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店加速的山姆能成沃尔玛利器吗 大卖场两年半关近60家

大卖场式微,往高端和会员零售加码,成为零售商超们的共识。

最近的山姆有点“忙”,不仅忙着高速拓店、还忙着开通跨境直邮。继全国第48家南京江北店开业后,山姆今年还有6家新店即将开业,分别位于东莞、绍兴、成都、泉州、温州、武汉。具体至新业务,针对近期北上港人“爆买”山姆会员店的深港跨境消费热潮,山姆也于近期正式开通了“香港跨境直邮”服务。香港会员可以通过山姆App下单把境内商品直送家门口。

但与之对应的,则是山姆母公司沃尔玛在大卖场的收缩态势。根据不完全统计,沃尔玛在过去几年中逐渐缩减了大卖场的规模,2022年关闭了21家门店,2023年则进一步减少了26家,而今年至今已关闭超过12家。换言之,过去两年半的时间里,沃尔玛在中国关掉了近60家大卖场门店。

大卖场作为沃尔玛早年间进入中国市场的代表作、辉煌一时,如今仍是沃尔玛的“重资产”投入。如今,被管理层寄予“战略级”关注的山姆,能为沃尔玛中国的增量持续赋能吗?中国大卖场的转型“阵痛”,沃尔玛又会如何布局?

深圳前海山姆,湾区独栋山姆。

忙着拓店拓业务

山姆进入高速扩张期

以一年约6家门店的扩张速度,沃尔玛麾下的会员仓储制超市,上紧了在中国市场开店的发条。1996年8月进入中国市场,山姆会员商店第一家门店落户在深圳福田。截至目前,山姆已有48家门店,去年总营收超过800亿元。

2024年的开店进度也不落后。除了南京二店即近期开业的南京江北门店,按照山姆的规划,接下来仍有6家门店准备于今年开门营业。近日,沃尔玛招聘官方公众号也为这些新店的运营发布“6月份新店招聘信息”,筹备到岗人员。

有趣的是,今年开业的7大城市,除了南京、成都、武汉是增强城市布局密度,泉州、绍兴、东莞、温州则是山姆首次进驻的新城市。其中,泉州晋江山姆会员商店位于晋江池店片区,将成为继昆山山姆之后,全国范围内第二家进驻县级市的山姆会员店;而武汉则成为华中区域山姆门店最密集的城市。在新一线及二线城市布局,并围绕城市群的溢出效应,进驻下沉市场,山姆的扩张思路早就不局限在竞争激烈的一线点位。

在沃尔玛中国的大本营深圳,就近期火热的深港跨境消费,山姆则打磨起新业务。从6月7日开始,香港会员通过山姆App下单,下午1点前的订单预计次日可送达,离岛部分地区预计隔日送达。山姆香港APP页面显示,该服务的亮点包括官方直邮、次日送达、支持送货上门或自提、本地支付方式以及粤语客服。

不过,这项“跨境直邮”的新业务并不覆盖所有商品。比如,深受会员消费者喜爱的肉蛋果蔬等生鲜品、乃至面包蛋糕酒类等产品,均仅门店可售。来自零食、干货、家清、个护、小家电等超过1000种商品可以直邮,但这大约占山姆在售商品量的四分之一。

而运费上也区别于内地满额送免配送额度的方式,香港直邮上门的首重1KG(不足1KG按1KG计收重量)费用的起步价就是30元,每增加1KG加收4.5元续重运费。换言之,10KG的货品送货上门至香港,运费为70.5元。而香港自提点取货则相应运费减少一些。

过去五年大卖场关超90家

沃尔玛同样经历“转型阵痛”

与山姆快速扩张形成鲜明对比,沃尔玛的大卖场则步入收缩期。近年,诸如沃尔玛、家乐福、大润发、华润超市、盒马鲜生等,都传出接连关店的消息。瞄准性价比和折扣化做文章,大卖场难“卷”得过线上电商,线下零售不得不面对“转型阵痛”。

有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2年,沃尔玛在国内共关闭60余家门店。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沃尔玛中国关闭了21家大卖场门店,2023年则进一步减少了26家,而今年至今已关闭超过12家。照此推算,沃尔玛中国过去五年间关掉大卖场超过90家。

当中,不少为开业超过十年以上的老店。其中,2021年11月,在深圳罗湖洪湖片区,沃尔玛中国内地首家大卖场的关门,更是引得公众唏嘘。陪伴深圳人整整25年,沃尔玛在内地的首个大卖场也是沃尔玛中国的里程碑之作,对中国零售的发展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自洪湖沃尔玛后,外资、中资超市大卖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中国消费者面前。

沃尔玛深圳洪湖店,沃尔玛内地首家大卖场

随着线上电商的崛起,加诸房地产租金提价的双重夹击,零售超市中的传统大卖场模型,生存并不容易。传统大卖场占地面积大,且传统品类中类似个护、家电、零食等日常百货,在线上电商的冲击下,价格并不占有明显优势。而高频复购的生鲜产品,作为民生品类,本身也不具备高毛利。

