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在呼唤 吹哨人

2023年5月,美国证交会(SEC)给一名举报人颁发了一笔高达2.79亿美元(约20亿元人民币)的巨额奖金。

这笔奖金,来自爱立信公司在2019年与美国监管部门达成的11亿美元的贿赂案和解案中,SEC依据罚款额比例给予举报人的奖励。

简单算下来,这个比例超过了20%。

美股作为全球股市的魁首,多年来一直牛市不止,除了经济和金融霸权在全球占据优势外,美股市场本身非常成熟的交易和监管制度也有很大功劳。

从给举报人的巨额奖励就可以看得出来。

而在另一边,相对来说,我们的A股市场尽管也引入了举报人激励制度,但无论激励力度还是效果,差别还是非常大。

有多大?想必不用说很多人都清楚。

所幸的是,这个局面,很可能很快会迎来改变。

它山之石

在证券市场,所谓“吹哨人”,那些冒着个人风险,揭露公司内部非法、不道德或危害公众利益行为的人,他们可以是公司内部员工、外部审计师、律师或其他知情人。

其实美国证交会早在1934年就建立了“证券举报人激励和保护”方案,后来被人们称之为“吹哨人”制度。

2010 年,美国通过一项新的法案,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了对吹哨人的奖励与保护政策,SEC还为此专设了一个“吹哨人办公室”,专门对接相关举报业务。

甚至美国国会在2013年将每年的7月31日定为“全国吹哨人日”。

据规则,当举报人提供的有效线索让执法行动成功并罚款超过100万美元的,举报人可以获得相关有效罚款中的10%-30%的奖励。同时SEC对举报人的身份和人身安全严格保护,不会对外透露半点信息。

这使得多年来,美国证交所每年都会受到大量的举报,也出现过不少轰动全球的处罚案件。

最典型的,是2006年美国史上最大财务造假丑闻的“安然公司财务造假”事件:

安然公司破产:被重罚5亿,后宣告破产摘牌;高管被重罚:公司创始人肯尼思·莱最多可判185年,诉讼期间去世但仍被罚款1200万美元,CEO杰弗里·斯基林被判刑24年并罚款4500万美元;财务欺诈策划者费斯托被判6年徒刑并罚款2380万美元;审计机构破产:作为安然公司的审计机构,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被禁业5年后后破产;投行巨额赔偿:负责安然上市的三大投行花旗、大摩、美洲银行被判有罪要向受害者支付总计高达42.69亿美元赔偿;投资者获巨额赔偿:投资者通过集体诉讼获得了71.4亿美元的赔偿金。

在这起事件中,不仅所有违法者都被罚得倾家荡产,也迫使了美国开始对现有的会计准则和监管制度进行深度反思和进一步改革,甚至对全球资本市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23财年,SEC累计收到超1.8万起举报,其中提起784项执法行动,并向举报人发放了总额近6亿美元奖金,均创造了历史记录。

但这样的好处是显然易见的。

正如在一开始提到的爱立信公司贿赂案件中,SEC执法主管在一份声明中所表示的:

“吹哨人”制度的有效推广,不仅让SEC从违法者中收上巨额资金并严格惩处了相关的违法者,也使得美股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和对监管的信赖提升,更愿意把财产投入进来,由此形成一个非常积极的良性循环。

更重要的是,它倡导了一种人人应该维护社会道义的公民价值观,使得更多的人愿意承担起“吹响哨声”的责任。

相对来说,中国的证券市场发展时间还很多,有很多东西也是借鉴西方经验。

那么对“吹哨人”的重视程度,也更应该值得我们借鉴。

再提“吹哨人”

昨日,证监会主席吴清主席在2024陆家嘴论坛开幕式上发布重磅讲话,提出了很多非常重磅的工作指引。

其中提到,“正在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构建综合惩防体系,强化穿透式监管,鼓励“吹哨人”举报,压实投行、审计等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

并强调,要必须把强监管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对其中的违法违规问题,必须“一追到底”,依法从严惩处相关责任人员,决不允许“浑水摸鱼”“一退了之”。

此番讲话,无疑是一个非常重磅信号:对违法行为的监管及惩处力度大升级。

一直以来,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制度特殊,且发展时间较短,导致在监管上的确存在很多短板,股市里大量违法违规乱象频频出现。

