯威慑部队”的名义进驻黎巴嫩境内。后又将苏制萨姆-6防空导弹运入黎巴嫩境内,部署在贝卡谷地。以色列一心想打击叙军,摧毁其导弹基地。

黎巴嫩国内的种种矛盾,为以色列发动战争提供了可乘之机。黎巴嫩是阿拉伯国家中惟一由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两大宗教组成的国家。国内教派林立,背景复杂,1975年爆发全面内战。经过多年的斗争,以长枪党为主的基督教马龙派右翼势力已占上风,控制着黎巴嫩3/4的国土。穆斯林“左”派在巴解和叙利亚的支持下,继续坚持斗争。以色列正是想利用这一矛盾,企图赶在黎巴嫩1983年大选之前用武力扶植一个亲以政权,进而将黎巴嫩作为“大以色列”的一个组成部分加以兼并,实现其“大以色列帝国”的美梦。

1982年,利用国际社会关注英阿马岛战争之机,以色列蓄谋已久进攻黎巴嫩的机会终于来到了。

6月4日,以色列悍然出动F-15战斗机对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和黎南部巴解游击队基地进行了猛烈空袭。6月6日11时,向巴解游击队发动突然进攻。

西路是以军的主攻方向,先后投入了5个多旅的兵力,第一梯队以两个装甲旅,有坦克和装甲输送车各200辆。从纳哈里亚和鲁什哈尼克拉地区出发,于6日下午包围了苏尔,在空降兵和登陆兵协同下以及黎巴嫩哈达德民兵配合下发起攻城战斗。第二梯队两个旅于18时进入战斗。8日,以军第三梯队进入战斗,继续向北进攻,包围达穆尔,但在该市以南,距离贝鲁特市仅19公里的萨阿迪亚地区遭到巴解游击队的顽强抵抗,北进受阻。10日,以军共6个旅,3.5万人,300余辆坦克,在黎基督教右翼民兵从北面配合下,对贝鲁特实施大包围,并轮番轰炸贝鲁特西区和南郊国际机场,以军的舰艇从海上封锁了贝鲁特。11日,以军主力进抵贝鲁特国际机场附近,另一部分与叙利亚军队战斗。12日,以军继续向贝鲁特南郊巴解阵地进攻,遭到巴解武装的顽强抵抗。13日,以军进入贝鲁特东区,随即以军在长枪党民兵配合下,把巴解武装力量约8000人包围在贝鲁特西区和南部。

中路为助攻方向,以军第一梯队一个旅于6日上午从谢莫拉地区出发,越过哈尔达利,包围了沙吉夫堡,主力向纳巴提亚进攻,遭巴解武装英勇抵抗。7日拂晓,攻占沙吉夫堡。第二梯队一个装甲旅进入战斗,在空降兵配合下围攻纳巴提亚,7日9时攻入市内,小股兵力与巴解游击队展开巷战,主力继续向北推进,当日前出至杰津地区。叙利亚军队损失坦克150辆。9日,以军在阿因达拉附近空降。地面部队在空降兵配合下攻占了阿因达拉,进而控制了贝鲁特—大马士革的公路。

东路为牵制方向,以军第一梯队一个装甲旅,向谢巴发起进攻,尔后向贝卡谷地发展进攻,并切断巴解游击队与叙军的联系。

以色列为夺取制空权,决定对叙利亚设在贝卡谷地的导弹基地进行袭击,以消灭其防空能力。

6月9日下午2时左右,以色列出动了96架F-15、F-16战斗机进行高空掩护,在E-2C预警飞机的指挥下用F-4、A-4型飞机对贝卡谷地的导弹基地进行了猛烈的轰炸。叙利亚空军紧急出动了60余架米格-21和米格-23战斗机,云集贝卡,同以色列展开空战。但由于以色列实施了电子干扰,使叙利亚飞机起飞后与地面失去联络,防空导弹发射后也失去控制,以色列的飞行员素质和武器装备都比叙利亚好,这一次参加空袭的飞行员又经过美式训练,在空中处置主动、战术灵活。而叙利亚并未认真接受第四次中东战争的教训,飞行员仍按前苏联教范的训练,不仅战术呆板,而且多依赖地面指挥所的指挥,以色列的电子干扰战术,使叙军地面指挥失灵,同时,以色列在地中海沿岸活动的E-2C预警飞机可以直接监视叙利亚飞机起降情况,并能引导战斗机在预定航线上截击叙机。第一天空战结果,以色列共摧毁叙利亚防空导弹连阵地19个,击落叙机29架。10日,以军又出动92架各型飞机空袭叙军黎巴嫩指挥部及附近的防空导弹基地,叙起飞52架飞机迎战,以色列宣布击落叙机25架,又摧毁防空导弹连7个,使叙利亚在贝卡谷地经营10余年,耗资20亿美元的防空体系毁于一旦,而以色列仅损失飞机10架,其中无人驾驶飞机和直升飞机6架。

