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馆藏欧洲陶瓷评述 沪上的 器物记忆

艺术

原标题:沪上的“器物记忆”:上海博物馆藏欧洲陶瓷评述

伴随着年轻群体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博物馆逐渐成为市民吸收知识、扩展眼界、获取灵感的文化高地。博物馆不仅向观众展示着我国本土的历史、文化、艺术传统,一些域外文化藏品也展现出我国与世界的微妙历史关联,形成了独特的城市记忆,也是珍贵的物质文化见证。正如上海博物馆研究员刘刚先生所言,上海、广州两地的博物馆具有突出的藏品优势,是展示“中外交往史”的理想场所。

陶瓷

上海博物馆在域外文化藏品方面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而域外文化藏品的研究和展示也日益受到重视。自1843年开埠以来,上海定居的外国商人不仅带来了资本、技术、理念,欧美艺术品因洋房居所的陈设需要也不断流入我国,上海遂成为它们最为集中的区域。瓷器起源于中国,19世纪中叶前的中国瓷器制作长期领先于西方;不过,19世纪下半叶随着欧洲大陆科技、文化、艺术等领域的飞速发展,欧洲陶瓷制作后来居上,品质日益超过中国瓷器。与此同时,富裕阶层对陈设瓷品位逐渐改变,欧洲陶瓷逐渐占领高端市场,优秀陶瓷匠人的参与也造就了一批欧洲瓷器的知名品牌,对日后的世界陶瓷艺术影响深远。随着城市的商业繁荣,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这段时间内,上海汇聚了一批高水平的欧洲陶瓷器,不过在20世纪50年代大量散落民间。上海博物馆先后组织本地征集,共入藏欧洲陶瓷、玻璃器1000余件,在馆内形成了一个专门类别的收藏,其中部分藏品定级至国家三级文物,展现出相当的历史、文化、美育价值,是上海这座城市独有的历史见证。

目前,上海博物馆通过发行图录《上海博物馆藏欧洲玻璃陶瓷器》(2002年)以及展览“海西流光:上海博物馆藏欧洲玻璃陶瓷展”(2002年)、“流光溢彩:上海博物馆藏欧洲玻璃陶瓷展”(2023年)等形式将馆藏欧洲陶瓷精华部分向大众展出。这些器物不仅体现了欧洲工艺美术中技术与艺术相融合的特征,更是在新古典主义(neo-classicalism)、“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装饰主义(Art Deco)等美术大变革思潮下展现出欧洲器物设计的历时性演变,展现了有别于中国瓷器的独特艺术面貌。

因此,笔者通过实地探访,针对当前已经展出的上海博物馆馆藏欧洲陶瓷做一个回顾性的探讨,以此丰富我们对世界瓷器艺术与海派文化的认识。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是西方艺术理念急剧变化的一个时期,欧洲瓷器艺术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装饰理念。一方面,陶瓷艺人追寻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古典美学理想,将瓷器艺术装饰围绕古代神话展开,形式上多利用浅浮雕的手法呈现出一种庄严、雅致、平衡的画面感。阿波罗、维纳斯、丘比特、缪斯等神话人物被演绎成各种形态,各类古代地中海世界的生活场景被重现出来,呈现出一种再创作的热潮。展品中一件德国梅特拉赫堆塑人物素瓷缸(图1)即是这一风格的代表性作品。瓷缸的装饰主题是白色浅浮雕的缪斯女神,她们身着希腊式的长袍在草地上翩翩起舞,透露出世俗的欢乐气氛,有别于古典雕塑的中正、肃穆、神秘,画面中反而有一种田园诗般的气氛,反映出新古典主义装饰向世俗化审美靠拢的倾向。

图1 德国梅特拉赫堆塑人物素瓷缸

新古典主义的装饰可视作欧洲陶瓷匠人对古代审美的回归,也有赖于欧洲市场的风向变化,折射出欧洲贵族精英转向拥抱古希腊罗马理性精神的时代背景。不过,欧洲陶瓷的另一种风格则走向探寻神秘古老的东方美术法则。

展出的一件皇家哥本哈根赏瓶(图2)显示出19世纪末欧洲取法东方的新艺术风格。一方面,瓷瓶的形制来源于古希腊常见的陶罐外形,这种陶罐造型呈扁壶状,两侧“系带”造型飘逸灵动,是一种广泛分布于古代地中海世界的陶瓶样式。另一方面,瓷器的装饰采用了高温釉下彩的技术,画面呈现出一种写意般的抒情效果。瓷器画面中少有细节的打磨,取而代之的是舒朗的笔触以及浓淡自然过渡的写意效果。根据其年代推断,此件作品应该是丹麦著名瓷器设计师阿诺德·克劳格(Arnold Krog)的手笔。他曾作为艺术部门的负责人改革了瓷器的烧制和绘画手法,将中国的文人画的精神引入瓷器装饰,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欧洲“水墨写意”风格瓷器。1889年巴黎世界博览会期间,当地报纸将阿诺德·克劳格比作法国工艺美术大师埃米尔·加莱(Émile Gallé)齐名的新艺术风格领军人物,并称赞他具有捕捉欧洲风景的独特眼光。