尤其欺诈上市、财务造假、违规披露、关联交易、配合机构抬高股价套现、大股东或高管掏空上市公司资产等乱象,严重破坏了市场的交易环境和投资者的信心。

吴主席上任以来,针对证券市场的确推出了很多重磅监管政策,但很多都是针对上市公司、投行及审计等中介机构的。

如今明确提出鼓励“吹哨人”举报,无疑是为监管又补上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补丁。

实际上,在我国也有举报人奖励制度。2014年6月份,证监会发布实施《暂行规定》,设立了重大违法线索有奖举报制度。

随后在2022年,11月25日,证监会继续修订完善新规则,对于举报激励进行了升级,其中:

据证监会网站,证监会已对多起案件的线索举报人给予奖励,比如2021年4月份,对四环生物、天宝食品、吉药控股、德化恒忆、吉林森东5起案件线索的举报人给予奖励。

但这样的奖励,不仅数量稀少,市场几乎没有什么相关的报道,让人对有奖举报的激励几乎不知情;而且奖励的规模还是太小,最多也只有60万元。

对比上市公司违规涉案资金规模和罚款规模,奖励的资金甚至不值一提。

2023年,有人做过A股十大财务造假公司案件排名。

在其中,虚增利润普遍高达数亿元,最少的有1.29亿元,最高的甚至达到了惊人的数十亿元。比如:

航天通信,2016年至2018年,通过虚构采购与销售等业务,形成虚假收入65.7亿元,虚增利润22.5亿元;通过虚增加工等业务,虚增利润7.32亿元。合计虚增利润29.8亿元。

凯乐科技,从2016年至2020年连续每年虚增营业收入及利润,期间累计虚增营业收入512.3亿元,虚增利润总额59.4亿元。经测算,凯乐科技2017年至2020年的真实归母净利润均为负。

这两家公司,造假这么多年,数额如此惊人,但对于它们的处罚是怎样的呢?

对航天通信:给予警告,并处以60万元的罚款;对智慧海派的主要股东、主要负责人邹永杭、朱汉坤分别处以30万元罚款;对其他责任人合计处以90万元罚款。

对凯乐科技:给予警告,并处以1000万元的罚款;对时任董事长朱弟雄处以500万元罚款;对其他责任人合计处以150万元罚款。

虽然这两家公司后续相继被调查和退市,也有投资者申请了索赔,但这样的处罚力度,很多人认为是显然不够的。

而且这里面,我们也没看到任何关于有人举报及获得举报奖励的信息。

这些涉及的内外部门和团伙人员数量,必然很多,且相互之间的勾连串通和财务操作动作,必然马脚众多。如果其中有人敢于去揭发,那么事情肯定早就被揭露出来了。

但为什么没有人去揭露呢?

归根到底,无非是两个原因:

要么是团伙内部允诺的回报足够丰厚,使得成员宁愿参与作案,也不愿意去揭发。

要么是举报激励实在太低,同时怕举报后遭到报复危害身安全和断送职业前程,显著得不偿失。

在实际被查处的案例中,就出现过很多这样的情况。

有不少案例,即使员工实名举报了上市公司的违法行为,但并没有获得相应举报奖励。这种情况可能是有些举报到法律部门,而不是走证监会举报通道,导致没有奖励。

但从举报制度的精神出发,对于这类的有效举报,也应当一视同仁给于奖励。

甚至,有很多案例中,员工或者高管等知情人,是去要挟公司给与“封口费”也不去举报。

因为封口费往往能给得更多。

当然,也有的要得太多,被“同归于尽”的。

如果举报激励力度能够更大,比如按照涉案金额或者按处罚金额的几个点(当然,目前的处罚金额还是显相对较小),且上不封顶,那么情况很可能就大不同了。

不用说与老美的规则接轨,只要接轨一小半,就足够了。

比如罚款5个亿,奖励有效举报人的5千万,即使奖励1千万,甚至500万,那么都必然能驱使知情人采取行动。因为这笔账,必然是非常容易算过来的。

也只有这样,才能刺激知情人有动机对证券犯罪行为进行举报。

毕竟制度的出台,是为了得到到推广和执行。

而不是怕举报会对上市公司形象或经营带来负面影响就对制度形同虚设。

如果弱化举报人的激励,效果就等同弱化举报行为,这样短期看似营造了稳定,但实际上是变相纵容证券违法犯罪行为,后果的代价可能更大。

比如一些上市公式大股东,通过欺诈造假,在股价高位套现巨额财富后离场甚至出国,留下一堆烂摊子。这样导致的后果严重性和破坏性,远远大于在期间被知情人举报然后有效阻挡犯罪行为的影响。

