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受媒体热捧的一滴血查癌到底怎么回事

知识分子

The Intellectual

图源:Freepik

编者按

2017年五一假期,《央视新闻》、《人民日报》以及央视“经济半小时”节目同时发布一则消息“重大突破!一滴血可测癌症,已被批准临床使用!中国制造!”,孰料,这三个感叹号的新闻报道却成败笔,引来众多专业人士和媒体纷纷质疑其“误导公众”“虚假宣传”。

事实上,被视为“重大突破”的热休克蛋白90α定量检测试剂盒,早在2013年就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批准,只不过在这个劳动节得到央视多个栏目集体关注,而且特别强调这项技术是“中国制造”。到底这项成果能不能检测癌症、真正造福于患者呢?作出“历史性突破”的罗永章又是何许人?

央视的报道获得了大量的转发和评论,也有评论者表示,该报道应严谨些。

《人民日报》拥有超高的人气,让这则新闻拥有很高的关注度。

“滴血验癌”遭质疑

2013年11月28日,科学网博主王守业博士就曾对“清华教授发现全新肿瘤标志物研发试剂可测癌症”的新闻表示强烈质疑。

几年过去,“滴血验癌”的新闻再次登上央视报道,让如今任华人抗体协会会长的王守业不免感慨万分,他贴上旧文不愿再做评论,只是重申文责自负。

所谓“滴血验癌”的热休克蛋白90α定量检测试剂盒采用酶联免疫法技术(ELISA),已经是一项非常成熟的技术,利用特异性强的抗原-抗体反应,即使待检测的血液中只有很少量的肿瘤抗原,也可利用此方法检测出来。王守业认为,滴血只不过是用来宣传该技术的噱头而已。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知识分子》,真正的一滴血检测是像测血糖那样只需刺破指尖,将一滴指尖全血放在试纸上,马上插进血糖仪检测,血糖读数马上显示。而烟台普罗吉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这个Hsp90α产品用的是酶联免疫法,其操作必须是先抽取几毫升静脉血,然后离心分离出血清/血浆,再从中取出50-100微升放入酶标板反应孔,经反复孵育洗涤后才能置于酶标仪中检测。把这么一个复杂的检测过程,说成“一滴血”,是在偷换概念,误导人们接受。

疑似罗永章教授的微博账号5月1日晚对此新闻进行专门回复,“一滴血检测肿瘤’的说法很不准确,确切地讲,应该叫‘监测肿瘤’”。

诊断意义有限

“监测”与“检测”虽是一字之差,但是在临床上的意义则相去甚远。监测仅仅是评估概念,而检测则是诊断概念,强调的是发现肿瘤。

值得注意的是,热休克蛋白90α定量检测试剂盒(酶联免疫法)2013年获得注册证。国家药监局注册批文明确指出的使用范围是“本产品用于定量检测非放疗肺癌患者EDTA-K2抗凝血浆中的热休克蛋白90α,该指标用于对已明确为肺癌患者的病情监测和疗效评价。”说明该产品注册报批时的临床试验对象只是已确诊的未经治疗的肺癌患者。

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孙燕教授早在2016年2月发表的《不推荐将血清标志物用于无症状人群或高危人群的肺癌筛查》文章中,很直接地对话罗永章,说:“我在清华大学的一个朋友发现热休克蛋白在肿瘤患者中阳性率为80%以上,而在正常人中阳性率为10%~20%左右,遂隐约地称发现一个很好的肿瘤早诊断指标。他就是将监测指标与诊断指标二者的概念混淆了。也许这个热休克蛋白是有用的,但是其实验结果中既存在假阳性又存在假阴性,所以没有任何诊断价值。”

实际上,在2013年11月17日清华大学生命学院宣布罗永章教授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全新的肿瘤标志物—热休克蛋白90α(Hsp90α)的重大突破消息后,就曾引发国内外学界的大量质问,几天后罗永章不得不出面澄清,他并没有说其研发的Hsp90α定量检测试剂盒可以筛查各种癌症,而是强调正确的说法应该是“Hsp90α定量检测试剂盒是Hsp90α蛋白被发现24年来,全球首个将其用于临床的产品,对于提高肿瘤患者的病情监测和疗效评价水平、实现肿瘤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Hsp90α获得国家第三类(最高类别)医疗器械证书是怎么回事?