图2 丹麦皇家哥本哈根写意风格瓷瓶

新艺术风格瓷器的另一个重要阵地是法国赛夫勒瓷器厂。法国是当时的欧洲制瓷大国,也是世界的文化艺术中心之一,其工艺美术成就不仅体现在瓷器的制作上,在木器、水晶、金银器等方面也十分卓著。19世纪末的法国瓷器设计依旧延续了宫廷的华丽色泽,但在装饰上大胆采用自然主义的异域纹样,使其呈现出强烈的视觉效果。展出的一件法国赛夫勒花瓶(图3)器身修长,装饰有浓艳的菊花纹样,着实表现了新艺术风格中更为鲜艳的面目。这类花草主题的纹样在新艺术时期的海报、壁纸、家具上往往可以找到踪迹,是极具代表性的装饰手法。同时,这件瓷器的装饰较少使用法国传统的重描金彩绘方法,华美中透出的是轻松、时尚的气息。

图3 法国赛夫勒花瓶

俄国的瓷器较少出现在欧洲瓷器的学术研究中,而上海博物馆却藏有一件精美的俄国挂盘,值得观众细细品味。展出的这件俄国乡村人物瓷盘(图4)画面精致,表现了两位乡村姑娘在树下休息的场景。挂盘的尺寸硕大,口沿用精细的描金图案装饰,明显是承袭了欧洲宫廷瓷器的传统。自16世纪中国瓷器输入欧洲以来,精美的瓷质挂盘往往用于装饰贵族的宅邸,尤其在壁炉周围形成了室内最富有东方情调的展示区域,用以显示主人的财力与品味。随着欧洲瓷器业的成熟,贵族们陈设的瓷器也不乏精美的本土瓷器。比如,这件俄国瓷盘富有多种装饰性元素,充分展现了俄国绘画师高超的绘画技巧,显示出俄国在传统绘画领域的深厚功底。另外,俄国皇家瓷器厂自1744年建厂以来,逐步形成自身的美术培训体系,甚至在瓷器厂内设置艺术学校,高品质的彩绘工艺也使其成为俄国瓷器艺术的最高代表。显然,这件瓷盘自然成为我们了解俄国工艺美术绘画成就的一扇窗户。

图4 俄国彩绘人物风景挂盘

荷兰陶瓷行业发端较早,早在16世纪,荷兰东印度公司与中国进行瓷器贸易的时期,荷兰代尔夫特的陶匠便开始仿制中国的青花瓷。由于材料相对廉价,制作工艺精湛,代尔夫特青花陶器成为欧洲广大市民更为经济的青花瓷代替品,并随着荷兰的全球贸易活动出现在世界各地。展出中的一件代尔夫特青花扇形陶器(图5)凸显了荷兰青花陶器的个性设计。一方面,这件陶器的青花装饰早已摆脱了对中国青花瓷纹样的模仿,表现出更早历史时期的荷兰码头生活场景,并在青花的浓淡过渡上体现出画面的纵深感,有别于东方瓷器的平面化图样。另一方面,扇形的外观设计似乎与东方的扇面绘画保持着一种形式的相似,但扇子的外观明显是模仿欧洲淑女折扇,有着浓烈的东西文化融合倾向。

器物记忆

图5 荷兰代尔夫特青花扇形挂盆

奥地利维亚纳是德语地区较早生产瓷器的城市,也是欧洲瓷器重镇之一。展出的一套20世纪初期维也纳装饰艺术风格的茶具(图6)由浓烈的色彩拼接和几何线条组成,是欧美设计风格逐步走向现代化的代表性作品。装饰艺术风格对于上海市民来说并不陌生。外滩万国建筑群中的不少大楼是装饰艺术风格的经典案例,比如,墨绿穹顶和几何线条组合为特征的沙逊大厦深得装饰艺术的精髓,也是今日上海和平饭店的所在地。上海美术学院建筑系武云霞教授曾表示:“伴随摩登的装饰艺术风格(Art Deco)在欧美流行,这种风格对上海的建筑产生了重大影响,并构成上海近代城市形象的主要轮廓线。”因此,这套维也纳茶具的巧妙之处不仅在于呈现了瓷器设计的理念变化,更与上海城市建筑的美学形成了呼应,让我们在历史的两个维度上看到上海与世界美术潮流的互动。