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并且在市场上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比如最近议论最热的,公开承认财务造假9年的ST美尚、连续31个跌停实控人套现20亿离场的ST爱康,等等。。。

任何犯罪行为必然是最好争取遏制在事前,或者在事中及时阻断,而不是等最后后果爆发再来处置。

尾声

近年来,随着A股发行数量增多,市场环境复杂多变,违法违规行为也有所增多,并且手段更加复杂化、专业化,对监管部门构成了极大的考验。

同时,投资者对监管层能加大监管力度,切实确保投资者权益的期望也越来越大。

在这种背景下,仅仅依赖传统的自上而下的调查与审计方式,已难以全面有效地揭示和应对所有问题。

而“吹哨人”机制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功能补充,这个制度的根本出发点,并不是为了鼓励大家去举报做所谓的“告密者”,而是为了震慑犯法者,以达到让其守法的目标。

真心期待这一个机制能早一点发挥更大的作用。


定增150亿刷新行业记录,万科释放了怎样的信号?

万科去年底提出的 “储粮计划”正在加速落地。 2月1 2 日晚,万科官宣定增预案,拟 向不超过 35名特定对象 发行不超 1 1 亿股。 这笔最高将达 1 50 亿元的股权融资,直接刷新了地产行业近 8年来的规模纪录。 作为地产行业公认的“风向标”,万科此举向外释放了怎样的信号?

寒风肆虐两年有余,地产行业回暖的预期愈加强烈。

去年12月的临时股东大会上,万科郁亮曾向外界传递出积极讯号,表示“这几个月下来,我觉得微光在逐步变成曙光。”两个月过去,如今,郁亮口中的“曙光”正在一一兑现……

2月12日晚间,万科发布2023年度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预案,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不超过11亿股,占发行前万科总股本的9.46%,计划募资总额不超过150亿元。

单看融资规模,万科此次定增已经超过日前保利提出的125亿定增方案,是地产股权融资重新开闸以来计划“补血”规模最大的一笔。

同时,该笔定增也刷新了地产行业内近八年的融资规模记录,与招商蛇口换股吸收合并招商地产的融资体量相当。

对于一向审慎的万科而言,如此大手笔的动作实属“罕见”。作为地产行业公认的“风向标”,万科此举又向外释放了怎样的信号?

储 粮

据了解,万科此次募集的150亿资金中,除补充流动资金的45亿元外,剩余资金将投入万科在广州、郑州、西安、成都等城市的11个地产在建项目。 这与万科两个月前在临时股东大会上透露的消息相符。

去年12月,万科在2022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上,审议通过了《关于提请股东大会给予董事会发行公司股份之一般性授权的议案》,授权公司董事会可决定发行不超过公司已发行的A股数量的20%。 此次公布的定增方案,正是万科在该授权下制定的A股具体发行方案。

不过,此次深圳地铁未出现在提前确定的增发对象之列。 有万科方面人士对记者分析,这或是受再融资规则所限。

“从过往情况来看,深圳地铁集团一直很支持万科,但根据2020年起实施的《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实施细则》,不是控股股东的第一大股东不属于董事会可提前确定的发行对象。 因此,深圳地铁集团作为万科第一大股东但非控股股东,即使有心参与此次定增,也无法在当前阶段就被提前确定为发行对象。 ”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深铁参与定增的概率较高。 万科董秘朱旭曾透露,实际上系由万科内部讨论提出,随后与深铁进行协商,深铁也同意以大股东身份提出这项议案。

去年12月的股东大会上,深铁总经理兼万科非执董黄力平春也曾表示,在当前的时间节点,开展股权融资有利于万科抓住面向未来的发展机遇,带来更好的发展。 深铁也希望万科股本扩张的速度要和公司发展的质量和速度相匹配,不断地提高股东投资的含金量。