在清华大学生科院网站上,该报道称产品获得国家药监局最高级别的III类认证,但实际上只要相关产品涉及癌症,就必须申报国家药监局III类注册申报。(更多内容请见CFDA: http://www.sda.gov.cn/WS01/CL0053/103757.html )一个显见的事实是,全国范围内获得III类注册证的生产销售企业何止千万。

2013年,罗永章教授向外界发布科研成果。

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图片截自CFDA网站

Hsp90α在肿瘤筛查方面价值有多大?

热休克蛋白90α定量检测试剂盒目前可应用于定量检测非反射肺癌、肝癌患者EDTA-K2抗凝血浆中的热休克蛋白90α,以此作为肺癌、肝癌患者的病情监测和疗效评价。在近日的“经济半小时”节目中,中国工程院院士程京也表示,热休克蛋白90α可预测肺部的远端转移,可帮助医生判断肿瘤是否已经发生远端转移,对他们临床判断和诊断有帮助。

上述业内人士表示,热休克蛋白90a用于肺癌的预后评估和疗效监测的确是有用的新产品,最近陆续在各地医院推广也着实不易,为医生诊治肺癌症患者提供了新武器,是好事。但学界批评的是把这个新产品用途夸大用于癌症筛查就错了,业界专家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滥用90a等肿瘤标志物进行健康体检“无异于谋财害命!”“我们在体外诊断这个圈子工作多年,略为了解一些真相,写出给各位同事和亲朋好友是怕各位受人鼓动花冤枉钱”。

目前临床上公认的肝癌生物标记物为临床公认的肝癌标志物甲胎蛋白(AFP),根据报道称,热休克蛋白90α可检测出AFP检测结果为阴性的肝癌患者,检出率高达94%,并且能在肝癌早期检测中发挥作用。

截至目前,与热休克蛋白90α有关在进行中的临床试验有3项,称其为一种广谱肿瘤标志物,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证实,如果把这个新产品用途夸大,宣传其广泛用于癌症筛查就与事实有违。

目前,针对不同种类的肿瘤生物标记物多达数十种,热休克蛋白90α只不过是其中的一种,它对癌症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价值,但强调它具有重大突破以及属于世界难题,显然有夸大之嫌。合适的肿瘤标记物,能够更早期地发现肿瘤进展情况,但CT和B超仍是检测肿瘤的金标准,生物标记物只不过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检测手段,不宜夸大其作用和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2013年热休克蛋白90α定量检测试剂盒被CFDA批准生产,但根据负责生产该试剂盒的烟台普罗吉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管理层在“经济半小时”节目中透露,其目前仍未解决生产问题。

罗永章其人其事

2013年在清华大学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重大突破”之后,罗永章遭到国内外学术界的一片质疑。

王守业在随后的博文中梳理道,罗永章教授于2009年才开始有了第一篇有关Hsp90α的论文,并没有证据表明他在“国际上首次发现Hsp90α为一个全新的肿瘤标志物”,早在他之前就有很多研究者对热休克蛋白90α进行了研究,罗永章教授在这个领域既不是首创者,也很可能不是最有影响的学者。

前述业内人士在日前向《知识分子》表示,热休克蛋白整个家族,包括90α早被国内外学者证实。1989年,Weber课题组首次报道了人Hsp90α的全长基因序列,使该蛋白的身份得到了确认。1992年,Ferrarini课题组发现,人Hsp90α能被肿瘤细胞分泌到细胞外,可以作为肿瘤标志物。2002年,Neckers研究室发表论文证明Hsp90α在转移癌患者的血液含量升高。

罗永章是抗肿瘤蛋白质药物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该实验室名誉主任由两院院士周光召和DNA双螺旋结构发现者之一詹姆斯·沃森(James D. Watson)共同担任。在媒体报道中,不乏沃森赞赏罗永章工作的表述。

实际上,在2013年清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沃森确曾致信罗永章表示祝贺:“你已经稳固地建立了Hsp90α作为肿瘤标志物的概念,并成功地研发出这一蛋白的定量检测试剂盒、在中国用于临床监测。祝贺你、你的团队和清华大学,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

