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乡村振兴 云南牟定彝绣产业崛起

(原标题:云南牟定彝绣产业崛起 赋能乡村振兴)

中新网楚雄5月6日电 (黄兴鸿)“现在有约3000人为我家提供彝族刺绣产品,并实现增收。”5月6日,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牟定县彝族刺绣代表性省级传承人鲁翠芹如是说。

牟定县位于云南省中北部,素有“彝族左脚舞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工匠名乡”等美誉。该县的彝族刺绣、龙头四弦琴、豆制品等声名远扬。

图为5月6日,鲁翠芹介绍手工彝绣帽子。黄兴鸿 摄

鲁翠芹是彝族,今年58岁。她介绍,彝绣是牟定彝族妇女千年传承的一种纹样装饰技艺,多以红、白、青、绿、蓝、黄等绒线交替挑刺,常以图案的形式体现在各类纷繁绚丽的服饰上,被称为“针尖上的艺术”。2008年,彝族刺绣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她现为该项目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20多年前,我在牟定开了当地第一家彝绣作坊。”鲁翠芹称,当时她带着亲戚一起做,发现产品供不应求,于是鼓励亲戚自己开作坊,后来又带领周边妇女从事彝绣,从而实现增收。

鲁翠芹称,现在约3000人与她家长期合作负责提供彝绣产品,她负责对外拓展市场进行销售,上百种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及多个国家。

鲁翠芹每年都会对牟定的绣娘进行培训,希望在大家的努力下,不断提升牟定彝绣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让民众获益增收。

图为5月5日,民众在牟定“三月会”上了解彝绣文创产品。黄兴鸿 摄

2018年,牟定县张建勋开始从事彝绣产业。他表示,为让彝绣产品走得更远,他创新推出杯垫、摆件等一系列文创产品,市场反应较好,产品约5%销往国外。

“手工彝绣产品虽然价格高,但制作周期长,我选择做机绣,制作快,以量取胜,满足市场的不同需求。”牟定的机绣老板朱有伟介绍,2004年,他就从事彝绣工作,当时买来机绣半成品加工后销售。2021年,他买了4套机绣设备。“以围腰为例,人工绣最快4天才能绣出1件,机绣4小时就能完成20余件,机绣产品价格只是人工绣的四分之一。”朱有伟称,他的产品供不应求,计划今年6月再添4套机绣设备。

图为5月6日,朱有伟调试彝绣设备。黄兴鸿 摄

近年来,牟定县持续推进“文化名县”建设工作,把彝绣产业纳入全县产业发展布局,先后建成了共和镇彝绣一条街、彝和园民族文化产业园等。截至目前,该县从事彝绣创作、经营的企业和商户逾100家;彝绣非遗传承人27人,擅长彝绣技艺的民间绣娘8800人;产品由初期的实用品向艺术品、旅游纪念品、观赏收藏品等方向转型拓展,种类逾100种,带动一大批民众脱贫致富,并赋能乡村振兴。(完)


优秀传统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现代意义

优秀传统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现代意义主要体现在促进乡村文化振兴、推动乡村经济发展、提升乡村社会治理水平。

1、促进乡村文化振兴:优秀传统文化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乡村的历史、文化和精神。通过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激发乡村居民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增强乡村文化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优秀传统文化也可以为乡村文化注入新的元素和活力,推动乡村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2、推动乡村经济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成为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通过挖掘和利用传统手工艺、特色农产品等文化资源,可以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也可以为乡村旅游提供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旅游资源,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

3、提升乡村社会治理水平: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治理智慧和理念。通过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引导乡村居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优秀传统文化也可以为乡村社会治理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推动乡村社会治理的现代化和科学化。

加快乡村振兴的方法:

1、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产能:现代农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要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推广高效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水平,保障农业用水安全。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产品,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要注重生态保护,推广绿色农业,减少农药、化肥使用,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2、推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要充分发挥农村资源优势,发展农村第二、三产业,引导农民参与乡村产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加强农村产业园区建设,引导企业入驻,提供就业岗位,促进农民就近就业。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鼓励农民创业,促进农村创业创新。

3、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乡村居民生活质量: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要加大乡村道路、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乡村基础设施水平。加强乡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保障乡村居民基本生活需求。要注重乡村环境保护,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提高乡村生态环境质量。

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是哪一年印发的

2022年。 根据查询中国政府网得知,2022年,为全面贯彻乡村振兴战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以文化产业赋能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国家开发银行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

产业政策多点赋能,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大力抓好农业生产,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完善和强化农业支持政策,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促进农业丰收、农民增收。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丝毫不亚于脱贫攻坚。

如何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起来

要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就要夯实产业之基,助力乡村振兴。

只有产业振兴,才能增强乡村吸引力,带动资本、人才等生产要素向乡村汇集。实现产业振兴,要发挥政府职能,因地制宜、精准发力引导扶植乡村特色产业健康发展;要着力搭建产销对接体系,严格农产品质量监管,大力实施农产品品牌工程;要继续对脱贫地区实施产业帮扶,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促进产业提档升级;要将特色产业发展与文化建设、生态环境、休闲旅游、乡村治理有机结合,激活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要完善强化农业支持政策,工作不留空,政策不留白。

只有用政策助力乡村发展,才能加快改变乡村面貌,改善农民生活的步伐,才能全面实现农业升级、农村进步和农民发展。完善强化农业支持政策,要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要求;要落实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常态化监测,继续精准施策;要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政策,多渠道促进就业,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要强化指导,让好政策“落地生根”,对现有帮扶政策逐项分类优化调整,合理把握调整节奏、力度、时限,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

乡村是中国的根脉,是国家大厦的基础。我们只要向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目标奋勇前行,齐心协力抓落实,撸起袖子加油干,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就一定能够实现。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caijing/6307.html
543亿!余伟文发声
V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