沃尔玛官方表示,在2023年已经完成8个城市29家大卖场的升级改造,预计今年将继续升级改造30多家门店。

如何升级改造?除了门店面积压缩、精简品类、扩大电商业务这“三大样”,大卖场的转型仍旧有不少痛点。作为当下零售大卖场转型的共识之一,在折扣化、精品化上发力,是当前大卖场升级的主要思路。

今年1月,沃尔玛中国首批8城29家大卖场门店完成升级,当中用“黄色价签”突出“越级”性价比,成为沃尔玛升级大卖场的主要亮点。

近期,生鲜电商开启探索奥莱模式。比如,叮咚买菜在无锡开出了首家叮咚奥莱,盒马鲜生则打出“盒马奥莱”,并于近日更名“盒马NB”并开放加盟。折扣化,成为零售改革大潮。借助供应链卷价格,当下的零售玩家背后并不缺有实力的母公司,能否持续突围,这仍旧需要更长的时间去观察。

从渠道转身渠道品牌

争夺中产与瞄准折扣化,沃尔玛的竞争不小

不管是争夺中产打出诸如山姆、盒马X会员、Olé等中高端精品超市或者会员制超市,又或是紧盯折扣化推出平价超市,零售改革的思路,都有一个共同点:从渠道转身渠道品牌。值得注意的是,为了突出差异化,零售玩家们都在不同程度上突出自己溯达上游的能力,打造自有品牌。而避免直接的价格竞争,自有品牌的商品,即便是和同个厂家定制,也会做出差异化的选品组合。这从另一个角度,或许也说明直接卷价格,并不是持续发展的首选。

对山姆而言,其直接“友商”也来势汹汹。继年初把华南首店开进山姆“大本营”深圳后,开市客(Costco)也迎来本年度第二家新店。其南京首店在5月28日正式开业,这是开市客在中国大陆市场的第7家会员店,配备4000款全球商品,以及开市客中国大陆的首家加油站。而山姆的南京江北店,作为南京二店,也同期开业。和山姆联合京东一样,开市客也组队了“配送强手”美团。

在深圳龙华山姆附近,开市客开出了华南首店。

这一回,依旧是开市客和山姆都在同一个城市短时间内开店。同样是仓储会员制超市,开市客更是拥有近50年历史的会员制商店“鼻祖”。山姆与开市客在海外的竞争就难舍难分,如今同步瞄准中国市场,业界与公众难免会把二者直接作比对。此外,一批“新秀”如盒马、高鑫零售M会员商店、Fudi逐渐崛起。

第四财季,沃尔玛中国净销售额为40亿美元,同比增长11.3%,可比销售额增长6.6%,增速环比有所放缓。用沃尔玛的说法,这得益于中国山姆会员店和电商业务的持续增长,以及经营效率的提高。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聚焦中国市场,尽管沃尔玛的业绩仍保持增长,但增速有所放缓。

在经济学家宋清辉看来,精准服务于城市中产家庭群体,代表着未来超市零售发展的一大方向。会员制超市的崛起,本身也迎合了当下消费者对于品质消费的需求。不过,他也指出随着各路资本不断涌入会员制仓储式购物领域,该“赛道”预计也将会很快成为激烈竞争的“红海”。

在业内看来,当下突围的关键之一,则是对城市点位潜力的预判和提早抢滩,毕竟本身针对的也是定向的消费人群。随着竞争愈发走向下沉市场,优质的点位和消费客户群也会相应减少。但长胜的关键,依然离不开稳健的运营。