罗永章与沃森合影。图片来自tsinghua.edu.cn

前述业内人士提醒道,沃森肯定的是Hsp90α作为肿瘤标记物,在临床上的价值,至于Hsp90α试剂盒是否可以广泛检测各种癌症,显然这需要更多的临床数据进行支持,才可定论。他进一步强调,在此前的2009年,沃森还推荐了罗永章教授在美国做访问学者时所参与的一项小鼠研究,论文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该研究通过体外培养的肺腺癌细胞系和小鼠的转移肺癌模型,研究Hsp90α在转移癌细胞分泌上的机制和作用,这是一篇基于小鼠的基础性的研究,并无任何临床资料。

在罗永章的研究生涯中,另外一项被质疑的工作是其研发的国家一类新药、也被称为“世界级抗癌新药”——恩度。

美国科学家犹大·福克曼(Judah Folkman)是血管紧缩素(Angiostatin)和血管内皮抑制素(Endostatin)的最早发现者。1991年,他发现了这两种蛋白质,于是开始通过他创立的公司EntreMed对它们进行研发。

1999年,罗永章回国,开始着手基于血管内皮抑制素的新药研发,并在烟台创建了麦得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担任首席科学家。他知道Endostatin的性质不稳定,通过添加几个氨基酸,使其性质稳定下来。2003年,其成功研制抑制血管生长新药——恩度,之后被评为“2005年中国十大科技新闻”。

Folkman一开始并不知道罗永章在研究他发现的蛋白Endostatin,直至在一次报告中获知,然后他通过实验室一名中国科学家联系罗永章,并要到了一些药物恩度。他发现恩度的确效果比Endostatin强。

根据《华尔街日报》2005年的报道,由于研发Endostatin成本太高,且其在体外性质不稳定,容易分解,最为重要的是,其并不能给患者带来很大的收益,EntreMed后来不得不放弃了,并将专利转让给波士顿儿童医院。

罗永章有意打入美国市场,但如果该药物想要进入美国市场,显然会面临专利纠纷。“由于恩度与Endostatin的结构非常相似,波士顿儿童医院拥有Endostatin专利,涉及蛋白制备方法、肿瘤治疗等方面,如果恩度打算进入美国市场,需要通过专利许可”。波士顿儿童医院知识产权经理Leslie Grushkin-Lerner表示。

Folkman申请的Endostatin专利。

恩度的中国专利。

恩度申请的美国专利,但是仍以修饰的Endostatin的名义申请。

恩度从I期临床试验到CFDA批复生产,只用了4年时间,可谓速度惊人,当时恩度获得了国家的全力扶持。2006年9月,先声药业仅以2亿元获得麦得津生物的80%股份,随后恩度被先声药业推入市场。

恩度虽然同时拥有中国和美国专利,但它如果进入美国市场仍然受限于Endostatin的专利限制。

目前,该药被批准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根据介绍,其联合用药晚期NSCLC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延长至17个月左右,但有专家表示,其单药对肺癌患者的客观反应率仅3%左右,差不多相当于“维生素的效果”。

一位业内人士评价道,这绝非首创,技术上也没有创新。


一滴血测癌是真的吗?一滴血测癌靠谱吗?