图6 维也纳装饰主义风格茶具

如上所见,这一时期的欧洲瓷器品质最高者通常出自一些具有王家背景的窑厂,有时也被中国收藏者称为各类“欧洲官窑”。不过,少量没有款识的欧洲瓷器也展现出高超的制作水准。展品中一件产自德国的素瓷雕像(图7)即是其中的上乘之作。素瓷像表现了一位希腊风格的女性休憩在花草间的石头上,造型精准,气质淡然,显然欧洲瓷器匠人在模拟欧洲大理石的美学质感。与此同时,笔者也注意到这一时期的著名窑厂广泛开展复制大理石瓷像、浮雕的业务,可见大型瓷厂的素瓷像生产也是这一时期的普遍现象。素瓷像所呈现出的高水准可能与欧洲的美术训练方式息息相关,加之此时正处在大量古希腊罗马雕塑被“再发现”的历史时期,故而尊奉古典美学的瓷塑也直追古意,常常能见到眼前一亮的作品。

欧洲

俄国

图7 德国生瓷裸女坐像

展览中的英国陶瓷器尤为罕见,除了新古典主义风格的韦奇伍德(Wedgewood)贴塑炻器(英国生产的一种硬陶器,与中国的宜兴紫砂瓷质类似),英国陶瓷器似乎处于“展览缺位”的状况。一方面,陶瓷学界认为这一时期的英国陶瓷业大步走向机器化的大规模生产,收藏价值不高。另一方面,英国陶瓷器在风格上没有明显的突破,依旧延续了19世纪上半叶的生产样式,艺术性体现不足。不过,笔者曾在上海购得一对英国斯塔福德郡生产的茶杯(图8),依据款式应在民国时期。这对茶杯是典型的英国骨瓷茶具,即一种加入了小公牛骨粉的薄胎瓷器,曾在欧洲风靡一时。茶杯外壁是描金的几何线条,内壁则是湖蓝色的釉面,葵口大耳,放置在餐柜中也尤为典雅大方。

瓷器

图8 英国斯塔福德郡茶杯一对 笔者个人收藏

上海博物馆的欧洲陶瓷器已经在国内巡展数次,对于我们理解世界工艺美术史颇有启发。随着上海博物馆新馆(东馆)的建成,笔者相信上海博物馆藏欧洲陶瓷器将有更多机会与本地观众见面,让大家领略这一段独特的沪上“器物记忆”。


上海博物馆十大宝物是什么?

上海博物馆十大宝物有:定窑白釉印花云龙纹盘、钧窑鼓钉洗、吉州窑木叶纹盏、汝窑盘、白瓷莲花口弦纹六管瓶、柳鸦芦雁图卷、高逸图卷、夏山图卷、草虫花蝶图卷、青卞隐居图。其中定窑白釉印花云龙纹盘、柳鸦芦雁图卷、青卞隐居图很具有参观游览价值。

1、定窑白釉印花云龙纹盘

这件定窑盘胎体匀薄,釉色白中微微闪黄,外壁有定窑瓷上常见的“泪痕”特征,口沿包镶铜边;盘内印云龙纹,印纹十分清晰,代表了宋代瓷器印花工艺的最高水平,是定窑中最精美的瓷器之一。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2、柳鸦芦雁图卷

此图分前后两段,前段绘有四只栖息于柳树树根、枝头的白头鸦;后段绘有四只在芦苇旁临水而饮的大雁,鸦、雁神态各异,充满盎然生趣。此图生动体现了宋徽宗花鸟画的拙朴风格,设色以水墨为主,略施淡彩,墨色浓淡有致、富于变化,用笔圆润流畅,整体寓巧于拙,朴素而不失典雅。

与该画题跋所说“笔法浑然天成,脱去凡格,浓淡运墨,约略如生。幽静清绝,不可模状。得江南落墨之余韵”十分相符。此图署款“天下一人”,是为赵佶的花押。画上钤有“宣和中秘”、“御书”等印。

3、青卞隐居图

此图描绘了位于王蒙家乡吴兴的卞山景色。此图采用高远法构图,画面中山势险峻,林木茂盛,瀑布高悬直泻,画面左侧可见房屋数间;图中人物形态各异,一人闲坐于房中,一人持杖步行于山间小径,表现了文人闲适的隐居生活。此图技法使用多样,运笔纯熟,墨色丰富,王蒙对山石、苔点的描绘融合多种不同的皴法,灵活多变而和谐统一,体现江南山石苍润浑厚的特点。此图整体布局虽繁复,但疏密得当,画面气势雄伟,与倪瓒山水寂寥天真的画风形成了极大对比。

上海博物馆十大宝物都是什么?