回到万科本身,去年房企融资“开闸”以来,尽管万科错过了“第一支箭”,但在后续的储粮计划方面,万科的每一步动作几乎都触达着行业天花板。

11月21日,万科公告称,拟新增不超过人民币500亿元发行直接债务融资。 其中,万科已向交易商协会表达了280亿元储架式注册发行意向。 截至万科发布公告,其发行规模是彼时开展储架式注册发行工作房企中规模最大的。

此后的三天内,万科又先后与农业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银行以及邮储银行签署全面协议,累计获得3000亿元的意向性综合授信额度。 从整个行业维度来看,万科所受到的授信额度支持同样是行业天花板。

从“重提房地产支柱性地位”,到“三支箭”接连落地,再到多家房企评级上调,外部环境反复向行业传递融资宽松信号。 作为地产白银时代的“吹哨人”,这一次,万科似乎嗅到了新的机会。

修 复

在新机会来临之前,万科首要的工作还是保障现金流。

首先来看百亿资金流向。 万科在公告中列出了11个地产项目,其中大部分位于一二线城市。 根据万科内部测算,11个项目中,项目投资收益率5%以下的有3个。 据业内人士分析,一般而言,因为项目建设中的一些不可预见性成本,项目投资收益率5%以下的项目,基本上大概率会亏损。

这三个薄利的项目,或是万科过去一到两年内在投拓层面掣肘的侧面写照。 2021年时,万科就曾因拿地利润过薄受到业内热议。 不过,从列表中11个项目的交付周期来看,随着时间推移,项目的预期利润也在缓慢抬升。

但不可否认的是,地价居高叠加行业下行,还是对万科的现金水平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 万科2022年三季度报告显示,2022年1-9月,万科累计实现合同销售面积1936.9万平方米,合同销售金额3146.7亿元,同比均下降34.3%。

卖的少了,但需要偿还的债务却不会随之同比缩减。 此消彼长之间,万科2022年现金流已经呈现出净流出趋势。 用万科高管团队的话来讲,就是项目拓展、开发节奏、销售回款之间无法形成较好的匹配。

因地产开发存在周期,地产公司持续经营中每一个时间节点错配所产生的影响都并非转瞬即逝,万科想要重新修筑竞争力,就势必要寻找融资以扩充现金流。 因此,其选择大手笔屯粮也就不难理解。

不过,在定增的定价方面,市场上仍有不满的声音发出。

据万科定增公告,其定增价格“不低于前20个交易日均价80%”。 有投资者直言,定增本就摊薄了股东权益,折价定增可以说是公司“不在乎股价”。

此外,从分红层面来看,本次发行前的滚存未分配利润由本次发行完成后的新老股东按照发行后的股份比例共享。 鉴于万科账面还有154亿元未分配利润,对于原股东而言,亦是个明显的损失。

世间难得双全法,从某种程度上看,当前的形势下万科对资金的需求与二级市场股东的利益诉求或许本就存在着一定的冲突。 有观点指出,这个冲突难言利空,若有益于万科的经营,在接下来的行业重塑阶段占领高地,这或是利好。

进 击

翻阅过往经营记录可以发现,万科上一次股权融资还是在2007年,也就是地产黄金十年开启的的前一年。

对于时隔16年再次进行股权融资,万科方面表示,本次非公开发行的目的,一方面是响应国家政策号召,扎实推进项目的高质量建设,助力公司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另一方面,公司拟通过本次非公开发行,优化自身资本结构,进一步增强资金实力和抗风险能力,为后续长期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简而言之,用途有二:其一是延续管理层提及的高品质交付;其二则是继续屯粮,为接下来的经营做准备。

自去年年底开始,万科的大动作就接连不断,无论是对外融资,还是内部经营管理,万科明显比之前更为“积极”。

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内部管理人员的调动。 2月2日,万科内部再次发布人事调整,南方区域多个城市负责人轮换,主要涉及厦门公司、佛山公司、惠州公司、东莞公司等核心地区。

在此之前,去年12月16日,万科还对上海区域高管调换,万科开发经营本部CEO张海不再兼任上海区域区首,原上海区域副总经理、杭州公司总经理吴镝接任;1月6日,原东莞万科总经理周嵘出任深圳万科总经理,南方区域副总经理李东接任东莞万科总经理一职;1月30日,万科原北京区域副总经理曾巍出任东北区域首席合伙人,原东北区域首席合伙人林曈担任北京公司总经理。