现在生活中,可以说很多人是谈癌色变的,而最近刷屏的一则科学研究,来自我国清华大学罗永章教授团队的一滴血测癌研究成果,那么一滴血测癌是真的吗?一滴血测癌靠谱吗?这个医学上的难以解答的题目,究竟真相如何呢?一起来看看。 1、一滴血检测肿瘤近日,央视“经济半小时”栏目报道了清华大学罗永章教授团队关于“肿瘤标志物热休克蛋白90α(Hsp90α)”的研究成果。 一时间,各种新闻铺天而来,纷纷声称此项技术为“一滴血测癌”。 其实,早在2013年罗永章团队就已证明,肿瘤标志物热休克蛋白90α(Hsp90α)可用于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 2016年,罗永章团队完成了肝癌上的临床研究,由此而生的试剂盒获得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颁发的第三类(最高类别)医疗器械证书。 然而“一滴血可测癌症”真的靠谱吗?真的有这么神奇?早在2013年,罗永章教授已经在一次采访中辟谣过,“一滴血可测癌症”这一说法很不准确,确切的说法应该是“监测肿瘤”。 他认为,由于射线剂量大和费用较高等原因,CT等影像学检测方法并不适合经常性地使用,因此,肿瘤标志物对于癌症病人预后和疗效评价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浙江省肿瘤医院苏丹教授表示,“一滴血可测癌症”这种说法,过分夸大了肿瘤标志物在肿瘤诊断中的作用,“文章标题会误导老百姓认为靠一滴血就能测出自己是否会患癌症,患哪种癌症。 ”所谓的“一滴血”查癌症,就是查血中的“肿瘤标志物”——罗永章教授主要研究的Hsp90α就是一种肿瘤标志物。 2、肿瘤标志物介绍因此要理解“一滴血可测癌症”,首先要理解什么是肿瘤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是由肿瘤细胞合成、释放,或由机体在肿瘤细胞作用下产生的、能够反映肿瘤存在和生长的一类物质。 通常,它在肿瘤患者体内的含量远远超过健康人,在肿瘤筛查、诊断、判断预后、评价疗效和高危人群随访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比如一般来说,肝癌的肿瘤标志物是AFP、肺癌的是CEA、卵巢癌的是CA125、乳腺癌的是CA153、胰腺癌的是CA199等。 这些肿瘤标志物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肿瘤的发生、发展,对监测肿瘤治疗效果和预后有一定的帮助。 与其他肿瘤监测手段相比,肿瘤标志物检测更方便、快捷,成本也大大降低。 肿瘤标志物它的出现到最终运用到临床上时,需要满足几项标准,一是敏感性:某种标志物在某种肿瘤存在的百分比例非常高,二是特异性:能够区分出患者与正常人的能力。 相对于其他肿瘤标记物来说,将Hsp90α用于肝癌检测具有三个突出的优点:灵、准、早。 灵是指灵敏度,Hsp90α检测肝癌的灵敏度为93%,而目前临床公认的肝癌标志物甲胎蛋白(AFP)在本次平行比对的临床试验中灵敏度仅为53%;准是指对AFP检测结果为阴性(即:AFP检不出)的肝癌患者,Hsp90α的检出率高达94%;早是指可以发现早期肝癌,肿瘤细胞在早期就能够分泌Hsp90α进入病人血液,其检测灵敏度是91%,而AFP对早期肝癌很不敏感。 同时,Hsp90α对肝细胞癌、肝内胆管癌、混合性肝癌等常见肝癌类型均有较高的灵敏度,极大地突破了AFP仅对肝细胞癌较为适用的检测局限。 此外,Hsp90α检测肺癌的灵敏度也显着高于公认的肺癌标志物癌胚抗原(CEA)和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 罗永章教授在今年3月由生物谷主办的2017生物标志物发现与应用研讨会上,向参会的嘉宾展示了关于Hsp90α最新的研究成果。 罗教授当时的报告主题为“热休克蛋白90α(Hsp90α)是一个全新广谱肿瘤标志物”。 然而,即使Hsp90α有这么多的优点,说“一滴血可测癌”仍有诸多不严谨的地方。 