采写:南都·湾财社 记者陈盈珊


2015年沃尔玛要有怎样的改革

沃尔玛正试图从一二线城市战略收缩,并展开在三四线城市的全面布局。 2013年12月29日,沃尔玛昆山店悄然关张。 沃尔玛方面称,关闭该店是综合考量下的决定。 事实上,从2013年开始,沃尔玛中国便有计划地关闭业绩不佳的门店。 去年整年,沃尔玛在中国陆续关闭了十几家门店,创去年中国市场外资零售盘整之最。 据悉,沃尔玛计划在未来两年内关闭在华的15到30家门店,这些门店的数量约占其在华门店总数的9%,而销售额仅占2%。 不过,在关店的同时,沃尔玛亦在集中力量大力拓展其在三四线城市的布局。 未来3年内,沃尔玛计划在中国新设110家新址,其中包括大卖场、山姆会员店以及配送中心。 不难发现,沃尔玛正试图从一二线城市战略收缩,并展开在三四线城市的全面布局。 在零售业的低潮下,这一增一减,表明了沃尔玛在中国市场走上变革之路的决心。 可以说,沃尔玛的门店网络、物流系统和采购体系,均在重新调整布局。 成长的烦恼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沃尔玛昆山店在开业之初生意尚可,但在家乐福、欧尚等竞争对手接连进驻昆山后,沃尔玛昆山店的生意便开始下滑。 据悉,沃尔玛在昆山的口碑并不佳,虽然其打着“天天平价”的口号,但在消费者看来,它的商品并不便宜,生鲜品类的数量不多,也不太新鲜。 这些因素,让昆山的消费者逐渐远离了沃尔玛。 事实上,这家全球营收最高的零售商,在中国市场的步伐一直有些踉跄。 1996年进入中国的沃尔玛,把进入中国内地的首站设在了深圳。 当年,沃尔玛照搬美国模式,在深圳开设了第一家沃尔玛购物广场和山姆会员商店。 眼下,沃尔玛在中国拥有沃尔玛购物广场、山姆会员商店、沃尔玛社区店三种业态。 进入中国十几年来,沃尔玛的线上与线下业务似乎都遭遇了水土不服。 在美国式的经验与中国市场消费习惯的博弈中,沃尔玛在中国这个新兴市场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与其全球零售霸主的地位也不相符。 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国的工厂,支撑起了沃尔玛低成本的全球供应链,使其在掌控生产流程方面得心应手;但另一方面,沃尔玛试图向中国消费者出售产品时,却发现这要比在中国制造产品困难得多。 这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首先与中国市场的竞争环境有关。 众所周知,中国的零售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是全球经营难度最大的市场之一。 沃尔玛除了要面对家乐福、乐购、麦德龙等第一梯队的外资零售商,还要面对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的零售商。 此外,市场上大量的本土竞争对手也在步步紧逼。 很多时候,沃尔玛的商品以低廉的价格著称。 但在中国,大街小巷到处可见各种小商店与小摊贩,顾客购买低价产品的选择非常之多。 况且,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整个新兴市场的经济增长有所放缓。 除了竞争环境,沃尔玛在华的“不适应”,还与其经营规模有关。 截至目前,沃尔玛在中国开设了约400家门店,家乐福的门店数量约为200多家。 这些数字与市场的饱和状态相距甚远,与其在各自母国的门店数量更是大相径庭——要知道,沃尔玛在美国、家乐福在法国的门店数都达到了4500家左右。 换言之,这些零售商在中国还谈不上规模化经营。 而店面数量的不足,也导致沃尔玛引以为傲的信息物流系统难以发挥优势,并使成本居高不下。 此外,能否在门店中添加更多的本地化特色,是外资零售商在中国面临的又一个问题。 这意味着,外资零售商需要在“自上而下的标准化经营”与“自下而上的灵活经营”间作出选择。 沃尔玛中国前几年的策略是,一定范围内放弃总部自上而下的决策控制,给予各地的门店更多的自主权。 但2012年11月,沃尔玛将全国30个采购办公室整合为8个区域采购办公室。 2013年10月,沃尔玛又加大中央集中采购范围,一些小供应商被淘汰。 接二连三的食品安全事件,是沃尔玛加速“采购体系收权”重要原因之一。 2011年9月,重庆沃尔玛超市3家分店被曝“以低价普通冷鲜肉,假冒高价绿色食品”,沃尔玛被迫为此致歉;2013年12月,沃尔玛济南门店被曝“以廉价的狐狸肉冒充熟牛肉、驴肉销售”,沃尔玛再度为此致歉;2014年1月,央视再度爆料称,沃尔玛特批“无资质产品”进场销售,7年开出200份通行证。 显然,在收权之后,严格的政策和流程将进一步确保供应商和产品的质量,不过,集权化的管理,也可能会削弱沃尔玛在个体城市的竞争力。 “对沃尔玛来说,它的难点在于,如何适应中国的特点,把握规范与灵活的界限。 ”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合伙人任国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对于组织架构,究竟可以在哪些环节放权,该怎么放,不能一放就乱;哪些品类必须收归到总部管理,收权的标准又是什么,这都需要细节化的处理。 ” 除了运营模式的设计,外资连锁零售商还会在中国面临其它种种问题,从缺乏合格的员工,到参差不齐的基础设施,以及缺乏合适可靠的冷链配送网络等。 事实上,不止是沃尔玛,家乐福、乐购、麦德龙等国际零售商,近年来在中国大都经历了成长的烦恼。 结构性调整 整个2013年,零售企业在华关店、盘整的新闻不绝于耳。 据联商网《2013年主要连锁零售企业关店统计》显示,2013年主要外资零售关店总数达31家(不含家居、电器),其中沃尔玛2013年在华关闭的门店数达14家,在主要外资零售企业中关店数量最多。 乐购去年因为经营问题在华关闭了3家门店,卜蜂莲花关闭了2家门店。 就国内主要连锁零售企业来说,去年的关店总数达35家。 在关店原因解释中,最多见的是租约到期、模式调整、盈利能力偏弱、战略性关店、转型、经营不善等。 沃尔玛中国区高级副总裁博睿(Ray Bracy)对媒体称,“我们关闭了部分门店,因为我们过去在中国过分痴迷于追求扩张。 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对扩张的关注超过了我们对效益的关注。 今后,我们将不会再犯这种错误。 ” 而沃尔玛中国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福澜(Greg Foran)则表示,未来,“我们在进行110个新址发展规划的过程中,也将根据严密的市场评估,关闭一些业绩不好的门店。 采取这样的措施,是符合企业经营管理要求的,也可以帮助我们在中国市场更有质量地发展。 ” 在任国强看来,沃尔玛的关店举措从整体上看是正确的选择。 “从经济效益来说,关掉一些盈利不好的门店,将有限的资源向业绩好的门店转移,这种关停并转是很正常的,无需作太多计较”,“毕竟,一二线城市商圈饱和、物业租金上涨幅度超出预期,人均工资和租金的同时上升,不断挤压着零售业的盈利空间。 关键是,沃尔玛在试错之后,能否找到适合自身的扩张方式。 ” 沃尔玛的策略是,在一二线城市关店的同时,在三四线城市重启扩张。 2013年10月,沃尔玛公布了在华发展的一系列规划,公司计划未来三年在华新增包括商场及配送中心在内的110家新址。 同时,沃尔玛称其在2013年内改造了45家现有门店;2014及2015年,沃尔玛计划分别改造55家和65家现有门店。 2013年,沃尔玛开设了30家新店以扩大在新兴城市的布局,仅在2013年第四季度,沃尔玛已先后在湖南、四川、广东、河北、江西、河南、湖北、云南、山西等省市开设了14家新门店,其中超过75%的新店位于三四线城市。 此外,沃尔玛新建的多个配送中心也已投入使用。 2013年8月,沃尔玛在湖北省武汉市的配送中心正式投入使用;11月,辽宁省沈阳市配送中心投入使用。 在此基础上,沃尔玛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设立了7个鲜食配送中心。 更多的配送中心将于2014年投入使用。 沃尔玛计划在2014年底前,将冷链配送系统覆盖全国所有的沃尔玛商场。 与此同时,沃尔玛计划在现有商品结构的基础上,加强进口食品的力度。 2013年,沃尔玛超市的进口商品的陈列面积,较2012年平均增长了40%,销售增长了超过60%。 包括红酒、巧克力、开心果等数十种商品,均实现了直接进口。 除了在内陆城市加快布局,沃尔玛还在以另一种方式积极扩张,即加快山姆会员店在中国的开店计划。 和普通的沃尔玛超市不同,山姆会员店瞄准的是那些一线城市中日益富裕的消费者。 这也是沃尔玛“重整”在华业务的一部分。 随着市中心的商铺租金节节攀高,沃尔玛、宜家等零售商不得不从市区向城郊转移。 于是,这些零售商开始尝试着吸引更加富裕的有车一族,试图为他们提供独特的服务。 通常,山姆会员店内的商品种类比一般大卖场少得多,仅为4000种左右,且店内主推一些精选出来的高价商品,尤其是进口商品。 这意味着,山姆会员商店售卖的商品通常是本地超市所无法提供的,譬如从美国进口的蔓越莓干,从智利进口的车厘子,或是从法国进口的红酒。 坊间数据称,这些进口商品占到山姆会员店在华销售额的30%左右,而在沃尔玛超市,进口商品的销售额占比仅为5%。 沃尔玛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福澜此前表示,未来一年,沃尔玛购物广场的进口食品销售将翻一番,而沃尔玛旗下的山姆会员商店,有望实现直接进口商品销售的5倍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山姆会员店的盈利主要依靠收取会员卡年费,而非销售商品。 山姆会员店从销售商品中取得的收入仅够抵消每家门店的运营成本。 在中国,一张会员卡的年费为150元。 沃尔玛方面透露,山姆会员店在中国目前拥有100多万名会员。 显然,山姆会员店在中国的发展,还远远低于沃尔玛的预期。 早在1996年,沃尔玛就已在中国深圳开出第一家山姆会员店,但直到目前,山姆会员店在中国仅区区10家,与沃尔玛大卖场的400家门店相距甚远。 未来,沃尔玛计划每年在中国新开两家山姆会员店。 创新与挑战 对沃尔玛来说,深耕内陆城市面临的阻力并不小。 此前,家乐福、麦德龙等零售巨头已不约而同地将“渠道下沉”作为增长的动力--与这些外资零售商相比,本土竞争对手似乎更加来势汹汹。 沃尔玛作为后进入者,遭遇的竞争也将愈加激烈。 沃尔玛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福澜,2013年年底曾表示,“如果说我们能够找到合适的地址去开店,能够开出很好的店,有非常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去管理这家店的话,我们会非常有信心跟其他竞争对手去竞争。 ” 但在任国强眼里,包括沃尔玛在内,不少外资零售商都没有“很成功地打开内地市场”,相比之下,本土零售商对当地的消费者,有着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我并不觉得,外资零售商在中国三四线城市扮演了多么重要的角色。 ”任国强称,“本土零售商快速地学习着沃尔玛的优点,但沃尔玛却并没有学习别人的优点。 ” 任国强指出,在内地某个城市,沃尔玛与另一家本土零售商比邻而居,结果本土零售商的销售业绩比沃尔玛更好。 “一定程度上,沃尔玛并没有掌握在中国管理店面的秘方,包括商品的引进、价格、促销,以及对员工的激励等。 我觉得,它应该更多地向本地的卖场学习。 ” 至于山姆会员店,“如果经营得好,确实能支撑沃尔玛在中国的一部分增长,但它能在多大程度上支撑起沃尔玛在中国市场的整个蓝图,目前还不能确定。 ”任国强指出,“沃尔玛能否在中国市场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关键还要看它‘经典’的卖场业务。 ” 除了重构线下卖场,能否在电子商务领域发力,是沃尔玛在中国能否领先的又一重要因素。 据悉,沃尔玛在中国的销售额占整个国际业务的10%左右,电商渠道将是沃尔玛在华业务的重要突破点。 而沃尔玛中国电商业务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将有赖于1号店的表现。 2012年,沃尔玛将其在1号店的持股比例,从17.7%增加至51.3%,正式成为后者的控股股东。 沃尔玛对1号店的收购,是由沃尔玛全球总部直接推动的,虽然其启动在华电商策略晚了一步,但它看好的是中国持续井喷的网购市场。 通过借力1号店,沃尔玛试图整合中国区线上、线下的业务——目前,双方的团队已展开对接,今后双方会在供应链、仓储、物流和自有品牌商品等多方面展开合作。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沃尔玛选择1号店的眼光不错,收购完成后,1号店在洗护、饮料等品类上的管理能力已大大增强。 即便如此,沃尔玛并不能就此高枕无忧。 对它来说,能否成功地整合1号店,目前仍存在着较大变数。 众所周知,中国的电商市场较为特殊,经过几年的快速增长后,淘宝、天猫、京东、苏宁易购等已几乎形成了“赢者通吃”的局面。 虽然1号店连年的交易额增长较快,但其仍未能实现盈利。 换言之,1号店还没有完全建立起独立的生存能力。 更重要的是,沃尔玛与1号店在线上线下的互动(O2O),做得还很不够。 “我们目前看到的是,作为关联企业,沃尔玛与1号店目前只是在采购领域实现了协同;但在客流的导引、商业模式的创新等方面,目前还没有实质性的动作。 ”任国强称。