上海博物馆十大宝物都是:雍正粉彩福寿橄榄瓶(清)、王羲之《上虞贴》(唐)、越窑青釉海棠式碗(唐)、子仲姜盘(春秋)、王献之《鸭头丸贴》(唐)、怀素《苦笋帖》(唐)、《淳化阁帖》(北宋)、孙位《高逸图》(唐)、晋侯稣钟(西周)、大克鼎(西周)。

1、大克鼎(西周)

大克鼎为上海博物馆镇馆之宝,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出境文物。大克鼎是西周孝王时期所铸的青铜重器,高93.1厘米,重201.5公斤,1890年陕西省扶风县出土。大克鼎铭文共28行290字,记载了周天子对贵族“克”的册命辞,字体圆润古拙,又不失劲健,无论在布局书写上、还是铸造效果上都十分精美。

2、晋侯稣钟(西周)

晋侯稣钟是西周时期重要乐器,出土于山西曲沃北赵村晋侯墓地第七代晋侯稣的墓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出境文物。钟上铭文为利器刻凿而成,刀痕明显,为海内孤品,而且无从得知古人是用什么刻上去的。刻凿在16枚钟上的文字是连读的。

3、孙位《高逸图》(唐)

唐代著名画家孙位仅存的真迹,上博所藏书画中的第一名作。画名高逸图为宋徽宗赵佶所题,画面上描绘了是竹林七贤中的四位高人:山涛、王戎、刘伶和阮籍。画家通过娴熟高超的技术,出色地刻划了魏晋士大夫的精神气质。这件展品似乎从来没有展出过。

4、《淳化阁帖》(北宋)

《淳化阁帖》全名《淳化秘阁法帖》,是中国法书丛帖之祖。所谓法帖,就是古代名书家的墨迹经双钩描摹后,刻在石版或木版上,再拓印装订成帖。淳化三年(992年),宋太宗拿出秘阁所藏晋唐历代名家法书,令翰林院侍书王著编成。

上海博物馆有哪些值得参观的展品?

上海博物馆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博物馆之一,拥有丰富的文物藏品,涵盖了中国古代艺术、历史、文化等多个领域。 以下是一些值得参观的展品:青铜器:上海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的青铜器,其中包括商代的司母戊鼎、西周的毛公鼎等重要文物。 这些青铜器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反映了古代中国的冶炼技术和社会组织。 陶瓷:上海博物馆的陶瓷馆展示了从新石器时代到明清时期的各种陶瓷作品,如唐三彩、宋瓷、元青花等。 这些陶瓷作品代表了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高度成就,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陶瓷制作技术和审美趣味。 书画:上海博物馆的书画馆收藏了大量名家作品,如米芾、赵孟頫、文徵明、董其昌等大家的作品。 这些书画作品展示了中国古代书法和绘画艺术的发展脉络,体现了文人墨客的精神风貌。 玉器:上海博物馆的玉器馆收藏了大量的玉器,如商代的玉璧、战国的玉佩、汉代的玉琮等。 这些玉器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反映了古代中国的礼制和社会等级制度。 金银器:上海博物馆的金银器馆收藏了大量的金银器皿,如唐代的金钵、宋代的银盘等。 这些金银器皿代表了古代中国的金属工艺水平,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审美趣味。 竹木牙角:上海博物馆的竹木牙角馆收藏了大量的竹刻、木雕、牙雕、角雕等工艺品,如明代的竹刻笔筒、清代的象牙球等。 这些工艺品展示了古代中国工艺美术的高超技艺,体现了匠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织绣:上海博物馆的织绣馆收藏了大量的丝绸、刺绣等纺织品,如宋代的缂丝、明代的云锦等。 这些纺织品代表了古代中国的纺织技术和艺术水平,反映了当时的服饰风尚和社会风俗。 印章:上海博物馆的印章馆收藏了大量的古代印章,如战国的封泥、汉代的瓦当等。 这些印章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反映了古代中国的行政管理和文化交流。 总之,上海博物馆的展品丰富多样,既有珍贵的文物,也有精美的艺术品,为观众呈现了一幅生动的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画卷。 通过参观上海博物馆,您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的艺术、历史和文化,感受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caijing/6776.html
财经早晚报 AITO汽车回应问界M7起火事件;贵州茅台总市值
一对情侣聊天 男孩对女孩说 我们交往这么久…… 轻松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