万科方面在回应媒体采访时给出理由,表示万科在人事安排上一直注重“事人匹配”,人员调动主要是基于各区域的业务特点和业务难点。

对于企业进行大规模的人事换防,地产分析师严跃进认为,企业一旦有此类动作,就说明对于新一年夯实发展基础、提振业务的期许。 所以有调整的企业,都是灵活度较高的企业,势必为新的一年业务发展注入新动力。

全面注册制只差临门一脚,为何踩下急刹车?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理事长吴晓灵近日撰文指出,监管部门没有“保真”的责任,但是有义务“打假”。 (ICphoto/图) 2021年4月6日,中国证监会批准,深交所主板和中小板正式合并,合并后总市值将超20万亿。 市场解读,监管部门在为全面注册制扫除障碍。 深交所却表示,目前科创板、创业板试点注册制已全面铺开,全市场注册制推出还需时日。 3月20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也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圆桌会上称,要把(注册制)改革条件准备得更充分一些。 实际上,监管加紧了IPO事前抽查,才导致企业大幅撤回上市材料。 证监会公开表示,这些公司放弃上市,并不是因为企业问题有多大,更不是因为做假账,而是一些保荐机构执业质量不高所致,不少中介机构尚未真正具备与注册制相匹配的理念、组织和能力,还在“穿新鞋走老路”。 多位受访人士却担心,改革思路会走回审核制的老路。 监管部门通过现场检查,依旧担任了看门人的角色,或与注册制最初的思路相背离。 “注册制”三字贯穿中国资本市场改革二十余年,并于2019年6月“官宣”科创板,2020年8月试点创业板。 当年10月,监管部门还进一步表示,全市场推行注册制的条件已经逐步具备。 A股全面实施注册制看似只差临门一脚,为何踩下急刹车?券商(保荐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所被称作IPO的“三驾马车”,一家企业完成上市,需要由券商来制定上市方案并承销股票,由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审计报告等财务信息,由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顾问服务。 三者各司其职,券商为主,后二者为辅。 对方拉汪云飞签字,是想让他一同担责。 券商虽然是IPO的主导机构,但是所做决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师事务所调查的财务信息,多一个人担责,面对监管的质询,身上的责任就更轻一些。 2021年1月29日,为加强首发企业信息披露监管,证监会出台《首发企业现场检查规定》,检查IPO企业的信息披露质量及中介机构执业质量。 2天后有20家企业“中签”受审,短短十个工作日内却有16家撤回材料,令市场哗然。 在注册制下,公司上市门槛被大幅降低,中介机构的角色显得尤为重要,它们也被视作资本市场的第一个“看门人”。 如今,监管一挺进,中介却溃散,更显得中介机构们“心虚”。 市场将矛头指向了中介机构,指责其未“勤勉尽责”。 汪云飞分析,中介选择退出的原因一般有两种:一是和上市公司一起“带病闯关”,但遭遇严监管后只能妥协退出。 根据2020年3月正式施行的新证券法,券商如果出具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保荐书,或者不履行其他法定职责的,最高将面临100万到1000万的罚款,高额罚款无疑吓退了部分“问题企业”。 另一些中介的退让,或许只是考虑到风险和收益并不匹配。 以会计师事务所为例,一个IPO审计项目的收费普遍在800万—1000万间,项目越大、辅导时间越长,价格越高。 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数据,2019年能够从事证券服务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共40家,行业总收入515.3亿元,其中证券服务收入为165.7亿元,这还包括了来自上市公司的年审收入。 粗略计算,上市辅导收入占到事务所总收入的三成都不到。 “会计师事务所最大一块收入来自国企(非上市公司),尤其对内资所而言。 ”汪云飞说。 根据国资委相关规定,大中型国企和央企的财务审计需要进行招标,国企规模越大,对会计师事务所的挑选就越严苛。 想要参与招标的底线是,近三年内不能有监管部门的处罚,否则会被排除在国资委的筛选池外。 2019年起,监管加紧了IPO事前检查,往往对上市公司和中介进行多轮问询,“每问一次,中介都要坐在边上等待监管的质询。 ”根据证监会最新发布的《首发企业现场检查规定》第十九条,发现中介机构及相关执业人员未勤勉尽责、在执业质量等方面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证监会可以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严格监管下,中介就开始衡量起了风险和收益:放弃上市,虽然挣不到这笔钱,但能维持事务所业务基本盘不受影响。 承接上市项目,有可能被监管认定为“带病闯关”,影响到其他收入,毕竟中介对上市公司的调查是有穷尽的,而且监管对于“勤勉尽责”并未给出明确定义。 监管的威慑力在资本市场蔓延。 2020年12月31日,全国首例公司债券欺诈发行案件——“五洋债”欺诈发行案在杭州市中级法院作出一审判决,除发行人五洋建设外,陈志樟(五洋建设实控人)、德邦证券、大信会计师事务所、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评级公司大公国际等五名被告均不服一审判决。 