大卖场该如何转型求生

大卖场该如何转型求生

大卖场该如何转型求生,近年来,零售市场环境及消费需求的改变使大卖场面临转型难题。 近日,无锡首家大卖场重构店正式营业,无锡成为率先开启大卖场转型的城市。 大卖场该如何转型求生。

大卖场该如何转型求生1

2021年12月7日,沃尔玛深圳洪湖大卖场关门歇业。 这是沃尔玛1996年进入中国时所开的首家门店。

专家表示,无论对于沃尔玛还是中国超市行业而言,这家门店都极具象征意义,它的关闭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大卖场发展日渐式微的窘境。 2021年传统超市的日子过得颇为艰难,行业增长乏力,业绩加速下滑,巨头们频频关店。 传统超市行业的出路在哪里?

整体业绩加速下滑

据了解,2021年,沃尔玛在全国至少关闭了27家大卖场,而从2016年至2020年,沃尔玛已经关闭了80家大卖场。 专家表示,表面上看,沃尔玛关店的理由主要是租约到期,但事实上,大卖场行业整体增长乏力,租金人工等成本日益上涨、客流不断减少等才是沃尔玛关店的主因。

其实和其他同行相比,沃尔玛的经营业绩还算是不错的。 得益于线上销售和山姆会员商店业绩的高增长,沃尔玛中国2021年第三季度的净销售额增长18.8%,可比销售额增长16.5%。

而其他一些超市同行的业绩就要难看得多。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近日发布的连锁超市经营情况报告显示,2021年上半年,超市门店客流和同店收入下降,营收和利润增长承压。 另外,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第三季度,13家超市上市企业中有6家企业营收同比下滑,另外7家企业勉强实现了个位数的增长。 净利润方面,2021年第三季度13家上市企业中有8家出现了亏损。

“2021年以大卖场为主的超市业绩大幅下滑,一方面是因为去年的基数相对较高,另一方面是受到渠道分流的影响。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秘书长彭建真告诉中国商报记者,以前大卖场是刚需渠道,但近年来,电商、社区团购等多种渠道兴起,不断分散大卖场的客流。 与此同时,大卖场业态的经营模式也难以适应消费需求的变化。 彭建真表示,超市客流下降的趋势其实从2012年就开始了,但那时降幅还不明显,超市还可以通过客单价的提升来弥补客流的下降,而现在,由于消费者可选择的渠道越来越多,顾客流失加速,导致超市营收和利润全面下滑。

会员店模式受追捧

2021年,在行业整体滑坡的大势下,会员店成为超市行业的热词。 增长强劲的会员制模式受到追捧,一些大卖场纷纷向会员店转型,以期从中觅得新的商机。

2021年6月,物美旗下首家由大卖场改造而成的麦德龙PLUS会员店开门迎客;至今,麦德龙已经开启了19家PLUS会员店。 2021年10月,家乐福中国也将位于上海成山路的大卖场改成了会员店,并宣布其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将200家大卖场中的100家全面升级改造为付费会员制的会员店。 北京华联、人人乐、永辉等超市品牌2021年也先后进军会员店领域。

不过,随着传统超市纷纷转型会员店,如何避免陷入低端的同质化竞争将成为行业不得不面对的课题。 目前,国内由大卖场升级而成的会员店在商品和服务形式上基本都在模仿国际巨头,例如,烤鸡、瑞士卷、麻薯等产品几乎成为这些转型会员店的标配,而这些产品一直以来都是山姆会员店的热销产品。 专家表示,这种简单的模仿与会员店为会员提供独特的高性价比商品和服务的理念在一定程度上是相悖的。