以色列军队用8天时间,向前推进了90余公里,侵占黎巴嫩领土约3000平方公里,摧毁了巴解游击队在黎巴嫩南部的全部基地,消灭了巴解大量有生力量,缴获了巴解在黎巴嫩南部的全部仓库,并将巴解总部机关约2000人和5000名武装人员包围在贝鲁特西区及南部,同时,给予叙军以沉重的打击。

6月14日,以色列军队经过激战,控制了国际机场的跑道。16日,以军在长枪党民兵配合下,攻占了控制机场的重要据点——理学院大楼。17日,以军炮击国际机场和附近地区,控制了哈勒迪国际机场,进一步压缩了对巴解总部的包围圈,巴解武装力量调整部署,构筑工事,设置地雷,抗击以军。18日,以军宣布对被围巴解停火,但要求其放下武器,撤出贝鲁特市,这一要求遭到巴解的拒绝。从6月26日起,以色列继续增加包围贝鲁特西区的兵力和加强对叙军的防御,试图以强大的军事压力,配合政治谈判,迫使巴解组织撤离贝鲁特西区。6月27日,联大第七次紧急特别会议通过决议,要求以色列立即停火,并无条件从黎巴嫩撤军。这时的巴解组织,为保存实力,同意撤出贝鲁特西区。28日,巴解组织向以色列提出了撤出黎巴嫩的三个条件:以色列军队从贝鲁特南部后撤5公里;在黎巴嫩军队中保留一支象征性的巴勒斯坦军事单位;在贝鲁特保留巴解组织的政治机构。以色列拒绝了这三个条件,要求巴解组织有关团体必须向黎军缴械,所有巴解成员撤出贝鲁特和黎巴嫩。7月6日,巴解组织拒绝由美军护送撤离,要求在贝鲁特部署多国和平部队以保证巴勒斯坦武装安全撤离。8月1日,以军攻占了国际机场;4日进至贝鲁特西区博物馆地区;5日包围了巴解总部大楼;6日以军空袭了巴解总部大楼。在此时期,以色列还空袭了贝卡谷地。

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8月12日,巴解宣布愿意撤出贝鲁特西区。驻贝鲁特西区的叙军2500人也于8月30日和9月1日撤往贝卡谷地。

9月15日,以色列军队以黎巴嫩总统贝希尔·杰马耶勒遇害为由,派兵进驻贝鲁特西区,对巴勒斯坦两个难民营进行了持续40个小时的血腥屠杀,数以千计的巴勒斯坦难民丧生。在国际舆论的压力下,以军被迫于9月29日开始撤离贝鲁特西区,由多国和平部队返回贝鲁特西区维持秩序。但大批以色列军队仍占据在此。在美国的调解下,黎巴嫩与以军就撤出黎巴嫩问题举行了长达5个月的谈判,在黎巴嫩南部问题上做出了有利于以色列的决定,使以色列基本达到了侵略的目的。此后,以色列单方面声称分阶段从黎巴嫩撤军,直至1985年6月才撤出黎巴嫩。

以色列入侵黎巴嫩的战争,双方都是运用较高技术水平的武器相对抗,但由于双方的战略思想、战略方针及其战略战术的不同,所带来的结果也不一样。以色列根据局部战争进攻作战的特点,选择了有利的国际形势发动侵略,采取了突然袭击、快速推进、速战速决、重点打击巴解组织的作战方针,以及陆、海、空军密切协同,敌后登陆和空降作战紧密配合、多路突击、分割围歼的战法,指导得力,战法正确。以军在作战中充分发挥了先进的武器装备的作用,比之叙利亚、巴解组织装备占有明显优势。部署在贝卡谷地的萨姆-6导弹基地,只用了6分钟就完成了预定任务,充分发挥了高技术优势。

同时,还应看到这是一场明显的入侵战争,以色列为实现其独霸中东建立“大以色列帝国”的美梦,不惜穷兵黩武,入侵他国,导致成千上万的生灵涂炭。以色列虽然通过战争达到了入侵的目的,但在道义上,他却永远是个失败者。

这几天以色列怎么和黎巴嫩也打起来了?