比如:一、这种癌症测量的准确率并不能达到100%从正常人的角度说,某种肿瘤标志物在正常人中都应该不存在,是阴性,但是事实上,目前还没有发现真正理想的肿瘤标志物,就是说临床上使用的肿瘤标志物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达不到100%。 Hsp90α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达到了90%以上,属于很完美的肿瘤标记物,但仍然存在误测的可能。 比如喝酒、睡眠不好,使用药物,甚至过频进食补品都会影响肿瘤标记物值。 我们曾经做过研究,发现长期进食燕窝这样的补品容易刺激细胞过度分化,从而影响肿瘤标志物的升高,”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科主任叶升教授指出,“肿瘤标志物’数值的高低与肿瘤相关,却不等于诊断为肿瘤!”二、癌症的诊断必需要由病理检查来确立。 浙江省肿瘤医院苏丹教授表示,癌症的临床诊断,目前不能脱离B超或CT检查、病理等传统诊断,仅靠血液测试来判断是否患癌症太过草率。 “当你在体检单上看到肿瘤标志物升高,不必太过惊吓,检测后,如果发现指标高于参考范围,还需要做进一步检查才能确诊。 ”还是以肺癌为例,如果肿瘤标志物如热休克蛋白90α、CEA等指标升高,排除良性病变后,医生会建议做胸部CT检测。 如果有阳性结节,最后还需要穿刺或活检拿到患者组织或脱落细胞,进行病理诊断才能确诊。 苏丹教授强调,现在全球公认的癌症诊断金标准还是病理学检测依据,无论什么指标,目前都不能代替病理学诊断。 作为普通市民,要做的是坚持定期体检,这依然是早期发现肿瘤的最佳办法。 尤其是高危人群,更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肿瘤筛查。 三、肿瘤标志物的特异性肿瘤标志物多少都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世界上的癌症就有一百多种,虽然只有少数几种是常见的癌症。 Hsp90α目前作为一种广谱肿瘤标志物,虽然已经经过了16种肿瘤、1500多例癌症患者进行了临床前试验,初步验证了Hsp90α与恶性肿瘤之间均存在显着的相关性。 但不代表Hsp90α在所有的癌症检测上都具有同样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具体的相关性还需要更多的实验数据来支撑。 谷君认为,此次央视的报道想突出的是肿瘤标志物领域大好的发展前景,以及对于国内肿瘤标志物相关研究的肯定。 过分强调“一滴血检测癌症”这一早已被澄清的说法,似乎有些抓错重点了。 3、癌症早期症状1.原因不明的消瘦。 没有节食或加大运动量,如果体重1个月内减轻超过4.5公斤,就该看医生。 甲亢是女性常见病,会使体重下降,但要留意消瘦也可能是癌症所致。 2.腹胀。 女性腹胀很常见,许多人不以为然,但它有可能是卵巢癌的症状。 此外还有下腹或骨盆疼痛、吃点东西就饱及尿频、尿急等问题。 如果腹胀每天发生,持续几个星期不缓解,就该去医院检查。 3.乳房变化。 如果乳房发红,同时皮肤增厚,可能暗示着一种罕见却发展迅速的乳腺癌——炎性乳腺癌。 华盛顿大学医学院肿瘤学家汉娜·林登指出,如果乳房上的皮疹几个星期不消退,就得及时就医。 如果乳头出现内陷、溢液,也得去检查。 4.非经期出血或其他异常出血。 如果月经原本非常规律,出现了非经期出血,一定要去检查。 绝经后女性私处出血更需要重视,因为可能是子宫内膜癌的症状。 5.疼痛。 随着年龄的增加,女性常会抱怨身体这疼那疼,有的很具体,有的则难以形容。 那些持续时间较长且难以名状的疼痛更需要警惕。 6.消化不良。 许多怀过孕的女性还记得当她们体重增加时,经常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所以容易忽视此问题。 持续的消化不良可能是食道、咽喉或胃癌的征兆,因此不能掉以轻心。 除了上述症状,皮肤变化,吞咽困难,大小便、痰中带血,口腔白斑,淋巴结肿大,发烧,极度乏力,持续咳嗽等,也都可能是癌症的早期症状,如果持续时间长达几周,就应该去看医生。