“靠模仿他人的方式很容易陷入同质化竞争,也很难维持下去。 ”彭建真告诉记者,传统超市在经营过程中主要依靠供应商,利润主要来自向供应商收取通道费等,在供应链建设方面存在短板。 而会员店模式需要以会员需求为核心,建立自己的供应链,精选优质的高性价比商品,提供增值服务,利润主要来源于会费。 因此,二者的经营模式有很大的区别,从大卖场转型为会员店需要经历一个很长的过程。 他认为,在转型会员店的过程中,传统超市需要补课,在转变经营理念的同时,要强化商品采购和研发能力,建设独立的商品供应链。

未来的机会在哪里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裴亮表示,目前,消费市场变化的特点主要体现为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购物线上化。 超市也正在从1.0版进入2.0版,这集中体现为三个替代:价格竞争被性价比替代,初级产品被餐桌替代品(3R产品)替代,纯线下被全渠道替代。

彭建真认为,会员店目前只是大卖场转型的一种探索,市场容量有限。 未来,大多数超市可能会进一步小型化,通过精细化运营服务特定的客群,例如线上线下融合的精品超市、社区生鲜超市等等。

在萧瑟的寒冬中,超市行业依然不乏亮色。 首先,一些三四线市场的区域型龙头企业逆势增长。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调查显示,这些区域型企业有一些共性:一是定位中高收入人群,回避价格竞争;二是产品十分丰富,特别是餐桌替代品的加工,投入大、效果好;三是门店放权,一线员工参与度高。

其次,盒马、七鲜等线上线下融合的新型超市品牌呈现出加速发展的势头。 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盒马鲜生的门店总数量突破300家,其中2021年新开门店达上百家。 而过去两年较为沉寂的七鲜超市2021年也重新活跃起来,新开门店数量占总门店数量的一半左右。 根据计划,今年七鲜超市在加速拓展的同时,门店的形态也会顺应市场需求进行变化,还将开出一些面积更大的门店。

无论是那些表现抢眼的.区域超市龙头,还是盒马、七鲜等新型全渠道超市,它们的发展势头均表明,市场对优质的超市依然有很大的需求。 “只要中国的GDP在增长,零售的大盘就肯定会增加,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我们能做出满足消费需求的调整,就有机会。 关键是要用心去做。 ”彭建真认为,目前零售的各行各业都面临着挑战,对于超市而言,在升级转型过程中,要抓住零售的本质,瞄准消费需求,做好商品经营,建立完善的供应链,做到比别人效率更高、成本更低、体验更好。

大卖场该如何转型求生2

近年来,零售市场环境及消费需求的改变使大卖场面临转型难题。 近日,无锡首家大卖场重构店正式营业,无锡成为率先开启大卖场转型的城市。 据大润发负责人介绍,今年将重构30家,并按照2.0版本调整70多家,其余未融入重构理念的400家,将由门店自主调整。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12月,沃尔玛关闭了位于深圳的中国大陆第一家沃尔玛店铺。 此前,沃尔玛回应新京报记者称,此次关门是因为业主即将对物业进行整体升级改造。

在过去的6年中,沃尔玛大卖场在国内的门店已经关闭近80家。 与之相对应的是沃尔玛旗下的会员店山姆的超市在华不断扩张。 2021年9月,山姆会员店刚落地上海就掀起了一波会员制商超的热潮。 山姆会员店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1月,在23个城市运营36个门店,并计划在未来8年增至100家。

沃尔玛2022财年第三季度财报披露,该季度沃尔玛营收同比增长4.3%,净利润下降近四成。 虽然大卖场业绩惨淡,但山姆会员店营收却呈增长趋势,2022财年第三季度山姆会员店销售额增长13.9%,两年累计增长25%,会员收入增长11.3%,连续五个季度实现两位数增长。

沃尔玛中国总裁及首席执行官朱晓静在2021年11月举办的新消费论坛系列峰会中称,沃尔玛进入中国25年,国内零售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接下来沃尔玛将从覆盖转向获客与留客能力。 “而在这一转型过程中,选择和取舍就特别重要。 ”朱晓静所说的“取舍”似乎对应着山姆会员店和沃尔玛传统零售大卖场两者。

不过被沃尔玛寄予厚望的山姆会员店却在近期来负面信息不断。

2021年年底,山姆会员店被曝针对性下架新疆产品,随即引发中国民众的愤慨。 山姆此举还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批评。 据多家地方媒体报道,目前在全国多地,均出现了“山姆会员退卡潮”,大批原山姆会员在看到山姆店针对新疆的举动后,选择退出会员,不再购买山姆任何产品。

据了解,山姆普通会员的年费为260元,卓越会员年费为680元。 山姆会员店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1月,中国付费会员数量超过400万。 如果山姆会员退卡潮持续,将对山姆在华运营造成一场危机。

大卖场该如何转型求生3

去年各种连锁零售门店的关门潮来袭,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21年12月,沃尔玛在中国市场只有360家门店了。 曾经风光的大卖场业态,逐渐落潮。