一审判决陈志樟、德邦证券及大信会计对五洋建设应负债务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大公国际在10%范围内,锦天城律所在5%范围内承担连带责任,按照“五洋债”赔偿金额7.4亿计算,责任最小的律所也要赔偿近3800万。 这也成为中国证券欺诈民事赔偿诉讼史上迄今为止赔偿金额最大的案例。 虽然案件发生在债券市场,但对于欺诈发行的定义、中介责任范围认定等问题同样适用于股市。 受损的投资者无疑对判决结果感到满意,但上述五名被告均提起上诉,锦天城律所的上诉理由甚至写道:一审判决对于连带责任的滥用严重违反公平原则和权责利匹配原则,若成为有效先例,必将对金融市场造成致命打击。 民商法圈“炸锅”了。 判决出来没几天,新加坡管理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张巍就被同行拉上了一场线上会议,探讨中介机构到底怎样才算“勤勉尽责”。 深圳证监局在1月18日的“证券期货机构监管通讯”提到,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刑法修正案(十一),并将于2021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 此次刑法修改表明了国家“零容忍”打击证券期货犯罪的坚定决心。 大幅提高了欺诈发行、信息披露造假、中介机构提供虚假证明文件和操纵市场等四类证券期货犯罪的刑事惩戒力度。 曾陆续担任多家券商首席经济学家的管清友形容,如今的强监管下,中介主动造假就相当于“顶风作案”,“监管把规矩定好,清清爽爽的事情,不要搞得这么复杂。 ” 为此,他建议,交易所应尽快与证监会脱钩,变成纯粹的一个资本市场服务机构,也是被监管主体。 注册制诞生于1930年代的美国,美国联邦政府颁布《证券法》与《证券交易法》,规定联邦政府对证券发行实施注册审查,只对申请者作出披露要求,即原则上不对公司的盈利、管理等实质性内容设置门槛,而仅着眼于公司“是否披露了事关投资者的重大信息”。 为了对抗上市公司造假,美国有一套完整的从民间到法律、再到市场层面的约束机制。 譬如美国民间有“吹哨人”制度,属于一种“证券举报人激励和保护”机制,监管鼓励上市公司内部人士爆料,有助于大幅降低行政监察成本,遏制违规发生。 根据相关法律,举报人只要自愿提供了信息、促成了监管执法行动或者相关诉讼,并最终产生超过100万美元以上罚款,就能够获得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现金奖励,奖金金额相当于是处罚上市公司金额的10%到30%。 2019年3月,SEC就公布了一起举报成功案件,美国知名银行摩根大通因私自将客户的资金投入到自己公司旗下基金,被罚款3.07亿美元,而两位爆料人都获得了千万美金以上的举报奖金。 证监会早于2014年6月公布了《证券期货违法违规行为举报工作暂行规定》,旨在鼓励 社会 公众参与市场监管工作,威慑违法违规行为,但最高金额只有30万元,“相比之下我们此前最高30万的奖励,还是和美国动辄千万奖励的差距太大了。 ”黄建中介绍,2021年3月新证券法实施后,这一数额被提升到60万。 再比如集体诉讼制度,这被视作威吓上市公司造假的杀手锏,因为一旦发起集体诉讼,美国公司将面临巨额的索赔。 新证券法,赋予了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投服中心)特别代表人诉讼、股东权利代为征集等职责,被称为中国特色的集体诉讼制度,但跟美国的集体诉讼制度还是有较大不同。 2021年3月,投服中心公开接受某制药公司投资者委托,如在法定时限内接受50名投资者委托,将普通代表人诉讼转换为特别代表人诉讼。 黄建中解释,投资人可以先向法院提起诉讼,然后由投服中心确认是否介入。 如果决定介入并成功接受50名以上、符合标准的原告委托后,那么诉讼将“升级”为特别代表人诉讼,由投服中心出任诉讼代表人。 好处是,大型案件可以集中受理为一个案件,审理的效率更高,而且投资者只需向法院缴纳诉讼费用,还节省下了大笔的律师费。 股市做空机制也是平衡美国股市的重要力量,而在此前的科创板试点中,做空机制同样被复制到了A股中。 观察吹哨人、集体诉讼等制度不难发现,美股中的这些市场制约力量最初的源头并非资本市场,这些制度原先就被用于民事诉讼领域,SEC不过是将这些“工具”搬到了资本市场,这也和A股市场情况大为不同。 “靠证监会一个部门去推动整个系统工程的建设,势必难度较大,其间也存在摸着石头过河、稳步推进的问题。 ”黄建中说。 注册制前,证监会承担了审核的职能。 试点后,相当于将审核权限下放到了交易所,而监管机构秉持“默示同意”的原则。 然而在多位受访人士看来,现实执行中却仍走了审核的老路,“交易所应该是个服务机构,而不是二监管。 ”管清友解释。 据他此前研究,美国的注册制体系也有实质性审核,美国本土企业在IPO之时,需要在联邦(SEC)与州同时注册,并且需要通过交易所的审核,其中联邦以信息披露为主,各州普遍实行实质审核,旨在控制证券投资风险。 这也给监管的角色带来了根本性变化,如果监管事前对上市公司进行了严格审查,市场就会默认该公司具有相对较高的资质,其后续的IPO发行也就不容易出现“破发”的情形。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理事长吴晓灵近日撰文指出,监管部门在证券发行中的作用,主要是保障公众投资者的知情权,防范信息不对称风险。 审核的目的不是判断和控制风险,也不能保证信息披露文件的真实性,主要是审核融资人以及相关中介机构是否履行公开发行的法定程序,以及信息披露文件的内容和格式是否充分遵循了相关规则。 她形容,监管部门没有“保真”的责任,但是有义务“打假”,通过综合运用民事、行政和刑事的追责体系,显著增加欺诈发行的违法成本,降低非法获利的预期,从而降低信息不对称风险。 在管清友看来,试点一年多的注册制已经开始发挥作用,股市的两级分化正越来越严重。 “这说明注册制起了作用,通过市场的调整机制,逐步筛选出具有投资价值的股票,而那些质地不佳的股票,正在被淘汰。 ” 张巍则提醒,不该由监管来为投资者挑选公司的好坏。