一滴血84项检查,包括潜伏身体5年以内的癌细胞都可以提前检测出来[强][强]?哪里有?科学吗?

有这样一串冷冰冰的数字:2015年,我国新增429.2万癌症患者,癌症死亡病例达到281.4万,很多人因此谈癌色变。 2015年我国新增的癌症病例大约是430万,死亡的是280万,也就是平均每分钟新增的癌症患者已经超过8人。 然而,另一个更加痛心的事实是,早期的癌症没有明显症状,往往到了晚期才被发现。 早癌九成可治,晚癌九死一生。 于是,一个新的世界性课题,如何及时发现癌症一直困扰着国内外的医学界。 二十多年来,罗永章和他的团队一直在寻找答案,并且有了历史性突破!这支中国医疗团队,发明的一款“照妖镜”,可让癌症早早现出原形,挽救成千万人的生命!中国每8分钟新增一位癌症患者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罗永章教授:2015年咱们国家新增的癌症病例大约是430万,死亡的是280万,也就是平均每分钟新增的癌症患者已经超过8人。 罗永章,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教授。 4月22日,在这场癌症新型标志物的研讨会上,他一开始就抛出了一连串冷冰冰的癌症数字。 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2020年全球癌症新发病例将达到2000万,因癌症死亡1200万人。 寻找到癌症治疗和监测的有效手段是全世界众多科学家为之努力的方向。 可是在现实中,如何及时发现癌症一直困扰着国内外的医学界。 罗永章:那么肿瘤为什么一旦被发现,多半都是中晚期,这是我问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大家都知道,90%以上的恶性肿瘤最终死于转移,但是如果能早期发现的话,治愈率可以高达95%。 重大突破!一滴血可测癌症早癌九成可治,晚癌九死一生。 肿瘤具有隐秘性,早期的肿瘤虽然好治愈,可是由于没有明显症状,往往到了晚期才容易被人发现。 而晚期的肿瘤已经转移、扩散,很难医治。 罗永章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大学刚毕业时就痛苦地看到了这个事实。 罗永章:大学毕业以后,我同班一个同学就被发现得了癌症,而且是胰腺癌,手术以后不到半年就去世了。 所以在我这个同学去世以前,希望我能学与肿瘤相关的专业。 要好的同学因为癌症而去世,深深刺激了罗永章,在美留学期间他毅然从本科的化学专业改成了生物学,从此,开始了与癌症斗争的事业。 1998年,一个偶然的契机,促使罗永章回国,并研发出抗癌新药恩度,让药价大幅下降。 不过,肿瘤早发现的问题,还一直困扰着罗永章。 医学界现有的,用于检测癌症的肿瘤标志物,都存在不稳定的问题,难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危险。 究竟如何才能找到一条及时发现肿瘤的快速通道?二十多年来,罗永章和他的团队一直在寻找答案。 事实上早在1989年,学术界就发现了人体中的热休克蛋白90α可以成为肿瘤发现的标志物,二十多年以来,世界各国的研究团队已经围绕这个蛋白,发表了超过1万篇研究论文,并产生3位美国院士和3位欧洲院士,但迟迟没有研究成果转化为产品。 2009年罗永章团队开始介入研究,并通过重组蛋白质大规模制备技术,人工制备出了结构稳定的热休克蛋白90α。 这相当于他们可以自由“制造”这种蛋白。 在此基础上,他们还自主研发出了一种专门检测热休克蛋白90α的试剂盒。 患者只需取一滴血,即可用于癌症病情监测和治疗效果评价。 罗永章:把人的血液拿过来,以后放在这个盒子里面,跟抗体相互作用,看颜色的变化,这样可以定量检测天然HSP90α的含量。 2013年,罗永章团队联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等八家医院,搜集了2036例入组样本,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将热休克蛋白90α作为肺癌标志物的临床试验。 在全球首次证明了热休克蛋白90α,是一个全新的肿瘤标志物。 目前,我国自主研发的Hsp90α定量检测试剂盒已通过临床试验验证,获得国家第三类也是最高类别的医疗器械证书,并通过欧盟认证,获准进入中国和欧盟市场。 罗永章团队的研究在国际医学界引起轰动,DNA双螺旋发现者、诺贝尔奖得主詹姆斯·沃森博士的专门来信祝贺。 于2009年在《美国科学院院刊》发表,引起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很快将其批准用于肺癌患者的病情监测和疗效评价。 这是人Hsp90α被发现24年来,全球第一个将其用于临床的产品。 在肺癌之后,罗永章团队在2016年完成了肝癌上的临床研究,在世界上首次证明,热休克蛋白90α可用于肝癌患者的检测,现已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在临床中使用。 除了肝癌和肺癌的监测外,由于有了热休克蛋白90α检测技术,当一些癌症转移到肝部和肺部两个器官时,医生能够及时获得信息,从而做出最佳的治疗方案。 癌症“照妖镜”获国家许可,却遇推广门槛罗永章团队研发出了可以检测热休克蛋白90α的试剂盒,而这个试剂盒只是一种实验室产品,要想让它服务千百万患者必须实现它的产业化,这个过程也并不简单。 2008年,普罗吉公司与清华大学共同组建了抗肿瘤蛋白质药物国家工程实验室,这也是国家发改委在清华大学批准建立的第一个国家工程实验室。 在公司的实验室里,研发中心负责人李米川给我们展示了已经量产出来的热休克蛋白90α试剂盒。 使用试剂盒检测人体热休克蛋白90α ,全程只需要3小时,没有太高的技术门槛。 可是试剂盒的标准化量产却并不容易。 