在面对高负债压力和竞争者进攻时,应该如何调整自身做出转型?这也是最近零售业被问到最多的问题了吧。

大卖场的关店潮

2020年8月沃尔玛北京朝阳店也停止了营业

2021年12月,沃尔玛深圳洪湖店、无锡太湖店、重庆北城天街店、太原三墙路分店,此前已陆续发布了“停业公告”

2021年12月 广州摩登百货海购店也贴出了歇业公告

人人乐2014-2020年,关闭了52家门店,2021年上半年,在关19家。

截止到现在,大卖场关店的消息依然密集,家乐福、步步高、华润万家都均有调整。 不过大家一边在关闭传统大卖场门店,另一边却一头扎进了仓储店或者社区小店。 整体而言,零售企业2021年上半年整体营收较2019年下降近20%,利润下降37%。 其中,16家大卖场整体营收由2019年的1177.58亿元下降至1145.18亿元,降幅为2.75%。

如今,他们中的大多数要么已成为历史,要么正在关店收缩规模。

蓄势汹汹的会员仓储店

在外资大卖场接连败退的2019年,Costco进入中国,开业的盛况甚至上了热搜话题,从Costco身上各大连锁好像看到了希望,于是仓储店模式便开始在国内迅速扩散。 fudi会员制仓储店、麦德龙重拾会员制,盒马也在去年开出了第一家盒马X会员店,而以永辉为代表的大卖场,也在2021年5月开出了第一家仓储超市。 仓储式会员超市在中国的时刻迎风而来了。

永辉仓储超市

但这里面有的是仓储店但非会员制,有的是会员制但非仓储店,还有的是仓储“半会员制”(非付费会员也可入场购买,付费会员另外享有特别权益),代表分别有永辉、家乐福、麦德龙,总之是“百花齐放”。

fudi仓储会员店

仓储式是否是未来的趋势,要知道即使是山姆、Costco这样的头部玩家,目前,依然没有充分的数据可以论证这一模式在国内实体零售中具有绝对的优势。

所以说,大卖场做仓储店的是否能够成功,无关乎是否是仓储店,也无关乎是否是付费会员制,关键还是在于,能提供给消费者什么非来不可的价值。

门店的改革:“精而美”“烟火气”

2021年12月,果多美正在调整原来“薄利多销”的策略,最根本的变化是,果多美的定位将从大众消费向精品路线迁移。 客群定位更加精准了,但从单一客客户身上挖掘的价值更大了,也就是聚焦家庭服务的能力更强了。 一个顾客背后是一个家庭,“做窄”就是“做宽”。

“水果产业发展至今,新鲜已经不是多么高的门槛,口腹之欲也不是消费者追求的第一要素。 我们需要找到水果背后的感情诉求点。 果多美正在研发新一代门店,预计2022年上半年可以推出。 新一代门店的特点是突出“生活方式提案”

生鲜传奇有“精而美”也有烟火气“。 对比生鲜传奇早期门店和第七代门店,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感受是,一位精致少女变成了中年大妈。 不断在折腾细节问题,这些变化是通过他们的市场调研而来,现在也还在试运营过程中,正在不断的精进。 从盒马的几次迭代、社团的品类调整,锅圈的买菜,到生鲜传奇的烟火气,大家越来越像做零售的了。

做细节,做“窄”做“宽”能看到这些零售企业家在不断的思考,不断的更迭,不断的进步,只为了做更好的零售。

大卖场如何改革

后疫情时代,大卖场的转型必不可少,不少企业已经将视线投向了精品超市、社区超市和便利店等细分业态中。

需要思考的是站在消费者的角度下,去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顺应细化的需求与市场环境,进一步挖掘消费者的价值所在;

在选品上,从个性化、差异化上进行不断地调整,通过差异化的商品组合,从而形成新的商品优势。

针对市场变化在门店做出快速反应,包括品类调整、新品引进,增强各个门店在商品经营上的灵活性。

整体蛋糕被做小,而分蛋糕的人又多了。 整个市场在变,大卖场的管理没有变,大卖场红线多,不能随着市场变化而变化。 现在的市场已经不是买卖,不是比谁家价格低,最终拼的还是人心。 中国零售行业最不缺的就是热闹,但能在丛林般的市场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需要的是完善的供应链、结实的商品力、极致的性价比

亚洲最大超市,正式关门停业

“感谢18年的陪伴”,在北京中关村家乐福门店到处可见这一醒目标语。

作为曾经亚洲最大的家乐福大卖场 ,中关村家乐福在2月28日的公告显示,为了配合中关村广场整体的升级改造, 门店在3月31日暂停营业,随后家乐福的货架已基本被清空。

图源: 财经 天下周刊

据了解,仅仅是在去年家乐福关闭门店就超过了20家,下半年关闭的门店当中包含7家大卖场、8家便利店以及3家精选店。

原因和很多大型商超类似,如业绩不达标、租约到期、地区消费变化等,显然很多区域已经无法支撑起线下大型商超的存在。

数据显示,2021年有70%左右的商超企业销售额和净利润都迎来了同比下降。

尤其在疫情和电商双重夹击的当下,大卖场更是步履维艰。

四年闭店80多家

显然,北京中关村旗舰店并不是家乐福所关闭的第一家门店,也绝对不会是最后一个。

遥想1995年家乐福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作为最早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外资零售企业之一,2010年家乐福迎来了高光时刻,全国门店数量达到249家,几乎每一个大城市都能看到家乐福的身影。