【汽车人】全球股市腥风血雨,汽车成A股“桥头堡”

由于日本、韩国、意大利出现新冠病毒大范围扩散的公共卫生事件,全球资本市场遭遇腥风血雨。 A股随之上演多空大战,汽车行业成为多头主力的“桥头堡”。

文/《汽车人》张恒

2月24日,全球资本市场上演“黑色星期一”。 日韩及欧美股市一片凄惨,美国道琼斯工业指数大跌超千点,为历史上的第二次。 纽交所丰田汽车开盘跌3.27%、特斯拉跌7.46%、福特汽车跌4.06%、通用汽车跌4.50%,除丰田汽车之外跌幅均超道指。 而这似乎只是个开始,25日,道指再跌近900点,特斯拉、福特汽车、通用汽车再跌4个点以上,多头毫无抵抗。

这场突如其来的恐慌源于高盛发布了一份报告,称人们低估了新冠病毒对全球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 同一时间,中国以外的一些国家,尤其日本、韩国、意大利曝出了新冠病毒大规模扩散的公共卫生事件,这些国家的确诊人数和隔离人数短短几天内急剧增长。 美国的一位“吹哨人”也成了热议的焦点。

海外投资人如梦初醒,周一开盘,卖盘涌出,周一没卖掉的周二接着卖,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难以估量,对经济的影响也绝非短期。

外围市场对A股的影响将会有多大呢?周二,上证指数开盘即重挫88点,随后的一个小时,又被拉回至零刻度以上。 紧接着卖盘再度袭来,两市快速下杀,创业板半个多小时跌下4个百分点。 空头似乎赢得了市场,情况却再度反转,大量买盘涌进科技股,股指又被强势拉起直至收盘。 2月25日当天,A股多空大战至两市成交量超1.4万亿元,为近55个月的最高,不但连续5天成交量破万亿,创业板更是创下了历史最高成交量的3200亿元。