烟台普罗吉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崔大伟:在生物制药领域,其实最开始的实验室研究很多时候都会成功,但是一到真正量产的时候,也就是我们叫做放大的这个实验的时候,就很有可能会遇到困难。 2009年,崔大伟到烟台办起了热休克蛋白90α试剂盒工厂。 要将实验室里的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首当其冲就是技术放大难题。 实验室的科研对热休克蛋白90α抗体需求量小,不需要让它保持太久的稳定性。 而崔大伟要量产试剂盒,必须让热休克蛋白90α溶液有着足够的稳定期,才能保证产品有较长的销售期。 为了让量产的热休克蛋白90α溶液稳定下来,崔大伟耗时一年,开发了一套针对热休克蛋白90α的保护溶液体系。 这让他们可以把产品有效期做到一年以上。 而国外最高水平只能维持6个月的稳定。 热休克蛋白90α试剂盒从实验室进入工厂,再从工厂走下了生产线,研发生产团队可谓是一路坎坷。 不过热休克蛋白90α是否真能成为癌症的照妖镜,最重要的还需要临床的检验,那么热休克蛋白90α的检测效果究竟如何呢?这位正在采血的中年人,是一名癌症患者。 他在2014年被确诊为肺癌晚期。 之后进行了手术并进行化疗,他急需一种有效的肿瘤检测手段,及时了解自己病情的变化。 当他偶然了解了热休克蛋白90α检测技术后,便做了包括它在内的多种肿瘤检测。 今天,他来体检中心,检查自己的热休克蛋白90α值。 患者:到了9月份的时候又做了一次,这次距离手术已经有9个月了,这个时候其他的情况都还显示是正常的。 像CE1、Ca125肿瘤标志物,这些都是正常的,但是90α就到了100多、120几的样子。 这个不正常。 除了热休克蛋白90α的数值异常,别的肿瘤标志物都显示正常,再加上没有别的反应,使这位患者并未引起太大的重视。 但令他没想到的是,到了2015年,其他的肿瘤标志物指标也不正常了。 癌症患者:一直到了2015年,这个时候CT已经明显出问题了,体感也能够感觉到不好的感觉。 后来这个时候开始吃药。 当时是在CT和其他几个提前半年,90a反映出来的,如果我当时有这方面的知识,应该警觉,早一点干预。 眼下,经过积极治疗,这位患者的病情已经得到控制。 运用多种手段检测身体的变化,成为了他的必修课。 患者:到了2016年6月份,90a又降到60几,因为CT显示也不错。 临床数据表明,在肺癌中,传统的肿瘤标志物CEA灵敏度只有54%,符合率为66%;而热休克蛋白90α的灵敏度达到72%,符合率为75%,明显优于CEA。 而在肝癌中,传统的标志物AFP灵敏度为53%,符合率为74%;热休克蛋白90α的灵敏度达到93%,符合率为92%。 天津市人民医院肿瘤研究所所长王华庆:热休克蛋白90α在基础实验当中以及已经开展的在非小细胞肺癌、在肝癌已经发现它大大的优于目前我们临床上常用的这些标志物。 在稳步推进肺癌、肝癌检测的同时,罗永章团队还在积极试验热休克蛋白90α检测其它癌症的可行性。 目前,普罗吉公司的内部试验数据显示,热休克蛋白90α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上的灵敏度,达到了73%。 王华庆:在淋巴血液系统,就是我所从事的恶性淋巴瘤的研究当中,在基础实验也有了非常好的苗头。 它又敏感、特异性又高。 我们觉得这个无疑是一个重大的发现,那么由我们中国人牵头开展这样的研究,不仅是对我们中国有利,而且对世界范围内,在癌症的早诊早治,能作出我们的贡献,我们觉得它价值非常大。 热休克蛋白90α检测肝癌、肺癌的有效性已经在临床得到充分验证,对于其它癌症检测的有效性试验也在稳步推进,在外人看来热休克蛋白90α应用前景应该是一片光明,而崔大伟却认为,好日子还远远没有到来。 眼下,虽然热休克蛋白90α检测技术获得了国家许可,但是推广的时间比较短,销量并不大。 普罗吉的烟台工厂,常常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 崔大伟:现在总体的销量还是不够大的,这也是我们迫切需要发展的一块,我们现在的话因为销量不够,所以我们的厂房并不是连续在生产的,我们生产一次大概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可以供应三到四个月的使用量。 停工的日子里,普罗吉试剂盒工厂的员工,只能靠维护机器、生产培训消磨时间。 前期研发投人巨大,而产销量却不足,使得企业无法降低生产成本。 眼下,热休克蛋白90α检测在医院的平均价格为300元左右。 而其他的肿瘤检测,如CA系列,平均价格仅80、90元。 此外,由于普罗吉还未申办进医保的手续,患者在医院检测热休克蛋白90α,不能享受医保。 崔大伟:我们确实比现有的一些标志物要贵,第一块就是我们现在前期的研发投入是巨大的,这是一方面。 第二块我们现在市场没有打开,我们平均的成本的摊销就会很高,所以这也是一块,随着我们市场推广,那么我们肯定会成本价格越来越下降,这样子的话也会有利于更多的人民群众去使用我们这个产品。 生产线不能充分发挥产能,手里捧着金饭碗却找不到销路。 眼下,普罗吉公司正在一个省一个省地做推广。 他们已经通过了13个省市的物价审批,正在100多家医院办理入院手续。 罗永章:我呼吁给父母送一个礼物,最好就是送一个体检的礼物,这是最重要的,让大家能够早发现,然后治疗,把肿瘤消灭在萌芽之中,早发现就是一个人的命,晚发现就是什么药都无能为力了。 半小时观察:抗癌还需更多“世界第一”俗话说,早癌九成可治,晚癌九死一生。 尽早发现是癌症治疗最有效的途径。 让我们非常欣慰的是,罗永章团队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为中国拿到了一项癌症检测领域的世界第一,这是一份含金量十足的“世界第一”,我们希望它推广的脚步能够再快一点,这样的中国制造能够再多一点。 多一点这样的“世界第一”就能为千千万万的癌症患者多赢得一点时间,多生出一分希望。