并且在同一年,根据中国连锁协会发布数据显示,家乐福以338亿的销售规模排名连锁超市第2位。 然而十年之后这一排名已经下滑至第8位,销售额更是缩水超过20%。

2010年家乐福迎来自己的巅峰时刻,同样第一次关店也是发生在2010年。 当时被关闭的门店位于西安,从开业到关闭只存活了3年,背后的原因在于门店一直亏损,收入未达预期。

同样在2010年,家乐福在中国内地总计关闭了4家门店,当时更多是出于商业考量。 尽管有门店关闭,但也有新店在不断的设立,而且新店数量比被关闭的门店更多一些。

这一趋势延续到了2017年,但接下来家乐福门店的关闭就是“无奈之举”了。

在网购和物流的相互加成之下,中国零售网络购物市场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占据到全球市场份额的40%。 也正是在2017年,家乐福在中国的门店数量从扩张开始转为收缩。

图源:Daxue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从2018年到2021年,家乐福每年关闭门店的数量分别为20家、17家、20家和20多家。 短短4年时间,家乐福在中国内地市场关闭了80多家门店。

门店不断缩减的原因显然和营收达不到预期有很大关系,几乎可以说家乐福每家门店的赚钱能力都在下滑。

即便是在2019年被苏宁易购收购之后,家乐福在中国的处境也没有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财报显示,收购后的年底家乐福依然亏损超3亿元。

作为曾经零售业的“黄埔军校”,家乐福已经回不去了。

人们不爱逛超市

事实上不仅仅是家乐福,全国各地的很多大型商超都迎来了“关店潮”。

在2021年,沃尔玛在国内关闭门店的数量就达到了两位数,原因基本都是租约到期。

尤其是疫情和线上电商的发展彻底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似乎在一夜之间人们变得没有那么喜欢逛超市了。

北京中关村家乐福旗舰店关闭前,有网友曾经想去“捡漏”一些打折商品,然而面对空落落的货架还是失望了。

图源:新京报

“白跑一趟,还不如在家里网购来的快”,网友如此表示。

对大型商超而言拥有1万种商品属于常态,像中关村家乐福这样规模的门店则可以达到3万多种。 然而这一数量和网购平台相比,也只不过是九牛一毛。

如今几乎每一个人都已经学会了在线下超市对商品拍照,然后再到网上进行价格对比。 如此一来,高毛利率的商品对于大型商超来说更难卖出去,销售额显然会受到较大影响。

除此之外,曾经大型卖场所牢牢把握的租金优势也已经消耗殆尽。

1995年到2005年之间,外资零售企业集中进入到中国市场以0.5-1元每平米每天的价格拿下了不少核心地段。

然而随着租期的临近,如今不少老门店租期将满,广州万国门店的关闭就和租约到期、不太好续租有直接关系。

如今来看,大型卖场的“败退”已经成为事实。 早在2019年3月,华润万家就退出了在北京的5家大卖场;去年8月份深圳本土商超人人乐也宣布了将在半年内关闭19家门店。

线下商超的“寒冬”已经来临,巨头们显然需要寻求转型。 永辉超市已经开始做仓储型商超,大润发也在发力社区团购。

对家乐福而言,则是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开出100家付费会员制商超,“对飙”山姆。

会员店能“拯救”家乐福吗?

尽管目前沃尔玛在中国的大型卖场也在处于关店阶段,但旗下的山姆会员店依然保持着稳步扩张,这一趋势让很多零售巨头蠢蠢欲动。

图源:沃尔玛中国

根据家乐福中国CEO的规划:家乐福也要进军会员店了。

和山姆会员店不同,家乐福会员店的定位在家庭,但并不是仓储式模式,而是依然维持着自己最熟悉的大卖场业态。 核心是基于目标群体对供应链进行梳理,建立独立的采购团队,并减少SKU集中热销品类。

就在去年10月底,家乐福在上海的首家会员店正式开业。 SKU大约在3000个左右,和大型卖场的商品重叠度不超过1%。

图源:家乐福会员商店

事实上从去年开始,各大传统连锁商超都已经开始把会员店当做自己的“第二增长曲线”。

2021年6月,盒马X会员店正式进入到全国复制阶段;11月,山姆会员店宣布在中国内地市场已经开出门店接近40家;与此同时,业绩承压的永辉超市也“押注”会员店进行转型。

图源:上海潮生活

如今会员店已经成为各大零售巨头所争相抢占的“高地”。 作为大卖场的“鼻祖”,家乐福在会员店的布局才刚刚开始。

就在去年上海会员店开业当天还登上了热搜,原因是家乐福官方所发布的道歉信表示:在开业当天竞争对手向供应商施压,要求商家“2选1”,使得门店的很多商品被供应商回购。

显然,摆在家乐福会员店面前的问题还有很多亟待解决。 在传统大卖场转型过程中,稍有不慎,可能就会彻底出局。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caijing/36349.html
如父如子 金爵奖评委会大奖 成年人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