2月25日,A股汽车类板块上涨1.72%,为56个行业板块中的第4名。 从今年2月4日开始,也就是疫情刚爆发不久到2月25日,这16个交易日里,汽车类板块累计上涨了23%,同期上证指数上涨了12%。

汽车类板块一共有18家个股涨停,其中包括众泰汽车、力帆股份、江淮汽车等整车企业,还有均胜电子等上游供应商。 涨幅靠前的有中通客车涨9.75%、德赛西威涨8.92%、比亚迪涨7.02%、福田汽车涨6.44%、广汇汽车涨5.42%、宇通客车涨4.84%、一汽夏利涨4.71%、北汽蓝谷涨4.07%、金杯汽车涨4.34%、长城汽车涨4.03%等。

同一事件中美股市的反应大相径庭,中国汽车股表现明显好于美国汽车股,这是为什么呢?不说汽车是疫情受益行业吗?这还分国家地区?

分析其缘由,《汽车人》认为不能孤立地从汽车行业来看,A股快速上涨和疫情在时间线上存在高度吻合。 本轮股市上涨主要炒作的是科技题材,汽车“新四化”也在其中,如均胜电子和德赛西威这类的汽车电子企业、宁德时代和赣锋锂业这类锂产品和动力电池企业。

以更长的时间线来看,以科技股为主动力的创业板上涨趋势是从2019年年中开始的,只是疫情爆发后,上涨速度更快了。

2019年年中市场的焦点是什么呢?没错,是中美贸易争端。 贸易争端现在似乎缓和了,但它和疫情这两件事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全球化受阻。 无论贸易谈判如何,美国封杀中国高科技产业的策略是不会变的。 新冠病毒在全球蔓延,会使各国间的交通往来急剧下降。 如今国内航班机票一折、一折以下的比比皆是,可见人流降到了什么程度。

有经济人士分析认为,疫情持续时间的长短至关重要,中国历经40年才成为了全球制造业的基地。 如果疫情持续时间过长,很多工厂就会从中国撤出,这对我国经济打击才是最大的。

现在的情况已经不是别的国家害怕中国的感染者了,我国上下齐心努力了一个多月,好不容易疫情有被控制的趋势,但新冠病毒已开始在其它国家蔓延。 中国现在也怕日本和韩国“出口转内销”的病毒啊,山东的青岛、烟台、威海已要求从韩国入境的旅客不论国籍统一送入酒店隔离。

这波浩浩荡荡的科技股上涨,其核心的逻辑就是“不靠别人,靠自己”的国产替代潮,尤其是科技含量较高的关键零配件。 其实,在过去两年,国产替代的趋势在汽车行业已经尤为明显。 这次资本市场炒作的,不仅是汽车产业,还涵盖了包括移动通讯、手机,计算机等各大领域。

2月25日行业板块涨幅前10名是通讯设备、半导体、汽车类、元器件、电气设备和电信运营。 中国品牌是国产替代的主推手,一方面是担心国外断货,做两手准备,比如华为;另一方面是通过国产替代降低成本,以增加市场竞争力。 品牌企业会主动培养上游的零配件企业,对科技含量较高的零配件实现国产化。

如今全球经济环境异常复杂。 中国最大的优势是制造业的产业链相对齐备,可以说是全球制造业最齐备的国家,没有之一。 当全球经贸往来严重受阻时,只能靠自己了,国产替代浪潮势不可挡,而疫情加速了这个进程。 这就是全球股市大跌,惟独A股不服,上演多空大战,且多头胜出的原因。

2月26日,A股创业板大跌4.66%,这可能是短期上涨过快的一次回调。 因为中国新冠肺炎疫情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除湖北外多省市做到了连续多日零确诊,武汉也终于出现了“床等人”的情况。 但对其他国家而言,疫情如何发展还很难讲,新冠病毒在日本、韩国、意大利等国的扩散之势不容小视,情况很难预料。 中国市场和海外市场对疫情的判断完全不能同日而语,但全球化受阻带来的国产替代的大趋势已然成为了时代新篇章。 (文/《汽车人》张恒,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120.77.238.70/caijing/35001.html
亚足联官方公布18强赛抽签时间及规则 国足确认位列第五档
意味着什么 金砖 泰国申请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