日本的“一滴血验癌”,究竟有多厉害?

目前滴血验癌特异性和灵敏性还不清楚,还不能够完全通过血液鉴定当事人是否患有癌症。特异性是指所有检查人群中筛选出的正常比例。灵敏性是指真正患有癌症通过检查确定为癌症患者的比例,在新闻中提到滴血验癌准确率高达95%,意味着剩下5%的人群会被误诊。

滴血验癌可以降低检查费用吗?据了解低血验癌在日本最低费用只需要1000多人民币,许多群众觉得这个价格还能接受,期待着滴血验癌向大众普及。实际上百姓想的太简单了,这项检查一旦普及检查,费用只会增加不会减少,因为医院为了更准确的判断出病人是否患有癌症,会要求病人做了低血压还再去做其他检查。有些癌症不做CT,根本就无法发现病症所在,也无法进行手术。

目前有哪些方法可以验癌?除了做CT还可以检验粪便DNA查找癌症,也可以做肠镜、胃镜,提早发现结肠癌和胃癌。前列腺还可以做psa检查,癌症多种多样让老百姓连检查费都承担不起。有些人明明出现了身体不舒服,但是为了省钱,终日忍受癌症折磨,因为他们觉得如果得了癌症查出来了反而会让家人担心。

日常有哪些防癌方法?除了去医院检查,提早发现癌症,日常生活多注意休息,少熬夜也能够防止癌症。女性宫颈癌多数是因为感染HPV病毒导致的,现在已经严发的HPV疫苗,在26岁之前注射肝疫苗可以起到防癌作用。平时远离致癌物质,比如发霉的玉米,小食摊的烧烤,空气中的粉尘都会导致癌症发生。健康饮食,勤洗手多休息,保持良好心情都可以远离癌症。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caijing/8385.html
17分逆转!独行侠4
她们活出了所有女人都想成为的样子 50岁又怎样