1. 以色列军队于13日入侵了黎巴嫩南部,导致这片已经平静了6年多的地区再次陷入战火。 为了营救被黎巴嫩真主党武装分子俘虏的两名以色列士兵,以色列发动了陆海空三栖突袭,并对黎巴嫩的关键基础设施进行了轰炸和炮击。 2. 真主党的行动使得整个黎巴嫩都面临战争的威胁。 此外,以色列在加沙的军事行动也不断升级,甚至在13日空袭摧毁了巴勒斯坦外交部大楼。 这些事件引发了人们的担忧,难道新的中东战争即将爆发?中东地区是否会再次回到20年前的战火纷飞的状态?3. 以色列于13日宣布对黎巴嫩实施“全面封锁”,黎巴嫩唯一的国际机场——贝鲁特哈里里国际机场遭到轰炸,导致机场关闭,部分客机不得不改飞地中海的塞浦路斯。 同时,以色列海军也进入黎巴嫩领海,拦截进出黎巴嫩的船只,并封锁了黎巴嫩的海上交通。 此外,黎巴嫩南部的17座桥梁、多条公路以及水厂、电厂也遭到攻击。 4. 黎巴嫩真主党也不甘示弱,13日凌晨对以色列北部发动了火箭袭击,导致以北部城市纳哈里亚遭到近60枚“喀秋莎”火箭袭击。 真主党通过其电台宣布,如果以色列继续轰炸贝鲁特,他们将使用导弹袭击以色列北部城市海法。 5. 真主党为何挑起黎以事端?分析认为,真主党有四个目的:一是支持哈马斯,由于以军在加沙的军事行动升级,哈马斯处境艰难,真主党在道义上有义务支持哈马斯,并借此扩大自己在地区的的影响力;二是向黎内部反对派示威,表明黎以并未实现和平,真主党武装的存在和壮大仍有必要;三是干扰美国的地区计划,美国在伊朗核问题上动作频频,真主党此时对以出手,有给美国人“添乱”的意图;四是在地区树立什叶派的“圣战”形象。

以色列启动北伐?突然进攻黎巴嫩,连哈马斯都打不过还想打真主党

关于您提到的以色列启动北伐,突然进攻黎巴嫩,连哈马斯都打不过还想打真主党的情况,我首先要明确的是,任何形式的冲突和战争都是对人类文明的挑战,我们应该共同倡导和平与和解。 以色列和黎巴嫩之间的冲突历史悠久,双方在领土、宗教等问题上存在深重的矛盾。 然而,无论出于何种原因,任何国家或组织都没有权利以武力解决争端。 根据联合国宪章,所有会员国都应尊重其他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避免使用武力或威胁使用武力。 哈马斯是巴勒斯坦的一个伊斯兰政治和军事组织,真主党则是伊朗支持的黎巴嫩的一个政治和军事组织。 这两个组织在地区内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如果以色列真的想要解决与这些组织的矛盾,应该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而不是武力。 中国一直积极倡导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反对任何形式的恐怖主义。 中国政府坚决支持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的核心作用,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无论恐怖主义在哪里发生,无论恐怖主义者出于何种目的,无论恐怖主义采取何种形式,都必须予以坚决反对和打击。 在这个问题上,我国也积极参与国际社会的和平进程,希望通过对话和谈判解决争端,实现持久和平。 同时,我国也在联合国等国际舞台上,积极推动国际社会共同应对恐怖主义威胁,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在此,我想引用中国古代的一句名言:“兵者,诡道也。 ”这句话出自《孙子兵法》,意思是战争是一种诡计。 这正说明了战争的残酷性和非人道性。 因此,我们应该尽一切可能避免战争,寻求和平的解决方案。 总的来说,无论是以色列和黎巴嫩的冲突,还是哈马斯和真主党的对立,我们都应该以和平、公正、公平的态度来看待,寻求通过对话和谈判解决问题的方式,而不是通过武力。 这是符合联合国宪章精神的,也是符合人类共同利益的。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caijing/28907.html
真物有所值吗 动辄过万的志愿填报服务
支撑引领未来产业创新发展 科技 人才深度协同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